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王玄策


    早些時候,上官婉兒乘著李家的馬車,在護衛的陪同下來到了長安城東的一處民宅區。


    小婉兒看著地圖,仔細確定位置,良久之後終於確定了自己要找的地方。


    “這裏,就是爹爹所說的,唐駐漢使者王玄策之家吧!”上官婉兒想道。


    王玄策,在原曆史世界線裏是洛陽人。他早年事跡不詳,初任融州黃水縣令。貞觀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七日,李義表、王玄策到王舍城,登耆署崛山,立碑,同年二月十一日,在摩河菩提寺立碑。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朝又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四天竺國王多派使者帶著財物來,準備與王玄策一起到唐朝朝貢。


    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於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


    跟隨王玄策的30騎兵與敵人交戰,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


    王玄策逃離,到達吐蕃。


    王玄策發檄文征召軍隊,得到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


    王玄策與副使蔣師仁率吐蕃、泥婆羅的軍隊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


    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


    東天竺王屍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還送來了弓、刀、寶纓絡。迦沒路國獻異物,並送上地圖,請求得到老子像。


    天竺震驚、害怕。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王玄策帶回了天竺方土那邇娑婆寐,自稱壽命兩百歲,有長生之術。


    經過數月,那邇娑婆寐造出延年之藥。當時唐太宗病重,吃了其他的藥沒有效果,於是吃那邇娑婆寐造的藥,但是沒有任何效果(既沒有好的效果,也沒有壞的效果)。


    後來唐太宗是因為病而死。那邇娑婆寐被放還回國。唐太宗葬於昭陵。


    事實上,曆史上的唐朝因為太過於強大,所以並沒有把遠居南亞次大陸的天竺當做強大的對手。


    甚至可能連王玄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擊敗了一個體量和唐朝大小相當的國家。


    因此,王玄策在天竺取得的勝利也因此不受重視。


    而且與當時其他唐朝將領的眾多對外大勝相比,王玄策所做的事也並不出眾。


    雖為曾經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絕後奇功”的唐代使節,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經曆卻在史書上鮮有記載。


    究其原因,日本學者田中芳樹不無幽默地表示,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奪目光彩淹沒了與之同時代的王玄策。


    而且他的官位比較低,在正史當中不可能單獨為他樹碑立傳。一個人出名是要靠宣傳的,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這位英雄最終為世人所遺忘。


    當然,這些事如果蕭文不說,那在這個世界線裏,無論是上官婉兒還是王玄策,都不可能知道這個外交家的厲害。


    因此,上官婉兒隻是抱著一種平常心,走到王玄策的家門口敲門。


    “咚咚咚!”


    “請……請問,有人在嗎?”因為是第一次獨自一人拜訪他人,所以上官婉兒還是有些緊張。


    以至於她說話的時候,也是支支吾吾的。


    不過很快,門就被打開了。


    上官婉兒抬起頭,看到打開門的,是一個年齡大概二十多歲,雖然留著短碎的胡子,卻還十分年輕的文士。


    他低著頭,看著上官婉兒,疑惑地問道:“小妹妹,怎麽了嗎?”


    看著王玄策,上官婉兒說道:“王玄策大人,我名叫上官婉兒,家父曾經讓我來長安以後,一有空閑,就上門拜訪。”


    聽到這話,王玄策卻是懵逼。


    他反問道:“家父是?”


    “上官庭芝。另外……”小婉兒猶豫了下,說道:“我爺爺是上官儀。”


    聽到這話,王玄策麵色一變。


    他看了看上官婉兒,說道:“上官兄他,沒事吧?”


    “沒事。”上官婉兒知道,王玄策以為自己找他,是父親那邊出了什麽問題。於是她趕緊解釋道:“父親在雲中安好。我這次來,是跟隨先生而來。正好,王叔叔也在長安,因此父親讓我過來拜訪王叔叔,也替他向你問好。”


    聽到這話,王玄策鬆了一口氣。


    他看了看門外,發現有幾個佩戴寶劍的護衛正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兩人。於是問道:“他們是?”


    上官婉兒解釋道:“那是先生給我安排的護衛。”


    “原來如此。”王玄策點點頭,於是繞開婉兒,對那些人說道:“幾位兄台辛苦了,是否願意到寒舍偏廳裏喝一口熱茶?”


    那幾個護衛卻搖搖頭,說道:“不用了,你有什麽話,進去和上官小姐說即可。我們,就在外麵等著。”


    “那怠慢了。”王玄策朝著他們禮貌地拱了拱手,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先帶上官小姐到寒舍之中。幾位請在這等候片刻。”


    說完,他便帶著上官婉兒,回到家中。


    帶著婉兒進入房間,王玄策問道:“你爹爹,是否有東西給我?”


    上官婉兒點了點頭,拿出了一等信件。信件上封了蠟,用上官庭芝的私印印著。隻要有人打開,就肯定能看得出來。


    看著上麵的封蠟完整,王玄策滿意地點點頭。


    他將信件收起來,才問道:“婉兒如今是跟著你的先生遊學長安,那你先生是?”


    “我的先生,是一個雜家士人,他師從當年為秦相呂不韋編撰呂氏春秋,之後因為秦皇罷相,心灰意冷之下離開秦國的一個老士人。”


    聽到這話,王玄策好奇了起來。


    雖然大唐的讀書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從小接受儒家教育,但是他們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有學派之見。


    她們從來不會掩飾自己的好奇心,也不會因為理念的差異而動怒。


    可以說,他們對文化對宗教,對很多東西,都帶有一種包容的心態。


    這也難怪,在曆史上大唐的長安城,出現過當時全世界幾乎所有主流宗教的寺廟。從道教到佛教,從拜火教到基督教,無所不有。也隻有偏居一隅的印度教和剛剛興起的三星教外,沒有出現在長安。


    言歸正傳。


    王玄策帶著這種好奇心,和婉兒聊了一下。他發現,這個故人之女的確在她的先生那裏學到了不少東西。


    以至於在聊天的過程中,他也時不時地發出一陣陣驚呼。


    “你家先生真乃大才也。啊!若是當年呂不韋沒有離開秦國,恐怕如今的秦國就是另一種氣象吧!”


    感慨過後,王玄策問道:“你家先生來長安,可是來做官?”


    “對!當大官。”對於蕭文能當大官,婉兒還是很自豪的。所以她抬起胸膛,驕傲地說道。


    這時候,王玄策又問:“既然是當官,那當的是什麽官呢?”


    “好像是……好像是叫……”婉兒對大漢的官職其實不是很了解,所以她想了一會,才說道:“是大行丞。”


    “典客的大行丞?”王玄策突然皺起眉頭,他用一種確認的語氣問道。


    “沒錯。是典客!”被王玄策這麽一說,婉兒也瞬間想了起來。


    這下,王玄策臉上的表情就變得更加奇怪了。


    他說道:“你家先生,怎麽會去那裏呢?那可不是什麽好地方啊!”


    聽到這話,婉兒反而奇怪起來。


    她反問道:“王叔叔為什麽這麽說啊?婉兒記得,很多人都說典客不好。”


    王玄策聽到這話,說道:“這事情,恐怕隻有當今皇帝,前任典客大行令公孫瓚,少府令墨明等人知道。哪怕是呂雉,也並不清楚其中問題所在。”


    說著,他突然轉過身,解開腰帶。在婉兒額一陣驚呼聲中,脫掉了衣服。


    這麽做著,他還說道:“當初我剛來長安,急於為大唐摸清楚這個國家的一切。隻是當時的我太過魯莽,結果在調查典客的時候付出了一些代價。現在,就讓我給你看看,當初我知道這些事情的代價吧!”


    說完,王玄策的衣服也脫了下來。


    而婉兒,也看見了王玄策的背後,出現了一道又一道,仿佛犬牙交錯般分布的疤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古代當賢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予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予安並收藏回到古代當賢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