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秦20年尾,1896年年末的中國是一片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官民群中歡天喜地到極點的時刻。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農曆12月12日,一個世界曆史長河的一個轉折點,一個裏程碑式的日子,在這一天中國先後跟美國簽訂了《華盛頓條約》,與法國、西班牙、荷蘭簽訂了《哥倫比亞公約》,西方文明世界在無可奈何之下認同了中國已占有之利益。中國北美遠征軍退出華盛頓哥倫比亞大區,並將軍隊向後撤退一百公裏,割掉了美利堅的阿拉斯加,還有兩億英鎊!將溫哥華地區換給了英國。


    這兩個條約在曆史上被稱做《雙十二和約》,是東西方世界史研究學家們公認的曆史轉折點。就是這一日,歐洲人失落了握在自己手中數百年的世界皇冠。雖然中國此刻隻將半個象征著世界霸主的皇冠戴在自己的頭上,但西強東弱的世界局麵已經得到了徹底的扭轉!


    世界從西方白種人一家獨大,變成了東西方黃白兩個人種的雙雄對峙。隻有非洲的黑人和南美的棕色人種,依舊還維持著自己那原先的世界地位。


    這個消息當天就傳回了國內,立刻就引起了舉國上下的轟動和歡呼。兩年的北美戰爭,中國人民堅持了兩年半的整個戰爭,終於贏得了徹底的勝利。


    中國鐵拳打到了沙俄這個龐然大物,踩著美利堅這個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走向了與英國人並肩的世界巔峰。中國陸軍就像大英帝國的海軍一樣在全世界擁有了不可戰勝的威名!


    天朝上國,現在的中國才是往昔的天朝上國!


    無數人在這天哭了又醉,醉了又哭。他們不需要喝酒,隻要品味著五十六年前中國受到的那些屈辱,隻要品味著現今中國的強大,人就都醉了。


    兩年半的時間,中國戰爭債券一共賣出了4600億元,其中國內籌集資金4400餘億元。人均貢獻700華元,可謂是掏空了整個國家民眾的全部儲蓄。是全國數億百姓用自己的一雙雙手。抬起了中國、軍隊,走向了勝利的寶座。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隻靠著國庫的積累,根本不可能把這場前後兩年半的戰爭打到最後一刻。


    劉暹由衷的感激所有人。感激那些掏空了自己口袋裏最後一分錢的百姓,感激那些日夜加班辛勤勞動的工人師傅,甚至是那些雖然沒有窮其所有購買戰爭債券,反而從銀行貸款去還開開荒擴土的移民。[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這場戰爭是每一個國人的奉獻。


    想當初,戰爭開始的第一年。戰爭債券一共銷出去了700億,其中的80%是以‘十萬元’為單位對外劃出的,15%是以‘萬元’為單位對外劃出的,真正的百元、幾百元、幾千元小額購買戰爭債券的資金累計隻占所有麵額的5%。這說明了什麽?這說明這一年的戰爭債券主要是大商人、大資、本家、大官僚,這樣的社會頂層階級出資購買的。底層小民的力量隻在其中占著很小的一部分。


    但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全部‘萬元’為單位劃出的戰爭債券金額隻有2700餘億元,隻占全體金額的58.7%。也就是說,社會小民的貢獻並不比這些社會既得利益者們――社會的頂層、上層和中層階級要少,甚至還更多出不少。如果把這個58.7%以百萬元、十萬元、萬元來一次詳盡的劃分的話。


    所以,這場戰爭是華夏全體人民的勝利。是真正的上下同欲者勝!


    也因此。越到年關臨近,整個中國就越發的歡喜熱鬧。


    上海是中國的第一大港,兩年的對北美戰爭更是讓它的地位得到了絕大的鞏固。北邊的天津,南麵的廣州、香港,是再也難以完成逾越了。


    這裏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貨物,這裏的一舉一動能牽扯上半個中國的氣息。


    臘月十六,《雙十二和約》傳來已經三四天了,上海的氣氛不僅沒有降落,反而越發高漲。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吃食堆滿了市場。張發根吃驚的看著市麵上豐富的物質。那一條條轟轟的臘肉是他家人最喜歡吃的,每次做臘肉飯的時候,他的三個孩子都能個個吃上三大碗飯。還有那豔紅翠綠的棉布,顏色鮮豔的讓人挪不開眼睛。他真想給妻子扯上三尺。還有深色的毛料和絲綿,自己父母都年過半百了,都沒能穿上過一次像樣的衣服。可摸了摸兜裏的錢,張發根挪動了腳步,即使街市兩邊的物品向吸鐵石一樣吸引著他的眼球和腳步,張發根也沒上前問一問。


    還是去勞動超市吧!那的貨最便宜。他存了三個月的購買卷。能在超市裏購買300塊錢的東西,這個年也就有的過了。張發根一邊走著,一邊臆想著明年過年的時候,不,不用等到明年,就是過了年後這兩個月,自家就能緩過勁來。他可是江南船廠的一名中級鉗工啊,每個月拿錢可不少,兩個月時間足夠他家緩過勁來。


    在青山路勞動超市旁邊有一家華夏銀行的分點,身上還穿著工作服的張發根輕車熟路的走到黃阿發的櫃台前,這人的名字叫阿發,張發根也被人叫做阿發,所以這兩年多裏買戰爭債券的時候,他一直都在黃阿發的櫃台上買。雖然黃阿發並不知道是什麽緣故,但對於張發根這個每月都會定點――16日,每月發工資後的第二天,都會到來的人也是熟識了。


    “張先生,又來買債券啊?”


    “三千塊。老規矩!”


    張發根從懷裏掏出一個本本,這是他家的戶口本,是購買戰爭債券的必用證件,戶口本裏有個小冊子,就跟銀行儲存用的存折差不多,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存折。每筆戰爭債券的開支都有底兒要留下的。


    小冊子夾了5張500塊麵值的華元,以及5張100塊麵值的華元。


    黃阿發卻沒有接過來,而是把戶口本從窗口推了回去。“張先生,別買戰爭債券了。國家已經停止戰爭債券的發售了。這前您就拿回去,過個好年吧!”黃阿發內心裏對眼前這個中年工人師傅非常的尊敬,兩年多的時間,這位師傅每月都來買戰爭債券,金額從沒低於3000塊的。而他本人不是錢多的超級富裕,他常年穿著船廠的工作服,腳上的一雙鞋子破破爛爛,抽煙從來都是最便宜的大炮台,價格隻有一塊錢。這樣的人不值得尊敬,黃阿發就找不到能尊敬的了。


    位卑未敢忘憂國,黃阿發絕對眼前的這位張先生就是陸放翁這句詩最好的寫照。


    張發根有些暈乎的從銀行點走出來,外頭已經亮起了路燈,冷風拂麵,張發根昏昏的腦子瞬間清晰。自己真是昏了頭了,隻看這幾日船廠的工作突然減輕,夜裏加班的按排量大大減少,就該知道情形變了。國家在十三那天就宣布停售戰爭債券了。因為戰爭已經打贏了!


    自己真該是抬起頭看一看社會了。張發根拍了下自己的腦袋,決定從明天起開始訂報,開始把這項中斷了兩年多的消費給接上。當初的他在香港碼頭做勞工,工友會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上夜校,學文化,每天在碼頭可是最熱衷給合盛勞務公司的工友們讀報的啊!後來因為文化學的快,被工友會選中提拔,然後完成了從香港碼頭的苦力到廣州造船廠的學徒工這一質的轉變,然之後因為技術過硬,考了中級鉗工,被調入了江南造船廠。


    張發根眼下的工資一個月是兩千出頭,算上加班費,每個月可以拿到2500塊。這在中國的工人階層絕對是高收入水準了。雖然這筆錢換成美金英鎊,在之前的美國和英國根本無法養活一家老小。但是在中國最繁華的上海,即使這裏的物價是全國最高水平,2500塊也能讓張發根一家老小過得滋潤舒坦。


    可張發根的鄰居們卻都知道,這一家的生活十分簡樸,甚至是吝嗇。


    在上海這個大城市裏,張發根一家七口,兩個老人三個孩子,他妻子也在紡織廠做工,一個月也能有千八百塊的收入,阿爸阿媽在家裏糊火柴盒也能賺個幾百塊,總收入至少達到4000塊,每個月的全部開支費用總數卻都不超過五百塊錢。在張家,一個月隻有初一十五這兩天才能吃到肉,而且多是便宜的魚類。但是張發根在中國這場對外戰爭開始之後的每個月,卻都在華夏銀行購買三千塊以上的戰爭債券。


    張家人都支持張發根。因為人都是知道感恩的,張發根一家能在上海買房,能過上舒逸的生活,靠的都是國家,可以說是新秦皇朝的出現,是新中國的出現,才改變了張發根的命運,改變他們一家的命運。


    如果沒有劉皇帝,就不會有‘前工友會’這個已經被公開‘秘密’的前秘密組織,張發根不會認字,隻會任勞任怨的在香港碼頭賣苦力,不知道什麽時候一場病,或是一次受傷就奪取了他的命,毀掉了他的家。


    張發根不會被送到廣州船廠做學徒工,不會變成中級鉗工,更不會來到上海江南船廠。自然,整個張家就不會有現在的生活。他的父母可能早就死了,他的孩子即使不死,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坐在窗幾明亮的教室裏,接受教育。所以,整個張家都是感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86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風雄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風雄烈並收藏穿越186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