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瑾周水靜
二人回到周家之後, 雖然小李氏給蔡思瑾準備了一鍋雞吃,但是在周立德的嚴防死守下, 周水靜並未能與蔡思瑾再有什麽交流, 甚至連麵都沒能再見。吃飯的時候也是分了兩桌, 兩個大老爺們兒坐在花廳裏吃飯喝酒, 小李氏和周水靜則一直坐在飯廳飯桌上麵吃飯,期間添菜也都是小李氏去做的。
周水靜新得了一個知己,自己是百般惦記著還想要和他說一些話的,所以一直對另一桌探頭探腦的,可惜沒有機會。隻是蔡思瑾卻一點兒也不著急——他都和周水靜一起相處這麽幾十年了, 彼此早就融入了對方的骨血了,已經沒有什麽激動的心情了,對這種短暫的分別也覺得是家常便飯了,一點兒都沒有覺出來“相思之苦”。
那天晚上周立德一邊和蔡思瑾說話一邊勸酒, 蔡思瑾對自己酒量也有些誤解,完全忘記了他之前是經曆了多少年官場迎來送往的熏陶才能鍛煉出上輩子裏那樣的海量的,一下就喝高了,被周立德灌醉了。周立德灌了蔡思瑾不少酒,自己也跟著喝了不少,再加上他本來年紀就比較大, 不想蔡思瑾一樣身體好,所以也醉倒了。
兩個男人就這麽醉醺醺臭烘烘地在書房的榻上對付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蔡思瑾醒來之後, 周立德都還沒有醒來。
蔡思瑾醒來之後, 一點兒也沒有頭痛之類的身體不適的感覺,不禁感歎了一下自己現下這具身體真是年輕!底子好!然後匆匆收拾了自己購買的字帖、《秀才策》等兩本書和買給蔡雨桐的金釵,趕緊去向小李氏辭行了。小李氏雖然極力挽留,但是蔡思瑾還是拒絕了,因為他知道現在正是複習的關鍵階段,還有兩個月就是三月,就要考童生試了,自己這次一定要考上童生!
因為雖然童生試每年都有,考上童生就有資格參加縣試,可以去考秀才,可是縣試卻是每逢三年才有一次啊!今年六月正好有一次縣試,若是自己這次考中童生,六月份就可以繼續參加縣試,要是此科不中等到下一科才中的話,又要再等三年才能去考秀才啦,更何況,上輩子裏自己這一科是沒有考中的,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
因為學習考試是頭等大事,小李氏也沒有再硬留蔡思瑾,就著昨天剩下的雞湯給他煮了一大碗雞湯麵,然後便花錢幫蔡思瑾雇了一輛牛車回江北鄉蔡家村了。同時,小李氏自然也少不了再收拾出一大包袱的禮物來,讓蔡思瑾給周琴音、蔡仲邇、蔡雨桐送過去。
回家到家之後,蔡思瑾趕忙把包袱往周琴音那裏一扔,連打開看看都來不及就跑了,到了蔡雨桐那裏之後,將自己購買的金釵送給她,略略囑咐了幾句話,然後便急匆匆地往蔡氏族學裏跑。
蔡思瑾喜滋滋地抱著自己新買回來的兩本書衝進蔡氏族學裏,獻寶似的碰到蔡仲邇麵前,說道:“爹爹,我到平江縣城裏去的時候聽聞縣令大人愛好館閣體,買了一本館閣體的字帖,我們學館裏的人都趕緊把館閣體練起來,今科考中童生的希望肯定會大許多的!”
沒有想到蔡仲邇卻並沒有蔡思瑾想象的那樣露出的高興的表情來,反而是沉下臉來怒斥到:“歪門邪道!我和你們說過很多次了,不用去打聽主考官的喜好,重要的是自己的學問紮實!而且字是人的風骨,爾等寫字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風格,根本不用去練館閣體之類的字。”
蔡思瑾覺得蔡仲邇的話就像一盆冷水一樣兜頭就給他澆下來了,他就知道,自己爹爹一直嫌棄自己這個兒子念書腦袋不靈光,不太喜歡自己,反而是對張思晨那個得意門生關懷備至、輕聲細語,簡直比“慈母”還要“慈母”!
張思晨此時坐在第一排,雖然蔡思瑾和蔡仲邇的聲音不算很大聲,但是他還是能夠清清楚楚地聽到的。他站起來對蔡仲邇鞠了一躬,說道:“老師,瑾師兄也是一片好心,而且館閣體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大家多練一種字帖也是無妨,說不定大家還能從中悟出一些自己的字體呢。”
蔡仲邇搖了搖頭,說道:“思晨啊,考官看見你們的字體隻有這童生試一科,日後你們考縣試、鄉試、會試的時候,都是實行‘彌錄’‘謄封’的,會有人將你們的卷子抄寫下來給主考官看,不會影響成績的。”
張思晨卻沒有被蔡仲邇否定性的評價嚇到,繼續說道:“老師,也要先過了童生試,才有可能去考縣試不是?既然瑾師兄把字帖都買回來了,大家就練一練吧,免得白費了瑾師兄一片苦心。”
蔡思瑾用看烈士一樣的眼神看著張思晨,這小子竟然敢反駁爹爹的話,一定會被爹爹狠狠噴一頓的,爹爹平生最恨的就是有人不聽他的話挑戰他的權威了,不管你的反駁對不對,他是一定會噴你個灰頭土臉的!
可是結果卻讓蔡思瑾大吃一驚,他爹爹竟然沒有噴張思晨,還和——言——悅——色的點了點頭,誇讚到:“思晨就是心善,既然這樣,那你們就每天交錯時間傳閱這本館閣體的字帖吧,願意練的就練一練,不願意練的就算了。”
蔡思瑾簡直想要仰天長歎,自己到底是不是爹爹親生的?為什麽同樣的一番話,自己說出來就是想要走歪門邪道,就是要被斥責一頓的,但是從張思晨嘴裏說出來就是心善,就是可行的?學習差的人難道就要連爹都沒有了嗎?
蔡思瑾握緊了拳頭,自己這輩子一定要好好考試,起碼考中個同進士來給爹爹看看,自己不會不如他。至於說和張思晨比或者是考得比張思晨好之類的,蔡思瑾還是連想都不敢想,畢竟真的是不在一個層次,相差太多了......
看了一眼張思晨,想到他挺身而出幫自己免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再想到上輩子他對自己的提拔,蔡思瑾拿出了懷裏的另外一本書《秀才策》給張思晨,並對他說道:“張思晨,這本《秀才策》我覺得挺好的,裏麵有很多京城和江南才子優秀的製藝文章,你好好看看吧,我覺得你的進度比我快多了,三月份的童生試肯定不成問題,已經可以提前準備六月份的縣試了。”
張思晨見到這本書之後驚訝萬分,也不推辭,接過來翻看了幾頁之後擊節長歎“好文章!”然後正正經經對蔡思瑾鞠了一躬,說道:“瑾師兄,我一定會在三月份之前將這本書裏的文章抄錄一遍,等你三月份童生試通過之後就可以好好準備縣試了,瑾師兄如此熱心為同窗考慮,當真得讚一句‘古道熱腸’‘俠肝義膽’”。
蔡思瑾頓時被張思晨誇得臉紅不已,連連擺手推辭,當不得如此讚譽。
怎麽能讓他不臉紅呢?他借給張思晨看這本書,想讓張思晨考中秀才是有私心的。待得張思晨中了秀才之後,就有資格去平江縣學念書,必然不會再在蔡氏族學裏麵出現了。離得遠些,蔡仲邇就不會再這麽熱心地想要讓張思晨做自己的女婿了吧?或者說,到平江縣城裏麵去見了大世麵以後,張思晨是不是就會看不上桐兒了,怎麽也得娶個官家小姐不是?
那樣自己就可以按照原定計劃把桐兒嫁給李永富,避免桐兒像上一世一樣一生悲苦啦!
不管怎麽樣,事情總是往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蔡仲邇在教課之餘,也會將白紙寫上幾個館閣體的大字貼在門板上,方便學生們習貼,整個蔡氏族學裏麵的學子字體都飛快地向館閣體靠攏。
蔡思瑾因為前世裏麵寫奏折也被逼迫著練了好多年的,所以字體是轉型得最快、最好的,而且即便他換了一具年輕的身體,但是字卻還是受了前世的影響,感覺得出來有著前世的曆練,力透紙背。他在字體上的進步比張思晨要大,畢竟張思晨今年才十五歲,之前還被蔡仲邇隻重學識不重視字的觀念影響,字寫得並不是特別好。
蔡仲邇還因此對蔡思瑾高看了一眼,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好像也並不是一無是處。蔡思瑾也終於因為自己能在寫字這方麵上比張思晨還要強而覺得揚眉吐氣了一把!
就在這樣你追我趕的努力學習之中,蔡思瑾和一眾學子們終於迎來了今年的童生試。
四個人乘興而至、敗興而歸。
李永富不滿意的噘著嘴,說道:“哎,我本以為考中童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雖然沒有像瑾哥兒一樣樂暈了,但也高興了一整天呢!可是沒有想到這童生在那些人眼裏這麽不值錢!既然這樣,還請我們來這個勞什子的宴席幹什麽啊?還不如和師傅以及其他同窗們一起出去吃肉喝酒來得痛快呢!”
周墨江笑著說道:“就是,我之前一直看不起那些生徒,他們那種根本不用考試就有童生資格的人和我們怎麽比?咱們才是有真才實學的啊!可是沒有想到一夜之間大受打擊,竟然人人都覺得我們這種正兒八經考上來的鄉貢不如他們!”
蔡思瑾卻完全不想和那些生徒慪氣,也不在乎別人看不起自己的眼光,隻是一直在那裏糾結著自己的任務完成不了了,他鬱悶地歎了口氣說道:“縣令大人也真是的,誇人就誇人唄,竟然還不真心!不是說我是什麽青年才俊麽?走點兒心不行麽!”
關鍵是這一次鹿鳴宴之後,他蔡思瑾還有什麽機會可能見到縣令大人啊!完全沒有機會啊!
張思晨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自然不是很在意別人的誇獎,他知道那些都是虛的,隻有考□□名才是自己的,才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本錢。但是看見蔡思瑾這樣對於縣令大人的誇讚耿耿於懷,於是出言勸慰到:“瑾師兄,何必為眼下這種小事耿耿於懷?還有兩個多月就是府試了,到時候若是你能得中秀才,豈不是比縣令大人的誇讚強一百倍!”
蔡思瑾一愣,是啊,還有兩個多月就要考府試了,想當初自己三年後中了秀才,可是參加過正經的鹿鳴宴的,縣令大人也是主動來和自己碰了一杯酒的,何不到那個時候再討一句縣令大人的稱讚?
隻是想到係統那個規定——空口稱讚不算,必須要真心實意的稱讚才能行,蔡思瑾簡直是要哇的一聲哭出來了,這說明了他光考上秀才還不行,肯定要考得非常好才能行,要不然人家一個堂堂進士出身的七品縣令為啥要真心誇讚你啊!
一想到這個事情可是和自己的小命有關呢,蔡思瑾頓時覺得壓力山大,趕緊說道:“對對對!府試要快點兒提上日程複習起來!一定要在府試上考出個好名次,讓縣令大人真心覺得咱們有才華!”
李永富也燃氣了熊熊鬥誌:“就是,可不能讓那些生徒看不起,我們好歹也是正經科考出來的!那是有真才實學的!”
蔡思瑾和張思晨二人點頭稱是,周墨江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說道:“我說,你們都忘記我之前已經放棄科舉了嗎?之前我就已經不去族學裏麵念書了啊,現下已經跟著我未來老丈人學了一段時間做賬了,這次考童生是給自己這麽多年來的學業一個交代,日後我也不打算再考了。”
李永富焦急地說道:“周墨江,那怎麽能成呢?你看看你,一兩個月隻是偶爾才來學校幾天,都比我這個每天挑燈夜讀的人考得好,你這麽聰明的腦袋,不考科舉多可惜啊!白瞎了啊!”
周墨江歎了口氣,說道:“永富,沒有辦法啊,我知道我腦子聰明,比起張思晨也是不差什麽的,隻是我不愛念書,在科舉上就沒有什麽大的建樹。可是我真的喜歡做賬,喜歡和那些數字打交道,這些天以來我去學做賬,簡直覺得如魚得水,以前的十多年對比起來簡直苦不堪言,我可是不準備再過那樣的苦日子,再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了,人嘛,不用活得那麽累,就該幹點兒自己擅長的事兒啊!”
蔡思瑾點了點頭,周墨江在算賬上的那一手水平他前世裏麵是見識過的,不用說什麽在平江縣或者西林府,就算是在整個邊西省都是排的上號的!不,或許還低估了些,前世裏周墨江後來一直是張思晨的心腹,算上自己不知道的那些事兒,說不準周墨江能在整個大晏朝都排上號呢!
張思晨和李永富也沒有再說什麽,既然周墨江已經下定決定不再走科舉這條路,有了他自己的人生選擇,他們也沒有必要再勸。
現在看來,需要認真準備今年六月府試的人就剩下張思晨、蔡思瑾、李永富三人了。雖然三人說是說要考個好名次,可是做起來就有點兒困難了。府試因為是正經的大晏朝的科舉考試,那個難度比起童生試來說提升得可不僅僅是一星半點兒。
府試正兒八經地在州府城裏的貢院裏麵考,要考足整整三天,每天一場,每一場都是黎明時分發試卷、天黑後給你寬限三隻白蠟燭的時間,第三隻白蠟燭燃盡的時候收卷。
第一場也叫正場,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基本上能不能考上就看這一天了,考的是四書文一道策論題,就是考官從四書中挑一個句子來,讓你寫一篇正兒八經的八股文,考證你的治學水平。
第二場成為初覆,是考時政策論題一道,也就是世人常說的“時策”,乃是考官針對現如今官場一個弊端或者是國家一個政令,讓你提出意見,寫一道策論題。因為考秀才的人基本上要麽年紀太輕,要麽水平太差,所以也寫不了什麽太好的時策,基本上就是走過場的,不要考得太差即可。很少有人是因為第二場時策寫得特別出色被取中的。
二人回到周家之後, 雖然小李氏給蔡思瑾準備了一鍋雞吃,但是在周立德的嚴防死守下, 周水靜並未能與蔡思瑾再有什麽交流, 甚至連麵都沒能再見。吃飯的時候也是分了兩桌, 兩個大老爺們兒坐在花廳裏吃飯喝酒, 小李氏和周水靜則一直坐在飯廳飯桌上麵吃飯,期間添菜也都是小李氏去做的。
周水靜新得了一個知己,自己是百般惦記著還想要和他說一些話的,所以一直對另一桌探頭探腦的,可惜沒有機會。隻是蔡思瑾卻一點兒也不著急——他都和周水靜一起相處這麽幾十年了, 彼此早就融入了對方的骨血了,已經沒有什麽激動的心情了,對這種短暫的分別也覺得是家常便飯了,一點兒都沒有覺出來“相思之苦”。
那天晚上周立德一邊和蔡思瑾說話一邊勸酒, 蔡思瑾對自己酒量也有些誤解,完全忘記了他之前是經曆了多少年官場迎來送往的熏陶才能鍛煉出上輩子裏那樣的海量的,一下就喝高了,被周立德灌醉了。周立德灌了蔡思瑾不少酒,自己也跟著喝了不少,再加上他本來年紀就比較大, 不想蔡思瑾一樣身體好,所以也醉倒了。
兩個男人就這麽醉醺醺臭烘烘地在書房的榻上對付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蔡思瑾醒來之後, 周立德都還沒有醒來。
蔡思瑾醒來之後, 一點兒也沒有頭痛之類的身體不適的感覺,不禁感歎了一下自己現下這具身體真是年輕!底子好!然後匆匆收拾了自己購買的字帖、《秀才策》等兩本書和買給蔡雨桐的金釵,趕緊去向小李氏辭行了。小李氏雖然極力挽留,但是蔡思瑾還是拒絕了,因為他知道現在正是複習的關鍵階段,還有兩個月就是三月,就要考童生試了,自己這次一定要考上童生!
因為雖然童生試每年都有,考上童生就有資格參加縣試,可以去考秀才,可是縣試卻是每逢三年才有一次啊!今年六月正好有一次縣試,若是自己這次考中童生,六月份就可以繼續參加縣試,要是此科不中等到下一科才中的話,又要再等三年才能去考秀才啦,更何況,上輩子裏自己這一科是沒有考中的,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
因為學習考試是頭等大事,小李氏也沒有再硬留蔡思瑾,就著昨天剩下的雞湯給他煮了一大碗雞湯麵,然後便花錢幫蔡思瑾雇了一輛牛車回江北鄉蔡家村了。同時,小李氏自然也少不了再收拾出一大包袱的禮物來,讓蔡思瑾給周琴音、蔡仲邇、蔡雨桐送過去。
回家到家之後,蔡思瑾趕忙把包袱往周琴音那裏一扔,連打開看看都來不及就跑了,到了蔡雨桐那裏之後,將自己購買的金釵送給她,略略囑咐了幾句話,然後便急匆匆地往蔡氏族學裏跑。
蔡思瑾喜滋滋地抱著自己新買回來的兩本書衝進蔡氏族學裏,獻寶似的碰到蔡仲邇麵前,說道:“爹爹,我到平江縣城裏去的時候聽聞縣令大人愛好館閣體,買了一本館閣體的字帖,我們學館裏的人都趕緊把館閣體練起來,今科考中童生的希望肯定會大許多的!”
沒有想到蔡仲邇卻並沒有蔡思瑾想象的那樣露出的高興的表情來,反而是沉下臉來怒斥到:“歪門邪道!我和你們說過很多次了,不用去打聽主考官的喜好,重要的是自己的學問紮實!而且字是人的風骨,爾等寫字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風格,根本不用去練館閣體之類的字。”
蔡思瑾覺得蔡仲邇的話就像一盆冷水一樣兜頭就給他澆下來了,他就知道,自己爹爹一直嫌棄自己這個兒子念書腦袋不靈光,不太喜歡自己,反而是對張思晨那個得意門生關懷備至、輕聲細語,簡直比“慈母”還要“慈母”!
張思晨此時坐在第一排,雖然蔡思瑾和蔡仲邇的聲音不算很大聲,但是他還是能夠清清楚楚地聽到的。他站起來對蔡仲邇鞠了一躬,說道:“老師,瑾師兄也是一片好心,而且館閣體也有它的可取之處,大家多練一種字帖也是無妨,說不定大家還能從中悟出一些自己的字體呢。”
蔡仲邇搖了搖頭,說道:“思晨啊,考官看見你們的字體隻有這童生試一科,日後你們考縣試、鄉試、會試的時候,都是實行‘彌錄’‘謄封’的,會有人將你們的卷子抄寫下來給主考官看,不會影響成績的。”
張思晨卻沒有被蔡仲邇否定性的評價嚇到,繼續說道:“老師,也要先過了童生試,才有可能去考縣試不是?既然瑾師兄把字帖都買回來了,大家就練一練吧,免得白費了瑾師兄一片苦心。”
蔡思瑾用看烈士一樣的眼神看著張思晨,這小子竟然敢反駁爹爹的話,一定會被爹爹狠狠噴一頓的,爹爹平生最恨的就是有人不聽他的話挑戰他的權威了,不管你的反駁對不對,他是一定會噴你個灰頭土臉的!
可是結果卻讓蔡思瑾大吃一驚,他爹爹竟然沒有噴張思晨,還和——言——悅——色的點了點頭,誇讚到:“思晨就是心善,既然這樣,那你們就每天交錯時間傳閱這本館閣體的字帖吧,願意練的就練一練,不願意練的就算了。”
蔡思瑾簡直想要仰天長歎,自己到底是不是爹爹親生的?為什麽同樣的一番話,自己說出來就是想要走歪門邪道,就是要被斥責一頓的,但是從張思晨嘴裏說出來就是心善,就是可行的?學習差的人難道就要連爹都沒有了嗎?
蔡思瑾握緊了拳頭,自己這輩子一定要好好考試,起碼考中個同進士來給爹爹看看,自己不會不如他。至於說和張思晨比或者是考得比張思晨好之類的,蔡思瑾還是連想都不敢想,畢竟真的是不在一個層次,相差太多了......
看了一眼張思晨,想到他挺身而出幫自己免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再想到上輩子他對自己的提拔,蔡思瑾拿出了懷裏的另外一本書《秀才策》給張思晨,並對他說道:“張思晨,這本《秀才策》我覺得挺好的,裏麵有很多京城和江南才子優秀的製藝文章,你好好看看吧,我覺得你的進度比我快多了,三月份的童生試肯定不成問題,已經可以提前準備六月份的縣試了。”
張思晨見到這本書之後驚訝萬分,也不推辭,接過來翻看了幾頁之後擊節長歎“好文章!”然後正正經經對蔡思瑾鞠了一躬,說道:“瑾師兄,我一定會在三月份之前將這本書裏的文章抄錄一遍,等你三月份童生試通過之後就可以好好準備縣試了,瑾師兄如此熱心為同窗考慮,當真得讚一句‘古道熱腸’‘俠肝義膽’”。
蔡思瑾頓時被張思晨誇得臉紅不已,連連擺手推辭,當不得如此讚譽。
怎麽能讓他不臉紅呢?他借給張思晨看這本書,想讓張思晨考中秀才是有私心的。待得張思晨中了秀才之後,就有資格去平江縣學念書,必然不會再在蔡氏族學裏麵出現了。離得遠些,蔡仲邇就不會再這麽熱心地想要讓張思晨做自己的女婿了吧?或者說,到平江縣城裏麵去見了大世麵以後,張思晨是不是就會看不上桐兒了,怎麽也得娶個官家小姐不是?
那樣自己就可以按照原定計劃把桐兒嫁給李永富,避免桐兒像上一世一樣一生悲苦啦!
不管怎麽樣,事情總是往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蔡仲邇在教課之餘,也會將白紙寫上幾個館閣體的大字貼在門板上,方便學生們習貼,整個蔡氏族學裏麵的學子字體都飛快地向館閣體靠攏。
蔡思瑾因為前世裏麵寫奏折也被逼迫著練了好多年的,所以字體是轉型得最快、最好的,而且即便他換了一具年輕的身體,但是字卻還是受了前世的影響,感覺得出來有著前世的曆練,力透紙背。他在字體上的進步比張思晨要大,畢竟張思晨今年才十五歲,之前還被蔡仲邇隻重學識不重視字的觀念影響,字寫得並不是特別好。
蔡仲邇還因此對蔡思瑾高看了一眼,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好像也並不是一無是處。蔡思瑾也終於因為自己能在寫字這方麵上比張思晨還要強而覺得揚眉吐氣了一把!
就在這樣你追我趕的努力學習之中,蔡思瑾和一眾學子們終於迎來了今年的童生試。
四個人乘興而至、敗興而歸。
李永富不滿意的噘著嘴,說道:“哎,我本以為考中童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雖然沒有像瑾哥兒一樣樂暈了,但也高興了一整天呢!可是沒有想到這童生在那些人眼裏這麽不值錢!既然這樣,還請我們來這個勞什子的宴席幹什麽啊?還不如和師傅以及其他同窗們一起出去吃肉喝酒來得痛快呢!”
周墨江笑著說道:“就是,我之前一直看不起那些生徒,他們那種根本不用考試就有童生資格的人和我們怎麽比?咱們才是有真才實學的啊!可是沒有想到一夜之間大受打擊,竟然人人都覺得我們這種正兒八經考上來的鄉貢不如他們!”
蔡思瑾卻完全不想和那些生徒慪氣,也不在乎別人看不起自己的眼光,隻是一直在那裏糾結著自己的任務完成不了了,他鬱悶地歎了口氣說道:“縣令大人也真是的,誇人就誇人唄,竟然還不真心!不是說我是什麽青年才俊麽?走點兒心不行麽!”
關鍵是這一次鹿鳴宴之後,他蔡思瑾還有什麽機會可能見到縣令大人啊!完全沒有機會啊!
張思晨對自己的實力很有自信,自然不是很在意別人的誇獎,他知道那些都是虛的,隻有考□□名才是自己的,才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本錢。但是看見蔡思瑾這樣對於縣令大人的誇讚耿耿於懷,於是出言勸慰到:“瑾師兄,何必為眼下這種小事耿耿於懷?還有兩個多月就是府試了,到時候若是你能得中秀才,豈不是比縣令大人的誇讚強一百倍!”
蔡思瑾一愣,是啊,還有兩個多月就要考府試了,想當初自己三年後中了秀才,可是參加過正經的鹿鳴宴的,縣令大人也是主動來和自己碰了一杯酒的,何不到那個時候再討一句縣令大人的稱讚?
隻是想到係統那個規定——空口稱讚不算,必須要真心實意的稱讚才能行,蔡思瑾簡直是要哇的一聲哭出來了,這說明了他光考上秀才還不行,肯定要考得非常好才能行,要不然人家一個堂堂進士出身的七品縣令為啥要真心誇讚你啊!
一想到這個事情可是和自己的小命有關呢,蔡思瑾頓時覺得壓力山大,趕緊說道:“對對對!府試要快點兒提上日程複習起來!一定要在府試上考出個好名次,讓縣令大人真心覺得咱們有才華!”
李永富也燃氣了熊熊鬥誌:“就是,可不能讓那些生徒看不起,我們好歹也是正經科考出來的!那是有真才實學的!”
蔡思瑾和張思晨二人點頭稱是,周墨江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說道:“我說,你們都忘記我之前已經放棄科舉了嗎?之前我就已經不去族學裏麵念書了啊,現下已經跟著我未來老丈人學了一段時間做賬了,這次考童生是給自己這麽多年來的學業一個交代,日後我也不打算再考了。”
李永富焦急地說道:“周墨江,那怎麽能成呢?你看看你,一兩個月隻是偶爾才來學校幾天,都比我這個每天挑燈夜讀的人考得好,你這麽聰明的腦袋,不考科舉多可惜啊!白瞎了啊!”
周墨江歎了口氣,說道:“永富,沒有辦法啊,我知道我腦子聰明,比起張思晨也是不差什麽的,隻是我不愛念書,在科舉上就沒有什麽大的建樹。可是我真的喜歡做賬,喜歡和那些數字打交道,這些天以來我去學做賬,簡直覺得如魚得水,以前的十多年對比起來簡直苦不堪言,我可是不準備再過那樣的苦日子,再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了,人嘛,不用活得那麽累,就該幹點兒自己擅長的事兒啊!”
蔡思瑾點了點頭,周墨江在算賬上的那一手水平他前世裏麵是見識過的,不用說什麽在平江縣或者西林府,就算是在整個邊西省都是排的上號的!不,或許還低估了些,前世裏周墨江後來一直是張思晨的心腹,算上自己不知道的那些事兒,說不準周墨江能在整個大晏朝都排上號呢!
張思晨和李永富也沒有再說什麽,既然周墨江已經下定決定不再走科舉這條路,有了他自己的人生選擇,他們也沒有必要再勸。
現在看來,需要認真準備今年六月府試的人就剩下張思晨、蔡思瑾、李永富三人了。雖然三人說是說要考個好名次,可是做起來就有點兒困難了。府試因為是正經的大晏朝的科舉考試,那個難度比起童生試來說提升得可不僅僅是一星半點兒。
府試正兒八經地在州府城裏的貢院裏麵考,要考足整整三天,每天一場,每一場都是黎明時分發試卷、天黑後給你寬限三隻白蠟燭的時間,第三隻白蠟燭燃盡的時候收卷。
第一場也叫正場,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基本上能不能考上就看這一天了,考的是四書文一道策論題,就是考官從四書中挑一個句子來,讓你寫一篇正兒八經的八股文,考證你的治學水平。
第二場成為初覆,是考時政策論題一道,也就是世人常說的“時策”,乃是考官針對現如今官場一個弊端或者是國家一個政令,讓你提出意見,寫一道策論題。因為考秀才的人基本上要麽年紀太輕,要麽水平太差,所以也寫不了什麽太好的時策,基本上就是走過場的,不要考得太差即可。很少有人是因為第二場時策寫得特別出色被取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