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小龍蝦
趙朧月是正對著門,而錦園背對著的,所以錦園根本就不知道李馴的到來,反而是趙朧月抿唇一笑,伸出手微微擋住了自己的唇:“錦園姐姐,有句話叫什麽來著,‘說曹操曹操到’,你且看看後麵是誰?”
“馴兒?”
聽了趙朧月的話錦園立馬就轉身了,看到朝著裏麵走的李馴,她忙不迭找來一個幹淨的勺子,遞到了他的手中。
“你試試這桌上的魚湯,覺得味道如何?”
李馴點頭,走到桌邊舀了一勺子。
勺子裏的魚湯呈奶白色,上麵還有被燉爛了的魚皮。魚皮是不規則的條形花紋,碎成了好多,漂浮在湯上。嫩綠色的蔥點綴著整道湯,看起來十分的好看。
他喝了兩勺,點點頭眼底閃過一絲驚訝:“非常棒。一般做魚湯都會有魚腥味,但是這個並沒有什麽魚腥味,而且淡淡的鹽味都可以嚐出來,不錯不錯。”
錦園笑著點頭,對著趙朧月就是豎了一個大拇指。
“好了,時間也不早了。朧月,我們今天就要先回去了,你也早點回去。”
“對了,我跟範綜他說了,後天他就會和趙大人一起來酒樓。我們後天一起試菜吧。不過蘇鈺大哥那裏……就得拜托朧月你的了。”
李馴接了錦園的話頭,立馬說道。
趙朧月聽著點了點頭:“好的!我今天回去就跟蘇鈺哥哥說。他肯定會願意過來的。”
錦園連同李馴和夏東又拜別,出酒樓的時候,晚霞已經籠罩了半邊天。
整片天空,一半是那種淡藍色的藍天白雲,一半是如同火燒一樣的晚霞。
錦園深呼吸了一口,露出淺淡的笑意,李馴正好將馬車駕過來。
……
當晚回去,兩人都十分的疲憊,就隻簡單地吃了點東西就各自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是工坊裏下工的日子,工人們都在家休息,李馴老早就起了床做了早飯,然後就去了私塾準備授課。
錦園醒的時候,天已經大亮。
“嘭嘭嘭。”
“錦園,錦園,在家嗎?”
梁大娘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錦園聽到了聲立馬就跑去開了門。
“嘿嘿,錦園啊。這兩天那個池塘裏的蝦都差不多可以網一撥啦!我們昨天拿漁網網了一部分,今兒個早上也網了一點兒,養在池塘備用池裏,我給你弄了點過來,你嚐嚐鮮。”
之前錦園拿去酒樓時的那個蝦是最早的那一批蝦,那個時候食用正好,而現在梁大娘送來的,則是小龍蝦,倭寇那邊傳過來的新品種,專門挖田地弄塌梯田,村民們很不喜歡也不敢吃,還是錦園發現的,頂著眾意捉來養殖,別的不說,倒是為大家種植除害了。
“好,謝謝梁嬸子。”
“哎呀,謝什麽嘛,這個魚塘都是你家的,這點蝦算什麽?我也是借花獻佛,沾你的光。”
梁大娘笑嗬嗬地進了院子,錦園找來一個馬紮給她,然後接過她手裏的水桶,將它放進了廚房。
“對了錦園啊,這馬上就又是發工錢的日子了,你可還記得?”
聞言錦園點點頭,回了自己房間找出他早就準備好的幾串銅板,盡數交給了梁大娘。
每個月大家的工錢支出也不多,她早早地就準備了大概三四串的銅板,發工錢和給夥食費是完全夠的。
“對了錦園,你家馴哥兒呢?去祠堂了?”
梁大娘在屋裏頭沒有看見李馴,這才想起來今天是他們辦的私塾授課的日子。她頓了頓,有些遲疑的再度開口:“錦園啊我家那小子在私塾裏惹事了,先生讓他寫一篇文章來道歉什麽的。這兩天他放假,愣是沒有憋出一個字,你看……能不能讓馴哥兒幫幫忙,教他如何寫?”
錦園還沒有開口,就聽見梁大娘又道:“我家那小子從來就不怎麽愛讀書,寫個文章也是狗屁不通,我這個沒讀過書的都覺得他文章爛……要是馴哥兒沒時間的話,算了就,也別耽誤時間了。”
“梁嬸子,既然您開口了,那馴兒一定會答應了。畢竟您一直以來幫助了我們這麽多。等下午吧,下午馴兒回來了,您讓文約過來?”
梁大娘一聽她同意了,臉上立馬就綻放了笑容,語氣也是十分的抱歉:“給馴哥兒添麻煩了。等下次這蝦出圍了,我再給你們多弄點來!”
“誒好,謝謝嬸子。”
送走梁大娘,錦園飛快地吃完了早飯就收拾收拾著出了門。
她朝著私塾的方向悠閑地走去,卻沒想到在陳漢家那裏聽見了裏麵兩人的大吵。
“你賭!你就賭吧!這個家都被你敗光了!你看看這家裏頭可還有什麽東西?!房子漏水修不起,有鍋沒米,要著你這麽個男人有什麽用!”
是陳漢媳婦兒的聲音。
“說說說,你一天到晚的就知道嘮叨。那房子漏水你怎麽不去補?偏要等著我來?沒米下鍋可以吃別的,以前讓你打就打了,你好歹還會做飯,現在飯都不做還想跟著我嘰嘰歪歪動手?你是瘋了還是怎麽的?!真當我是病貓?”
“好呀你,原來一直就是這麽看我的!你自己想想,你賭來賭去傾家蕩產不說,那小寡婦來買地還充什麽大頭,把你那麽點荒田抬了天價去!要不是我知道了他們買魚塘,這段日子你哪裏吃得到米?喝西北風都算是走了狗屎運了你!”
宅院裏麵的爭吵聲不斷,錦園搖了搖頭離開了。
陳漢懶惰,就算是家裏田荒了都不種地,性子還欺軟怕硬,亂抬價格搞得荒田賣也賣不出去砸在手裏……這種人,怎麽能過上好日子?
心裏想著,不一會兒錦園就走到了祠堂外。
祠堂的大門正對著她走的那條路,從這裏一眼看過去,李馴挺拔清雋的身形就落入了眼中。
李馴並沒有注意到外麵的錦園,他左手拿著書卷,右手則是在身後的板子上用毛筆寫字。
距離他不遠處的地方擠擠攘攘地坐了好多人,現在看看,婦人少女竟多了好幾個。
趙朧月是正對著門,而錦園背對著的,所以錦園根本就不知道李馴的到來,反而是趙朧月抿唇一笑,伸出手微微擋住了自己的唇:“錦園姐姐,有句話叫什麽來著,‘說曹操曹操到’,你且看看後麵是誰?”
“馴兒?”
聽了趙朧月的話錦園立馬就轉身了,看到朝著裏麵走的李馴,她忙不迭找來一個幹淨的勺子,遞到了他的手中。
“你試試這桌上的魚湯,覺得味道如何?”
李馴點頭,走到桌邊舀了一勺子。
勺子裏的魚湯呈奶白色,上麵還有被燉爛了的魚皮。魚皮是不規則的條形花紋,碎成了好多,漂浮在湯上。嫩綠色的蔥點綴著整道湯,看起來十分的好看。
他喝了兩勺,點點頭眼底閃過一絲驚訝:“非常棒。一般做魚湯都會有魚腥味,但是這個並沒有什麽魚腥味,而且淡淡的鹽味都可以嚐出來,不錯不錯。”
錦園笑著點頭,對著趙朧月就是豎了一個大拇指。
“好了,時間也不早了。朧月,我們今天就要先回去了,你也早點回去。”
“對了,我跟範綜他說了,後天他就會和趙大人一起來酒樓。我們後天一起試菜吧。不過蘇鈺大哥那裏……就得拜托朧月你的了。”
李馴接了錦園的話頭,立馬說道。
趙朧月聽著點了點頭:“好的!我今天回去就跟蘇鈺哥哥說。他肯定會願意過來的。”
錦園連同李馴和夏東又拜別,出酒樓的時候,晚霞已經籠罩了半邊天。
整片天空,一半是那種淡藍色的藍天白雲,一半是如同火燒一樣的晚霞。
錦園深呼吸了一口,露出淺淡的笑意,李馴正好將馬車駕過來。
……
當晚回去,兩人都十分的疲憊,就隻簡單地吃了點東西就各自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是工坊裏下工的日子,工人們都在家休息,李馴老早就起了床做了早飯,然後就去了私塾準備授課。
錦園醒的時候,天已經大亮。
“嘭嘭嘭。”
“錦園,錦園,在家嗎?”
梁大娘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錦園聽到了聲立馬就跑去開了門。
“嘿嘿,錦園啊。這兩天那個池塘裏的蝦都差不多可以網一撥啦!我們昨天拿漁網網了一部分,今兒個早上也網了一點兒,養在池塘備用池裏,我給你弄了點過來,你嚐嚐鮮。”
之前錦園拿去酒樓時的那個蝦是最早的那一批蝦,那個時候食用正好,而現在梁大娘送來的,則是小龍蝦,倭寇那邊傳過來的新品種,專門挖田地弄塌梯田,村民們很不喜歡也不敢吃,還是錦園發現的,頂著眾意捉來養殖,別的不說,倒是為大家種植除害了。
“好,謝謝梁嬸子。”
“哎呀,謝什麽嘛,這個魚塘都是你家的,這點蝦算什麽?我也是借花獻佛,沾你的光。”
梁大娘笑嗬嗬地進了院子,錦園找來一個馬紮給她,然後接過她手裏的水桶,將它放進了廚房。
“對了錦園啊,這馬上就又是發工錢的日子了,你可還記得?”
聞言錦園點點頭,回了自己房間找出他早就準備好的幾串銅板,盡數交給了梁大娘。
每個月大家的工錢支出也不多,她早早地就準備了大概三四串的銅板,發工錢和給夥食費是完全夠的。
“對了錦園,你家馴哥兒呢?去祠堂了?”
梁大娘在屋裏頭沒有看見李馴,這才想起來今天是他們辦的私塾授課的日子。她頓了頓,有些遲疑的再度開口:“錦園啊我家那小子在私塾裏惹事了,先生讓他寫一篇文章來道歉什麽的。這兩天他放假,愣是沒有憋出一個字,你看……能不能讓馴哥兒幫幫忙,教他如何寫?”
錦園還沒有開口,就聽見梁大娘又道:“我家那小子從來就不怎麽愛讀書,寫個文章也是狗屁不通,我這個沒讀過書的都覺得他文章爛……要是馴哥兒沒時間的話,算了就,也別耽誤時間了。”
“梁嬸子,既然您開口了,那馴兒一定會答應了。畢竟您一直以來幫助了我們這麽多。等下午吧,下午馴兒回來了,您讓文約過來?”
梁大娘一聽她同意了,臉上立馬就綻放了笑容,語氣也是十分的抱歉:“給馴哥兒添麻煩了。等下次這蝦出圍了,我再給你們多弄點來!”
“誒好,謝謝嬸子。”
送走梁大娘,錦園飛快地吃完了早飯就收拾收拾著出了門。
她朝著私塾的方向悠閑地走去,卻沒想到在陳漢家那裏聽見了裏麵兩人的大吵。
“你賭!你就賭吧!這個家都被你敗光了!你看看這家裏頭可還有什麽東西?!房子漏水修不起,有鍋沒米,要著你這麽個男人有什麽用!”
是陳漢媳婦兒的聲音。
“說說說,你一天到晚的就知道嘮叨。那房子漏水你怎麽不去補?偏要等著我來?沒米下鍋可以吃別的,以前讓你打就打了,你好歹還會做飯,現在飯都不做還想跟著我嘰嘰歪歪動手?你是瘋了還是怎麽的?!真當我是病貓?”
“好呀你,原來一直就是這麽看我的!你自己想想,你賭來賭去傾家蕩產不說,那小寡婦來買地還充什麽大頭,把你那麽點荒田抬了天價去!要不是我知道了他們買魚塘,這段日子你哪裏吃得到米?喝西北風都算是走了狗屎運了你!”
宅院裏麵的爭吵聲不斷,錦園搖了搖頭離開了。
陳漢懶惰,就算是家裏田荒了都不種地,性子還欺軟怕硬,亂抬價格搞得荒田賣也賣不出去砸在手裏……這種人,怎麽能過上好日子?
心裏想著,不一會兒錦園就走到了祠堂外。
祠堂的大門正對著她走的那條路,從這裏一眼看過去,李馴挺拔清雋的身形就落入了眼中。
李馴並沒有注意到外麵的錦園,他左手拿著書卷,右手則是在身後的板子上用毛筆寫字。
距離他不遠處的地方擠擠攘攘地坐了好多人,現在看看,婦人少女竟多了好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