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王妃帶著榮晟帝賞賜的珍珠回府,細思量起來與在家逗鳥的丈夫感慨,“若以往,陛下是再不能讚同太後那些話的,為女子者,自當溫柔賢淑、貞靜自持為要,莫說與外麵這樣麵對麵的讀書,便是讀書也不必看那些史書,隻讀顯德皇後所著《貞烈傳》還罷了。”


    郢王妃歎口氣,“陛下縱心裏認同我,眼下也是不能說的。”


    聽罷宮中之事,郢王頓時也沒心情逗鳥了,長歎一聲,“可見父皇之遠見,婦人幹政,便是禍亂之首。”


    老夫妻兩個感慨鄭太後弄權,架空陛下。


    殊不知在宮裏,榮烺快言快語,吃過午飯,在祖母這裏午睡的時候,她現在有自己的院子,也時常中午跟鄭太後一起午睡。榮烺就問了,“祖母,郢叔祖母有沒有來啊?”


    “你這消息倒靈通。”


    “不是我消息靈通。玥玥姐說,郢叔祖母在家就說了,要進宮來麵諫您,給我們提意見。”


    鄭太後看她躺在枕頭上眼珠靈動,心下有些想笑,故意逗榮烺,“我覺著,你郢叔祖母說的也有理,是該戴個帷帽。”


    “什麽?!”榮烺翻身坐起來,“那得多悶啊!”她還扯過帳幔往臉上一蒙,跟祖母說,“就這樣!氣都不透!我都要喘不過氣來了!”


    “祖母,你可不能答應這個啊!再說,就是戴帷帽,也不該我們戴,讓齊師傅戴好了。”


    “你這是怎麽想出來的,齊尚書是男人,郢王妃說讓你們戴帷帽,是擔心你們被外男看去相貌。”


    “相貌為什麽不能看?”


    “這就是禮教吧。顯德皇後說,女子也要少出門。”


    “不出門難道成天悶在家裏?我看《蜀山耕種圖》上,就有女子在種田。”


    “大概是著此書時比較急切,沒考慮周全。”


    “戴帷帽也是不周全啊,又不是不能見人,幹嘛要蒙麵?我聽阿顏說,現在朱雀大街都有當壚賣酒的女子,生意好的不得了。可見外頭也有女子做事。”榮烺把紗帳從臉上移開,很篤定的說,“可見顯德皇後的書有些過時了。”


    “所以,郢叔祖母的諫言是錯的,祖母,您多聰明的人哪,可不能聽她的。”


    “那我聽誰的?”


    “誰對聽誰的唄。”榮烺帶著小孩子的狡猾,反問鄭太後,“祖母,您覺著誰說的對。”然後,一雙大眼睛期待的望著鄭太後,就差沒直說,我對,當然得聽我的了!


    鄭太後眼眸彎起,一本正經,“我覺著阿烺說的對。”


    “祖母您真是英明!”榮烺對祖母豎起大拇指,“英明極了!”


    鄭太後聽她嘴巴抹蜜似的奉承了一通,還小胖手拍拍床榻,“祖母快躺下,今天祖母你躺裏頭,我躺外頭,祖母您要是渴了,我給您端茶喝。”


    鄭太後總能被榮烺逗笑,一拍她小腦門兒,“你先躺下吧。原我也沒應郢王妃。”


    “啊?”榮烺瞪圓了一雙貓眼,“原來您逗我哪。”向後咕通一下倒枕頭上了,一會兒覺著自己竟然沒發覺祖母在逗自己,有點懊惱的揪下枕頭邊兒,一會兒又笑嘻嘻的趴到鄭太後身邊說,“我就說嘛,祖母你這麽聰明,肯定不能上叔祖母的套。”


    自己挺會給自己圓場。


    鄭太後躺下,榮烺就湊到祖母身邊,讓祖母抱著自己,她喜歡跟人親近。


    待下午上課,她就把祖母沒有答應郢王妃“帷帽建議”的好消息跟大家夥說了。榮烺一幅很懂的樣子,“果然叔祖母的話是過時的,現在都沒這些講究了。你們都放心吧,不會叫咱們悶帷帽裏聽課的。”


    榮烺繼續自己快樂的學習生涯,尤其她父親跟祖母很融洽,每天下午哥哥放學,傍晚就都一起在祖母這裏用膳。


    即便在朝政上,榮晟帝也表現出對鄭太後的支持。


    幾家歡喜幾家愁。


    歡喜的自不必提,大家樂見兩宮和睦。


    畢竟,榮晟帝幼年登基,之後十來年,都是鄭太後代為執掌朝政,大家對鄭太後的執政挺熟悉,也挺適應。


    愁的則擔憂長此以往,未免牝雞司晨,君權旁落。


    以郢王為代表。


    要說先前帷帽事件不過小事,但在江南官員的選任上,明顯鄭太後用慣的人占了上風。


    郢王百思不得其解,榮晟帝為何忽然與鄭太後和好了。


    與慕僚商議此事時,郢王道,“子晴,你之前還勸我,讓陛下向太後服軟,如今不必我勸,已是兩宮和睦,天下盡知。”


    叫子晴的幕僚是位看不出年紀的男子,說看不出年紀是因他鬢發灰白,但望之相貌,肌膚細潤,又並不似老者。


    子晴斟一盞茶給郢王,“那不更好麽。不必王爺相勸,陛下已然悟了。”


    “悟了什麽?”


    “悟了,陛下與娘娘畢竟是至親母子。倘太後娘娘另有其他子嗣,陛下還需擔憂萬壽宮別有他意。可萬壽宮隻陛下一子,母子間嘔氣是有的,卻不幹根本大事。與其嘔氣,不如和好。太後娘娘再霸道,畢竟也是五十上的人了。說句大不敬的話,難道還能活過陛下去。這江山,早晚都是陛下的。”


    秋日竹聲蕭蕭。


    子晴左手執盞,慢飲一口茶,“這道理雖簡單,但真正能明白,能放下帝王的架子,可知陛下也是一等一的明白人。”


    郢王不似子女這般灑脫,他眉頭緊銷,輕輕沉吟,“早晚。早晚。若再過二三十年,這江山還能容陛下說話麽?”


    “王爺過慮了。隻是眼下局勢,且先看眼下吧。”子晴道,“咱們識些時務,保存實力,不說旁的,陛下跟太後關係好,起碼陛下想保全誰,太後娘娘總會給三分薄麵。餘下的事,從長計議罷。”


    明擺著新政失敗,太後一黨重新奪權,你這再不識時務,不是上趕著找死麽。


    “何況,”子晴沉吟片刻,唇角露出一絲笑意,“觀陛下所為,陛下英明,更在王爺所言之上。”


    起碼能這麽快能萬壽宮和解,這位陛下就不是傻瓜。


    不過,誰叫陛下有位彪悍的母親呢。


    鄭家非但顯赫,鄭太後自身才幹也非常出眾,以至陛下親政多年都沒能完全掌握朝堂。新政失敗後,更是一朝回到親政前。


    郢王道,“我總想以《貞烈傳》約束萬壽宮那位,也好讓她自動退出,以全與陛下的母子情義。”


    子晴失笑,“王爺,掌鳳印的手會退,你何時聽說拿玉璽的手會退的?”


    “你不曉得,萬壽宮那位頗愛讀前朝文睿太後列傳。文睿太後與前朝武皇帝母子融洽,那是世所周知的啊。”郢王與鄭太後相識多年,對鄭太後的喜好頗有一點了解,且做過很細致分析的。


    前朝輝煌時期絕不遜於今朝,武皇帝更是一神人,他並非文皇帝親子,而是文皇帝的侄子。文皇帝退位後,武皇帝登基,登基之初便許下承諾,二十年後必還位於文皇帝之孫。之後,果然不婚不嗣,不納後宮。二十年後,武皇帝依照承諾,正當盛年傳位於文皇帝之孫。


    正因有此曆史事實,沒有人懷疑武皇帝當初登基的動機,要是篡位,不說旁的,武皇帝肯定得自己大婚生子啊。


    這位文睿太後,便是武皇帝的親媽,一樣才幹卓然,一樣輔佐朝政。


    但,武皇帝與文睿太後是史筆昭昭的模範母子。


    子晴先生熟讀史書,顯然也知文睿太後與武皇帝的典故,他不禁一笑,“王爺,這典故裏,退的人可不是文睿太後,退位的是武皇帝。史書記載,武皇帝退位後,文睿太後依舊居宮中,繼續輔佐了兩代帝王。”


    “自始至終,文睿太後從未退過。”子晴清朗的聲音傳進郢王耳中。


    郢王沉默下來,他不見得沒想到這些,隻是想以文睿太後的美名來約束鄭太後罷了。郢王道,“怎樣才能讓萬壽宮退出朝堂?”


    “除非天降神雷劈了萬壽宮,不然短時間沒有任何辦法。新政失敗,太後一係聲勢更盛。自林相被誅,陛下年少,太後便代陛下執掌朝政,太後對朝局經營已有二十餘年。當年太.祖皇帝、世祖皇帝在位時,畢未有女子幹政之事,更遑論太後居萬壽宮?萬字從來隻用於萬乘之尊。”


    子晴輕輕歎口氣,“但這一切都發生了,二十年經營,朝中已由萬壽宮掌控。這是事實,不必自欺欺人。陛下現在優勢有四:其一,陛下與太後是血脈親人;其二,皇長子生母不再出於鄭氏;其三,陛下比太後年輕;其四,陛下是名正言順的一國之君。”


    “既無雷霆手段可用,便隻能用水磨功夫。用母子之情軟化萬壽宮的心腸,讓陛下從旁輔政,請陛下交好太後一黨,三五年,七八年,慢慢來,隨著太後娘娘的老去,太後一黨自然會尋找新的主人。新的主人難道能是旁人嗎?即便鄭公府,陛下的身體裏畢竟流著鄭公府的血脈,那是新舅家,何必要疏遠呢?”


    “隻怕介時這朝堂再無你我容身之地了。”


    “王爺過慮了。待陛下撥亂反正時,所能用之人,除了似王爺這般自始至終對陛下忠心耿耿的宗親老臣,還能有誰呢?”子晴牽一牽唇角,似是看破郢王私心,“何況,任何時候,忠於陛下,都是沒錯的。”


    郢王尋思半晌,“這慢功夫做下來,我等可還有能助力陛下之處?”


    “有。”子晴頓了頓,“有一個人會非常重要。”


    “誰?”


    “公主。”


    “順柔?”


    “不。是陛下的長女,太後娘娘親自撫養的那位公主。”子晴道,“這些年,太後娘娘為了執掌朝政,非但移走了太.祖立太後宮儀鳳門的訓誡碑,更屢番打破禮教規矩,對女子極為寬容。從太後娘娘令齊尚書為公主講學之事,可見太後娘娘對這位公主非常看重。”


    “這樣悉心教養,自幼養在身邊的孩子,何況又是女孩子,這位公主一定會成為太後娘娘很看重的人。”


    “所以,我請王爺關注一下公主。因為公主必然能成為一個能影響萬壽宮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殿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與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與水並收藏殿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