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晚點再來吧……
還好孫家老二當了三年兵也沒有上過一天戰場, 這多少給夫婦二人帶來些許安慰。
出發前老大像是突然長大了,叮囑老三看好家, 他現在對老三那是一百個放心, 人小鬼大都不足以形容他是的老三,比老二穩重多了。
最後,宋時雷鄭重的跟宋長河夫婦磕了三個頭, 把夫婦兩個的眼淚又給磕了下來。
這孩子,這孩子怎麽這麽討厭啊!
老大走了, 家裏像是一下子冷清了起來, 宋家還從來沒有人離家那麽遠過, 才分離就已經開始惦記了。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好住不住得慣,訓練可撐得住?領導可好說話?各種擔心讓兩口子好幾天睡不安穩。
一家人很是低落了兩天,好像做什麽都少了人,吃飯缺人, 說話缺人, 那個別扭勁兒好一段時間才適應。
過了好幾天宋時風日盼夜盼的風衣終於做好了。
藍色,長款,翻領,還有一排大扣子, 跟電影裏的一模一樣。
宋時風穿上在大立櫃鏡子前左看右看, 怎麽就是有點兒別扭呢?
“媽, 是不是少了什麽?”他問。
“沒少, 跟電影裏的一模一樣, 扣子都是一個色兒。”劉二花糊弄道。
宋時雨一眼就看出了毛病在哪,這就是一個單片褂子,沒有加裏襯,根本沒有電影裏的立體感,而且做大了,他媽做衣服就有這麽個毛病,總要做大那麽一寸,讓他們來年接著接著穿。
宋老二半信半疑,的確沒啥差別,就高高興興的出門炫耀去了。
宋時雨幫他媽把地掃了,說:“媽,我的衣服能不做大嗎?”
“不大點兒明年就不能穿了,等你長大了不長個了就不用做大了。”
“咱家又不缺布,明年再做就好。”
“那布都是有用的,哪能全給你做衣裳。”
“有什麽用?我看全壓箱底了。”宋時雨說:“媽你糊弄二哥就行了,他事多,跟我就不用了。我爸的廠子每季度都往外放沒生產好的布料,咱家哪次少買了?沒錢咬著牙您都往家裏搬,奶奶家姥姥家您家家都想著,年年送布,咱自己家反倒沒新衣裳穿,這不是笑話嗎?再說我們穿的整齊讓姥爺他們看的也放心,不然他們該良心不安了,以為我們全接濟了他們,自己沒得穿呢。我不要那個長褂子,平常衣裳就行,可身做,穿得舒服。”
小三一篇長篇大論把劉二花給驚得,這大衣裳跟他得有多大的仇啊,想出這麽多道道來。她發現這孩子今年事兒越來越多,先是要不好好上學,後來是上課寫大字,到現在又對她的衣裳有意見,原來最不好管的是老二,現在最能給他找事的成了一向懂事乖巧的老三,可真是讓她不知道說什麽好。
他媽那也不是吃素的,做為國營商店的營業員懟人那是杠杠的:“甭操那閑心,你姥爺的心啊安生著呢。衣裳做什麽你就穿什麽,不滿意光著,要不然百貨公司有的是可身的,自己賣去。”
宋時雨對上老媽,再次敗北。
宋時風一出門,認識的不認識的孩子都瘋了。這跟帶□□鏡穿喇叭褲聽錄音機的又不一樣,那些是看西洋景兒,這個卻是實實在在身邊的,他們完全一模一樣的人生,可以模仿,可以擁有。
孩子們個個回家磨老娘,可得來的不是巴掌就是大罵,能給做的百中無一,宋時風算是引領了一次風潮,一時風光無兩。
就這麽雞飛狗跳的折騰到了冬天,凍得鼻子流鼻涕的宋時風穿著拉風了一秋天的風衣死活不願意套大棉襖,口口聲聲嚷嚷:“不冷,我不冷。”
劉二花第二天直接把人堵被窩裏沒收了風衣,要麽光著,要麽穿棉襖,就是這麽威武霸道。
宋時風跟老媽死磕的心都有,最後還是屈服在了餓肚子上。
不穿衣服,早飯都沒了。
宋時雨可不學他,雖然也不喜歡又醜又大的棉衣,還在早早的就套在了身上。時下人們布少衣服更少,好些個家裏不富裕的都是光身子穿棉服,一身棉服過一冬,到第二天春天棉服都快成鐵疙瘩了。宋時雨打小就要穿裏衣秋衣,還讓他媽給做了個大外褂套上,免得髒了拆洗不方便。這點倒是深的劉二花喜歡,給家裏孩子一人做一件,抗髒不說,也算是多加一層保暖。
宋時風不願意得很,可是半點辦法沒有,經濟不獨立的人沒有發言權。
穿著鼓鼓囊囊的大棉衣一家五口早早的出門了,今天他們要去姥爺家,給老爺子過六十大壽。
劉二花娘家在禹城下麵的一個名叫劉家村的小村子,沒有到那裏的直通車,要坐一個多小時的長途公交車再坐半個多點兒的驢車才能到,他們得趕緊過去。
宋時雨對這趟公交很是有怨言,開車點兒不定,可能7點也可能8點,還有可能九點,全看開車司機心情,有時候人都坐上了又說車壞了走不了,簡直就是神經病。要不是逼不得已他打死都不願意理會。
看著售票員高高在上的嘴臉,宋時雨想:等我有錢了一定自己買一輛,就是不知道票要從哪裏弄。這已經的他發得第二個弘願,第一個買錄音機。
大冬天的坐車真不是件舒坦的事,冷風嗖嗖的順著車窗縫兒往裏鑽,沒一會人就凍得要命。
宋長河兩口子人個攬著一個把兩個小的攏在懷裏,實在太冷了,別把孩子凍著。
車子晃晃悠悠了很久才到達下車點,下了車又等了還一會兒才有能搭讓人的驢車,又是一陣顛簸,宋小三覺得自己都要凍傻了。
好不容易輾轉到地方,一進門就被熱熱鬧鬧的滿屋子人給包圍了。
“你們可算來了,凍壞了吧。”
“快快快,烤烤火,看小臉兒凍得。”
“喝口熱水暖暖……”
一大幫子人圍著一家五口轉悠,那叫個親熱。
宋長河把帶來的二斤豬肉送過來,劉二花還準備的一套衣裳。
“你們來就來,帶東西幹什麽,浪費那個錢。”老爺子精神很好,見麵就叨念,誰家日子都不富裕,女婿家裏還有三個男娃要吃飯,日子得多緊巴。
“爸,小妹難得回來一次,你就別叨念了。”已經四十三的大舅頭發灰白著,笑眯眯的說了句,接著對外麵喊:“趕緊造飯,孩子們都得餓了。”
小舅舅一把抱起小四顛了顛,“看看我家小四重了沒。”
小四咯咯咯直樂。
劉二花跟大家打了聲招呼就去灶房幫忙,被被穿著補丁舊花襖的妗子們推了出來:“好不容易來一回趕緊歇歇,飯我們兩個個張羅就行。”
凍了一路的宋時雨笑了,這就是親人,他喜歡姥爺家,哪怕姥爺家很窮。
習慣早起的宋時雨飯都吃完了,順手把他係錯位的扣子解開重新扣好,“早起五分鍾什麽有了,非得讓媽喊三遍,活該。”
“我昨晚上沒睡著。”小四委屈的邊往嘴裏扒拉飯邊說。
“你到底緊張什麽?叨叨半夜鬧的我都沒睡好。”跟他一個床的宋時雨算是倒了黴,讓這孩子禍禍的大半夜沒合眼,發誓再也不跟他一個床睡了。
“我,我才不緊張。”宋時炎臉都埋進了碗裏,這樣別人就看不見他緊張了。
宋時雨也覺得沒啥好緊張的,不就是寫個毛筆字,他都覺得不值當做個什麽比賽,寫好字就是一個基本功。城裏人水平怎麽樣他不知道,可那個什麽惡心家夥的兩筆字都敢出來換東西,可見是有幾分自得,要是都這水平,他覺得就他的字橫掃禹城不在話下。可他不願意去出那個風頭,他已經夠惹眼了。
“哥,說好的你陪我去,咱們走唄。”宋時炎拉著他就往外走。
“筆墨都帶齊了嗎?”劉二花問。
“帶了。”小四拍拍書包,裏麵裝的是他哥哥的寶貝硯台墨錠,還有常用的筆,紙不用帶,到時候會發。
“哥哥,等我得了獎要賣橡皮泥,買好多好多。”小四還沒怎麽著就開始規劃起獎金的用途了,也不知道哪兒來的自信,小公雞似的胸脯挺得老高。
“橡皮泥你還少?”
“那不一樣,我要買多多的,跟小夥伴一起玩兒。”
“那就等你得了獎再說。”
“哥哥你真的不比嗎?你不在第一名可就是我的了。”
“給你給你,這有什麽好比的。”宋時雨啼笑皆非,這孩子是不是自信過頭了,就他那兩筆字不就是個重在參與?還第一名……
他們邊等公交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本來宋時雨想騎車帶他去,可他媽怕他把兩個人都摔了,說什麽也不同意。
坐車晃晃悠悠半個小時,他們就到了地方。
這是市政府旁邊的一個露天廣場,一個身經百戰的場所。老遠就看到一排大字貼在紅色的橫幅上,寫著第一屆書法比賽的字樣,書法兩個字沒有粘牢,被風吹起一個角,露出下麵半邊象棋兩個字的尾巴,在風裏忽閃忽閃的,看得讓人忍不住想粘牢或者幹脆揭下來。
前幾周這裏已經舉行過第六界乒乓球賽,第二屆象棋比賽,現在有迎來了第一屆書法比賽。
這是今年市政府新舉辦比賽,市領導說了,專門為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開辦的,也是給文化人一個展示的機會,他們太缺少展示自己的機會了。
廣場中心已經擺滿了桌子,這些桌子也是用處多多,幾個一拚就是乒乓球台,各自為政擱上紙畫的棋盤就是戰場,現在鋪上微黃的宣紙,那就是文化人一較高下的筆墨聖地,看看這桌子也就久經沙場。
桌子旁邊已經站了不少人,有頭發花白的老爺子,也有正是青春當年的少年仔,大多穿著中山裝襯衫之類的衣裳,看著就是文化人。
還好孫家老二當了三年兵也沒有上過一天戰場, 這多少給夫婦二人帶來些許安慰。
出發前老大像是突然長大了,叮囑老三看好家, 他現在對老三那是一百個放心, 人小鬼大都不足以形容他是的老三,比老二穩重多了。
最後,宋時雷鄭重的跟宋長河夫婦磕了三個頭, 把夫婦兩個的眼淚又給磕了下來。
這孩子,這孩子怎麽這麽討厭啊!
老大走了, 家裏像是一下子冷清了起來, 宋家還從來沒有人離家那麽遠過, 才分離就已經開始惦記了。也不知道他吃不吃得好住不住得慣,訓練可撐得住?領導可好說話?各種擔心讓兩口子好幾天睡不安穩。
一家人很是低落了兩天,好像做什麽都少了人,吃飯缺人, 說話缺人, 那個別扭勁兒好一段時間才適應。
過了好幾天宋時風日盼夜盼的風衣終於做好了。
藍色,長款,翻領,還有一排大扣子, 跟電影裏的一模一樣。
宋時風穿上在大立櫃鏡子前左看右看, 怎麽就是有點兒別扭呢?
“媽, 是不是少了什麽?”他問。
“沒少, 跟電影裏的一模一樣, 扣子都是一個色兒。”劉二花糊弄道。
宋時雨一眼就看出了毛病在哪,這就是一個單片褂子,沒有加裏襯,根本沒有電影裏的立體感,而且做大了,他媽做衣服就有這麽個毛病,總要做大那麽一寸,讓他們來年接著接著穿。
宋老二半信半疑,的確沒啥差別,就高高興興的出門炫耀去了。
宋時雨幫他媽把地掃了,說:“媽,我的衣服能不做大嗎?”
“不大點兒明年就不能穿了,等你長大了不長個了就不用做大了。”
“咱家又不缺布,明年再做就好。”
“那布都是有用的,哪能全給你做衣裳。”
“有什麽用?我看全壓箱底了。”宋時雨說:“媽你糊弄二哥就行了,他事多,跟我就不用了。我爸的廠子每季度都往外放沒生產好的布料,咱家哪次少買了?沒錢咬著牙您都往家裏搬,奶奶家姥姥家您家家都想著,年年送布,咱自己家反倒沒新衣裳穿,這不是笑話嗎?再說我們穿的整齊讓姥爺他們看的也放心,不然他們該良心不安了,以為我們全接濟了他們,自己沒得穿呢。我不要那個長褂子,平常衣裳就行,可身做,穿得舒服。”
小三一篇長篇大論把劉二花給驚得,這大衣裳跟他得有多大的仇啊,想出這麽多道道來。她發現這孩子今年事兒越來越多,先是要不好好上學,後來是上課寫大字,到現在又對她的衣裳有意見,原來最不好管的是老二,現在最能給他找事的成了一向懂事乖巧的老三,可真是讓她不知道說什麽好。
他媽那也不是吃素的,做為國營商店的營業員懟人那是杠杠的:“甭操那閑心,你姥爺的心啊安生著呢。衣裳做什麽你就穿什麽,不滿意光著,要不然百貨公司有的是可身的,自己賣去。”
宋時雨對上老媽,再次敗北。
宋時風一出門,認識的不認識的孩子都瘋了。這跟帶□□鏡穿喇叭褲聽錄音機的又不一樣,那些是看西洋景兒,這個卻是實實在在身邊的,他們完全一模一樣的人生,可以模仿,可以擁有。
孩子們個個回家磨老娘,可得來的不是巴掌就是大罵,能給做的百中無一,宋時風算是引領了一次風潮,一時風光無兩。
就這麽雞飛狗跳的折騰到了冬天,凍得鼻子流鼻涕的宋時風穿著拉風了一秋天的風衣死活不願意套大棉襖,口口聲聲嚷嚷:“不冷,我不冷。”
劉二花第二天直接把人堵被窩裏沒收了風衣,要麽光著,要麽穿棉襖,就是這麽威武霸道。
宋時風跟老媽死磕的心都有,最後還是屈服在了餓肚子上。
不穿衣服,早飯都沒了。
宋時雨可不學他,雖然也不喜歡又醜又大的棉衣,還在早早的就套在了身上。時下人們布少衣服更少,好些個家裏不富裕的都是光身子穿棉服,一身棉服過一冬,到第二天春天棉服都快成鐵疙瘩了。宋時雨打小就要穿裏衣秋衣,還讓他媽給做了個大外褂套上,免得髒了拆洗不方便。這點倒是深的劉二花喜歡,給家裏孩子一人做一件,抗髒不說,也算是多加一層保暖。
宋時風不願意得很,可是半點辦法沒有,經濟不獨立的人沒有發言權。
穿著鼓鼓囊囊的大棉衣一家五口早早的出門了,今天他們要去姥爺家,給老爺子過六十大壽。
劉二花娘家在禹城下麵的一個名叫劉家村的小村子,沒有到那裏的直通車,要坐一個多小時的長途公交車再坐半個多點兒的驢車才能到,他們得趕緊過去。
宋時雨對這趟公交很是有怨言,開車點兒不定,可能7點也可能8點,還有可能九點,全看開車司機心情,有時候人都坐上了又說車壞了走不了,簡直就是神經病。要不是逼不得已他打死都不願意理會。
看著售票員高高在上的嘴臉,宋時雨想:等我有錢了一定自己買一輛,就是不知道票要從哪裏弄。這已經的他發得第二個弘願,第一個買錄音機。
大冬天的坐車真不是件舒坦的事,冷風嗖嗖的順著車窗縫兒往裏鑽,沒一會人就凍得要命。
宋長河兩口子人個攬著一個把兩個小的攏在懷裏,實在太冷了,別把孩子凍著。
車子晃晃悠悠了很久才到達下車點,下了車又等了還一會兒才有能搭讓人的驢車,又是一陣顛簸,宋小三覺得自己都要凍傻了。
好不容易輾轉到地方,一進門就被熱熱鬧鬧的滿屋子人給包圍了。
“你們可算來了,凍壞了吧。”
“快快快,烤烤火,看小臉兒凍得。”
“喝口熱水暖暖……”
一大幫子人圍著一家五口轉悠,那叫個親熱。
宋長河把帶來的二斤豬肉送過來,劉二花還準備的一套衣裳。
“你們來就來,帶東西幹什麽,浪費那個錢。”老爺子精神很好,見麵就叨念,誰家日子都不富裕,女婿家裏還有三個男娃要吃飯,日子得多緊巴。
“爸,小妹難得回來一次,你就別叨念了。”已經四十三的大舅頭發灰白著,笑眯眯的說了句,接著對外麵喊:“趕緊造飯,孩子們都得餓了。”
小舅舅一把抱起小四顛了顛,“看看我家小四重了沒。”
小四咯咯咯直樂。
劉二花跟大家打了聲招呼就去灶房幫忙,被被穿著補丁舊花襖的妗子們推了出來:“好不容易來一回趕緊歇歇,飯我們兩個個張羅就行。”
凍了一路的宋時雨笑了,這就是親人,他喜歡姥爺家,哪怕姥爺家很窮。
習慣早起的宋時雨飯都吃完了,順手把他係錯位的扣子解開重新扣好,“早起五分鍾什麽有了,非得讓媽喊三遍,活該。”
“我昨晚上沒睡著。”小四委屈的邊往嘴裏扒拉飯邊說。
“你到底緊張什麽?叨叨半夜鬧的我都沒睡好。”跟他一個床的宋時雨算是倒了黴,讓這孩子禍禍的大半夜沒合眼,發誓再也不跟他一個床睡了。
“我,我才不緊張。”宋時炎臉都埋進了碗裏,這樣別人就看不見他緊張了。
宋時雨也覺得沒啥好緊張的,不就是寫個毛筆字,他都覺得不值當做個什麽比賽,寫好字就是一個基本功。城裏人水平怎麽樣他不知道,可那個什麽惡心家夥的兩筆字都敢出來換東西,可見是有幾分自得,要是都這水平,他覺得就他的字橫掃禹城不在話下。可他不願意去出那個風頭,他已經夠惹眼了。
“哥,說好的你陪我去,咱們走唄。”宋時炎拉著他就往外走。
“筆墨都帶齊了嗎?”劉二花問。
“帶了。”小四拍拍書包,裏麵裝的是他哥哥的寶貝硯台墨錠,還有常用的筆,紙不用帶,到時候會發。
“哥哥,等我得了獎要賣橡皮泥,買好多好多。”小四還沒怎麽著就開始規劃起獎金的用途了,也不知道哪兒來的自信,小公雞似的胸脯挺得老高。
“橡皮泥你還少?”
“那不一樣,我要買多多的,跟小夥伴一起玩兒。”
“那就等你得了獎再說。”
“哥哥你真的不比嗎?你不在第一名可就是我的了。”
“給你給你,這有什麽好比的。”宋時雨啼笑皆非,這孩子是不是自信過頭了,就他那兩筆字不就是個重在參與?還第一名……
他們邊等公交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本來宋時雨想騎車帶他去,可他媽怕他把兩個人都摔了,說什麽也不同意。
坐車晃晃悠悠半個小時,他們就到了地方。
這是市政府旁邊的一個露天廣場,一個身經百戰的場所。老遠就看到一排大字貼在紅色的橫幅上,寫著第一屆書法比賽的字樣,書法兩個字沒有粘牢,被風吹起一個角,露出下麵半邊象棋兩個字的尾巴,在風裏忽閃忽閃的,看得讓人忍不住想粘牢或者幹脆揭下來。
前幾周這裏已經舉行過第六界乒乓球賽,第二屆象棋比賽,現在有迎來了第一屆書法比賽。
這是今年市政府新舉辦比賽,市領導說了,專門為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開辦的,也是給文化人一個展示的機會,他們太缺少展示自己的機會了。
廣場中心已經擺滿了桌子,這些桌子也是用處多多,幾個一拚就是乒乓球台,各自為政擱上紙畫的棋盤就是戰場,現在鋪上微黃的宣紙,那就是文化人一較高下的筆墨聖地,看看這桌子也就久經沙場。
桌子旁邊已經站了不少人,有頭發花白的老爺子,也有正是青春當年的少年仔,大多穿著中山裝襯衫之類的衣裳,看著就是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