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4章 老太太的社交力2更
清穿之十福晉她又忽悠人 作者:徽菜的書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老太太們知道李二狗子是來看自己懷孕的女兒的,知道有這麽多傷員,家裏的母親年紀也大了,所以就主動放棄了工分留下來照顧。
大家都挺感動的,都覺得李二狗的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李二狗身上有農民的樸實,也有從他媽媽張大瓠子身上遺傳的聰明,何況他這張臉長得不錯,國字臉大眼睛,看著就一臉正氣,讓人信刷好感度。
老太太們都挺喜歡這個勤勞能幹的鄉下中年男人,而且大家覺得老十家有三四個閑人,這麽一個大男人,每天閑在家裏肯定很難受,就有些人想要出主意幫李二狗子介紹了一個工作。
張大瓠子這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現在踏入的是一個多麽了不起的社交圈。
這些看起來平平凡凡的老太太,其實個個都有能力,隨隨便便就能搞定鄉下人夢寐以求的臨時工。
最後這個工作是隔壁的王老太太介紹的,就是不遠處有一個毛巾被單廠需要一個看大門的。
隻是臨時工,看門是24小時輪流製,吃睡都在門崗,一共三個人看兩個大門,每個人一個月都要上20天班左右,一個月隻有18塊錢。
這個工作和其他在街道上糊紙盒什麽的相比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因為這個毛巾被單廠是國營企業。
這時候不要小看臨時工,都是國營企業,如果沒有犯什麽巨大的錯,臨時工跟正式工一樣,都可以長期幹下去,隻是臨時工的工資比較低,各種福利也會少些。
張大瓠子一聽到兒子居然能夠農轉非,一下子都呆住了。
這簡直就是鯉魚跳龍門,隻能想到自己這個最調皮,最不中用的兒子,都快40歲了,還能有這樣的造化,這可比在鄉下種地強百倍了。
一個月18塊,一年就200多塊錢,鄉下一家幾口勞動力,一年也掙不了這麽多,聽說每個月還有米糧油布票,各種工業票供應,這些東西算算也是不少錢了。
果然還是呆在這種地方好,看看這些老太太平時不顯山不顯水的,給人介紹個工作,就是上下嘴皮子一搭就行了。
張大瓠子回去跟孫女兒說了幾句,大腿一拍,就要好好的跟這些老太太搞好關係。
原文瑟立刻做了一些精致的小點心讓老太太送過去,全部都說是手工做的,也就說不值什麽錢,是一個心意。
張大瓠子又讓自己的兒媳婦過去,把那些家裏沒有子女照顧的老太太那冬天的被子都要洗了曬了,家裏家外都打掃幹淨。
特別是王老太太家,李二狗的夫妻就等於把她的屋子從裏到外,完完全全的打掃了一遍,還漆上了石灰,整個屋子都白的發光。
這些舉動比送什麽昂貴的保養品,甚至錢都更讓老太太開心。
王老太太的兒子是副師長,不過人是常年不在家,媳婦兒是在醫院工作的,部隊的醫院也是一個月回來不了幾次,孫子也到部隊裏去了,一年能回來一次就不錯了。
大家都挺感動的,都覺得李二狗的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李二狗身上有農民的樸實,也有從他媽媽張大瓠子身上遺傳的聰明,何況他這張臉長得不錯,國字臉大眼睛,看著就一臉正氣,讓人信刷好感度。
老太太們都挺喜歡這個勤勞能幹的鄉下中年男人,而且大家覺得老十家有三四個閑人,這麽一個大男人,每天閑在家裏肯定很難受,就有些人想要出主意幫李二狗子介紹了一個工作。
張大瓠子這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現在踏入的是一個多麽了不起的社交圈。
這些看起來平平凡凡的老太太,其實個個都有能力,隨隨便便就能搞定鄉下人夢寐以求的臨時工。
最後這個工作是隔壁的王老太太介紹的,就是不遠處有一個毛巾被單廠需要一個看大門的。
隻是臨時工,看門是24小時輪流製,吃睡都在門崗,一共三個人看兩個大門,每個人一個月都要上20天班左右,一個月隻有18塊錢。
這個工作和其他在街道上糊紙盒什麽的相比有一個極大的優勢,因為這個毛巾被單廠是國營企業。
這時候不要小看臨時工,都是國營企業,如果沒有犯什麽巨大的錯,臨時工跟正式工一樣,都可以長期幹下去,隻是臨時工的工資比較低,各種福利也會少些。
張大瓠子一聽到兒子居然能夠農轉非,一下子都呆住了。
這簡直就是鯉魚跳龍門,隻能想到自己這個最調皮,最不中用的兒子,都快40歲了,還能有這樣的造化,這可比在鄉下種地強百倍了。
一個月18塊,一年就200多塊錢,鄉下一家幾口勞動力,一年也掙不了這麽多,聽說每個月還有米糧油布票,各種工業票供應,這些東西算算也是不少錢了。
果然還是呆在這種地方好,看看這些老太太平時不顯山不顯水的,給人介紹個工作,就是上下嘴皮子一搭就行了。
張大瓠子回去跟孫女兒說了幾句,大腿一拍,就要好好的跟這些老太太搞好關係。
原文瑟立刻做了一些精致的小點心讓老太太送過去,全部都說是手工做的,也就說不值什麽錢,是一個心意。
張大瓠子又讓自己的兒媳婦過去,把那些家裏沒有子女照顧的老太太那冬天的被子都要洗了曬了,家裏家外都打掃幹淨。
特別是王老太太家,李二狗的夫妻就等於把她的屋子從裏到外,完完全全的打掃了一遍,還漆上了石灰,整個屋子都白的發光。
這些舉動比送什麽昂貴的保養品,甚至錢都更讓老太太開心。
王老太太的兒子是副師長,不過人是常年不在家,媳婦兒是在醫院工作的,部隊的醫院也是一個月回來不了幾次,孫子也到部隊裏去了,一年能回來一次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