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猶滴著鮮血的人頭被高高挑起, 正在圍攻的劫匪們仿佛被貼了定身符,接著“嗡”地一聲,好似明白過來什麽似的, 發出幾聲呐喊, 一個個掉轉頭往來路跑掉了!比起梁家仆人往路邊溝渠裏鑽的速度還要快!
袁樵不慌不忙地吩咐:“拿幾個活口來問話!”
兩位夫人、梁玉也都開始指揮著收拾殘局, 翻倒的車重新推正,散落的行李再次捆紮。逃跑的仆役捉回來, 王吉利上前抬腳便踹:“喪良心的東西!我叫你跑!叫你跑!”
好一陣兒,被騎士們拿回來兩個。袁樵試圖就地審問,以確定情勢。然而百密一疏, 他沒有料到這兩個劫匪的官話極其不好, 而袁樵也聽不大懂這兩個劫匪的方言。袁樵道:“捆好,不要讓他們自盡了, 退回驛館, 往楣州發信。”
他們來時的那個驛館還住得好好的,驛丞也非常的熱情, 看起來頗為安全。袁樵決定回到驛館仔細審問這幾個賊人, 查問一下情況——以他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楣州不應該是一個盜匪橫行的地方才是。
一行人頗有些驚弓之鳥的樣子,聽到點風吹草動就忍不住喝問:“什麽人?!”再定晴一看, 方知是風吹過枯枝敗草。
梁玉很興奮, 她的腦子轉得很快——劫道的是什麽人?背後有主使嗎?他們有什麽圖謀?所謂追捕逃奴又是怎麽回事?以及……剛才我殺人沒把他們嚇著吧?
到了中午的時候, 原班人馬又折返了驛站, 弄得驛丞如臨大敵:“官人, 官人,這是怎麽了?”這位驛丞是個三十來歲的漢子,補了這個差使,勉強糊個口,近來卻遇到一件大事——太子他三姨要打這兒過,可得好好伺候了。
昨天人到了,極美的一個女娘,出手也闊綽,驛丞覺得自己準備這些時日的辛苦也算值了。今早好好地將人送走,預備著下一次見著的時候就該是恭送她老人家回京去了。
哪知現在又折返了!驛丞見多了南來北往的人,一見這一隊人馬的模樣就知道遇到了事兒,可將他嚇得不輕。
袁樵道:“我們要再住兩日,收拾出一間靜室,我要審問人犯。”
梁玉在車裏已經換了件新的罩衣,洗掉了手上沾的血跡,下車之後又是一個俏生生的小娘子了。她規規矩矩站在一邊,等兩位夫人下車。劉夫人與楊夫人壓根沒看到她手起刀落的模樣,隻是“聽說”她手刃賊人。刃就刃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聽著聽著就習慣了。
兩位夫人對她點點頭,楊夫人道:“大冷的天,別在外麵了。審問的事情讓佛奴去辦吧,他辦過案的。”出行遇劫匪,不能說不晦氣,也不能不有一想想法。然而劫匪解決了,就皆大歡喜了。梁玉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是個能夠撐得起場麵的人,總比遇事哭哭啼啼,沒事端架子哼哼唧唧的要好。
梁玉先陪著兩位夫人,親自看她們與袁先都安頓下來了,才回來辦自己的事兒。
驚怒奔波折返幾十裏地,也是人困馬乏,最後一日的路程,一行人也不打算趕了,就先在這裏紮下營了。梁玉先賞今天作戰勇敢的人,王吉利頗有忠勇之心,梁玉頭一個賞的卻不是他,而是騎士們——這是中流砥柱。
第二才輪到王吉利。接下來是一切聽從指揮之人。
至於臨陣逃脫者,已被捆了來押到院子裏,一共四個人。梁玉拎著球杆,繞著這四個人仔細看。都是梁家莊園上選出來的二、三十歲的男子,麵貌平凡甚至有些憨厚。梁玉繞著他們才轉了半圈已有人撐不住伏地痛哭:“小人豬油蒙了心,三娘,三娘饒命啊!”
一人痛哭,三人也跟著哀嚎。梁玉的球杆往每人背上都敲了一下,罵道:“哭個屁?!有膽子逃,就沒有膽子認麽?我就瞧不慣這個樣兒的,都滾起來,洗淨了臉,老老實實給老子當差去!饒了你們第一次!”
四人虛脫地癱倒在地,劫後餘生的世大喜悅使他們伏地叩首。旋即又生出愧疚感來:怎麽就跑了呢?
梁玉道:“行了,誰都有怕的時候。醜話說在前麵,以後我可沒這樣好說話了!都聽明白了嗎?”
眾人齊聲道:“是。”
“行了,都累了。王吉利,讓他們飯菜管飽——不許飲酒!”
“是。”
“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是。”
袁家的仆人表現優秀,自有兩位夫人去獎勵,梁玉揣著個手爐子,請驛丞過來說話。明明自登岸開始,凡遇驛站她都問過當地人,本地風俗如何、官員如何、人好相處嗎?生活有什麽方便的地方,有什麽不方便的地方,有什麽物產,土地是否肥沃、適合種什麽莊稼、養什麽牲口。
驛丞們也都回答了她。眼前這個驛丞,昨天分明說的是:“楣州太平無事。府君也不多事。”
“現在怎麽說呢?”梁玉好聲好氣地問這個驛丞。
知道了他們一行經曆了什麽之後,驛丞表情也僵硬了,他的官話比起梁玉十二歲的時候還要不標準,說得急時更夾雜了土話:“您容稟!打從知道您老人家要過來,連偷兒都叫收了手了。”
梁玉笑道:“這個話您昨天可沒對我講。”對阿蠻使了個眼色,阿蠻將驛丞請到座兒上坐了。
梁玉道:“我不過是個流人,您是驛丞,您甭跟我拘束著說話,有什麽說什麽,成不?”
驛丞恨不得將心掏出來給她看:“我說的都是實話呀!您還沒到,州裏就已經放出話來了,誰都不許在您的麵前惹事兒。您是要回京城的貴人,得叫您住得舒服了……”
大家都知道,這位是太子的親姨母,還是碩果僅存的那一個,不能當一般的流放犯看待,得捧著、巴結著。驛丞也明白這個道理,流放跟流放之間的差別可大了去了。
梁玉問道:“所以我請教您呀,您看這是怎麽一回事兒?”
驛丞斬釘截鐵地道:“他們昏了頭了!這群殺千刀的!”
梁玉忽然問道:“兩位夫人的飲食準備好了嗎?”
“啊?”
“嗯?”
“好好!都好了。”
梁玉對阿蠻擺擺手,阿蠻點點頭,輕手輕腳去取了一堆錢來。梁玉道:“還有小郎君,都要照顧好,我看你恐怕沒準備我們回來的,這些拿去,好好備料。還有押送我的官差,也給他們好好安排好,要有好酒、有好肉。”
“哎哎。”
驛丞離開後,梁玉對呂娘子道:“好生奇怪,他是不是有什麽事情瞞著咱們?”
呂娘子道:“我看他說出來的都是實話,也合情理。”
“等等看他問出來個什麽吧。”
~~~~~~~~~~~~~~~~
袁樵知道他這一行人馬眾多,需要驛丞去安排,向驛丞討了一個會官話的驛卒權充翻譯來審案。楣州的治所就在楣縣,袁樵是新任的楣縣令,上任縣令已經走了,現在這一片就他最大。不去縣衙而在驛館裏審案,隻要他樂意,這會兒也沒個禦史來參他。參他,他也有話說。
將犯人一押,袁府的健仆權充衙役,驛卒做翻譯,問道:“爾等何人,為何剪道行凶?從實招來!”
兩個劫匪用力往驛卒身上看了看,認出他的服色,心道:這上麵坐的這個小孩子大概也是個官兒。
“小孩子”袁樵沉著臉,道:“先打二十棍!”
自認是個斯文人的“小孩子”在“崔老虎”手下廝混,難免染上了一點習氣。
“#%@#~!!!”劫匪喊了句袁樵不懂的話,從驛卒的表情來看,大概是罵人的。
袁樵一點也不客氣地說:“打!”
二十棍打完,劫匪與驛卒你來我往了好幾句話,驛卒躬身回道:“官人,他們說並不是有意衝撞您的,自認倒黴,您……有事兒衝他來。”
袁樵想了想,問道:“我要是將他們裝在籠子裏活吊在城門上,有人願意指認嗎?”
大概是因為他比較凶殘,劫匪終於願意招了。
經由驛卒美化之後,袁樵了解了部分情況——
楣州在流放地裏算是個不錯的地方,但它畢竟是一個收拾流人的地方。雖然歸化做得好,畢竟新附不久,民風也淳樸也彪悍。眾所周知的,流放犯一般都是重刑犯,而因為爭權奪利失敗被流放的犯官家眷其實隻占流放犯比較小的一部分。更多的都是些窮凶極惡的家夥,包括但不僅限於:謀反從犯不夠砍頭的、謀叛的家屬、買賣害人毒藥的、監守自盜的、殺人一家幾口未遂的,以及販賣人口的。
流放地,其實就是一個大點的監獄,或者說勞動改造的場所。凡流人,按照規定,大部分是需要勞作的——梁玉這樣的例外,如果按照法律來講,單獨的婦人是不應該流放的。她是個凶殺、政治雙料犯,最後才判了個流放。流放地又多偏僻,各種因素放在一起,使這些地方的許多事情更加赤-裸-裸,無論好壞都很直接。
這兩位倒黴劫匪是本地人,他們的頭子卻是一個流人。這個流人正是犯了略賣人口的罪過,不夠砍頭,他又使了些錢打點,就給放到楣州來了。原本路上想逃回家的,半路上聽說老家去了個清官,他又跑回楣州來了。依舊重操舊業,幹的還是略賣人口的勾當。
略賣人口與拐賣人口還有些許的不同,拐賣重在拐,略賣很多的時候還會搶。今天明顯是搶的時候低估了對方逃跑的能力,一時失手,便跟在後麵追了過來。
袁樵皺眉道:“問他們,為何如此囂張?”
驛卒依言問了。
劫匪很吃驚,回了一串話。驛卒艱難地翻譯:“他們說,他們已經很收斂了,收到了州府放出來的話,說是有一個貴人要過來,大家都收斂些。他們‘虎爺’……”
“什麽人?”
驛卒低聲道:“就是那個賊流人,名字裏帶個‘虎’字,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骨頭有幾兩重了,這群賤骨頭也跟著叫……”
袁樵看了他一眼,驛卒馬上轉到了正題:“他們的缺德頭子說,這等貴人既然在這裏呆不久,且忍忍,免得招了朝廷的眼。可是這些人也不能不吃飯,不如趁她還沒來,先幹幾筆大的,備足了糧才好過荒年呐。算算日子,貴人快到了,幹完最後一票就歇一陣兒,安生過個年……”
說著,驛卒都同情起這位缺德頭子來了,最後一票折到正主手裏了。
袁樵心裏隱怒,他是本地主官,楣縣作為一個接收流放犯的地方,縣令的職責之一便是管理這些流人。他原本對流人還有一絲同情之心,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犯了罪的,有些完全是被不懂事的親人牽連的,將這些人教化得好,也是一份功德。
路上就遇到一個凶犯!
袁樵又問:“流人裏還有這樣的人嗎?”
驛卒翻譯了回來說:“不多,不多,就兩三個……”
“兩三個?”袁樵氣笑了,同時一陣後怕,要是讓叔玉孤身過來,可怎麽是好呢?
驛卒又翻譯了一下:“是,這個張阿虎是略賣人口的,還有一個叫魏正的,霸占流人土地,另一個是畢喜,糾結一群無賴單做打手——今天追捕逃奴的人裏,有張阿虎向他借的人手。就這些了。”
“就這些。”袁樵淡淡地重複了一句。
驛卒低聲道:“這些就足夠啦,再多,這裏也養不出來了。”
【你們還想養多少?】袁樵麵沉如水:“官府就不管嗎?”
“倒是想管來,”這個驛卒自己就能回答了,“打從小人在這裏當差,七年了,楣州換了三個刺史,現在這位何刺史又病了。主事的是王司馬,王司馬是個被貶來的官兒,天天喝酒聽曲兒流淚。楣縣比楣州還不如,換了五個縣令,有三個是病死的,另一個幹脆就沒來,上一任接到調令就跑了。現在您來了。”
這都還算好的了,總算沒有一個官兒是死在路上的。
袁樵問道:“難道本地人就由他為非作歹嗎?鄉老呢?”
驛卒接著回答:“嗐,官人,他那一開始也不惹這些山賊呀。人家淨吃窩邊草——先打流人裏賣起。”
這就更缺德了,好些個是不知道丈夫、父親幹了什麽,一朝事發被流放的弱女子。遇到一個不算太艱難的流放地,打算認命過苦日子,好歹養活一家人。哢!叫張阿虎給盯上了,把年輕端正的姑娘搶去賣了,把年幼的男孩子搶去賣了。賣到哪裏不好講,不過張阿虎自己也兼營個妓-院,自己也胡亂享用一些相貌不錯的年輕人。
流人也分三六九等,大部分的命也是不值錢的,上頭官府也不大容易管,這楣州的文明之地自有一片野蠻生長的自然生態區——弱肉強食得非常明顯。甚至在流放的路上,就會發生賄賂押送人員,將部分有市場的流人買去的情況。
有些時候,可能是好心的親友、路人施以援手,有些時候可能遇到的是張阿虎。因為押送途中的死亡,本來就是會時常發生的。押解到了地方,官差報一個“途中遇疾暴斃”,隻要不超過一定的比例,官差銀錢入袋,也不會被追究。如果是犯官家屬被流放,他們還能收斂一點,如果隻是一般的罪犯家屬被流放,那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袁樵掐了掐額角,梁玉還給他看個手劄,要“倉廩實而知實節”,大家都太天真了,先別說吃飽了,先活命吧!
【到楣州是來對了,否則高臥京中,哪裏知道外麵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呢?幼時隨父親外任,可不曾到過這樣偏僻的地方。】
~~~~~~~~~~~~~~~~~~~~~~
袁樵仔細將人審問完了,先請來“押送”梁玉的官差,將情況告知。押送官嚇了一跳:“什麽?竟這麽艱難嗎?那——”
袁樵眉眼籠罩著一片寒霜:“難道我還治不得這些流人嗎?不過,還須幾位給我帶幾封信回去。你們回去的路上要快,日夜兼程。”別的不為,就為讓朝廷把周圍的駐軍給整頓一回,一旦有事,他能把家眷、包括梁玉,一塊兒打包送過去保護。
他就不信了!還治不了這群死囚徒!
“人押下去,待我拜見過府君,開衙問案!”第一案就拿張阿虎開刀!
袁樵肚裏轉了一圈計劃,正正衣冠,表情又和緩了些,推開門去向祖母和母親匯報。
兩位夫人也牽心這件事,聽完了都好氣又好笑:“還真要謝謝這個囚徒如此識時務了嗎?你隻管辦去!”
袁樵領命。
出來打算寫信,半途卻被梁玉給攔住了。梁玉捧著手爐子,笑眯眯地看著他,也不說話。袁樵被她笑得撐不住了,大步走了上去,低聲道:“天冷,出來做甚?人犯已經審完了。是流人。”
梁玉道:“喲,是同行?”
袁樵嚴肅地說:“你們不一樣,也永遠不會一樣。”
“那你同我好好講一講,好不好嘛?這裏真冷,回房說吧。嗯?”
她最後一個字帶著點鼻音,微啞、麻麻的,袁樵的腿哆嗦了一下:“好!”等他回過神來,已經跟她圍著熏籠坐著了。袁樵不大情願地將一疊紙給她看:“口供在這裏了。”
【不愧是崔老虎手下審案練出來的。】梁玉偷笑。
認真地看完“口供”,梁玉詫異地問:“就這樣?”
“這樣還不夠嗎?”
“我還以為他們會有點別的本事哩,淨幹些下三濫的勾當。”拉皮條、賣人口、收保護費……說出去都丟人。
看完了,梁玉問道:“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袁樵一揚眉:“立威。”
梁玉捧場地鼓掌:“好!”
袁樵警覺地看向她,問道:“你要做甚?”
梁玉道:“三個人,給我留一個唄。”即便是下三濫的勾當,一個流人,背後沒點勢力也斷不可能做大的。她為什麽敢這麽囂張?還不是因為背後有人?否則一個人,再能打、再狡猾,雙拳難敵四手,開始也得貓著。
可不能讓袁樵一個人頂了所有的事情,他本就是因為自己而來的。無論如何,梁玉打算分擔一些壓力。再者,她也需要立威呢。
兩人相持不下,梁玉歎了一口氣,低聲道:“你想想,我要是突然沒了聲音,就再也不是我了,對不對?”
袁樵的心陡然一痛。他告訴自己,你說不能給她以保護就不要拔去她的爪牙。現在你覺得自己是在保護她麽?護得住的嗎?可是如果路上沒有她,你應付劫匪尚且吃力,不是嗎?
袁樵掙紮良久,艱難地說:“豐邑公主為人雖然癲狂,她的武士還是可圈可點的。”
梁玉的笑容綻開了:“那行,以後我到哪裏都十個開道、十個殿後!一定給你一個好好的新娘子,好不好?”
袁樵虛弱地說:“你收斂一些,讓聖人知道你成了楣州一霸,他會尷尬的。”
“好,就聽你的。不過,你猜,他們背後會不會還有人?”
袁樵道:“這是必然的,否則這幾條狗也配做出這麽大的聲勢嗎?我自有辦法對付他們。”
【他自信的樣子真的是很好看呐。】
兩人同靠在一個熏籠上,湊得近近的,梁玉一扭臉就看到袁樵一張白皙的麵孔被炭火烤得微紅。一看就很好的肌膚上,毛孔極細,寒毛也是淡淡的,像極了花瓣上細細的絨毛。在他臉上偷了個香,梁玉笑吟吟地看著袁樵捂臉瞪她一氣嗬成,笑道:“好香呀。”
袁樵從熏籠上滾了下去!手足並用地爬了起來,站穩了之後發現自己這樣太沒有氣場了,又不想去指責她無禮。【說了以後她不親了怎麽辦?!】
袁樵俯下身,也響亮地在她額頭上親了一口,險些嘬掉了梁玉額上貼的花鈿:“香的!”
梁玉呆了:“你親我?”
“嗯!”
梁玉抬手捂住了嘴,眼睛彎成了月亮。袁樵站著左右晃了幾晃:“我,我去安排他們行事了,你、你、你……”
“我會小心的。”
袁樵點點頭,努力嚴肅了表情。梁玉忽然說:“噯。”
“什、什麽?”
梁玉慢慢站起來,緩緩走近他,在袁樵耳熱心跳的時候伸出手,給他正了正帽子:“好啦,去吧。”
袁樵點失望,想把張阿虎抓起來之後多打一頓。
~~~~~~~~~~~~~~
袁樵跨過門檻,吩咐一句:“關好門,不要冷著娘子。”才拽開步子去籌劃接下來的事務。
原本的接手楣縣的計劃要調整了,先得打擊這股惡勢力才行。不過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這些人這般作惡,除掉了他們正可立威,然後政令就可以通行了。再者,這幾個惡人一定聚斂了不少財富,抄起來也是豐富縣衙的庫藏。袁樵敢打賭,楣縣或許有富人,但是留給他這個新官的縣衙一定是窮的。
【下手要快,不可讓他們轉移了財產!要抄檢到賬目,拿到他們的心腹,尤其是賬房。不,先不動手,先與何刺史談談養生,與王司馬講講文章吧。】袁樵一肚子的陰險,卻是一臉的正經嚴肅。
門裏,梁玉捂著嘴繼續笑,笑到肩膀抖得像風中的樹葉。好一陣兒才停下來,打開門來,對外麵說:“請呂師過來說話。”
呂娘子須臾便至,沒有打趣小兩口見麵,而是問:“如何?問出什麽來了嗎?”
梁玉簡要說了袁樵取得的口供以及她與袁樵達成的共識,呂娘子心道,【我原以為你真是兩千裏最凶,沒想到這裏個個不是善類。唔,不過算上今天的事跡,應該還是你最凶了。】口裏說:“難得他對你一片赤誠。”
梁玉笑道:“對。咱們來想想接下來怎麽辦吧!”
呂娘子問道:“三娘打算挑誰?”
“唔……張阿虎敢衝擊縣令,魏正兼並,這些都該以國法嚴懲的,我就吃點虧,與畢喜火並吧。”
呂娘子讚許道:“好好一朵嬌花,把自己活成了個霸王。”
雖有計劃,梁玉還是等著袁樵跟何刺史、王司馬相處一段時間再動作,不意這二位對袁氏子弟是非常禮貌的,可也沒忘了她這位“三姨”。王司馬三十來歲,與宋奇是一個命,前妻死了,後妻還沒娶上。何刺史的夫人則在老家伺候父母、撫育子女,日常照顧王刺史起居的是個妾。兩人都無女眷,便都使仆人給梁玉送了拜帖與禮物——稱讚她擊殺“四凶”的義舉。
這二位還不知道梁玉的未婚夫就是袁樵,隻當她是個少女孤身而來,特意囑咐袁樵:“這一位有此義舉,袁郎一定要好好安排她,不與那等流人放在一起。要單獨有宅院居住,也不須勞作嘛!這個袁郎必然是明白的吧?”
袁樵也含糊地說:“下官明白。”他恨不得說,要是把人接到我的後衙,當然會有宅院了。
凡流人,一般都是給兩間破屋,發把鋤頭,扔去開荒。或者有點技藝的,會拉鋸的做木匠、會拿瓦刀的就去修城樓。若是生得好看一些的,說不定就被發配去幹什麽了。
凡事又總有例外,官員家眷容易受到優待,梁玉這樣有“義舉”有後台的,更容易受到優待。
何刺史雖然纏綿病榻、王司馬總是對月感懷,兩人卻將這件事情辦得很妥當。將城中一所不小的宅院拔給了梁玉,也不用她去種地,她隻要在這裏平平安安住到京城叫她回去,何、王二人便認為自己對得起仕林,也對得起自己的官帽了。
何刺史本來還打算送她兩個侍女伺候起居、派兩個衙役給她看著前後門,聽袁樵說她拉了一隊人馬過來,隻得作罷。
梁玉這宅子安排得位置頗巧,離州府、縣衙都很近,離王司馬的住處也不遠——楣縣這破地方,縣城就這麽大。事先已經灑掃好了,梁玉帶著人直接就能住進去。全家隻有一個主人,可住人的地方就多了,二十騎也一同進入——隻是馬廄略顯狹窄。梁玉交給呂娘子去籌劃。
“押送”的差役跟袁樵辦了交割,拿著梁玉、袁樵給的好處,騎上了馬,撒跑就往京城奔去送信。
劉、楊兩位夫人收拾縣衙,袁樵與何、王二人周旋,一麵暗中觀察張阿虎等人的情狀。袁家做官幾百年,如果有“官精”這種妖精,袁樵一定生下來就是這個品目裏的純血。楣縣的士紳拜見、娘子們的拜訪,他們都應付自如。
而梁玉這裏,卻收到了一份別開生麵的“請罪”——張阿虎他哭天抹淚地捆了兩個“不懂事的囚徒”,上門來跟她請罪來了。
【我挑的不是你,你來討什麽打?】
王吉利躬身問道:“三娘,如何打發他?”
梁玉道:“還用打發嗎?門一關,讓他走!讓王大郎他們把街給我清了,敢盯我門上的梢,有一個打一個,打到不敢再看一眼為止。”張阿虎要是不派人盯著她的門,她頭剁下來當馬球打!
“是。”
王吉利出去將張阿虎客客氣氣地送走了:“這位郎君,我家門內隻有女眷,您這麽辦可不大體麵呀。難道要三娘親自見你?”他的口氣裏還帶一絲鄙夷,就這死囚徒,也配見三娘嗎?
張阿虎也不敢逼著求見,一般流人,他能打進門去,看到漂亮的就搶了又怎樣?梁玉不一樣,不提靠山,她那二十個打手,個個都不是尋常人。見過血的,張阿虎很肯定。最倒黴的是,那血還是他送的。
張阿虎吩咐人一定要看好梁玉,看她都幹了些什麽,又喜歡幹什麽,以便討好。他還是個流人呢,【如果攀上了這個門路,那以後……】
帶著這種夢想,張阿虎上了馬:“去畢六那裏。”
人是跟畢六借的,他請了一回罪沒用,下回不得備更重的禮物嗎?從京城出來的貴人,怕是看不上他的這點禮的,畢六也不能袖手旁觀,要出血大家一塊兒出。
梁宅這邊,王大郎——就是豐邑公主所贈騎士的頭兒——已帶人清了一條街,縣城就巴掌大,他清完了眼睛,也順路知道了張阿虎要去哪裏。飛馬回來稟報。
梁玉對呂娘子道:“你看好家,男仆留給你,他們我帶走!等不到小先生發話了,就在今天。”
呂娘子道:“你刀呢?”
梁玉一抬手:“帶上了。放心。上馬,走!”
~~~~~~~~~~~~~~
張阿虎正與畢喜打擂台,兩人各有勾結的人,互相看不大起。畢喜看張阿虎是個拉皮條的綠帽子,張阿虎看畢喜是個拳頭比腦袋大的傻冒。
畢喜眼睛一翻:“張四!你他娘的說什麽?你借了我的人去,帶著箭跑回來了,還敢管我要錢?”
張阿虎不甘示弱:“要不是你的人攛掇,我的人怎麽會去送死?”接著口氣一軟,“畢六哥,那一位是京城裏來的,吹不得打不得,咱們就認個孫子又怎麽樣?你還能硬杠不成?”
畢喜心道,我就是去送禮,也不跟你一道,憑什麽呀?你惹的人!她一個女子,恐怕用不著你這個烏龜,我就不一樣了,難道貴人不需要打手嗎?
還真不用!
兩人正爭吵,畢喜那走在街上威風八麵的打手們驚恐地跑了進來:“六爺,不好了!有人來踢館來了!”
畢喜大怒:“哪個孫子這麽大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你沒有卵子嗎?不就是踢館,你慌什麽慌?”
【喲,還挺橫!】梁玉樂了,歪歪頭,王大郎帶人便衝進了畢宅。
張、畢二人都認得這裝束,一齊驚道:“她怎麽來了?”
打手囁嚅著:“就是她來了……”
梁玉在廳前下了馬,將畢喜這宅子打量了一下,比何刺史給她那宅子也不差,隻是陳設辣眼了點。反拎著球杆放在背後,梁玉在王大郎等人的擁簇下進了大廳,王大郎等人都很緊張,以四個人弓上弦,遙指四方警戒,派頭擺得足足的。
王大郎低聲道:“那個更胖一點的就是張阿虎。”張、畢二人都胖,腆著大肚子,隻是張阿虎更胖。
張阿虎先流口水再磕頭:“貴人、貴人,是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並不想衝撞貴人呀!”
梁玉“哦”了一張,一球杆先把畢喜的一個打手打得鼻血長流,柔聲道:“哎喲,你怎麽流血了?我並不想打你的呀。”
然後再不看張阿虎一眼,杆頭點在鋪地的青磚上,發出一聲響,問畢喜:“你就是畢喜?本地流人裏最凶的一個?獄中一霸?”
畢喜見勢不妙,已暗中蓄力,打算奪路而逃。自忖以他的一身本事,自然能找楊土司混一口飯吃。楊土司不收留,他就落草為寇也是可以的。反正不能落到這些貴人手裏。張阿虎這個烏龜才是個傻冒,是真沒見過貴人是如何的心狠手辣。
畢喜一麵畢恭畢敬地說:“小人隻是個流人,不敢,不敢,但憑您吩咐。”
“吩咐是沒有的,我是來告訴你,獄霸換人做了。給我—打~!”梁玉將最後三個字說得韻律十足,王大郎等人下手卻一點也不婉轉悠揚,個個往死裏使勁。
袁樵不慌不忙地吩咐:“拿幾個活口來問話!”
兩位夫人、梁玉也都開始指揮著收拾殘局, 翻倒的車重新推正,散落的行李再次捆紮。逃跑的仆役捉回來, 王吉利上前抬腳便踹:“喪良心的東西!我叫你跑!叫你跑!”
好一陣兒,被騎士們拿回來兩個。袁樵試圖就地審問,以確定情勢。然而百密一疏, 他沒有料到這兩個劫匪的官話極其不好, 而袁樵也聽不大懂這兩個劫匪的方言。袁樵道:“捆好,不要讓他們自盡了, 退回驛館, 往楣州發信。”
他們來時的那個驛館還住得好好的,驛丞也非常的熱情, 看起來頗為安全。袁樵決定回到驛館仔細審問這幾個賊人, 查問一下情況——以他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楣州不應該是一個盜匪橫行的地方才是。
一行人頗有些驚弓之鳥的樣子,聽到點風吹草動就忍不住喝問:“什麽人?!”再定晴一看, 方知是風吹過枯枝敗草。
梁玉很興奮, 她的腦子轉得很快——劫道的是什麽人?背後有主使嗎?他們有什麽圖謀?所謂追捕逃奴又是怎麽回事?以及……剛才我殺人沒把他們嚇著吧?
到了中午的時候, 原班人馬又折返了驛站, 弄得驛丞如臨大敵:“官人, 官人,這是怎麽了?”這位驛丞是個三十來歲的漢子,補了這個差使,勉強糊個口,近來卻遇到一件大事——太子他三姨要打這兒過,可得好好伺候了。
昨天人到了,極美的一個女娘,出手也闊綽,驛丞覺得自己準備這些時日的辛苦也算值了。今早好好地將人送走,預備著下一次見著的時候就該是恭送她老人家回京去了。
哪知現在又折返了!驛丞見多了南來北往的人,一見這一隊人馬的模樣就知道遇到了事兒,可將他嚇得不輕。
袁樵道:“我們要再住兩日,收拾出一間靜室,我要審問人犯。”
梁玉在車裏已經換了件新的罩衣,洗掉了手上沾的血跡,下車之後又是一個俏生生的小娘子了。她規規矩矩站在一邊,等兩位夫人下車。劉夫人與楊夫人壓根沒看到她手起刀落的模樣,隻是“聽說”她手刃賊人。刃就刃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聽著聽著就習慣了。
兩位夫人對她點點頭,楊夫人道:“大冷的天,別在外麵了。審問的事情讓佛奴去辦吧,他辦過案的。”出行遇劫匪,不能說不晦氣,也不能不有一想想法。然而劫匪解決了,就皆大歡喜了。梁玉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是個能夠撐得起場麵的人,總比遇事哭哭啼啼,沒事端架子哼哼唧唧的要好。
梁玉先陪著兩位夫人,親自看她們與袁先都安頓下來了,才回來辦自己的事兒。
驚怒奔波折返幾十裏地,也是人困馬乏,最後一日的路程,一行人也不打算趕了,就先在這裏紮下營了。梁玉先賞今天作戰勇敢的人,王吉利頗有忠勇之心,梁玉頭一個賞的卻不是他,而是騎士們——這是中流砥柱。
第二才輪到王吉利。接下來是一切聽從指揮之人。
至於臨陣逃脫者,已被捆了來押到院子裏,一共四個人。梁玉拎著球杆,繞著這四個人仔細看。都是梁家莊園上選出來的二、三十歲的男子,麵貌平凡甚至有些憨厚。梁玉繞著他們才轉了半圈已有人撐不住伏地痛哭:“小人豬油蒙了心,三娘,三娘饒命啊!”
一人痛哭,三人也跟著哀嚎。梁玉的球杆往每人背上都敲了一下,罵道:“哭個屁?!有膽子逃,就沒有膽子認麽?我就瞧不慣這個樣兒的,都滾起來,洗淨了臉,老老實實給老子當差去!饒了你們第一次!”
四人虛脫地癱倒在地,劫後餘生的世大喜悅使他們伏地叩首。旋即又生出愧疚感來:怎麽就跑了呢?
梁玉道:“行了,誰都有怕的時候。醜話說在前麵,以後我可沒這樣好說話了!都聽明白了嗎?”
眾人齊聲道:“是。”
“行了,都累了。王吉利,讓他們飯菜管飽——不許飲酒!”
“是。”
“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是。”
袁家的仆人表現優秀,自有兩位夫人去獎勵,梁玉揣著個手爐子,請驛丞過來說話。明明自登岸開始,凡遇驛站她都問過當地人,本地風俗如何、官員如何、人好相處嗎?生活有什麽方便的地方,有什麽不方便的地方,有什麽物產,土地是否肥沃、適合種什麽莊稼、養什麽牲口。
驛丞們也都回答了她。眼前這個驛丞,昨天分明說的是:“楣州太平無事。府君也不多事。”
“現在怎麽說呢?”梁玉好聲好氣地問這個驛丞。
知道了他們一行經曆了什麽之後,驛丞表情也僵硬了,他的官話比起梁玉十二歲的時候還要不標準,說得急時更夾雜了土話:“您容稟!打從知道您老人家要過來,連偷兒都叫收了手了。”
梁玉笑道:“這個話您昨天可沒對我講。”對阿蠻使了個眼色,阿蠻將驛丞請到座兒上坐了。
梁玉道:“我不過是個流人,您是驛丞,您甭跟我拘束著說話,有什麽說什麽,成不?”
驛丞恨不得將心掏出來給她看:“我說的都是實話呀!您還沒到,州裏就已經放出話來了,誰都不許在您的麵前惹事兒。您是要回京城的貴人,得叫您住得舒服了……”
大家都知道,這位是太子的親姨母,還是碩果僅存的那一個,不能當一般的流放犯看待,得捧著、巴結著。驛丞也明白這個道理,流放跟流放之間的差別可大了去了。
梁玉問道:“所以我請教您呀,您看這是怎麽一回事兒?”
驛丞斬釘截鐵地道:“他們昏了頭了!這群殺千刀的!”
梁玉忽然問道:“兩位夫人的飲食準備好了嗎?”
“啊?”
“嗯?”
“好好!都好了。”
梁玉對阿蠻擺擺手,阿蠻點點頭,輕手輕腳去取了一堆錢來。梁玉道:“還有小郎君,都要照顧好,我看你恐怕沒準備我們回來的,這些拿去,好好備料。還有押送我的官差,也給他們好好安排好,要有好酒、有好肉。”
“哎哎。”
驛丞離開後,梁玉對呂娘子道:“好生奇怪,他是不是有什麽事情瞞著咱們?”
呂娘子道:“我看他說出來的都是實話,也合情理。”
“等等看他問出來個什麽吧。”
~~~~~~~~~~~~~~~~
袁樵知道他這一行人馬眾多,需要驛丞去安排,向驛丞討了一個會官話的驛卒權充翻譯來審案。楣州的治所就在楣縣,袁樵是新任的楣縣令,上任縣令已經走了,現在這一片就他最大。不去縣衙而在驛館裏審案,隻要他樂意,這會兒也沒個禦史來參他。參他,他也有話說。
將犯人一押,袁府的健仆權充衙役,驛卒做翻譯,問道:“爾等何人,為何剪道行凶?從實招來!”
兩個劫匪用力往驛卒身上看了看,認出他的服色,心道:這上麵坐的這個小孩子大概也是個官兒。
“小孩子”袁樵沉著臉,道:“先打二十棍!”
自認是個斯文人的“小孩子”在“崔老虎”手下廝混,難免染上了一點習氣。
“#%@#~!!!”劫匪喊了句袁樵不懂的話,從驛卒的表情來看,大概是罵人的。
袁樵一點也不客氣地說:“打!”
二十棍打完,劫匪與驛卒你來我往了好幾句話,驛卒躬身回道:“官人,他們說並不是有意衝撞您的,自認倒黴,您……有事兒衝他來。”
袁樵想了想,問道:“我要是將他們裝在籠子裏活吊在城門上,有人願意指認嗎?”
大概是因為他比較凶殘,劫匪終於願意招了。
經由驛卒美化之後,袁樵了解了部分情況——
楣州在流放地裏算是個不錯的地方,但它畢竟是一個收拾流人的地方。雖然歸化做得好,畢竟新附不久,民風也淳樸也彪悍。眾所周知的,流放犯一般都是重刑犯,而因為爭權奪利失敗被流放的犯官家眷其實隻占流放犯比較小的一部分。更多的都是些窮凶極惡的家夥,包括但不僅限於:謀反從犯不夠砍頭的、謀叛的家屬、買賣害人毒藥的、監守自盜的、殺人一家幾口未遂的,以及販賣人口的。
流放地,其實就是一個大點的監獄,或者說勞動改造的場所。凡流人,按照規定,大部分是需要勞作的——梁玉這樣的例外,如果按照法律來講,單獨的婦人是不應該流放的。她是個凶殺、政治雙料犯,最後才判了個流放。流放地又多偏僻,各種因素放在一起,使這些地方的許多事情更加赤-裸-裸,無論好壞都很直接。
這兩位倒黴劫匪是本地人,他們的頭子卻是一個流人。這個流人正是犯了略賣人口的罪過,不夠砍頭,他又使了些錢打點,就給放到楣州來了。原本路上想逃回家的,半路上聽說老家去了個清官,他又跑回楣州來了。依舊重操舊業,幹的還是略賣人口的勾當。
略賣人口與拐賣人口還有些許的不同,拐賣重在拐,略賣很多的時候還會搶。今天明顯是搶的時候低估了對方逃跑的能力,一時失手,便跟在後麵追了過來。
袁樵皺眉道:“問他們,為何如此囂張?”
驛卒依言問了。
劫匪很吃驚,回了一串話。驛卒艱難地翻譯:“他們說,他們已經很收斂了,收到了州府放出來的話,說是有一個貴人要過來,大家都收斂些。他們‘虎爺’……”
“什麽人?”
驛卒低聲道:“就是那個賊流人,名字裏帶個‘虎’字,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骨頭有幾兩重了,這群賤骨頭也跟著叫……”
袁樵看了他一眼,驛卒馬上轉到了正題:“他們的缺德頭子說,這等貴人既然在這裏呆不久,且忍忍,免得招了朝廷的眼。可是這些人也不能不吃飯,不如趁她還沒來,先幹幾筆大的,備足了糧才好過荒年呐。算算日子,貴人快到了,幹完最後一票就歇一陣兒,安生過個年……”
說著,驛卒都同情起這位缺德頭子來了,最後一票折到正主手裏了。
袁樵心裏隱怒,他是本地主官,楣縣作為一個接收流放犯的地方,縣令的職責之一便是管理這些流人。他原本對流人還有一絲同情之心,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犯了罪的,有些完全是被不懂事的親人牽連的,將這些人教化得好,也是一份功德。
路上就遇到一個凶犯!
袁樵又問:“流人裏還有這樣的人嗎?”
驛卒翻譯了回來說:“不多,不多,就兩三個……”
“兩三個?”袁樵氣笑了,同時一陣後怕,要是讓叔玉孤身過來,可怎麽是好呢?
驛卒又翻譯了一下:“是,這個張阿虎是略賣人口的,還有一個叫魏正的,霸占流人土地,另一個是畢喜,糾結一群無賴單做打手——今天追捕逃奴的人裏,有張阿虎向他借的人手。就這些了。”
“就這些。”袁樵淡淡地重複了一句。
驛卒低聲道:“這些就足夠啦,再多,這裏也養不出來了。”
【你們還想養多少?】袁樵麵沉如水:“官府就不管嗎?”
“倒是想管來,”這個驛卒自己就能回答了,“打從小人在這裏當差,七年了,楣州換了三個刺史,現在這位何刺史又病了。主事的是王司馬,王司馬是個被貶來的官兒,天天喝酒聽曲兒流淚。楣縣比楣州還不如,換了五個縣令,有三個是病死的,另一個幹脆就沒來,上一任接到調令就跑了。現在您來了。”
這都還算好的了,總算沒有一個官兒是死在路上的。
袁樵問道:“難道本地人就由他為非作歹嗎?鄉老呢?”
驛卒接著回答:“嗐,官人,他那一開始也不惹這些山賊呀。人家淨吃窩邊草——先打流人裏賣起。”
這就更缺德了,好些個是不知道丈夫、父親幹了什麽,一朝事發被流放的弱女子。遇到一個不算太艱難的流放地,打算認命過苦日子,好歹養活一家人。哢!叫張阿虎給盯上了,把年輕端正的姑娘搶去賣了,把年幼的男孩子搶去賣了。賣到哪裏不好講,不過張阿虎自己也兼營個妓-院,自己也胡亂享用一些相貌不錯的年輕人。
流人也分三六九等,大部分的命也是不值錢的,上頭官府也不大容易管,這楣州的文明之地自有一片野蠻生長的自然生態區——弱肉強食得非常明顯。甚至在流放的路上,就會發生賄賂押送人員,將部分有市場的流人買去的情況。
有些時候,可能是好心的親友、路人施以援手,有些時候可能遇到的是張阿虎。因為押送途中的死亡,本來就是會時常發生的。押解到了地方,官差報一個“途中遇疾暴斃”,隻要不超過一定的比例,官差銀錢入袋,也不會被追究。如果是犯官家屬被流放,他們還能收斂一點,如果隻是一般的罪犯家屬被流放,那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袁樵掐了掐額角,梁玉還給他看個手劄,要“倉廩實而知實節”,大家都太天真了,先別說吃飽了,先活命吧!
【到楣州是來對了,否則高臥京中,哪裏知道外麵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呢?幼時隨父親外任,可不曾到過這樣偏僻的地方。】
~~~~~~~~~~~~~~~~~~~~~~
袁樵仔細將人審問完了,先請來“押送”梁玉的官差,將情況告知。押送官嚇了一跳:“什麽?竟這麽艱難嗎?那——”
袁樵眉眼籠罩著一片寒霜:“難道我還治不得這些流人嗎?不過,還須幾位給我帶幾封信回去。你們回去的路上要快,日夜兼程。”別的不為,就為讓朝廷把周圍的駐軍給整頓一回,一旦有事,他能把家眷、包括梁玉,一塊兒打包送過去保護。
他就不信了!還治不了這群死囚徒!
“人押下去,待我拜見過府君,開衙問案!”第一案就拿張阿虎開刀!
袁樵肚裏轉了一圈計劃,正正衣冠,表情又和緩了些,推開門去向祖母和母親匯報。
兩位夫人也牽心這件事,聽完了都好氣又好笑:“還真要謝謝這個囚徒如此識時務了嗎?你隻管辦去!”
袁樵領命。
出來打算寫信,半途卻被梁玉給攔住了。梁玉捧著手爐子,笑眯眯地看著他,也不說話。袁樵被她笑得撐不住了,大步走了上去,低聲道:“天冷,出來做甚?人犯已經審完了。是流人。”
梁玉道:“喲,是同行?”
袁樵嚴肅地說:“你們不一樣,也永遠不會一樣。”
“那你同我好好講一講,好不好嘛?這裏真冷,回房說吧。嗯?”
她最後一個字帶著點鼻音,微啞、麻麻的,袁樵的腿哆嗦了一下:“好!”等他回過神來,已經跟她圍著熏籠坐著了。袁樵不大情願地將一疊紙給她看:“口供在這裏了。”
【不愧是崔老虎手下審案練出來的。】梁玉偷笑。
認真地看完“口供”,梁玉詫異地問:“就這樣?”
“這樣還不夠嗎?”
“我還以為他們會有點別的本事哩,淨幹些下三濫的勾當。”拉皮條、賣人口、收保護費……說出去都丟人。
看完了,梁玉問道:“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袁樵一揚眉:“立威。”
梁玉捧場地鼓掌:“好!”
袁樵警覺地看向她,問道:“你要做甚?”
梁玉道:“三個人,給我留一個唄。”即便是下三濫的勾當,一個流人,背後沒點勢力也斷不可能做大的。她為什麽敢這麽囂張?還不是因為背後有人?否則一個人,再能打、再狡猾,雙拳難敵四手,開始也得貓著。
可不能讓袁樵一個人頂了所有的事情,他本就是因為自己而來的。無論如何,梁玉打算分擔一些壓力。再者,她也需要立威呢。
兩人相持不下,梁玉歎了一口氣,低聲道:“你想想,我要是突然沒了聲音,就再也不是我了,對不對?”
袁樵的心陡然一痛。他告訴自己,你說不能給她以保護就不要拔去她的爪牙。現在你覺得自己是在保護她麽?護得住的嗎?可是如果路上沒有她,你應付劫匪尚且吃力,不是嗎?
袁樵掙紮良久,艱難地說:“豐邑公主為人雖然癲狂,她的武士還是可圈可點的。”
梁玉的笑容綻開了:“那行,以後我到哪裏都十個開道、十個殿後!一定給你一個好好的新娘子,好不好?”
袁樵虛弱地說:“你收斂一些,讓聖人知道你成了楣州一霸,他會尷尬的。”
“好,就聽你的。不過,你猜,他們背後會不會還有人?”
袁樵道:“這是必然的,否則這幾條狗也配做出這麽大的聲勢嗎?我自有辦法對付他們。”
【他自信的樣子真的是很好看呐。】
兩人同靠在一個熏籠上,湊得近近的,梁玉一扭臉就看到袁樵一張白皙的麵孔被炭火烤得微紅。一看就很好的肌膚上,毛孔極細,寒毛也是淡淡的,像極了花瓣上細細的絨毛。在他臉上偷了個香,梁玉笑吟吟地看著袁樵捂臉瞪她一氣嗬成,笑道:“好香呀。”
袁樵從熏籠上滾了下去!手足並用地爬了起來,站穩了之後發現自己這樣太沒有氣場了,又不想去指責她無禮。【說了以後她不親了怎麽辦?!】
袁樵俯下身,也響亮地在她額頭上親了一口,險些嘬掉了梁玉額上貼的花鈿:“香的!”
梁玉呆了:“你親我?”
“嗯!”
梁玉抬手捂住了嘴,眼睛彎成了月亮。袁樵站著左右晃了幾晃:“我,我去安排他們行事了,你、你、你……”
“我會小心的。”
袁樵點點頭,努力嚴肅了表情。梁玉忽然說:“噯。”
“什、什麽?”
梁玉慢慢站起來,緩緩走近他,在袁樵耳熱心跳的時候伸出手,給他正了正帽子:“好啦,去吧。”
袁樵點失望,想把張阿虎抓起來之後多打一頓。
~~~~~~~~~~~~~~
袁樵跨過門檻,吩咐一句:“關好門,不要冷著娘子。”才拽開步子去籌劃接下來的事務。
原本的接手楣縣的計劃要調整了,先得打擊這股惡勢力才行。不過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這些人這般作惡,除掉了他們正可立威,然後政令就可以通行了。再者,這幾個惡人一定聚斂了不少財富,抄起來也是豐富縣衙的庫藏。袁樵敢打賭,楣縣或許有富人,但是留給他這個新官的縣衙一定是窮的。
【下手要快,不可讓他們轉移了財產!要抄檢到賬目,拿到他們的心腹,尤其是賬房。不,先不動手,先與何刺史談談養生,與王司馬講講文章吧。】袁樵一肚子的陰險,卻是一臉的正經嚴肅。
門裏,梁玉捂著嘴繼續笑,笑到肩膀抖得像風中的樹葉。好一陣兒才停下來,打開門來,對外麵說:“請呂師過來說話。”
呂娘子須臾便至,沒有打趣小兩口見麵,而是問:“如何?問出什麽來了嗎?”
梁玉簡要說了袁樵取得的口供以及她與袁樵達成的共識,呂娘子心道,【我原以為你真是兩千裏最凶,沒想到這裏個個不是善類。唔,不過算上今天的事跡,應該還是你最凶了。】口裏說:“難得他對你一片赤誠。”
梁玉笑道:“對。咱們來想想接下來怎麽辦吧!”
呂娘子問道:“三娘打算挑誰?”
“唔……張阿虎敢衝擊縣令,魏正兼並,這些都該以國法嚴懲的,我就吃點虧,與畢喜火並吧。”
呂娘子讚許道:“好好一朵嬌花,把自己活成了個霸王。”
雖有計劃,梁玉還是等著袁樵跟何刺史、王司馬相處一段時間再動作,不意這二位對袁氏子弟是非常禮貌的,可也沒忘了她這位“三姨”。王司馬三十來歲,與宋奇是一個命,前妻死了,後妻還沒娶上。何刺史的夫人則在老家伺候父母、撫育子女,日常照顧王刺史起居的是個妾。兩人都無女眷,便都使仆人給梁玉送了拜帖與禮物——稱讚她擊殺“四凶”的義舉。
這二位還不知道梁玉的未婚夫就是袁樵,隻當她是個少女孤身而來,特意囑咐袁樵:“這一位有此義舉,袁郎一定要好好安排她,不與那等流人放在一起。要單獨有宅院居住,也不須勞作嘛!這個袁郎必然是明白的吧?”
袁樵也含糊地說:“下官明白。”他恨不得說,要是把人接到我的後衙,當然會有宅院了。
凡流人,一般都是給兩間破屋,發把鋤頭,扔去開荒。或者有點技藝的,會拉鋸的做木匠、會拿瓦刀的就去修城樓。若是生得好看一些的,說不定就被發配去幹什麽了。
凡事又總有例外,官員家眷容易受到優待,梁玉這樣有“義舉”有後台的,更容易受到優待。
何刺史雖然纏綿病榻、王司馬總是對月感懷,兩人卻將這件事情辦得很妥當。將城中一所不小的宅院拔給了梁玉,也不用她去種地,她隻要在這裏平平安安住到京城叫她回去,何、王二人便認為自己對得起仕林,也對得起自己的官帽了。
何刺史本來還打算送她兩個侍女伺候起居、派兩個衙役給她看著前後門,聽袁樵說她拉了一隊人馬過來,隻得作罷。
梁玉這宅子安排得位置頗巧,離州府、縣衙都很近,離王司馬的住處也不遠——楣縣這破地方,縣城就這麽大。事先已經灑掃好了,梁玉帶著人直接就能住進去。全家隻有一個主人,可住人的地方就多了,二十騎也一同進入——隻是馬廄略顯狹窄。梁玉交給呂娘子去籌劃。
“押送”的差役跟袁樵辦了交割,拿著梁玉、袁樵給的好處,騎上了馬,撒跑就往京城奔去送信。
劉、楊兩位夫人收拾縣衙,袁樵與何、王二人周旋,一麵暗中觀察張阿虎等人的情狀。袁家做官幾百年,如果有“官精”這種妖精,袁樵一定生下來就是這個品目裏的純血。楣縣的士紳拜見、娘子們的拜訪,他們都應付自如。
而梁玉這裏,卻收到了一份別開生麵的“請罪”——張阿虎他哭天抹淚地捆了兩個“不懂事的囚徒”,上門來跟她請罪來了。
【我挑的不是你,你來討什麽打?】
王吉利躬身問道:“三娘,如何打發他?”
梁玉道:“還用打發嗎?門一關,讓他走!讓王大郎他們把街給我清了,敢盯我門上的梢,有一個打一個,打到不敢再看一眼為止。”張阿虎要是不派人盯著她的門,她頭剁下來當馬球打!
“是。”
王吉利出去將張阿虎客客氣氣地送走了:“這位郎君,我家門內隻有女眷,您這麽辦可不大體麵呀。難道要三娘親自見你?”他的口氣裏還帶一絲鄙夷,就這死囚徒,也配見三娘嗎?
張阿虎也不敢逼著求見,一般流人,他能打進門去,看到漂亮的就搶了又怎樣?梁玉不一樣,不提靠山,她那二十個打手,個個都不是尋常人。見過血的,張阿虎很肯定。最倒黴的是,那血還是他送的。
張阿虎吩咐人一定要看好梁玉,看她都幹了些什麽,又喜歡幹什麽,以便討好。他還是個流人呢,【如果攀上了這個門路,那以後……】
帶著這種夢想,張阿虎上了馬:“去畢六那裏。”
人是跟畢六借的,他請了一回罪沒用,下回不得備更重的禮物嗎?從京城出來的貴人,怕是看不上他的這點禮的,畢六也不能袖手旁觀,要出血大家一塊兒出。
梁宅這邊,王大郎——就是豐邑公主所贈騎士的頭兒——已帶人清了一條街,縣城就巴掌大,他清完了眼睛,也順路知道了張阿虎要去哪裏。飛馬回來稟報。
梁玉對呂娘子道:“你看好家,男仆留給你,他們我帶走!等不到小先生發話了,就在今天。”
呂娘子道:“你刀呢?”
梁玉一抬手:“帶上了。放心。上馬,走!”
~~~~~~~~~~~~~~
張阿虎正與畢喜打擂台,兩人各有勾結的人,互相看不大起。畢喜看張阿虎是個拉皮條的綠帽子,張阿虎看畢喜是個拳頭比腦袋大的傻冒。
畢喜眼睛一翻:“張四!你他娘的說什麽?你借了我的人去,帶著箭跑回來了,還敢管我要錢?”
張阿虎不甘示弱:“要不是你的人攛掇,我的人怎麽會去送死?”接著口氣一軟,“畢六哥,那一位是京城裏來的,吹不得打不得,咱們就認個孫子又怎麽樣?你還能硬杠不成?”
畢喜心道,我就是去送禮,也不跟你一道,憑什麽呀?你惹的人!她一個女子,恐怕用不著你這個烏龜,我就不一樣了,難道貴人不需要打手嗎?
還真不用!
兩人正爭吵,畢喜那走在街上威風八麵的打手們驚恐地跑了進來:“六爺,不好了!有人來踢館來了!”
畢喜大怒:“哪個孫子這麽大膽?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你沒有卵子嗎?不就是踢館,你慌什麽慌?”
【喲,還挺橫!】梁玉樂了,歪歪頭,王大郎帶人便衝進了畢宅。
張、畢二人都認得這裝束,一齊驚道:“她怎麽來了?”
打手囁嚅著:“就是她來了……”
梁玉在廳前下了馬,將畢喜這宅子打量了一下,比何刺史給她那宅子也不差,隻是陳設辣眼了點。反拎著球杆放在背後,梁玉在王大郎等人的擁簇下進了大廳,王大郎等人都很緊張,以四個人弓上弦,遙指四方警戒,派頭擺得足足的。
王大郎低聲道:“那個更胖一點的就是張阿虎。”張、畢二人都胖,腆著大肚子,隻是張阿虎更胖。
張阿虎先流口水再磕頭:“貴人、貴人,是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並不想衝撞貴人呀!”
梁玉“哦”了一張,一球杆先把畢喜的一個打手打得鼻血長流,柔聲道:“哎喲,你怎麽流血了?我並不想打你的呀。”
然後再不看張阿虎一眼,杆頭點在鋪地的青磚上,發出一聲響,問畢喜:“你就是畢喜?本地流人裏最凶的一個?獄中一霸?”
畢喜見勢不妙,已暗中蓄力,打算奪路而逃。自忖以他的一身本事,自然能找楊土司混一口飯吃。楊土司不收留,他就落草為寇也是可以的。反正不能落到這些貴人手裏。張阿虎這個烏龜才是個傻冒,是真沒見過貴人是如何的心狠手辣。
畢喜一麵畢恭畢敬地說:“小人隻是個流人,不敢,不敢,但憑您吩咐。”
“吩咐是沒有的,我是來告訴你,獄霸換人做了。給我—打~!”梁玉將最後三個字說得韻律十足,王大郎等人下手卻一點也不婉轉悠揚,個個往死裏使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