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基不得不作出妥協,雖然他心裏始終認為,這個垃圾處理廠項目並沒有違規,是完全可以頂住民意,繼續上馬,然而既然書記張誌陽如此強硬,認為必須要前去視察個清楚,再作定斷,他隻好點著頭,回答說:“好吧,既然張書記認為,有必要去看一看,那咱們市委都去看一下,看當地的民眾是不是真正受到影響。”
不一會,市委辦公大樓外,就聚集了好幾輛公務車,市委的各個重要領導逐一進入車輛裏麵,而這一次,張誌陽故意跟秦海基坐在同一輛車,這樣他就可以在路上跟秦海基多聊一會。
在車上,張誌陽非常直接地開口說:“秦市長,我在這次常委會議上,覺得你好像對我提出的意見非常不同意,那是不是因為你認為,這個項目必定要上馬,而不需要顧及到項目附近那些民眾的投訴?又或者是,你認為我這個書記在這一點上,做法有失偏委,認為沒有必要去實地考察?”
秦海基聽後,隻是牽強地笑了一下,連忙對張誌陽搖著頭說:“不是的,張書記,我可從來不這樣認為,你秉承著一切從事實出發的原則,號召咱們市委各個領導都去一趟,了解相關情況,這一點我認為是很對的。我也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畢竟張書記你現在對我們市政府的工作進行指示,我作為市長,一定要認真聽取你的指示,至於項目是不是一定要上馬,我認為,這個得看實際情況。所以,在這裏我也不方便說了。”
聽到秦海基這樣的說話,張誌陽隻感到,他跟秦海基已經產生了很大的隔閡,就算他繼續再以這種朋友的語氣口吻,跟秦海基溝通,估計秦海基也不會對他講真話。秦海基剛才所說的一切,表麵上冠冕堂皇,實質暗藏心機。張誌陽可以聽得出,秦海基是把心中實際的想法掩蓋,事實上,秦海基已經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抱怨,隻是因為他是書記,秦海基是市長,所以不願意直接對他說出來而已。
張誌陽一直以來,把秦海基看作是德高望重的長輩,甚至跟秦海基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畢竟秦海基已經在淩州地區的官場體係內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在很多方麵都有著張誌陽所缺乏的經驗。並且,秦海基一直也沒有跟張誌陽發生過什麽明顯的衝突。究竟這是因為秦海基故意隱忍,避開這一切,還是因為他跟張誌陽確實沒什麽可能會產生的糾葛?
實際上,過去張誌陽主持政法委工作的時候,市政府與市政法委之間,就曾經發生過一次小小的風波,當然,最終的結果還是秦海基站出來息事寧人,和張誌陽握手言好。
當時,政法委在管轄公安局,對公安局的整體運作進行改革改進時,有一些方麵是公安局內部領導反對的,而這些內部領導並沒有直接跟政法委交涉,而是把情況反映到市政府分管公安以及其它工作的副市長萬安慶。
萬安慶當上這個分管公安的副市長已經有很長時間,因此他對公安係統的運作比較了解,當他從公安局內部人員處得知,政法委把之前修訂好的關於公安局如何開展治安巡查工作的條例全部作出修改後,萬安慶感到很生氣,因為這個巡查工作條例,就是他本人修訂的。
然而,麵對著政法委新上任的書記,以及整治後的強硬作風,萬安主慶覺得,他如果真要直接去政法委吵,也沒什麽意思。於是就和公安局的一些內部領導,直接在政法委相關人員前往公安局修改相關條例的時候,直接跟相關人員進行理論,雙方鬧得不可開交。
很快,這個情況就被直接反映到市長秦海基那裏。當秦海基得知市政府內一名副市長跟張誌陽領導的政法委發生衝突,心中大驚,他連忙趕往現場,對這個副市長進行了勸誡,而當時張誌陽也到達現場。最終,秦海基讓副市長向政法委相關人員道歉,並且跟張誌陽重歸於好,這才讓事態得以平息。
事件過後,張誌陽隻是感覺到,秦海基這個市長有著不一樣的寬大胸襟,有氣量,並且能處變不驚的化解矛盾,頗有一種大人物風範。然而,現在他回想起來,或許秦海基之所以不願意讓市政府內部任何領導幹部跟他們政法委起衝突的原因,隻是隱忍不作,如果換一句話說,那就是秦海基要避鋒藏芒,等待著某個成熟時機的來臨。
究竟真實的秦海基是怎麽樣的,張誌陽也不知道,他隻感到,秦海基這人城府很深,讓人捉摸不透。
此時,張誌陽雖然跟秦海基同樣坐在一輛奧迪公務車的後座上,然而他卻隻感跟秦海基有著很大的距離,雙方都不想多說半句,生怕說了不合時宜的說話。
幾輛公務車大約開了半個小時,就從市委市政府一直開到蒼海區的郊外,在這裏四周是空曠的荒地,然而在垃圾處理廠的項目立項工地處,發現這工地離居民區就在兩千米左右的範圍。如果在風向偏向東北的那一邊,或許居民區不會受到一點影響。如果風向是偏向於西南,那垃圾處理廠的廢氣會被吹過去,致使居民區內的民眾都會聞到這股難聞氣味。
在張誌陽以及不少市委常委領導看來,民眾的投訴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沒有人願意生活在這樣一個散發著異味的環境之中。雖然這個項目的建設資金異常龐大,並且已經處於初始施工階段,一切都已經準備好。
張誌陽直接轉過身來,對一直藏在他側後麵的市長秦海基說:“秦市長,我隻想問一下,假若你和你的家人生活在那一片居民區裏麵,你會是怎麽樣的一個感受?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嗎?你會感受到市政府給你帶來的溫暖嗎?”
這一刻,秦海基被問得臉紅耳赤,隻是堆著笑,啞口無言。而旁邊的幾個市委常委領導,正暗暗發笑。
不一會,市委辦公大樓外,就聚集了好幾輛公務車,市委的各個重要領導逐一進入車輛裏麵,而這一次,張誌陽故意跟秦海基坐在同一輛車,這樣他就可以在路上跟秦海基多聊一會。
在車上,張誌陽非常直接地開口說:“秦市長,我在這次常委會議上,覺得你好像對我提出的意見非常不同意,那是不是因為你認為,這個項目必定要上馬,而不需要顧及到項目附近那些民眾的投訴?又或者是,你認為我這個書記在這一點上,做法有失偏委,認為沒有必要去實地考察?”
秦海基聽後,隻是牽強地笑了一下,連忙對張誌陽搖著頭說:“不是的,張書記,我可從來不這樣認為,你秉承著一切從事實出發的原則,號召咱們市委各個領導都去一趟,了解相關情況,這一點我認為是很對的。我也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畢竟張書記你現在對我們市政府的工作進行指示,我作為市長,一定要認真聽取你的指示,至於項目是不是一定要上馬,我認為,這個得看實際情況。所以,在這裏我也不方便說了。”
聽到秦海基這樣的說話,張誌陽隻感到,他跟秦海基已經產生了很大的隔閡,就算他繼續再以這種朋友的語氣口吻,跟秦海基溝通,估計秦海基也不會對他講真話。秦海基剛才所說的一切,表麵上冠冕堂皇,實質暗藏心機。張誌陽可以聽得出,秦海基是把心中實際的想法掩蓋,事實上,秦海基已經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抱怨,隻是因為他是書記,秦海基是市長,所以不願意直接對他說出來而已。
張誌陽一直以來,把秦海基看作是德高望重的長輩,甚至跟秦海基建立起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畢竟秦海基已經在淩州地區的官場體係內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在很多方麵都有著張誌陽所缺乏的經驗。並且,秦海基一直也沒有跟張誌陽發生過什麽明顯的衝突。究竟這是因為秦海基故意隱忍,避開這一切,還是因為他跟張誌陽確實沒什麽可能會產生的糾葛?
實際上,過去張誌陽主持政法委工作的時候,市政府與市政法委之間,就曾經發生過一次小小的風波,當然,最終的結果還是秦海基站出來息事寧人,和張誌陽握手言好。
當時,政法委在管轄公安局,對公安局的整體運作進行改革改進時,有一些方麵是公安局內部領導反對的,而這些內部領導並沒有直接跟政法委交涉,而是把情況反映到市政府分管公安以及其它工作的副市長萬安慶。
萬安慶當上這個分管公安的副市長已經有很長時間,因此他對公安係統的運作比較了解,當他從公安局內部人員處得知,政法委把之前修訂好的關於公安局如何開展治安巡查工作的條例全部作出修改後,萬安慶感到很生氣,因為這個巡查工作條例,就是他本人修訂的。
然而,麵對著政法委新上任的書記,以及整治後的強硬作風,萬安主慶覺得,他如果真要直接去政法委吵,也沒什麽意思。於是就和公安局的一些內部領導,直接在政法委相關人員前往公安局修改相關條例的時候,直接跟相關人員進行理論,雙方鬧得不可開交。
很快,這個情況就被直接反映到市長秦海基那裏。當秦海基得知市政府內一名副市長跟張誌陽領導的政法委發生衝突,心中大驚,他連忙趕往現場,對這個副市長進行了勸誡,而當時張誌陽也到達現場。最終,秦海基讓副市長向政法委相關人員道歉,並且跟張誌陽重歸於好,這才讓事態得以平息。
事件過後,張誌陽隻是感覺到,秦海基這個市長有著不一樣的寬大胸襟,有氣量,並且能處變不驚的化解矛盾,頗有一種大人物風範。然而,現在他回想起來,或許秦海基之所以不願意讓市政府內部任何領導幹部跟他們政法委起衝突的原因,隻是隱忍不作,如果換一句話說,那就是秦海基要避鋒藏芒,等待著某個成熟時機的來臨。
究竟真實的秦海基是怎麽樣的,張誌陽也不知道,他隻感到,秦海基這人城府很深,讓人捉摸不透。
此時,張誌陽雖然跟秦海基同樣坐在一輛奧迪公務車的後座上,然而他卻隻感跟秦海基有著很大的距離,雙方都不想多說半句,生怕說了不合時宜的說話。
幾輛公務車大約開了半個小時,就從市委市政府一直開到蒼海區的郊外,在這裏四周是空曠的荒地,然而在垃圾處理廠的項目立項工地處,發現這工地離居民區就在兩千米左右的範圍。如果在風向偏向東北的那一邊,或許居民區不會受到一點影響。如果風向是偏向於西南,那垃圾處理廠的廢氣會被吹過去,致使居民區內的民眾都會聞到這股難聞氣味。
在張誌陽以及不少市委常委領導看來,民眾的投訴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沒有人願意生活在這樣一個散發著異味的環境之中。雖然這個項目的建設資金異常龐大,並且已經處於初始施工階段,一切都已經準備好。
張誌陽直接轉過身來,對一直藏在他側後麵的市長秦海基說:“秦市長,我隻想問一下,假若你和你的家人生活在那一片居民區裏麵,你會是怎麽樣的一個感受?你會覺得生活很美好嗎?你會感受到市政府給你帶來的溫暖嗎?”
這一刻,秦海基被問得臉紅耳赤,隻是堆著笑,啞口無言。而旁邊的幾個市委常委領導,正暗暗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