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九:白家事跡
豪門纏情:白少寵妻爭奪戰 作者:羊肉丸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個月前的一日,白川褪去昨日的光鮮,從上到下散發著低調的農民工氣息,剃了小平頭,戴著黑色的口罩,身穿墨綠色的工裝褲,黑色背心,背著一個斜挎的黑色旅行包,按響了白家的門鈴。
幾十年來,白家的宅子從四合院改為複式樓,又擴建成帶花園的別墅,白家的產業從無數代老爺子之前便興盛起來,從承包港口的碼頭,到出口地毯、奢侈品、工藝品、茶葉、古董文玩……涉及在方方麵麵,酒廠、畫廊、房地產、學校、都有產業股份所在,白家的錢哪裏是一朝一夕蹴就的,自然不是。
“叮咚……叮咚……”管家婆看到門口的少爺楞了一下,隨後便大聲的嚷嚷著:“老爺!老爺!少爺回來了!!!”邊走著邊說:“少爺快進來,快快進來。”白川低頭看了看四周,悄悄進家。
午後的陽光在客廳隻留下一角,依附在沙發的角落,白家的老當家——白川的爺爺白孝先,坐在中式的硬木沙發上,和老玩伴正在下棋,老玩伴是年輕時的兄弟,常常過來兩個人下棋,白孝先抬眼一看,趕緊顧不上下棋了,馬上站了起來說:“哎呀,孫子回來啦!”老玩伴一看還下什麽棋,便笑嗬嗬的說:“得嘞,你這孫子回來啦,我走啦!改天再來!”白孝先管都不管那老玩伴,臉上笑得咧開了花,直站著讓孫子快進屋裏來。
白川的奶奶劉氏聞聲從廚房裏也趕忙出來,看著這久年未見的大孫子,笑的趕緊拉住了白川的手,引到沙發上坐下,一個勁的問:“川川吃飯了嗎?奶奶給你做點你愛吃的吧。”白川忙說:“奶奶別忙乎了,我吃過飯了。”
白孝先臉色一變對劉氏道:“你問什麽,去做就是了,你去拿上來那橙子、香蕉什麽的。”
劉氏去廚房切水果,白孝先坐在沙發的正右端,沙發正右端向來是白孝先的位置,故而為主位,白川則坐在白孝先一旁,白孝先高興的拉著白川的手說著:“你爸去公司了,晚上才回來,你媽中午去吃請,看這時間估計一會兒就回來了。你跟爺爺說說,你這幾年在部隊怎麽樣?”
家裏隻知白川高中未畢業便從了軍,之後便再無消息,偶爾打通電話報平安,時間長了家裏人也習慣了,便不再擔心。
白川笑著說:“都好,這回回來就不走了,退伍了。”白孝先滿眼寵愛,隻笑著說:“那就好,那就好,你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日子,回頭讓你爸給你在公司尋個位置,你去就完了。”
不一會兒奶奶劉氏端著水果出來,拉著白川的手說著:“川川那部隊放你回來啦?”
白孝先還沒等白川說話,便對劉氏說:“晚上咱們好好吃一頓,你去準備準備,前幾天不是買回來一條多寶魚嗎?把那條魚蒸上。”轉頭對白川說:“前幾天你大爺家的孩子送過來一頭羊,聽說是草原上現殺了拉過來的,今天讓你奶奶給燉上!”
劉氏道:“那你快過來跟我一起把那羊收拾了。”說完兩個人便進了廚房。
白川心裏長出一口氣,看著這空蕩蕩的廚房,問管家婆道:“柳叔呢?”
管家婆說:“柳管家隨你母親去了宴請,大概是快回來了。”
話剛落,一輛金色的奔馳緩緩停在家門口。白川的母親董氏從車裏出來,發梳成髻,身著半身皮草和長裙,一雙黑色長靴,紅色的羊絨圍巾喜慶又端莊。董氏從車裏下來,柳管家緊隨其後,兩個人不緊不慢的進了家門,董氏看著兒子在客廳沙發旁站著,也不驚訝,像是早已知道了此事,也不說什麽,脫去了外衣,坐在左側的沙發上,看著兒子微微笑著說道:“時長了沒見你,見過你爺爺奶奶了?”
白川點頭說:“嗯,剛見過,說是晚上燉羊肉,爺爺幫著去剃羊了。”
董氏笑著看了看兒子說:“你穿的這是什麽呀,窮酸的,在外麵看來是沒少受苦啊。”
白川笑了笑,自知這是母親戲謔的嘲諷。
董氏說:“這回回來還走嗎?”
白川看了看母親,頭低下說:“不走了。”
這回董氏笑的更開了,說道:“哈哈哈,誒喲,你不走了我就愁了。我當你有多大能耐,出去當兵好幾年不回來,連個軍銜都混不上,這就退伍回家了,丟不丟人?”
白川被說得臉色泛紅,隻好厚著臉皮說:“回來想著家裏總會給我找個差事的。”白川僥幸的眼神看著母親。
董氏衝洗著茶具,洗茶,泡茶,倒了兩杯茶,一杯管家遞給白川,董氏拿起另一杯,小口喝了一口,說道:“那得看你爸晚上回來怎麽說了。”
晚上六點鍾,白川的父親白守仁的車到家,白守仁回家換了鞋,還沒轉身,董氏便說:“快看看咱們家今天的稀客!”
白守仁把衣服脫給管家婆,便回頭看到白川,愣了一下笑著說:“誒呀,這可是稀客!”
旁邊白孝先坐在正位,說:“人齊了!晚上吃好的!”
白守仁笑著坐過來,說:“誒呀,這稀罕人物一回來,吃的都不一樣了!”
白孝先笑嗬嗬的說著:“哎呀,我就這麽一個孫子!不疼他疼誰啊!”
董氏身著墨藍色旗袍,在旁邊擺弄著茶具說:“快來喝喝這新到的茶葉,上好的雲南普洱,這普洱可是有個十幾年了!”說完便沏了一杯雙手托底遞給白孝先,又遞了一杯給白守仁。
白川坐不住,去廚房看奶奶劉氏,剛進廚房便被轟了出來,奶奶劉氏道:“廚房重地,你男娃娃可不敢進來。”說罷便又轉身緊步進了廚房,在白川的印象裏,奶奶劉氏每天都在廚房裏,偶爾見一麵,也是說兩句便又進了廚房,外麵的事情好像和奶奶無關,從未坐在外麵和人們一起喝茶聊天。
白孝先18歲便娶了16歲的劉氏,當年的白家雖不如現在富有,卻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白孝先自幼在書塾念書,與林家小女兩情相悅,說定18歲便上門提親,眼瞅著姑娘歲數大了,16歲時,林家父母便張羅著說親事。林家小女的父母家大業大,獨門一女,不會輕易許配給人家,最後嫁給了當時的軍閥,想著官商一家,日後必能有所照應。而白孝先聽聞,自覺著是林家的小女背信棄義,一氣之下也讓父母說了門親事,也不管好賴便結了婚,娶的便是當時臨街的劉家小女,劉家世代清流,家底不如白家,卻也知書達理,劉氏是個大家閨秀,琴棋書畫不行,但廚藝紡織卻是上流,當時劉孝先的父母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白孝先位列第四,孩子眾多也就沒那麽重視,不求能夠高娶。
聽聞媒婆說,劉家小女編織坊藝在城裏數一數二,又是識字的,不多言語,便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白孝先在家位列第四,兄弟四個,大哥的老婆生崽無數,卻是個粗人,不懂禮數,自打結婚後,兩年一崽,生了五六個,大哥性格不善言辭,也不善交際,一家子喜歡清靜,自打成年就分了家產定居城西,白孝先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大哥和大嫂也曾過年過節回去幾趟,平時便是大事都少有來往,更不說小事,白孝先的父親走了後,更是多年不曾聯係。
白孝先的二哥性格魯莽,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老婆,成天美酒配美女,喜不勝喜,聽說有一次二哥跟船出差看貨,回家捉了老婆和馬夫在床,一氣之下拿著院裏的砍刀砍的馬夫半身不遂,吃了官司,老婆也休了,官司纏身的時候,二哥的家產便大部分被纏進了官府,家裏就剩一個空宅子還能撐門麵,其父再氣也沒辦法,不孝之事無後為大,白孝先的父親隻好為二哥多次說親,兩年後終於說下一門親事,賣了宅子嫁娶了村頭的寡婦,兩個人也算踏實過日子,其父因為二哥的家風不正,令白家蒙羞,再娶也不敢張揚,低調喝了喜酒,整條街都指指點點,話越傳越難聽,說白家養了個殺人犯,為了保全自己還把人砍傷了……二哥脾氣大,性子急,每每聽到別人說閑話,便要去吵一番,整條街都不安生。實屬沒轍,其父為二哥又買下了城東的一處宅子,比起大哥的宅子,二哥的宅子有兩倍那麽遠,因為地遠也不好折騰,便也隻有逢年過節才回家。
白孝先的三哥是個讀書人,從小和白孝先一同進書塾,一家子隻有三哥走了學習之路。自小讀了書塾便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聽聞城裏設立了學堂,首當其衝去了學堂,家裏說親事也不管,整天說著破除封建迷信,要求自由戀愛,其父打了罵了關起來,隔天就翹了窗戶跑出去,人們通過傳話來打聽,隻說好像是在學堂也不學習,整日出去搞活動,每天都在大街上看得到他,擼起了袖子,臉上還塗著顏料,整日舉著旗子,說是什麽運動,要講什麽白話,剃了辮子……白孝先的父親氣的揚言要和三哥斷絕關係,後來,世風日下,隻聽說被打上了知識分子的名號,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後幾年,文化革命鬧的正凶,人們傳話說三哥又被遣送到了鄉下,這結果大概是三哥當年也未曾知曉的。白孝先的父親老的隻得坐在那家裏祖傳下來的雕花椅子上,劃拉著臉上的胡子自言自語:是不是當年就不該讓這娃娃去書塾……你說這自古皇眷貴胄才能上的書塾,自古遺傳下來的學習咋就成了犯罪呢……
白家一共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命運多舛,各有各的活法,欲知後事,請看下篇!
幾十年來,白家的宅子從四合院改為複式樓,又擴建成帶花園的別墅,白家的產業從無數代老爺子之前便興盛起來,從承包港口的碼頭,到出口地毯、奢侈品、工藝品、茶葉、古董文玩……涉及在方方麵麵,酒廠、畫廊、房地產、學校、都有產業股份所在,白家的錢哪裏是一朝一夕蹴就的,自然不是。
“叮咚……叮咚……”管家婆看到門口的少爺楞了一下,隨後便大聲的嚷嚷著:“老爺!老爺!少爺回來了!!!”邊走著邊說:“少爺快進來,快快進來。”白川低頭看了看四周,悄悄進家。
午後的陽光在客廳隻留下一角,依附在沙發的角落,白家的老當家——白川的爺爺白孝先,坐在中式的硬木沙發上,和老玩伴正在下棋,老玩伴是年輕時的兄弟,常常過來兩個人下棋,白孝先抬眼一看,趕緊顧不上下棋了,馬上站了起來說:“哎呀,孫子回來啦!”老玩伴一看還下什麽棋,便笑嗬嗬的說:“得嘞,你這孫子回來啦,我走啦!改天再來!”白孝先管都不管那老玩伴,臉上笑得咧開了花,直站著讓孫子快進屋裏來。
白川的奶奶劉氏聞聲從廚房裏也趕忙出來,看著這久年未見的大孫子,笑的趕緊拉住了白川的手,引到沙發上坐下,一個勁的問:“川川吃飯了嗎?奶奶給你做點你愛吃的吧。”白川忙說:“奶奶別忙乎了,我吃過飯了。”
白孝先臉色一變對劉氏道:“你問什麽,去做就是了,你去拿上來那橙子、香蕉什麽的。”
劉氏去廚房切水果,白孝先坐在沙發的正右端,沙發正右端向來是白孝先的位置,故而為主位,白川則坐在白孝先一旁,白孝先高興的拉著白川的手說著:“你爸去公司了,晚上才回來,你媽中午去吃請,看這時間估計一會兒就回來了。你跟爺爺說說,你這幾年在部隊怎麽樣?”
家裏隻知白川高中未畢業便從了軍,之後便再無消息,偶爾打通電話報平安,時間長了家裏人也習慣了,便不再擔心。
白川笑著說:“都好,這回回來就不走了,退伍了。”白孝先滿眼寵愛,隻笑著說:“那就好,那就好,你在家好好休息一段日子,回頭讓你爸給你在公司尋個位置,你去就完了。”
不一會兒奶奶劉氏端著水果出來,拉著白川的手說著:“川川那部隊放你回來啦?”
白孝先還沒等白川說話,便對劉氏說:“晚上咱們好好吃一頓,你去準備準備,前幾天不是買回來一條多寶魚嗎?把那條魚蒸上。”轉頭對白川說:“前幾天你大爺家的孩子送過來一頭羊,聽說是草原上現殺了拉過來的,今天讓你奶奶給燉上!”
劉氏道:“那你快過來跟我一起把那羊收拾了。”說完兩個人便進了廚房。
白川心裏長出一口氣,看著這空蕩蕩的廚房,問管家婆道:“柳叔呢?”
管家婆說:“柳管家隨你母親去了宴請,大概是快回來了。”
話剛落,一輛金色的奔馳緩緩停在家門口。白川的母親董氏從車裏出來,發梳成髻,身著半身皮草和長裙,一雙黑色長靴,紅色的羊絨圍巾喜慶又端莊。董氏從車裏下來,柳管家緊隨其後,兩個人不緊不慢的進了家門,董氏看著兒子在客廳沙發旁站著,也不驚訝,像是早已知道了此事,也不說什麽,脫去了外衣,坐在左側的沙發上,看著兒子微微笑著說道:“時長了沒見你,見過你爺爺奶奶了?”
白川點頭說:“嗯,剛見過,說是晚上燉羊肉,爺爺幫著去剃羊了。”
董氏笑著看了看兒子說:“你穿的這是什麽呀,窮酸的,在外麵看來是沒少受苦啊。”
白川笑了笑,自知這是母親戲謔的嘲諷。
董氏說:“這回回來還走嗎?”
白川看了看母親,頭低下說:“不走了。”
這回董氏笑的更開了,說道:“哈哈哈,誒喲,你不走了我就愁了。我當你有多大能耐,出去當兵好幾年不回來,連個軍銜都混不上,這就退伍回家了,丟不丟人?”
白川被說得臉色泛紅,隻好厚著臉皮說:“回來想著家裏總會給我找個差事的。”白川僥幸的眼神看著母親。
董氏衝洗著茶具,洗茶,泡茶,倒了兩杯茶,一杯管家遞給白川,董氏拿起另一杯,小口喝了一口,說道:“那得看你爸晚上回來怎麽說了。”
晚上六點鍾,白川的父親白守仁的車到家,白守仁回家換了鞋,還沒轉身,董氏便說:“快看看咱們家今天的稀客!”
白守仁把衣服脫給管家婆,便回頭看到白川,愣了一下笑著說:“誒呀,這可是稀客!”
旁邊白孝先坐在正位,說:“人齊了!晚上吃好的!”
白守仁笑著坐過來,說:“誒呀,這稀罕人物一回來,吃的都不一樣了!”
白孝先笑嗬嗬的說著:“哎呀,我就這麽一個孫子!不疼他疼誰啊!”
董氏身著墨藍色旗袍,在旁邊擺弄著茶具說:“快來喝喝這新到的茶葉,上好的雲南普洱,這普洱可是有個十幾年了!”說完便沏了一杯雙手托底遞給白孝先,又遞了一杯給白守仁。
白川坐不住,去廚房看奶奶劉氏,剛進廚房便被轟了出來,奶奶劉氏道:“廚房重地,你男娃娃可不敢進來。”說罷便又轉身緊步進了廚房,在白川的印象裏,奶奶劉氏每天都在廚房裏,偶爾見一麵,也是說兩句便又進了廚房,外麵的事情好像和奶奶無關,從未坐在外麵和人們一起喝茶聊天。
白孝先18歲便娶了16歲的劉氏,當年的白家雖不如現在富有,卻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白孝先自幼在書塾念書,與林家小女兩情相悅,說定18歲便上門提親,眼瞅著姑娘歲數大了,16歲時,林家父母便張羅著說親事。林家小女的父母家大業大,獨門一女,不會輕易許配給人家,最後嫁給了當時的軍閥,想著官商一家,日後必能有所照應。而白孝先聽聞,自覺著是林家的小女背信棄義,一氣之下也讓父母說了門親事,也不管好賴便結了婚,娶的便是當時臨街的劉家小女,劉家世代清流,家底不如白家,卻也知書達理,劉氏是個大家閨秀,琴棋書畫不行,但廚藝紡織卻是上流,當時劉孝先的父母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白孝先位列第四,孩子眾多也就沒那麽重視,不求能夠高娶。
聽聞媒婆說,劉家小女編織坊藝在城裏數一數二,又是識字的,不多言語,便覺得女子無才便是德,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白孝先在家位列第四,兄弟四個,大哥的老婆生崽無數,卻是個粗人,不懂禮數,自打結婚後,兩年一崽,生了五六個,大哥性格不善言辭,也不善交際,一家子喜歡清靜,自打成年就分了家產定居城西,白孝先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大哥和大嫂也曾過年過節回去幾趟,平時便是大事都少有來往,更不說小事,白孝先的父親走了後,更是多年不曾聯係。
白孝先的二哥性格魯莽,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老婆,成天美酒配美女,喜不勝喜,聽說有一次二哥跟船出差看貨,回家捉了老婆和馬夫在床,一氣之下拿著院裏的砍刀砍的馬夫半身不遂,吃了官司,老婆也休了,官司纏身的時候,二哥的家產便大部分被纏進了官府,家裏就剩一個空宅子還能撐門麵,其父再氣也沒辦法,不孝之事無後為大,白孝先的父親隻好為二哥多次說親,兩年後終於說下一門親事,賣了宅子嫁娶了村頭的寡婦,兩個人也算踏實過日子,其父因為二哥的家風不正,令白家蒙羞,再娶也不敢張揚,低調喝了喜酒,整條街都指指點點,話越傳越難聽,說白家養了個殺人犯,為了保全自己還把人砍傷了……二哥脾氣大,性子急,每每聽到別人說閑話,便要去吵一番,整條街都不安生。實屬沒轍,其父為二哥又買下了城東的一處宅子,比起大哥的宅子,二哥的宅子有兩倍那麽遠,因為地遠也不好折騰,便也隻有逢年過節才回家。
白孝先的三哥是個讀書人,從小和白孝先一同進書塾,一家子隻有三哥走了學習之路。自小讀了書塾便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聽聞城裏設立了學堂,首當其衝去了學堂,家裏說親事也不管,整天說著破除封建迷信,要求自由戀愛,其父打了罵了關起來,隔天就翹了窗戶跑出去,人們通過傳話來打聽,隻說好像是在學堂也不學習,整日出去搞活動,每天都在大街上看得到他,擼起了袖子,臉上還塗著顏料,整日舉著旗子,說是什麽運動,要講什麽白話,剃了辮子……白孝先的父親氣的揚言要和三哥斷絕關係,後來,世風日下,隻聽說被打上了知識分子的名號,也不知道是好是壞,後幾年,文化革命鬧的正凶,人們傳話說三哥又被遣送到了鄉下,這結果大概是三哥當年也未曾知曉的。白孝先的父親老的隻得坐在那家裏祖傳下來的雕花椅子上,劃拉著臉上的胡子自言自語:是不是當年就不該讓這娃娃去書塾……你說這自古皇眷貴胄才能上的書塾,自古遺傳下來的學習咋就成了犯罪呢……
白家一共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命運多舛,各有各的活法,欲知後事,請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