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小組的主管仙劍長老對老張說過,越是那些曾經地位極高的物件,在成為精怪之後,越是可以領悟到的技能就越強大。


    仙劍長老的本體因為是越王勾踐曾經的配劍,所以在成為精怪之後才會這麽強大。


    而那傳國玉璽,顯然比越王勾踐的配劍還要更珍貴一些,畢竟傳國玉璽的地位可是極其高貴的,傳國玉璽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脈。


    所以如果傳國玉璽真的有機會變成了精怪,很可能比仙劍長老剛變為精怪的時候,還要強大。


    不過按照常理來說,一般傳國玉璽能夠成為精怪絕對是很難的。因為任何一個朝代的傳國玉璽,都代表著那個朝代的氣運。


    而一個朝代的滅亡,也就意味著這個朝代的氣運也隨之消散了。那麽跟這個朝代的氣運息息相關的傳國玉璽,自然也失去了原本的象征意義。


    因為自然會有下一個朝代新的傳國玉璽取代它的地位,凝聚新朝代的氣運。


    所以,當仙劍長老知道有一個傳國玉璽成為精怪的消息之後,第一反應是不相信。畢竟,同為精怪的仙劍長老自然明白,這其中有多麽困難。


    一個精怪的形成,是跟周圍環境息息相關的,隻有一個物件不斷地吸收周圍的天地靈氣,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可以有那麽一絲希望誕生出靈智的。


    但是,並不是說任何物件想要通過吸收天地靈氣,就絕對可以誕生靈智的。


    畢竟一個精怪的誕生,從某種程度來說,都是因為它沾染到了大氣運之人,所以為它將來的靈智誕生起到了某種促進作用。


    可以說,任何一個精怪誕生之後的性格,都跟它之前的主人性格相似。


    這是因為在之前它還沒有誕生靈智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自己前任主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了。


    這種影響其實是很明顯的,比如仙劍老人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仙劍長老的前任主人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個十分有名的故事,臥薪嚐膽之中的主人公。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在打敗了楚國之後,一舉成為了南方的霸主。而勾踐的越國正好是吳國的臨國,越國與吳國素來不和。


    畢竟那個時候,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是混亂的,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所以越國和吳國一直都有吞並掉對方的想法。但是,雙方都沒有找到足夠好的機會出手,所以一直都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隻是不斷地有一些小摩擦。


    而越國國王勾踐即位之後,吳國覺得這個機會來了,於是吳國為了征服越國,於是便發兵攻打了越國。


    吳國越國兩個國家在一個叫槜李的地方,展開了一場理解的大戰,吳王闔閭滿本來自信心爆棚,覺得自己可以一定打贏的,但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打了個敗仗。


    吳王自己又因為而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吳王本來就已經上了年紀,那時候的醫療條件又比不上現在,所以在吳王好不容易回到吳國想要救治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已經咽氣了。


    吳國的大王闔閭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夫差接替了他的王位,繼續治理吳國,同時吳王夫差也從來沒有忘記越國和吳國的仇恨。


    上一任吳王闔閭在臨死時曾經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以後一定要為父王報仇啊!不然為父死不瞑目啊!\"


    吳王夫差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兒子,所以他當然會記住自己父王的遺願,還為此特意安排一個手下,讓他經常提醒他這件事,不要讓自己忘記這個國仇家恨。


    所以每次當他經過宮門的時候,他的那個手下的人就一定會扯開了嗓子對吳王夫差大喊喊:\"夫差!你難道已經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你的父親死在了越王勾踐的手上!”


    吳王夫差為了報父仇報國仇,便叫伍子胥和伯嚭還有孫子一起在吳國一個隱秘的地方開始操練兵馬,為了做好攻打越國的準備。


    終於,在吳國籌備了很久之後,吳王夫差終於得償所願,把那個跟他走殺父之仇的越王勾踐給生擒了。


    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而吳王夫差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勾踐即便是心裏很不服氣,但越王勾踐仍然要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不讓吳王夫差產生疑心,不然的話,越王勾踐就再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了。


    在那之後每當吳王夫差在出門的時候,越王勾踐都走在前麵牽著吳王夫差的馬。


    而在吳王夫差生病的時候,越王勾踐仍然在吳王夫差的床前各種盡力照顧,於是經過長年累月的表現,吳王夫差看到越王勾踐居然這樣盡心伺候自己,就覺得越王勾踐他其實對自己其實是非常忠心的,最後吳王夫差不知道怎麽想的,居然就這麽允許越王勾踐返回越國了。


    而越王勾踐在經曆了各種磨難以後,終於回到了越國,對於之前的遭遇,他當然不可能忘記,他做了這麽多,當然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親手報仇雪恥,手刃敵人。


    越王勾踐唯恐被眼前的安逸生活給消磨了誌氣,於是便想出了一個主意,越王勾踐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然後在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先嚐一嚐苦味。


    雖然這種行為在現代人眼裏看來,確實是挺傻的,但是在當時那些淳樸的古代人眼裏,越王勾踐這種行為卻是讓人不由產生敬佩的。


    這就是後來傳說中的那個讓越王勾踐名留青史的勵誌故事,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當時便知道,必須讓越國慢慢富強起來,才有可能有打敗強大的吳國的那一天。


    於是越王勾踐便親自參加耕種,還叫來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


    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製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


    這個越國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範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後來又過了很多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嚐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越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此時已經十分傲慢了,又哪裏肯聽伍子胥的勸告,照樣帶兵去攻打齊國,雖然過程不是那麽順利,但是所幸最後還是打了勝仗回來。


    而當時吳國的文武百官全都來給吳王夫差道賀,但是卻隻有一個人唱反調,那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不僅沒有恭賀吳王夫差的勝利,而是反倒批評吳王夫差說:\"你打敗了這個齊國,也僅僅隻是占點小便宜;之後越國慢慢強盛起來之後,來滅吳國,這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吳王夫差聽到伍子胥總是說一些晦氣話,讓自己很不高興,於是便越來越討厭這個伍子胥。


    本來吳王夫差得勝歸來,還以為這個伍子胥絕對啞口無言,再也沒有其他的話說了。吳王夫差萬萬沒想到,自己打勝仗了之後,這個不識相的伍子胥自然說這些晦氣話,那吳王夫差怎麽可能高興得了。


    然後再加上伯嚭為了上位,總是在背後說伍子胥的壞話,吳王夫差也是越來越不喜歡這個伍子胥了。


    吳王夫差給伍子胥直接送去一口寶劍,伍子胥一看,這是不就是在逼他自殺嗎?


    伍子胥這麽聰明,當然很輕易地就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完全沒辦法。畢竟他是吳國的大臣,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於是伍子胥便含恨自殺了。


    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吳王夫差拍來的使者說道:“你等我死後,一定要把我的眼珠挖去,就給我放在吳國東門,一定要讓我看看這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是怎樣打進吳國的城池來的。\"


    吳王夫差一氣之下就殺了伍子胥,然後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又過了幾年,越王勾踐在終於作好了充分準備之後,便親自帶著自己的手下,開始帶領軍隊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當然不可能是厲兵秣馬的越國的對手,於是便接連打了幾次敗仗。


    而後越王勾踐的軍隊越軍氣勢如虹,一路過關斬將,而吳軍卻節節敗退。最後越王勾踐的軍隊,把吳國的都城整整包圍了兩年,伯嚭被越王勾踐逼得實在是走投無路了,於是他說了句:


    \"我是真的沒有麵目再見伍子胥了,隻能一死了之了。\"之後就含恨自殺了。


    最後越王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然後順理成章地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也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至此才畫上了一個句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冥王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瓜並收藏冥王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