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作者手殘碼字不易, 請多多支持。防盜是50%與24小時 黎池為何未帶食水?
一是他們本就借住在別人家, 不好再麻煩主人家備幹糧;二是今天的這一場帖經, 他應該不會要考到日入時分才交卷, 不會多餓。
所謂禮房, 就是在縣衙裏東邊的一塊空地上起的三溜格子號房。一溜過去有背對背兩排號房, 號房小如格子, 還沒有前世的街邊小報亭那樣大,肥胖的人在裏麵或許都轉不過身來。
黎池進來的還算早,於是就找了一間頭上瓦片完好的還算幹淨的號房坐下。號房三麵圍牆、正麵大敞,裏麵擺著一張書案一張條凳,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東西。
他剛剛轉著挑號房的時候, 發現有那麽二三十個號房裏的書案和條凳和其他的不一樣,高的高、矮的矮, 有的還缺個角、有個洞, 一看就是東拚西湊來的。
那兩個條凳和書案一樣高的號房, 裏麵的考生坐著怕是就不好作答了。還有那兩張有洞的書案, 在上麵作答時要分心注意避開,不然陡然字跡不同、或太過用力戳穿了考卷都是麻煩,要想不被判作弊勢必要重新寫。
黎池仔細檢查過號房確定沒有問題後, 就安心坐下, 再將書籃裏的筆墨硯取出來擺放好, 然後安靜地坐等開考。
才剛坐好呢, 剛才排在他後麵的那位考生就在他對麵的號房裏坐下了。
為防作弊, 兩溜號房中間隔著三丈遠, 十米外的兩人的目光碰巧對上了。黎池一個微笑頷首,算是打過招呼。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考生進入考場,找到號房坐下。
辰時末,考生全部入場完畢。
縣尉和縣丞帶著衙役開始巡場,又在兩溜號房間的三丈空地的兩頭,分別留下一名佩棍衙役。
黎池估摸著即將開考了,於是準備開始磨墨。
然後,黎池拿著墨錠的手就那樣懸在硯台上空,僵住了……
未帶食水。
不僅是沒帶喝的水,也沒帶磨墨的水。
黎池搖頭苦笑,沒有帶磨墨的水,就跟帶了生肉卻沒帶火一樣。
此時,縣丞和縣尉兩人恰好巡到了黎池的號房前,看著搖頭苦笑的考生有些疑惑。
黎池想著試試古代科舉的考官、是不是有前世高考考官那樣溫和周到。
於是他一臉慚愧不已地站起身,然後拱手彎腰行禮——腰彎下去能有九十度、算個大禮了,“縣丞大人,縣尉大人,學生慚愧萬分,竟忘記帶磨墨的清水了,不知可否賜學生一碗清水?”
要是麵前這兩位大人為避嫌、以免眾人非議,拒絕給他一碗清水,那他就隻能等明年再下場了。
本朝童生試中縣試和府試每年舉行一次、院試三年舉行兩次,剛好今年逢院試科試之年,若這次二月的縣試、四月的府試都順利通過,那八月的院試也過了的話,他就是秀才了。若是等到明年再來參加縣試,即使縣試和府試都過了,也還要等到後年的歲試之年才能考秀才,這中間就白白耽擱了兩年的時間。
縣丞和縣尉兩人對視一眼,又沉默片刻,最後還是縣丞開口道:“可以賜你一碗清水。但你以後要切記深惟重慮,不可粗心大意。”
“學生謹記大人教誨。”黎池再行一禮,以表達內心對縣丞和縣尉的謝意。
他這種情況,考官為了避嫌而拒絕提供幫助、或以混亂考場的罪名將他逐出考場都是有可能的,幸而這裏隻是縣試,若是府試、院試至鄉試和會試,出現如此後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現在縣丞答應了他的請求,而縣尉也未提出異議,他是真心感謝。
“稍候,待會兒衙役會給你送一碗清水來。”縣尉招來一個衙役吩咐下去後說道。
“謝兩位大人。”黎池再次感謝。
雖然已經決定幫助這考生,縣丞和縣尉也還是要避避嫌,兩人沒再多說就繼續去巡場了。
過去沒一會兒,那個衙役就送來了一碗清水。為避嫌,黎池隻回了一個微笑以示謝意,接著就開始磨墨。
巳時一到,鑼響三聲。
一直沒過露麵的縣令帶著縣丞和縣尉,每個人捧著一大疊考卷開始依次給考生分發考卷。
分發到黎池這裏時,縣令明顯探究的目光表示他已經知道先前他‘請賜清水’的事了,不過隻是例行地說了句‘日入時分交卷’,就離開了。
黎池拿到試題一看,題量很感人——整兩百道題印滿了二十張紙,發下的二十張答題紙也很有特色——印了考生密封欄和題號。
各二十張的試卷和答題紙,為了防止散開和丟失,分別粘粘在一起,做成了一卷二十折的樣式。且答題紙上像前世的作業本一樣,印了上下走向的紅色豎線宮格以規整答題格式。
黎池作為腦袋裏構建了一座記憶宮殿的人,官定的四書五經及其注文版本,他早已經記得滾瓜爛熟,這場與‘根據原文填空’的題一樣的帖經題,應該不會有問題。
不過吸取‘忘帶磨墨的清水、險些考不成試’的教訓,他首先就在答題紙的密封欄裏寫上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答題時也萬分地仔細小心:題目看兩遍,寫答案時先在腦海裏確認過字的正確寫法後再下筆,行筆時愣是將抄三百萬字《通史》抄出的手速放慢下來,一筆一劃地寫得謹慎萬分,寫出了他自練毛筆字以來寫得最好的‘台閣體’。畢竟看這標了題號的二十張答題紙,萬一寫錯位置或寫錯字,是不可能棄掉再另寫一張的。
幸而,整場考試他再沒碰見什麽不好的事,順順利利地寫好答案又確認無誤後,報時的衙役剛好走過:“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午時三刻。”
黎池沒頭沒腦地暗暗感歎一句:午時三刻是個斬首行刑的吉時,就不知道是不是個交卷的好時候了。考卷做完一放鬆下來,腹中就覺得饑餓起來,於是他也不迷信現在是不是個交卷的吉時,決定提前交卷。
黎池確認過答題紙是以正確的順序疊放後,就小心放在一邊,以免沾了墨、沾了水以致功虧一簣。接著將考卷也整理好放在一邊,這才倒掉硯台裏的墨汁,又在剩下的清水裏洗了毛筆頭。將筆墨硯放進書籃裏收好,最後倒掉那碗請賜來的清水。
一切收拾妥善後,黎池朝站在一排號房兩端的衙役招手示意,等其中一個衙役走近後,笑著說道:“學生請求交卷。” 很湊巧地,這衙役就是給他端水的那個。
衙役眼神奇怪地打量黎池兩眼後,才說了句:“稍等,這就去請縣令大人。”
不一會兒,縣令、縣丞和縣尉三人就一起走了過來,縣令手上還端著一碗糨糊,縣丞手上拿著一把糊名的封條。
黎池雙手遞上考卷和答題紙,“學生請求交卷。”
縣令接過去後也沒說什麽,接過封條,就在答題的書案上,當著黎池的麵,糊住了答題紙上寫著名字和籍貫的密封欄,然後才擺擺手,“速速離場,不可逗留喧嘩。”
黎池姿態恭謹地告退離開。
日入時分交卷,並不是指太陽落了就交卷。萬一碰上陰天或雨天看不見太陽呢?在十二時辰計時法中,日入指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日入時分交卷指酉時一到(下午五點)就必須交卷離場。
黎池是午時三刻稍過的時候交卷的,共做題2小時45分鍾,提前交卷5小時15分鍾。不過,可以提前交卷的也就隻有考童生試的時候了,等到以後的鄉試和會試,考場貢院大門一關,非考場大火、地龍翻身、聖旨親至不能開門。
提前交卷也並不罕見嘛。黎池出了衙門,一看外麵已經有了不少明顯是提起交卷的考生,如是想到。
黎棋和黎江叔侄兩,在黎池進去考試後並沒有離開,而是就等在衙門外麵等黎池考完。一是,他們心中牽掛,索性就在外麵等著了;二是,他們現在借住在別人家,回去後也拘謹。
雖然他們在外麵幹等著,卻並不想黎池早些出來。尤其是在鑼響開考後沒到一個時辰,偶爾就會從裏麵走出來一個考生,有的垂頭喪氣、哀歎連連,有的罵罵咧咧、懊惱不已,甚至現在還有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
“在下寒窗苦讀十年,本抱著將這一身學識獻於聖人、教化萬民的壯誌!竟不想一朝遭遇題紙大變,讓我這一身學識無處書寫!”
“罷了!罷了!罷了!”三句‘罷了’中飽含著無盡憤慨和灰心!
“可惜這前賢所定的規矩,竟一朝毀於一旦,可歎可悲啊!嗚呼哀哉!”這一聲歎,歎盡了書生的痛心疾首!
黎池:……
正伏地痛哭的考生看到從大門裏走出來的黎池,狀似艱難地從地上站起來,又好似悲痛得已經不能支撐那一具殘軀一樣,搖搖晃晃地朝黎池走過去,然後雙手扶住(捉住)黎池:“這位同窗,可也是因那題紙不能書寫、才憤而離場的同病相憐之人?”
“並不是。”黎池一時竟不知道說些什麽了。這不應該啊,他很少有詞窮的時候的,“兄台你可是身有不適?那還是盡早去醫館讓大夫看看為好。”
一是他們本就借住在別人家, 不好再麻煩主人家備幹糧;二是今天的這一場帖經, 他應該不會要考到日入時分才交卷, 不會多餓。
所謂禮房, 就是在縣衙裏東邊的一塊空地上起的三溜格子號房。一溜過去有背對背兩排號房, 號房小如格子, 還沒有前世的街邊小報亭那樣大,肥胖的人在裏麵或許都轉不過身來。
黎池進來的還算早,於是就找了一間頭上瓦片完好的還算幹淨的號房坐下。號房三麵圍牆、正麵大敞,裏麵擺著一張書案一張條凳,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東西。
他剛剛轉著挑號房的時候, 發現有那麽二三十個號房裏的書案和條凳和其他的不一樣,高的高、矮的矮, 有的還缺個角、有個洞, 一看就是東拚西湊來的。
那兩個條凳和書案一樣高的號房, 裏麵的考生坐著怕是就不好作答了。還有那兩張有洞的書案, 在上麵作答時要分心注意避開,不然陡然字跡不同、或太過用力戳穿了考卷都是麻煩,要想不被判作弊勢必要重新寫。
黎池仔細檢查過號房確定沒有問題後, 就安心坐下, 再將書籃裏的筆墨硯取出來擺放好, 然後安靜地坐等開考。
才剛坐好呢, 剛才排在他後麵的那位考生就在他對麵的號房裏坐下了。
為防作弊, 兩溜號房中間隔著三丈遠, 十米外的兩人的目光碰巧對上了。黎池一個微笑頷首,算是打過招呼。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考生進入考場,找到號房坐下。
辰時末,考生全部入場完畢。
縣尉和縣丞帶著衙役開始巡場,又在兩溜號房間的三丈空地的兩頭,分別留下一名佩棍衙役。
黎池估摸著即將開考了,於是準備開始磨墨。
然後,黎池拿著墨錠的手就那樣懸在硯台上空,僵住了……
未帶食水。
不僅是沒帶喝的水,也沒帶磨墨的水。
黎池搖頭苦笑,沒有帶磨墨的水,就跟帶了生肉卻沒帶火一樣。
此時,縣丞和縣尉兩人恰好巡到了黎池的號房前,看著搖頭苦笑的考生有些疑惑。
黎池想著試試古代科舉的考官、是不是有前世高考考官那樣溫和周到。
於是他一臉慚愧不已地站起身,然後拱手彎腰行禮——腰彎下去能有九十度、算個大禮了,“縣丞大人,縣尉大人,學生慚愧萬分,竟忘記帶磨墨的清水了,不知可否賜學生一碗清水?”
要是麵前這兩位大人為避嫌、以免眾人非議,拒絕給他一碗清水,那他就隻能等明年再下場了。
本朝童生試中縣試和府試每年舉行一次、院試三年舉行兩次,剛好今年逢院試科試之年,若這次二月的縣試、四月的府試都順利通過,那八月的院試也過了的話,他就是秀才了。若是等到明年再來參加縣試,即使縣試和府試都過了,也還要等到後年的歲試之年才能考秀才,這中間就白白耽擱了兩年的時間。
縣丞和縣尉兩人對視一眼,又沉默片刻,最後還是縣丞開口道:“可以賜你一碗清水。但你以後要切記深惟重慮,不可粗心大意。”
“學生謹記大人教誨。”黎池再行一禮,以表達內心對縣丞和縣尉的謝意。
他這種情況,考官為了避嫌而拒絕提供幫助、或以混亂考場的罪名將他逐出考場都是有可能的,幸而這裏隻是縣試,若是府試、院試至鄉試和會試,出現如此後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現在縣丞答應了他的請求,而縣尉也未提出異議,他是真心感謝。
“稍候,待會兒衙役會給你送一碗清水來。”縣尉招來一個衙役吩咐下去後說道。
“謝兩位大人。”黎池再次感謝。
雖然已經決定幫助這考生,縣丞和縣尉也還是要避避嫌,兩人沒再多說就繼續去巡場了。
過去沒一會兒,那個衙役就送來了一碗清水。為避嫌,黎池隻回了一個微笑以示謝意,接著就開始磨墨。
巳時一到,鑼響三聲。
一直沒過露麵的縣令帶著縣丞和縣尉,每個人捧著一大疊考卷開始依次給考生分發考卷。
分發到黎池這裏時,縣令明顯探究的目光表示他已經知道先前他‘請賜清水’的事了,不過隻是例行地說了句‘日入時分交卷’,就離開了。
黎池拿到試題一看,題量很感人——整兩百道題印滿了二十張紙,發下的二十張答題紙也很有特色——印了考生密封欄和題號。
各二十張的試卷和答題紙,為了防止散開和丟失,分別粘粘在一起,做成了一卷二十折的樣式。且答題紙上像前世的作業本一樣,印了上下走向的紅色豎線宮格以規整答題格式。
黎池作為腦袋裏構建了一座記憶宮殿的人,官定的四書五經及其注文版本,他早已經記得滾瓜爛熟,這場與‘根據原文填空’的題一樣的帖經題,應該不會有問題。
不過吸取‘忘帶磨墨的清水、險些考不成試’的教訓,他首先就在答題紙的密封欄裏寫上自己的籍貫和姓名。答題時也萬分地仔細小心:題目看兩遍,寫答案時先在腦海裏確認過字的正確寫法後再下筆,行筆時愣是將抄三百萬字《通史》抄出的手速放慢下來,一筆一劃地寫得謹慎萬分,寫出了他自練毛筆字以來寫得最好的‘台閣體’。畢竟看這標了題號的二十張答題紙,萬一寫錯位置或寫錯字,是不可能棄掉再另寫一張的。
幸而,整場考試他再沒碰見什麽不好的事,順順利利地寫好答案又確認無誤後,報時的衙役剛好走過:“午時三刻,午時三刻,午時三刻。”
黎池沒頭沒腦地暗暗感歎一句:午時三刻是個斬首行刑的吉時,就不知道是不是個交卷的好時候了。考卷做完一放鬆下來,腹中就覺得饑餓起來,於是他也不迷信現在是不是個交卷的吉時,決定提前交卷。
黎池確認過答題紙是以正確的順序疊放後,就小心放在一邊,以免沾了墨、沾了水以致功虧一簣。接著將考卷也整理好放在一邊,這才倒掉硯台裏的墨汁,又在剩下的清水裏洗了毛筆頭。將筆墨硯放進書籃裏收好,最後倒掉那碗請賜來的清水。
一切收拾妥善後,黎池朝站在一排號房兩端的衙役招手示意,等其中一個衙役走近後,笑著說道:“學生請求交卷。” 很湊巧地,這衙役就是給他端水的那個。
衙役眼神奇怪地打量黎池兩眼後,才說了句:“稍等,這就去請縣令大人。”
不一會兒,縣令、縣丞和縣尉三人就一起走了過來,縣令手上還端著一碗糨糊,縣丞手上拿著一把糊名的封條。
黎池雙手遞上考卷和答題紙,“學生請求交卷。”
縣令接過去後也沒說什麽,接過封條,就在答題的書案上,當著黎池的麵,糊住了答題紙上寫著名字和籍貫的密封欄,然後才擺擺手,“速速離場,不可逗留喧嘩。”
黎池姿態恭謹地告退離開。
日入時分交卷,並不是指太陽落了就交卷。萬一碰上陰天或雨天看不見太陽呢?在十二時辰計時法中,日入指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日入時分交卷指酉時一到(下午五點)就必須交卷離場。
黎池是午時三刻稍過的時候交卷的,共做題2小時45分鍾,提前交卷5小時15分鍾。不過,可以提前交卷的也就隻有考童生試的時候了,等到以後的鄉試和會試,考場貢院大門一關,非考場大火、地龍翻身、聖旨親至不能開門。
提前交卷也並不罕見嘛。黎池出了衙門,一看外麵已經有了不少明顯是提起交卷的考生,如是想到。
黎棋和黎江叔侄兩,在黎池進去考試後並沒有離開,而是就等在衙門外麵等黎池考完。一是,他們心中牽掛,索性就在外麵等著了;二是,他們現在借住在別人家,回去後也拘謹。
雖然他們在外麵幹等著,卻並不想黎池早些出來。尤其是在鑼響開考後沒到一個時辰,偶爾就會從裏麵走出來一個考生,有的垂頭喪氣、哀歎連連,有的罵罵咧咧、懊惱不已,甚至現在還有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
“在下寒窗苦讀十年,本抱著將這一身學識獻於聖人、教化萬民的壯誌!竟不想一朝遭遇題紙大變,讓我這一身學識無處書寫!”
“罷了!罷了!罷了!”三句‘罷了’中飽含著無盡憤慨和灰心!
“可惜這前賢所定的規矩,竟一朝毀於一旦,可歎可悲啊!嗚呼哀哉!”這一聲歎,歎盡了書生的痛心疾首!
黎池:……
正伏地痛哭的考生看到從大門裏走出來的黎池,狀似艱難地從地上站起來,又好似悲痛得已經不能支撐那一具殘軀一樣,搖搖晃晃地朝黎池走過去,然後雙手扶住(捉住)黎池:“這位同窗,可也是因那題紙不能書寫、才憤而離場的同病相憐之人?”
“並不是。”黎池一時竟不知道說些什麽了。這不應該啊,他很少有詞窮的時候的,“兄台你可是身有不適?那還是盡早去醫館讓大夫看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