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師兄教導(職責靠法定, 地位靠打拚)
還沒有等蔡思瑾理出一個思路來, 他忽而聽到了一個喜訊, 自己的妹妹於3月15日產下一女!母女平安!
蔡思瑾聞訊之後欣喜異常, 不但為自己的妹妹添了一個女兒開心,更為自己妹妹生了女兒之後還依舊受到丈夫和婆家的優待而開心。
蔡思瑾有些傷感地想到了前世的時候,自己如珠如寶看待的妹妹拚著命生下了一個女兒,自家人都高興地不得了,偏偏張思晨並沒有多高興, 她的婆婆張馮氏更是滿臉的怨氣, 妹妹當時還在坐月子呢,就對妹妹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氣得妹妹還在月子裏就哭了好幾回鼻子。
當時爹、娘還有自己氣不過,找了張家理論,可是整個張家都還振振有詞地站在張思晨和張思晨的娘那一邊, 說些風涼話。比如說“人家張家本來就是一個寡婦帶著獨兒子, 盼兒子也正常, 畢竟生了女孩兒不能傳宗接代啊……”
蔡思瑾當時真想一盆子屎扣在那些長舌婦的頭上!讓她們說說說!她們自己也是女人, 怎麽不見她們去尋死?真不知道她們到底什麽心態, 明明是女人還要幫著男人作踐女人,他這個男人都看不過去了。
什麽“生了兒子就能傳宗接代!”什麽“生了女兒都是賠錢貨!”都是什麽歪理邪說!他一點兒都不信!都是借口!
蔡思瑾那個時候就深深地知道,他們全都站在張思晨、張馮氏那邊,不過是看著張思晨於科舉一途極為有出息, 而自己這邊撐死了考個舉人了事, 兩邊家庭相差太大罷了。
再看看妹妹如今信紙上洋溢出來的幸福喜悅之感, 看看妹夫李永富信紙上流露出來的自豪感,看看爹娘信紙上流露出來的滿意之感,蔡思瑾真是覺得自己沒有虛度這一世。
想當初張家是寒門,張思晨雖然在此時已經中舉,但是還未考中進士,家中並無餘財,一切生活設施都簡陋得很。當時自家心疼妹妹,已經不計較張家的貧窮了,自家出錢帶著好東西去給妹妹用,竟然還被張家人嫌棄!
蔡思瑾真不知道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道理!張家窮,沒有錢,嫁到張家的蔡雨桐就該跟著受窮、白白吃苦,還不能用好東西,便是他們蔡家哪了再多的東西去,張馮氏都是橫眉冷對地將東西拒收,看起來像是很有氣節的樣子,振振有詞地說什麽“我們張家雖然清貧,但是養得起媳婦兒,不用讓媳婦兒用娘家的東西!”
話說得倒是挺好聽,可是實際上還不是作踐蔡雨桐,還不是蔡雨桐受苦!你張家養得起媳婦兒,怎麽養的呢?桐兒生了孩子連糖水雞蛋都吃不飽,一天一隻雞催奶更是沒有的,燕窩什麽的補身子的東西更別提了。
問題是這些東西我們蔡家有啊!都拿到你張家去了,你張馮氏竟然還不收!竟然還扔出來,白白讓桐兒月子沒有做好,哭了好幾場,傷心傷身又傷眼,一想起來都是鬱結之氣!
哪裏像現在,桐兒每天坐月子的時候有婆婆和娘親兩個人伺候著,還被李永富花高價請了南粵城裏經驗豐富的月嫂來幫忙,每天糖水雞蛋、雞湯、豬蹄湯、燕窩……什麽好吃的都往桐兒那裏送,隻有桐兒不想吃的,沒有她吃不上的!
月子期間她也過得極為舒心,人人都順著她,偶爾使個小性子鬧個小脾氣大家也都笑眯眯地順著她。娘都覺得桐兒這個月子養得極好,桐兒一點兒都沒有壞了身子。
因此,蔡思瑾長舒了一口氣,終於心氣順了些。但是他最近幾天看張思晨很是不順眼,一點兒都不想和他說話,弄得張思晨很莫名其妙。
沒有辦法,雖然張思晨你小子這輩子沒有做那些事,但是前世裏那個張思晨還是張思晨,蔡思瑾就是願意遷怒了你能怎麽著!
就這麽又過了一段時間,科舉弊案的真相漸漸揭開,大理寺卿奚文府也在某日早朝的時候正式向皇上上奏此案。
在此案之中,牽連出的官員就有二十餘人,全是當時在山北省做官的人,他們之中有的當時的縣令、知府、一省學政等等,牽連之廣、時間之久讓人觸目驚心!
皇上看到奏折之後震怒,決定對這些二十年前實施科舉舞弊的官員絕不寬宥,全部從嚴查處!科舉是天下所有寒門學子晉身的唯一出路,若是科舉舞弊嚴重,那可是動搖國本的大事啊,皇上如何能不慎重!
因此,那些二十年前的涉案官員現在即便已經爬到了三品、二品也一同被拿下,即便現在已經到了朝廷中樞、甚至六部之中擔任實權職務,也全部拿下,一個不饒。
他們輕的被剝奪官職,成為庶民,重的直接下獄,該仗刑該流放的都決不輕饒。隻是因為這樣的科舉舞弊畢竟不是“十惡”的案子,皇上雖然震怒,卻沒有要那些官員們的性命。
一時之間整個大晏朝的官場人人自危,都夾緊了尾巴,生怕這個節骨眼上出了什麽紕漏,撞在皇上心情不好這個當口,被從嚴懲處了。
正在這個時候,張思晨趁著這股東風上了一個奏折,建議實施科舉製度改革,然後將他之前與蔡思瑾一同想到的條陳都寫在折子上上奏給皇上。蔡思瑾聽了之後發現還是有好多東西改變了,變得更加嚴謹了,心中猜測可能是謝首輔的手筆。
張思晨的身份在朝中並不是什麽秘密,他的建議自然也就是謝正卿謝首輔的建議,因此一時之間附議者甚眾,皇上也龍心大悅,很快批準了這個折子,大晏朝以不可阻擋的威勢開始進行科舉製度改革。
世家們當然知道這些改革對他們不利,可是在這樣的節骨眼上他們也不敢跳出來明目張膽地反對,隻能任憑其施行了。畢竟誰都想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此時跳出來阻擋改革,難道你想要步柳博揚等人的後塵,在科舉上舞弊嗎?
他們隻能安慰自己,世家子弟所得到的教育資源更好,比寒門學子更加的聰慧,即便需要進行這種種的改革,但是科舉依舊還是世家子在把持的。
蔡思瑾看著科舉製度改革這麽順利地通過了廷議,心中很是高興,上輩子裏謝正卿和張思晨想要改革科舉可是沒有那麽容易!當時他們想要改革科舉製度,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極力反對,甚至謝首輔都沒有能把這項改革在他在位的二十年間推行,而是到了二十年之後張思晨當了首輔,謝正卿的其他改革也卓有成效了之後,才開始推動的科舉製度改革。
但是今世裏,借著鄒學武案、借著查科舉弊案這股東風,科舉製度的改革勢不可擋、順利進行,蔡思瑾怎麽能不高興呢?這可是全部寒門學子的福音啊!
同時蔡思瑾關注的鄒學武案也有了最終的結果。
皇上認為鄒學武此人光天化日之下殘殺朝廷命官、人證物證具在,當判處斬立決!但是皇上憐憫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身負冤案,在求告無門之下才選擇自己為父報仇,孝感動天,特此赦免了他的罪行,並且恢複了他的秀才功名,準許他繼續念書,若有可能還可以繼續考科舉。
同時,皇上也很謹慎地批複,鄒學武案乃是個案,不能全國推廣,日後遇到類似人證物證具在的殺人案時地方各官員還是要先判決人犯死刑,然後一路上報刑部,刑部審理過之後至大理寺複審,再報到皇上這裏,由他決定是否寬宥。
因為皇上擔心,若是人人都以鄒學武為例,覺得自己有冤屈就隨意殺人,甚至還是殘殺朝廷命官,這樣的話整個大晏朝的秩序就亂了,人人同態複仇、官府威信喪失,國將不國啊!
所以他采取了這麽一個做法,讓那些想要報仇或者伸冤的人還是先走正常程序,若是你真的忍不住對仇人下手了,那麽對不起,我們得先判你死刑,至於皇上日理萬機,會不會眷顧到你這個小小的死刑犯,讓你像鄒學武一樣得以赦免罪行,就要看你的運氣和你的命了。
這樣一來,大家都會在做事之前先掂量掂量,就不至於讓大晏朝的社會秩序太過於崩壞,而且也能實現皇上想要寬宥鄒學武的心思了。
這樣一來,刑部的那些官員們也鬆了一口氣。皇上這樣的處理方式就說明,鄒學武這個案子不算是一個錯案了,他們這些辦案人也就沒有人需要擔責了,就還能保住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了。
隻是,有一小波人還是逃避不了的,那就是刑部第一次查二十年前鄒學武父親一案的官員,不管他們當時是否被柳家收買,是否失職失察,事實上他們確實是沒有把當年的案子查清,責任當然是免不了的,便是刑部尚書賴鴻博也因此被彈劾,不得已提前致仕了。
在這樣的整個大風氣下,如今刑部的人就抖不起威風了,也沒有那麽頤指氣使、趾高氣揚了,大理寺的人能與他們硬抗了。所以蔡思瑾驚訝地發現,雖然他並未提出任何改革三司會審的製度的建議,但是三司會審這個製度確實是比之前好了很多。
以前刑部是老大,審案他們說了算,大理寺隻是形式性的審查,一年若是有一百個死刑案子,最多改變判決一兩個就頂天了,還是以刑部的結論為準。禦史台就更是沒有什麽用了,就是擺設而已,根本說不上什麽話。
可是現在,大理寺對於刑部提出的死刑複審案子都是實質性審查,蔡思瑾才一兩個月就聽說駁回了好幾個,改變了刑部的定性、判決,可是刑部一聲不吭。同時禦史台的人他們也不敢小覷了,大家參加三司會審的時候有意無意都對禦史台更加重視了。
三司會審製度還是和之前一樣,一點兒都沒有改革,但是蔡思瑾覺得在實踐中已經變好了很多!
他有些迷惑地問周水靜,可是周水靜再聰慧也沒有經曆過官場的種種,隻能同樣疑惑地搖頭,同時給蔡思瑾出主意,讓他可以去問問相熟的沈子安。雖然沈子安是在戶部,但是做官不都應該是想通的麽。
沈子安在某日聽聞了蔡思瑾的問題之後哈哈大笑,驚喜地說到:“致知師弟,你這些日子以來功力見長啊!連這都看出來啦?不錯,確實是你說的那樣。我以我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一個秘訣吧,那就是‘職責靠法定,地位靠打拚’。
雖然大晏朝規定了監察製度、規定了大理寺複審製度,但是之前大理寺一直立不起來,被刑部壓著,如何能行使好自己的權力?如何能有地位?自然被人鄙視,禦史台也是一樣一樣的。
但是現在不同,通過鄒學武案,通過科舉弊案,現在大理寺的權威已經樹立起來的,大理寺的權力自然也就實質上的增加了,他們的地位自然就不一樣了。
師弟,你們禦史台也是一樣的。雖然你所在的禦史台會審司現在還不起眼,但是其實你們還有空間,你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實力好好打拚,讓禦史台會審司成為大晏朝的熱灶台啊!”
蔡思瑾喃喃道:“職責靠法定,地位靠打拚。”
好像自己和沈師兄學了很厲害的一招呢,有些前世裏麵不太明白的事情,在聽了沈師兄的這句話之後仿佛都豁然開朗了。
還沒有等蔡思瑾理出一個思路來, 他忽而聽到了一個喜訊, 自己的妹妹於3月15日產下一女!母女平安!
蔡思瑾聞訊之後欣喜異常, 不但為自己的妹妹添了一個女兒開心,更為自己妹妹生了女兒之後還依舊受到丈夫和婆家的優待而開心。
蔡思瑾有些傷感地想到了前世的時候,自己如珠如寶看待的妹妹拚著命生下了一個女兒,自家人都高興地不得了,偏偏張思晨並沒有多高興, 她的婆婆張馮氏更是滿臉的怨氣, 妹妹當時還在坐月子呢,就對妹妹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氣得妹妹還在月子裏就哭了好幾回鼻子。
當時爹、娘還有自己氣不過,找了張家理論,可是整個張家都還振振有詞地站在張思晨和張思晨的娘那一邊, 說些風涼話。比如說“人家張家本來就是一個寡婦帶著獨兒子, 盼兒子也正常, 畢竟生了女孩兒不能傳宗接代啊……”
蔡思瑾當時真想一盆子屎扣在那些長舌婦的頭上!讓她們說說說!她們自己也是女人, 怎麽不見她們去尋死?真不知道她們到底什麽心態, 明明是女人還要幫著男人作踐女人,他這個男人都看不過去了。
什麽“生了兒子就能傳宗接代!”什麽“生了女兒都是賠錢貨!”都是什麽歪理邪說!他一點兒都不信!都是借口!
蔡思瑾那個時候就深深地知道,他們全都站在張思晨、張馮氏那邊,不過是看著張思晨於科舉一途極為有出息, 而自己這邊撐死了考個舉人了事, 兩邊家庭相差太大罷了。
再看看妹妹如今信紙上洋溢出來的幸福喜悅之感, 看看妹夫李永富信紙上流露出來的自豪感,看看爹娘信紙上流露出來的滿意之感,蔡思瑾真是覺得自己沒有虛度這一世。
想當初張家是寒門,張思晨雖然在此時已經中舉,但是還未考中進士,家中並無餘財,一切生活設施都簡陋得很。當時自家心疼妹妹,已經不計較張家的貧窮了,自家出錢帶著好東西去給妹妹用,竟然還被張家人嫌棄!
蔡思瑾真不知道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道理!張家窮,沒有錢,嫁到張家的蔡雨桐就該跟著受窮、白白吃苦,還不能用好東西,便是他們蔡家哪了再多的東西去,張馮氏都是橫眉冷對地將東西拒收,看起來像是很有氣節的樣子,振振有詞地說什麽“我們張家雖然清貧,但是養得起媳婦兒,不用讓媳婦兒用娘家的東西!”
話說得倒是挺好聽,可是實際上還不是作踐蔡雨桐,還不是蔡雨桐受苦!你張家養得起媳婦兒,怎麽養的呢?桐兒生了孩子連糖水雞蛋都吃不飽,一天一隻雞催奶更是沒有的,燕窩什麽的補身子的東西更別提了。
問題是這些東西我們蔡家有啊!都拿到你張家去了,你張馮氏竟然還不收!竟然還扔出來,白白讓桐兒月子沒有做好,哭了好幾場,傷心傷身又傷眼,一想起來都是鬱結之氣!
哪裏像現在,桐兒每天坐月子的時候有婆婆和娘親兩個人伺候著,還被李永富花高價請了南粵城裏經驗豐富的月嫂來幫忙,每天糖水雞蛋、雞湯、豬蹄湯、燕窩……什麽好吃的都往桐兒那裏送,隻有桐兒不想吃的,沒有她吃不上的!
月子期間她也過得極為舒心,人人都順著她,偶爾使個小性子鬧個小脾氣大家也都笑眯眯地順著她。娘都覺得桐兒這個月子養得極好,桐兒一點兒都沒有壞了身子。
因此,蔡思瑾長舒了一口氣,終於心氣順了些。但是他最近幾天看張思晨很是不順眼,一點兒都不想和他說話,弄得張思晨很莫名其妙。
沒有辦法,雖然張思晨你小子這輩子沒有做那些事,但是前世裏那個張思晨還是張思晨,蔡思瑾就是願意遷怒了你能怎麽著!
就這麽又過了一段時間,科舉弊案的真相漸漸揭開,大理寺卿奚文府也在某日早朝的時候正式向皇上上奏此案。
在此案之中,牽連出的官員就有二十餘人,全是當時在山北省做官的人,他們之中有的當時的縣令、知府、一省學政等等,牽連之廣、時間之久讓人觸目驚心!
皇上看到奏折之後震怒,決定對這些二十年前實施科舉舞弊的官員絕不寬宥,全部從嚴查處!科舉是天下所有寒門學子晉身的唯一出路,若是科舉舞弊嚴重,那可是動搖國本的大事啊,皇上如何能不慎重!
因此,那些二十年前的涉案官員現在即便已經爬到了三品、二品也一同被拿下,即便現在已經到了朝廷中樞、甚至六部之中擔任實權職務,也全部拿下,一個不饒。
他們輕的被剝奪官職,成為庶民,重的直接下獄,該仗刑該流放的都決不輕饒。隻是因為這樣的科舉舞弊畢竟不是“十惡”的案子,皇上雖然震怒,卻沒有要那些官員們的性命。
一時之間整個大晏朝的官場人人自危,都夾緊了尾巴,生怕這個節骨眼上出了什麽紕漏,撞在皇上心情不好這個當口,被從嚴懲處了。
正在這個時候,張思晨趁著這股東風上了一個奏折,建議實施科舉製度改革,然後將他之前與蔡思瑾一同想到的條陳都寫在折子上上奏給皇上。蔡思瑾聽了之後發現還是有好多東西改變了,變得更加嚴謹了,心中猜測可能是謝首輔的手筆。
張思晨的身份在朝中並不是什麽秘密,他的建議自然也就是謝正卿謝首輔的建議,因此一時之間附議者甚眾,皇上也龍心大悅,很快批準了這個折子,大晏朝以不可阻擋的威勢開始進行科舉製度改革。
世家們當然知道這些改革對他們不利,可是在這樣的節骨眼上他們也不敢跳出來明目張膽地反對,隻能任憑其施行了。畢竟誰都想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此時跳出來阻擋改革,難道你想要步柳博揚等人的後塵,在科舉上舞弊嗎?
他們隻能安慰自己,世家子弟所得到的教育資源更好,比寒門學子更加的聰慧,即便需要進行這種種的改革,但是科舉依舊還是世家子在把持的。
蔡思瑾看著科舉製度改革這麽順利地通過了廷議,心中很是高興,上輩子裏謝正卿和張思晨想要改革科舉可是沒有那麽容易!當時他們想要改革科舉製度,遭到了世家大族的極力反對,甚至謝首輔都沒有能把這項改革在他在位的二十年間推行,而是到了二十年之後張思晨當了首輔,謝正卿的其他改革也卓有成效了之後,才開始推動的科舉製度改革。
但是今世裏,借著鄒學武案、借著查科舉弊案這股東風,科舉製度的改革勢不可擋、順利進行,蔡思瑾怎麽能不高興呢?這可是全部寒門學子的福音啊!
同時蔡思瑾關注的鄒學武案也有了最終的結果。
皇上認為鄒學武此人光天化日之下殘殺朝廷命官、人證物證具在,當判處斬立決!但是皇上憐憫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身負冤案,在求告無門之下才選擇自己為父報仇,孝感動天,特此赦免了他的罪行,並且恢複了他的秀才功名,準許他繼續念書,若有可能還可以繼續考科舉。
同時,皇上也很謹慎地批複,鄒學武案乃是個案,不能全國推廣,日後遇到類似人證物證具在的殺人案時地方各官員還是要先判決人犯死刑,然後一路上報刑部,刑部審理過之後至大理寺複審,再報到皇上這裏,由他決定是否寬宥。
因為皇上擔心,若是人人都以鄒學武為例,覺得自己有冤屈就隨意殺人,甚至還是殘殺朝廷命官,這樣的話整個大晏朝的秩序就亂了,人人同態複仇、官府威信喪失,國將不國啊!
所以他采取了這麽一個做法,讓那些想要報仇或者伸冤的人還是先走正常程序,若是你真的忍不住對仇人下手了,那麽對不起,我們得先判你死刑,至於皇上日理萬機,會不會眷顧到你這個小小的死刑犯,讓你像鄒學武一樣得以赦免罪行,就要看你的運氣和你的命了。
這樣一來,大家都會在做事之前先掂量掂量,就不至於讓大晏朝的社會秩序太過於崩壞,而且也能實現皇上想要寬宥鄒學武的心思了。
這樣一來,刑部的那些官員們也鬆了一口氣。皇上這樣的處理方式就說明,鄒學武這個案子不算是一個錯案了,他們這些辦案人也就沒有人需要擔責了,就還能保住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了。
隻是,有一小波人還是逃避不了的,那就是刑部第一次查二十年前鄒學武父親一案的官員,不管他們當時是否被柳家收買,是否失職失察,事實上他們確實是沒有把當年的案子查清,責任當然是免不了的,便是刑部尚書賴鴻博也因此被彈劾,不得已提前致仕了。
在這樣的整個大風氣下,如今刑部的人就抖不起威風了,也沒有那麽頤指氣使、趾高氣揚了,大理寺的人能與他們硬抗了。所以蔡思瑾驚訝地發現,雖然他並未提出任何改革三司會審的製度的建議,但是三司會審這個製度確實是比之前好了很多。
以前刑部是老大,審案他們說了算,大理寺隻是形式性的審查,一年若是有一百個死刑案子,最多改變判決一兩個就頂天了,還是以刑部的結論為準。禦史台就更是沒有什麽用了,就是擺設而已,根本說不上什麽話。
可是現在,大理寺對於刑部提出的死刑複審案子都是實質性審查,蔡思瑾才一兩個月就聽說駁回了好幾個,改變了刑部的定性、判決,可是刑部一聲不吭。同時禦史台的人他們也不敢小覷了,大家參加三司會審的時候有意無意都對禦史台更加重視了。
三司會審製度還是和之前一樣,一點兒都沒有改革,但是蔡思瑾覺得在實踐中已經變好了很多!
他有些迷惑地問周水靜,可是周水靜再聰慧也沒有經曆過官場的種種,隻能同樣疑惑地搖頭,同時給蔡思瑾出主意,讓他可以去問問相熟的沈子安。雖然沈子安是在戶部,但是做官不都應該是想通的麽。
沈子安在某日聽聞了蔡思瑾的問題之後哈哈大笑,驚喜地說到:“致知師弟,你這些日子以來功力見長啊!連這都看出來啦?不錯,確實是你說的那樣。我以我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一個秘訣吧,那就是‘職責靠法定,地位靠打拚’。
雖然大晏朝規定了監察製度、規定了大理寺複審製度,但是之前大理寺一直立不起來,被刑部壓著,如何能行使好自己的權力?如何能有地位?自然被人鄙視,禦史台也是一樣一樣的。
但是現在不同,通過鄒學武案,通過科舉弊案,現在大理寺的權威已經樹立起來的,大理寺的權力自然也就實質上的增加了,他們的地位自然就不一樣了。
師弟,你們禦史台也是一樣的。雖然你所在的禦史台會審司現在還不起眼,但是其實你們還有空間,你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實力好好打拚,讓禦史台會審司成為大晏朝的熱灶台啊!”
蔡思瑾喃喃道:“職責靠法定,地位靠打拚。”
好像自己和沈師兄學了很厲害的一招呢,有些前世裏麵不太明白的事情,在聽了沈師兄的這句話之後仿佛都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