第一百四十五章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作者:左木茶茶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四十五章
孫桂芳去洗了把臉回來時, 楊繼西就給她準備好紙筆了。
她深深吸了口氣,拿起筆給孫玉蘭寫回信, 先是問她好不好, 然後又把自家和爸媽家的情況說了說,表示他們都很好,請孫玉蘭自己照顧好自己。
又稍微提了一下孫玉蘭信裏說的事兒, 表示不管孫玉蘭做什麽決定, 他們都支持她,一切都要往前看, 人這一輩子還很長……
正好孫母他們第二天來趕集買過年的東西, 孫桂芳便把孫玉蘭來信的事兒說了, 沒有提楊文清, 隻是說孫玉蘭一切都好, 問孫母有沒有要說的, 她給一塊兒回信過去。
孫母想了想道,“她也老大不小了,個人問題得考慮, 我也不逼太急, 不過遇見合適的, 還是可以接觸接觸。”
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孫桂芳寄信的時候, 把給孫玉蘭織的毛線衣也寄過去了, 這是今年沒事兒的時候織的,孫父和孫母一人一件, 文生和花生也有。
孫玉蘭接到信的時候已經是正月十二了, 她一個人站在場上, 看著地上的積雪不知道在想什麽。
她室友小跑過來,把信給她, “門衛大爺說上午就到了,可一直沒見我們人,於是就送到宿舍,我看你一直沒回來,也怕家裏有急事跟你說,就給你送來了。”
“還有一件毛線衣,我給你放在床上了。”
“謝謝,晚上請你吃飯,”孫玉蘭笑著接過信。
知道她最近心情不是很好,室友也沒多打攪,說笑了幾句便回宿舍了,這天真冷啊。
孫玉蘭拆開信看完後,心裏又暖又酸,她把信看了好幾遍,這才小心折好放進兜裏。
“這麽冷的天,你在這幹什麽?也不怕凍著了。”
清朗的男聲從身後傳來。
孫玉蘭轉過頭一看,這是一個身材很高大的男人,和孫大哥的身形差不多,一張很正氣的臉帶著一對招風耳,瞧著二十七八的樣子,眼生得很。
“馬上就回去。”
孫玉蘭看了一眼就回過頭了,她眼睛還紅著呢。
“要是被人欺負了,就跟你領導說,”男人見她轉過了頭,手有些緊張地握成拳,然後幹巴巴地說道。
“沒人欺負我,同誌你誤會了,”孫玉蘭知道對方是一片好意,於是扯出笑,轉過身道謝後便準備離開。
結果男人卻上前一步,“我叫秦遠。”
孫玉蘭嚇一跳,趕緊往後退了兩步。
見把人嚇住,秦遠不敢再說話,隻能看著孫玉蘭衝他尷尬一笑,然後小跑遠去了。
“讓你來辦公的,你在幹啥?”
一四十出頭的男人站在不遠處笑罵道。
秦遠見孫玉蘭已經跑得不見人了,這才走向男人,“我記得她,上次文工團去我們所裏表演的時候,她唱得最好聽。”
“一個大合唱你能聽出啥?你是看人家漂亮吧,”男人取笑著。
“嗯,我覺得她很好,我要娶她做媳婦兒,”秦遠很大聲地說道。
男人:......
“咳咳,我正好和她團長有點交情,能不能成,就看你自己的表現了。”
於是沒多久,團長就笑眯眯地和孫玉蘭進行了二人談話,表示有一個不錯的小夥子,要是孫玉蘭願意,就去見見。
“他叫秦遠,是一名出色的警察,曾經一個人解救了十個被拐賣的孩子,他父母也是警察,如今已經退休了。”
“他有兩個哥哥,都已經成家,父母自己住,秦遠的單位也給他分了房子,所以結婚後住哪裏都是不用擔心的.”
孫玉蘭腦子都是懵的,她隻注意到一點,就是相親對象的名字,以及那天看見的男人。
長啥都有些記不清了,隻記得對方有一對招風耳,當時耳朵紅紅的,瞧著挺傻。
再次收到孫玉蘭信時,楊繼西和孫桂芳剛把石頭送到縣裏學校,這會兒才回鎮上。
剛進鋪子,王成功就拿著信過來了。
楊繼康過年的時候沒回來,寫信回來說過年的工錢更多,所以暫時不回來,但每個月他都把錢寄回來了的。
石頭去年九月份就念初中了,這次開學是因為歡歡姐妹有點低燒,康嫂不得空,楊繼西夫婦正好要去縣裏收房租,也是便順帶送石頭去學校。
看完孫玉蘭的信,孫桂芳露出大大的笑,“玉蘭說她們團長給介紹了一個對象,目前正在接觸中,叫秦遠,個子和大哥一樣高,人也不錯,是一名警察呢。”
“哎喲,不錯啊,有大哥那個個頭,那這人不錯的,”楊二奶奶聞言連連點頭,“還是警察呢,不錯不錯,讓玉蘭好好相處著。”
孫桂芳笑著點頭,去找紙筆給孫玉蘭回信,而楊繼西則是和王成功在門口說了一會兒話。
王成功說起縣裏修電站的事兒,“要不是我手裏的活兒不能放,我都想去了。”
“我們隊裏還沒通知,不過為了盡快修好電站,肯定會召集一點人去縣裏幫忙的。”
楊繼西說。
隊裏果然通知了,也是自願,每天八工分,管吃管住。
要二十個人,有意願的就去找吳知青報名。
吳知青是新的記分員。
而原來的記分員,如今連門都不願意出,就在家待著,時不時還和她婆婆吵架。
每次都是李四娘去調解,但她嘴巴可毒了,把婆媳兒媳罵得抬不起頭。
隊裏人都說,李四娘不是去調解的,是去發泄怒火的。
誰不知道自打李四和新媳婦兒出去幹活後,一分錢都沒有寄回來過?
李四娘不氣才怪。
楊繼西去報名的時候人已經滿了。
“還有機會,咱們鎮上修電站的時候也快了,”吳知青笑眯眯地說道。
“也是,”楊繼西點頭,轉而看了看今年承包地的人,發現少了十幾家。
大多數人都是跟著楊繼東出去幹活了。
由於春耕家裏忙,所以楊二奶奶在鋪子裏守著,楊二爺爺回家幫忙做飯啥的。
孫父那邊隊裏的活兒做完了,也過來幫女兒女婿幹承包地的活兒。
春耕完了後又是采茶和種茶。
因為去年茶出量不錯,所以今年他們隊裏還要栽種茶苗。
隻要是能種茶樹的荒地,基本都被種上了茶苗。
那一片片看過去,還挺好看的。
五月得空時,楊繼西帶著孫桂芳去縣裏過了一天的二人世界,回到家就被嫣嫣盯著看。
二人有些心虛。
“爸爸,你們是不是去玩兒了?”
嫣嫣雙手叉腰問道。
“我們天天幹活兒,那不得歇歇?就一天,”楊繼西伸出一根手指道。
“行吧,”嫣嫣想到他們確實辛苦,於是也不追究了,“毛蛋哥哥今天被揍了。”
孫桂芳見她不再追問,也笑眯眯地牽著她的小手往堂屋裏走,“怎麽挨打了?”
“他不去念書,被三爺爺打了。”
嫣嫣指了指自己的屁股,“打得可厲害了,大奶奶過去把毛蛋哥哥抱回家的,還罵三爺爺是不是要像打狗蛋哥哥那樣,把毛蛋哥哥的屁股打開花呢。”
“媽媽,狗蛋哥哥的屁股開過花嗎?”
何止是開花。
想到狗蛋那次被他爹抽得屁股又紅又腫不說,還發了燒,傷還發膿了呢。
二人對視一眼,沒有跟嫣嫣說這個,而是拿出在縣城買的東西,岔開了話題。
“我分一點給毛蛋哥哥吃,”嫣嫣拿著東西笑道。
“好,歡歡姐姐她們也別忘記了。”
“知道的。”
嫣嫣快樂地去了楊大奶奶家,康嫂過來串門,跟孫桂芳說了一件隊裏早上發生的大事兒。
“李三叔那個二兒媳婦你知道吧?”
李三叔是木匠李叔的弟弟,已經去世多年了,他有兩個兒子,自打他去世後,便分了家,兄弟二人的關係也不好。
分家建房一個住在村頭挨著李叔他們,一個住在小坡山方向,離以前副隊長家都有些距離。
“知道,她丈夫不是跟著狗蛋爹出去幹活兒了嗎?”
“是啊,走了大半年了都,”康嫂壓低聲音,“可今兒她在小溪溝不遠處暈倒了!巧的是陳叔那大徒弟不是過來給咱們隊裏的老人看病嗎?就給她看了看,結果懷孕兩個多月了!”
“咿?啥?”
孫桂芳驚呼。
男人不在家,懷孕兩個多月,不就是.偷人了?
“是吧,”康嫂見她明白了,於是給了她一個眼神,“我們都不相信她偷人,多麽老實的一個人啊,幹活兒時話也不多,人也勤快,這事兒有貓膩。”
可再怎麽有貓膩,現在李老二的媳婦就是有了孩子,隊長已經去鎮上給李老二發了急信,讓他趕緊回來處理。
“啊這.....”
孫桂芳眉頭微皺,有個不好的猜想,“你說他們家那麽偏僻,副隊長他們搬家後,那更是家裏出啥事兒都找不到人,會不會有壞人強迫了她?”
“我也是這麽想的,”康嫂歎了口氣,“可她姑娘呢?她姑娘都十五了,也沒聽見動靜?”
因為這事兒,隊裏議論紛紛,甚至有婆子去李老二家門口叫罵。
隊長也怕鬧出事,讓調解組的人每天都去那邊盯著點,就怕一個沒想開,人沒了,那李老二回來這事兒怎麽交代?
李四娘是不樂意去的,但她現在是調解組的人,也得和大夥兒分著來不是?
可也就是因為李四娘是個人精,還真被她瞧出一點事兒來。
比如李老二家的姑娘,一改以往的活潑,整個人死氣沉沉的,沒事兒就看著她娘流淚。
而她娘臉色雖然也不怎麽好,但卻一直抓著她姑娘的手,好似在安撫對方。
李四娘越看越覺得不對,直到李老二回來的前一天下午,她發現李老二家的姑娘,手臂上有一道傷疤,已經結疤了,可一看就知道是近來受傷的。
這讓李四娘越想越驚恐。
她是個藏不住話的,可到底有點良知,怕胡亂說出去,壞了小姑娘的名聲,害了人家一輩子。
而同樣發現不對的還有楊繼西,家裏安了水管,這樣吃水也方便,不用再去河裏挑水。
而這水源頭,就在李老二家附近,楊繼西見水沒來,便隨著水管一路找過去看看是哪裏脫接了。
結果就碰見李老二的姑娘坐在河邊哭得厲害,這也沒啥人,小姑娘又在難受,這過去也尷尬,便側身進了一旁的林子,想著等人走後再去。
結果沒多久便見李老二媳婦兒一臉慌張地找了過來,抱著姑娘就不撒手,“你可別做傻事啊!”
“是我害了娘,”姑娘哭得不行。
李老二媳婦兒捂住她的嘴,哽咽道,“別說,都過去了,咱們回家去。”
母女二人離開後,楊繼西才從林子裏出來,他眉頭微微皺起,把水管接好後,便回去了。
李老二回來的第二天,特意請隊長開了個會,聽李老二在台上笑著說大夥兒誤會了,那個孩子就是他的,這不是前不久他過來了一天,回來的時候都是傍晚了,他家又偏僻一點,所以沒人瞧見他。
又說因為老丈人家有事兒,所以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還回了老丈人家呢,說老丈人他們可以作證。
李四娘是不信這話的,但是她啥也沒說,隻是往李老二媳婦那邊看了看。
而楊繼西則是觀察這周圍人的神情,發現有一個人麵帶得意,甚至還嘲諷地看了一眼李老二。
這人是生產隊的鰥夫,大夥兒都叫他光棍頭。
年紀和李老二差不多大,媳婦兒生孩子的時候一屍兩命,家裏又沒錢給他再娶一個,所以打了十幾年的光棍了。
這事兒麵上就這麽過了,隊裏人也沒再提這個事兒,罵了人的婆子也上門道了歉。
而李老二卻沒有再出去,沒過多久他媳婦兒幹活時不小心摔下坡,把孩子摔沒了。
李老二嚇得半死,背著她去了衛生院,旁邊跟著一直哭的女兒。
幾天後,他們一家三口便回來了。
孫桂芳帶著點雞蛋和康嫂一起去看對方,李老二媳婦臉色不怎麽好,但是精神不錯。
和她們說了一會兒話。
孫桂芳和康嫂走的時候,發現李老二在磨刀。
李老二笑著說要宰一隻雞給媳婦補身體。
孫桂芳總覺得他眼神滲人,於是回家跟楊繼西說了這事兒。
上輩子楊繼西還真沒注意到李老二家發生了什麽事兒。
隻記得李老二夫婦在八幾年的冬天,因為煤炭中毒死在家裏,而他們的女兒去舅舅家拜年,所以沒出事。
後來喪事一辦,姑娘就出去打工了,再也沒回家。
但是光棍頭卻是今年出的事兒,死在山溝裏,第二天下午被人發現時已經硬了。
仔細想了想後,楊繼西和孫桂芳說了這事兒,於是吃了晚飯後,便往李老二家走去,結果在半路上遇見腰間別著柴刀的李老二。
“李二哥,你這是去?”
楊繼西問。
“哦,我去砍柴。”
李老二笑道。
“巧了,”楊繼西從身後拿出一把大彎刀,“我也是,走,一道去吧,大半夜的砍柴有個伴兒也安全。”
這話讓李老二一愣,看向楊繼西的眼神也有些不對勁兒了。
“你知道什麽?”
李老二沉聲道。
他不覺得在這遇見對方,對方又要和自己一道去砍柴是巧合。
誰入了夜了還要去砍柴的?
除非不是真的砍柴!
“我不知道,”楊繼西說,“但我勸你做事冷靜,李二哥,砍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你還說你不知道?!”
李老二眼睛都紅了,他拿起柴刀對著楊繼西,楊繼西直接用自己的大彎刀把他那小柴刀給打落在地,接著用另一隻手提著豆油燈湊到還想撿起柴刀的李老二麵前。
“聽我一句勸,不要做糊塗事。”
“你要是我,你還能說這種不關痛癢的話嗎?!”
李老二質問道。
楊繼西一歎,把彎刀別回身後的帶子上,拍了拍李老二的肩膀道,“有別的法子,讓人不在了很容易,可讓他一輩子都困在一個地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那才是最痛苦的。”
“我不能讓別人議論我的家人,”李老二紅著眼道。
所以隻有偷偷把“柴”給砍了,這樣誰也不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他也清楚,自己在會上的解釋,隻要是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他的話,可又怎麽樣呢?至少沒人在明麵上胡說八道!
“你要是信我,我幫你。”
楊繼西道。
李老二盯著他看了半晌,最後隻問了一句,“你怎麽知道的。”
“你在台上解釋的時候,我看見他很得意,而且他頻繁地看向二嫂她們,我就覺得不對,”楊繼西簡單地解釋了一番後,又道,“等這件事過了,就把家搬了吧,這邊太偏僻了,或者你帶著二嫂她們出去幹活兒,選擇還有很多,別走死路。”
他越想越覺得當年李老二夫婦死不是意外。
或許是因為手上沾了人命,所以他們也很痛苦,於是借口拜年,讓姑娘一個人出去,他們在家平靜地離開了。
“我信你,”李老二沉默半晌後點了頭。
就楊繼西他們家現在的日子,沒必要來蹚渾水,但是他敢來,李老二也敢賭。
自那天起,二人就盯上了光棍頭,這家夥懶得很,自打父母不在了,兄弟又分了家後,他一個人住在兩間草房裏,上工也是打醬油,愛喝酒,欠了些錢。
每天睡到十點才去上工,到了下午太陽大的時候就回家睡覺,傍晚出去喝酒,都是些狐朋狗友。
這就更好辦了。
楊繼西去找了陳翔,陳翔在他們兄弟裏麵選了一個和那其中一個人認識的兄弟,很快就和一些狐朋狗友對光棍頭下了套。
“哎,你們聽說了嗎?光棍頭被抓走了!”
“啥?出啥事兒了?”
“哎喲!他昨晚上喝醉酒,想要強了一個寡婦,那寡婦拚命呼叫,這才逃開了!”
“我呸!這狗東西居然幹這種混賬事兒!”
隊長從鎮上回來時臉色也很難看,光棍頭□□未遂不說,還有人去舉報他□□,為保護受害人,警察也沒說受害人是誰,隻是告訴隊長受害人與犯人已經見過麵,光棍頭也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這可不是幾年牢了,是十幾年。
隊長倒是不在乎這個人渣,他在乎的是隊裏的名聲,而且是他做隊長時出的事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恥辱!
李老二一家精神煥發,李老二準備帶妻女一道出去找活兒做,走之前他提著不少東西來到楊繼西家。
“我原本就有這個想法,隻是我們都是地裏幹活的,離不開這片土地,現在我想明白了,一家人還是要在一起好,”李老二笑道。
“外麵租房子住,一個月就算十塊錢,我們三個人幹活呢,吃住都不是問題,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繼西,這次我們家欠你一個大人情,我們會記住的。”
“李二哥別說這種話,打算什麽時候出發?”
“秋收後吧,”李老二笑了笑,“家裏的東西還得背到我老丈人那邊去,既然不在家住了,那東西放著也浪費,去瞧著你們這邊也不缺我們那點爛東西,就沒拿來。”
秋收後,李老二一家拿著隊長給的介紹信,離開了生產隊。
這也是他們生產隊裏,第一個一家人都出去幹活的人家。
這也讓不少人動了一起出去幹活的心思。
而楊繼東家的房子終於在九月開始動工了,本來是去年年底要修的,可因為天不好,加上楊繼東一直沒寄錢回來,這事兒就沒提。
現在秋收剛過,這不,大夥兒也挺閑,就過來幫忙了。
楊繼西他們沒去。
楊繼北他們家已經搬到了小溪溝上麵的新家了,福寶過來得次數也更多,幾個孩子整天快快樂樂的,有時候也會吵架,鬧矛盾,但是第二天又好了。
因為建房,所以楊老漢和楊老婆子他們暫時沒地方住,便分別住進了楊繼北和楊繼南家。
一家住一個老人帶著孩子。
好在都忙著新房子的事兒,楊老漢他們也沒有折騰。
十一月底,房子建成了。
倒也沒用磚,就是普通的木房,但房子大,瞧著也好看,楊老漢他們還辦了新房酒。
楊繼西他們也過去隨了禮,不多不少,和外人的禮是差不多的。
飯菜一般,但大夥兒都在看房子,楊老漢和楊老婆子腰板挺得直直的,楊姑婆也來了。
她看著麵前的新房子,心裏有些不得勁兒,晚上自然在這邊歇下了,順帶埋怨了二人一番。
“之前我問你們繼東他們在哪裏幹活兒,你們硬是不說,可後來繼東回來就帶了那麽多人走,也不通知我們一聲。”
楊姑婆的話讓楊老婆子笑了笑,“你們都是吃工人飯的,我們咋好意思打攪你們呢。”
最後楊姑婆家還是湊齊了錢,把老大送進了廠裏幹活兒。
楊姑婆憋屈得很,又去纏楊大奶奶,楊大奶奶隻說在沿海幹,至於在哪裏並沒有說。
於是楊姑婆回家就把老二和老三兩口子趕去了沿海,總歸到了那地兒肯定能找到活兒做。
孩子們就留在家裏她和老頭子照看。
這倒是讓兩個兒子兒媳婦覺得不錯,找他們隊長開了介紹信就往車站去,結果在車站碰見回來的楊繼康。
楊繼康得知他們要去沿海,就給他們說了一個位置,讓他們去那邊找活兒做。
楊繼康回村的消息很快也傳開了,但是他還是和沒離開的時候差不多的打扮。
“你咋沒穿喇叭褲呢?”
有人問。
楊繼康剛吃了飯,這會兒就被好些人圍著說話,“不習慣穿,也不適合,我還是喜歡我媳婦兒給我做的褲子。”
聞言康嫂臉一紅。
孫桂芳也掩嘴一笑。
“要說我,還是這樣好看,繼東上次回來,頭發搞那麽高,褲子緊巴巴的,一點都不好,”一老漢一臉嫌棄。
“那也不能這麽說,我兒子就靠著那喇叭褲娶了媳婦兒呢,”也有人維護了楊繼東一把。
楊老漢坐在一旁聞言笑了笑,“要我說啊,甭管穿啥衣服,隻要把錢帶回家就行了。”
“這是道理,繼康啊,你去年過年都沒回來,滿打滿算也差不多快兩年了,可找大錢了?”
“是啊,你跟咱們說說,我們也想出去呢。”
楊繼康把外麵的活兒大概說了說,“大多數還是要年輕人,因為教得快,腦子也轉得快,手腳麻利,一個月最多的能拿三十多塊錢,最少的也是二十出頭,但也說句實話,累。”
“和地裏幹活兒不一樣的累,也會遭人欺負,但老鄉多的情況,也不會太過分,所以說有好有壞,我這次回來是想把房子重修,家裏孩子多,也漸漸長大了。”
就像石頭,今年都十六歲了,他的房間就有些小了,還有歡歡和樂樂,她們也漸漸長大,女大避父,也不能一直挨著他們夫妻睡,最好能有個自己的房間才好呢。
接到康嫂的信,得知楊繼東家的房子已經落成,所以楊繼康便跟李成傑請了長假回來建房。
李成傑也說了,隻要楊繼康回去幹活,那就直接去他廠裏,待遇還是和以前一樣。
兩年就回來建房,那肯定是賺了不少錢的。
“你們建木房還是啥房?”
一老漢問道。
“磚房吧,修牢固一點,也能多住幾年。”
噢喲,幹兩年活兒回來就修磚房了!這可是掙錢了的!
楊老漢心裏有些酸,可仔細一想,也不能充麵子,畢竟大哥他們家裏的存下的錢本來就比他們家多,家裏能重建房子就很不錯了,還比較啥啊。
但楊老婆子就不舒服了。
“我們才修了房子,大哥他們就要修磚房,這分明就是想壓我們一頭嘛。”
“那能咋整?為了反壓大哥他們一頭,我們把房子拆了,讓老大他們拿錢回來重修磚房?”
楊老漢難得反駁她。
“我也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楊老婆子低聲道,“既然繼康都知道修磚房能住久一點,那繼東他們能不知道?可他們就修木房,剩下的錢一定自己攢著呢!”
“知道又能怎麽樣?”
楊老漢抽著旱煙,“狗蛋今年都十四歲了,眼看著毛蛋和福娃也一天比一天大,就說娶媳婦兒的事兒,三個孩子要花多少錢?這錢我們拿不出來,還是得他們自己掙。”
這下楊老婆子也不說話了。
而且這兩年感覺錢都有些不一樣了,以前一分錢可以買好幾顆糖粒,現在一分錢一顆,以前肥肉六毛錢一斤,現在八毛了,瘦肉都是四毛錢一斤了。
“錢不值錢咯。”
楊老婆子這麽道。
楊繼西要是知道這話,肯定會說,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後一百塊錢就和一塊錢一樣,更不值錢了。
楊二奶奶在鋪子待久了便想著回來坐坐,於是孫桂芳就去鋪子上,楊二奶奶回來了。
知道楊大奶奶家要建房,而如今都十一月底了,那確實得忙起來才行。
於是就幫著楊大奶奶做飯,他們家的房子全部拆了,柴房的柴就堆在楊繼西他們這邊的柴房裏,住也住在楊繼西他們家老房子,做飯就用他們的老灶房。
楊繼西他們跟著吃飯,每天幫著幹活兒,還挺熱鬧。
但是不管怎麽忙,到底沒有在過年的時候建成。
於是今年團年就在楊二爺爺家,楊繼東夫婦沒回來,楊繼南和楊繼北就幫著祭祖,孩子們在院子裏瘋玩,蔥頭趴在一旁看著他們。
正月十五那天,縣城裏通了電,這是個大日子,值得慶祝。
而楊繼康他們家也在那天完了工,氣派又好看的大磚房,惹得好些人過來看房子。
楊繼康他們不辦暖房酒,一是想省著點錢,二是馬上就要春耕了,沒必要。
今年他們家沒有承包地。
而這一次楊繼康和康嫂要一塊兒出門。
歡歡和樂樂已經五歲了,交給爺爺奶奶帶著也放心。
“你不出去?”
兩家人晚上一起過大年時,楊繼康低聲問道。
“不了,我在家也挺好,還能看著點兩邊呢,”楊繼西說。
想到他們家的鋪子生意也不錯,楊繼康點頭,“我和你嫂子再出去幹兩年,回來也開個鋪子,我們都想好了,就開服裝店。”
“行啊,多學點東西回來,把鋪子打理得更好,”楊繼西道。
“就是這麽想的,兄弟,我家這兩年就要拜托你們照看幾分了。”
“康哥別說這種客氣話,你們放心在外麵幹,家裏有我們呢。”
楊繼西可沒說白話,在楊繼康夫婦走後第三個月,楊大奶奶生了病,就是他們夫妻送到縣醫院,前後照顧的。
也虧楊大奶奶不是個折騰人的,同病房有個老太太可會折騰了,還咒罵自己的兒子兒媳婦,把他們罵得抬不起頭。
見楊繼西夫婦這麽精心照顧楊大奶奶,那老太太趁著他們出去買東西時追問楊大奶奶道,“你咋管教的?這麽聽話,對你也沒個二話,幹活兒也麻利。”
楊大奶奶看了眼旁邊給她拿藥端水的女人,以及一旁剛把髒衣服拿去洗了的兒子,微微皺眉道,“老姐姐,你這兒子兒媳婦不錯了,你還是讓人省心點吧。”
“好啥啊,笨得很,”老太太罵道。
楊繼西他們回來時,石頭也跟在後麵,他本來昨天周五回了家的,結果到家才知道楊大奶奶病了,在醫院呢,於是今兒一大早就趕過來了。
“奶奶,好點沒?”
石頭正在變聲期,聲音有些沙啞,但他人已經長得很高了,而且五官挑著康嫂和楊繼康好的長,是個俊少年。
“好了好了,沒啥事兒,別擔心,”楊大奶奶拉住他的手問道,“有沒有好好念書啊?”
“有,”石頭點頭,見開水隻有一點了,便主動拿著搪瓷杯去打水。
隔壁床的老太太有些驚訝地問道,“那是你孫子?”
“是啊,”楊大奶奶點頭。
“那你是後娘咯?”
老太太問給楊大奶奶削水果的孫桂芳。
孫桂芳頭也不抬地道,“我瞧著很年輕嗎?”
“那可不,你頂多二十出頭,”老太天一臉篤定,又看向楊繼西,“你兒子長得也不像你啊,真是你的種?不會是你前一個媳婦兒跟別人生的,所以你才沒和她過了吧?”
楊繼西倒也沒生氣,隻是一臉糾結地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問孫桂芳和楊大奶奶,“我瞧著....比桂芳老這麽多嗎?”
楊大奶奶本來是很生氣這老太太亂說話的,可現在被他這麽一問,也忍不住看了看二人,對比後道,“繼西啊,你還是得多注意點,瞧著確實黑,也顯得老氣。”
孫桂芳悶笑著,“又黑,還愛穿黑衣服,瞧著不就更黑了。”
楊繼西咧嘴一笑,“是得注意點了,不然讓人誤會這麽大,那可不好。”
石頭端著開水回來,聞言問道,“啥誤會啊?”
“說你西叔顯老,配不上你嬸子呢,”楊大奶奶笑道。
“西叔多男子漢啊,一點都不老,”石頭覺得楊繼西是他們院子裏最帥氣的長輩了。
“叔叔?這不是你爹啊?”
老太太驚訝道。
“這是我堂叔、堂嬸,”石頭隨口回了一句,又問楊大奶奶吃藥沒有。
“早吃了,一睜眼就是你西叔端來的稀飯和包子,吃完就吃藥,”楊大奶奶笑。
“侄兒都能把你照顧得這麽好,給錢了吧?”
老太太不信邪了。
“我倒是想給錢,可他們不要啊,”楊大奶奶忍著翻白眼的衝動,見她兒子兒媳婦都不在,便又道,“你現在還能動,他們對你又怕又敬重,等你老得走不動道了,你再看看他們怎麽對你的,老姐姐啊,種什麽因,得什麽果,再勸你一句,可別折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聽見了楊大奶奶這話,後麵這老太太確實沒有那麽磨人了。
見她兒子兒媳婦鬆了一口氣的樣子,楊大奶奶頗有些感慨,回家後對過來看自己的楊老婆子說起那個老太太。
“看得出來她沒少折磨兒子兒媳婦,瞧著吧,晚年肯定不落好。”
楊老婆子心裏有鬼,聞言總覺得楊大奶奶在內涵自己,於是回去越想越怕楊繼東夫婦不孝順他們。
而又想到楊繼西對自己的大娘大爺都能那麽好,那對自己這個名義上的三嬸,其實是親娘的她,那怎麽也不會太差吧?
想著,楊老婆子便時不時帶著福娃去那邊院子坐,讓福娃和嫣嫣她們玩兒。
這可喜壞了福娃,他以前想和姐姐們玩兒,奶奶都不讓的。
楊繼西也覺得奇怪,還讓孫桂芳注意點兒。
麵對關心自己身體的楊老婆子,孫桂芳嘴角微抽道,“三嬸啊,我身體好著呢,倒是你,這頭發又白了不少,眼角的皺紋也越來越多,可得注意點啊。”
楊老婆子慪死了!
果然是不討喜的,這天沒法聊下去了!
這天見狗蛋和楊繼西有說有笑地從大柳樹那邊過來,楊老婆子心裏忽然有了主意。
等狗蛋回到家時,她把狗蛋叫到自己跟前,“狗蛋啊,你今年也十四歲了,下半年就要去念初中了,家裏剛修了房子錢緊張,咱們要是能找你西叔借點錢,那就好了。”
見狗蛋不說話,楊老婆子又道,“他雖然過繼了,可到底是你親叔叔,瞧瞧你們關係也不錯,他對你也好,這點要求,他肯定答應。”
狗蛋梗著脖子不說話,耳朵有些紅,一看就是在生氣,可楊老婆子卻當他在害羞。
“你去跟他說說,他肯定能答應你。”
“我不去。”
狗蛋硬邦邦地說道,“我小時候不懂事,西叔和桂芳嬸子忍讓我許多,在我去鎮上念書不聽話的時候,西叔幾次提醒我,讓我走正路,要不是他們,我現在就成了二混子了!”
“都已經過繼這麽多年了,奶奶你咋還想著讓西叔幫襯咱們家呢?不怕二爺爺和二奶奶找你幹架啊?”
狗蛋實在是不明白她在想啥。
“我讓你偷偷去,又不是讓你當著二爺爺他們說。”
楊老婆子瞪了他一眼,“你聽不聽奶奶的話?”
“聽,”狗蛋輕哼一聲,“不過西叔要是找你說話,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兒了。”
於是楊繼西過來了,他笑著表示狗蛋去縣裏讀書沒錢,他可以給,而且是白給。
這讓楊老婆子心裏竊喜,到底是自己的孩子。
結果下一句就讓她白了臉。
“隻要把狗蛋過繼給我就行了。”
狗蛋在一旁不滿道,“西叔!說了多少次了,叫我大名楊承江!”
他不要麵子的嗎?
楊繼西輕咳一聲,“把承江過繼給我,我和桂芳養他讀大學都行。”
孫桂芳去洗了把臉回來時, 楊繼西就給她準備好紙筆了。
她深深吸了口氣,拿起筆給孫玉蘭寫回信, 先是問她好不好, 然後又把自家和爸媽家的情況說了說,表示他們都很好,請孫玉蘭自己照顧好自己。
又稍微提了一下孫玉蘭信裏說的事兒, 表示不管孫玉蘭做什麽決定, 他們都支持她,一切都要往前看, 人這一輩子還很長……
正好孫母他們第二天來趕集買過年的東西, 孫桂芳便把孫玉蘭來信的事兒說了, 沒有提楊文清, 隻是說孫玉蘭一切都好, 問孫母有沒有要說的, 她給一塊兒回信過去。
孫母想了想道,“她也老大不小了,個人問題得考慮, 我也不逼太急, 不過遇見合適的, 還是可以接觸接觸。”
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孫桂芳寄信的時候, 把給孫玉蘭織的毛線衣也寄過去了, 這是今年沒事兒的時候織的,孫父和孫母一人一件, 文生和花生也有。
孫玉蘭接到信的時候已經是正月十二了, 她一個人站在場上, 看著地上的積雪不知道在想什麽。
她室友小跑過來,把信給她, “門衛大爺說上午就到了,可一直沒見我們人,於是就送到宿舍,我看你一直沒回來,也怕家裏有急事跟你說,就給你送來了。”
“還有一件毛線衣,我給你放在床上了。”
“謝謝,晚上請你吃飯,”孫玉蘭笑著接過信。
知道她最近心情不是很好,室友也沒多打攪,說笑了幾句便回宿舍了,這天真冷啊。
孫玉蘭拆開信看完後,心裏又暖又酸,她把信看了好幾遍,這才小心折好放進兜裏。
“這麽冷的天,你在這幹什麽?也不怕凍著了。”
清朗的男聲從身後傳來。
孫玉蘭轉過頭一看,這是一個身材很高大的男人,和孫大哥的身形差不多,一張很正氣的臉帶著一對招風耳,瞧著二十七八的樣子,眼生得很。
“馬上就回去。”
孫玉蘭看了一眼就回過頭了,她眼睛還紅著呢。
“要是被人欺負了,就跟你領導說,”男人見她轉過了頭,手有些緊張地握成拳,然後幹巴巴地說道。
“沒人欺負我,同誌你誤會了,”孫玉蘭知道對方是一片好意,於是扯出笑,轉過身道謝後便準備離開。
結果男人卻上前一步,“我叫秦遠。”
孫玉蘭嚇一跳,趕緊往後退了兩步。
見把人嚇住,秦遠不敢再說話,隻能看著孫玉蘭衝他尷尬一笑,然後小跑遠去了。
“讓你來辦公的,你在幹啥?”
一四十出頭的男人站在不遠處笑罵道。
秦遠見孫玉蘭已經跑得不見人了,這才走向男人,“我記得她,上次文工團去我們所裏表演的時候,她唱得最好聽。”
“一個大合唱你能聽出啥?你是看人家漂亮吧,”男人取笑著。
“嗯,我覺得她很好,我要娶她做媳婦兒,”秦遠很大聲地說道。
男人:......
“咳咳,我正好和她團長有點交情,能不能成,就看你自己的表現了。”
於是沒多久,團長就笑眯眯地和孫玉蘭進行了二人談話,表示有一個不錯的小夥子,要是孫玉蘭願意,就去見見。
“他叫秦遠,是一名出色的警察,曾經一個人解救了十個被拐賣的孩子,他父母也是警察,如今已經退休了。”
“他有兩個哥哥,都已經成家,父母自己住,秦遠的單位也給他分了房子,所以結婚後住哪裏都是不用擔心的.”
孫玉蘭腦子都是懵的,她隻注意到一點,就是相親對象的名字,以及那天看見的男人。
長啥都有些記不清了,隻記得對方有一對招風耳,當時耳朵紅紅的,瞧著挺傻。
再次收到孫玉蘭信時,楊繼西和孫桂芳剛把石頭送到縣裏學校,這會兒才回鎮上。
剛進鋪子,王成功就拿著信過來了。
楊繼康過年的時候沒回來,寫信回來說過年的工錢更多,所以暫時不回來,但每個月他都把錢寄回來了的。
石頭去年九月份就念初中了,這次開學是因為歡歡姐妹有點低燒,康嫂不得空,楊繼西夫婦正好要去縣裏收房租,也是便順帶送石頭去學校。
看完孫玉蘭的信,孫桂芳露出大大的笑,“玉蘭說她們團長給介紹了一個對象,目前正在接觸中,叫秦遠,個子和大哥一樣高,人也不錯,是一名警察呢。”
“哎喲,不錯啊,有大哥那個個頭,那這人不錯的,”楊二奶奶聞言連連點頭,“還是警察呢,不錯不錯,讓玉蘭好好相處著。”
孫桂芳笑著點頭,去找紙筆給孫玉蘭回信,而楊繼西則是和王成功在門口說了一會兒話。
王成功說起縣裏修電站的事兒,“要不是我手裏的活兒不能放,我都想去了。”
“我們隊裏還沒通知,不過為了盡快修好電站,肯定會召集一點人去縣裏幫忙的。”
楊繼西說。
隊裏果然通知了,也是自願,每天八工分,管吃管住。
要二十個人,有意願的就去找吳知青報名。
吳知青是新的記分員。
而原來的記分員,如今連門都不願意出,就在家待著,時不時還和她婆婆吵架。
每次都是李四娘去調解,但她嘴巴可毒了,把婆媳兒媳罵得抬不起頭。
隊裏人都說,李四娘不是去調解的,是去發泄怒火的。
誰不知道自打李四和新媳婦兒出去幹活後,一分錢都沒有寄回來過?
李四娘不氣才怪。
楊繼西去報名的時候人已經滿了。
“還有機會,咱們鎮上修電站的時候也快了,”吳知青笑眯眯地說道。
“也是,”楊繼西點頭,轉而看了看今年承包地的人,發現少了十幾家。
大多數人都是跟著楊繼東出去幹活了。
由於春耕家裏忙,所以楊二奶奶在鋪子裏守著,楊二爺爺回家幫忙做飯啥的。
孫父那邊隊裏的活兒做完了,也過來幫女兒女婿幹承包地的活兒。
春耕完了後又是采茶和種茶。
因為去年茶出量不錯,所以今年他們隊裏還要栽種茶苗。
隻要是能種茶樹的荒地,基本都被種上了茶苗。
那一片片看過去,還挺好看的。
五月得空時,楊繼西帶著孫桂芳去縣裏過了一天的二人世界,回到家就被嫣嫣盯著看。
二人有些心虛。
“爸爸,你們是不是去玩兒了?”
嫣嫣雙手叉腰問道。
“我們天天幹活兒,那不得歇歇?就一天,”楊繼西伸出一根手指道。
“行吧,”嫣嫣想到他們確實辛苦,於是也不追究了,“毛蛋哥哥今天被揍了。”
孫桂芳見她不再追問,也笑眯眯地牽著她的小手往堂屋裏走,“怎麽挨打了?”
“他不去念書,被三爺爺打了。”
嫣嫣指了指自己的屁股,“打得可厲害了,大奶奶過去把毛蛋哥哥抱回家的,還罵三爺爺是不是要像打狗蛋哥哥那樣,把毛蛋哥哥的屁股打開花呢。”
“媽媽,狗蛋哥哥的屁股開過花嗎?”
何止是開花。
想到狗蛋那次被他爹抽得屁股又紅又腫不說,還發了燒,傷還發膿了呢。
二人對視一眼,沒有跟嫣嫣說這個,而是拿出在縣城買的東西,岔開了話題。
“我分一點給毛蛋哥哥吃,”嫣嫣拿著東西笑道。
“好,歡歡姐姐她們也別忘記了。”
“知道的。”
嫣嫣快樂地去了楊大奶奶家,康嫂過來串門,跟孫桂芳說了一件隊裏早上發生的大事兒。
“李三叔那個二兒媳婦你知道吧?”
李三叔是木匠李叔的弟弟,已經去世多年了,他有兩個兒子,自打他去世後,便分了家,兄弟二人的關係也不好。
分家建房一個住在村頭挨著李叔他們,一個住在小坡山方向,離以前副隊長家都有些距離。
“知道,她丈夫不是跟著狗蛋爹出去幹活兒了嗎?”
“是啊,走了大半年了都,”康嫂壓低聲音,“可今兒她在小溪溝不遠處暈倒了!巧的是陳叔那大徒弟不是過來給咱們隊裏的老人看病嗎?就給她看了看,結果懷孕兩個多月了!”
“咿?啥?”
孫桂芳驚呼。
男人不在家,懷孕兩個多月,不就是.偷人了?
“是吧,”康嫂見她明白了,於是給了她一個眼神,“我們都不相信她偷人,多麽老實的一個人啊,幹活兒時話也不多,人也勤快,這事兒有貓膩。”
可再怎麽有貓膩,現在李老二的媳婦就是有了孩子,隊長已經去鎮上給李老二發了急信,讓他趕緊回來處理。
“啊這.....”
孫桂芳眉頭微皺,有個不好的猜想,“你說他們家那麽偏僻,副隊長他們搬家後,那更是家裏出啥事兒都找不到人,會不會有壞人強迫了她?”
“我也是這麽想的,”康嫂歎了口氣,“可她姑娘呢?她姑娘都十五了,也沒聽見動靜?”
因為這事兒,隊裏議論紛紛,甚至有婆子去李老二家門口叫罵。
隊長也怕鬧出事,讓調解組的人每天都去那邊盯著點,就怕一個沒想開,人沒了,那李老二回來這事兒怎麽交代?
李四娘是不樂意去的,但她現在是調解組的人,也得和大夥兒分著來不是?
可也就是因為李四娘是個人精,還真被她瞧出一點事兒來。
比如李老二家的姑娘,一改以往的活潑,整個人死氣沉沉的,沒事兒就看著她娘流淚。
而她娘臉色雖然也不怎麽好,但卻一直抓著她姑娘的手,好似在安撫對方。
李四娘越看越覺得不對,直到李老二回來的前一天下午,她發現李老二家的姑娘,手臂上有一道傷疤,已經結疤了,可一看就知道是近來受傷的。
這讓李四娘越想越驚恐。
她是個藏不住話的,可到底有點良知,怕胡亂說出去,壞了小姑娘的名聲,害了人家一輩子。
而同樣發現不對的還有楊繼西,家裏安了水管,這樣吃水也方便,不用再去河裏挑水。
而這水源頭,就在李老二家附近,楊繼西見水沒來,便隨著水管一路找過去看看是哪裏脫接了。
結果就碰見李老二的姑娘坐在河邊哭得厲害,這也沒啥人,小姑娘又在難受,這過去也尷尬,便側身進了一旁的林子,想著等人走後再去。
結果沒多久便見李老二媳婦兒一臉慌張地找了過來,抱著姑娘就不撒手,“你可別做傻事啊!”
“是我害了娘,”姑娘哭得不行。
李老二媳婦兒捂住她的嘴,哽咽道,“別說,都過去了,咱們回家去。”
母女二人離開後,楊繼西才從林子裏出來,他眉頭微微皺起,把水管接好後,便回去了。
李老二回來的第二天,特意請隊長開了個會,聽李老二在台上笑著說大夥兒誤會了,那個孩子就是他的,這不是前不久他過來了一天,回來的時候都是傍晚了,他家又偏僻一點,所以沒人瞧見他。
又說因為老丈人家有事兒,所以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還回了老丈人家呢,說老丈人他們可以作證。
李四娘是不信這話的,但是她啥也沒說,隻是往李老二媳婦那邊看了看。
而楊繼西則是觀察這周圍人的神情,發現有一個人麵帶得意,甚至還嘲諷地看了一眼李老二。
這人是生產隊的鰥夫,大夥兒都叫他光棍頭。
年紀和李老二差不多大,媳婦兒生孩子的時候一屍兩命,家裏又沒錢給他再娶一個,所以打了十幾年的光棍了。
這事兒麵上就這麽過了,隊裏人也沒再提這個事兒,罵了人的婆子也上門道了歉。
而李老二卻沒有再出去,沒過多久他媳婦兒幹活時不小心摔下坡,把孩子摔沒了。
李老二嚇得半死,背著她去了衛生院,旁邊跟著一直哭的女兒。
幾天後,他們一家三口便回來了。
孫桂芳帶著點雞蛋和康嫂一起去看對方,李老二媳婦臉色不怎麽好,但是精神不錯。
和她們說了一會兒話。
孫桂芳和康嫂走的時候,發現李老二在磨刀。
李老二笑著說要宰一隻雞給媳婦補身體。
孫桂芳總覺得他眼神滲人,於是回家跟楊繼西說了這事兒。
上輩子楊繼西還真沒注意到李老二家發生了什麽事兒。
隻記得李老二夫婦在八幾年的冬天,因為煤炭中毒死在家裏,而他們的女兒去舅舅家拜年,所以沒出事。
後來喪事一辦,姑娘就出去打工了,再也沒回家。
但是光棍頭卻是今年出的事兒,死在山溝裏,第二天下午被人發現時已經硬了。
仔細想了想後,楊繼西和孫桂芳說了這事兒,於是吃了晚飯後,便往李老二家走去,結果在半路上遇見腰間別著柴刀的李老二。
“李二哥,你這是去?”
楊繼西問。
“哦,我去砍柴。”
李老二笑道。
“巧了,”楊繼西從身後拿出一把大彎刀,“我也是,走,一道去吧,大半夜的砍柴有個伴兒也安全。”
這話讓李老二一愣,看向楊繼西的眼神也有些不對勁兒了。
“你知道什麽?”
李老二沉聲道。
他不覺得在這遇見對方,對方又要和自己一道去砍柴是巧合。
誰入了夜了還要去砍柴的?
除非不是真的砍柴!
“我不知道,”楊繼西說,“但我勸你做事冷靜,李二哥,砍柴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你還說你不知道?!”
李老二眼睛都紅了,他拿起柴刀對著楊繼西,楊繼西直接用自己的大彎刀把他那小柴刀給打落在地,接著用另一隻手提著豆油燈湊到還想撿起柴刀的李老二麵前。
“聽我一句勸,不要做糊塗事。”
“你要是我,你還能說這種不關痛癢的話嗎?!”
李老二質問道。
楊繼西一歎,把彎刀別回身後的帶子上,拍了拍李老二的肩膀道,“有別的法子,讓人不在了很容易,可讓他一輩子都困在一個地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那才是最痛苦的。”
“我不能讓別人議論我的家人,”李老二紅著眼道。
所以隻有偷偷把“柴”給砍了,這樣誰也不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他也清楚,自己在會上的解釋,隻要是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相信他的話,可又怎麽樣呢?至少沒人在明麵上胡說八道!
“你要是信我,我幫你。”
楊繼西道。
李老二盯著他看了半晌,最後隻問了一句,“你怎麽知道的。”
“你在台上解釋的時候,我看見他很得意,而且他頻繁地看向二嫂她們,我就覺得不對,”楊繼西簡單地解釋了一番後,又道,“等這件事過了,就把家搬了吧,這邊太偏僻了,或者你帶著二嫂她們出去幹活兒,選擇還有很多,別走死路。”
他越想越覺得當年李老二夫婦死不是意外。
或許是因為手上沾了人命,所以他們也很痛苦,於是借口拜年,讓姑娘一個人出去,他們在家平靜地離開了。
“我信你,”李老二沉默半晌後點了頭。
就楊繼西他們家現在的日子,沒必要來蹚渾水,但是他敢來,李老二也敢賭。
自那天起,二人就盯上了光棍頭,這家夥懶得很,自打父母不在了,兄弟又分了家後,他一個人住在兩間草房裏,上工也是打醬油,愛喝酒,欠了些錢。
每天睡到十點才去上工,到了下午太陽大的時候就回家睡覺,傍晚出去喝酒,都是些狐朋狗友。
這就更好辦了。
楊繼西去找了陳翔,陳翔在他們兄弟裏麵選了一個和那其中一個人認識的兄弟,很快就和一些狐朋狗友對光棍頭下了套。
“哎,你們聽說了嗎?光棍頭被抓走了!”
“啥?出啥事兒了?”
“哎喲!他昨晚上喝醉酒,想要強了一個寡婦,那寡婦拚命呼叫,這才逃開了!”
“我呸!這狗東西居然幹這種混賬事兒!”
隊長從鎮上回來時臉色也很難看,光棍頭□□未遂不說,還有人去舉報他□□,為保護受害人,警察也沒說受害人是誰,隻是告訴隊長受害人與犯人已經見過麵,光棍頭也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這可不是幾年牢了,是十幾年。
隊長倒是不在乎這個人渣,他在乎的是隊裏的名聲,而且是他做隊長時出的事兒,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恥辱!
李老二一家精神煥發,李老二準備帶妻女一道出去找活兒做,走之前他提著不少東西來到楊繼西家。
“我原本就有這個想法,隻是我們都是地裏幹活的,離不開這片土地,現在我想明白了,一家人還是要在一起好,”李老二笑道。
“外麵租房子住,一個月就算十塊錢,我們三個人幹活呢,吃住都不是問題,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繼西,這次我們家欠你一個大人情,我們會記住的。”
“李二哥別說這種話,打算什麽時候出發?”
“秋收後吧,”李老二笑了笑,“家裏的東西還得背到我老丈人那邊去,既然不在家住了,那東西放著也浪費,去瞧著你們這邊也不缺我們那點爛東西,就沒拿來。”
秋收後,李老二一家拿著隊長給的介紹信,離開了生產隊。
這也是他們生產隊裏,第一個一家人都出去幹活的人家。
這也讓不少人動了一起出去幹活的心思。
而楊繼東家的房子終於在九月開始動工了,本來是去年年底要修的,可因為天不好,加上楊繼東一直沒寄錢回來,這事兒就沒提。
現在秋收剛過,這不,大夥兒也挺閑,就過來幫忙了。
楊繼西他們沒去。
楊繼北他們家已經搬到了小溪溝上麵的新家了,福寶過來得次數也更多,幾個孩子整天快快樂樂的,有時候也會吵架,鬧矛盾,但是第二天又好了。
因為建房,所以楊老漢和楊老婆子他們暫時沒地方住,便分別住進了楊繼北和楊繼南家。
一家住一個老人帶著孩子。
好在都忙著新房子的事兒,楊老漢他們也沒有折騰。
十一月底,房子建成了。
倒也沒用磚,就是普通的木房,但房子大,瞧著也好看,楊老漢他們還辦了新房酒。
楊繼西他們也過去隨了禮,不多不少,和外人的禮是差不多的。
飯菜一般,但大夥兒都在看房子,楊老漢和楊老婆子腰板挺得直直的,楊姑婆也來了。
她看著麵前的新房子,心裏有些不得勁兒,晚上自然在這邊歇下了,順帶埋怨了二人一番。
“之前我問你們繼東他們在哪裏幹活兒,你們硬是不說,可後來繼東回來就帶了那麽多人走,也不通知我們一聲。”
楊姑婆的話讓楊老婆子笑了笑,“你們都是吃工人飯的,我們咋好意思打攪你們呢。”
最後楊姑婆家還是湊齊了錢,把老大送進了廠裏幹活兒。
楊姑婆憋屈得很,又去纏楊大奶奶,楊大奶奶隻說在沿海幹,至於在哪裏並沒有說。
於是楊姑婆回家就把老二和老三兩口子趕去了沿海,總歸到了那地兒肯定能找到活兒做。
孩子們就留在家裏她和老頭子照看。
這倒是讓兩個兒子兒媳婦覺得不錯,找他們隊長開了介紹信就往車站去,結果在車站碰見回來的楊繼康。
楊繼康得知他們要去沿海,就給他們說了一個位置,讓他們去那邊找活兒做。
楊繼康回村的消息很快也傳開了,但是他還是和沒離開的時候差不多的打扮。
“你咋沒穿喇叭褲呢?”
有人問。
楊繼康剛吃了飯,這會兒就被好些人圍著說話,“不習慣穿,也不適合,我還是喜歡我媳婦兒給我做的褲子。”
聞言康嫂臉一紅。
孫桂芳也掩嘴一笑。
“要說我,還是這樣好看,繼東上次回來,頭發搞那麽高,褲子緊巴巴的,一點都不好,”一老漢一臉嫌棄。
“那也不能這麽說,我兒子就靠著那喇叭褲娶了媳婦兒呢,”也有人維護了楊繼東一把。
楊老漢坐在一旁聞言笑了笑,“要我說啊,甭管穿啥衣服,隻要把錢帶回家就行了。”
“這是道理,繼康啊,你去年過年都沒回來,滿打滿算也差不多快兩年了,可找大錢了?”
“是啊,你跟咱們說說,我們也想出去呢。”
楊繼康把外麵的活兒大概說了說,“大多數還是要年輕人,因為教得快,腦子也轉得快,手腳麻利,一個月最多的能拿三十多塊錢,最少的也是二十出頭,但也說句實話,累。”
“和地裏幹活兒不一樣的累,也會遭人欺負,但老鄉多的情況,也不會太過分,所以說有好有壞,我這次回來是想把房子重修,家裏孩子多,也漸漸長大了。”
就像石頭,今年都十六歲了,他的房間就有些小了,還有歡歡和樂樂,她們也漸漸長大,女大避父,也不能一直挨著他們夫妻睡,最好能有個自己的房間才好呢。
接到康嫂的信,得知楊繼東家的房子已經落成,所以楊繼康便跟李成傑請了長假回來建房。
李成傑也說了,隻要楊繼康回去幹活,那就直接去他廠裏,待遇還是和以前一樣。
兩年就回來建房,那肯定是賺了不少錢的。
“你們建木房還是啥房?”
一老漢問道。
“磚房吧,修牢固一點,也能多住幾年。”
噢喲,幹兩年活兒回來就修磚房了!這可是掙錢了的!
楊老漢心裏有些酸,可仔細一想,也不能充麵子,畢竟大哥他們家裏的存下的錢本來就比他們家多,家裏能重建房子就很不錯了,還比較啥啊。
但楊老婆子就不舒服了。
“我們才修了房子,大哥他們就要修磚房,這分明就是想壓我們一頭嘛。”
“那能咋整?為了反壓大哥他們一頭,我們把房子拆了,讓老大他們拿錢回來重修磚房?”
楊老漢難得反駁她。
“我也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楊老婆子低聲道,“既然繼康都知道修磚房能住久一點,那繼東他們能不知道?可他們就修木房,剩下的錢一定自己攢著呢!”
“知道又能怎麽樣?”
楊老漢抽著旱煙,“狗蛋今年都十四歲了,眼看著毛蛋和福娃也一天比一天大,就說娶媳婦兒的事兒,三個孩子要花多少錢?這錢我們拿不出來,還是得他們自己掙。”
這下楊老婆子也不說話了。
而且這兩年感覺錢都有些不一樣了,以前一分錢可以買好幾顆糖粒,現在一分錢一顆,以前肥肉六毛錢一斤,現在八毛了,瘦肉都是四毛錢一斤了。
“錢不值錢咯。”
楊老婆子這麽道。
楊繼西要是知道這話,肯定會說,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以後一百塊錢就和一塊錢一樣,更不值錢了。
楊二奶奶在鋪子待久了便想著回來坐坐,於是孫桂芳就去鋪子上,楊二奶奶回來了。
知道楊大奶奶家要建房,而如今都十一月底了,那確實得忙起來才行。
於是就幫著楊大奶奶做飯,他們家的房子全部拆了,柴房的柴就堆在楊繼西他們這邊的柴房裏,住也住在楊繼西他們家老房子,做飯就用他們的老灶房。
楊繼西他們跟著吃飯,每天幫著幹活兒,還挺熱鬧。
但是不管怎麽忙,到底沒有在過年的時候建成。
於是今年團年就在楊二爺爺家,楊繼東夫婦沒回來,楊繼南和楊繼北就幫著祭祖,孩子們在院子裏瘋玩,蔥頭趴在一旁看著他們。
正月十五那天,縣城裏通了電,這是個大日子,值得慶祝。
而楊繼康他們家也在那天完了工,氣派又好看的大磚房,惹得好些人過來看房子。
楊繼康他們不辦暖房酒,一是想省著點錢,二是馬上就要春耕了,沒必要。
今年他們家沒有承包地。
而這一次楊繼康和康嫂要一塊兒出門。
歡歡和樂樂已經五歲了,交給爺爺奶奶帶著也放心。
“你不出去?”
兩家人晚上一起過大年時,楊繼康低聲問道。
“不了,我在家也挺好,還能看著點兩邊呢,”楊繼西說。
想到他們家的鋪子生意也不錯,楊繼康點頭,“我和你嫂子再出去幹兩年,回來也開個鋪子,我們都想好了,就開服裝店。”
“行啊,多學點東西回來,把鋪子打理得更好,”楊繼西道。
“就是這麽想的,兄弟,我家這兩年就要拜托你們照看幾分了。”
“康哥別說這種客氣話,你們放心在外麵幹,家裏有我們呢。”
楊繼西可沒說白話,在楊繼康夫婦走後第三個月,楊大奶奶生了病,就是他們夫妻送到縣醫院,前後照顧的。
也虧楊大奶奶不是個折騰人的,同病房有個老太太可會折騰了,還咒罵自己的兒子兒媳婦,把他們罵得抬不起頭。
見楊繼西夫婦這麽精心照顧楊大奶奶,那老太太趁著他們出去買東西時追問楊大奶奶道,“你咋管教的?這麽聽話,對你也沒個二話,幹活兒也麻利。”
楊大奶奶看了眼旁邊給她拿藥端水的女人,以及一旁剛把髒衣服拿去洗了的兒子,微微皺眉道,“老姐姐,你這兒子兒媳婦不錯了,你還是讓人省心點吧。”
“好啥啊,笨得很,”老太太罵道。
楊繼西他們回來時,石頭也跟在後麵,他本來昨天周五回了家的,結果到家才知道楊大奶奶病了,在醫院呢,於是今兒一大早就趕過來了。
“奶奶,好點沒?”
石頭正在變聲期,聲音有些沙啞,但他人已經長得很高了,而且五官挑著康嫂和楊繼康好的長,是個俊少年。
“好了好了,沒啥事兒,別擔心,”楊大奶奶拉住他的手問道,“有沒有好好念書啊?”
“有,”石頭點頭,見開水隻有一點了,便主動拿著搪瓷杯去打水。
隔壁床的老太太有些驚訝地問道,“那是你孫子?”
“是啊,”楊大奶奶點頭。
“那你是後娘咯?”
老太太問給楊大奶奶削水果的孫桂芳。
孫桂芳頭也不抬地道,“我瞧著很年輕嗎?”
“那可不,你頂多二十出頭,”老太天一臉篤定,又看向楊繼西,“你兒子長得也不像你啊,真是你的種?不會是你前一個媳婦兒跟別人生的,所以你才沒和她過了吧?”
楊繼西倒也沒生氣,隻是一臉糾結地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問孫桂芳和楊大奶奶,“我瞧著....比桂芳老這麽多嗎?”
楊大奶奶本來是很生氣這老太太亂說話的,可現在被他這麽一問,也忍不住看了看二人,對比後道,“繼西啊,你還是得多注意點,瞧著確實黑,也顯得老氣。”
孫桂芳悶笑著,“又黑,還愛穿黑衣服,瞧著不就更黑了。”
楊繼西咧嘴一笑,“是得注意點了,不然讓人誤會這麽大,那可不好。”
石頭端著開水回來,聞言問道,“啥誤會啊?”
“說你西叔顯老,配不上你嬸子呢,”楊大奶奶笑道。
“西叔多男子漢啊,一點都不老,”石頭覺得楊繼西是他們院子裏最帥氣的長輩了。
“叔叔?這不是你爹啊?”
老太太驚訝道。
“這是我堂叔、堂嬸,”石頭隨口回了一句,又問楊大奶奶吃藥沒有。
“早吃了,一睜眼就是你西叔端來的稀飯和包子,吃完就吃藥,”楊大奶奶笑。
“侄兒都能把你照顧得這麽好,給錢了吧?”
老太太不信邪了。
“我倒是想給錢,可他們不要啊,”楊大奶奶忍著翻白眼的衝動,見她兒子兒媳婦都不在,便又道,“你現在還能動,他們對你又怕又敬重,等你老得走不動道了,你再看看他們怎麽對你的,老姐姐啊,種什麽因,得什麽果,再勸你一句,可別折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聽見了楊大奶奶這話,後麵這老太太確實沒有那麽磨人了。
見她兒子兒媳婦鬆了一口氣的樣子,楊大奶奶頗有些感慨,回家後對過來看自己的楊老婆子說起那個老太太。
“看得出來她沒少折磨兒子兒媳婦,瞧著吧,晚年肯定不落好。”
楊老婆子心裏有鬼,聞言總覺得楊大奶奶在內涵自己,於是回去越想越怕楊繼東夫婦不孝順他們。
而又想到楊繼西對自己的大娘大爺都能那麽好,那對自己這個名義上的三嬸,其實是親娘的她,那怎麽也不會太差吧?
想著,楊老婆子便時不時帶著福娃去那邊院子坐,讓福娃和嫣嫣她們玩兒。
這可喜壞了福娃,他以前想和姐姐們玩兒,奶奶都不讓的。
楊繼西也覺得奇怪,還讓孫桂芳注意點兒。
麵對關心自己身體的楊老婆子,孫桂芳嘴角微抽道,“三嬸啊,我身體好著呢,倒是你,這頭發又白了不少,眼角的皺紋也越來越多,可得注意點啊。”
楊老婆子慪死了!
果然是不討喜的,這天沒法聊下去了!
這天見狗蛋和楊繼西有說有笑地從大柳樹那邊過來,楊老婆子心裏忽然有了主意。
等狗蛋回到家時,她把狗蛋叫到自己跟前,“狗蛋啊,你今年也十四歲了,下半年就要去念初中了,家裏剛修了房子錢緊張,咱們要是能找你西叔借點錢,那就好了。”
見狗蛋不說話,楊老婆子又道,“他雖然過繼了,可到底是你親叔叔,瞧瞧你們關係也不錯,他對你也好,這點要求,他肯定答應。”
狗蛋梗著脖子不說話,耳朵有些紅,一看就是在生氣,可楊老婆子卻當他在害羞。
“你去跟他說說,他肯定能答應你。”
“我不去。”
狗蛋硬邦邦地說道,“我小時候不懂事,西叔和桂芳嬸子忍讓我許多,在我去鎮上念書不聽話的時候,西叔幾次提醒我,讓我走正路,要不是他們,我現在就成了二混子了!”
“都已經過繼這麽多年了,奶奶你咋還想著讓西叔幫襯咱們家呢?不怕二爺爺和二奶奶找你幹架啊?”
狗蛋實在是不明白她在想啥。
“我讓你偷偷去,又不是讓你當著二爺爺他們說。”
楊老婆子瞪了他一眼,“你聽不聽奶奶的話?”
“聽,”狗蛋輕哼一聲,“不過西叔要是找你說話,那就是你自己的事兒了。”
於是楊繼西過來了,他笑著表示狗蛋去縣裏讀書沒錢,他可以給,而且是白給。
這讓楊老婆子心裏竊喜,到底是自己的孩子。
結果下一句就讓她白了臉。
“隻要把狗蛋過繼給我就行了。”
狗蛋在一旁不滿道,“西叔!說了多少次了,叫我大名楊承江!”
他不要麵子的嗎?
楊繼西輕咳一聲,“把承江過繼給我,我和桂芳養他讀大學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