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瑾周水靜 蔡思瑾一覺睡到第二天早上才醒來, 醒來之後都顧不得吃上一點兒早點, 就急急忙忙鋪開紙張、研磨墨條, 趕緊把自己考試的文章默寫下來。
第一天的文章因為不是蔡思瑾依靠自己的真實水平寫出來的,而且寫得太精彩了, 所以他其實是有意背誦了一番的, 現在時間過得不長, 倒是也默寫得很順利, 不一會兒就默寫完了。第二天的文章是蔡思瑾自己嘔心瀝血之作,費勁了他的心神,每一個字在考場中都字斟句酌過, 自然也印象深刻。倒是第三天的韻詩他本就是潦草之作, 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倒是花了好些功夫才默寫出來了。
與張思晨和李永富二人一碰頭,發現二人醒來後第一件事也是將自己的考卷默寫出來,於是三個人都互相傳看了其他人的考卷。
張思晨看到蔡思瑾正場的經義八股文時, 忍不住當場叫了一聲“好文!”然後用驚訝和敬佩的眼光看著蔡思瑾, 對蔡思瑾說道:“瑾師兄這段時間以來的勤學苦練真是頗有成效, 這篇文章讓張某甘拜下風!”
蔡思瑾不好意思地說道:“張師弟你太過譽了, 這篇文章我當時寫的時候也是超常發揮了,平日裏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來。”
李永富嘿嘿地笑著拍了拍蔡思瑾的肩膀說道:“瑾哥兒真是考試的人才啊!別人都是要防著考試的時候發揮不好, 能有個正常的發揮就已經謝天謝地了,瑾哥兒你可倒好, 還超常發揮了, 說明你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料啊!”
蔡思瑾笑眯眯地不說話, 心中卻是在吐槽:“李永富你這個小子可是說錯了,天生能吃好讀書這碗飯的人是張思晨啊!”然後蔡思瑾對李永富說道:“永富你的文章寫得也很不錯,我看爹爹之前給你指出來的那些錯誤你都改了,而且還加了好多典故,和之前的文章比起來可是文采飛揚啊!”
李永富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兩聲,說道:“瑾哥兒你有所不知,我當時準備師傅給我寫的這些題目的時候,找張思晨探討過,師傅給我指出來那些不足之後,我請張思晨幫我潤色過,所以才會看起來這麽好,其實我哪裏有什麽水平啊!考過童生試都是燒了高香了!”
當然,他李永富請張思晨幫忙也不是白幫的,自然是銀錢財物各種打點過一番了。不過付錢這種事就沒有必要讓蔡思瑾知道了。
當時他也知道張思晨這種家貧又有才華的學子最是心氣高、麵子薄,給錢送物也都是很有技巧的,絕不會讓張思晨臉上難堪或者是心裏不舒服,做事情做得還是和和氣氣的。
張思晨也不是那種不知變通一心求清高的酸書生,知道自己家貧,也知道自己有才華,所以並不是很反感用自己的才華去換取一些東西,與李永富各取所需。
就這樣,張思晨小賺了一筆,李永富也得到了經過潤色的好文章,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今科考試中竟然就考到了其中一篇!李永富可是覺得自己賺大發了,在蔡思瑾起床之前已經私下裏再次向張思晨道過謝,並且準備再給他贈一些銀子。
但是這一次的謝儀張思晨卻是極力推辭了,他稱他與李永富是同窗,他之前幫李永富改文章已經收過一次謝禮了,一事一畢,決不能利用同一件事再次收取銀錢。
經過這一次的事件,張思晨和李永富都對自己的同窗加深了了解,也增加了一些好感。張思晨覺得自己這個叫李永富的同窗雖然成績差一點兒,但是做人還是不錯的,而且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不會有錢就看不起他這樣的窮同窗。李永富也覺得張思晨這個同窗雖然家裏窮一點兒,但是人品不錯,不是那種難以相處斤斤計較的酸書生,還算講義氣。
當然,這些事情他們都默契起不和別人提,蔡思瑾不知道,其他人就更不知道了。
蔡思瑾認真拜讀了一下張思晨的文章,覺得真的寫得非常好,已經比得上《秀才策》之中的範文了,與自己那個出了技能疊加效果的文章水平不相上下,簡直是讓他汗顏不已。
因此蔡思瑾認真地誇讚了張思晨一番,心中嘖嘖不已——張思晨這小子念書真是沒的說!做兄弟也沒的說!做官也沒的說!哎,這麽好的一個苗子,怎麽對自己老婆就是這麽不著調呢?怎麽就是女色上頭是硬傷呢?要不然他還真是舍不得放過這麽好的一個妹婿。
對比了一下在一旁笑眯眯的脾氣看起來很好的李永富,再聯想到所居住的這個府城裏的房子是人家短期內就置辦出來的,蔡思瑾更加堅定了要把妹妹嫁給李永富的決心!自己的寶貝妹妹就是要嫁到這種富貴窩裏才讓人放心!
默寫完試卷之後,三人也不準備先回蔡家村去,準備在府城住滿十五天等成績,看完成績之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麽做。因為現在已經是六月了,今年又是鄉試的年份,若是得中秀才,就要在九月份之前趕到省城去應考。那樣的話往蔡家村那邊一來一回就會憑白耗費很多時間,很不劃算。
當然,若是落地了的話,就可以安心回蔡家村準備三年後的下一科府試了。
等成績的日子對於其他學子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各地應考的童生們一般都會在府城內呼朋引伴吃請一番,多認識點人,也多擴大一些人脈,日後好辦事兒嘛!
但是對於蔡思瑾這個命懸一線的人來說卻都是煎熬啊!他跟著李永富、張思晨參加了一次文會之後就再也不想去了,在他看來這樣吃吃喝喝然後聊些沒有用的話完全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他還不如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呢!
於是蔡思瑾就開始在府城裏麵逛蕩了,先是掃蕩了府城內所有的書店,將自己看中的能提高自己水平的書籍全部買下,將父母給自己帶的銀子已經全部花光了,甚至還和李永富借了一部分銀子。然後他在李永富家中埋頭苦讀,一邊念書,一邊還是保持著每天一篇或者兩篇八股文的速度練習著。
沒有辦法不練習,熟練度提升不了他的技能升不了級啊!他身邊就有一個張思晨那樣的學霸,再想一想全省還有無數的學霸在那裏擋著路呢,他怎麽敢有一絲絲的懈怠?
在蔡思瑾這樣舉動的帶動之下,張思晨也沒有心思去參加那些應酬了,也跟著蔡思瑾一起在李永富家中閉門苦讀,借閱了很多蔡思瑾購買回來的書籍,兩人互相批改對方的八股文,教學相長,倒是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隻有李永富這個房子的主人沒有加入進這個學習小組之中去,李永富對自己的真實水平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他知道自己這次如果中了秀才那是走運,今年九月再考上舉人肯定是無望的,所以他已經準備三年後再去應考了。於是在這個時間段內,與西林府各地的童生、準秀才們打好關係就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了。
當然他也並未對蔡思瑾和張思晨過多的邀請,他知道他這兩個同窗是極有考試天分這種人,說不準今年九月就能連中舉人了,自然不會去擾亂他們的心神,隻是也默默的找關係給兩人找一些考舉人有用的書或者筆記,重金收購,除了今科借給蔡思瑾和張思晨兩人看之外,三年之後自己也很能用得上不是?
第三層的考試稱為會試,由全國各省的舉子遠赴京城參加考試,考官由皇帝陛下委任,一般都要委任進士出身的官員作為主考官。考中即是貢士,之後會有殿試,但是那隻不過是走一個過場,一般中了貢士之後殿試是不會罷黜的,至少也是一個同進士,但是很多學子為了追求更好的名次可以緩三年再考而已。所以貢士一般就等於進士了。
這三層正式的考試都是三年考一次的,每次考試的過程都很嚴格,實行“彌錄”“謄封”的政策,考官看到的都是用朱筆重新謄寫之後的卷子,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字跡等信息的,所以蔡仲邇之前不那麽在意字體,隻是在意學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隻是蔡思瑾等人今次要考的童生試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晏朝的正式科舉考試,隻能說算是書生考取科舉資格的預備考試,考中之後才有資格去參加秀才的考試,所以被稱之為“童生”。但是其實童生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生徒”,一種叫做“鄉貢”。“生徒”呢,就是在各個縣學就讀的學生的意思,官宦人家或者勳貴人家的小孩可以直接送到縣學裏麵去念書,直接就是“生徒”,可以參加府試了。但是蔡思瑾他們這樣的人一般就被稱為“鄉貢”了,必須要經過縣令大人的出題考核,成績合格之後才有資格進入縣學念書,比富裕人家憑白多了一道關卡。
同時童生試時不太嚴格,並沒有“彌錄”“謄封”的政策,縣令大人可以根據字體、根據對這個學生的印象、根據這個學生的身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給這個人童生的資格,同時每一屆童生試的第一名稱之為“案首”,也算是該縣縣令覺得最出色的學子了。
一般案首縣令大人是不敢隨意亂點的,一定會點有真才實學的那種,因為等到府試的時候一省的學正大人可不會給你這個小小的縣令麵子,該中秀才就中,不該中秀才就罷黜,而且因為“彌錄”“謄封”的政策,實際上也沒有空間、沒有可能給各個縣令麵子的。
第一天的文章因為不是蔡思瑾依靠自己的真實水平寫出來的,而且寫得太精彩了, 所以他其實是有意背誦了一番的, 現在時間過得不長, 倒是也默寫得很順利, 不一會兒就默寫完了。第二天的文章是蔡思瑾自己嘔心瀝血之作,費勁了他的心神,每一個字在考場中都字斟句酌過, 自然也印象深刻。倒是第三天的韻詩他本就是潦草之作, 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倒是花了好些功夫才默寫出來了。
與張思晨和李永富二人一碰頭,發現二人醒來後第一件事也是將自己的考卷默寫出來,於是三個人都互相傳看了其他人的考卷。
張思晨看到蔡思瑾正場的經義八股文時, 忍不住當場叫了一聲“好文!”然後用驚訝和敬佩的眼光看著蔡思瑾, 對蔡思瑾說道:“瑾師兄這段時間以來的勤學苦練真是頗有成效, 這篇文章讓張某甘拜下風!”
蔡思瑾不好意思地說道:“張師弟你太過譽了, 這篇文章我當時寫的時候也是超常發揮了,平日裏也寫不出這樣的文章來。”
李永富嘿嘿地笑著拍了拍蔡思瑾的肩膀說道:“瑾哥兒真是考試的人才啊!別人都是要防著考試的時候發揮不好, 能有個正常的發揮就已經謝天謝地了,瑾哥兒你可倒好, 還超常發揮了, 說明你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料啊!”
蔡思瑾笑眯眯地不說話, 心中卻是在吐槽:“李永富你這個小子可是說錯了,天生能吃好讀書這碗飯的人是張思晨啊!”然後蔡思瑾對李永富說道:“永富你的文章寫得也很不錯,我看爹爹之前給你指出來的那些錯誤你都改了,而且還加了好多典故,和之前的文章比起來可是文采飛揚啊!”
李永富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兩聲,說道:“瑾哥兒你有所不知,我當時準備師傅給我寫的這些題目的時候,找張思晨探討過,師傅給我指出來那些不足之後,我請張思晨幫我潤色過,所以才會看起來這麽好,其實我哪裏有什麽水平啊!考過童生試都是燒了高香了!”
當然,他李永富請張思晨幫忙也不是白幫的,自然是銀錢財物各種打點過一番了。不過付錢這種事就沒有必要讓蔡思瑾知道了。
當時他也知道張思晨這種家貧又有才華的學子最是心氣高、麵子薄,給錢送物也都是很有技巧的,絕不會讓張思晨臉上難堪或者是心裏不舒服,做事情做得還是和和氣氣的。
張思晨也不是那種不知變通一心求清高的酸書生,知道自己家貧,也知道自己有才華,所以並不是很反感用自己的才華去換取一些東西,與李永富各取所需。
就這樣,張思晨小賺了一筆,李永富也得到了經過潤色的好文章,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今科考試中竟然就考到了其中一篇!李永富可是覺得自己賺大發了,在蔡思瑾起床之前已經私下裏再次向張思晨道過謝,並且準備再給他贈一些銀子。
但是這一次的謝儀張思晨卻是極力推辭了,他稱他與李永富是同窗,他之前幫李永富改文章已經收過一次謝禮了,一事一畢,決不能利用同一件事再次收取銀錢。
經過這一次的事件,張思晨和李永富都對自己的同窗加深了了解,也增加了一些好感。張思晨覺得自己這個叫李永富的同窗雖然成績差一點兒,但是做人還是不錯的,而且是個知道感恩的人,不會有錢就看不起他這樣的窮同窗。李永富也覺得張思晨這個同窗雖然家裏窮一點兒,但是人品不錯,不是那種難以相處斤斤計較的酸書生,還算講義氣。
當然,這些事情他們都默契起不和別人提,蔡思瑾不知道,其他人就更不知道了。
蔡思瑾認真拜讀了一下張思晨的文章,覺得真的寫得非常好,已經比得上《秀才策》之中的範文了,與自己那個出了技能疊加效果的文章水平不相上下,簡直是讓他汗顏不已。
因此蔡思瑾認真地誇讚了張思晨一番,心中嘖嘖不已——張思晨這小子念書真是沒的說!做兄弟也沒的說!做官也沒的說!哎,這麽好的一個苗子,怎麽對自己老婆就是這麽不著調呢?怎麽就是女色上頭是硬傷呢?要不然他還真是舍不得放過這麽好的一個妹婿。
對比了一下在一旁笑眯眯的脾氣看起來很好的李永富,再聯想到所居住的這個府城裏的房子是人家短期內就置辦出來的,蔡思瑾更加堅定了要把妹妹嫁給李永富的決心!自己的寶貝妹妹就是要嫁到這種富貴窩裏才讓人放心!
默寫完試卷之後,三人也不準備先回蔡家村去,準備在府城住滿十五天等成績,看完成績之後再決定下一步怎麽做。因為現在已經是六月了,今年又是鄉試的年份,若是得中秀才,就要在九月份之前趕到省城去應考。那樣的話往蔡家村那邊一來一回就會憑白耗費很多時間,很不劃算。
當然,若是落地了的話,就可以安心回蔡家村準備三年後的下一科府試了。
等成績的日子對於其他學子來說還是比較輕鬆的,各地應考的童生們一般都會在府城內呼朋引伴吃請一番,多認識點人,也多擴大一些人脈,日後好辦事兒嘛!
但是對於蔡思瑾這個命懸一線的人來說卻都是煎熬啊!他跟著李永富、張思晨參加了一次文會之後就再也不想去了,在他看來這樣吃吃喝喝然後聊些沒有用的話完全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他還不如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呢!
於是蔡思瑾就開始在府城裏麵逛蕩了,先是掃蕩了府城內所有的書店,將自己看中的能提高自己水平的書籍全部買下,將父母給自己帶的銀子已經全部花光了,甚至還和李永富借了一部分銀子。然後他在李永富家中埋頭苦讀,一邊念書,一邊還是保持著每天一篇或者兩篇八股文的速度練習著。
沒有辦法不練習,熟練度提升不了他的技能升不了級啊!他身邊就有一個張思晨那樣的學霸,再想一想全省還有無數的學霸在那裏擋著路呢,他怎麽敢有一絲絲的懈怠?
在蔡思瑾這樣舉動的帶動之下,張思晨也沒有心思去參加那些應酬了,也跟著蔡思瑾一起在李永富家中閉門苦讀,借閱了很多蔡思瑾購買回來的書籍,兩人互相批改對方的八股文,教學相長,倒是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隻有李永富這個房子的主人沒有加入進這個學習小組之中去,李永富對自己的真實水平還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他知道自己這次如果中了秀才那是走運,今年九月再考上舉人肯定是無望的,所以他已經準備三年後再去應考了。於是在這個時間段內,與西林府各地的童生、準秀才們打好關係就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了。
當然他也並未對蔡思瑾和張思晨過多的邀請,他知道他這兩個同窗是極有考試天分這種人,說不準今年九月就能連中舉人了,自然不會去擾亂他們的心神,隻是也默默的找關係給兩人找一些考舉人有用的書或者筆記,重金收購,除了今科借給蔡思瑾和張思晨兩人看之外,三年之後自己也很能用得上不是?
第三層的考試稱為會試,由全國各省的舉子遠赴京城參加考試,考官由皇帝陛下委任,一般都要委任進士出身的官員作為主考官。考中即是貢士,之後會有殿試,但是那隻不過是走一個過場,一般中了貢士之後殿試是不會罷黜的,至少也是一個同進士,但是很多學子為了追求更好的名次可以緩三年再考而已。所以貢士一般就等於進士了。
這三層正式的考試都是三年考一次的,每次考試的過程都很嚴格,實行“彌錄”“謄封”的政策,考官看到的都是用朱筆重新謄寫之後的卷子,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字跡等信息的,所以蔡仲邇之前不那麽在意字體,隻是在意學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隻是蔡思瑾等人今次要考的童生試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晏朝的正式科舉考試,隻能說算是書生考取科舉資格的預備考試,考中之後才有資格去參加秀才的考試,所以被稱之為“童生”。但是其實童生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生徒”,一種叫做“鄉貢”。“生徒”呢,就是在各個縣學就讀的學生的意思,官宦人家或者勳貴人家的小孩可以直接送到縣學裏麵去念書,直接就是“生徒”,可以參加府試了。但是蔡思瑾他們這樣的人一般就被稱為“鄉貢”了,必須要經過縣令大人的出題考核,成績合格之後才有資格進入縣學念書,比富裕人家憑白多了一道關卡。
同時童生試時不太嚴格,並沒有“彌錄”“謄封”的政策,縣令大人可以根據字體、根據對這個學生的印象、根據這個學生的身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給這個人童生的資格,同時每一屆童生試的第一名稱之為“案首”,也算是該縣縣令覺得最出色的學子了。
一般案首縣令大人是不敢隨意亂點的,一定會點有真才實學的那種,因為等到府試的時候一省的學正大人可不會給你這個小小的縣令麵子,該中秀才就中,不該中秀才就罷黜,而且因為“彌錄”“謄封”的政策,實際上也沒有空間、沒有可能給各個縣令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