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傳言順利傳開,沈鸞也還是有別的擔憂。
“你說朝中會不會催著皇上臨幸後宮,沅淩如今正值壯年,比起過繼,再生一個皇子不是更合情合理?”
對此秦戈倒是並不擔心,“壁畫的拓本差不多也該到晏城了,等他們看過之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沈鸞好奇起來,“那畫另有乾坤?”
“也不能說另有乾坤,同一幅畫在不同人眼中會有不同的解讀,就看解讀的人地位如何,讓他人相信的程度如何。”
秦戈摟住沈鸞,“這些事情就讓沅淩去操心,咱們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交給他就是,怎麽說也是皇上,又是如霽的親爹,定會盡心盡力。”
秦戈猜得不錯,很快,晏城便傳出皇室要過繼一子的消息,並嚴格限製了年歲、品行、命格等等等等。
其他的還好,但這命格就是個很玄乎的玩意兒,說誰行就行,說誰不行那就是不行。
朝廷遵循神跡慎之又慎地嚴謹挑選,將此事當做一件大事,也安定了國朝百姓的心。
各種篩選之後,隻一人符合神跡顯靈的要求,那就是秦如霽。
還身在晏城的秦如霽悶在屋子裏都不想出門,他雖然提前知道這些,但……是不是太扯了點?
沅蘇過來開解他,“這有什麽?你不要以為這件事就隻是為了你,神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會安撫民心,之前流民的事情你幫了大忙,救了多少受災百姓,你是那條幼龍乃實至名歸。”
秦如霽攤在床上,“啥幼龍啊,蘇哥,你都不知道我現在一出門,那落在我身上目光有多詭異。”
“那也正常,皇上要過繼永寧王之子,不說其他的,就默念一下這幾個字,可不可怕。”
“……可太可怕了。”
秦如霽自己都不願去想,更別說會在朝堂上掀起怎樣的風波。
往沅淩跟前兒遞請奏的人絡繹不絕,都排起了長隊,一個個感覺天都要塌了。
皇上這是嫌日子過於太平了?他們對永寧王的忌憚才剛剛進入一個平和期,感覺能相安無事過個百年,皇上竟然要搶人家兒子!還是唯一的一個兒子!
“皇上三思,永寧王這些年鎮守永寧郡,護一方安寧有功,也不曾有逾越的跡象,可若是將人逼急了,國朝百年安定就要功虧一簣啊!”
“皇上,永寧王膝下隻一子一女,皆疼愛有加,秦如霽才華出眾,令人稱讚,乃是永寧王的驕傲,切不可因著神跡顯靈就輕易做出決定,激怒猛虎,後患無窮啊!”
“皇上,不若再多尋一尋,興許永寧王之子並非神跡所示之人,此等大事切不可草率。”
從前一個兩個建議自己要對秦戈提防的朝臣,如今卻一股腦地諫言,勸他不要激怒永寧王,人安安分分地待在永寧郡,麾下駐防將士還時不時幫著平亂維穩,卻絲毫沒有過界行為。
這多不容易啊!就這麽好好過日子不好嘛!皇上幹嘛非要跟永寧王過不去,他們不都已經不折騰了嗎?
沅淩這些年早已經把持住了朝堂,也深諳如何應對。
“朕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若是換個人,上天收去了神跡,這責任,愛卿可擔得起?”
“……”
這不是不講道理嘛!
好不容易安穩太平的朝堂又開始戰戰兢兢,這事兒……也該傳到永寧王那裏了吧?永寧王會是個什麽反應?會不會忍無可忍,一不做二不休反了?
這麽想起來,永寧王實在是大義,為了國朝多番退讓,一代功臣卻淡泊名利,到如今連自己的兒子都要被搶走,說實話,好些人都覺得,永寧王就算是真的反了,他們也是能夠理解的。
晏城人心惶惶,暗潮洶湧,仿佛就等著懸在頭頂的刀什麽時候落下來一樣。
如此惶惶不安了兩個月有餘,從千樹島傳來了消息,永寧王夫婦,答應了。
“我沒有聽錯吧?真答應了?那可是他唯一的兒子!該不會是佯裝答應實則……”
“快特麽閉嘴,讓老子在夢裏多過幾日,咱國朝戰神,就是個菩薩啊!”
“其實,細想起來也沒什麽不好,那是進宮做皇子,身份立時就高貴了一截,往後再不濟也能做個郡王,秦家從此在國朝風頭無二,說起來還是他親兒子。”
“你那腦子就花生那麽大?這權勢紛爭是這麽簡單的兒戲?說是過繼做皇子,你又知道不是送到晏城來做人質?就剛好那麽巧,國朝那麽多年歲相當的少年,就永寧王的兒子合適,是不是也太巧了?”
誰都知道這事兒絕不是表麵上那麽簡單,誰都能看得出其中有問題,可皇上討了,永寧王應了,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當然,也有猜到一些的,畢竟秦如霽的臉擺在那裏,他來晏城也見過一些人,總有心思活泛的。
但猜到歸猜到,這種事情無憑無據若是敢亂說,那便是抄家滅族的罪過,憋死在肚子裏也絕對不能說出一個字。
沅蘇見天兒來他這裏寬慰秦如霽,“其實做皇子也沒那麽不好,想做什麽都是能做的,且這個身份一般人不敢違逆,你之前不是還跟咱們探討過變法之類,等你做了皇子,便能真正嚐試起來。”
秦如霽被他說的,心裏的抵觸確實減少了不少。
他本就是個能待得住的人,在千樹島這麽些年,聽秦嬌嬌說了多少江湖故事,他也就嘴上羨慕,說也想見識見識,實則真要讓他去吧,他還得再考慮考慮。
他更喜歡默默琢磨事情,讓腦子開放了思緒,徜徉在他所學過的所有知識裏,這會讓他覺得無比充實和自在。
因此皇子這個身份,對他倒是沒什麽束縛,要真如沅蘇所說,做皇子能盡早接觸朝政,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
皇上多了一位皇子,此事在國朝轟動異常,一應祭祀禮儀都是正統皇子的規格,隆重盛大。
禮節太過繁瑣,秦如霽渾渾噩噩地跟著完成了禮數,成了國朝的三皇子。
“你說朝中會不會催著皇上臨幸後宮,沅淩如今正值壯年,比起過繼,再生一個皇子不是更合情合理?”
對此秦戈倒是並不擔心,“壁畫的拓本差不多也該到晏城了,等他們看過之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沈鸞好奇起來,“那畫另有乾坤?”
“也不能說另有乾坤,同一幅畫在不同人眼中會有不同的解讀,就看解讀的人地位如何,讓他人相信的程度如何。”
秦戈摟住沈鸞,“這些事情就讓沅淩去操心,咱們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交給他就是,怎麽說也是皇上,又是如霽的親爹,定會盡心盡力。”
秦戈猜得不錯,很快,晏城便傳出皇室要過繼一子的消息,並嚴格限製了年歲、品行、命格等等等等。
其他的還好,但這命格就是個很玄乎的玩意兒,說誰行就行,說誰不行那就是不行。
朝廷遵循神跡慎之又慎地嚴謹挑選,將此事當做一件大事,也安定了國朝百姓的心。
各種篩選之後,隻一人符合神跡顯靈的要求,那就是秦如霽。
還身在晏城的秦如霽悶在屋子裏都不想出門,他雖然提前知道這些,但……是不是太扯了點?
沅蘇過來開解他,“這有什麽?你不要以為這件事就隻是為了你,神跡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也會安撫民心,之前流民的事情你幫了大忙,救了多少受災百姓,你是那條幼龍乃實至名歸。”
秦如霽攤在床上,“啥幼龍啊,蘇哥,你都不知道我現在一出門,那落在我身上目光有多詭異。”
“那也正常,皇上要過繼永寧王之子,不說其他的,就默念一下這幾個字,可不可怕。”
“……可太可怕了。”
秦如霽自己都不願去想,更別說會在朝堂上掀起怎樣的風波。
往沅淩跟前兒遞請奏的人絡繹不絕,都排起了長隊,一個個感覺天都要塌了。
皇上這是嫌日子過於太平了?他們對永寧王的忌憚才剛剛進入一個平和期,感覺能相安無事過個百年,皇上竟然要搶人家兒子!還是唯一的一個兒子!
“皇上三思,永寧王這些年鎮守永寧郡,護一方安寧有功,也不曾有逾越的跡象,可若是將人逼急了,國朝百年安定就要功虧一簣啊!”
“皇上,永寧王膝下隻一子一女,皆疼愛有加,秦如霽才華出眾,令人稱讚,乃是永寧王的驕傲,切不可因著神跡顯靈就輕易做出決定,激怒猛虎,後患無窮啊!”
“皇上,不若再多尋一尋,興許永寧王之子並非神跡所示之人,此等大事切不可草率。”
從前一個兩個建議自己要對秦戈提防的朝臣,如今卻一股腦地諫言,勸他不要激怒永寧王,人安安分分地待在永寧郡,麾下駐防將士還時不時幫著平亂維穩,卻絲毫沒有過界行為。
這多不容易啊!就這麽好好過日子不好嘛!皇上幹嘛非要跟永寧王過不去,他們不都已經不折騰了嗎?
沅淩這些年早已經把持住了朝堂,也深諳如何應對。
“朕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若是換個人,上天收去了神跡,這責任,愛卿可擔得起?”
“……”
這不是不講道理嘛!
好不容易安穩太平的朝堂又開始戰戰兢兢,這事兒……也該傳到永寧王那裏了吧?永寧王會是個什麽反應?會不會忍無可忍,一不做二不休反了?
這麽想起來,永寧王實在是大義,為了國朝多番退讓,一代功臣卻淡泊名利,到如今連自己的兒子都要被搶走,說實話,好些人都覺得,永寧王就算是真的反了,他們也是能夠理解的。
晏城人心惶惶,暗潮洶湧,仿佛就等著懸在頭頂的刀什麽時候落下來一樣。
如此惶惶不安了兩個月有餘,從千樹島傳來了消息,永寧王夫婦,答應了。
“我沒有聽錯吧?真答應了?那可是他唯一的兒子!該不會是佯裝答應實則……”
“快特麽閉嘴,讓老子在夢裏多過幾日,咱國朝戰神,就是個菩薩啊!”
“其實,細想起來也沒什麽不好,那是進宮做皇子,身份立時就高貴了一截,往後再不濟也能做個郡王,秦家從此在國朝風頭無二,說起來還是他親兒子。”
“你那腦子就花生那麽大?這權勢紛爭是這麽簡單的兒戲?說是過繼做皇子,你又知道不是送到晏城來做人質?就剛好那麽巧,國朝那麽多年歲相當的少年,就永寧王的兒子合適,是不是也太巧了?”
誰都知道這事兒絕不是表麵上那麽簡單,誰都能看得出其中有問題,可皇上討了,永寧王應了,這事兒就這麽定了。
當然,也有猜到一些的,畢竟秦如霽的臉擺在那裏,他來晏城也見過一些人,總有心思活泛的。
但猜到歸猜到,這種事情無憑無據若是敢亂說,那便是抄家滅族的罪過,憋死在肚子裏也絕對不能說出一個字。
沅蘇見天兒來他這裏寬慰秦如霽,“其實做皇子也沒那麽不好,想做什麽都是能做的,且這個身份一般人不敢違逆,你之前不是還跟咱們探討過變法之類,等你做了皇子,便能真正嚐試起來。”
秦如霽被他說的,心裏的抵觸確實減少了不少。
他本就是個能待得住的人,在千樹島這麽些年,聽秦嬌嬌說了多少江湖故事,他也就嘴上羨慕,說也想見識見識,實則真要讓他去吧,他還得再考慮考慮。
他更喜歡默默琢磨事情,讓腦子開放了思緒,徜徉在他所學過的所有知識裏,這會讓他覺得無比充實和自在。
因此皇子這個身份,對他倒是沒什麽束縛,要真如沅蘇所說,做皇子能盡早接觸朝政,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
皇上多了一位皇子,此事在國朝轟動異常,一應祭祀禮儀都是正統皇子的規格,隆重盛大。
禮節太過繁瑣,秦如霽渾渾噩噩地跟著完成了禮數,成了國朝的三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