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麻茶其實並不是茶葉,而是某綠洲中特產的一種類似於天麻的紅色植物。當地人取其葉烘培,當做茶葉飲,清火去燥、止咳潤肺,非常適宜秋冬二季飲用。
待蕭虞拉著荀姑姑到了待客的前廳時,於長史非但備好了茶,更擺好了香案。
荀姑姑見了,心裏感歎一番這燕王世子的謹慎,覺得燕王府對至尊當真是敬重愛戴,不肯有絲毫怠慢。
作為至尊的死忠,荀姑姑看向蕭虞的目光更加和善了,溫和地說:“不必如此麻煩的。”
蕭虞隻笑不語。
——別的不說,單看候在廳外那幾排抬箱子、端托盤的宮人,便知曉這是至尊發了賞賜下來。
按照慣例,蕭虞不僅要隆重迎接,事後還要到午門拜謝。
“禮不可廢。”蕭虞隻說了這四個字,便笑著道,“姑姑先坐下休息片刻,飲杯清茶,待孤沐浴更衣過後,再來拜領。”
她對至尊如此恭敬,荀姑姑又豈會阻攔?
好在於長史素來穩妥,待蕭虞回到鷹揚殿時,紅鸞已經備好了熱水,兌好了精油等物。
蕭虞洗漱過後,換了素襖紅裙,裹了件蒼綠色緞麵的羊絨裏子鬥篷,用玉簪挽了頭發,便又趕回前廳接旨。
說來,她這素襖紅裙也是常服的規製。襖以雪鍛為麵,背上繡了隻展翅高飛的金鳳,幾條鳳尾舒展著自左腋下穿過,在胸前露出一截。
紅裙之上則是金線勾勒出了層層疊疊的牡丹,行動間流光溢彩。乍一看,那牡丹竟似活的一般。
鳳凰是瑞獸,又是百鳥之王,牡丹亦是花中之冠。鑒於女子多愛美,多年來皇室中的常服規製就越發鬆泛,隻要選色不出五正色,圖案夠高大上,其餘的……隨意!
這都立國多少年了,別說宗室女子了,便是男子們的常服,也早跳出當年的框架,隨著個人喜好,愈發地放飛自我了。
對此,朝臣們也不是沒有提過意見。但至尊聽聞之後,笑著說:“無傷大雅。”甚至隔天就叫人照著做一件穿上。
他們還能如何?
隻得不了了之了。
誰還真會閑的沒事,和這群宗室死磕到底?
要知道,自康帝朝科舉製推行成功以來,人才不要太多。你不幹正事,有的是人樂意替你幹!
言歸正傳。
蕭虞到了前廳,在香案前的蒲團上跪下,恭敬下拜:“臣燕王世子蕭虞聽旨。”
而後,荀姑姑展開黃絹玉軸的聖旨宣讀。開頭是套路的一頓夢誇,從蕭虞的品格端方,到她文武兼備,反正是什麽好說什麽,誇得蕭虞都幾乎以為這是在反諷了。
誇完之後,略做總結,說明至尊的賞賜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因為以上原因。
到最後,才是重頭戲,一連串的物品單子。
其實,皇室的賞賜嘛,來來回回就那麽些花樣。燕王作為戌邊的藩王,是每年都會有天使專門到燕地搬賞的。
另外,燕王作為宗正,每三年一度的皇室祭祀,他也是要進京的。而每次入京,至尊也都會再賞一次。
總而言之,這些東西,蕭虞是見得多了,根本就不覺得稀奇了。她百無聊賴地聽著,甚至還有閑心估算了一下:光是物品清單,荀姑姑念了就有一刻鍾。
嘖,這可真是大手筆呀!
待荀姑姑念完了,將黃絹一合,揚聲喊出了最後一句:“燕王世子接旨。”
“臣領旨,拜謝至尊!”蕭虞再拜,恭敬地接過,這才起身,將聖旨遞給了候在一旁的於長史,由他捧去供奉。
荀姑姑笑眯眯地說:“世子,至尊說了,雖然離了燕地,但帝都也是世子的家,叫世子安心。至於年節裏的用度,至尊已吩咐了六尚,不必世子操心。”
“那敢情好,”蕭虞笑道,“還是至尊慈愛,想著我們。這下子,孤與幾位堂兄、堂姐就不必為著過年手忙腳亂了。”
手忙腳亂什麽的,不過是托詞。畢竟,幾個王世子身邊都跟著長史呢,何用他們事事親為?
遠的不說,就說近在眼前的“過年”這一件事。蕭虞這邊還沒回過味兒來呢,於長史就已經將需要走年禮的人家列成了單子,呈到了她麵前。隻等王府這邊徹底安頓下來之後,便可以進行這項人情往來活動了。
蕭虞之所以這麽說,無非就是變相地問一問:今日這賞賜是幾位王世子都有呢,還是單她一人有呢?
荀姑姑依舊笑眯眯的:“幾位世子初次離家,至尊身為長輩,自然要多照料幾分。”
那就是都有了?
蕭虞放心了幾分:隻要不是她特立獨行就好。雖然,她已經準備幹一點兒特立獨行的事,讓帝都的這些朝臣知道選她做儲君絕不是什麽好選擇了。
坐以待斃什麽的,從來都不是燕王世子的風格!
旨意傳達到了,賞賜也送了,荀姑姑不敢耽擱,當即就向蕭虞告辭了。
蕭虞順手從剛得的賞賜裏抓了一把金果子,塞到了她的手中:“辛苦姑姑了。”
雖同樣明白至尊的心思,荀姑姑的反應卻與鄭麟截然相反。她很自然就接過了那些金果子,低聲道了句:“多謝世子賞賜。”
目送她離去,蕭虞臉上的笑意慢慢散去,卻又徐徐勾起:“都是聰明人呐!”
她轉過身來,詢問於長史:“於長史怎麽看?”
於長史道:“這位荀女官,似是有意親近世子。”
蕭虞嗤笑了一聲:“也不知是單對孤這樣呢,還是對著所有王世子都是如此?”
於長史反問:“這與世子又有什麽關係?”
蕭虞心頭一凜,自嘲一笑:“看來,卻是孤高估了自己的定力。”
——她原以為下定了決心之後,就當真能對至尊之位毫無留念。可她剛剛的反應卻告訴她:想要抗拒這天大的誘惑,她還需再接再厲!
於長史道:“若世子實在放不下,搏上一搏也無不可。”
“不、不、不,”蕭虞連連搖頭,“孤不能拿燕王府去博。”
“算了,”她吸了一口涼氣,道,“把這些東西都收好,孤這就去午門謝恩。”
待蕭虞拉著荀姑姑到了待客的前廳時,於長史非但備好了茶,更擺好了香案。
荀姑姑見了,心裏感歎一番這燕王世子的謹慎,覺得燕王府對至尊當真是敬重愛戴,不肯有絲毫怠慢。
作為至尊的死忠,荀姑姑看向蕭虞的目光更加和善了,溫和地說:“不必如此麻煩的。”
蕭虞隻笑不語。
——別的不說,單看候在廳外那幾排抬箱子、端托盤的宮人,便知曉這是至尊發了賞賜下來。
按照慣例,蕭虞不僅要隆重迎接,事後還要到午門拜謝。
“禮不可廢。”蕭虞隻說了這四個字,便笑著道,“姑姑先坐下休息片刻,飲杯清茶,待孤沐浴更衣過後,再來拜領。”
她對至尊如此恭敬,荀姑姑又豈會阻攔?
好在於長史素來穩妥,待蕭虞回到鷹揚殿時,紅鸞已經備好了熱水,兌好了精油等物。
蕭虞洗漱過後,換了素襖紅裙,裹了件蒼綠色緞麵的羊絨裏子鬥篷,用玉簪挽了頭發,便又趕回前廳接旨。
說來,她這素襖紅裙也是常服的規製。襖以雪鍛為麵,背上繡了隻展翅高飛的金鳳,幾條鳳尾舒展著自左腋下穿過,在胸前露出一截。
紅裙之上則是金線勾勒出了層層疊疊的牡丹,行動間流光溢彩。乍一看,那牡丹竟似活的一般。
鳳凰是瑞獸,又是百鳥之王,牡丹亦是花中之冠。鑒於女子多愛美,多年來皇室中的常服規製就越發鬆泛,隻要選色不出五正色,圖案夠高大上,其餘的……隨意!
這都立國多少年了,別說宗室女子了,便是男子們的常服,也早跳出當年的框架,隨著個人喜好,愈發地放飛自我了。
對此,朝臣們也不是沒有提過意見。但至尊聽聞之後,笑著說:“無傷大雅。”甚至隔天就叫人照著做一件穿上。
他們還能如何?
隻得不了了之了。
誰還真會閑的沒事,和這群宗室死磕到底?
要知道,自康帝朝科舉製推行成功以來,人才不要太多。你不幹正事,有的是人樂意替你幹!
言歸正傳。
蕭虞到了前廳,在香案前的蒲團上跪下,恭敬下拜:“臣燕王世子蕭虞聽旨。”
而後,荀姑姑展開黃絹玉軸的聖旨宣讀。開頭是套路的一頓夢誇,從蕭虞的品格端方,到她文武兼備,反正是什麽好說什麽,誇得蕭虞都幾乎以為這是在反諷了。
誇完之後,略做總結,說明至尊的賞賜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因為以上原因。
到最後,才是重頭戲,一連串的物品單子。
其實,皇室的賞賜嘛,來來回回就那麽些花樣。燕王作為戌邊的藩王,是每年都會有天使專門到燕地搬賞的。
另外,燕王作為宗正,每三年一度的皇室祭祀,他也是要進京的。而每次入京,至尊也都會再賞一次。
總而言之,這些東西,蕭虞是見得多了,根本就不覺得稀奇了。她百無聊賴地聽著,甚至還有閑心估算了一下:光是物品清單,荀姑姑念了就有一刻鍾。
嘖,這可真是大手筆呀!
待荀姑姑念完了,將黃絹一合,揚聲喊出了最後一句:“燕王世子接旨。”
“臣領旨,拜謝至尊!”蕭虞再拜,恭敬地接過,這才起身,將聖旨遞給了候在一旁的於長史,由他捧去供奉。
荀姑姑笑眯眯地說:“世子,至尊說了,雖然離了燕地,但帝都也是世子的家,叫世子安心。至於年節裏的用度,至尊已吩咐了六尚,不必世子操心。”
“那敢情好,”蕭虞笑道,“還是至尊慈愛,想著我們。這下子,孤與幾位堂兄、堂姐就不必為著過年手忙腳亂了。”
手忙腳亂什麽的,不過是托詞。畢竟,幾個王世子身邊都跟著長史呢,何用他們事事親為?
遠的不說,就說近在眼前的“過年”這一件事。蕭虞這邊還沒回過味兒來呢,於長史就已經將需要走年禮的人家列成了單子,呈到了她麵前。隻等王府這邊徹底安頓下來之後,便可以進行這項人情往來活動了。
蕭虞之所以這麽說,無非就是變相地問一問:今日這賞賜是幾位王世子都有呢,還是單她一人有呢?
荀姑姑依舊笑眯眯的:“幾位世子初次離家,至尊身為長輩,自然要多照料幾分。”
那就是都有了?
蕭虞放心了幾分:隻要不是她特立獨行就好。雖然,她已經準備幹一點兒特立獨行的事,讓帝都的這些朝臣知道選她做儲君絕不是什麽好選擇了。
坐以待斃什麽的,從來都不是燕王世子的風格!
旨意傳達到了,賞賜也送了,荀姑姑不敢耽擱,當即就向蕭虞告辭了。
蕭虞順手從剛得的賞賜裏抓了一把金果子,塞到了她的手中:“辛苦姑姑了。”
雖同樣明白至尊的心思,荀姑姑的反應卻與鄭麟截然相反。她很自然就接過了那些金果子,低聲道了句:“多謝世子賞賜。”
目送她離去,蕭虞臉上的笑意慢慢散去,卻又徐徐勾起:“都是聰明人呐!”
她轉過身來,詢問於長史:“於長史怎麽看?”
於長史道:“這位荀女官,似是有意親近世子。”
蕭虞嗤笑了一聲:“也不知是單對孤這樣呢,還是對著所有王世子都是如此?”
於長史反問:“這與世子又有什麽關係?”
蕭虞心頭一凜,自嘲一笑:“看來,卻是孤高估了自己的定力。”
——她原以為下定了決心之後,就當真能對至尊之位毫無留念。可她剛剛的反應卻告訴她:想要抗拒這天大的誘惑,她還需再接再厲!
於長史道:“若世子實在放不下,搏上一搏也無不可。”
“不、不、不,”蕭虞連連搖頭,“孤不能拿燕王府去博。”
“算了,”她吸了一口涼氣,道,“把這些東西都收好,孤這就去午門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