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來得不急不緩。
一整個月裏,京城發生了不少事。仍舊有人關注西陵一事, 坊間的爭論甚囂塵上, 從未斷過。按理說西陵遠在邊境之外, 肆虐之地離京城也是風馬牛不相及,可不知怎麽的, 有關西陵的消息卻從來沒有斷過, 且經過渲染之後更叫怒火中燒, 京城眾人聽聞這些後都恨不得殺盡西陵人,好為枉死的大齊百姓報仇。
不僅京城這般, 江南江北,但凡是大齊統領之地,朝廷對西陵殺燒搶掠的抨擊從來就沒少過,有心人自然能從裏頭看出一點刻意引導的味道,不過大多數人卻都是毫無保留地相信朝廷放出來的消息, 並對西陵人痛恨至極。
大齊內戰多年, 所謂的上下一心, 早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當初戰火四起的時候,多的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得多了, 也不在乎自己殺得究竟是誰了。可是如今大齊已經再次安定了,大齊的百姓,也安穩了下來。如今經過朝廷一番刺激之後, 大齊上下幾乎是一致對外。
更有不少商戶揚言, 若是朝廷攻打西陵, 他們願意捐贈軍需軍費。
這再以往可不常見。昔日淮南王攻太原,幾次想在京城和江南商戶頭上動頭腦都未能成功。眼下他們卻這樣義正言辭,支援朝廷,真是叫人大開眼界。
商人都這般的義憤填膺,更莫說是普通民眾了。
此為一則。再一則,便是朝廷裏頭的動蕩更迭了。自從上回言官彈劾,趙家父子二人相繼被貶,不出一日,趙老太爺趙申甫便入宮求見。眾人本以為他是過去求情的,仗著自己教過皇上的份兒上欲將趙家二人從此事裏頭摘出來。言官們對這一猜想深信不疑,甚至摩拳擦掌,預備這下次上朝再狠狠地參趙家一本,結果宮裏的風聲一轉,那趙申甫,竟然自請致仕了。
眾人驚訝歸驚訝,不過想想趙申甫的年紀,卻也不難理解。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再白白占著位置,豈不是討人嫌?
如今趙家正處在風口浪尖,趙老爺子急流勇退,不僅得了名聲,還會在皇上麵前多留幾分情麵。沒看到人家趙申甫自請致仕的時候,皇上還勸了好幾回呢,直至三次過後,才終於允了趙申甫的要求,特封其為一等公,許其回江南舊宅頤養天年。
這樣的榮寵,試問朝中還有幾人。趙申甫是退了下來,不過趙家餘下的人,可都是在皇上麵前徹底的排上了號,記了功的。但此時,眾人方才明白過來,原來趙申甫打得竟是這樣的主意。
當真是居心叵測,老奸巨猾!
趙申甫卻隻覺得自己可憐。有口難言,有冤難辨。
可他已經沒有退路了,非走不可。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趙家,為了兒孫的將來,哪怕兒孫並不理解他,還有那杜儒林,更是對他多有誤解。
趙申甫已經什麽都不想說了。致仕之後,趙申甫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本來頭上還有些青絲,眼下卻變成了滿頭白發,精神也不似以往好了,沒過幾日便啟程南下了,沒有告知舊友同僚,亦沒有什麽送行宴。走得安安靜靜,不聲不響。
趙家退了,趙家的子嗣,也風光不再。
趙梓月怎麽都沒想到,自己會這般落魄的離開京城。也沒有想過,僅僅是祖父致仕,連她這個做孫女的竟也要被迫離京。
江南雖好,卻比不得天子腳下,更何況她自小到大都受身邊人耳濡目染,確信自己日後是一定要入宮為後的。若真跟著祖父回了江南,那這所謂的皇後夢也徹底斷了。
趙梓月自然不甘心,啟程的路上終於大著膽子,跑去問她祖父南下的緣由。
她不明白祖父為何要帶著幾個孫輩一道回去,京城不好嗎?
趙梓月問了好幾次,無奈她祖父都是三緘其口,一副不欲多說的模樣。
這樣更是激起了趙梓月的心思,她也是個執拗的性子,不問清楚便不罷休。往後的幾日,也一直尋著機會問趙申甫緣由。
趙申甫推脫了幾次,最終,還是在孫女急迫的目光下開了口,解釋道:“都怨祖父,祖父太過自大了,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趙梓月半點不信這話,好笑道:“祖父何等的身份,還能有什麽人不能得罪的,莫不成那人還是當今皇上不成?”
趙申甫沒有否認。
趙梓月臉色漸漸凝重起來:“祖父……”
“月兒啊,不該問的事情就不要問了,知道的多了對你也不好。”
趙梓月急了:“怎麽可能會是因為皇上呢,您可是皇上的老師啊,對皇上有大恩德,皇上,皇上他怎麽可能因為您一兩句不慎就讓您致仕?那我父兄呢,難不成他們被貶低,也是因為……皇上?”
趙梓月問得小心翼翼,她心裏還是存著一份希冀的,希望祖父能告訴她這些都不是真的。皇上不是一直厚待趙家,禮遇杜家的,趙杜兩家是國之功臣啊!
趙申甫幾不可查地點點頭。
趙梓月倒抽了一口氣:“怎,怎麽可能?”
“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趙申甫說完,緩了許久,又歎息道,“更何況,祖父得罪的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若是隻開罪的皇上,以皇上念舊的性子勢必不會動到趙家的頭上的,最多,自此之後冷著祖父,提拔杜家便是了。可是啊,祖父失算了,低估了那人在皇上心頭的地位。咱們這些人同她相比,算的了什麽呢?”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可不是這樣麽?趙申甫苦笑一聲。
以往的皇上,哪裏會整日整日的為一個女子分心。所有的不對勁都是從陳家人進京開始的,趙申甫甚至隱隱有種預感,皇上這般處處打算,竟不像是隻要那陳姑娘入宮為妃似乎的,竟像是……替她籌謀後位。
這事趙申甫是不好同孫女說的。
好在趙梓月也想不到這個份兒上的,她隻擔心一件事:“那,那咱們家得罪了皇上,往後還能再回京城嗎?”
趙申甫看了孫女一眼,她年紀小,心裏想什麽,臉上便能看得出什麽。趙申甫又是一聲歎息:“月兒,是祖父對不住你。”
“祖父騙人。”
她不信。怎麽會出來就回不去了呢?
說完,趙梓月便掉頭離開了,這樣殘忍的話,她怎麽能相信呢,皇上肯定還是念著他們趙家的,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又會讓祖父回京。
一定是的。
趙梓月堅信。
趙家走後,這所謂的兩朝元老便隻剩下杜家了。旁人本以為趙家走了,杜家會順勢再登一步,或許還會在朝中再提立後一事,可叫他們失望的是,杜家不僅沒有大肆為自家起勢,反而迅速沉寂了下來,杜老爺子甚至還抱恙了許久,放出消息,道自己年老,體力不支,要長期修養在家了。
幾乎是短短幾日的功夫,京城裏勢力最大的趙杜兩家,竟然同時沒了聲息,背後緣由,委實叫人驚奇。
也是伴著趙杜兩家的低調退出,京城這些日子裏關於武舉的爭論,漸漸少了起來。
眾人議論了一陣,仍舊沒能議論出什麽,條令還擺在那兒,女子依舊能與男兒一般參與武舉。口誅筆伐了這麽一段時間,不少人都已經精疲力倦了,興趣也慢慢衰退了許多,如今連說都不願意去說了。
女子參加便參加吧,左右也起不了什麽水花。
她們自己不嫌丟人就成了。
至此,京城的風向竟然又變了一番。
這事對於阿年這樣想要參加武舉的人再好不過了。就連顧茗幾個,也是摩拳擦掌,準備上台一展拳腳。她們自幼習武,自問不比那些男子差,如今朝廷有了這樣的規定,她們自然也要上去試一試的。
幾個人與阿年約定,先報了名上去,誰也不許臨陣退縮。
報了名之後,便剩下之後的準備了。
阿年比她們所有人都要忙。因為報了名之後她才發現,原來武舉也是要考文試的,文試雖沒有詩詞歌賦,卻有軍事策論,要寫文章的。阿年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一陣晴天霹靂,神魂俱震。
好在震也就震這麽一瞬,回府之後收了蕭繹的信,阿年又一次地鼓起了信心。
這些天她和蕭繹都沒有見麵,兩人都心照不宣地沒在信裏說什麽時候見麵的事。許多事情戳破了之前與戳破之後是完全不同的。戳破之前,阿年可以肆無忌憚地同蕭繹膩歪,可是一切攤開了,隱約知道自己的心意之後,阿年卻又有些了些害羞的情緒。
她想蕭繹應該也是一樣的。
自從她上回給他畫了一副自以為很像的畫像送去之後,蕭繹的信便從三四日一次變成每日一次。兩個人都樂此不疲。
這回來得信同往日有些不同。
往日都是些讓人臉紅的詩詞,這回,卻隻有幾句話,問的是武舉文試的事兒。蕭繹深知阿年的水平,也知道所謂的軍事策論於她太過困難,便問她要不要他幫忙。
策論的題目,別人不知道,蕭繹卻是知道的。
他本也可以直接附在信的結尾處,可是臨下筆的時候仍舊忍住了,想先問一問阿年的看法。
阿年肯定是願意的,看到這話的時候一顆心差點激動地從嗓子眼兒裏頭跳出來。
要!
肯定要啊!
通過不了文試的話,便沒有機會參加之後的武舉了。阿年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她可沒有順利通過的本事,能提前知道題目的話,自然是再好不過了!真是愁什麽就有什麽,阿年美滋滋地想著。
她提筆便準備應下,可筆尖懸在空中半晌,卻還是一個字都沒寫出來。
阿年用筆頭撓了撓臉,她要是真問蕭繹要了題目,對其他人來說是不是有些不公平?
她這算不算是,作弊?
……
九月初,各地武舉考生匯集京城。九月中旬,文試結束,三日後,武舉初試開始。
一整個月裏,京城發生了不少事。仍舊有人關注西陵一事, 坊間的爭論甚囂塵上, 從未斷過。按理說西陵遠在邊境之外, 肆虐之地離京城也是風馬牛不相及,可不知怎麽的, 有關西陵的消息卻從來沒有斷過, 且經過渲染之後更叫怒火中燒, 京城眾人聽聞這些後都恨不得殺盡西陵人,好為枉死的大齊百姓報仇。
不僅京城這般, 江南江北,但凡是大齊統領之地,朝廷對西陵殺燒搶掠的抨擊從來就沒少過,有心人自然能從裏頭看出一點刻意引導的味道,不過大多數人卻都是毫無保留地相信朝廷放出來的消息, 並對西陵人痛恨至極。
大齊內戰多年, 所謂的上下一心, 早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當初戰火四起的時候,多的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得多了, 也不在乎自己殺得究竟是誰了。可是如今大齊已經再次安定了,大齊的百姓,也安穩了下來。如今經過朝廷一番刺激之後, 大齊上下幾乎是一致對外。
更有不少商戶揚言, 若是朝廷攻打西陵, 他們願意捐贈軍需軍費。
這再以往可不常見。昔日淮南王攻太原,幾次想在京城和江南商戶頭上動頭腦都未能成功。眼下他們卻這樣義正言辭,支援朝廷,真是叫人大開眼界。
商人都這般的義憤填膺,更莫說是普通民眾了。
此為一則。再一則,便是朝廷裏頭的動蕩更迭了。自從上回言官彈劾,趙家父子二人相繼被貶,不出一日,趙老太爺趙申甫便入宮求見。眾人本以為他是過去求情的,仗著自己教過皇上的份兒上欲將趙家二人從此事裏頭摘出來。言官們對這一猜想深信不疑,甚至摩拳擦掌,預備這下次上朝再狠狠地參趙家一本,結果宮裏的風聲一轉,那趙申甫,竟然自請致仕了。
眾人驚訝歸驚訝,不過想想趙申甫的年紀,卻也不難理解。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再白白占著位置,豈不是討人嫌?
如今趙家正處在風口浪尖,趙老爺子急流勇退,不僅得了名聲,還會在皇上麵前多留幾分情麵。沒看到人家趙申甫自請致仕的時候,皇上還勸了好幾回呢,直至三次過後,才終於允了趙申甫的要求,特封其為一等公,許其回江南舊宅頤養天年。
這樣的榮寵,試問朝中還有幾人。趙申甫是退了下來,不過趙家餘下的人,可都是在皇上麵前徹底的排上了號,記了功的。但此時,眾人方才明白過來,原來趙申甫打得竟是這樣的主意。
當真是居心叵測,老奸巨猾!
趙申甫卻隻覺得自己可憐。有口難言,有冤難辨。
可他已經沒有退路了,非走不可。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趙家,為了兒孫的將來,哪怕兒孫並不理解他,還有那杜儒林,更是對他多有誤解。
趙申甫已經什麽都不想說了。致仕之後,趙申甫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本來頭上還有些青絲,眼下卻變成了滿頭白發,精神也不似以往好了,沒過幾日便啟程南下了,沒有告知舊友同僚,亦沒有什麽送行宴。走得安安靜靜,不聲不響。
趙家退了,趙家的子嗣,也風光不再。
趙梓月怎麽都沒想到,自己會這般落魄的離開京城。也沒有想過,僅僅是祖父致仕,連她這個做孫女的竟也要被迫離京。
江南雖好,卻比不得天子腳下,更何況她自小到大都受身邊人耳濡目染,確信自己日後是一定要入宮為後的。若真跟著祖父回了江南,那這所謂的皇後夢也徹底斷了。
趙梓月自然不甘心,啟程的路上終於大著膽子,跑去問她祖父南下的緣由。
她不明白祖父為何要帶著幾個孫輩一道回去,京城不好嗎?
趙梓月問了好幾次,無奈她祖父都是三緘其口,一副不欲多說的模樣。
這樣更是激起了趙梓月的心思,她也是個執拗的性子,不問清楚便不罷休。往後的幾日,也一直尋著機會問趙申甫緣由。
趙申甫推脫了幾次,最終,還是在孫女急迫的目光下開了口,解釋道:“都怨祖父,祖父太過自大了,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趙梓月半點不信這話,好笑道:“祖父何等的身份,還能有什麽人不能得罪的,莫不成那人還是當今皇上不成?”
趙申甫沒有否認。
趙梓月臉色漸漸凝重起來:“祖父……”
“月兒啊,不該問的事情就不要問了,知道的多了對你也不好。”
趙梓月急了:“怎麽可能會是因為皇上呢,您可是皇上的老師啊,對皇上有大恩德,皇上,皇上他怎麽可能因為您一兩句不慎就讓您致仕?那我父兄呢,難不成他們被貶低,也是因為……皇上?”
趙梓月問得小心翼翼,她心裏還是存著一份希冀的,希望祖父能告訴她這些都不是真的。皇上不是一直厚待趙家,禮遇杜家的,趙杜兩家是國之功臣啊!
趙申甫幾不可查地點點頭。
趙梓月倒抽了一口氣:“怎,怎麽可能?”
“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趙申甫說完,緩了許久,又歎息道,“更何況,祖父得罪的還不是一個,而是兩個。若是隻開罪的皇上,以皇上念舊的性子勢必不會動到趙家的頭上的,最多,自此之後冷著祖父,提拔杜家便是了。可是啊,祖父失算了,低估了那人在皇上心頭的地位。咱們這些人同她相比,算的了什麽呢?”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可不是這樣麽?趙申甫苦笑一聲。
以往的皇上,哪裏會整日整日的為一個女子分心。所有的不對勁都是從陳家人進京開始的,趙申甫甚至隱隱有種預感,皇上這般處處打算,竟不像是隻要那陳姑娘入宮為妃似乎的,竟像是……替她籌謀後位。
這事趙申甫是不好同孫女說的。
好在趙梓月也想不到這個份兒上的,她隻擔心一件事:“那,那咱們家得罪了皇上,往後還能再回京城嗎?”
趙申甫看了孫女一眼,她年紀小,心裏想什麽,臉上便能看得出什麽。趙申甫又是一聲歎息:“月兒,是祖父對不住你。”
“祖父騙人。”
她不信。怎麽會出來就回不去了呢?
說完,趙梓月便掉頭離開了,這樣殘忍的話,她怎麽能相信呢,皇上肯定還是念著他們趙家的,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又會讓祖父回京。
一定是的。
趙梓月堅信。
趙家走後,這所謂的兩朝元老便隻剩下杜家了。旁人本以為趙家走了,杜家會順勢再登一步,或許還會在朝中再提立後一事,可叫他們失望的是,杜家不僅沒有大肆為自家起勢,反而迅速沉寂了下來,杜老爺子甚至還抱恙了許久,放出消息,道自己年老,體力不支,要長期修養在家了。
幾乎是短短幾日的功夫,京城裏勢力最大的趙杜兩家,竟然同時沒了聲息,背後緣由,委實叫人驚奇。
也是伴著趙杜兩家的低調退出,京城這些日子裏關於武舉的爭論,漸漸少了起來。
眾人議論了一陣,仍舊沒能議論出什麽,條令還擺在那兒,女子依舊能與男兒一般參與武舉。口誅筆伐了這麽一段時間,不少人都已經精疲力倦了,興趣也慢慢衰退了許多,如今連說都不願意去說了。
女子參加便參加吧,左右也起不了什麽水花。
她們自己不嫌丟人就成了。
至此,京城的風向竟然又變了一番。
這事對於阿年這樣想要參加武舉的人再好不過了。就連顧茗幾個,也是摩拳擦掌,準備上台一展拳腳。她們自幼習武,自問不比那些男子差,如今朝廷有了這樣的規定,她們自然也要上去試一試的。
幾個人與阿年約定,先報了名上去,誰也不許臨陣退縮。
報了名之後,便剩下之後的準備了。
阿年比她們所有人都要忙。因為報了名之後她才發現,原來武舉也是要考文試的,文試雖沒有詩詞歌賦,卻有軍事策論,要寫文章的。阿年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一陣晴天霹靂,神魂俱震。
好在震也就震這麽一瞬,回府之後收了蕭繹的信,阿年又一次地鼓起了信心。
這些天她和蕭繹都沒有見麵,兩人都心照不宣地沒在信裏說什麽時候見麵的事。許多事情戳破了之前與戳破之後是完全不同的。戳破之前,阿年可以肆無忌憚地同蕭繹膩歪,可是一切攤開了,隱約知道自己的心意之後,阿年卻又有些了些害羞的情緒。
她想蕭繹應該也是一樣的。
自從她上回給他畫了一副自以為很像的畫像送去之後,蕭繹的信便從三四日一次變成每日一次。兩個人都樂此不疲。
這回來得信同往日有些不同。
往日都是些讓人臉紅的詩詞,這回,卻隻有幾句話,問的是武舉文試的事兒。蕭繹深知阿年的水平,也知道所謂的軍事策論於她太過困難,便問她要不要他幫忙。
策論的題目,別人不知道,蕭繹卻是知道的。
他本也可以直接附在信的結尾處,可是臨下筆的時候仍舊忍住了,想先問一問阿年的看法。
阿年肯定是願意的,看到這話的時候一顆心差點激動地從嗓子眼兒裏頭跳出來。
要!
肯定要啊!
通過不了文試的話,便沒有機會參加之後的武舉了。阿年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她可沒有順利通過的本事,能提前知道題目的話,自然是再好不過了!真是愁什麽就有什麽,阿年美滋滋地想著。
她提筆便準備應下,可筆尖懸在空中半晌,卻還是一個字都沒寫出來。
阿年用筆頭撓了撓臉,她要是真問蕭繹要了題目,對其他人來說是不是有些不公平?
她這算不算是,作弊?
……
九月初,各地武舉考生匯集京城。九月中旬,文試結束,三日後,武舉初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