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環顧四周,卻不是她有這種感覺,其他人無論男女,都看得有滋有味,可見辦得很成功!
可關鍵是,青誌明明對他們那位幹事透露的是要搞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活動,結果卻變成了古裝秀,這是在耍他們學生會嗎?
蔡羽芬越想越有氣,真恨不得去台上攪糊了這場表演,質問一番!
她見不得青誌的人過得好,青誌有聲有色,那也就是袁筱影的事業蒸蒸日上了。
然而她卻不能這麽做,她現在還是學生會的副會長,代表的是學生會的形象,攪糊了袁筱影挺好,但如果把自己也拖下水,就萬萬不值得了!
於是,蔡羽芬隻能一個人幹嘔氣,忍著,繼續看完。
看得時候,觀眾們都一個個聚精會神,但每一個模特回轉下去,大家的掌聲又是整齊劃一,經久不息,如此有默契。
就從大家的表現來說,就可以想見,這次的節目是很成功了。
幾十個模特終於表演完了,一個纖纖麗影走上台,同樣穿著古裝的衣服,漂亮得不可方物,不少男生眼珠子都看直了。
而蔡羽芬盯著那個身影,則猶如盯著眼中釘,肉中刺,恨得牙癢癢。
這不正是身為袁筱影左膀右臂的夏晴嗎?
夏晴今天是作為開場和謝幕的主持人,她唱歌聲音好聽,主持時的嗓音亦是清潤有力,說話時肢體語言恰到好處,不疾不徐,若清風拂麵。
開場時的台詞還算簡單,但到謝幕時,那就不一樣了,有很多東西要說,但夏晴亦是不看稿紙,微笑的麵容,炯炯有神的眼眸看著台下。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相信大家都覺得今天的表演很不錯吧,帶大家領略了一把穿越時空的新奇。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麽我們青誌會選擇在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氣做這樣的一場古風秀,事實上,這些衣服,都不是古裝,而是叫漢服。”
“漢服,漢民族傳統服飾,追溯到黃帝即位,直到明末清初,是我們華國的漢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和配飾體係,是錦繡華國,衣冠上國的體現。”
“我們的優秀傳統傳到臨近的r國,都被流傳下去,那麽為什麽我們身為華夏人,就不能將優秀傳統繼承下去呢?”
夏晴說這些話時,聲音層層遞進,到後來,鏗鏘有力,惹人深思。
之前大家還抱著看熱鬧一般,這會兒齊刷刷的全體緘默了。
夏晴的眼睛則是愈發的閃亮,慷慨激昂的說,“這些年,西方傳來的情人節愈發盛行,我們的七夕節卻越來越沒落,不是說讓大家不接受先進的文化,而是要在守住我們本土文化的同時去接納,不要迷失自我,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接下來的時間,夏晴又小小的科普了一把,漢服的四大種類:衣裳、深衣、袍服和襦裙。
大家聽得都聚精會神,無一人打擾。
終了,“每位同學都可以在我左手邊的台子領取珠花或木簪一支,這是我們青誌全體成員對於''傳承華夏文化,人人有責’的一點小小心意。”
可關鍵是,青誌明明對他們那位幹事透露的是要搞聖誕老人送禮物的活動,結果卻變成了古裝秀,這是在耍他們學生會嗎?
蔡羽芬越想越有氣,真恨不得去台上攪糊了這場表演,質問一番!
她見不得青誌的人過得好,青誌有聲有色,那也就是袁筱影的事業蒸蒸日上了。
然而她卻不能這麽做,她現在還是學生會的副會長,代表的是學生會的形象,攪糊了袁筱影挺好,但如果把自己也拖下水,就萬萬不值得了!
於是,蔡羽芬隻能一個人幹嘔氣,忍著,繼續看完。
看得時候,觀眾們都一個個聚精會神,但每一個模特回轉下去,大家的掌聲又是整齊劃一,經久不息,如此有默契。
就從大家的表現來說,就可以想見,這次的節目是很成功了。
幾十個模特終於表演完了,一個纖纖麗影走上台,同樣穿著古裝的衣服,漂亮得不可方物,不少男生眼珠子都看直了。
而蔡羽芬盯著那個身影,則猶如盯著眼中釘,肉中刺,恨得牙癢癢。
這不正是身為袁筱影左膀右臂的夏晴嗎?
夏晴今天是作為開場和謝幕的主持人,她唱歌聲音好聽,主持時的嗓音亦是清潤有力,說話時肢體語言恰到好處,不疾不徐,若清風拂麵。
開場時的台詞還算簡單,但到謝幕時,那就不一樣了,有很多東西要說,但夏晴亦是不看稿紙,微笑的麵容,炯炯有神的眼眸看著台下。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相信大家都覺得今天的表演很不錯吧,帶大家領略了一把穿越時空的新奇。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麽我們青誌會選擇在聖誕節這樣的洋節氣做這樣的一場古風秀,事實上,這些衣服,都不是古裝,而是叫漢服。”
“漢服,漢民族傳統服飾,追溯到黃帝即位,直到明末清初,是我們華國的漢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飾和配飾體係,是錦繡華國,衣冠上國的體現。”
“我們的優秀傳統傳到臨近的r國,都被流傳下去,那麽為什麽我們身為華夏人,就不能將優秀傳統繼承下去呢?”
夏晴說這些話時,聲音層層遞進,到後來,鏗鏘有力,惹人深思。
之前大家還抱著看熱鬧一般,這會兒齊刷刷的全體緘默了。
夏晴的眼睛則是愈發的閃亮,慷慨激昂的說,“這些年,西方傳來的情人節愈發盛行,我們的七夕節卻越來越沒落,不是說讓大家不接受先進的文化,而是要在守住我們本土文化的同時去接納,不要迷失自我,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接下來的時間,夏晴又小小的科普了一把,漢服的四大種類:衣裳、深衣、袍服和襦裙。
大家聽得都聚精會神,無一人打擾。
終了,“每位同學都可以在我左手邊的台子領取珠花或木簪一支,這是我們青誌全體成員對於''傳承華夏文化,人人有責’的一點小小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