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流水
大老爺和大太太之間也就都沒有再提封家的事。
比起朝堂上的風雲詭譎,一個小小的解元,還不至於長久地掛在兩夫婦心頭。
總不能為了這點不快和離吧?
當晚就坐下來商議今後的對策。
大老爺很後悔,“怎麽偏偏就是二弟不在京城的時候出了這個事!”
大老爺、二老爺之間當然有外人所不知道的消息傳遞途徑。
親弟弟在京城,總是要比別家親戚更上心,消息傳遞得也就更快。
比不得如今,皇上發病已有七八天,消息才傳到了蘇州。
二老爺也就拋下了二太太並一應細軟,第二天就快馬回京,銷假返工。
又請大房看顧二太太,把她連同這幾大車的金銀財寶送回西北老家。
大老爺順便也就安排了幾個老成的管事一道上路,帶話給牛總管,讓他在族長身邊做些功夫,給二房登出一冊,並將當年族裏借口吞沒的族田、房屋,都劃撥給二老爺一份。
大老爺年前剛升了左柱國,由他出麵,當然比二老爺自己的家人出麵更穩妥些。
進了三月,二太太也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別了蘇州的親朋,帶著一車的錢出關往西北去了。
敏哥、達哥、弘哥隻是回來送母親上路,在大房歇了一晚,就又都回山塘書院去了。
據說讀書十分刻苦,竟有頭懸梁錐刺股的意思。
大老爺倒很欣慰。
“雖說二嬸實在是不懂事,但若是能把幾個侄子成就出來,倒也是好的。”就和大太太議論。
世家大族,最怕的就是紈絝子弟。
三個侄少爺懂得把羞恥轉化為動力,不論如何,將來也不至於長成紈絝,帶累了兩房的名聲。
大太太卻是愁眉不展。
平國公還在西北打仗,邊境戰事未平,朝中卻出了這麽大的事,皇上重病不起,以至於要把在前線效力的權仲白急調回京……
權仲白身在西北,就算一路快馬回去,都要七八天才能進京,有這麽大的功夫,小病甚至於都已經斷根了。
可見這一回,皇上的確是得了棘手的重病,朝中太醫都沒有辦法包治包好,這才想到了權仲白。
又或者是皇上已經不放心太醫了……
若是一病不起,天下,恐怕是真的要亂了。
進了四月,消息越發怕人了。
權仲白的未婚妻達家三小姐,年前一場肺病輾轉綿延,到今年病勢越發沉重。
本來還打算乘著未婚夫回京的機會,讓權仲白來開個方子,針灸熏灼,減一減病勢。
不想權仲白卻是前腳才進京城,後腳就被宮中人接了進去,再也不放出宮來。
達家人固然是憂心忡忡,但卻沒有多少人在意達家三小姐的生死。
倒是這件事後頭的意思,叫朝中無數的官僚都是食不安枕。
皇上的病情,難道已經緊急到了這個程度?
說起來,朝中也有兩個多月沒有朝會了。
三月不朝,那是天下大亂時才有的荒唐事兒!
就在這時候,秦帝師終於出手了。
他老人家以帝師之尊上書,督請內閣三相以前朝舊事為例,由太子出麵監國。
太子既然是太子,當然有很多皇子們比不了的特權。
前朝的永樂大帝就是位好動的偉人,成年累月,不是巡狩就是出遊。
隻要他不在位,京中就是太子監國,這是明擺著的舊例。
如今內閣有三位閣相理事,說起來,太子不過是個人肉印章,管的就是往奏折上蓋章的活兒。但沒有這個人肉印章,卻有好多事就沒法順順當當的辦下來。
比如說,調糧的令旨要是再不頒布下來,邊關就又要缺糧了。
說不定就會給北戎喘息之機。
老人家這封奏章,還真被送進了乾清宮裏。
皇上雖然多年來一直在太子和皇長子之間舉棋不定,但到了這個時候,倒還靈醒得很,沒有多久,就傳了口諭:龍體欠安,由太子監國,又急招閩越王入京,負責乾清宮防務。
消息傳到蘇州時,雖然已經不再新鮮,但與聞者莫不感到深深寒意。
天家就是天家,父子相疑,居然至此。
閩越王的封地畢竟是在福建,雖說常年居住在杭州,但他一向知趣,觸手倒是很少伸出杭州城。
這一次奉詔入京,他和身邊十幾個衛士的飲食起居,就要官府出力了。
也都是由大老爺親自打理,沿路都打了招呼,備了最快的馬,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京城。
大老爺送走閩越王,眉間就有了愁緒。
“隻看皇上能不能順利挺過這一關了!”私底下和大太太商議,“還是給四娘子說一門親事吧!”
大太太一驚,“到這個地步了?”
四娘子今年已經十四歲了。
也到了說親的年紀,經不起太長久的耽擱。
萬一皇上就此去世,一來,一年的國喪是不能說親的,二來,繼任者不論是誰,都肯定要在江南總督這麽好的位置上安頓自己的人手。
楊家的地位,一下就有些岌岌可危起來。
若是出事,也難保可以全須全尾的退下來……
到時候兵荒馬亂的,很容易就把四娘子耽擱成老姑娘。
大太太一想到要終年對著四娘子那張陰沉沉的臉,倒也緊迫起來。
就匆匆忙忙地給初娘子寫了信。
沒有多久,初娘子就回了信,為四娘子在餘杭鎮物色了一戶殷實的人家。
家中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和餘杭知縣卻是親戚,在餘杭也是根深葉茂,算是當地的望族。
四娘子盡管臉上留了些微微的疤痕,但古家人究竟不是名門大戶,竟也不在乎這些。
隻是托了人上門相看了一眼,就歡天喜地地上門來定了親,好像動作慢一點,這美夢就會醒來一樣。
大老爺大太太兩夫婦都定了心意,四姨娘再怎麽鬧也鬧不起來。
更何況這門親事雖然低了些,但古家的那位是獨生子,將來萬貫家私,都是他一人繼承,生得也是儀表堂堂……四姨娘雖然有些不足,但也不得不承認,四娘子能得這樣的歸宿,已是福分。
兩姐妹的親事雖然都是波折重重,但出嫁倒是前後腳。八月裏張家二少爺從京城回來,迎娶了三娘子,九月裏餘杭古家也歡天喜地地上門迎走了四娘子。
楊家一下就冷清了下來。
大太太忙忙亂亂了小半年,給三娘子、四娘子各預備了四五萬兩銀子的陪嫁,雖有四姨娘幫忙,卻也是累得喘不上氣。
也顧不得去擔心朝中的事了。
兩個女兒出嫁後,她得了空閑,在床上狠狠躺了幾日,才恢複了元氣。
就叫了幾個小的來閑話,連六娘子都有份。
女兒多的人家就是這樣。
從前女兒們在家的時候,唧唧呱呱,好像養了無數的麻雀,整日裏不是看這個不順眼,就是看那個刺目。
待到上頭的四個女兒都出嫁了,家裏隻有三個女兒並一個兒子的時候,就又覺得冷清起來。
五娘子也十三歲了,很快就要說親,還有六娘子、七娘子……
到最後,家裏隻會剩下九哥。
大太太看著九哥的眼神,就是一派的溫存柔軟。
連對六娘子都多了幾分順眼。
說了幾句家常瑣事,就問九哥,“東西可都整頓出來了?”
翰林府的小花園已經收拾好了。
大姨娘、五姨娘並七姨娘都已經先搬進了小花園。
還有幾個平日裏有些臉麵的通房……都住了過去。
隻有浣紗塢的三姐妹,因為大老爺發話,有了特權,可以不必進翰林府居住。
四姨娘在四娘子出嫁第二日,就痛快地收拾好行裝,也進了翰林府。
聽說已是開始吃齋念佛,為三娘子、四娘子祈福。
倒是退得幹淨利落。
大太太也早沒心腸折騰這個宿敵,不但痛痛快快地為四姨娘安排了一處寬敞的院子,有時候還催著大老爺和她說說話,顯示自己的賢惠。
七娘子很佩服四姨娘: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功成身退,沒有一絲留戀。
百芳園就冷清了下來。
正好張羅著讓七娘子和九哥進園子居住。
七姨娘進了翰林府,六娘子就占了小香雪,倒是不願意搬到別的地方。
“隻是牽掛小香雪的秋千。”五娘子不免嘲笑六娘子。
六娘子扮了個鬼臉,一臉的嬌癡,“五姐又何嚐沒有蕩過它?”
七娘子就接口搶白五娘子,“五姐就是這樣,蕩起秋千來不說你貪玩,一下秋千,就開始數落我們六姐年紀多大,還愛蕩秋千了。”
五娘子氣得直叫七娘子,“黃先生留你堂呢,去朱贏台繡花吧,正經別在這添亂。”
眾人倒都笑起來。
九哥才回大太太,“東西是都收拾好了,不過……及第居有上下兩層呢,娘,您看……”
就露出了饞涎欲滴的樣子。
大太太好笑,“好,好,明兒就讓藥媽媽帶你去小庫房,看中什麽,你盡管挑,好不好?”
九哥這才心滿意足,隻是嘿嘿地笑。
大太太又問七娘子,“玉雨軒雖小,但怎麽也都比西偏院大了,短了什麽陳設,你就隻管找藥媽媽。”
百芳園內雖然空出了不少館閣,但七娘子卻都沒有看中,反倒是看中了月來館對過的玉雨軒,喜歡它靠著園子一角,平時少有人經過,比較靜謐。
七娘子就笑,“好,我哪裏會和娘客氣。”
又說了幾句家常,大老爺也進來探大太太。
“父親。”幾個兒女都起身行禮。
大老爺擺了擺手,“都坐吧。”
四個孩子這才慢慢地歸座。
大老爺這半年來也滄桑了不少,鬢邊多了不少白發。
問過大太太安好,也就在大太太身邊靠著床柱子坐了,和兒女們閑話。
有大老爺在,話題繞來繞去,最後總是要著落在朝事上的。
這半年來,皇上病勢有所好轉,朝野上下也都漸漸安心。
平國公在北疆又打了幾場勝仗,竟是大有開疆辟土,把北戎遠遠地趕進西域的勢頭。
上個月,太子又加封皇長子為魯王,在山東臨潼為皇長子規劃了王府。
“造得也快。”大老爺麵有譏誚,“現在就催著魯王前去就藩了……”
大秦的藩王是沒有兵權的,一應供應製度,和前朝無異,到了臨潼,皇長子名義上就不能再參與朝政了。
皇長子又怎麽會甘心就範?
朝中的爭鬥,已是日趨緊張,大有圖窮匕見的意思。
“就看皇上什麽時候能痊愈吧!”大太太一臉的憂心忡忡。
隻要皇上沒有斷氣,楊家就能穩坐釣魚台,若是皇上斷了氣,這滔天的富貴,就難免保不住了。
大老爺神色凝重。
“皇上這次的病,來勢洶洶,有幾次都差點撒手。”他低聲透露了宮中秘辛。
幾個孩子臉色不由大變。
大太太卻沒有露出驚容,顯然早已知道。
“要不是小神醫會同歐陽家的幾個弟子晝夜施針,恐怕皇上是熬不過這一關的了。”大老爺又淡淡地長出了一口氣,“不過,據說就算能夠康複,日後的精神頭也不會太好,朝事終於是要交到兒子們手上的……”
管理一個國家,千頭萬緒,有無數的事,皇上精神不濟,理所當然,就要把繼承人調教出來,開始考慮身後事了。
雖說多年來,皇上一向自恃年富力強,對兩個兒子多有限製。但如今天年不永,到底要讓誰來繼承這麽大的家業,他老人家心裏,想必也要開始斟酌了。
五娘子和六娘子都是一臉的懵懂。
九哥與大太太卻是都犯了沉吟。
七娘子卻是半懂半不懂,隱約也能捕捉到大老爺話裏的一點意思。
大老爺是何等人物?
眼光一掃,眾人的反應,已是全落進眼中。
九哥年紀小小,對朝事已有了自己的看法,還是讓他欣慰的。
至於五娘子和六娘子的迷糊,也不在話下。
畢竟年紀還小,一向又是溫室裏的小姐,不懂,是情理之中。將來出嫁後,自己要支撐家庭,慢慢的,終究也會懂的。
倒是七娘子……
大老爺心中一動,就細細地打量起七娘子來。
七娘子咬著下唇,眸中思緒無限,好似有些穎悟,但又沒有全明白過來。
封姨娘自己處處都是平常,倒是所出的這一對雙生姐弟,真是鍾靈毓秀……
大老爺不禁感慨。
九哥也就罷了,七娘子若是男兒身,自己也就能放心閉眼了。
他不動聲色,提點兩個女兒。“這世上有誰是口渴起來才挖井的?未雨綢繆,我們楊家,也到了站隊的時候。”
等到分出勝負再來站隊,倒不如不站。
朝事就是這樣,大老爺和大太太所能做到的,也無非就是作出在當時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現在表態雖然已經嫌晚,但畢竟還要比清高到底強得多了。
大太太悚然動容,卻沒有過多的驚訝。
“都下去吧!”就端正了神色吩咐幾個兒女們。
“九哥留下。”大老爺又叫住了九哥。
雖然年紀還小,但關乎楊家未來走向的大事,是該讓兒子也來旁聽了。
幾個小娘子就魚貫退出了東稍間。
臉上都帶了濃重的心事。
朝局晦暗不明,楊家作出的每一個選擇,和她們都是息息相關。
五娘子勉強振奮精神,招呼六娘子、七娘子,“去小庫房給七妹選幾件擺設吧?”
看了看六娘子,又笑,“還有六妹,七姨娘去小香雪,肯定也帶了些東西走的,給你多選幾件玩物!誰叫你這麽好玩!”
六娘子也就笑了開來,把方才的事拋到了腦後。
“真討厭!”埋怨五娘子,“五姐隻會砢磣我!”
七娘子甩了甩頭,把心事放到了一邊。
六娘子一向乖巧聽話,五娘子要越俎代庖為她在小庫房選幾件擺設,大太太多半也不會說什麽。
“走走。”她笑著和五娘子一起,死活把六娘子拉出了堂屋,“要我說,你索性住到朱贏台,我們三姐妹靠在一個角落裏,也熱鬧得多……”
大事,自有大人操心,小女兒家要顧慮的,也無非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日子就像水一樣流了過去。
大老爺和大太太之間也就都沒有再提封家的事。
比起朝堂上的風雲詭譎,一個小小的解元,還不至於長久地掛在兩夫婦心頭。
總不能為了這點不快和離吧?
當晚就坐下來商議今後的對策。
大老爺很後悔,“怎麽偏偏就是二弟不在京城的時候出了這個事!”
大老爺、二老爺之間當然有外人所不知道的消息傳遞途徑。
親弟弟在京城,總是要比別家親戚更上心,消息傳遞得也就更快。
比不得如今,皇上發病已有七八天,消息才傳到了蘇州。
二老爺也就拋下了二太太並一應細軟,第二天就快馬回京,銷假返工。
又請大房看顧二太太,把她連同這幾大車的金銀財寶送回西北老家。
大老爺順便也就安排了幾個老成的管事一道上路,帶話給牛總管,讓他在族長身邊做些功夫,給二房登出一冊,並將當年族裏借口吞沒的族田、房屋,都劃撥給二老爺一份。
大老爺年前剛升了左柱國,由他出麵,當然比二老爺自己的家人出麵更穩妥些。
進了三月,二太太也就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別了蘇州的親朋,帶著一車的錢出關往西北去了。
敏哥、達哥、弘哥隻是回來送母親上路,在大房歇了一晚,就又都回山塘書院去了。
據說讀書十分刻苦,竟有頭懸梁錐刺股的意思。
大老爺倒很欣慰。
“雖說二嬸實在是不懂事,但若是能把幾個侄子成就出來,倒也是好的。”就和大太太議論。
世家大族,最怕的就是紈絝子弟。
三個侄少爺懂得把羞恥轉化為動力,不論如何,將來也不至於長成紈絝,帶累了兩房的名聲。
大太太卻是愁眉不展。
平國公還在西北打仗,邊境戰事未平,朝中卻出了這麽大的事,皇上重病不起,以至於要把在前線效力的權仲白急調回京……
權仲白身在西北,就算一路快馬回去,都要七八天才能進京,有這麽大的功夫,小病甚至於都已經斷根了。
可見這一回,皇上的確是得了棘手的重病,朝中太醫都沒有辦法包治包好,這才想到了權仲白。
又或者是皇上已經不放心太醫了……
若是一病不起,天下,恐怕是真的要亂了。
進了四月,消息越發怕人了。
權仲白的未婚妻達家三小姐,年前一場肺病輾轉綿延,到今年病勢越發沉重。
本來還打算乘著未婚夫回京的機會,讓權仲白來開個方子,針灸熏灼,減一減病勢。
不想權仲白卻是前腳才進京城,後腳就被宮中人接了進去,再也不放出宮來。
達家人固然是憂心忡忡,但卻沒有多少人在意達家三小姐的生死。
倒是這件事後頭的意思,叫朝中無數的官僚都是食不安枕。
皇上的病情,難道已經緊急到了這個程度?
說起來,朝中也有兩個多月沒有朝會了。
三月不朝,那是天下大亂時才有的荒唐事兒!
就在這時候,秦帝師終於出手了。
他老人家以帝師之尊上書,督請內閣三相以前朝舊事為例,由太子出麵監國。
太子既然是太子,當然有很多皇子們比不了的特權。
前朝的永樂大帝就是位好動的偉人,成年累月,不是巡狩就是出遊。
隻要他不在位,京中就是太子監國,這是明擺著的舊例。
如今內閣有三位閣相理事,說起來,太子不過是個人肉印章,管的就是往奏折上蓋章的活兒。但沒有這個人肉印章,卻有好多事就沒法順順當當的辦下來。
比如說,調糧的令旨要是再不頒布下來,邊關就又要缺糧了。
說不定就會給北戎喘息之機。
老人家這封奏章,還真被送進了乾清宮裏。
皇上雖然多年來一直在太子和皇長子之間舉棋不定,但到了這個時候,倒還靈醒得很,沒有多久,就傳了口諭:龍體欠安,由太子監國,又急招閩越王入京,負責乾清宮防務。
消息傳到蘇州時,雖然已經不再新鮮,但與聞者莫不感到深深寒意。
天家就是天家,父子相疑,居然至此。
閩越王的封地畢竟是在福建,雖說常年居住在杭州,但他一向知趣,觸手倒是很少伸出杭州城。
這一次奉詔入京,他和身邊十幾個衛士的飲食起居,就要官府出力了。
也都是由大老爺親自打理,沿路都打了招呼,備了最快的馬,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京城。
大老爺送走閩越王,眉間就有了愁緒。
“隻看皇上能不能順利挺過這一關了!”私底下和大太太商議,“還是給四娘子說一門親事吧!”
大太太一驚,“到這個地步了?”
四娘子今年已經十四歲了。
也到了說親的年紀,經不起太長久的耽擱。
萬一皇上就此去世,一來,一年的國喪是不能說親的,二來,繼任者不論是誰,都肯定要在江南總督這麽好的位置上安頓自己的人手。
楊家的地位,一下就有些岌岌可危起來。
若是出事,也難保可以全須全尾的退下來……
到時候兵荒馬亂的,很容易就把四娘子耽擱成老姑娘。
大太太一想到要終年對著四娘子那張陰沉沉的臉,倒也緊迫起來。
就匆匆忙忙地給初娘子寫了信。
沒有多久,初娘子就回了信,為四娘子在餘杭鎮物色了一戶殷實的人家。
家中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和餘杭知縣卻是親戚,在餘杭也是根深葉茂,算是當地的望族。
四娘子盡管臉上留了些微微的疤痕,但古家人究竟不是名門大戶,竟也不在乎這些。
隻是托了人上門相看了一眼,就歡天喜地地上門來定了親,好像動作慢一點,這美夢就會醒來一樣。
大老爺大太太兩夫婦都定了心意,四姨娘再怎麽鬧也鬧不起來。
更何況這門親事雖然低了些,但古家的那位是獨生子,將來萬貫家私,都是他一人繼承,生得也是儀表堂堂……四姨娘雖然有些不足,但也不得不承認,四娘子能得這樣的歸宿,已是福分。
兩姐妹的親事雖然都是波折重重,但出嫁倒是前後腳。八月裏張家二少爺從京城回來,迎娶了三娘子,九月裏餘杭古家也歡天喜地地上門迎走了四娘子。
楊家一下就冷清了下來。
大太太忙忙亂亂了小半年,給三娘子、四娘子各預備了四五萬兩銀子的陪嫁,雖有四姨娘幫忙,卻也是累得喘不上氣。
也顧不得去擔心朝中的事了。
兩個女兒出嫁後,她得了空閑,在床上狠狠躺了幾日,才恢複了元氣。
就叫了幾個小的來閑話,連六娘子都有份。
女兒多的人家就是這樣。
從前女兒們在家的時候,唧唧呱呱,好像養了無數的麻雀,整日裏不是看這個不順眼,就是看那個刺目。
待到上頭的四個女兒都出嫁了,家裏隻有三個女兒並一個兒子的時候,就又覺得冷清起來。
五娘子也十三歲了,很快就要說親,還有六娘子、七娘子……
到最後,家裏隻會剩下九哥。
大太太看著九哥的眼神,就是一派的溫存柔軟。
連對六娘子都多了幾分順眼。
說了幾句家常瑣事,就問九哥,“東西可都整頓出來了?”
翰林府的小花園已經收拾好了。
大姨娘、五姨娘並七姨娘都已經先搬進了小花園。
還有幾個平日裏有些臉麵的通房……都住了過去。
隻有浣紗塢的三姐妹,因為大老爺發話,有了特權,可以不必進翰林府居住。
四姨娘在四娘子出嫁第二日,就痛快地收拾好行裝,也進了翰林府。
聽說已是開始吃齋念佛,為三娘子、四娘子祈福。
倒是退得幹淨利落。
大太太也早沒心腸折騰這個宿敵,不但痛痛快快地為四姨娘安排了一處寬敞的院子,有時候還催著大老爺和她說說話,顯示自己的賢惠。
七娘子很佩服四姨娘:也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功成身退,沒有一絲留戀。
百芳園就冷清了下來。
正好張羅著讓七娘子和九哥進園子居住。
七姨娘進了翰林府,六娘子就占了小香雪,倒是不願意搬到別的地方。
“隻是牽掛小香雪的秋千。”五娘子不免嘲笑六娘子。
六娘子扮了個鬼臉,一臉的嬌癡,“五姐又何嚐沒有蕩過它?”
七娘子就接口搶白五娘子,“五姐就是這樣,蕩起秋千來不說你貪玩,一下秋千,就開始數落我們六姐年紀多大,還愛蕩秋千了。”
五娘子氣得直叫七娘子,“黃先生留你堂呢,去朱贏台繡花吧,正經別在這添亂。”
眾人倒都笑起來。
九哥才回大太太,“東西是都收拾好了,不過……及第居有上下兩層呢,娘,您看……”
就露出了饞涎欲滴的樣子。
大太太好笑,“好,好,明兒就讓藥媽媽帶你去小庫房,看中什麽,你盡管挑,好不好?”
九哥這才心滿意足,隻是嘿嘿地笑。
大太太又問七娘子,“玉雨軒雖小,但怎麽也都比西偏院大了,短了什麽陳設,你就隻管找藥媽媽。”
百芳園內雖然空出了不少館閣,但七娘子卻都沒有看中,反倒是看中了月來館對過的玉雨軒,喜歡它靠著園子一角,平時少有人經過,比較靜謐。
七娘子就笑,“好,我哪裏會和娘客氣。”
又說了幾句家常,大老爺也進來探大太太。
“父親。”幾個兒女都起身行禮。
大老爺擺了擺手,“都坐吧。”
四個孩子這才慢慢地歸座。
大老爺這半年來也滄桑了不少,鬢邊多了不少白發。
問過大太太安好,也就在大太太身邊靠著床柱子坐了,和兒女們閑話。
有大老爺在,話題繞來繞去,最後總是要著落在朝事上的。
這半年來,皇上病勢有所好轉,朝野上下也都漸漸安心。
平國公在北疆又打了幾場勝仗,竟是大有開疆辟土,把北戎遠遠地趕進西域的勢頭。
上個月,太子又加封皇長子為魯王,在山東臨潼為皇長子規劃了王府。
“造得也快。”大老爺麵有譏誚,“現在就催著魯王前去就藩了……”
大秦的藩王是沒有兵權的,一應供應製度,和前朝無異,到了臨潼,皇長子名義上就不能再參與朝政了。
皇長子又怎麽會甘心就範?
朝中的爭鬥,已是日趨緊張,大有圖窮匕見的意思。
“就看皇上什麽時候能痊愈吧!”大太太一臉的憂心忡忡。
隻要皇上沒有斷氣,楊家就能穩坐釣魚台,若是皇上斷了氣,這滔天的富貴,就難免保不住了。
大老爺神色凝重。
“皇上這次的病,來勢洶洶,有幾次都差點撒手。”他低聲透露了宮中秘辛。
幾個孩子臉色不由大變。
大太太卻沒有露出驚容,顯然早已知道。
“要不是小神醫會同歐陽家的幾個弟子晝夜施針,恐怕皇上是熬不過這一關的了。”大老爺又淡淡地長出了一口氣,“不過,據說就算能夠康複,日後的精神頭也不會太好,朝事終於是要交到兒子們手上的……”
管理一個國家,千頭萬緒,有無數的事,皇上精神不濟,理所當然,就要把繼承人調教出來,開始考慮身後事了。
雖說多年來,皇上一向自恃年富力強,對兩個兒子多有限製。但如今天年不永,到底要讓誰來繼承這麽大的家業,他老人家心裏,想必也要開始斟酌了。
五娘子和六娘子都是一臉的懵懂。
九哥與大太太卻是都犯了沉吟。
七娘子卻是半懂半不懂,隱約也能捕捉到大老爺話裏的一點意思。
大老爺是何等人物?
眼光一掃,眾人的反應,已是全落進眼中。
九哥年紀小小,對朝事已有了自己的看法,還是讓他欣慰的。
至於五娘子和六娘子的迷糊,也不在話下。
畢竟年紀還小,一向又是溫室裏的小姐,不懂,是情理之中。將來出嫁後,自己要支撐家庭,慢慢的,終究也會懂的。
倒是七娘子……
大老爺心中一動,就細細地打量起七娘子來。
七娘子咬著下唇,眸中思緒無限,好似有些穎悟,但又沒有全明白過來。
封姨娘自己處處都是平常,倒是所出的這一對雙生姐弟,真是鍾靈毓秀……
大老爺不禁感慨。
九哥也就罷了,七娘子若是男兒身,自己也就能放心閉眼了。
他不動聲色,提點兩個女兒。“這世上有誰是口渴起來才挖井的?未雨綢繆,我們楊家,也到了站隊的時候。”
等到分出勝負再來站隊,倒不如不站。
朝事就是這樣,大老爺和大太太所能做到的,也無非就是作出在當時的情況下最好的選擇。現在表態雖然已經嫌晚,但畢竟還要比清高到底強得多了。
大太太悚然動容,卻沒有過多的驚訝。
“都下去吧!”就端正了神色吩咐幾個兒女們。
“九哥留下。”大老爺又叫住了九哥。
雖然年紀還小,但關乎楊家未來走向的大事,是該讓兒子也來旁聽了。
幾個小娘子就魚貫退出了東稍間。
臉上都帶了濃重的心事。
朝局晦暗不明,楊家作出的每一個選擇,和她們都是息息相關。
五娘子勉強振奮精神,招呼六娘子、七娘子,“去小庫房給七妹選幾件擺設吧?”
看了看六娘子,又笑,“還有六妹,七姨娘去小香雪,肯定也帶了些東西走的,給你多選幾件玩物!誰叫你這麽好玩!”
六娘子也就笑了開來,把方才的事拋到了腦後。
“真討厭!”埋怨五娘子,“五姐隻會砢磣我!”
七娘子甩了甩頭,把心事放到了一邊。
六娘子一向乖巧聽話,五娘子要越俎代庖為她在小庫房選幾件擺設,大太太多半也不會說什麽。
“走走。”她笑著和五娘子一起,死活把六娘子拉出了堂屋,“要我說,你索性住到朱贏台,我們三姐妹靠在一個角落裏,也熱鬧得多……”
大事,自有大人操心,小女兒家要顧慮的,也無非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日子就像水一樣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