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全麵改革(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然而其他人卻沒有張思晨這樣的定力, 比如說被任命為從三品海西省布政使的謝正卿的嫡長子謝存正。
謝存正雖然年紀已經三十多了, 但是這個年紀上就能做到從三品這樣高位的官員也是鳳毛麟角了, 他對自己的才能自信且自負, 十分為自己的能力、才學和家世自傲。在他初到海西省的時候, 就被海西省很多世家大族的糖衣炮彈所擊中了, 被人奉承得找不著北, 簡直醜態百出, 成了海西省的笑柄了。
便是不在官場的粵秀書院山長的眉山先生都聽說過謝存正的一些不光彩的事跡, 恐怕其他人口中的傳言更加露骨而惡毒。
在收到蔡思瑾寄過來的書信之後, 眉山先生鬆了口氣,為自己弟子能夠順利推行新政改革而高興。對於是否要到應天府拜會許相, 眉山先生是認真思索過的, 他想起自己年輕時候與許相的相交,忍不住歎了口氣。現下許相已經年過八十了,不知道還有多少壽數,既然他老人家想要與自己一會,自己自當前往才是。
而且眉山先生雖然不入官場、不玩心計手段,但是不代表他不聰明、看不出來什麽。他對海西省的改革前景十分的不看好,同時也知道謝正卿推行改革的決心有多大,覺得海西省日後必有大的動蕩,此時找個理由離開海西省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於是, 眉山先生在粵秀書院將師生都召集起來, 稱他家中有事需要離開粵秀書院半年, 這半年裏學生們可以在學校裏麵閉門念書, 也可以回鄉去閉門念書,等到半年之後再回來。但是有一條,要將粵秀書院的大門封起來,等閑外人不能進入書院,留在書院裏自學的學生也不能外出惹事。
能到粵秀書院求學的學生,要麽家中富足、要麽就是聰明絕頂、驚才絕豔之輩,他們自然知道最近海西省的情況不明,現下連山長眉山先生都要遠離書院去避一避,識趣的學生們也自是回家自學了,免得遇到禍事被殃及池魚。
隻是自然也有那麽幾個愣頭青不明情況,還要留在書院裏麵自學,留守書院的先生們也不好說破,自然是對他們多有照應。幸而這樣的學生一般來說都是比較乖覺的,自然會聽從沈山長和留守的先生們的吩咐,在粵秀書院內閉門不出,絕不惹事。
果然,沈眉山將粵秀書院的學生疏散、帶著自己的妻子踏上背上的船不久,謝存正就看到了朝廷關於表彰蔡思瑾在應天府推行改革得力的《邸報》。
當初在謝正卿書房之中開小會的人隻有四個,謝存正也知道其他地方推行起改革來還算容易,隻有自己四人啃的是硬骨頭,所以看到《邸報》中表彰別處的新政改革如何推行得好一點兒都不會著急,因為那些地方都比他所在的海西省容易推行改革嘛!
可是關於蔡思瑾和應天府的這份《邸報》出來之後,謝存正的心就有些慌了。雖然他誌大才疏、好大喜功,但是心眼並不少,他自然也敏銳地察覺了謝正卿對他們四人賦予重任其中的考教之意,自己作為謝正卿的嫡長子,怎能落於人後呢?
於是他前期先是被人用糖衣炮彈糊弄,沒有能摸清楚海西省的真實情況,後期又因為蔡思瑾的成功而心慌意亂,倉促地推行改革,自然是弄得整個海西省烏煙瘴氣、一片混亂、民怨沸騰。這樣一來,海西省的改革自然是推行不下去,效果也不好,把謝存正急得團團轉。
恰在此時,他又看到了另外一份《邸報》,說的是他的庶弟謝存元在安慶省濟元府推行改革的事情。
謝存元到了安慶省濟元府任知府之後,自然也被人各種奉承收買。但是他乃是庶子出身,在謝府成長過程之中受過不知多少刁難或者捧殺,還能走到如今這樣的地步,自然也不是容易被蒙蔽的人,對那些計策自然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而且他在深入調查之後敏銳地發現了當地大世家吳家絕不可能成為他改革的助力,隻會是阻力的時候,也十分的殺伐果斷,立即就與當地的將軍聯手,將吳家殺個片甲不留、血流成河。
謝存元這樣的做法簡直讓當地的其他世家聞風喪膽,得了“殺神”“煞星”等等好多不雅的名號,他的名字在濟元府甚至比妖怪還要能止小兒夜啼。但是謝存元對此渾然不懼,眉頭都不皺一下。他要的是父親的新政改革能夠順利推行下去,要的是世家毒瘤能夠被連根鏟除,其餘的一切他都不放在眼裏。
甚至是在讓整個吳家都覆滅之後,謝存元看到了《邸報》,知曉了蔡思瑾在應天府如此平和地推進改革,也並未麵露異色。謝存元甚至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每個人的做法也不一樣,蔡思瑾的方法適合應天府,卻不會適合濟元府。至於他自己的方法是否適合應天府,他也並未多想,因為他並未去過應天府,並不知道當地情況。
現下從《邸報》上看,蔡思瑾在應天府推行新政改革挺順利的,那就挺好。謝存元完全不在乎過程是什麽,他隻看重結果。
但是謝存正這個他嫡親的哥哥卻沒有他這麽強的定力。蔡思瑾的事情讓謝存正心中一慌,在沒有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就慌忙在海西省推行改革,弄得改革推行不下去。待到聽說了謝存元在安慶省濟元府將吳家殺個片甲不留、順利推行新政改革之後,他又慌得一匹,匆忙聯係了海西省的將軍,在海西省也找了一些小刺頭開刀。
但是謝存正完全沒有謝存元的殺伐果斷,反而是有些優柔寡斷,有些大世家給他送送錢講講情,他就把人家輕輕放過,反而對那些隱匿土地並不太嚴重的小世家痛下殺手。世間之事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那些小世家就納悶了——明明大世家隱匿的土地更多,我也隻是有樣學樣而已,怎的你謝存我正不殺人家要來殺我?你簡直是貪官汙吏!簡直是不知所謂!
一時之間整個海西省不僅怨聲載道、差點兒反了!這家要跑上京城去告禦狀、那個要拿刀奮起砍殺謝賊的,弄得謝存正隻能到處滅火、焦頭爛額。
沒過幾天,謝正卿由內閣發出的文書就抵達海西了,將謝存正就地免職,送回京城待審起失職失察之罪,同時換了另外一個改革頗有成效的費子坤以正四品的職位暫代其從三品海西省布政使之位,繼續推行海西省的改革。
謝存正在接到內閣文書的時候簡直要驚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父親竟然這麽一點兒情麵不留就把自己就地免職了!他明明寫回京城的信是一封求助信啊!盼著父親給自己送來一個得力的助手平息海西之事,怎地這個“助手”卻暫代了他的位置,而他要回京受審了呢?
不行,絕不行!他才是謝府的嫡長子!可不能讓他庶出的弟弟壓了一頭!
哎,不得不說,都到了這種時候了,謝存正心中想得最多的還是後宅鬥爭這種事情,現在的結局也不算冤枉。甚至謝正卿還對自己這個誌大才疏的兒子手下留情了。若非此人是他是嫡長子,換了其他人謝正卿恐怕都是要殺一儆百的。
推行新政改革是他一輩子的夙願,是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兒子就停下腳步的。本來他就對自己這個長子最好,讓他去的海西省雖然經濟發達,但卻是商業氣氛濃厚、田地最少,比起江南省來說好得很了,簡直是投入最小、產出最大的省份,也是最容易獲得改革成效和功勞的省份了,甚至不能算是一根“硬骨頭”。
當時他就知曉自己這個嫡長子有些誌大才疏,不敢真的讓他去啃什麽“硬骨頭”,於是找了海西省這種地方讓他去,臨行前的“小會”上卻還是將海西省的難度與其餘三處相提並論,實則對這個嫡長子多有照顧。沒有想到他卻是如此爛泥扶不上牆,竟然將海西省弄得亂七八糟,險些壞了他的改革大計!
謝正卿看著張思晨的奏折,心中忍不住歎了口氣,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張思晨明明才二十幾歲,比自己的嫡長子小了十多歲,可是你看看人家把事兒辦得多麽漂亮?對那些世家大族分化瓦解、連消帶打的,既推行了改革,又將盤踞江南的大世家分化成幾個小世家,或者是讓某些大世家損失慘重,淪落為小世家。
他的手段既有懷柔的,也有見血的,剛柔並濟,將整個江南全部肅清。那可是江南省啊!大晏朝最繁華的江南省啊!大晏朝良田最多!世家最多的江南省啊!
張思晨所去地方的難度比謝存正不知高了多少倍,而他的手段也比謝存正不知高了多少倍。
謝正卿忍不住搖了搖頭,自己之前真是太狹隘了,以為自己這個嫡長子雖然在聰明才智上比不得張思晨,但也算是一個能做事的人。哪不知他竟然如此不堪大用,竟然在身居高位之後出了這樣打的紕漏,日後是不能用了。
自己之前竟是豬油蒙了心,覺得這樣的嫡長子還能搶救一下,還動了些心思想讓他和張思晨比一比,挑選一下日後推薦入閣的人選。現在看來完全就是自己想太多了,便是不推薦張思晨入閣,也不可能推薦謝存正啊!
再審視一下蔡思瑾和謝存元的所作所為,謝正卿點了點頭,不管這兩個人是用什麽方法把新政改革推行下去的,他隻看結果便好,這兩個人都是難得的良才美玉,能把事情做得這麽好。其他人或者在改革的速度和效果上也能和他們兩個人比肩,但是他們兩個啃的可是不一般的硬骨頭啊!
這兩個人都是可以好好培養的人才,他老謝家也不都是出的朽木。雖然嫡長子不行,但是這個庶子還算是可以的。
隻是他心底深處仍然還是暗暗覺得還是張思晨的行事風格更合他的心意。而且庶子在謝正卿的心中並未占據太大的分量,與張思晨這個愛徒相比是一點兒都不占優勢的。
不然怎麽說謝正卿與張思晨是師徒呢?他們二人確實是同一類人,想法也是一模一樣的。他們均覺得謝存元這樣的霹靂手段過於嚴厲,雖然效果很好,但是卻得了不好的名聲,日後有礙官聲,算不得上策。
而蔡思瑾這樣的行事作風雖然能得了“仁厚”的名聲,但是始終沒有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成功,自然還是張思晨這樣連消帶打、懷柔手段與霹靂手段並用的效果要好。
隻是蔡思瑾的師傅眉山先生卻並不這麽認為。
此時眉山先生已經與夫人一同抵達了應天府,看著應天府政通人和的新政模樣忍不住心喜。同時他們與蔡思瑾、許相等人聊起新政來自然也不會少了對於謝存元、張思晨等人的評價。
不同於謝正卿,沈家正最欣賞的自然是自家徒弟的做法,他笑著說道:“凡事改革都少不得要流血犧牲,但那是在不得不做出犧牲的情況下才為之的,致知你能找到這樣平和的手段推行改革、不擾民、不動蕩,乃是大善!”
許相和蔡思瑾也點了點頭,他們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要為改革做好流血的準備,但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自然是血流得越少越好!
所以為什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自古以來的老話說的都是些真理啊!
然而其他人卻沒有張思晨這樣的定力, 比如說被任命為從三品海西省布政使的謝正卿的嫡長子謝存正。
謝存正雖然年紀已經三十多了, 但是這個年紀上就能做到從三品這樣高位的官員也是鳳毛麟角了, 他對自己的才能自信且自負, 十分為自己的能力、才學和家世自傲。在他初到海西省的時候, 就被海西省很多世家大族的糖衣炮彈所擊中了, 被人奉承得找不著北, 簡直醜態百出, 成了海西省的笑柄了。
便是不在官場的粵秀書院山長的眉山先生都聽說過謝存正的一些不光彩的事跡, 恐怕其他人口中的傳言更加露骨而惡毒。
在收到蔡思瑾寄過來的書信之後, 眉山先生鬆了口氣,為自己弟子能夠順利推行新政改革而高興。對於是否要到應天府拜會許相, 眉山先生是認真思索過的, 他想起自己年輕時候與許相的相交,忍不住歎了口氣。現下許相已經年過八十了,不知道還有多少壽數,既然他老人家想要與自己一會,自己自當前往才是。
而且眉山先生雖然不入官場、不玩心計手段,但是不代表他不聰明、看不出來什麽。他對海西省的改革前景十分的不看好,同時也知道謝正卿推行改革的決心有多大,覺得海西省日後必有大的動蕩,此時找個理由離開海西省也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於是, 眉山先生在粵秀書院將師生都召集起來, 稱他家中有事需要離開粵秀書院半年, 這半年裏學生們可以在學校裏麵閉門念書, 也可以回鄉去閉門念書,等到半年之後再回來。但是有一條,要將粵秀書院的大門封起來,等閑外人不能進入書院,留在書院裏自學的學生也不能外出惹事。
能到粵秀書院求學的學生,要麽家中富足、要麽就是聰明絕頂、驚才絕豔之輩,他們自然知道最近海西省的情況不明,現下連山長眉山先生都要遠離書院去避一避,識趣的學生們也自是回家自學了,免得遇到禍事被殃及池魚。
隻是自然也有那麽幾個愣頭青不明情況,還要留在書院裏麵自學,留守書院的先生們也不好說破,自然是對他們多有照應。幸而這樣的學生一般來說都是比較乖覺的,自然會聽從沈山長和留守的先生們的吩咐,在粵秀書院內閉門不出,絕不惹事。
果然,沈眉山將粵秀書院的學生疏散、帶著自己的妻子踏上背上的船不久,謝存正就看到了朝廷關於表彰蔡思瑾在應天府推行改革得力的《邸報》。
當初在謝正卿書房之中開小會的人隻有四個,謝存正也知道其他地方推行起改革來還算容易,隻有自己四人啃的是硬骨頭,所以看到《邸報》中表彰別處的新政改革如何推行得好一點兒都不會著急,因為那些地方都比他所在的海西省容易推行改革嘛!
可是關於蔡思瑾和應天府的這份《邸報》出來之後,謝存正的心就有些慌了。雖然他誌大才疏、好大喜功,但是心眼並不少,他自然也敏銳地察覺了謝正卿對他們四人賦予重任其中的考教之意,自己作為謝正卿的嫡長子,怎能落於人後呢?
於是他前期先是被人用糖衣炮彈糊弄,沒有能摸清楚海西省的真實情況,後期又因為蔡思瑾的成功而心慌意亂,倉促地推行改革,自然是弄得整個海西省烏煙瘴氣、一片混亂、民怨沸騰。這樣一來,海西省的改革自然是推行不下去,效果也不好,把謝存正急得團團轉。
恰在此時,他又看到了另外一份《邸報》,說的是他的庶弟謝存元在安慶省濟元府推行改革的事情。
謝存元到了安慶省濟元府任知府之後,自然也被人各種奉承收買。但是他乃是庶子出身,在謝府成長過程之中受過不知多少刁難或者捧殺,還能走到如今這樣的地步,自然也不是容易被蒙蔽的人,對那些計策自然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而且他在深入調查之後敏銳地發現了當地大世家吳家絕不可能成為他改革的助力,隻會是阻力的時候,也十分的殺伐果斷,立即就與當地的將軍聯手,將吳家殺個片甲不留、血流成河。
謝存元這樣的做法簡直讓當地的其他世家聞風喪膽,得了“殺神”“煞星”等等好多不雅的名號,他的名字在濟元府甚至比妖怪還要能止小兒夜啼。但是謝存元對此渾然不懼,眉頭都不皺一下。他要的是父親的新政改革能夠順利推行下去,要的是世家毒瘤能夠被連根鏟除,其餘的一切他都不放在眼裏。
甚至是在讓整個吳家都覆滅之後,謝存元看到了《邸報》,知曉了蔡思瑾在應天府如此平和地推進改革,也並未麵露異色。謝存元甚至每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每個人的做法也不一樣,蔡思瑾的方法適合應天府,卻不會適合濟元府。至於他自己的方法是否適合應天府,他也並未多想,因為他並未去過應天府,並不知道當地情況。
現下從《邸報》上看,蔡思瑾在應天府推行新政改革挺順利的,那就挺好。謝存元完全不在乎過程是什麽,他隻看重結果。
但是謝存正這個他嫡親的哥哥卻沒有他這麽強的定力。蔡思瑾的事情讓謝存正心中一慌,在沒有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就慌忙在海西省推行改革,弄得改革推行不下去。待到聽說了謝存元在安慶省濟元府將吳家殺個片甲不留、順利推行新政改革之後,他又慌得一匹,匆忙聯係了海西省的將軍,在海西省也找了一些小刺頭開刀。
但是謝存正完全沒有謝存元的殺伐果斷,反而是有些優柔寡斷,有些大世家給他送送錢講講情,他就把人家輕輕放過,反而對那些隱匿土地並不太嚴重的小世家痛下殺手。世間之事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那些小世家就納悶了——明明大世家隱匿的土地更多,我也隻是有樣學樣而已,怎的你謝存我正不殺人家要來殺我?你簡直是貪官汙吏!簡直是不知所謂!
一時之間整個海西省不僅怨聲載道、差點兒反了!這家要跑上京城去告禦狀、那個要拿刀奮起砍殺謝賊的,弄得謝存正隻能到處滅火、焦頭爛額。
沒過幾天,謝正卿由內閣發出的文書就抵達海西了,將謝存正就地免職,送回京城待審起失職失察之罪,同時換了另外一個改革頗有成效的費子坤以正四品的職位暫代其從三品海西省布政使之位,繼續推行海西省的改革。
謝存正在接到內閣文書的時候簡直要驚呆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父親竟然這麽一點兒情麵不留就把自己就地免職了!他明明寫回京城的信是一封求助信啊!盼著父親給自己送來一個得力的助手平息海西之事,怎地這個“助手”卻暫代了他的位置,而他要回京受審了呢?
不行,絕不行!他才是謝府的嫡長子!可不能讓他庶出的弟弟壓了一頭!
哎,不得不說,都到了這種時候了,謝存正心中想得最多的還是後宅鬥爭這種事情,現在的結局也不算冤枉。甚至謝正卿還對自己這個誌大才疏的兒子手下留情了。若非此人是他是嫡長子,換了其他人謝正卿恐怕都是要殺一儆百的。
推行新政改革是他一輩子的夙願,是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兒子就停下腳步的。本來他就對自己這個長子最好,讓他去的海西省雖然經濟發達,但卻是商業氣氛濃厚、田地最少,比起江南省來說好得很了,簡直是投入最小、產出最大的省份,也是最容易獲得改革成效和功勞的省份了,甚至不能算是一根“硬骨頭”。
當時他就知曉自己這個嫡長子有些誌大才疏,不敢真的讓他去啃什麽“硬骨頭”,於是找了海西省這種地方讓他去,臨行前的“小會”上卻還是將海西省的難度與其餘三處相提並論,實則對這個嫡長子多有照顧。沒有想到他卻是如此爛泥扶不上牆,竟然將海西省弄得亂七八糟,險些壞了他的改革大計!
謝正卿看著張思晨的奏折,心中忍不住歎了口氣,這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怎麽就這麽大呢?
張思晨明明才二十幾歲,比自己的嫡長子小了十多歲,可是你看看人家把事兒辦得多麽漂亮?對那些世家大族分化瓦解、連消帶打的,既推行了改革,又將盤踞江南的大世家分化成幾個小世家,或者是讓某些大世家損失慘重,淪落為小世家。
他的手段既有懷柔的,也有見血的,剛柔並濟,將整個江南全部肅清。那可是江南省啊!大晏朝最繁華的江南省啊!大晏朝良田最多!世家最多的江南省啊!
張思晨所去地方的難度比謝存正不知高了多少倍,而他的手段也比謝存正不知高了多少倍。
謝正卿忍不住搖了搖頭,自己之前真是太狹隘了,以為自己這個嫡長子雖然在聰明才智上比不得張思晨,但也算是一個能做事的人。哪不知他竟然如此不堪大用,竟然在身居高位之後出了這樣打的紕漏,日後是不能用了。
自己之前竟是豬油蒙了心,覺得這樣的嫡長子還能搶救一下,還動了些心思想讓他和張思晨比一比,挑選一下日後推薦入閣的人選。現在看來完全就是自己想太多了,便是不推薦張思晨入閣,也不可能推薦謝存正啊!
再審視一下蔡思瑾和謝存元的所作所為,謝正卿點了點頭,不管這兩個人是用什麽方法把新政改革推行下去的,他隻看結果便好,這兩個人都是難得的良才美玉,能把事情做得這麽好。其他人或者在改革的速度和效果上也能和他們兩個人比肩,但是他們兩個啃的可是不一般的硬骨頭啊!
這兩個人都是可以好好培養的人才,他老謝家也不都是出的朽木。雖然嫡長子不行,但是這個庶子還算是可以的。
隻是他心底深處仍然還是暗暗覺得還是張思晨的行事風格更合他的心意。而且庶子在謝正卿的心中並未占據太大的分量,與張思晨這個愛徒相比是一點兒都不占優勢的。
不然怎麽說謝正卿與張思晨是師徒呢?他們二人確實是同一類人,想法也是一模一樣的。他們均覺得謝存元這樣的霹靂手段過於嚴厲,雖然效果很好,但是卻得了不好的名聲,日後有礙官聲,算不得上策。
而蔡思瑾這樣的行事作風雖然能得了“仁厚”的名聲,但是始終沒有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也算不得是真正的成功,自然還是張思晨這樣連消帶打、懷柔手段與霹靂手段並用的效果要好。
隻是蔡思瑾的師傅眉山先生卻並不這麽認為。
此時眉山先生已經與夫人一同抵達了應天府,看著應天府政通人和的新政模樣忍不住心喜。同時他們與蔡思瑾、許相等人聊起新政來自然也不會少了對於謝存元、張思晨等人的評價。
不同於謝正卿,沈家正最欣賞的自然是自家徒弟的做法,他笑著說道:“凡事改革都少不得要流血犧牲,但那是在不得不做出犧牲的情況下才為之的,致知你能找到這樣平和的手段推行改革、不擾民、不動蕩,乃是大善!”
許相和蔡思瑾也點了點頭,他們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要為改革做好流血的準備,但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自然是血流得越少越好!
所以為什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呢?自古以來的老話說的都是些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