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跟著問:“出什麽事了?”
三個小主子才九歲, 正在洗菜的廚子不知該不該說,一時有些猶豫不決。
大郎看出來,道:“直說便是。我恕你無罪。”
東方朔今日上午到時,長秋殿內的宮女、宦者都在。東方朔說起常融,史瑤也沒讓底下人退下, 以致於連掃地灑水的小宮女都知道常融陷害太子。
大郎一聽到“五十名宮女”,頓時怒上心頭,“該死的常融!”
“常融已經死了。”廚子忙說。
大郎驚呼:“死了?!”
“大兄,別慌,讓他說完。”三郎衝廚子道,“繼續說。”
廚子:“殿下沒做過那等醃臢事,奴婢覺得東方朔回去稟告皇上,皇上查明真相後就決定把常融處死。聽說是拉到西市,午時三刻腰斬的。消息傳到長秋殿,太子妃和殿下就分別去了宣室和椒房殿。”
“我們也去。”二郎忙不迭道。
三郎攥住他的胳膊,道:“別急。父親一直呆在宣室沒出來?”
“奴婢不知。”廚子老老實實說。
另一個正在殺魚的廚子站起來:“啟稟三皇孫, 奴婢方才出去出恭時聽到一件事, 殿下到宣室沒多久, 皇後和太子妃就過去了。又過一會兒宣室小黃門蘇文和另外三個小黃門就被廷尉帶走,還有三個宮女也被趕出去了。聽說其中一人正是蘇文的堂妹蘇方。”
大郎忙問:“你沒聽錯?”
“奴婢怕聽錯,當時都沒敢大喘氣。”廚子說著看一眼洗菜的廚子, “奴婢正想同他說, 三位皇孫就回來了。”
三郎熟讀史書, 很清楚蘇文、王弼以及常融都是小人。有道是隻有千日做賊, 沒有千日防賊。大郎和三郎就合計一下,找個機會主動招惹這幾人。
宣室的人對大郎和三郎太恭敬,就一直沒找到機會。那日常融攔著三郎,三郎靈機一動才給他一腳。沒指望把人弄死,而是想把常融趕出未央宮,省得哪天太子衝他擺臉色,他在劉徹麵前搬弄是非。
常言道打狗還得看主人。劉徹身邊的人,哪怕是大郎也不敢太過分,在招惹常融之後,大郎和三郎便決定徐徐圖之。
大郎和三郎準備好幾個計策,還沒開始施展,現在有人告訴他們宣室的小人都除去了?大郎看了看三郎,三郎看看他又轉向二郎。
二郎連忙搖頭:“你們別看我啊。我什麽都不知道。”
“還去不去宣室?”大郎道。
三郎想點頭,腦袋一動,搖搖頭,“我們在宮裏等父親和母親。”沒等大郎說話,又說,“咱們什麽都不知道,過去也是添亂。”
大郎思索一會兒,令他的侍從去未央宮打聽打聽。隨即就對兩個弟弟說,“我們去正殿。”
二郎往外看一眼,惴惴不安,“母親和父親沒事吧?”
“常融都死了,一定沒事。”三郎嘴上這樣講,心裏沒底。再過三刻天就黑了,真沒事的話,他父親和母親早該回來了。
二郎相信他兄弟,就開始問自己想不明白的事,“阿弟踢的是常融,蘇文為何會摻和進來?”
“難不成蘇文知道咱們下一個要對付的人是他?”三郎問道。
大郎:“不可能!他有這麽聰明,也不會因犯錯被處宮刑變成閹人。”
“總不能是父親吧?”三郎問道。
大郎:“我們告訴父親,蘇文和常融以後會陷害他,在事情沒發生之前,父親相信咱們也不會主動招惹蘇文。”
“唉,別猜啦。”二郎道,“父親和母親回來就知道了。阿弟,讓廚子做飯吧。母親胃口好,從宣室回來就該餓了。”
三郎思索一會兒,就出去讓廚子做些太子和史瑤喜好吃的。
酉時一刻,太陽落山,天色暗下來,太子和史瑤還沒回來。對三郎深信不疑的二郎也忍不住懷疑,“阿弟,父親和母親真沒事?”
“沒事。”三郎心中很著急,麵上淡定,“大兄,今日四叔父說,他封地的農夫從今年開始育苗種稻,你以前在廣陵待好幾年,有沒有聽說過增加收成的法子?”
大郎瞥他一眼,想說,你不是說廢話嗎?一看二郎不再關心父母,豎起耳朵聽,頓時明白三郎的意思,“那幾年過得昏昏沉沉,別說稻穀,我連我自己是誰都快忘了。”
“母親一定知道。”二郎道。
三郎:“母親知道?”
“是呀。”二郎道,“你忘了?母親說她家鄉的土地一畝地能見上千斤稻穀。不是這裏的斤,是咱們那時候的斤。”
大郎:“有何區別?”
“我們那時候的一斤相當於這邊的兩斤。”二郎道,“母親回來問問母親就好了。”頓了頓,下意識往外麵看,“母親怎麽還不回來啊。”
三郎剛剛是故意轉移話題,聽他又繞回來,不禁扶額,“該回來的時候自然回來。”
“那如果今日不回來呢?”二郎道。
三郎:“我就去宣室撒潑打滾。”說著話猛然睜大眼。
“怎麽——”大郎順著他的視線看去,院裏出現兩個人,爬起來就往外跑,“父親!母親!”
史瑤:“擔心了?”
“是呀,是呀,孩兒好擔心母親。”二郎擠開大郎,“母親,父親,祖父找你們何事?常融怎麽死了?蘇文是怎麽回事?”
太子好笑道:“你問這麽多,你母親怎麽回答?”
“啊?一個一個回答。”二郎道,“孩兒不急。”
史瑤:“這事得從上午開始說。”把東方朔送人的事說一遍,才說,“你祖父對常融說,你父親找他要你父親調/戲的那名宮女,命常融把人送過來。常融當時臉色就變了。
“你祖父一看他滿臉驚恐,就問常融為何要這樣做。常融說東宮不喜歡他。你祖父問,因為這點就要陷害太子?常融不敢回答,你祖父就當他默認了。於是就把常融處死。我到椒房殿告訴你祖母,有個宮女遭到常融陷害被趕出去,蘇方才能到宣室當差。
“你祖母在宮裏多年,我說個開頭,她就知道蘇方想幹什麽。你祖母就讓我陪她去宣室,見到你祖父就說,是她發現蘇方不安分。
“你祖父沒想到他身邊的人都挺大膽,立刻命人尋蘇方。蘇方經曆的事少,你祖父剛審一句,蘇方就全招了。後來又有幾個小黃門趁機向你祖父稟告,常融、蘇方一眾經常欺負他們,你祖父就把常融那一夥人全收拾了。”
“就這麽簡單?”三郎忙問。
史瑤歎氣道:“也不簡單。看似簡單,是因為拔出蘿卜帶出泥。你父親說他沒得罪過常融,我和你父親回來的路上就在想,是不是你們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得罪過常融?”
“是的。”三郎搶先說,“孩兒有次去宣室,常融不讓孩兒進。”太子在跟前,三郎沒敢說他踢常融,“孩兒當時氣急了,就對常融說,你給我等著。”
這下史瑤想不通的地方全通了,“難怪呢。”
“東方朔為何會幫咱們?”大郎問道。
“我來說吧。”太子把史瑤威脅東方朔的事講給三個兒子聽,緊接著就問,“沒想到你們母親這麽厲害吧?”
大郎是沒想到,哪怕親耳聽史瑤說完,依然覺得跟做夢似的,同時不禁慶幸他一直還算聽話,“母親越來越厲害了。”
“不是我厲害,是我經曆的事多。”史瑤笑著說。
太子看向史瑤,冷不丁問道:“你上輩子死時多大?”
兄弟三人齊刷刷看向史瑤。
史瑤不慌不忙笑道,“不告訴你。”停頓一下,又說,“反正沒到七老八十。”
“上輩子?”三郎看向太子,故意問,“母親還知道上輩子的事?”
太子經常在三個兒子麵前說漏嘴,不信聰明的三郎一無所知。聽到三郎問他,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母親比你們想象的厲害。她啊,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錯了。”史瑤道,“妾身上知兩千年,下知兩千年。”
太子無語:“說你胖還喘上了。”
“不用殿下說,妾身現在也很胖。”史瑤道。
太子噎了一下,瞪一眼史瑤,“大郎,去看看飯好了沒。”
“二郎去看看。”大郎一動未動,“父親,孩兒聽說那五十人都在東邊,祖父知道嗎?”
太子點點頭,道:“你想問什麽?”
“既然祖父知道,父親到宣室,祖父就沒說什麽?”大郎轉向史瑤,“祖母也沒說什麽?”
史瑤:“一個常融就牽出這麽多事,我又懷著孩子,為你們弟弟著想,你祖父和祖母有千言萬語,也不敢再給咱們添亂。”
“四郎出生以後呢?”三郎看著太子。
史瑤以前不準太子寵別人,大郎覺得史瑤和他上輩子的母親一樣——不可理喻。這些年太子經常領他們兄弟三人出去玩,陪他們下棋,偶爾還和衛青一起教他們騎馬射箭,一想到如果他有一群弟弟,太子就沒空陪他們,不覺得史瑤霸道,反而一直希望東宮隻有他們兄弟幾人。
太子笑道:“你母親現在這個樣都不準我找別人,四郎出生後,你覺得我有機會嗎?”
“有啊。”大郎道,“父親早出晚歸,隻要父親想,母親手眼通天也很難發現。”
太子衝大郎招招手,笑眯眯道:“到我身邊來。”
“什麽事?”問出口,大郎朝自己腦門上一巴掌,“孩兒可不傻。”起身就往外跑,邊跑邊喊,“二郎,飯菜好了沒?”
二郎:“好了,好了。”大聲衝裏麵說,“母親,今天有糖醋魚,孩兒聞到香味就忍不住流口水。”
“晌午沒吃飽?”太子問道,“在劉旦府上吃的什麽?”
二郎跑進來說:“吃的什麽都沒有咱們宮裏的好吃。”
“孩兒晌午吃的烤兔肉和燉野雞肉,挺好吃的。”三郎道,“父親別聽阿兄胡說。母親,孩兒又得兩份海產,是三叔父給的,孩兒準備明天做佛跳牆。”
太子好奇道:“佛跳牆?”
“是一道菜,說來話長。”史瑤道,“佛跳牆,顧名思義,佛祖跳牆來。”
三郎:“父親恐怕不知道什麽是佛祖。不過母親和孩兒說過,用飯的時候孩兒講給父親聽。”
“孩兒也知道。”二郎不甘其後。
大郎笑著說:“孩兒也知道。”
“合著隻有孤一人不知啊?”太子佯裝生氣。
史瑤笑道:“殿下忙,妾身想說給殿下聽,殿下也沒空聽啊。”
“孤天天陪你遛彎消食,那麽多空怎麽也不見你說?”太子問道。
史瑤噎住了。
三郎想說什麽,一看宮人端著盤子過來,連忙咳嗽一聲。
太子見狀,瞪一眼史瑤,飯後再審你。然而,沒等飯後,宮人出去用飯,殿內隻有他們一家六口時,三郎就把他從史瑤那裏聽說的全說給太子聽,包括煤炭的事。
太子一聽“煤炭”二字,忙說:“無需去蒙古,雁門郡那邊也有煤炭。”
“殿下聽誰說的?”史瑤忙問。
太子:“博望苑的一個遊俠。孤後來忙起來就把這事給忘了。劉旦的封地離雁門郡很近,三郎,明天再出去一趟,把這事告訴劉旦。”
三郎看向史瑤,雁門郡有露天煤?
“博望苑的遊俠不敢騙你父親。”史瑤道,“見到你三叔父,和他說讓他的人從雁門郡出發去蒙古,把有煤炭的地方全記下來,如果蒙古也有,我們就先去蒙古草原上挖煤炭。”
太子:“雁門郡有還去蒙古?”
“不挖就留給匈奴了。”史瑤提醒道。
太子:“那你想過沒有,匈奴常年在草原上遊蕩,知道那邊有可燃的石頭,一定會和咱們搶。”
“屯兵啊。”史瑤道。
三郎:“還可以遷徙。父親,哪裏百姓貧窮就把哪裏的百姓遷過去。蒙古草原離遼東近,母親說遼東也能種水稻。孩兒看書上說遼東挺大,那邊產的水稻可以運到蒙古草原上,和草原上的人交換肉和皮毛。”
太子忙放下箸,問道:“你說的遼東是一年有六個月冰雪的遼東?”轉向史瑤,“在那裏種水稻?水稻不是隻能在長江以南種?”
“真不是。”史瑤道,“妾身有沒有說過,妾身家鄉和這邊很像?”
太子:“你說過,可是和水稻有關係嗎?”
“妾身家鄉也有一個地方,每年九月開始下雪,一直下到來年開春。”史瑤道,“那裏可以種水稻,種出來的大米比長江以南的大米還要美味。”
太子皺眉道:“你的意思讓孤試試?”
“試試也沒什麽損傷不是嗎?”史瑤反問。
太子想一下,“你說的對,可是孤該如何同父皇說?”忍不住撓頭,“早知道孤就不問了。”
“這事不是父親問的,是孩兒說的。”三郎道。
三個小主子才九歲, 正在洗菜的廚子不知該不該說,一時有些猶豫不決。
大郎看出來,道:“直說便是。我恕你無罪。”
東方朔今日上午到時,長秋殿內的宮女、宦者都在。東方朔說起常融,史瑤也沒讓底下人退下, 以致於連掃地灑水的小宮女都知道常融陷害太子。
大郎一聽到“五十名宮女”,頓時怒上心頭,“該死的常融!”
“常融已經死了。”廚子忙說。
大郎驚呼:“死了?!”
“大兄,別慌,讓他說完。”三郎衝廚子道,“繼續說。”
廚子:“殿下沒做過那等醃臢事,奴婢覺得東方朔回去稟告皇上,皇上查明真相後就決定把常融處死。聽說是拉到西市,午時三刻腰斬的。消息傳到長秋殿,太子妃和殿下就分別去了宣室和椒房殿。”
“我們也去。”二郎忙不迭道。
三郎攥住他的胳膊,道:“別急。父親一直呆在宣室沒出來?”
“奴婢不知。”廚子老老實實說。
另一個正在殺魚的廚子站起來:“啟稟三皇孫, 奴婢方才出去出恭時聽到一件事, 殿下到宣室沒多久, 皇後和太子妃就過去了。又過一會兒宣室小黃門蘇文和另外三個小黃門就被廷尉帶走,還有三個宮女也被趕出去了。聽說其中一人正是蘇文的堂妹蘇方。”
大郎忙問:“你沒聽錯?”
“奴婢怕聽錯,當時都沒敢大喘氣。”廚子說著看一眼洗菜的廚子, “奴婢正想同他說, 三位皇孫就回來了。”
三郎熟讀史書, 很清楚蘇文、王弼以及常融都是小人。有道是隻有千日做賊, 沒有千日防賊。大郎和三郎就合計一下,找個機會主動招惹這幾人。
宣室的人對大郎和三郎太恭敬,就一直沒找到機會。那日常融攔著三郎,三郎靈機一動才給他一腳。沒指望把人弄死,而是想把常融趕出未央宮,省得哪天太子衝他擺臉色,他在劉徹麵前搬弄是非。
常言道打狗還得看主人。劉徹身邊的人,哪怕是大郎也不敢太過分,在招惹常融之後,大郎和三郎便決定徐徐圖之。
大郎和三郎準備好幾個計策,還沒開始施展,現在有人告訴他們宣室的小人都除去了?大郎看了看三郎,三郎看看他又轉向二郎。
二郎連忙搖頭:“你們別看我啊。我什麽都不知道。”
“還去不去宣室?”大郎道。
三郎想點頭,腦袋一動,搖搖頭,“我們在宮裏等父親和母親。”沒等大郎說話,又說,“咱們什麽都不知道,過去也是添亂。”
大郎思索一會兒,令他的侍從去未央宮打聽打聽。隨即就對兩個弟弟說,“我們去正殿。”
二郎往外看一眼,惴惴不安,“母親和父親沒事吧?”
“常融都死了,一定沒事。”三郎嘴上這樣講,心裏沒底。再過三刻天就黑了,真沒事的話,他父親和母親早該回來了。
二郎相信他兄弟,就開始問自己想不明白的事,“阿弟踢的是常融,蘇文為何會摻和進來?”
“難不成蘇文知道咱們下一個要對付的人是他?”三郎問道。
大郎:“不可能!他有這麽聰明,也不會因犯錯被處宮刑變成閹人。”
“總不能是父親吧?”三郎問道。
大郎:“我們告訴父親,蘇文和常融以後會陷害他,在事情沒發生之前,父親相信咱們也不會主動招惹蘇文。”
“唉,別猜啦。”二郎道,“父親和母親回來就知道了。阿弟,讓廚子做飯吧。母親胃口好,從宣室回來就該餓了。”
三郎思索一會兒,就出去讓廚子做些太子和史瑤喜好吃的。
酉時一刻,太陽落山,天色暗下來,太子和史瑤還沒回來。對三郎深信不疑的二郎也忍不住懷疑,“阿弟,父親和母親真沒事?”
“沒事。”三郎心中很著急,麵上淡定,“大兄,今日四叔父說,他封地的農夫從今年開始育苗種稻,你以前在廣陵待好幾年,有沒有聽說過增加收成的法子?”
大郎瞥他一眼,想說,你不是說廢話嗎?一看二郎不再關心父母,豎起耳朵聽,頓時明白三郎的意思,“那幾年過得昏昏沉沉,別說稻穀,我連我自己是誰都快忘了。”
“母親一定知道。”二郎道。
三郎:“母親知道?”
“是呀。”二郎道,“你忘了?母親說她家鄉的土地一畝地能見上千斤稻穀。不是這裏的斤,是咱們那時候的斤。”
大郎:“有何區別?”
“我們那時候的一斤相當於這邊的兩斤。”二郎道,“母親回來問問母親就好了。”頓了頓,下意識往外麵看,“母親怎麽還不回來啊。”
三郎剛剛是故意轉移話題,聽他又繞回來,不禁扶額,“該回來的時候自然回來。”
“那如果今日不回來呢?”二郎道。
三郎:“我就去宣室撒潑打滾。”說著話猛然睜大眼。
“怎麽——”大郎順著他的視線看去,院裏出現兩個人,爬起來就往外跑,“父親!母親!”
史瑤:“擔心了?”
“是呀,是呀,孩兒好擔心母親。”二郎擠開大郎,“母親,父親,祖父找你們何事?常融怎麽死了?蘇文是怎麽回事?”
太子好笑道:“你問這麽多,你母親怎麽回答?”
“啊?一個一個回答。”二郎道,“孩兒不急。”
史瑤:“這事得從上午開始說。”把東方朔送人的事說一遍,才說,“你祖父對常融說,你父親找他要你父親調/戲的那名宮女,命常融把人送過來。常融當時臉色就變了。
“你祖父一看他滿臉驚恐,就問常融為何要這樣做。常融說東宮不喜歡他。你祖父問,因為這點就要陷害太子?常融不敢回答,你祖父就當他默認了。於是就把常融處死。我到椒房殿告訴你祖母,有個宮女遭到常融陷害被趕出去,蘇方才能到宣室當差。
“你祖母在宮裏多年,我說個開頭,她就知道蘇方想幹什麽。你祖母就讓我陪她去宣室,見到你祖父就說,是她發現蘇方不安分。
“你祖父沒想到他身邊的人都挺大膽,立刻命人尋蘇方。蘇方經曆的事少,你祖父剛審一句,蘇方就全招了。後來又有幾個小黃門趁機向你祖父稟告,常融、蘇方一眾經常欺負他們,你祖父就把常融那一夥人全收拾了。”
“就這麽簡單?”三郎忙問。
史瑤歎氣道:“也不簡單。看似簡單,是因為拔出蘿卜帶出泥。你父親說他沒得罪過常融,我和你父親回來的路上就在想,是不是你們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得罪過常融?”
“是的。”三郎搶先說,“孩兒有次去宣室,常融不讓孩兒進。”太子在跟前,三郎沒敢說他踢常融,“孩兒當時氣急了,就對常融說,你給我等著。”
這下史瑤想不通的地方全通了,“難怪呢。”
“東方朔為何會幫咱們?”大郎問道。
“我來說吧。”太子把史瑤威脅東方朔的事講給三個兒子聽,緊接著就問,“沒想到你們母親這麽厲害吧?”
大郎是沒想到,哪怕親耳聽史瑤說完,依然覺得跟做夢似的,同時不禁慶幸他一直還算聽話,“母親越來越厲害了。”
“不是我厲害,是我經曆的事多。”史瑤笑著說。
太子看向史瑤,冷不丁問道:“你上輩子死時多大?”
兄弟三人齊刷刷看向史瑤。
史瑤不慌不忙笑道,“不告訴你。”停頓一下,又說,“反正沒到七老八十。”
“上輩子?”三郎看向太子,故意問,“母親還知道上輩子的事?”
太子經常在三個兒子麵前說漏嘴,不信聰明的三郎一無所知。聽到三郎問他,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母親比你們想象的厲害。她啊,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
“錯了。”史瑤道,“妾身上知兩千年,下知兩千年。”
太子無語:“說你胖還喘上了。”
“不用殿下說,妾身現在也很胖。”史瑤道。
太子噎了一下,瞪一眼史瑤,“大郎,去看看飯好了沒。”
“二郎去看看。”大郎一動未動,“父親,孩兒聽說那五十人都在東邊,祖父知道嗎?”
太子點點頭,道:“你想問什麽?”
“既然祖父知道,父親到宣室,祖父就沒說什麽?”大郎轉向史瑤,“祖母也沒說什麽?”
史瑤:“一個常融就牽出這麽多事,我又懷著孩子,為你們弟弟著想,你祖父和祖母有千言萬語,也不敢再給咱們添亂。”
“四郎出生以後呢?”三郎看著太子。
史瑤以前不準太子寵別人,大郎覺得史瑤和他上輩子的母親一樣——不可理喻。這些年太子經常領他們兄弟三人出去玩,陪他們下棋,偶爾還和衛青一起教他們騎馬射箭,一想到如果他有一群弟弟,太子就沒空陪他們,不覺得史瑤霸道,反而一直希望東宮隻有他們兄弟幾人。
太子笑道:“你母親現在這個樣都不準我找別人,四郎出生後,你覺得我有機會嗎?”
“有啊。”大郎道,“父親早出晚歸,隻要父親想,母親手眼通天也很難發現。”
太子衝大郎招招手,笑眯眯道:“到我身邊來。”
“什麽事?”問出口,大郎朝自己腦門上一巴掌,“孩兒可不傻。”起身就往外跑,邊跑邊喊,“二郎,飯菜好了沒?”
二郎:“好了,好了。”大聲衝裏麵說,“母親,今天有糖醋魚,孩兒聞到香味就忍不住流口水。”
“晌午沒吃飽?”太子問道,“在劉旦府上吃的什麽?”
二郎跑進來說:“吃的什麽都沒有咱們宮裏的好吃。”
“孩兒晌午吃的烤兔肉和燉野雞肉,挺好吃的。”三郎道,“父親別聽阿兄胡說。母親,孩兒又得兩份海產,是三叔父給的,孩兒準備明天做佛跳牆。”
太子好奇道:“佛跳牆?”
“是一道菜,說來話長。”史瑤道,“佛跳牆,顧名思義,佛祖跳牆來。”
三郎:“父親恐怕不知道什麽是佛祖。不過母親和孩兒說過,用飯的時候孩兒講給父親聽。”
“孩兒也知道。”二郎不甘其後。
大郎笑著說:“孩兒也知道。”
“合著隻有孤一人不知啊?”太子佯裝生氣。
史瑤笑道:“殿下忙,妾身想說給殿下聽,殿下也沒空聽啊。”
“孤天天陪你遛彎消食,那麽多空怎麽也不見你說?”太子問道。
史瑤噎住了。
三郎想說什麽,一看宮人端著盤子過來,連忙咳嗽一聲。
太子見狀,瞪一眼史瑤,飯後再審你。然而,沒等飯後,宮人出去用飯,殿內隻有他們一家六口時,三郎就把他從史瑤那裏聽說的全說給太子聽,包括煤炭的事。
太子一聽“煤炭”二字,忙說:“無需去蒙古,雁門郡那邊也有煤炭。”
“殿下聽誰說的?”史瑤忙問。
太子:“博望苑的一個遊俠。孤後來忙起來就把這事給忘了。劉旦的封地離雁門郡很近,三郎,明天再出去一趟,把這事告訴劉旦。”
三郎看向史瑤,雁門郡有露天煤?
“博望苑的遊俠不敢騙你父親。”史瑤道,“見到你三叔父,和他說讓他的人從雁門郡出發去蒙古,把有煤炭的地方全記下來,如果蒙古也有,我們就先去蒙古草原上挖煤炭。”
太子:“雁門郡有還去蒙古?”
“不挖就留給匈奴了。”史瑤提醒道。
太子:“那你想過沒有,匈奴常年在草原上遊蕩,知道那邊有可燃的石頭,一定會和咱們搶。”
“屯兵啊。”史瑤道。
三郎:“還可以遷徙。父親,哪裏百姓貧窮就把哪裏的百姓遷過去。蒙古草原離遼東近,母親說遼東也能種水稻。孩兒看書上說遼東挺大,那邊產的水稻可以運到蒙古草原上,和草原上的人交換肉和皮毛。”
太子忙放下箸,問道:“你說的遼東是一年有六個月冰雪的遼東?”轉向史瑤,“在那裏種水稻?水稻不是隻能在長江以南種?”
“真不是。”史瑤道,“妾身有沒有說過,妾身家鄉和這邊很像?”
太子:“你說過,可是和水稻有關係嗎?”
“妾身家鄉也有一個地方,每年九月開始下雪,一直下到來年開春。”史瑤道,“那裏可以種水稻,種出來的大米比長江以南的大米還要美味。”
太子皺眉道:“你的意思讓孤試試?”
“試試也沒什麽損傷不是嗎?”史瑤反問。
太子想一下,“你說的對,可是孤該如何同父皇說?”忍不住撓頭,“早知道孤就不問了。”
“這事不是父親問的,是孩兒說的。”三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