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大軍已至帝都外的晉水邊,六部天官齊聚在奉先殿外求見至尊。
武帝收斂了情緒,抱著幼女,扶起長女,深吸一口氣,正色道:“宋將軍凱旋,太平,長樂,隨為父一同去迎接!”
蕭太平已經全然不見了這段時間的抑鬱和惶惑,昂首挺胸,貴氣天成:“諾。”
武帝棄攆,公主棄輅。父女二人皆乘駿馬,長樂被武帝抱在馬前,率領群臣,一同出城迎接凱旋大軍。
他記得,宋軼有一子,年歲與太平相當,且性格敦厚,乃是尚主之選。
此後,不提武帝如何與宋軼達成了共識。突厥戰敗後,再次遣使入朝。
其實,突厥風光強勢了那麽多年,各部貴種早已腐化了。之前之所以來求娶公主,為的就是大晉陪嫁的物資。
可是,他們卻沒想到,這新朝的天子這樣強勢霸道,二話不說就直接出兵了,突厥可謂措手不及。
各方麵原因綜合在一起,突厥戰敗,不過早晚而已。
這一次的突厥使臣,終於懂得了什麽叫做“禮”,姿態雖不至於放低,可到底不那麽跋扈囂張了。
突厥此次遣使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修好。
原本吧,這也是應有之意。兩國就此罷兵,各自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軍事碰撞。
可武帝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嗎?
這位至尊他從來就不是!
突厥求和?
一看就是心不誠,必須再打一頓!
於是,既宋軼之後,同為跟隨武帝多年的老將徐和再次於晉水邊誓師出征,同樣以突厥使臣祭旗,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出征了。
正好,宋軼出征帶回來的戰利品,除了犒賞諸軍,撫恤傷亡將士之外,還夠做一次軍費的。
因此,朝中反對的聲浪也不是很大。
這一回勝得更快,隻三年,徐和便凱旋而歸,同樣帶回了大量的戰利品。
大晉不按常理出牌,兩次都打得突厥措不及防,突厥王出離憤怒了,親點大軍,攜控弦之士十萬,引兵扣關。
戰報傳回帝都晉城,武帝大怒:
好哇,上次求和,果然心不誠!
問眾臣:“卿等以為如何?”
那些欲借機譴責武帝窮兵黷武的老臣默默地閉了嘴。
——至尊您都說了,是突厥心不誠,我們還能說什麽呢?
老臣們閉嘴了,剛經曆了兩場大勝的武將們興奮地摩拳擦掌,一致認為:打,還得打,打到他服,打到他滅!
這時候,武帝卻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多年征戰,中原百姓十去其五,餘下的還多為老弱。如此次不勝,諸位可曾想過後果?”
眾將膨脹的自滿之心登時收斂,這才記起戰爭並非兒戲,乃是以命換命。
可是……
“難不成,這個時候,反而要求和嗎?”
這個局麵,便是前朝遺臣都不願意看到。
先前那是不知道能打贏,如今知道打贏並不難,誰還沒點兒血性?
“當然不是。”武帝斷然反駁,一邊輕撫著懷中幼女的背,一邊環視眾臣,沉聲道,“朕隻是想讓眾卿明白,我大晉,不能輸!”
奉天殿裏靜默了片刻,群臣俯首下拜:“必不負至尊,不負大晉天下!”
“好,”武帝起身,朗聲道,“朕欲封太平公主為燕王,隨軍出征。若此戰不勝,我兒當先死!”
封皇女為王,此事縱前所未有,許多人都覺得不合規矩。可是,此時此刻,誰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這些年來,群臣也算是看出來了,至尊是一定要將天下傳於武後的血脈,誰也動搖不了。
不過,令群臣感到安慰的是,長樂公主舉手投足日漸有了儲君之姿,將來必能承繼天下,不墮乃父威名。
而且,大晉新立,根本沒有“祖製”一說,立女帝雖前所未有,但不也從來沒有人說過不行嘛。
再者,民間人家若是無子,妻出女亦可繼承家業,換到皇室,怎麽就不行了呢?
一旦知道事不可違,這些朝臣很快就轉變了立場。再加上武帝前兩年又特意下旨,允許勳貴若無子,爵位可傳其女,勳貴這邊再無異議。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家代代都有男嗣吧?而以往的慣例,無子可是要除爵的!
至於文臣,卻也從這道旨意中嗅出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既然武將勳貴之家可以由女嗣承爵,那他們這些文臣家裏,是不是也可以由女嗣承宗?
許多文臣並不比武將勳貴私生活混亂,他們講究一滴血一滴精,許多人家的家規甚至明確規定了,在多少歲之後無子,方可納妾延續血脈。
可是,就禮法來說,妾生子就隻能延續血脈,既不能承宗,也不能繼承家業,隻能得一小部分家產。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妻出的嫡女繼承家業甚至承宗呢!
文臣們的心思活絡了,卻也知道這件事不比勳貴家承爵,乃是在挑戰天下的禮法,急不來。
不過,隻要有了這個心思,徐徐圖之,也不是就不能成。
於是,立皇女為太子之事,竟是在滿朝文武的默認之下,君臣達成了共識。
因而,武帝立蕭太平為燕王,朝中反對之聲幾乎沒有。
走馬上任的燕王殿下攜著由駙馬變成燕王妃的宋勳,跟著大軍出發了。
燕王殿下知道,隻要這一仗勝了,她的妹妹就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大晉儲君,再也沒有人能反對!
而這一戰雖然慘烈,的確是勝了。
依然是晉水之畔,武帝第三次迎接凱旋之軍,同時見到的,還有突厥王的首級。
那是由前太平公主駙馬、現燕王妃宋勳親手砍下的。
武帝龍心大悅,當場便將上穀、朔方、隴西三郡劃為燕王封地,是為燕國。又命宋勳做了燕國治所隴西郡的國相,輔佐燕王。
攜著這三次大勝之威,武帝本就處於頂點的威望再次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而這個時候,冊封皇次女長樂為皇太子,朝中內外,再無反對。
這位長樂太子、史上第一位女帝,也的確不負眾望,一生勵精圖治,大力恢複戰亂過後的生產,堪稱一代明君,為世人稱頌。
而女帝的長姐蕭太平,也就是燕國的第一位藩王。她終其一生都守衛在北方邊境,震懾賊心不死的突厥殘部,並徹底將“突厥”從這個世上抹去!
光陰輪轉,從不回頭。
那些輝煌一時的明君賢臣也終究抵不過日影飛逝,長眠在曆史的長河中。
可新的曆史卻永遠在繼續,新的輝煌也一直在誕生。世人總會淡忘曆史,可曆史卻從未失去豪情。
***
秋草逐漸枯黃的時候,也是草原上牛羊最為肥美的時候。
這時節的牛羊都攢足了養分準備熬過新一輪的寒冬,一個個膘肥體壯,單是看著,就令人眼饞。
這個時候,從南邊大晉來的商隊,就會帶著各種各樣新奇的貨物進入草原,換取牛羊、獸皮,再運到南方,轉手就能大賺一筆。
當然了,那些華美的絲綢、精美的瓷器、雪白的精鹽和工藝精湛的玉雕都是部落首領和大小貴族才有資格和財力享用的,普通的牧民隻盼著積攢了一年的毛皮和富餘的肥美牛羊能多換一點兒度日用的粗鹽。
若再有富餘的,他們才會考慮給兒女扯上幾尺豔麗的細布,裁做衣衫或頭巾。
而整日裏與羊群為伍的孩童的願望要奢侈一些,眼巴巴地瞅著為數不多的糖果,一邊咽口水,一邊哭鬧著讓父母買糖吃。
這些糖果原本也是備給貴族們的,牧民們能見著的,都是商人們在貴族帳篷裏賣剩下的。其價格之美妙,可想而知。
便是如此,十次裏也不一定有一次。
因而,隻要手頭不是太緊,牧民們都會狠狠心,買上一塊兒,咬開了分給孩子們,甜甜嘴、解解饞。
當然,也有實在是負擔不起的,就比如眼下這位青年婦人,講理講不通,氣得一把將長子夾在腋下,手起掌落,劈裏啪啦一頓打。
沒吃到糖還挨了打的長子愣委屈極了,立時便哇哇大哭。站在婦人身旁的次女和幼子不過兩三歲,懵懂一片,卻也被這陣仗給嚇哭了。
婦人自己也是眼眶通紅,丟下五歲的長子,一手抱次女,一手抱幼子,惡狠狠地瞪了身旁小心翼翼地捧著半罐粗鹽的丈夫,哭腔隱現:“還不快走,回去!”
說罷,她腳下如旋風,但在長子委屈的目光下,卻頗有點兒落荒而逃的味道。
那漢子訕訕地笑了笑,麵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長子,卻是手足無措。
一個身姿高挑,容貌華美的少女站在擺攤的行商身旁,眼神不住地在那孩子身上來去。
這少女看著約有十六七歲,紮著馬尾,穿著一身利落的煙紫色短打,腳上登著鹿皮靴子,腰間掛著短刀,看上去著實幹練。隻一雙杏眼靈動之極,才透出幾分少年人的好奇心。
行商蹙著眉對少女搖了搖頭,示意她莫要生事。少女左頰一鼓,不樂地朝天翻了個白眼,一看就是不準備聽話。
行商無奈地歎了一聲,隻盼這祖宗莫要再捅什麽簍子了。
果不其然,正在那孩子的父親一臉無奈和心疼地哄長子回家的時候,紫衣少女俯身拾起一顆由玫紅色彩紙包裹的蜜桃味兒糖果,身姿靈巧地越過攤位,白皙纖長的的右手往那孩子眼前一遞,那糖果就夾在她食、中兩指之間。
“諾,糖果。”一口流利的瓦剌語。
武帝收斂了情緒,抱著幼女,扶起長女,深吸一口氣,正色道:“宋將軍凱旋,太平,長樂,隨為父一同去迎接!”
蕭太平已經全然不見了這段時間的抑鬱和惶惑,昂首挺胸,貴氣天成:“諾。”
武帝棄攆,公主棄輅。父女二人皆乘駿馬,長樂被武帝抱在馬前,率領群臣,一同出城迎接凱旋大軍。
他記得,宋軼有一子,年歲與太平相當,且性格敦厚,乃是尚主之選。
此後,不提武帝如何與宋軼達成了共識。突厥戰敗後,再次遣使入朝。
其實,突厥風光強勢了那麽多年,各部貴種早已腐化了。之前之所以來求娶公主,為的就是大晉陪嫁的物資。
可是,他們卻沒想到,這新朝的天子這樣強勢霸道,二話不說就直接出兵了,突厥可謂措手不及。
各方麵原因綜合在一起,突厥戰敗,不過早晚而已。
這一次的突厥使臣,終於懂得了什麽叫做“禮”,姿態雖不至於放低,可到底不那麽跋扈囂張了。
突厥此次遣使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修好。
原本吧,這也是應有之意。兩國就此罷兵,各自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軍事碰撞。
可武帝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嗎?
這位至尊他從來就不是!
突厥求和?
一看就是心不誠,必須再打一頓!
於是,既宋軼之後,同為跟隨武帝多年的老將徐和再次於晉水邊誓師出征,同樣以突厥使臣祭旗,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出征了。
正好,宋軼出征帶回來的戰利品,除了犒賞諸軍,撫恤傷亡將士之外,還夠做一次軍費的。
因此,朝中反對的聲浪也不是很大。
這一回勝得更快,隻三年,徐和便凱旋而歸,同樣帶回了大量的戰利品。
大晉不按常理出牌,兩次都打得突厥措不及防,突厥王出離憤怒了,親點大軍,攜控弦之士十萬,引兵扣關。
戰報傳回帝都晉城,武帝大怒:
好哇,上次求和,果然心不誠!
問眾臣:“卿等以為如何?”
那些欲借機譴責武帝窮兵黷武的老臣默默地閉了嘴。
——至尊您都說了,是突厥心不誠,我們還能說什麽呢?
老臣們閉嘴了,剛經曆了兩場大勝的武將們興奮地摩拳擦掌,一致認為:打,還得打,打到他服,打到他滅!
這時候,武帝卻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多年征戰,中原百姓十去其五,餘下的還多為老弱。如此次不勝,諸位可曾想過後果?”
眾將膨脹的自滿之心登時收斂,這才記起戰爭並非兒戲,乃是以命換命。
可是……
“難不成,這個時候,反而要求和嗎?”
這個局麵,便是前朝遺臣都不願意看到。
先前那是不知道能打贏,如今知道打贏並不難,誰還沒點兒血性?
“當然不是。”武帝斷然反駁,一邊輕撫著懷中幼女的背,一邊環視眾臣,沉聲道,“朕隻是想讓眾卿明白,我大晉,不能輸!”
奉天殿裏靜默了片刻,群臣俯首下拜:“必不負至尊,不負大晉天下!”
“好,”武帝起身,朗聲道,“朕欲封太平公主為燕王,隨軍出征。若此戰不勝,我兒當先死!”
封皇女為王,此事縱前所未有,許多人都覺得不合規矩。可是,此時此刻,誰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這些年來,群臣也算是看出來了,至尊是一定要將天下傳於武後的血脈,誰也動搖不了。
不過,令群臣感到安慰的是,長樂公主舉手投足日漸有了儲君之姿,將來必能承繼天下,不墮乃父威名。
而且,大晉新立,根本沒有“祖製”一說,立女帝雖前所未有,但不也從來沒有人說過不行嘛。
再者,民間人家若是無子,妻出女亦可繼承家業,換到皇室,怎麽就不行了呢?
一旦知道事不可違,這些朝臣很快就轉變了立場。再加上武帝前兩年又特意下旨,允許勳貴若無子,爵位可傳其女,勳貴這邊再無異議。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自家代代都有男嗣吧?而以往的慣例,無子可是要除爵的!
至於文臣,卻也從這道旨意中嗅出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既然武將勳貴之家可以由女嗣承爵,那他們這些文臣家裏,是不是也可以由女嗣承宗?
許多文臣並不比武將勳貴私生活混亂,他們講究一滴血一滴精,許多人家的家規甚至明確規定了,在多少歲之後無子,方可納妾延續血脈。
可是,就禮法來說,妾生子就隻能延續血脈,既不能承宗,也不能繼承家業,隻能得一小部分家產。
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妻出的嫡女繼承家業甚至承宗呢!
文臣們的心思活絡了,卻也知道這件事不比勳貴家承爵,乃是在挑戰天下的禮法,急不來。
不過,隻要有了這個心思,徐徐圖之,也不是就不能成。
於是,立皇女為太子之事,竟是在滿朝文武的默認之下,君臣達成了共識。
因而,武帝立蕭太平為燕王,朝中反對之聲幾乎沒有。
走馬上任的燕王殿下攜著由駙馬變成燕王妃的宋勳,跟著大軍出發了。
燕王殿下知道,隻要這一仗勝了,她的妹妹就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大晉儲君,再也沒有人能反對!
而這一戰雖然慘烈,的確是勝了。
依然是晉水之畔,武帝第三次迎接凱旋之軍,同時見到的,還有突厥王的首級。
那是由前太平公主駙馬、現燕王妃宋勳親手砍下的。
武帝龍心大悅,當場便將上穀、朔方、隴西三郡劃為燕王封地,是為燕國。又命宋勳做了燕國治所隴西郡的國相,輔佐燕王。
攜著這三次大勝之威,武帝本就處於頂點的威望再次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而這個時候,冊封皇次女長樂為皇太子,朝中內外,再無反對。
這位長樂太子、史上第一位女帝,也的確不負眾望,一生勵精圖治,大力恢複戰亂過後的生產,堪稱一代明君,為世人稱頌。
而女帝的長姐蕭太平,也就是燕國的第一位藩王。她終其一生都守衛在北方邊境,震懾賊心不死的突厥殘部,並徹底將“突厥”從這個世上抹去!
光陰輪轉,從不回頭。
那些輝煌一時的明君賢臣也終究抵不過日影飛逝,長眠在曆史的長河中。
可新的曆史卻永遠在繼續,新的輝煌也一直在誕生。世人總會淡忘曆史,可曆史卻從未失去豪情。
***
秋草逐漸枯黃的時候,也是草原上牛羊最為肥美的時候。
這時節的牛羊都攢足了養分準備熬過新一輪的寒冬,一個個膘肥體壯,單是看著,就令人眼饞。
這個時候,從南邊大晉來的商隊,就會帶著各種各樣新奇的貨物進入草原,換取牛羊、獸皮,再運到南方,轉手就能大賺一筆。
當然了,那些華美的絲綢、精美的瓷器、雪白的精鹽和工藝精湛的玉雕都是部落首領和大小貴族才有資格和財力享用的,普通的牧民隻盼著積攢了一年的毛皮和富餘的肥美牛羊能多換一點兒度日用的粗鹽。
若再有富餘的,他們才會考慮給兒女扯上幾尺豔麗的細布,裁做衣衫或頭巾。
而整日裏與羊群為伍的孩童的願望要奢侈一些,眼巴巴地瞅著為數不多的糖果,一邊咽口水,一邊哭鬧著讓父母買糖吃。
這些糖果原本也是備給貴族們的,牧民們能見著的,都是商人們在貴族帳篷裏賣剩下的。其價格之美妙,可想而知。
便是如此,十次裏也不一定有一次。
因而,隻要手頭不是太緊,牧民們都會狠狠心,買上一塊兒,咬開了分給孩子們,甜甜嘴、解解饞。
當然,也有實在是負擔不起的,就比如眼下這位青年婦人,講理講不通,氣得一把將長子夾在腋下,手起掌落,劈裏啪啦一頓打。
沒吃到糖還挨了打的長子愣委屈極了,立時便哇哇大哭。站在婦人身旁的次女和幼子不過兩三歲,懵懂一片,卻也被這陣仗給嚇哭了。
婦人自己也是眼眶通紅,丟下五歲的長子,一手抱次女,一手抱幼子,惡狠狠地瞪了身旁小心翼翼地捧著半罐粗鹽的丈夫,哭腔隱現:“還不快走,回去!”
說罷,她腳下如旋風,但在長子委屈的目光下,卻頗有點兒落荒而逃的味道。
那漢子訕訕地笑了笑,麵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長子,卻是手足無措。
一個身姿高挑,容貌華美的少女站在擺攤的行商身旁,眼神不住地在那孩子身上來去。
這少女看著約有十六七歲,紮著馬尾,穿著一身利落的煙紫色短打,腳上登著鹿皮靴子,腰間掛著短刀,看上去著實幹練。隻一雙杏眼靈動之極,才透出幾分少年人的好奇心。
行商蹙著眉對少女搖了搖頭,示意她莫要生事。少女左頰一鼓,不樂地朝天翻了個白眼,一看就是不準備聽話。
行商無奈地歎了一聲,隻盼這祖宗莫要再捅什麽簍子了。
果不其然,正在那孩子的父親一臉無奈和心疼地哄長子回家的時候,紫衣少女俯身拾起一顆由玫紅色彩紙包裹的蜜桃味兒糖果,身姿靈巧地越過攤位,白皙纖長的的右手往那孩子眼前一遞,那糖果就夾在她食、中兩指之間。
“諾,糖果。”一口流利的瓦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