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身回去的時間比預計要早半個時辰,兄弟四人一路上可以比早上來時走得稍微慢一些,邊走還能邊說說話。


    說到黎池抄書的事,沒在場的黎河和黎湖兩人聽後,情緒也跟著跌宕了一回。


    黎河算了一筆賬,“一套《資治通史》售價按四十七兩算,抄一本得八成也就是37兩6錢銀子,除去筆墨和紙張,至少能得30兩,同理抄好一套《燕律》至少能得8兩。都抄好了就能得差不多40兩,這可差點就是我們家兩年的田地進賬了啊!”


    黎池接過話來,“一套《通史》共290卷,約300萬字,即使每天抄一卷即約1萬字,也要抄近十個月,這怕要到明年入夏才能抄完。《燕律》共三十卷,假使也每天抄寫一卷,隻需一個月就能完成,所以我預備先抄寫《燕律》。也就是說,沒有40多兩,隻有8兩。”


    黎湖激動地接過話去,“每個月8兩啊,一年就是96兩啊!算一算,抄寫《燕律》比抄寫《通史》劃算,前者一個月才能得3兩,後者一個月卻能得8兩,我也想去抄《燕律》了!”


    黎河也激動地附和,“隻要我抄三個月的《燕律》,就能得到相當於家中一整年的田地收入了,我也要抄!”


    重生後幾乎還未黑過臉的黎池,聞言臉沉了下來仿佛寒霜加麵,聲音也冷了,“你們兩個是抄不了《燕律》的,字寫得像雞爪子刨的,即使你們抄三個月也抄不出三本來,你們還是安心讀書練字吧,別三心二意地想一出是一出,要想掙錢等考出功名了還會比現在少賺不成?”


    黎河和黎湖走在黎池後麵,還沒看見自家堂弟已經黑下來的臉,可光聽聲音也感覺得出弟弟生氣了,於是非常乖巧(識時務)地承認錯誤。


    黎河:“是是,小池子說的對,等我們的字練好後,再在不耽擱讀書的情況下抽空幫忙抄書,我們再來一起承擔養家的重任。”


    黎湖:“是啊是啊,不好總叫小池子你一個人操心家裏的事,我們也想分擔一些。當然!是、是、要等練好字、讀好書之後,再掙錢分擔。”


    黎池:……慫得一匹。“我抄書也不完全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能夠順便看到更多的書。就像這次《通史》和《燕律》,我會先抄《燕律》,因為它押金較之低些、賺得更多來錢也更快,可等我抄夠付《通史》的50兩押金後,還是會去抄《通史》,哪怕它沒那麽賺錢。”


    “因為我想知道當今的律法、以前的曆史,科舉雖不考史和律法,可這兩樣卻非常有用。知史明法,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讀書人甚至是普通人的最基本要求。到時我抄書時,你們也可以趁機翻閱一番,這對我們以後科舉甚至是過日子都很有用。”


    雖然黎池年紀小是弟弟,可直到前不久黎河和黎湖兩人都還在他手下學習,笑鬧時還稱呼他‘小池子先生’,這讓兩人對黎池有種天然的敬畏。“好好,到時我一定仔細翻閱。“”我也是,我也要學習小池子你的學習態度!”


    黎池笑笑,腳步未停繼續往前走。他並不指望他們自此之後就轉變學習態度,畢竟他們是真正十二三歲的少年,玩性未消,需要時不時地提醒,然後才能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黎池兄弟四人經過兩個半時辰的步行,終於在天黑前走到了家。


    四人吃著家裏留給他們的晚飯,一邊回答家裏人對他們縣城一行見聞的問題。


    黎池事無巨細地把自己與徐掌櫃的交談複述一遍,還加上了一些當時他自己的想法,圍觀眾人都聽得津津有味的。說完又把便契拿出來,遞給眾人傳閱完畢,最後交給他娘蘇氏幫忙收好。


    黎河和黎湖也將他們如何貨比三家、買到家裏人讓買的針頭線腦的事,仔細說來,家裏人對他們有褒有貶,還傳授了一些訣竅。


    黎池前世小學是在大山裏的村小上的,每天翻山越嶺走二十來裏路,一天一個來回也有此次去縣城的單邊路程一樣長了。可今天還是他這世以來第一次走這麽遠的路,大約10個小時、來回一百來裏路,他現在還是一個虛十歲的男童,即使心理堅韌沒在半路上喊累,身體也誠實地給出了反應——腿肚子疼、腳疼。


    睡前洗漱時,蘇氏看到兒子腳底的水泡,就去籬笆牆上掰下來一根野花椒刺,給他把腳底沒破的水泡小心挑開,已經破了的就仔細洗幹淨,最後又給他按揉了一會腿肚子以緩解酸疼。


    收拾幹淨後,黎池進屋倒床就睡,一直睡得第二天上學都差點起晚,腳底的水泡被處理過後過了一夜好轉不少,隻是穿上鞋子走路時還有些刺疼刺癢。


    過了兩天,黎江揣著十五兩銀子——那是家中大半的存款,同他爹黎橋一起去縣城,交了押金帶回了《燕律》的樣書。


    樣書拿回來的第二天,黎池就選了家中造得紙張中較好的,在他的書案上擺開架勢開始抄寫。


    那一套書可是用家中大半存款換來的,是這個家中最值錢的東西了,黎池連洗筆和喝水都不敢在自己的房裏,生怕弄濕書冊。


    家裏的其他人也一樣,輕易不往黎池房裏去、即使找他有事都隻在牆外的窗戶下喊兩聲。以前經常粘著哥哥的黎溏也被全家人一起看住了,在書抄完前愣是沒讓他進過他哥哥的房間。


    毛筆雖是軟筆,和黎池前世用的鋼筆和簽字筆等硬筆不同,可寫字是‘唯手熟爾’的事,隻要用熟了寫字速度自然也就上去了,從他散學後到吃晚飯前的這段時間,他能夠勉強抄寫出一萬字。更別說,他連晚飯後都還點燈再抄寫一會兒,抄完一套30卷的《燕律》,最後並沒有花到一個月。


    隻二十三天後,黎江就和他爹黎橋一起,帶著抄好的書,到縣城的四寶店換回來9兩6錢銀子(售價15兩減去3兩裝訂費,即售價12兩的八成)。


    黎池繼續抄寫,又抄好五本《燕律》送去縣城後,徐掌櫃讓黎江帶話說《燕律》可暫緩抄寫。到此時他一共抄寫可六本《燕律》,以他的記憶力已經記住了《燕律》的內容、甚至可以一字不漏地默寫出來。


    把《燕律》的樣書交還後,也就拿回了那15兩押金,這個時候已經來到年底,黎池抄書總共掙了57兩6錢銀子。


    黎家祭祖的規矩是十四成丁以上的男性族人參加,黎池才十歲就沒去祭祖。等大堂哥黎江祭祖回來後,給他講了祭完祖從祠堂出來時,他爺爺、他大伯二伯和他爹的嘚瑟樣,語氣昂揚地逢人就炫耀。


    “我們家小池子年前三四個月的時間,抄書掙了近六十兩銀子,我們家兩年的田地收入全換成了銀子都沒那麽多!唉呀,我原先還擔心即使有族裏資助、都湊不出他讀書趕考的銀錢,現在啊,我可不擔心了!”


    黎池聽後倒沒覺被誇得不好意思,反而坦然地跟著笑了一場。


    走親訪友年過完後,黎池再次和黎江、黎河和黎湖一起,帶上從抄《燕律》掙的錢中拿的五十兩銀子,去四寶店交上押金,拿回了《資治通史》的樣書。


    一套《通史》共290卷,最後還是找徐掌櫃借了兩個書簍才背回來的。


    而一開年,黎池進入秀才班就已滿一年,再有兩年他就要從秀才班畢業了。他並不準備像幾乎所有秀才班同窗那樣留級,他準備像先生那樣真正意義上地從秀才班畢業——考取秀才功名,而且是一次性地考取成功。


    為此,黎池覺得可以開始準備了。他保持著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學堂裏就解決掉疑問的習慣。除此之外,在詢問過先生並得到建議後,他每天散學後固定要寫一篇策問、做一首詩或賦。


    因為黎池散學後還要抽出時間備考,他花了十一個月即將近一年的時間,才把一套《資治通史》抄完。


    這套書顯然不可能像《燕律》那樣,抄寫六遍最後都抄得能夠默寫出來了,他在抄完一遍《通史》後,又花了約二十天的時間,有選擇性地精讀了一遍。


    托他的好記性的福,他將有代表性、有借鑒作用的精讀過的幾段曆史記了個大概。並在寫策問時嚐試著活用進去,得了先生一句:‘你能在引經據典之外,又加入用史,聖賢之言外,又有曆史為鑒。不錯!’。


    在又一個年底到來、距過年隻十來天時,黎橋和黎棋陪著黎池一起,將《資治通史》的樣書和黎池手抄的一起背上,去到縣城的四寶店換回來五十兩的押金,以及拿到了除去裝訂費後、47兩售價的八成即37兩6錢銀的報酬。


    抄寫《通史》的37兩6錢報酬,再加上抄寫《燕律》所得的57兩6錢,黎池抄書的這一年多以來,總共掙了95兩2錢銀子。除去筆墨紙硯的大約消耗,最後賺了約70多兩銀子。


    他趕考童生試的費用,是掙得足足的了。


    年坎兒一邁過去,距離黎池科舉下場的時間就又短了一年。


    黎池出生於貞文三年的二月初三,一年後即貞文十五年二月初三――文曲星誕辰日那天縣試開考,而那一天也剛好是他滿虛十三歲的生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舉出仕(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薑並收藏科舉出仕(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