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些,唐麗華決定還是跟他們實話實說了的好,不然以後他們在外頭丟了人還不得把她給恨死呀。
“鋪子裏麵賣的那種可以吃的燕窩跟我們平時看見的燕子窩不一樣的。是幾種比較特殊的燕子用它自己的唾沫加絨毛做成的窩,其實說穿了大家吃的都是人家燕子的口水加鳥毛啦!想想是不是覺得很惡心呀?”
“啊,原來是這樣的呀。麗華你怎麽懂得這麽多,什麽都知道。”
“有錢人的世界搞不懂,居然把口水和羽毛當珍品吃!”
小孩兒們很快就丟開燕窩的問題,轉而研究起各自收到的小禮物來。女孩子們多是一些小首飾,比如頭花呀,耳環,頭釵呀什麽的。
男孩子們小玩意兒沒敢送太多,大多都是筆墨紙硯這些平常都用得著的。江家的男孩子現在都去家塾啟蒙幾年,成績好的就送到鎮上或縣裏的書院當中去。
女孩子們雖然沒法兒去學堂讀書,但是因為有江巧鳳與唐錦華在前頭做榜樣,兄弟們從學堂回去後也都會教她們識字。多深奧的不敢說,但是讀寫這些基本上都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江巧鳳與伯娘嫂子們在廂房裏麵說話,侄兒媳婦們都主動去廚房忙中午飯去了。
中午飯很是熱鬧,江大伯把村裏幾個有名望的人也請過來一道入席。王三伯作為江家的老熟人朋友了,自然也被請過來喝酒了。這些年江家族裏有什麽事兒,都是請他幫忙參詳的。
王三坐到席上喝酒,心中是感慨萬千。他可是親眼看著江家一族是如何起來的,不過才十多年的時間,就由一個普通的族群發展成附近幾個村子都不容小覷的大族了。
雖然眼下江家靠的都是唐大人以及李舉人這兩個女婿,做的又多是一些商賈之事。但是看看江家這一輩兒小的,個個兒都送去學堂讀書了。
不管這一輩兒將來有沒有能讀出來的,光憑江家有這個培養子弟的意識,家族興盛也隻是早晚的事情。
江巧鳳她們這群女眷以及孩子們在廂房裏麵另外開了幾桌。等到大家吃喝得差不多了,江巧鳳開始跟她們講起了正經事。
“各位伯娘,嫂嫂們,巧鳳我今兒有幾句話想跟諸位說一說。”
屋內眾女眷看江巧鳳神情這麽嚴肅,心中也猜到她一定是有什麽要緊事跟大家說了。
大伯娘年紀最大,輩分也最長,她開口說:“巧鳳你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江巧鳳:“族裏的男孩兒們都送去讀書了,這事兒是對的。但是讀書這種事情大家也知道,多少還是要看天分的。”
“對呀,都是一個先生教的,我家那兩個孫子回回考試都是個末等,害得我都沒臉麵出門了。”
江巧鳳:“嫂子你就別太在意了,每個孩子的天分不同。雖然有的人讀書不成,可是人家經商有天賦啊。又或者有的人學文不成,但是學武卻是個奇才呀。
當然了,不管有沒有讀書的天賦,最基本的讀書寫字總是要會的吧?起碼將來寫個信呀,記個賬什麽的不成問題吧?大家都知道,這識字的人走到哪兒都要被人高看一眼的吧?”
“是是,巧鳳說的這話有理。”
“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江巧鳳掃視了屋內所有人一眼,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她才又繼續說道,“讀書之餘我希望家裏人不要太慣著孩子了。該做的家務活兒得做,農忙季節該下地的就得下地。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讀書辛苦了,這不讓他做,那不讓他做。能考上去的倒還罷了,若是有個萬一,可別千辛萬苦最後供出個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廢材來。
家中的孩子,不管男孩兒女孩兒,至少都得學一門謀生的本事才行。男孩子們或是能寫會算,或是幹得了農活兒,做得了生意。
家中的姑娘們也不例外,別覺著姑娘們早晚是別人家的就都不當回事兒。針線女紅、管家算賬、不光要能上得廳堂還要能下得廚房。
你隻有把家裏的姑娘教好了,教得能幹了,以後才能嫁個好人家。姑娘們嫁得好了,你們做爹娘的不光臉上有光,說不定還能沾個光什麽的。
啥啥都不會,都不懂的嬌小姐哪怕帶了豐厚的嫁妝去婆家,也免不了有被人欺負的時候。”
江巧鳳之所以說這些,就是怕族裏養出一群隻知道之乎者也的書呆子來。到時候讀書不成,旁的謀生技能又沒有。讓他去幹點兒正經營生,他給你來一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話來,那不是要把人氣得吐血。
至於女孩子們,她要說出什麽女人當自強自立的話來,隻怕這一桌子的女人都無法理解。所以她隻能用最簡單,最能讓大家接受的方式說出來。
大家怎麽想的不重要,過程如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女孩子們能有機會多一些傍身的本領。
江巧鳳說的話簡單易懂,女人們立即都明白她講的這些都是什麽意思。更何況江巧鳳與唐錦華這對母女一直就是族中女人們羨慕的對象,是妻以夫榮的典型代表。
“巧鳳說的有理。先前是我想岔了,總是心疼孩子讀書太費腦子,家裏有什麽事兒都舍不得讓他幹,就連去河邊提桶水都怕累著他。
我忽然想起我娘家那邊一個李童生來了。一輩子除了讀書以外啥都不會幹,讓他去菜地裏幫忙拔顆菜他還總說什麽有辱斯文。
一個大男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農忙時都不曉得去地裏幫忙幹活兒,全指望他爹娘兄弟還有婆娘在地裏幹。
後來爹娘沒了,兄弟分家之後家裏全靠他婆娘一個人下地。他家那個日子呀,差點就過不下去。”
“那後來呢?”
“後來聽說賣了幾畝地,再後來孩子大了總算才好了一些。就這樣他們家日子也比普通人家過得差些,到現在還有個兒子沒娶上媳婦兒呢。”
“既然讀書這麽沒用,那幹嘛還讓家裏這些小子們去上學?”忽然有一個侄兒媳婦插話道。
“鋪子裏麵賣的那種可以吃的燕窩跟我們平時看見的燕子窩不一樣的。是幾種比較特殊的燕子用它自己的唾沫加絨毛做成的窩,其實說穿了大家吃的都是人家燕子的口水加鳥毛啦!想想是不是覺得很惡心呀?”
“啊,原來是這樣的呀。麗華你怎麽懂得這麽多,什麽都知道。”
“有錢人的世界搞不懂,居然把口水和羽毛當珍品吃!”
小孩兒們很快就丟開燕窩的問題,轉而研究起各自收到的小禮物來。女孩子們多是一些小首飾,比如頭花呀,耳環,頭釵呀什麽的。
男孩子們小玩意兒沒敢送太多,大多都是筆墨紙硯這些平常都用得著的。江家的男孩子現在都去家塾啟蒙幾年,成績好的就送到鎮上或縣裏的書院當中去。
女孩子們雖然沒法兒去學堂讀書,但是因為有江巧鳳與唐錦華在前頭做榜樣,兄弟們從學堂回去後也都會教她們識字。多深奧的不敢說,但是讀寫這些基本上都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江巧鳳與伯娘嫂子們在廂房裏麵說話,侄兒媳婦們都主動去廚房忙中午飯去了。
中午飯很是熱鬧,江大伯把村裏幾個有名望的人也請過來一道入席。王三伯作為江家的老熟人朋友了,自然也被請過來喝酒了。這些年江家族裏有什麽事兒,都是請他幫忙參詳的。
王三坐到席上喝酒,心中是感慨萬千。他可是親眼看著江家一族是如何起來的,不過才十多年的時間,就由一個普通的族群發展成附近幾個村子都不容小覷的大族了。
雖然眼下江家靠的都是唐大人以及李舉人這兩個女婿,做的又多是一些商賈之事。但是看看江家這一輩兒小的,個個兒都送去學堂讀書了。
不管這一輩兒將來有沒有能讀出來的,光憑江家有這個培養子弟的意識,家族興盛也隻是早晚的事情。
江巧鳳她們這群女眷以及孩子們在廂房裏麵另外開了幾桌。等到大家吃喝得差不多了,江巧鳳開始跟她們講起了正經事。
“各位伯娘,嫂嫂們,巧鳳我今兒有幾句話想跟諸位說一說。”
屋內眾女眷看江巧鳳神情這麽嚴肅,心中也猜到她一定是有什麽要緊事跟大家說了。
大伯娘年紀最大,輩分也最長,她開口說:“巧鳳你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江巧鳳:“族裏的男孩兒們都送去讀書了,這事兒是對的。但是讀書這種事情大家也知道,多少還是要看天分的。”
“對呀,都是一個先生教的,我家那兩個孫子回回考試都是個末等,害得我都沒臉麵出門了。”
江巧鳳:“嫂子你就別太在意了,每個孩子的天分不同。雖然有的人讀書不成,可是人家經商有天賦啊。又或者有的人學文不成,但是學武卻是個奇才呀。
當然了,不管有沒有讀書的天賦,最基本的讀書寫字總是要會的吧?起碼將來寫個信呀,記個賬什麽的不成問題吧?大家都知道,這識字的人走到哪兒都要被人高看一眼的吧?”
“是是,巧鳳說的這話有理。”
“但是我今天要說的是——”江巧鳳掃視了屋內所有人一眼,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自己身上,她才又繼續說道,“讀書之餘我希望家裏人不要太慣著孩子了。該做的家務活兒得做,農忙季節該下地的就得下地。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讀書辛苦了,這不讓他做,那不讓他做。能考上去的倒還罷了,若是有個萬一,可別千辛萬苦最後供出個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廢材來。
家中的孩子,不管男孩兒女孩兒,至少都得學一門謀生的本事才行。男孩子們或是能寫會算,或是幹得了農活兒,做得了生意。
家中的姑娘們也不例外,別覺著姑娘們早晚是別人家的就都不當回事兒。針線女紅、管家算賬、不光要能上得廳堂還要能下得廚房。
你隻有把家裏的姑娘教好了,教得能幹了,以後才能嫁個好人家。姑娘們嫁得好了,你們做爹娘的不光臉上有光,說不定還能沾個光什麽的。
啥啥都不會,都不懂的嬌小姐哪怕帶了豐厚的嫁妝去婆家,也免不了有被人欺負的時候。”
江巧鳳之所以說這些,就是怕族裏養出一群隻知道之乎者也的書呆子來。到時候讀書不成,旁的謀生技能又沒有。讓他去幹點兒正經營生,他給你來一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話來,那不是要把人氣得吐血。
至於女孩子們,她要說出什麽女人當自強自立的話來,隻怕這一桌子的女人都無法理解。所以她隻能用最簡單,最能讓大家接受的方式說出來。
大家怎麽想的不重要,過程如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女孩子們能有機會多一些傍身的本領。
江巧鳳說的話簡單易懂,女人們立即都明白她講的這些都是什麽意思。更何況江巧鳳與唐錦華這對母女一直就是族中女人們羨慕的對象,是妻以夫榮的典型代表。
“巧鳳說的有理。先前是我想岔了,總是心疼孩子讀書太費腦子,家裏有什麽事兒都舍不得讓他幹,就連去河邊提桶水都怕累著他。
我忽然想起我娘家那邊一個李童生來了。一輩子除了讀書以外啥都不會幹,讓他去菜地裏幫忙拔顆菜他還總說什麽有辱斯文。
一個大男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農忙時都不曉得去地裏幫忙幹活兒,全指望他爹娘兄弟還有婆娘在地裏幹。
後來爹娘沒了,兄弟分家之後家裏全靠他婆娘一個人下地。他家那個日子呀,差點就過不下去。”
“那後來呢?”
“後來聽說賣了幾畝地,再後來孩子大了總算才好了一些。就這樣他們家日子也比普通人家過得差些,到現在還有個兒子沒娶上媳婦兒呢。”
“既然讀書這麽沒用,那幹嘛還讓家裏這些小子們去上學?”忽然有一個侄兒媳婦插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