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病關索
聽了醉漢的喊聲後,酒肆裏頭便走出個人來,
隻見此人兩眉入鬢,鳳眼朝天,細細有幾根髭髯,隻是麵皮有些不太正常的微黃,不然也是一表人物。
他滿臉疑惑的看著李慶道:“你找我何事?”
李慶將他打量了一下,倒是與原著裏的描述頗為符合,
李慶當然不會說自己是來圖謀他妻子,隻是說道:
“我今天剛巧從薊州路過,因生平最喜結交好漢,聽人說這裏有個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的人,姓楊名雄,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漢,有意結交,故而找人打聽,難道就是尊下?”
那人道:“既是這個姓名,又做這個差事的,整個薊州似乎隻有我一個了。”
李慶聽了他如此確認後,心裏頓時大喜,這下可省去其餘的路程了!
楊雄也頗有些自得的想:“某家的名聲,難道如今已是這麽大了?”
於是他便向李慶道:“某家看你也該是個好漢,便一起來喝酒吧!”
李慶倒是感到有些新奇,這還是第一次有人說他是個好漢呢。
不過他自是沒拒絕的道理,於是便與楊雄湊到了一桌,一陣推杯換盞,談天說地。
此時跟楊雄一起喝酒的眾相識,基本都是衙獄的公人,沒有一個是出色的,那“拚命三郎”石秀也不在。
李慶於是問道:“聽說這薊州城內,除了楊節級外,還有一個叫‘拚命三郎’石秀的,也是一條好漢,不知節級可知此人在何處?”
楊雄聽後,卻是一臉的疑惑:“還有這等好漢?我確是不知。”
李慶一聽,才知這楊雄竟是還沒與石秀相識,更是沒結拜城義兄弟!
他想了想,原著裏石秀與楊雄結識時,梁山的“神行太保”戴宗和“錦豹子”楊林是在場的。
但如今那“神行太保”戴宗還遠在江州呢,石秀按理不知幾時才會與楊雄見麵,
早想到如此,就不該在楊雄麵前提那什麽石秀了!
楊雄這時又朝其他相熟的問了問,有人答道:
“怕不是那靠賣柴度日石三娃?此人向來喜歡多管閑事、惹是生非,沒看出是什麽好漢啊?”
李慶聽後,就知道很大可能就是此人說的這石三娃了,
“多管閑事”、“惹是生非”如果換了另一個說法,不就是“喜歡替人打抱不平”嗎?
楊雄道:“既是真有這人,又是李兄稱讚的,改日得空了,說不得要去拜訪一二。”
李慶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難道在這個位麵上,楊雄與石秀的相識竟是他一手促成的?
這不是搬來石頭砸自己腳嗎?
不過李慶又想,那石秀既然沒與楊雄結義,那他是否有可能搶先把人拉到自己這邊來?
如此有些失神的又與這楊雄喝了半個時辰酒後,那楊雄因每每與人大碗的一口幹,已是醉得有些不省人事了。
李慶於是熱心的說要陪著一起將楊雄送回住處去,好趁機見上潘巧雲一麵,依之前勾搭李瓶兒時的故事。
李慶不懂路,也不想攙扶楊雄,就在一旁跟著,誰知這些差役最後卻把人送到了楊雄衙獄附近的住處。
李慶滿臉鬱悶的問:“為何不把節級送回家去?這裏一個照顧他的人都沒有。”
差役笑道:“你有所不知,楊節級家裏的娘子頗有些強勢,他以前每次喝醉酒回家後,總是討來一陣好罵,
所以楊節級就吩咐了我們,以後但凡是他喝醉了後,就送來這裏,也圖個耳根清淨。”
李慶隻得滿臉無奈的點了點頭,
看來想趁機與那潘巧雲搭上話的想法,今天算是徹底的泡湯了。
不過從這件事中,李慶也可以看出那潘巧雲與楊雄夫妻間的關係真是好極都有限。
試想若是一隊恩愛的夫妻,哪會有他們這樣的?
反正要是李慶喝醉了回家,月娘頂多就會勸說上兩句,接著保準會盡心盡力的服侍他消醉、安睡,李慶也肯定不會因為嫌妻子的嘮叨就在外留夜。
……
接下來的幾天,李慶除了配幾位娘子四處逛這附近的風景名勝外,就是去找楊雄喝酒,
可惜的是一連好幾天過去了,李慶還是沒能有機會見到那潘巧雲一麵,
因為楊雄一上桌後,經常便是要喝得大醉才離席,直接就在衙獄那住處睡了,
就算偶有幾次沒喝醉,回了家裏,卻也沒開口邀請李慶去作客,
看來這楊雄是深知“一不將,二不帶”的道理,不肯輕易的將剛結識沒幾天的李慶帶回家裏去。
李慶琢磨著這樣下去肯定不行,他可沒這麽多事情慢慢耗下去,看來得另尋別的法子了。
他這時已打聽清楚楊雄家的位置,於是便派了人在附近盯著,希望候著潘巧雲出門來,便去製造“偶遇”。
然而又是好些天過去了,那潘巧雲卻一直沒有出門,頓時把李慶急得不行,
這時的女人,除非是需要到天地裏幹活的農婦,又或是像孟玉樓這類要打理生意的,不然幾個月不出一趟門也是常事。
像李慶這種經常帶著家裏女人出來遊玩的,其實已算是異類了。
他現在的感覺,就是有力沒處使,
明明有著一身的勾人本事,偏偏連那婦人的麵都見不到,李慶算是徹底的沒轍了。
這一天夜裏,李慶又跟往常一樣去跟楊雄喝酒,卻見酒席上多了個生麵孔,長得甚是雄壯,便向楊雄詢問起來。
楊雄笑道:“這位壯士,就是前行日子李兄弟你曾提及的‘拚命三郎’石秀了,我們今天可謂是一見如故,現已結拜為義兄弟。”
李慶聽後,頓時愣了一下,恨不得猛拍一下他的腦瓜,
原本前些天他還打算在楊雄認識石秀前來個“截胡”的,誰知之後卻一直忙於苦心積慮的在百般接近潘巧雲,一時就把這茬給忘了,
哪曾想到這楊雄行動這麽快,這就把石秀結識了?還跟原著那樣結拜成了義兄弟?
李慶頓時後悔不迭,無奈之下唯有在心裏暗道:
“幸好這楊雄對家裏的妻子沒像結交好漢時這麽上心,不然我就隻能早早選擇放棄這任務了。”
聽了醉漢的喊聲後,酒肆裏頭便走出個人來,
隻見此人兩眉入鬢,鳳眼朝天,細細有幾根髭髯,隻是麵皮有些不太正常的微黃,不然也是一表人物。
他滿臉疑惑的看著李慶道:“你找我何事?”
李慶將他打量了一下,倒是與原著裏的描述頗為符合,
李慶當然不會說自己是來圖謀他妻子,隻是說道:
“我今天剛巧從薊州路過,因生平最喜結交好漢,聽人說這裏有個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的人,姓楊名雄,是天下一等一的好漢,有意結交,故而找人打聽,難道就是尊下?”
那人道:“既是這個姓名,又做這個差事的,整個薊州似乎隻有我一個了。”
李慶聽了他如此確認後,心裏頓時大喜,這下可省去其餘的路程了!
楊雄也頗有些自得的想:“某家的名聲,難道如今已是這麽大了?”
於是他便向李慶道:“某家看你也該是個好漢,便一起來喝酒吧!”
李慶倒是感到有些新奇,這還是第一次有人說他是個好漢呢。
不過他自是沒拒絕的道理,於是便與楊雄湊到了一桌,一陣推杯換盞,談天說地。
此時跟楊雄一起喝酒的眾相識,基本都是衙獄的公人,沒有一個是出色的,那“拚命三郎”石秀也不在。
李慶於是問道:“聽說這薊州城內,除了楊節級外,還有一個叫‘拚命三郎’石秀的,也是一條好漢,不知節級可知此人在何處?”
楊雄聽後,卻是一臉的疑惑:“還有這等好漢?我確是不知。”
李慶一聽,才知這楊雄竟是還沒與石秀相識,更是沒結拜城義兄弟!
他想了想,原著裏石秀與楊雄結識時,梁山的“神行太保”戴宗和“錦豹子”楊林是在場的。
但如今那“神行太保”戴宗還遠在江州呢,石秀按理不知幾時才會與楊雄見麵,
早想到如此,就不該在楊雄麵前提那什麽石秀了!
楊雄這時又朝其他相熟的問了問,有人答道:
“怕不是那靠賣柴度日石三娃?此人向來喜歡多管閑事、惹是生非,沒看出是什麽好漢啊?”
李慶聽後,就知道很大可能就是此人說的這石三娃了,
“多管閑事”、“惹是生非”如果換了另一個說法,不就是“喜歡替人打抱不平”嗎?
楊雄道:“既是真有這人,又是李兄稱讚的,改日得空了,說不得要去拜訪一二。”
李慶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難道在這個位麵上,楊雄與石秀的相識竟是他一手促成的?
這不是搬來石頭砸自己腳嗎?
不過李慶又想,那石秀既然沒與楊雄結義,那他是否有可能搶先把人拉到自己這邊來?
如此有些失神的又與這楊雄喝了半個時辰酒後,那楊雄因每每與人大碗的一口幹,已是醉得有些不省人事了。
李慶於是熱心的說要陪著一起將楊雄送回住處去,好趁機見上潘巧雲一麵,依之前勾搭李瓶兒時的故事。
李慶不懂路,也不想攙扶楊雄,就在一旁跟著,誰知這些差役最後卻把人送到了楊雄衙獄附近的住處。
李慶滿臉鬱悶的問:“為何不把節級送回家去?這裏一個照顧他的人都沒有。”
差役笑道:“你有所不知,楊節級家裏的娘子頗有些強勢,他以前每次喝醉酒回家後,總是討來一陣好罵,
所以楊節級就吩咐了我們,以後但凡是他喝醉了後,就送來這裏,也圖個耳根清淨。”
李慶隻得滿臉無奈的點了點頭,
看來想趁機與那潘巧雲搭上話的想法,今天算是徹底的泡湯了。
不過從這件事中,李慶也可以看出那潘巧雲與楊雄夫妻間的關係真是好極都有限。
試想若是一隊恩愛的夫妻,哪會有他們這樣的?
反正要是李慶喝醉了回家,月娘頂多就會勸說上兩句,接著保準會盡心盡力的服侍他消醉、安睡,李慶也肯定不會因為嫌妻子的嘮叨就在外留夜。
……
接下來的幾天,李慶除了配幾位娘子四處逛這附近的風景名勝外,就是去找楊雄喝酒,
可惜的是一連好幾天過去了,李慶還是沒能有機會見到那潘巧雲一麵,
因為楊雄一上桌後,經常便是要喝得大醉才離席,直接就在衙獄那住處睡了,
就算偶有幾次沒喝醉,回了家裏,卻也沒開口邀請李慶去作客,
看來這楊雄是深知“一不將,二不帶”的道理,不肯輕易的將剛結識沒幾天的李慶帶回家裏去。
李慶琢磨著這樣下去肯定不行,他可沒這麽多事情慢慢耗下去,看來得另尋別的法子了。
他這時已打聽清楚楊雄家的位置,於是便派了人在附近盯著,希望候著潘巧雲出門來,便去製造“偶遇”。
然而又是好些天過去了,那潘巧雲卻一直沒有出門,頓時把李慶急得不行,
這時的女人,除非是需要到天地裏幹活的農婦,又或是像孟玉樓這類要打理生意的,不然幾個月不出一趟門也是常事。
像李慶這種經常帶著家裏女人出來遊玩的,其實已算是異類了。
他現在的感覺,就是有力沒處使,
明明有著一身的勾人本事,偏偏連那婦人的麵都見不到,李慶算是徹底的沒轍了。
這一天夜裏,李慶又跟往常一樣去跟楊雄喝酒,卻見酒席上多了個生麵孔,長得甚是雄壯,便向楊雄詢問起來。
楊雄笑道:“這位壯士,就是前行日子李兄弟你曾提及的‘拚命三郎’石秀了,我們今天可謂是一見如故,現已結拜為義兄弟。”
李慶聽後,頓時愣了一下,恨不得猛拍一下他的腦瓜,
原本前些天他還打算在楊雄認識石秀前來個“截胡”的,誰知之後卻一直忙於苦心積慮的在百般接近潘巧雲,一時就把這茬給忘了,
哪曾想到這楊雄行動這麽快,這就把石秀結識了?還跟原著那樣結拜成了義兄弟?
李慶頓時後悔不迭,無奈之下唯有在心裏暗道:
“幸好這楊雄對家裏的妻子沒像結交好漢時這麽上心,不然我就隻能早早選擇放棄這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