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公主和親


    唐奇送走了長公主殷悅後,終於有時間和鄰國交涉,如果能達成他先前的預想,必能奠定殷國百年的基業。


    大臣們很是激動,唐奇對於國家的見解,完全超出當年時代的見解,注定將計入史冊,成為濃墨重彩的功績。


    唐奇通過投其所好,和六國的國主關係稍緩,但是執拗的胡國不肯妥協,國主胡德順態度堅決,不肯和殷國緩和關係。


    弑澀龍盟中的大軍,其中有三分之一就來自胡國,現在歸降的士兵也屬胡國的最多。


    但胡國不肯和殷國交好還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是若幹年前胡國使者請求結締友好盟約,直接被原身不屑一顧地回絕掉,當時胡國丟了很大的臉麵,要不是當年國內天災人禍,沒有餘地和殷國周旋,不然胡國向殷國開戰!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胡國十年前更換上的神秘國師,據說這位國師法力無邊,甚至能夠窺探天機,他當年察覺到殷國會有異變,而胡國若與之交好的話,必會受其極大的影響。


    胡德順極為推崇這位國師,畢竟當年自己上位的時候,正是因為這位國師的預言,不然按照正常的長幼有序,偌大的胡國皇室,怎麽輪得到他來當皇帝?


    胡德順將國師的話視為天命,自從得知不與殷國交好的預言後,便一直和殷國作對,在後來七國結盟形成時,也是做出極大的貢獻。


    畢竟國師口中不能與殷國交好,正麵跟殷國作對,不正好達成這個的目的?


    胡國從不掩蓋對殷國的厭惡,就連胡國民眾都對殷國頗有微詞。


    主要還是因為殷國商人擅長經商的緣故,基本上是領先胡國商人一頭,後者自然不會坐視不管,仗著在胡地的人脈打壓殷商,還散布關於殷國不好的流言。


    胡德順是知道這件事,對於這種地頭蛇欺壓外來的行為,他本應該製止胡商,但想到對象是殷國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坐視不管。


    久而久之,胡國民眾對殷國的印象就變差了,在他們眼裏殷國和蠻夷一樣,是個野蠻無禮的落後國度,這也剛好稱了胡德順的心意。


    原身知道不和的原因,但是他自恃身份尊貴,沒必要在乎這彈丸之地,完全沒把胡國放在心上。


    直到成立弑龍盟,原身都沒感覺到壓力,還是一副傲慢自大的姿態。


    唐奇得知前因後果後,覺得這個問題有些頭疼,這裏和現代完全不同,因為國師占卜的結果,胡國改變了對殷國的態度。


    但唐奇作為進入很多世界的人,的確也見過真正能預言的先知,還有精通周易算命的隱居道士,他是親身體驗過這其中的玄妙,不敢輕易否定掉國師的術法。


    畢竟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萬一這國師是個真大師,那唐奇豈不是成了剛愎自負之人。


    唐奇麵帶愁苦,盯著麵上的硯台發呆,如果想要和胡國交好的話,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這個神秘的國師。


    但他也不能直接殺了對方,畢竟國師在胡國的地位,是僅次於皇帝陛下的存在,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下,國師的地位還高於皇帝。


    像這樣身份特殊的國師,如果派暗衛直接殺了的話,殷國和胡國的關係才真正是不死不休。


    唐奇喝了口茶,先攻破弑龍盟中的六國,至於這個執拗的胡國,留到最後解決。


    殷國使者前去和六國談和,分別提出雙方的意見,傳達到主城讓唐奇決定。


    原本招降弑龍盟裏的士兵有些驚慌,他們的背叛對於七國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打擊,如果唐奇為了和七國結交,把這些士兵交給七國,那他們的下場可想而知。


    不少士兵隱隱開始後悔,原本就是叛離家人和故土,現在居然麵對著這樣的困境。


    劉銳雖然是殷國人,但是手下的將領,除卻尹長安和劉莊池之外,大多都是七國的將領,現在麵臨極大的威脅。


    當時勸降弑龍盟的時候,有不少將領都是衝著劉銳去的,現在殷國要和鄰國結交盟約,他們就處在極其尷尬的位置。


    劉銳也有點心慌,這不是他不信任唐奇,而是他和唐奇共同處事過程中,發現對方對和平的念想迫切,如果說用最小的傷亡達成盟約,這些別國的叛軍被交出去不無可能。


    尹長安相較於劉銳鎮定許多,他對唐奇的認識更深刻,這人雖然追求國家和平共處,但也有不可逾越的底線,雖說當時在極北之地時,勸降的隊伍沒排上用場,但是留下的影響力還是有的,唐奇必不可能為了利益,將這群人交給七國。


    唐奇的確也是這樣的打算,他不是個薄情寡義的偽君子,當年許諾過要好好對弑龍盟的人,就不會違背自己曾經的約定。


    他給殷國使者說的條件中,就有七國不追責弑龍盟中叛離的士兵,不能因為這件事而遷怒他們的家人。


    而且還有一個條件,如果現在勸降的人想回到故國生活,七國的人不能夠為難對方。


    唐奇為這群弑龍盟的人爭取利益,畢竟大家都一齊並肩作戰過,他理應照顧好叛離弑龍盟的人。


    六國對於這個條件反應不一,有三國是臉色鐵青,這些叛離國家的士兵,殷國還要他們給予優待,怎麽可能!直接攆走了殷國使者,拒絕在和殷國和談。


    還有一個國主很是圓滑,他同意了殷國的提議,和殷國達成百年締約。


    他國家在七國裏算得上最小,和殷國的紛爭也不足掛齒,眼見著殷國一天天變得強大,作為小國沒有底氣拒絕對方,萬一殷國大軍壓境,他們根本沒有支撐的實力。


    還有兩個國家態度搖擺不定,沒有直接回應殷國的請求。


    他們都是四處倒的牆頭草,見著胡國堅決不和談的態度,又看見三國因為弑龍盟的原因拒絕,僅僅有一個小國同意提議,權衡利弊,最終還是倒向拒絕的態度。


    當然這兩國也帶著趁火打劫的態度,他們這樣曖昧不明的態度,能夠讓迫切求和的殷國讓出更大利益。


    如果殷國能夠多給些好處,他們自然會倒向對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之仙帝歸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輕狂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輕狂書生並收藏都市之仙帝歸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