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大事件(1)


    方臘其實早就想要造反了,但前些年忌憚朝廷的兵力,一直不敢發動。


    近兩年來,地方上造反的勢力如火如荼,


    特別是在看了宋江、楊岩等人的戰績後,方臘對朝廷已是沒了畏懼,覺得時機已到。


    不過他還是忍耐了下來,處心積慮的暗中安排,


    隨著摩尼教勢力的愈發龐大,現在江南的地方官府其實都有些怕他,早就不敢抓捕了,故而方臘能隨意的出入達官豪門,


    單是在杭州城內,就有許多個教眾官兵,在他的幫助下漸漸取得了實權高位。


    如此萬事俱備後,方臘終是在五月十五這一天,在江南數州同時發動了叛亂,全都是內憂外合,幾乎沒費多大勁,隻用了三天時間,便奪取了八州五十縣的膏腴之地


    那八州分別是: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


    杭州、蘇州是此時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常州則是無錫、宜興一帶,居太湖之北,湖州則在太湖之南,在烏程、吉安一帶,


    這兩地糧食產量都極為豐富,常州號稱常年皆熟,湖州也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至於歙州、睦州、宣州,潤州這些地方,都是江南的地理要衝之地,


    其中,那潤州瀕臨長江,境內有個丹陽縣,民風彪悍,自古以來便是江南地區為數不多能出產精兵的地方,其治所丹徒縣,即今鎮江市,控禦著浩浩蕩蕩的大江。


    此外,方臘占據的五十個縣中中,嘉興、鬆江、崇德、海寧,皆是縣治,雖比不得蘇杭,亦是富得流油的地方。


    方臘在造反成功後,現在已在杭州城內起造寶殿、內苑、宮闕,睦州、歙州等地亦各有行宮,


    隨後,方臘又擅改年號為“永樂”,自號“聖公皇帝”,建立政權,設文武職台、省院官僚、內相外將等一應大臣。


    如此一來,可真是天下震動,人人驚駭萬分。


    天子趙佶更是一改常態,連夜詔見文武重臣,詢問對策。


    也不怪這向來不關心國事的天子,會如此重視方臘之事,


    那江南之地,不僅是朝廷的賦稅重地、糧食倉庫,更是天子花石綱的主要來源,


    對天子來說,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被賊兵攻占,唯獨這江南是萬萬不能丟的。


    況且,所謂“天無二日”,現在別的亂軍再怎麽鬧騰,頂多也就稱王稱霸而已,


    方臘卻是直接改年號稱帝,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天子趙佶下令,命童貫為江浙、淮南宣撫製置使,率禁軍及河東、關中的精兵,共計十五萬,前去平定方臘之亂。


    此外,趙佶還傳令,讓淮南節度使趙構為平南副總管兼料糧使,為童貫的大軍處理後勤事物。


    趙構領命後,上奏疏罷去那東南人人厭惡的應奉局,


    天子本不想答應,蔡京卻勸他現在是非常之時,確實應該罷去應奉局以收民心,


    待平定方臘後,再另設別的衙門來管理生辰綱就是了。


    天子聽後,這才應允了康王趙構之請,罷去了應奉局,


    東南的百姓,就此都在心裏感恩趙構,覺得他有仁德,或許更應該繼承大統。


    在童貫聚集起了十萬兵馬後,便在天子的催促聲中發兵南下,浩浩蕩蕩、遮天蔽日的離開了東京。


    這十萬兵馬,基本上就是現在朝廷最為精銳的一支軍隊了,以童貫自西軍帶來的數三萬士兵為核心,的的確確是能戰之兵。


    自楊岩之亂後,天子趙佶到哪都要讓童貫領兵跟著,現在為了收複江南,也真是下血本了。


    童貫領兵離開東京二十餘日後,天子趙佶每天翹首以盼,等候他的捷報。


    誰知童貫的捷報沒等到,又一條駭人的消息傳來,驚得這位當今的九五之尊目瞪口呆,心中冒起了陣陣寒意。


    這個消息,卻是那位不久前才被趕出梁山的宋江,裹挾著上萬流民攻占了興仁府的乘氏縣,開倉放糧,聚民為兵,


    隨後,宋江又領兵回返,去打下了廣濟軍的治所定陶縣。


    這廣濟軍緊挨著濟州,宋江於是在定陶縣再次豎起了反旗,招攬了許多隱藏在山林中躲避的梁山舊部,聲勢複振。


    若單是這樣,倒還不足以讓堂堂天子心裏發寒。


    宋江在定陶縣、乘氏縣等地聚集了一萬多兵馬後,並沒有往濟州或東平府方向進軍,而是繼續分兵攻略興仁府,


    隻七八天的時間,興仁府的南華、宛亭和治所濟陰縣等地,全都被他攻占了下來,整個古曹州遂全為宋江所有。


    從這興仁府的宛亭縣再往西去,就是開封府了,開封府的官吏早就把這情況上報了給朝廷。


    但由於那時的朝廷,目光全在江南方臘身上,而宋江又暫時蟄伏了起來,故而一時顧及不上他。


    誰知等到童貫統率著十萬大軍南下後,宋江卻突然發難,聚兵兩萬,號稱十萬,從宛亭縣殺如了開封府。


    而天子趙佶現在得到的消息,便是宋江的“十萬大軍”已攻占了開封府東邊的門戶重鎮東明縣。


    從東明縣到東京,不過幾十裏地而已,輕兵疾行,不用一天便能趕到。


    現在朝廷剛把唯一的一支精兵,交給了童貫帶去征討方臘了,都城正是最為空虛的時候,如何抵禦這宋江的賊兵?


    因此,天子趙佶得了這奏報後,才會驚出了一身的冷汗,雙手不住的發顫。


    此時的趙佶,甚至想要立即離開東京,逃亡去洛陽或長安避禍。


    時隔二十多天,他又再一次於深夜召集起了文武重臣,詢問對策,


    蔡京卻又臥床起不來了,由他兒子蔡攸代之前來議事,


    所有人聽了這消息後,都是為之眉頭緊皺。


    若是童貫還在這東京,那肯定不怕這宋江,


    事情棘手就棘手在如今的東京城,正是最為空虛的時候,實在有些難以抵擋此賊兵鋒。


    高俅建言到:


    “不如傳詔搬童樞密使回師開封,待剿滅了這宋江後,再去收複江南不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第一大官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目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目魚並收藏水滸第一大官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