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大晏科舉


    蔡思瑾所在的朝代叫做晏朝,開國的晏高祖希望“河清海晏”,故取名“晏”。為了讓天下的人都有一個出頭的上升通道,不至於想不通到要去造反,所以沿用了前朝的科舉製度,隻是規則略有一些改變,讓科舉製度變得更加公平。


    比如,晏高祖將全國的科舉分為三層,最低一層是府試,地點是乃是在各個州府的府城之中考試,但是考官卻是由一省的學正親自來出題,來考試,避免縣令、知州等底層官吏徇私舞弊,照顧地方豪紳,打壓寒門學子。府試考中即可成為秀才。但是由於一省的學正隻有一人,所以同是一個省,不同的州考試的時間和試題也都會有所不同。考中秀才見官可以不跪,以自稱是學生,有一些免稅的政策,也能算過得比較好了,社會地位也有。


    第二層的考試稱為鄉試,乃是在省城之中考試,考官大人由皇帝委派,一般而言會委任正副兩名考官一同出發,互相監督。而委任考官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一般偏遠省份的考官會先委任,京城的考官在考試當天早上才具體委任,都是為了防止徇私舞弊。考試時間和試題也都會因為主考官、副主考官是誰而不太一樣。考中即是舉人,不僅可以免稅,還與縣令平級,地位崇高。但是那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蔡仲邇這個舉人比起平江縣城的縣令可就過得清苦多了。同時理論上也有可能授官,但是有些人能等到有些人等不到。


    第三層的考試稱為會試,由全國各省的舉子遠赴京城參加考試,考官由皇帝陛下委任,一般都要委任進士出身的官員作為主考官。考中即是貢士,之後會有殿試,但是那隻不過是走一個過場,一般中了貢士之後殿試是不會罷黜的,至少也是一個同進士,但是很多學子為了追求更好的名次可以緩三年再考而已。所以貢士一般就等於進士了。


    這三層正式的考試都是三年考一次的,每次考試的過程都很嚴格,實行“彌錄”“謄封”的政策,考官看到的都是用朱筆重新謄寫之後的卷子,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字跡等信息的,所以蔡仲邇之前不那麽在意字體,隻是在意學問,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隻是蔡思瑾等人今次要考的童生試嚴格來說並不算是晏朝的正式科舉考試,隻能說算是書生考取科舉資格的預備考試,考中之後才有資格去參加秀才的考試,所以被稱之為“童生”。但是其實童生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生徒”,一種叫做“鄉貢”。“生徒”呢,就是在各個縣學就讀的學生的意思,官宦人家或者勳貴人家的小孩可以直接送到縣學裏麵去念書,直接就是“生徒”,可以參加府試了。但是蔡思瑾他們這樣的人一般就被稱為“鄉貢”了,必須要經過縣令大人的出題考核,成績合格之後才有資格進入縣學念書,比富裕人家憑白多了一道關卡。


    同時童生試時不太嚴格,並沒有“彌錄”“謄封”的政策,縣令大人可以根據字體、根據對這個學生的印象、根據這個學生的身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給這個人童生的資格,同時每一屆童生試的第一名稱之為“案首”,也算是該縣縣令覺得最出色的學子了。


    一般案首縣令大人是不敢隨意亂點的,一定會點有真才實學的那種,因為等到府試的時候一省的學正大人可不會給你這個小小的縣令麵子,該中秀才就中,不該中秀才就罷黜,而且因為“彌錄”“謄封”的政策,實際上也沒有空間、沒有可能給各個縣令麵子的。


    在這種情況下,你治下如果一個人都沒有考中秀才,你這個縣令大人顏麵不光彩,年底吏部對你的考核成績不會太好。而若是除了案首之外的其他童生中了秀才,你親點的案首卻沒有考中的話,豈不是說明你這個縣令太沒有水平了?所以即便是為了自己的麵子,縣令大人一般都不會幹這麽丟臉的事情的,即便有人來說情,最多給他名次靠前一點兒,徇私取中童生,但是絕不會也不敢將案首作為人情送出去。


    童生試都考得比較簡單,隻是簡單的考一場,多是考一些填空題,看看你這個考生對四書五經是不是很熟悉,以及考一些經義解釋題,看看你有沒有讀懂那些經義,難度很小,基本上也考不出來考生自己的思維方式等等能力和水平,即便是解釋經義,也隻能答大儒們對這些經義的權威解釋,不能自己胡亂解釋。而大儒們對經義中某些話的解釋其實是有一個權威界定的,就相當於題目是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小得多,基本上隻是考考生背誦記憶的功底。


    參加這樣的考試,摸對考官對字體的喜好就太重要了,一定要好好練練符合縣令大人口味的字體,否則大家的題答得套路都差不多,根本看不出來誰比誰優秀多少,縣令大人又為什麽不選他而要選擇你呢?


    當然這些道理都是蔡思瑾自己當了縣令之後才悟出來的道理,上輩子他去參加童生試的時候也是摸頭不著腦的就去了,一連考了三次才考上,還錯過了今年的秀才試,硬生生多等了兩年,今世裏一定要一擊必中,爭取參加今年的秀才考試。


    今年童生試的時間是三月一日開考,隻考一天、考一張卷子,從天蒙蒙亮考到天黑,一般的標準是等到天黑後可以給你點三根白蠟燭,等到白蠟燭燒盡的時候就必須要交卷了。


    考試的地點是在縣衙大堂之中擺上書桌和椅子,兩人之間相隔較遠,不能看到其他人的答案,同時監考的時候縣令大人會親自監考,同時還有衙役和師爺們多人監考,不允許考生交頭接耳。


    進入考場之前,按照慣例是需要搜身的,而且搜得比較嚴格,因為童生試都是些填空題和經義解釋題,若是你帶了小抄進來那用處可大了!所以縣令大人是一定不會允許的。因為有實力的官宦人家和勳貴可以選擇走通縣令大人或者縣學山長的路子,提前將學生送進縣學裏麵成為“生徒”,不用參與這場考試就有資格去考秀才了,沒有作弊的必要,而貧寒人家的孩子,誰又有能力去買通這些大人物呢?


    再次坐在考場之中,蔡思瑾看到熟悉的考題心中一定,閉眼深呼吸一口氣,然後就認認真真地在草稿上將答案先寫一遍,再用心謄抄,謄抄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一個字也不能抄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嫌貧愛富(科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根的蓬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根的蓬萊並收藏嫌貧愛富(科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