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鶴與蕭璿很快就到了, 相互見禮過後,各自落座。蕭虞也不拐彎抹角, 開門見山地說:“事情究竟如何, 想必兩位都已經知曉了。”
於鶴與蕭璿對視一眼, 皆點了點頭。
蕭虞喜色難掩:“若是北方出現了更強大的敵人, 國內的矛盾便會順勢轉移,至尊對我燕地的忌憚也會減輕許多。甚至於,他是巴不得咱們這道北方的屏障更強大、更穩固一些!”
“不錯。”蕭璿也道, “最重要的是,萬一我等帝都一行失利, 棋差一招, 退去時也能更從容。”
說實話, 他實在是不大喜歡晉城。他自幼長在北疆, 來往於燕地與草原之間,有時固然艱險,卻始終十分肆意。
這晉城雖是首善之地, 世間最繁華之所,他卻始終覺得壓抑。
現如今, 有了更好的退路, 他如何不喜?
可是, 蕭虞與於鶴卻都肅了神色。蕭璿見此,也意識到自己怕是想岔了, 臉上笑意漸漸淡去, 有些不解地問:“怎麽了?”
“阿璿哥, ”蕭虞認真地看著他,“我們,沒有退路!”
蕭璿一怔:“怎會?”
於鶴歎了一聲,道:“璿公子,世子所言不錯。若說從前,我等還能懷著‘大不了就殺出京城,返回燕京’的打算,從今以後,這個念頭就得徹底打消了。”
“為什麽?”蕭璿不解。
——明明燕地的政治地位更重了不是嗎?至尊再怎麽著,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輕舉妄動的。
蕭虞端起熱羊乳啜了一口,示意於鶴解釋給他聽。
收到世子的示意,於鶴解釋道:“正因為燕地再一次體現出了重要性,待外敵平了以後,至尊就會更加忌憚。”
他這話聽起來有對大晉的實力過分自信之嫌,卻也並沒有多少誇張的成分。
雖說已曆數代,中原之地早不複開國時的熱血,卻也並沒有完全沉寂。
更有甚至,許多沒落勳貴與仕途不得意的學子們,內心深處都迫切地渴望有一場大戰爆發,讓他們英雄有用武之地!
可以說,這次的事情恰恰是一個契機,來得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若是利用得當,不但可以迅速轉化內部矛盾,更可以將多數人長久不得誌而可能產生的隱患消弭於無形。
當然了,在此過程中斬將奪旗、殺人取地,為大晉帝國開疆拓土,那都是應有之議,自不必特意明說。
所以說,以大晉目前的狀態來說,丁零、扶餘逸散之軍所建立的國家,隻能是一時的威脅。
蕭璿聽罷,有些失落,更多的卻是興奮:“也就是說,我燕國的國土,可以再次往北推了?”
——難不成,他有生之年,竟能經曆一次燕靖王時的盛事嗎?
因實力太強而自行上表,請求將繁華封邑換成從敵方手裏奪來的荒地的,燕靖王是古往今來第一人!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後代也夠給力,不負先祖威名,將那片荒地變成了不下於曾經舊邑的繁華。
“咦?不對呀!”蕭璿突然反應過來,“如此一來,燕國就離帝都更遠了,威脅更小,至尊哪裏會更忌憚?”
相對於他的樂觀,蕭虞卻是一臉木然:“若是至尊不允燕國再次北遷呢?”
“這……”蕭璿啞然。
這也很有可能。
燕國上次北遷之後,隴西與朔方兩郡的確是還給中央帝權了。可真到了戰時,兩地所有的兵將還是要受燕王節製。
就比如栗候與雍候。
自燕國北遷之後,栗候與雍候便分別被派遣到了隴西與朔方,執掌一郡兵戈。元帝的本意就是為了淡化燕王在兩郡之中的影響力。
但結果卻明顯地不盡如人意。
栗候與雍候皆是世襲罔替的一等候爵,在眾多勳貴中雖趕不上第一梯隊,也絕對是穩穩的第二梯隊。
可是如今,已經幾代未出傑才的雍候府暫且不說,燕王蕭煥差遣栗候世子,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這也非是燕王刻意攬權,而是隴西與朔方自開國以來便是燕王的封地,一切政治與軍事都已經刻上了不可磨滅的燕王府的烙印。
許多事情繞開了燕王府,也不是不能辦,隻是付出的精力與代價太大了。因此,第一代入駐兩郡的栗候與雍候都不願意付這樣的代價,主動向燕王府靠攏。
加之當時的帝都與藩王之間正處於蜜月期,元帝並不願撕破臉,也就那樣了。而有些事情,一旦開了頭,就收不住了。
此次栗候麾下校尉晏瑰入京,主要目的是替栗候辦事。可當蕭虞要留她在燕王府居住時,她卻分毫警惕也無,反而理所當然就認為燕王世子是怕她在京中受人刁難,在給她撐腰。
須知,栗候名義上可是至尊的臣子,不是燕王府的屬臣。而栗候一家雖皆不在京,帝都之中卻是有座栗候府的。
有此前車之鑒,若燕國再次北遷……
蕭璿頓覺愁雲慘淡:“如此說來,這一回,我怕是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了!”
對此,蕭虞也是歎氣。
蕭璿都沒這機會,她就更不可能了!
眼見氣氛越發沉悶,於鶴連忙調和:“真說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的。”
蕭虞懶洋洋地瞥了他一眼:“什麽好處?”她完全對這好處不報希望。
於鶴道:“世子不是正苦惱與瑞王世子分道揚鑣一事嗎?如今北方有強敵,而西域之地又一向是我大晉與北方強國之間的爭奪之地。節製西域的瑞王府此時肯定不會想著要與我燕王府生出齟齬。大王給世子的信上,不就有交代世子莫要與瑞王世子交惡嗎?”
蕭虞點了點頭:“是有這麽回事。”不過,她驟然被蕭樗甩了臉子,直接把這軲轆給無視了。
於鶴撚須而笑,胸有成竹地說:“既然大王交代了世子,那瑞王殿下也一定會飛書交代瑞王世子。到時候,世子的苦惱不就沒了嗎?”
“原來是這樣啊!”蕭虞失望地撇了撇嘴,“會這樣說,那是因為長史不了解我這位堂兄。就他那狗脾氣,要是能聽瑞王姑母的交代才怪了呢!”
有過與蕭樗一同求學經曆的蕭璿連連點頭附和:“不錯。若是瑞王殿下的信早幾日到還好,如今瑞王世子話都甩下了,怕是瑞王殿下親至,也別想讓他拉下臉來。”
“這……”於鶴顯然是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尤不死心地問,“瑞王世子又不是三歲的頑童,他總要顧全大局吧?”
蕭虞“嗬嗬”了兩聲,氣悶道,“他就是吃定了瑞王姑母與父親都會顧全大局,所以才敢肆無忌憚!”
於鶴啞然半晌,遲疑地看著蕭虞:“那世子……”
——您不會也要肆無忌憚吧?
卻見蕭虞忽的展顏一笑,無比誠懇地說:“長史放心,既然父親特意交代了,孤自然會遵從的。待到明日,孤便親自登門拜訪。對了,待會兒長史別忘了投張拜貼過去。”
於鶴微微一怔,繼而失笑:“世子也忒促狹了些!”
蕭虞與蕭樗的交情,通俗點兒說,就是通家之好。從隴西求學那會兒,兩人初入對方的住處就從不用拜貼。這會兒蕭虞突然遞過去一張,蕭樗怕不是得胸悶氣短好一段兒時日。偏這位還是他自己作的,怪不著旁人。
當然,膈應蕭樗隻是順帶的。蕭虞真正的目的,不過是要向至尊與帝都宗室們展現自己的胸襟,讓他們知曉,她蕭虞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
這樣一來,或多或少都能減輕帝都宗室對她登鼎的排斥。
畢竟,有一個大度的至尊,他們的生活才能更滋潤不是?
***
於鶴所料,半點兒不錯,蕭樗的確是接到了瑞王殿下的來信,就在宮宴後他與蕭虞分道揚鑣的第二天。
彼時,蕭虞正與徐澈甜甜蜜蜜地吃火鍋,蕭樗卻是捏著信紙食不下咽。
他作夜與蕭虞別後,心頭又是愧疚又是氣悶,也不乘輅,就那麽頂著一頭冷汗一路縱馬而歸。剛回府時還不覺得,今日一早起來便有些頭重腳輕。
王世子出行,自然有醫者隨侍。連生發現他不適之後,便急忙宣了隨行的吳大夫來給他聽了脈。
“世子這是衝了風了。”吳大夫道,“待屬下開兩副藥熬了,世子喝完,發發汗也就過了。”
末了,又叮囑道:“隻是世子切記,日後切不可再如此不顧惜身體了。”
吳大夫家世代都是瑞王府的臣屬,對於皇室之中可能存在的遺傳體質一清二楚,自然也就對蕭樗這個男嗣的身體格外注意。
蕭樗微微一怔,手便有些抖:“孤才十八歲……”
——難不成,日後便要如至尊與燕王叔父一般,終日與湯藥為伍了嗎?
見他如此,吳大夫一驚,恐他心存隱憂,於身體不利,連忙安撫道:“世子一頭的汗,擦都不擦便敢縱馬衝風,沒得風寒就該偷著笑了。好在此次並無大礙,日後注意些便是了。”
蕭樗鬆了一口氣:“那就好。”
吳大夫又叮囑了連生與何岩一通,這才告辭回去開藥了。
送走了吳大夫,連生覷了覷自家世子的臉色,問道:“世子,可要傳膳嗎?”
蕭樗道:“傳吧,粥裏多放些飴糖。”
連生臉色一苦,與何岩對視了一眼,勸道:“世子,吳大夫方才特意叮囑了,服藥期間,不能吃糖,會衝了藥性。”
蕭樗的胃口登時就去了一半:“那行,你們看著傳吧。”
“誒,好。”
兩人低聲商議了一番,挑了幾樣蕭樗難得喜歡的不含糖的膳食遞到了膳房。
這府裏就蕭樗一個主子,一大群人都圍著他轉。膳食單子才報上去不久,膳房那邊就熱騰騰地送了一桌過來。
因著吳大夫也正在膳房熬藥,順嘴叮囑了廚子們一番,也就沒有哪個討巧地送了蕭樗平日裏最愛的菜色獻殷勤。這讓心存僥幸的蕭樗失望不已。
不過好在,這些菜色也能入口,他想著,將就著吃點兒吧,等過幾日病好了再說。
也就在這個時候,何誌興帶了瑞王殿下的加急信件過來了。
於鶴與蕭璿對視一眼, 皆點了點頭。
蕭虞喜色難掩:“若是北方出現了更強大的敵人, 國內的矛盾便會順勢轉移,至尊對我燕地的忌憚也會減輕許多。甚至於,他是巴不得咱們這道北方的屏障更強大、更穩固一些!”
“不錯。”蕭璿也道, “最重要的是,萬一我等帝都一行失利, 棋差一招, 退去時也能更從容。”
說實話, 他實在是不大喜歡晉城。他自幼長在北疆, 來往於燕地與草原之間,有時固然艱險,卻始終十分肆意。
這晉城雖是首善之地, 世間最繁華之所,他卻始終覺得壓抑。
現如今, 有了更好的退路, 他如何不喜?
可是, 蕭虞與於鶴卻都肅了神色。蕭璿見此,也意識到自己怕是想岔了, 臉上笑意漸漸淡去, 有些不解地問:“怎麽了?”
“阿璿哥, ”蕭虞認真地看著他,“我們,沒有退路!”
蕭璿一怔:“怎會?”
於鶴歎了一聲,道:“璿公子,世子所言不錯。若說從前,我等還能懷著‘大不了就殺出京城,返回燕京’的打算,從今以後,這個念頭就得徹底打消了。”
“為什麽?”蕭璿不解。
——明明燕地的政治地位更重了不是嗎?至尊再怎麽著,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輕舉妄動的。
蕭虞端起熱羊乳啜了一口,示意於鶴解釋給他聽。
收到世子的示意,於鶴解釋道:“正因為燕地再一次體現出了重要性,待外敵平了以後,至尊就會更加忌憚。”
他這話聽起來有對大晉的實力過分自信之嫌,卻也並沒有多少誇張的成分。
雖說已曆數代,中原之地早不複開國時的熱血,卻也並沒有完全沉寂。
更有甚至,許多沒落勳貴與仕途不得意的學子們,內心深處都迫切地渴望有一場大戰爆發,讓他們英雄有用武之地!
可以說,這次的事情恰恰是一個契機,來得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若是利用得當,不但可以迅速轉化內部矛盾,更可以將多數人長久不得誌而可能產生的隱患消弭於無形。
當然了,在此過程中斬將奪旗、殺人取地,為大晉帝國開疆拓土,那都是應有之議,自不必特意明說。
所以說,以大晉目前的狀態來說,丁零、扶餘逸散之軍所建立的國家,隻能是一時的威脅。
蕭璿聽罷,有些失落,更多的卻是興奮:“也就是說,我燕國的國土,可以再次往北推了?”
——難不成,他有生之年,竟能經曆一次燕靖王時的盛事嗎?
因實力太強而自行上表,請求將繁華封邑換成從敵方手裏奪來的荒地的,燕靖王是古往今來第一人!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後代也夠給力,不負先祖威名,將那片荒地變成了不下於曾經舊邑的繁華。
“咦?不對呀!”蕭璿突然反應過來,“如此一來,燕國就離帝都更遠了,威脅更小,至尊哪裏會更忌憚?”
相對於他的樂觀,蕭虞卻是一臉木然:“若是至尊不允燕國再次北遷呢?”
“這……”蕭璿啞然。
這也很有可能。
燕國上次北遷之後,隴西與朔方兩郡的確是還給中央帝權了。可真到了戰時,兩地所有的兵將還是要受燕王節製。
就比如栗候與雍候。
自燕國北遷之後,栗候與雍候便分別被派遣到了隴西與朔方,執掌一郡兵戈。元帝的本意就是為了淡化燕王在兩郡之中的影響力。
但結果卻明顯地不盡如人意。
栗候與雍候皆是世襲罔替的一等候爵,在眾多勳貴中雖趕不上第一梯隊,也絕對是穩穩的第二梯隊。
可是如今,已經幾代未出傑才的雍候府暫且不說,燕王蕭煥差遣栗候世子,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這也非是燕王刻意攬權,而是隴西與朔方自開國以來便是燕王的封地,一切政治與軍事都已經刻上了不可磨滅的燕王府的烙印。
許多事情繞開了燕王府,也不是不能辦,隻是付出的精力與代價太大了。因此,第一代入駐兩郡的栗候與雍候都不願意付這樣的代價,主動向燕王府靠攏。
加之當時的帝都與藩王之間正處於蜜月期,元帝並不願撕破臉,也就那樣了。而有些事情,一旦開了頭,就收不住了。
此次栗候麾下校尉晏瑰入京,主要目的是替栗候辦事。可當蕭虞要留她在燕王府居住時,她卻分毫警惕也無,反而理所當然就認為燕王世子是怕她在京中受人刁難,在給她撐腰。
須知,栗候名義上可是至尊的臣子,不是燕王府的屬臣。而栗候一家雖皆不在京,帝都之中卻是有座栗候府的。
有此前車之鑒,若燕國再次北遷……
蕭璿頓覺愁雲慘淡:“如此說來,這一回,我怕是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了!”
對此,蕭虞也是歎氣。
蕭璿都沒這機會,她就更不可能了!
眼見氣氛越發沉悶,於鶴連忙調和:“真說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的。”
蕭虞懶洋洋地瞥了他一眼:“什麽好處?”她完全對這好處不報希望。
於鶴道:“世子不是正苦惱與瑞王世子分道揚鑣一事嗎?如今北方有強敵,而西域之地又一向是我大晉與北方強國之間的爭奪之地。節製西域的瑞王府此時肯定不會想著要與我燕王府生出齟齬。大王給世子的信上,不就有交代世子莫要與瑞王世子交惡嗎?”
蕭虞點了點頭:“是有這麽回事。”不過,她驟然被蕭樗甩了臉子,直接把這軲轆給無視了。
於鶴撚須而笑,胸有成竹地說:“既然大王交代了世子,那瑞王殿下也一定會飛書交代瑞王世子。到時候,世子的苦惱不就沒了嗎?”
“原來是這樣啊!”蕭虞失望地撇了撇嘴,“會這樣說,那是因為長史不了解我這位堂兄。就他那狗脾氣,要是能聽瑞王姑母的交代才怪了呢!”
有過與蕭樗一同求學經曆的蕭璿連連點頭附和:“不錯。若是瑞王殿下的信早幾日到還好,如今瑞王世子話都甩下了,怕是瑞王殿下親至,也別想讓他拉下臉來。”
“這……”於鶴顯然是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尤不死心地問,“瑞王世子又不是三歲的頑童,他總要顧全大局吧?”
蕭虞“嗬嗬”了兩聲,氣悶道,“他就是吃定了瑞王姑母與父親都會顧全大局,所以才敢肆無忌憚!”
於鶴啞然半晌,遲疑地看著蕭虞:“那世子……”
——您不會也要肆無忌憚吧?
卻見蕭虞忽的展顏一笑,無比誠懇地說:“長史放心,既然父親特意交代了,孤自然會遵從的。待到明日,孤便親自登門拜訪。對了,待會兒長史別忘了投張拜貼過去。”
於鶴微微一怔,繼而失笑:“世子也忒促狹了些!”
蕭虞與蕭樗的交情,通俗點兒說,就是通家之好。從隴西求學那會兒,兩人初入對方的住處就從不用拜貼。這會兒蕭虞突然遞過去一張,蕭樗怕不是得胸悶氣短好一段兒時日。偏這位還是他自己作的,怪不著旁人。
當然,膈應蕭樗隻是順帶的。蕭虞真正的目的,不過是要向至尊與帝都宗室們展現自己的胸襟,讓他們知曉,她蕭虞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
這樣一來,或多或少都能減輕帝都宗室對她登鼎的排斥。
畢竟,有一個大度的至尊,他們的生活才能更滋潤不是?
***
於鶴所料,半點兒不錯,蕭樗的確是接到了瑞王殿下的來信,就在宮宴後他與蕭虞分道揚鑣的第二天。
彼時,蕭虞正與徐澈甜甜蜜蜜地吃火鍋,蕭樗卻是捏著信紙食不下咽。
他作夜與蕭虞別後,心頭又是愧疚又是氣悶,也不乘輅,就那麽頂著一頭冷汗一路縱馬而歸。剛回府時還不覺得,今日一早起來便有些頭重腳輕。
王世子出行,自然有醫者隨侍。連生發現他不適之後,便急忙宣了隨行的吳大夫來給他聽了脈。
“世子這是衝了風了。”吳大夫道,“待屬下開兩副藥熬了,世子喝完,發發汗也就過了。”
末了,又叮囑道:“隻是世子切記,日後切不可再如此不顧惜身體了。”
吳大夫家世代都是瑞王府的臣屬,對於皇室之中可能存在的遺傳體質一清二楚,自然也就對蕭樗這個男嗣的身體格外注意。
蕭樗微微一怔,手便有些抖:“孤才十八歲……”
——難不成,日後便要如至尊與燕王叔父一般,終日與湯藥為伍了嗎?
見他如此,吳大夫一驚,恐他心存隱憂,於身體不利,連忙安撫道:“世子一頭的汗,擦都不擦便敢縱馬衝風,沒得風寒就該偷著笑了。好在此次並無大礙,日後注意些便是了。”
蕭樗鬆了一口氣:“那就好。”
吳大夫又叮囑了連生與何岩一通,這才告辭回去開藥了。
送走了吳大夫,連生覷了覷自家世子的臉色,問道:“世子,可要傳膳嗎?”
蕭樗道:“傳吧,粥裏多放些飴糖。”
連生臉色一苦,與何岩對視了一眼,勸道:“世子,吳大夫方才特意叮囑了,服藥期間,不能吃糖,會衝了藥性。”
蕭樗的胃口登時就去了一半:“那行,你們看著傳吧。”
“誒,好。”
兩人低聲商議了一番,挑了幾樣蕭樗難得喜歡的不含糖的膳食遞到了膳房。
這府裏就蕭樗一個主子,一大群人都圍著他轉。膳食單子才報上去不久,膳房那邊就熱騰騰地送了一桌過來。
因著吳大夫也正在膳房熬藥,順嘴叮囑了廚子們一番,也就沒有哪個討巧地送了蕭樗平日裏最愛的菜色獻殷勤。這讓心存僥幸的蕭樗失望不已。
不過好在,這些菜色也能入口,他想著,將就著吃點兒吧,等過幾日病好了再說。
也就在這個時候,何誌興帶了瑞王殿下的加急信件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