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農就是負責管理農務的官吏。
在曾經的六國,很不重視農耕。
農夫貢獻了什麽新式的農具,提升畝產的方法,根本不會獲得重視。
而在秦國,就不是這樣。
貢獻了新式的農具,發現了提升畝產的方法,貢獻很大的,可以給爵位。
也可以封吏。
林庸點了點頭,“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裏正說話了,“汝說。”
林庸說道,“隻要把人,畜生的糞便,尿,加上一些枯草,麥杆,放在一個坑裏,發酵一段時間,會讓肥力更好。這個叫做漚肥。”
漚肥是地球世界,農村十歲大的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在這個世界似乎還沒有人使用。
衷露出驚訝的表情,“漚肥,和尋常的施肥,不同麽?”
林庸知道沒有辦法解釋清楚,現在這個世界的人,自然不知道微生物發酵,分解了糞便裏的東西,更適合作物吸收。
林庸依舊解釋說道,“這樣發酵一段時間,糞便裏的肥力,會散發出來,更適合粟米吸收。這個方法,在農家的著作裏有提到。我曾經讀過。在山裏也嚐試過。非常好。”
農家是諸子百家的一種,他們致力於耕種,提升作物的產量。
農家,又稱“農家流”,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
不過農家流派,從來沒有興盛過。
林庸這樣說,不過是借口,希望衷重視這個事情。果然,聽到林庸說是在農家著作裏看到的,衷麵上露出鄭重的表情,“那就試試。吾會說服幾個村民按照汝說的方法漚肥,等到秋天收割的時候,真如汝所說的效果那麽好
,吾會上報,給汝請功。”
林庸搖了搖頭,“請功什麽的都無所謂。我希望裏正能夠說服所有村民都這麽做。隻不過稍稍麻煩一些,到了秋天就能多三成到五成的收獲,真的值得嚐試。”
衷沉思了一下,咬了咬牙,“好,吾會給村民說。”
第二天,衷就把村民聚集在了一起,敘說了林庸說的漚肥的方法,讓村民照著做。
這些村民果然很聽衷的話,都說要按照衷說的做。
一來,裏正權利很大,威望很盛。
二來,漚肥不是很麻煩,卻能提升三成到五成的畝產,村民願意做。
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起來。
轉眼粟苗長大了,看著粟苗的長勢,就知道比往年好。
村民都稱讚衷有辦法。
這個世界的夏天沒有那麽炎熱,空氣很好,天空很透亮,總是能看到麻子臉一樣的星空。
林庸也漸漸適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如果不是傳來的很多消息不好的話。
比如,秦始皇身體似乎不怎麽好,比如,秦始皇又召集來了楚地的二十萬民夫,修建阿房宮……
夏天剛過,粟米都成熟了。
到了收割的季節。
看著沉澱澱的穗子,村民麵上都是笑容。
各種各樣的稅交起來,大約一畝地要繳納一石半的粟米。
如果畝產真的能提高,那剩下的就不是一石半了,而是兩石半,甚至三石,那村民一畝地就能收獲二百五十斤,甚至三百斤糧食。
足夠養活一個人了。
家裏要是有三畝地,足夠養活一個三口之家。
而像衷這樣擁有爵位,擁有一百畝土地的人,可以獲得幾千斤的糧食,絕對可以過個豐年,甚至可能天天吃上肉了。
到了收割的日子了。
衷先是帶領村民在地頭祭祀了神農,然後念了一通禱詞。
在那些大的世家,有專門做這樣事情的巫祝。
但是,在靠山村這個小村子,隻能裏正代勞了。
祭祀完了,念完了禱詞,衷說話了,“開始收割吧。”
村民都拿著鐮刀,走向了自己的地。
收割也就是這兩三日的功夫,要收割,脫粒,還要晾曬,然後收入倉庫。
林庸的《大力種田訣》不是白練的,隻不過花費了一個上午就收割完了。
還用淨穀器,把粟米都處理好了。
放入了廳房,準備納稅。
村民收割的時候都喜氣洋洋的,因為,他們發現了,今年的收成的確比往年好。
……
三天後,村民聚集在了一起。
衷看了看彘,彘上前說話,“吾家的四百畝地,今年畝產是四石半,增產了五成。”
一個村民上前,“我家的畝產是四石,增產三成。”
村民都紛紛說了起來。
最少的也是四石,增產三成,最多的一戶人家,隻有五畝地,精耕細作,使用了漚肥的辦法,畝產竟然到達了五石。
也就是增產六成。
林庸的地更不用說了,澆灌了靈泉水,畝產六石,也就是六百斤。
在現代當然算不上什麽,但是在這個時代,真的是非常高了。
而一畝地需要繳納一石半的稅,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粟米。
林庸隻有三畝地,就是需要繳納四百五十斤的粟米為稅。
剩下的一千三百五十斤粟米,都是林庸自己的了。
衷聽了村民的匯報,手都在顫抖。
回去了以後,馬上拿出竹簡,寫下了有關漚肥的方法,還有每戶村民地的畝產。
自然還有有關林庸的提議。
寫完了,當天下午就讓彘投遞給郵人,到縣裏交給縣令了。
這個時代,是有郵人的。
每個鄉都有一到三個郵人,公函是不花錢的,但是私人信簡是要給一定報酬的。
衷的書簡,算是公文,不需要花錢。
秦朝的郵寄體係,比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先進,都要完善。
縣令叫做陳陽,曾經是楚國人,在秦實行商鞅變法的時候,來到了秦國。
已經在這裏紮根,一口關中雅音,現在也算得上老秦人了。
陳陽雖然在這個不起眼的鹿縣做縣令,但是他的家族十分龐大。
有家中長輩是少良造,也就是十五級爵位,屬於公卿一流。
在鹹陽軍中任職。
陳陽隻是一個不受待見的旁支子弟。
今年三十四歲。
對很多人來說,三十四歲就成為縣令,很了不起,但是對於陳陽這個心比天高的人來說,真的有些鬱鬱不得誌的感覺。
陳陽辦公十分勤勉,隻要有了公文書簡,他從來不會留到第二天看。
衷的書簡到達縣衙的時候,陳陽正準備吃飯。
想了想,還是決定,先看了書簡再吃飯。打開了書簡上的密封,陳陽就看了起來。
在曾經的六國,很不重視農耕。
農夫貢獻了什麽新式的農具,提升畝產的方法,根本不會獲得重視。
而在秦國,就不是這樣。
貢獻了新式的農具,發現了提升畝產的方法,貢獻很大的,可以給爵位。
也可以封吏。
林庸點了點頭,“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裏正說話了,“汝說。”
林庸說道,“隻要把人,畜生的糞便,尿,加上一些枯草,麥杆,放在一個坑裏,發酵一段時間,會讓肥力更好。這個叫做漚肥。”
漚肥是地球世界,農村十歲大的孩子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在這個世界似乎還沒有人使用。
衷露出驚訝的表情,“漚肥,和尋常的施肥,不同麽?”
林庸知道沒有辦法解釋清楚,現在這個世界的人,自然不知道微生物發酵,分解了糞便裏的東西,更適合作物吸收。
林庸依舊解釋說道,“這樣發酵一段時間,糞便裏的肥力,會散發出來,更適合粟米吸收。這個方法,在農家的著作裏有提到。我曾經讀過。在山裏也嚐試過。非常好。”
農家是諸子百家的一種,他們致力於耕種,提升作物的產量。
農家,又稱“農家流”,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
不過農家流派,從來沒有興盛過。
林庸這樣說,不過是借口,希望衷重視這個事情。果然,聽到林庸說是在農家著作裏看到的,衷麵上露出鄭重的表情,“那就試試。吾會說服幾個村民按照汝說的方法漚肥,等到秋天收割的時候,真如汝所說的效果那麽好
,吾會上報,給汝請功。”
林庸搖了搖頭,“請功什麽的都無所謂。我希望裏正能夠說服所有村民都這麽做。隻不過稍稍麻煩一些,到了秋天就能多三成到五成的收獲,真的值得嚐試。”
衷沉思了一下,咬了咬牙,“好,吾會給村民說。”
第二天,衷就把村民聚集在了一起,敘說了林庸說的漚肥的方法,讓村民照著做。
這些村民果然很聽衷的話,都說要按照衷說的做。
一來,裏正權利很大,威望很盛。
二來,漚肥不是很麻煩,卻能提升三成到五成的畝產,村民願意做。
家家戶戶都開始忙活起來。
轉眼粟苗長大了,看著粟苗的長勢,就知道比往年好。
村民都稱讚衷有辦法。
這個世界的夏天沒有那麽炎熱,空氣很好,天空很透亮,總是能看到麻子臉一樣的星空。
林庸也漸漸適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如果不是傳來的很多消息不好的話。
比如,秦始皇身體似乎不怎麽好,比如,秦始皇又召集來了楚地的二十萬民夫,修建阿房宮……
夏天剛過,粟米都成熟了。
到了收割的季節。
看著沉澱澱的穗子,村民麵上都是笑容。
各種各樣的稅交起來,大約一畝地要繳納一石半的粟米。
如果畝產真的能提高,那剩下的就不是一石半了,而是兩石半,甚至三石,那村民一畝地就能收獲二百五十斤,甚至三百斤糧食。
足夠養活一個人了。
家裏要是有三畝地,足夠養活一個三口之家。
而像衷這樣擁有爵位,擁有一百畝土地的人,可以獲得幾千斤的糧食,絕對可以過個豐年,甚至可能天天吃上肉了。
到了收割的日子了。
衷先是帶領村民在地頭祭祀了神農,然後念了一通禱詞。
在那些大的世家,有專門做這樣事情的巫祝。
但是,在靠山村這個小村子,隻能裏正代勞了。
祭祀完了,念完了禱詞,衷說話了,“開始收割吧。”
村民都拿著鐮刀,走向了自己的地。
收割也就是這兩三日的功夫,要收割,脫粒,還要晾曬,然後收入倉庫。
林庸的《大力種田訣》不是白練的,隻不過花費了一個上午就收割完了。
還用淨穀器,把粟米都處理好了。
放入了廳房,準備納稅。
村民收割的時候都喜氣洋洋的,因為,他們發現了,今年的收成的確比往年好。
……
三天後,村民聚集在了一起。
衷看了看彘,彘上前說話,“吾家的四百畝地,今年畝產是四石半,增產了五成。”
一個村民上前,“我家的畝產是四石,增產三成。”
村民都紛紛說了起來。
最少的也是四石,增產三成,最多的一戶人家,隻有五畝地,精耕細作,使用了漚肥的辦法,畝產竟然到達了五石。
也就是增產六成。
林庸的地更不用說了,澆灌了靈泉水,畝產六石,也就是六百斤。
在現代當然算不上什麽,但是在這個時代,真的是非常高了。
而一畝地需要繳納一石半的稅,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粟米。
林庸隻有三畝地,就是需要繳納四百五十斤的粟米為稅。
剩下的一千三百五十斤粟米,都是林庸自己的了。
衷聽了村民的匯報,手都在顫抖。
回去了以後,馬上拿出竹簡,寫下了有關漚肥的方法,還有每戶村民地的畝產。
自然還有有關林庸的提議。
寫完了,當天下午就讓彘投遞給郵人,到縣裏交給縣令了。
這個時代,是有郵人的。
每個鄉都有一到三個郵人,公函是不花錢的,但是私人信簡是要給一定報酬的。
衷的書簡,算是公文,不需要花錢。
秦朝的郵寄體係,比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先進,都要完善。
縣令叫做陳陽,曾經是楚國人,在秦實行商鞅變法的時候,來到了秦國。
已經在這裏紮根,一口關中雅音,現在也算得上老秦人了。
陳陽雖然在這個不起眼的鹿縣做縣令,但是他的家族十分龐大。
有家中長輩是少良造,也就是十五級爵位,屬於公卿一流。
在鹹陽軍中任職。
陳陽隻是一個不受待見的旁支子弟。
今年三十四歲。
對很多人來說,三十四歲就成為縣令,很了不起,但是對於陳陽這個心比天高的人來說,真的有些鬱鬱不得誌的感覺。
陳陽辦公十分勤勉,隻要有了公文書簡,他從來不會留到第二天看。
衷的書簡到達縣衙的時候,陳陽正準備吃飯。
想了想,還是決定,先看了書簡再吃飯。打開了書簡上的密封,陳陽就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