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料到鳳儀宮會橫刺一刀,並且刺的這樣狠。
以至顏相都要放下手中公務,上書請罪。
禦史台翰林院更要在請罪折中表明,自己完全沒有、絕對沒有幹涉內廷之意!
內閣窗外,三公槐的枝椏在正月的寒風中簌簌顫動,時間仿佛在鳳儀宮懿旨的訓誡下停滯了!
顏相帶著兩位內閣同僚到禦前請罪,榮晟帝未在禦書房,而是去了鳳儀宮。
榮晟帝剛聽聞皇後懿旨訓斥了內閣,亦是大驚。
因為這是太祖皇帝立國以來從未有之事。
皇後是皇帝的正妻,一國之母,但鳳印的力量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禮法上的至尊存在。因為皇後除非正式賞罰賜封,其他時候都不會動用鳳印。
而正式的賜封賞罰則多是皇帝的決定或者外朝的決定。皇帝升降宮妃品階,外朝考核後賞賜官員妻母誥命,這些事一般不由皇後做主。
皇後的職責隻是在這些決定名單上蓋上鳳印而已。
所以,鳳印也隻是名正言順的工具。
可如果認真研究過律法就會明白,沒有鳳印的妃嬪升降,便不會具備律法的認同。同理,沒有鳳印的誥命敕封,侍詔廳便不能擬旨進行命婦的封賞。
甚至,哪怕禮教森嚴如當朝,也要承認皇後是與皇帝比肩而站的正妻。
所以,鳳印還有一項用處,正禮法。
當年,顯德皇後編纂《貞烈傳》為天下女子必修書籍時,便是以正禮法之名進行的。
並且,不論哪一位皇帝當朝,哪怕當訓誡碑立在鳳儀門內的太祖皇帝,也要將管理內廷之事交付鳳儀宮管理。
因為不論男人再如何精明強幹,都不可能兼管內務之事。
聖人其實有句話說的很對,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屋較天下似乎極小,可多少男子掃得了天下,卻不見得掃得了一屋。多少男子青史留名,卻身後子孫一塌糊塗。
其實很簡單,掃天下易,掃一屋難。
太祖皇帝規定後宮不涉前朝,鄭皇後維護的是內廷規矩。榮晟帝說起鄭皇後訓斥內閣的事,道,“怎地突然這樣大動肝火?”
宮人捧上茶,榮晟帝接了放一畔的海棠幾上,“你可不是這樣的人。”
“若旁的事,我也不理會。嚴宮令帶著六司一局的女官們向我上本,我方知此事。簡直豈有此理,公主移不移宮的事外朝竟也敢插手!”鄭皇後自幼就不愛說笑,天生一副肅穆脾性,提及此事非常不滿,“今天管公主居所,明兒就要管到皇後嬪妃了!”
“不至於此。”榮晟帝忙勸她,“不要動怒,怒大傷肝。”
鄭皇後道,“我現在氣還沒消!陛下也當警醒,外朝內廷必需各有分野,我不是懷疑外朝的忠心,可內廷就是內廷,內外不得有過密聯係!外朝更不可幹涉內廷事務!不然,若內廷也叫他們管了,那麽,皇室就會成為官員的掌中玩物!”
榮晟帝的神色也漸漸嚴肅,他斟酌道,“禦史台一向愛對公主的事操心,翰林也多是清流,他們不見得有這個心。”
鄭皇後眸光銳利,“怕就怕這裏頭不見得就是一種心。且,不論有沒有這心,外朝逾越是事實,陛下要給內廷一個交待。”
“如果陛下默許,以後內廷諸事皆請外朝做主。”
“這是哪裏話。”榮晟帝沉聲道,“內廷自然是皇後做主。”
“陛下做主,我做主,都可以。甚至,陛下可委與任何宮妃嬪妾、內侍女官,但必需得是皇室做主,而不是大臣插手。”鄭皇後道。
帝後二人正商議此事,內閣的牌子便遞了進來。榮晟帝看看鄭皇後,對內侍官道,“宣他們進來說話。”
外朝官員要進入後宮不是容易的事,規矩繁瑣,如顏相等人也一樣在鳳儀門外遞牌子,這牌子經一道門一道門的記錄,方能遞到鳳儀宮,再待鳳儀宮回信,已是小半時辰過去。
大家都是第一次來鳳儀宮,雖不敢亂看,也覺出宮禁整肅,更勝前朝。
待宮人進去通稟,方請三人入內說話。
帝後同坐上首鳳榻,這也是皇後的權力,若是妃子是絕不能與陛下同坐一榻的,皇後可以,因為皇後是正妻。
三人直接行禮請罪,榮晟帝溫和中帶著一絲冷淡,“你們是有些逾越了。內廷自有規製,內廷之事,即便朕也是與皇後商量著來,你們怎能越過內廷幹涉皇女居所之事?”
顏相完全是被連累。這事是禦史台起的頭,此時便需方禦史出來應對。方禦史懇切道,“臣絕無幹涉內廷之意。因大殿下十歲移宮,正式到外朝居住。陛下當年也是十歲正式移宮,搬至昭德宮居住。大長公主、長公主年少時亦是十歲左右遷離母妃宮殿,另擇宮殿居住。臣想,此事有關禮製,故而禦史上書,臣並未阻止。”
翰林院的意思大致相仿。
這是榮晟帝意料中的答案,也是禦史翰林奏章中的內容。
榮晟帝看向鄭皇後,鄭皇後絕不會這麽算了。
鄭皇後反問一句,“我不知前朝事,不過既有關禮製,可有禮部上書?若是有,拿出來給本宮瞧瞧,讓我看看,禮部是怎麽說的?”
方禦史吳學士皆無言以對,盡管大家早心照不宣,齊尚書與公主關係緊密,於朝中對公主多有回護,自然不可能上書。
隻是,此事皆意會,誰也不能往台麵兒上說。
因為,你說了,就要做出解釋,就要拿出證據。
不然,不論齊尚書還是公主,都不是好相與的!
何況,如今鳳榻上手握鳳印的鄭皇後,她不管齊尚書如何,你要敢說皇女不是,她身為嫡母就要過問了。
顏相十分幹脆,“此事是內閣行事不妥,亦是臣身為首輔的失職,請陛下允臣辭去首輔之位,以贖此失職之過。”
方禦史原也是剛正直率之人,他捫心自問,並無私心。卻沒想到顏相會直接請罪,方禦史緊跟顏相跪下,“臣罪加一等。”
吳學士是內閣末尾,緊跟著跪下。
處置此事的彈性很大,可大可小。
既是鄭皇後下旨訓斥,榮晟帝自然要問問鄭皇後意思。鄭皇後也很幹脆,“我不知前朝事,我不知如何處置大臣,此皆由陛下做主。但我有些話,不吐不快。”
顏相等跪拜傾聽。
鄭皇後望向階下跪侯三人,冷冷道,“若內廷有違律法之事,前朝依律提出來,這是你們的本分,我亦不會偏私內廷。可若不與前朝國法相幹,你們就要過問內廷,你們是覺著前朝不夠你們施展,你們一並要連內廷也要管了麽?”
“娘娘明鑒,臣等萬死不敢有此念!”
“你們最好沒這個念頭。我讀書時,看過史書上不少內外勾結,然後操控皇權的事。誰再犯內廷之界,我就認為他是有這個念頭。”鄭皇後的聲音比正月的堅冰更冷,“這話我隻說一遍,你們最好記牢。”
鄭皇後道,“朝官如何處置,我一後宮婦人不懂,皆賴陛下做主。”
榮晟帝沉了臉看著顏相三人,“此事念在初犯,顏相罰俸三年降一級留用,方禦史吳學士各罰俸五年,降三級留用。再有所犯,必不容情。”
“那兩個上書的,革職查辦,永不敘用。”
此事連求情的餘地都沒有,因為真的犯誡了。
顏相等領罰退下後,榮晟帝安慰鄭皇後許久,待至傍晚,帝後二人一道往萬壽宮定省。榮晟帝親自向母親說起此事的處置,“我初時未太在意,還是皇後給我提了醒,的確要嚴誡此類事宜。”
至於榮烺住哪兒,根本沒人管了。
原也一樁小事,是前朝小題大作,嘩眾取寵,不料一招不慎,非但損兵折將,還丟了個青史留名的大臉。
榮烺聽聞鄭皇後懿旨訓斥前朝,十分佩服,“多謝母後為我做主。”
鄭皇後很淡然,“我身為皇後,管理內廷是我的職責,是我的份內之事。我是不會讓外朝插手內廷的。”
鄭皇後與薑穎道,“阿穎也要記住這一點,不論多忠貞的朝臣都不能讓他們插手內廷半分。若內外不明,皇家就危險了。”
薑穎從鄭皇後雷霆手段回神,鄭重行一禮,“是。母後,我記住了。”
鄭皇後微微頜首,不再多言。
。
以至顏相都要放下手中公務,上書請罪。
禦史台翰林院更要在請罪折中表明,自己完全沒有、絕對沒有幹涉內廷之意!
內閣窗外,三公槐的枝椏在正月的寒風中簌簌顫動,時間仿佛在鳳儀宮懿旨的訓誡下停滯了!
顏相帶著兩位內閣同僚到禦前請罪,榮晟帝未在禦書房,而是去了鳳儀宮。
榮晟帝剛聽聞皇後懿旨訓斥了內閣,亦是大驚。
因為這是太祖皇帝立國以來從未有之事。
皇後是皇帝的正妻,一國之母,但鳳印的力量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禮法上的至尊存在。因為皇後除非正式賞罰賜封,其他時候都不會動用鳳印。
而正式的賜封賞罰則多是皇帝的決定或者外朝的決定。皇帝升降宮妃品階,外朝考核後賞賜官員妻母誥命,這些事一般不由皇後做主。
皇後的職責隻是在這些決定名單上蓋上鳳印而已。
所以,鳳印也隻是名正言順的工具。
可如果認真研究過律法就會明白,沒有鳳印的妃嬪升降,便不會具備律法的認同。同理,沒有鳳印的誥命敕封,侍詔廳便不能擬旨進行命婦的封賞。
甚至,哪怕禮教森嚴如當朝,也要承認皇後是與皇帝比肩而站的正妻。
所以,鳳印還有一項用處,正禮法。
當年,顯德皇後編纂《貞烈傳》為天下女子必修書籍時,便是以正禮法之名進行的。
並且,不論哪一位皇帝當朝,哪怕當訓誡碑立在鳳儀門內的太祖皇帝,也要將管理內廷之事交付鳳儀宮管理。
因為不論男人再如何精明強幹,都不可能兼管內務之事。
聖人其實有句話說的很對,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屋較天下似乎極小,可多少男子掃得了天下,卻不見得掃得了一屋。多少男子青史留名,卻身後子孫一塌糊塗。
其實很簡單,掃天下易,掃一屋難。
太祖皇帝規定後宮不涉前朝,鄭皇後維護的是內廷規矩。榮晟帝說起鄭皇後訓斥內閣的事,道,“怎地突然這樣大動肝火?”
宮人捧上茶,榮晟帝接了放一畔的海棠幾上,“你可不是這樣的人。”
“若旁的事,我也不理會。嚴宮令帶著六司一局的女官們向我上本,我方知此事。簡直豈有此理,公主移不移宮的事外朝竟也敢插手!”鄭皇後自幼就不愛說笑,天生一副肅穆脾性,提及此事非常不滿,“今天管公主居所,明兒就要管到皇後嬪妃了!”
“不至於此。”榮晟帝忙勸她,“不要動怒,怒大傷肝。”
鄭皇後道,“我現在氣還沒消!陛下也當警醒,外朝內廷必需各有分野,我不是懷疑外朝的忠心,可內廷就是內廷,內外不得有過密聯係!外朝更不可幹涉內廷事務!不然,若內廷也叫他們管了,那麽,皇室就會成為官員的掌中玩物!”
榮晟帝的神色也漸漸嚴肅,他斟酌道,“禦史台一向愛對公主的事操心,翰林也多是清流,他們不見得有這個心。”
鄭皇後眸光銳利,“怕就怕這裏頭不見得就是一種心。且,不論有沒有這心,外朝逾越是事實,陛下要給內廷一個交待。”
“如果陛下默許,以後內廷諸事皆請外朝做主。”
“這是哪裏話。”榮晟帝沉聲道,“內廷自然是皇後做主。”
“陛下做主,我做主,都可以。甚至,陛下可委與任何宮妃嬪妾、內侍女官,但必需得是皇室做主,而不是大臣插手。”鄭皇後道。
帝後二人正商議此事,內閣的牌子便遞了進來。榮晟帝看看鄭皇後,對內侍官道,“宣他們進來說話。”
外朝官員要進入後宮不是容易的事,規矩繁瑣,如顏相等人也一樣在鳳儀門外遞牌子,這牌子經一道門一道門的記錄,方能遞到鳳儀宮,再待鳳儀宮回信,已是小半時辰過去。
大家都是第一次來鳳儀宮,雖不敢亂看,也覺出宮禁整肅,更勝前朝。
待宮人進去通稟,方請三人入內說話。
帝後同坐上首鳳榻,這也是皇後的權力,若是妃子是絕不能與陛下同坐一榻的,皇後可以,因為皇後是正妻。
三人直接行禮請罪,榮晟帝溫和中帶著一絲冷淡,“你們是有些逾越了。內廷自有規製,內廷之事,即便朕也是與皇後商量著來,你們怎能越過內廷幹涉皇女居所之事?”
顏相完全是被連累。這事是禦史台起的頭,此時便需方禦史出來應對。方禦史懇切道,“臣絕無幹涉內廷之意。因大殿下十歲移宮,正式到外朝居住。陛下當年也是十歲正式移宮,搬至昭德宮居住。大長公主、長公主年少時亦是十歲左右遷離母妃宮殿,另擇宮殿居住。臣想,此事有關禮製,故而禦史上書,臣並未阻止。”
翰林院的意思大致相仿。
這是榮晟帝意料中的答案,也是禦史翰林奏章中的內容。
榮晟帝看向鄭皇後,鄭皇後絕不會這麽算了。
鄭皇後反問一句,“我不知前朝事,不過既有關禮製,可有禮部上書?若是有,拿出來給本宮瞧瞧,讓我看看,禮部是怎麽說的?”
方禦史吳學士皆無言以對,盡管大家早心照不宣,齊尚書與公主關係緊密,於朝中對公主多有回護,自然不可能上書。
隻是,此事皆意會,誰也不能往台麵兒上說。
因為,你說了,就要做出解釋,就要拿出證據。
不然,不論齊尚書還是公主,都不是好相與的!
何況,如今鳳榻上手握鳳印的鄭皇後,她不管齊尚書如何,你要敢說皇女不是,她身為嫡母就要過問了。
顏相十分幹脆,“此事是內閣行事不妥,亦是臣身為首輔的失職,請陛下允臣辭去首輔之位,以贖此失職之過。”
方禦史原也是剛正直率之人,他捫心自問,並無私心。卻沒想到顏相會直接請罪,方禦史緊跟顏相跪下,“臣罪加一等。”
吳學士是內閣末尾,緊跟著跪下。
處置此事的彈性很大,可大可小。
既是鄭皇後下旨訓斥,榮晟帝自然要問問鄭皇後意思。鄭皇後也很幹脆,“我不知前朝事,我不知如何處置大臣,此皆由陛下做主。但我有些話,不吐不快。”
顏相等跪拜傾聽。
鄭皇後望向階下跪侯三人,冷冷道,“若內廷有違律法之事,前朝依律提出來,這是你們的本分,我亦不會偏私內廷。可若不與前朝國法相幹,你們就要過問內廷,你們是覺著前朝不夠你們施展,你們一並要連內廷也要管了麽?”
“娘娘明鑒,臣等萬死不敢有此念!”
“你們最好沒這個念頭。我讀書時,看過史書上不少內外勾結,然後操控皇權的事。誰再犯內廷之界,我就認為他是有這個念頭。”鄭皇後的聲音比正月的堅冰更冷,“這話我隻說一遍,你們最好記牢。”
鄭皇後道,“朝官如何處置,我一後宮婦人不懂,皆賴陛下做主。”
榮晟帝沉了臉看著顏相三人,“此事念在初犯,顏相罰俸三年降一級留用,方禦史吳學士各罰俸五年,降三級留用。再有所犯,必不容情。”
“那兩個上書的,革職查辦,永不敘用。”
此事連求情的餘地都沒有,因為真的犯誡了。
顏相等領罰退下後,榮晟帝安慰鄭皇後許久,待至傍晚,帝後二人一道往萬壽宮定省。榮晟帝親自向母親說起此事的處置,“我初時未太在意,還是皇後給我提了醒,的確要嚴誡此類事宜。”
至於榮烺住哪兒,根本沒人管了。
原也一樁小事,是前朝小題大作,嘩眾取寵,不料一招不慎,非但損兵折將,還丟了個青史留名的大臉。
榮烺聽聞鄭皇後懿旨訓斥前朝,十分佩服,“多謝母後為我做主。”
鄭皇後很淡然,“我身為皇後,管理內廷是我的職責,是我的份內之事。我是不會讓外朝插手內廷的。”
鄭皇後與薑穎道,“阿穎也要記住這一點,不論多忠貞的朝臣都不能讓他們插手內廷半分。若內外不明,皇家就危險了。”
薑穎從鄭皇後雷霆手段回神,鄭重行一禮,“是。母後,我記住了。”
鄭皇後微微頜首,不再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