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三河縣
馬氏今日過來的目的已經達到,她才不管李寶珠的心情如何呢,當即就說身子乏了要回去休息。
李寶珠恭恭敬敬地將馬氏一直送到大門外坐上了馬車,直到馬車駛離了及第巷再也看不見了方才轉身回家。
住到隔壁的唐錦華一直都注意著這邊的動靜呢,聽到下人說唐府的老夫人已經乘車離開,她便立即過來找嫂子李寶珠說話了。
對於這個姑子的到來李寶珠是真心歡迎,她們姑嫂二人年齡相近,她們的相公又是同窗好友。再加上婆婆與姑子從來都沒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過,光是這一點就讓她覺得自己怕是前世燒了高香了,不然能遇見這樣好的婆家?
是的,即便有李母在一旁的提點,李寶珠就是認定自己嫁到好人家了。這種把房子送到兒媳婦名下,還從來不折騰兒媳婦的好婆婆到哪裏找去?根本就是打著燈籠都尋不著的好吧!
姑嫂兩個坐下後,唐錦華便問起了馬氏此次過來的目的後才知道,原來她是親自過來打探這房子的歸屬來了。
唐錦華:“嫂子你小心著些,被她們盯上了倒沒什麽,就是叫人渾身不自在。”
李寶珠:“我曉得。我頭回上門去認親就已經領教過了,仗著長輩的身份耍威風呢!”
那天的事情唐錦華也聽說過了,她忙安慰李寶珠:“大嫂你可別把這事情放到心上,沒得讓自己心裏不痛快。反正你們又沒有住到一起,隔三差五、逢年過節的上門請個安,盡了做晚輩的禮數就行了。”
李寶珠:“嗯,幸好我們大房分家分出來了。不然天天被人找茬兒,那日子真是不好過。”
唐錦華笑道:“行了,這些不高興的事兒我們還是少說了,聊點兒別的吧。”
事後這姑嫂二人都給江巧鳳寫了封信,將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都告訴了她。
江巧鳳看完女兒與兒媳婦的來信,心裏是什麽滋味兒都有。一時是氣馬氏總盯著大房,老想找大房的麻煩。一時又慶幸自己早做了準備,叫馬氏白費了心計。同時又覺得親家夫人也是很有些頭腦的,這一點從她那封特意安排的書信就能看出來。
江巧鳳最後還覺得自己這日子過得真是有些憋屈。自己掙了那麽多的銀子都不敢花,除了不敢露富怕人家誤會唐世澤是個貪官以外,另外竟然還要防著馬氏那些所謂的“家人”。
虧她從前還認為這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可遇見馬氏這種人真的是讓她感覺自己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露了富,必然要挨宰,將自己辛苦掙來的錢財分一部分給唐從善與馬氏這對令人深惡痛絕的夫婦。江巧鳳不願意便宜了他們那就隻能藏著掖著,就連買個房子都不能光明正大地。
倘若是旁人倒也罷了,惹不起總還躲得起。偏這世上有種人你是惹不起也躲不起的,這種人就是所謂的“親人”了。
對於這種無解的難題,江巧鳳也隻能是在心中默默歎了幾口氣便放下了。
寒露過後,天氣涼起來很快,身上的衣服也逐漸加多起來。家中除了正在長身體的唐麗華與唐小睿需要及時做新衣之外,旁人倒不是那麽十分著急。
不過濟善堂裏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走投無路,身無分文才會到濟善堂裏落腳的。江巧鳳覺得應該趁天氣真正冷下來之前把濟善堂裏的衣食問題給解決了,不要等到下雪了把人凍個半死才想起來要捐衣捐糧。
江巧鳳想歸想,倒並不想再出什麽風頭了。於是她把這想法透露給了幾位監督委員會的成員同時也是通州城裏有頭有臉的官家夫人、豪族太太。替她們出了主意,由著她們趁著關愛孤老殘弱的機會順便在通州城裏賺了一大波的名望。
唐錦華又寄來一封書信,說是李博文決定在十月底趁著河麵還沒全麵凍住之前坐船回三河縣過年。
江巧鳳她再心疼女兒,也沒有道理攔著人李博文回去見父母的道理。於是她寫了封書信給李寶珠,讓她轉告唐直方,叫唐直方在李博文麵前敲敲邊鼓,勸他明年過了年繼續來京城讀書。
隻要明年開了春,唐錦華與李博文夫婦能再次回來就行,江巧鳳可不放心她離自己太遠了。
李寶珠的回信直接是由唐錦華給帶過來的,信中說相公已經完成了婆婆交代的任務,若是沒什麽意外的話明年河麵解凍之後他們夫妻還會從三河回來這邊的。
江巧鳳又問唐錦華:“女婿他明年還會回來的吧?”
唐錦華點頭:“嗯,相公也說在這裏讀書,眼界開闊不少,寫的文章也比從前進步了許多。我們明年還會繼續過來的。”
江巧鳳:“回去三河縣,到了你婆婆麵前,該盡的禮數你也都盡了。太過份的要求你就不能答應了,不然我怕人家會得寸進尺。
總之這裏麵的尺度你自己看著辦吧,有什麽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與身邊的嬤嬤多商量商量,不要與你婆婆鬧出什麽矛盾與誤會出來。”
唐錦華帶著江巧鳳的叮囑坐上了回三河的客船。這一路南下,上千裏的水路並不太平。強盜水匪的事情在通州碼頭上可是沒少聽過。
在唐世澤的安排下,唐錦華夫婦的船隻是跟著一家實力雄厚走著想同路線的船隊一起行動的。有老丈人的照顧,再加上李博文本身就有個舉人頭銜,所以他們這一路走得倒是順風順水,十一月上旬就趕到了三河。
李博文的回歸驚動了整個李家莊,雖說李博文去年進京趕考過後就沒再有過什麽動靜,但是這麽年輕的舉人老爺也是整個三河縣都少有的呀。
李家一時之間是賓朋滿座、客似雲來,都是想來與舉人老爺李博文打好關係的。在三河縣這種小地方,有一個舉人的功名真的是可以橫著走了。
幸好李家將原先的房子拆了,又重新建了一座三進的大院兒,不然配不上舉人老爺的身份不說,家中來了這麽多的客人也是無處安置。
馬氏今日過來的目的已經達到,她才不管李寶珠的心情如何呢,當即就說身子乏了要回去休息。
李寶珠恭恭敬敬地將馬氏一直送到大門外坐上了馬車,直到馬車駛離了及第巷再也看不見了方才轉身回家。
住到隔壁的唐錦華一直都注意著這邊的動靜呢,聽到下人說唐府的老夫人已經乘車離開,她便立即過來找嫂子李寶珠說話了。
對於這個姑子的到來李寶珠是真心歡迎,她們姑嫂二人年齡相近,她們的相公又是同窗好友。再加上婆婆與姑子從來都沒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過,光是這一點就讓她覺得自己怕是前世燒了高香了,不然能遇見這樣好的婆家?
是的,即便有李母在一旁的提點,李寶珠就是認定自己嫁到好人家了。這種把房子送到兒媳婦名下,還從來不折騰兒媳婦的好婆婆到哪裏找去?根本就是打著燈籠都尋不著的好吧!
姑嫂兩個坐下後,唐錦華便問起了馬氏此次過來的目的後才知道,原來她是親自過來打探這房子的歸屬來了。
唐錦華:“嫂子你小心著些,被她們盯上了倒沒什麽,就是叫人渾身不自在。”
李寶珠:“我曉得。我頭回上門去認親就已經領教過了,仗著長輩的身份耍威風呢!”
那天的事情唐錦華也聽說過了,她忙安慰李寶珠:“大嫂你可別把這事情放到心上,沒得讓自己心裏不痛快。反正你們又沒有住到一起,隔三差五、逢年過節的上門請個安,盡了做晚輩的禮數就行了。”
李寶珠:“嗯,幸好我們大房分家分出來了。不然天天被人找茬兒,那日子真是不好過。”
唐錦華笑道:“行了,這些不高興的事兒我們還是少說了,聊點兒別的吧。”
事後這姑嫂二人都給江巧鳳寫了封信,將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都告訴了她。
江巧鳳看完女兒與兒媳婦的來信,心裏是什麽滋味兒都有。一時是氣馬氏總盯著大房,老想找大房的麻煩。一時又慶幸自己早做了準備,叫馬氏白費了心計。同時又覺得親家夫人也是很有些頭腦的,這一點從她那封特意安排的書信就能看出來。
江巧鳳最後還覺得自己這日子過得真是有些憋屈。自己掙了那麽多的銀子都不敢花,除了不敢露富怕人家誤會唐世澤是個貪官以外,另外竟然還要防著馬氏那些所謂的“家人”。
虧她從前還認為這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可遇見馬氏這種人真的是讓她感覺自己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露了富,必然要挨宰,將自己辛苦掙來的錢財分一部分給唐從善與馬氏這對令人深惡痛絕的夫婦。江巧鳳不願意便宜了他們那就隻能藏著掖著,就連買個房子都不能光明正大地。
倘若是旁人倒也罷了,惹不起總還躲得起。偏這世上有種人你是惹不起也躲不起的,這種人就是所謂的“親人”了。
對於這種無解的難題,江巧鳳也隻能是在心中默默歎了幾口氣便放下了。
寒露過後,天氣涼起來很快,身上的衣服也逐漸加多起來。家中除了正在長身體的唐麗華與唐小睿需要及時做新衣之外,旁人倒不是那麽十分著急。
不過濟善堂裏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走投無路,身無分文才會到濟善堂裏落腳的。江巧鳳覺得應該趁天氣真正冷下來之前把濟善堂裏的衣食問題給解決了,不要等到下雪了把人凍個半死才想起來要捐衣捐糧。
江巧鳳想歸想,倒並不想再出什麽風頭了。於是她把這想法透露給了幾位監督委員會的成員同時也是通州城裏有頭有臉的官家夫人、豪族太太。替她們出了主意,由著她們趁著關愛孤老殘弱的機會順便在通州城裏賺了一大波的名望。
唐錦華又寄來一封書信,說是李博文決定在十月底趁著河麵還沒全麵凍住之前坐船回三河縣過年。
江巧鳳她再心疼女兒,也沒有道理攔著人李博文回去見父母的道理。於是她寫了封書信給李寶珠,讓她轉告唐直方,叫唐直方在李博文麵前敲敲邊鼓,勸他明年過了年繼續來京城讀書。
隻要明年開了春,唐錦華與李博文夫婦能再次回來就行,江巧鳳可不放心她離自己太遠了。
李寶珠的回信直接是由唐錦華給帶過來的,信中說相公已經完成了婆婆交代的任務,若是沒什麽意外的話明年河麵解凍之後他們夫妻還會從三河回來這邊的。
江巧鳳又問唐錦華:“女婿他明年還會回來的吧?”
唐錦華點頭:“嗯,相公也說在這裏讀書,眼界開闊不少,寫的文章也比從前進步了許多。我們明年還會繼續過來的。”
江巧鳳:“回去三河縣,到了你婆婆麵前,該盡的禮數你也都盡了。太過份的要求你就不能答應了,不然我怕人家會得寸進尺。
總之這裏麵的尺度你自己看著辦吧,有什麽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與身邊的嬤嬤多商量商量,不要與你婆婆鬧出什麽矛盾與誤會出來。”
唐錦華帶著江巧鳳的叮囑坐上了回三河的客船。這一路南下,上千裏的水路並不太平。強盜水匪的事情在通州碼頭上可是沒少聽過。
在唐世澤的安排下,唐錦華夫婦的船隻是跟著一家實力雄厚走著想同路線的船隊一起行動的。有老丈人的照顧,再加上李博文本身就有個舉人頭銜,所以他們這一路走得倒是順風順水,十一月上旬就趕到了三河。
李博文的回歸驚動了整個李家莊,雖說李博文去年進京趕考過後就沒再有過什麽動靜,但是這麽年輕的舉人老爺也是整個三河縣都少有的呀。
李家一時之間是賓朋滿座、客似雲來,都是想來與舉人老爺李博文打好關係的。在三河縣這種小地方,有一個舉人的功名真的是可以橫著走了。
幸好李家將原先的房子拆了,又重新建了一座三進的大院兒,不然配不上舉人老爺的身份不說,家中來了這麽多的客人也是無處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