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林夫人的話,雁卿不敢苟同。
七哥究竟是怎麽樣一個人,雁卿也許嘴上說不清楚,可她知道自己心裏是明白的。
七哥就是七哥。
也許他頗有些小毛病,譬如敏感、不夠率直,總要人去猜他的心事,可他和太子是截然不同的。雁卿就算刻意嚐試,也無法對他生出防備之心來。因為那是七哥啊,打從記事起她就認得他了。幼時她搖搖晃晃的走過去牽起七哥的手,略大些她笑哈哈的抱著頭躲在七哥的傘下,再大些她旁若無人的吃著果子歪在七哥身旁看書。忽然你和她說,日後要防備這個人……就算是她阿娘,也不能不講道理啊。
可林夫人顯然沒有和她講道理的打算。也隻說了那句“你未必真明白他究竟是怎麽一個人”就作罷了。
雁卿雖問,“七哥也做壞事了嗎?”林夫人卻沒有答,隻說,“世家大族,總難免有些陰私。日後你就明白了。”
雁卿也隻好十分鬱悶的等待那個“日後”。她覺著日久見人心,“日後”她阿娘就知道她為什麽跟七哥要好了。
其實林夫人何嚐不想和雁卿講道理。
隻不過樓家這件事,證據確鑿,是非分明。雖十分沉重,卻反而易於解說。慶樂王府上的事卻摻雜不清,難以宣之於口。
林夫人也隻能提點雁卿,元徵並不如她所見所想的那般溫柔純粹。
也是理所當然——畢竟是元世子的兒子。當年元世子憑借權謀和心術,以弱冠之齡為至尊之人出謀劃策,周旋在權奸與忠良之間。縱然是把持朝政十餘年、老奸巨猾如雍王者,也一樣敗落在他的手上。他的兒子能同尋常少年人一樣嗎?
並不是說元徵不好。隻是林夫人心裏的好少年,還是該更明澈純淨些。
似元徵這般早早的褪去年少天真,比大人更心計深沉手段老辣的,就難免就令人敬而遠之。
這樣的少年縱然再如何的驚才絕豔,也是不適合雁卿的。
——林夫人明白自家閨女的品性,雁卿信重一個人時必是全心全意,毫無隱瞞的。可你能指望元徵這樣的少年對雁卿坦誠所有嗎?隻怕縱然他肯坦誠,林夫人也要擔憂他坦誠出來的東西,會妨害到雁卿的心性。
林夫人還是希望雁卿聽了她的話,多少能對元徵有一些防備的。
五月二十七日,元徵的生日。
民俗素有五月是“惡月”、“毒月”的說法,此月諸事不吉。又有九毒日之稱,端午在九毒之首,二十七正在其尾。元徵生在惡月毒日,不吉利中的不吉利,若在民家,隻怕出生時就溺死了。縱然是在慶樂王府上,他的祖父和母親都不信這些荒誕之說,他也依舊為此受了不少詆毀。“天煞孤星”的名號,與之也不無相關。
不過他到底是元世子的遺腹子。年幼柔弱時也就罷了,如今漸漸長成,才華人品都秀出於眾,且又不比當年孱弱姿態,已顯然是有壽數能活到繼承父祖輩的富貴那天了,誰還沒臉色的再提“天煞孤星”之事?
反而要改口說他是“幼時罹憂而天不絕之,必有後福”的,是孟嚐君那樣的命格。
元徵處之泰然,年幼時被人說“天煞孤星”時如何沉默,此刻人人吹捧時依舊如何沉默。
隻在這年五月二十七日廣發請柬,大張旗鼓的慶生起來。
這未嚐不是個嘲諷——不是紛紛改口說他是有福之人了嗎。好啊,那就在惡月毒日來給他慶生吧。
於是這年諸事沉寂的月份上,長安難得一見的熱鬧了起來。
雁卿自然是真心來給元徵慶生的。
這一年的壽禮倒是現成的——她的折扇終於做出來了!剖翠玉竹片為骨,裁雪白絲絹為麵,央求女先生給題上水墨字畫。做成之後一骨一骨展開來,字畫徐徐而現,頗有雅趣。且與團扇一樣的好用。
先做了四柄,太夫人和她阿爹阿娘每人一柄。剩下那個原本是要給謝景言的,結果讓鶴哥兒瞧見,當即就順進自己口袋裏了。雁卿跟他追打了半天,不但沒討回來,還賺了個“小氣”的評價。連太夫人都替她抱不平了。
後頭就又做了四柄,鵬哥兒、月娘、謝景言一人一柄。剩下的那柄當然就是給元徵的。
扇子做好了,又想起來,這還是元徵頭一回正兒八經的慶生,不比往年。雁卿就又用小胖手握著筆,跪坐在書案前端端正正的寫了一張賀帖。她的字依舊沒練出來,圓滾滾的糊成一團,看著雖也十分有意趣,可顯然是頗不雅觀的。
雁卿就舉著帖子左看看、右看看,扭頭問月娘,“其實也沒那麽醜,對不對?”
月娘:……
雁卿就把月娘的無語當默認,自欺欺人的、心滿意足的將帖子一闔,完工了。
“重要的是心意——心意。七哥會懂的!”
元徵確實是懂的。翻開帖子看到雁卿那筆醜字,不由先會心一笑。讀完了依舊不忍收起來,便摩挲著翻來覆去的讀。
區區十來個字罷了,再怎麽去細讀,又能讀出多少東西來?到最後也隻是令自己悵惘煩亂罷了。
——他並不是什麽雲淡風輕之人,反而比常人欲求更多更深。自幼就不曾滿足過。隻是他比旁人更早明白世故人情,知道你越迫切想要時,旁人便越居貨待沽。便素來都不愛表露真心,隻做出對什麽都不甚在意的模樣。
也隻對雁卿,他才會說出“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種話。因他知道雁卿待他毫無保留,凡他索要,她便給予。他們之間是無需隱瞞、謀奪的。
可所謂貪得無厭便是這麽回事。他想從雁卿身上得到的,永遠比她給的更多。
甚或該說,他其實是暗暗的想過的,若雁卿隻是他一個人的便好了。
上回在演武場上,他已失態幹涉起雁卿的交遊來。那時他就明白自己越界了。
雖雁卿依舊順從了他——可她生**自在,一旦被迫俯就他的事多了,隻怕漸漸就不愛和他來往了。
所以自從演武場上回來,兩三個月來他一直刻意的壓抑著自己,不使自己過多去幹涉、追迫雁卿。
他隻想在雁卿麵前做出她喜愛的大度、淡泊的模樣,免得令她生出戒備、疏遠之心來。
可他天性就不是這麽淡泊的人,壓抑久了,隻越發令自己煩躁渴求起來。
幸而總有些旁的事要來分去他的精力。
#
元徵的慶生宴上確實來了不少人。連皇帝知道慶樂王府要擺酒,也賞下墨寶來為元徵添彩。
其實一個十二歲少年的生日有什麽值得大張旗鼓的慶賀的?
還不是因為元徵的身份?自元世子歿後,慶樂王府便漸漸淡出世家交際的圈子,已有十餘年沒什麽動靜了。世家大族韜光養晦可不是為了就此沉寂下去——也確實到了慶樂王將他家新長成的兒郎引薦給世人的時候了。
又有皇帝為之張目,朝野上下便都擦亮了眼睛,紛紛等著看元徵的初次登場,看他是否真正繼承到其父的才情和風華。
七哥究竟是怎麽樣一個人,雁卿也許嘴上說不清楚,可她知道自己心裏是明白的。
七哥就是七哥。
也許他頗有些小毛病,譬如敏感、不夠率直,總要人去猜他的心事,可他和太子是截然不同的。雁卿就算刻意嚐試,也無法對他生出防備之心來。因為那是七哥啊,打從記事起她就認得他了。幼時她搖搖晃晃的走過去牽起七哥的手,略大些她笑哈哈的抱著頭躲在七哥的傘下,再大些她旁若無人的吃著果子歪在七哥身旁看書。忽然你和她說,日後要防備這個人……就算是她阿娘,也不能不講道理啊。
可林夫人顯然沒有和她講道理的打算。也隻說了那句“你未必真明白他究竟是怎麽一個人”就作罷了。
雁卿雖問,“七哥也做壞事了嗎?”林夫人卻沒有答,隻說,“世家大族,總難免有些陰私。日後你就明白了。”
雁卿也隻好十分鬱悶的等待那個“日後”。她覺著日久見人心,“日後”她阿娘就知道她為什麽跟七哥要好了。
其實林夫人何嚐不想和雁卿講道理。
隻不過樓家這件事,證據確鑿,是非分明。雖十分沉重,卻反而易於解說。慶樂王府上的事卻摻雜不清,難以宣之於口。
林夫人也隻能提點雁卿,元徵並不如她所見所想的那般溫柔純粹。
也是理所當然——畢竟是元世子的兒子。當年元世子憑借權謀和心術,以弱冠之齡為至尊之人出謀劃策,周旋在權奸與忠良之間。縱然是把持朝政十餘年、老奸巨猾如雍王者,也一樣敗落在他的手上。他的兒子能同尋常少年人一樣嗎?
並不是說元徵不好。隻是林夫人心裏的好少年,還是該更明澈純淨些。
似元徵這般早早的褪去年少天真,比大人更心計深沉手段老辣的,就難免就令人敬而遠之。
這樣的少年縱然再如何的驚才絕豔,也是不適合雁卿的。
——林夫人明白自家閨女的品性,雁卿信重一個人時必是全心全意,毫無隱瞞的。可你能指望元徵這樣的少年對雁卿坦誠所有嗎?隻怕縱然他肯坦誠,林夫人也要擔憂他坦誠出來的東西,會妨害到雁卿的心性。
林夫人還是希望雁卿聽了她的話,多少能對元徵有一些防備的。
五月二十七日,元徵的生日。
民俗素有五月是“惡月”、“毒月”的說法,此月諸事不吉。又有九毒日之稱,端午在九毒之首,二十七正在其尾。元徵生在惡月毒日,不吉利中的不吉利,若在民家,隻怕出生時就溺死了。縱然是在慶樂王府上,他的祖父和母親都不信這些荒誕之說,他也依舊為此受了不少詆毀。“天煞孤星”的名號,與之也不無相關。
不過他到底是元世子的遺腹子。年幼柔弱時也就罷了,如今漸漸長成,才華人品都秀出於眾,且又不比當年孱弱姿態,已顯然是有壽數能活到繼承父祖輩的富貴那天了,誰還沒臉色的再提“天煞孤星”之事?
反而要改口說他是“幼時罹憂而天不絕之,必有後福”的,是孟嚐君那樣的命格。
元徵處之泰然,年幼時被人說“天煞孤星”時如何沉默,此刻人人吹捧時依舊如何沉默。
隻在這年五月二十七日廣發請柬,大張旗鼓的慶生起來。
這未嚐不是個嘲諷——不是紛紛改口說他是有福之人了嗎。好啊,那就在惡月毒日來給他慶生吧。
於是這年諸事沉寂的月份上,長安難得一見的熱鬧了起來。
雁卿自然是真心來給元徵慶生的。
這一年的壽禮倒是現成的——她的折扇終於做出來了!剖翠玉竹片為骨,裁雪白絲絹為麵,央求女先生給題上水墨字畫。做成之後一骨一骨展開來,字畫徐徐而現,頗有雅趣。且與團扇一樣的好用。
先做了四柄,太夫人和她阿爹阿娘每人一柄。剩下那個原本是要給謝景言的,結果讓鶴哥兒瞧見,當即就順進自己口袋裏了。雁卿跟他追打了半天,不但沒討回來,還賺了個“小氣”的評價。連太夫人都替她抱不平了。
後頭就又做了四柄,鵬哥兒、月娘、謝景言一人一柄。剩下的那柄當然就是給元徵的。
扇子做好了,又想起來,這還是元徵頭一回正兒八經的慶生,不比往年。雁卿就又用小胖手握著筆,跪坐在書案前端端正正的寫了一張賀帖。她的字依舊沒練出來,圓滾滾的糊成一團,看著雖也十分有意趣,可顯然是頗不雅觀的。
雁卿就舉著帖子左看看、右看看,扭頭問月娘,“其實也沒那麽醜,對不對?”
月娘:……
雁卿就把月娘的無語當默認,自欺欺人的、心滿意足的將帖子一闔,完工了。
“重要的是心意——心意。七哥會懂的!”
元徵確實是懂的。翻開帖子看到雁卿那筆醜字,不由先會心一笑。讀完了依舊不忍收起來,便摩挲著翻來覆去的讀。
區區十來個字罷了,再怎麽去細讀,又能讀出多少東西來?到最後也隻是令自己悵惘煩亂罷了。
——他並不是什麽雲淡風輕之人,反而比常人欲求更多更深。自幼就不曾滿足過。隻是他比旁人更早明白世故人情,知道你越迫切想要時,旁人便越居貨待沽。便素來都不愛表露真心,隻做出對什麽都不甚在意的模樣。
也隻對雁卿,他才會說出“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種話。因他知道雁卿待他毫無保留,凡他索要,她便給予。他們之間是無需隱瞞、謀奪的。
可所謂貪得無厭便是這麽回事。他想從雁卿身上得到的,永遠比她給的更多。
甚或該說,他其實是暗暗的想過的,若雁卿隻是他一個人的便好了。
上回在演武場上,他已失態幹涉起雁卿的交遊來。那時他就明白自己越界了。
雖雁卿依舊順從了他——可她生**自在,一旦被迫俯就他的事多了,隻怕漸漸就不愛和他來往了。
所以自從演武場上回來,兩三個月來他一直刻意的壓抑著自己,不使自己過多去幹涉、追迫雁卿。
他隻想在雁卿麵前做出她喜愛的大度、淡泊的模樣,免得令她生出戒備、疏遠之心來。
可他天性就不是這麽淡泊的人,壓抑久了,隻越發令自己煩躁渴求起來。
幸而總有些旁的事要來分去他的精力。
#
元徵的慶生宴上確實來了不少人。連皇帝知道慶樂王府要擺酒,也賞下墨寶來為元徵添彩。
其實一個十二歲少年的生日有什麽值得大張旗鼓的慶賀的?
還不是因為元徵的身份?自元世子歿後,慶樂王府便漸漸淡出世家交際的圈子,已有十餘年沒什麽動靜了。世家大族韜光養晦可不是為了就此沉寂下去——也確實到了慶樂王將他家新長成的兒郎引薦給世人的時候了。
又有皇帝為之張目,朝野上下便都擦亮了眼睛,紛紛等著看元徵的初次登場,看他是否真正繼承到其父的才情和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