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楊萱從程峪家中出來,已是薄暮時分。
夕陽如血, 將西邊的雲彩暈染得五彩斑斕, 悲愴而蒼涼。
寒風凜冽, 肆無忌憚地朝他們撲過來,楊萱鬥篷上的帽子一下就被吹落了。
蕭礪停步替她戴上,係緊帶子。
楊萱盯著他雙眸問:“範公公對你說什麽了?”
蕭礪將她的手攏在掌心, 麵上浮現出一絲可疑的紅色,風輕雲淡地回答:“先前都告訴你了,就是讓我顧忌點兒名聲, 行事慎重些。”
楊萱不信, 蕭礪卻不肯再說, 隻咧著嘴傻笑。
其實,範直除了讓蕭礪顧忌名聲外, 還提到了楊萱。
他說:“以後你媳婦兒免不了要跟京都的夫人命婦打交道,婦道人家聚在一起都是說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話, 你得替她考慮考慮。”
原本範直並不讚成蕭礪把楊萱留在身邊,一來覺得楊萱是犯官之女,對蕭礪的前程沒有助力;二來覺得她太漂亮,既擔心被別人覬覦給蕭礪惹麻煩, 又怕蕭礪耽於美色不求上進。
但是看到兩人雖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卻無逾距之舉,而且幾次跟楊萱相處, 漸漸也就改變了看法。
而那天卻是頭一次明明白白地當著蕭礪的麵兒表明態度。
蕭礪也這麽想, 除了楊萱, 他再不會另娶他人。
這話,卻不好意思宣諸於口。
楊萱不再追問,轉而問道:“大人去廣平府做什麽,要去很久?”
蕭礪這次回答了,“去給教我習武的師傅拜年,初八一早去,初九夜裏怎麽也能趕回來。”
楊萱放下心,攏了攏身上的厚棉鬥篷,又瞧眼蕭礪單薄的夾袍,問道:“你冷不冷?”
蕭礪笑著搖搖頭,“習慣了。以前師傅說穿太暖,精神容易鬆懈,不許穿多。有時候冷得發抖,打兩趟拳就暖和了。”
楊萱歎道:“學武是不是很辛苦?”
蕭礪默一默,不提辛苦,隻淡淡道:“我覺得值。”
楊萱抿抿唇,覺得自己是犯傻了。
即便讀書,也是辛苦的,每天雞鳴就起,半夜方睡,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更要每天練字以圖給閱卷考官一個好印象。
何況是習武。
默默地歎口氣,加快步伐,走過一刻鍾,身上果然暖了,等回到椿樹胡同,竟然還沁出一層薄汗。
初八一早,蕭礪趕著城門剛開出發,初九傍晚正踩著飯點進門,給楊萱帶了一布袋金絲小棗。
接下來幾日,蕭礪也沒閑著,天天早出晚歸,說是去打聽木材和石料。
偶有空閑,就帶著楊桂到後麵燈市胡同看匠人搭燈樓。
因為聖上發話燈會要大辦,司禮監和營造司不敢怠慢,從初八開始就準備了毛竹搭台子。
小孩愛熱鬧,天天在旁邊圍著看。
楊桂也不例外,寫完每天的功課就惦記著往外跑。
一晃眼,燈樓搭建起來,上元節也到了。
去年楊萱在家守孝,又因蕭礪不在京都,拘著楊桂也沒出去玩,今年聲勢這麽浩大,楊桂肯定是關不住的。
所以,吃過晚飯,蕭礪提出帶楊桂逛燈會時,楊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楊桂拉著楊萱的手,“姐也去。”
楊萱搖頭,“姐在家裏看門。”
蕭礪看著她淺笑,“一起去,沒人敢來偷東西,再說離得近,想回馬上就能回。”
楊桂隨著附和,“大黃可以看家,它一叫我就能聽見。”
楊萱莞爾,對春桃道:“那咱們也跟著看看熱鬧。”回屋重新梳了頭,換了件衣裳。
剛出胡同口,就看到外麵空地停著的一大排馬車,而更多車輛仍不斷地馳近。
楊萱頓時想起之前,天剛擦黑,辛媛就迫不及待地催著馬車出發。
她們兩人再加上秦家姐妹,一起吃吃喝喝,也是熱鬧。
今年辛媛不到臘月又回了真定府,要等過完上元節才能回來。而秦家,自從斷了來往,她再沒打聽過她們的消息。
也不知是在京都還是回了老家。
楊萱暗歎一聲,斂住心思,去牽楊桂的手。
楊桂卻不肯讓她牽,蹦蹦跳跳地跟蕭礪走在前麵。
沒幾步,走到燈市胡同,迎麵便是那座兩丈多高的燈樓。燈樓最上方掛著四個碩大無比的燈籠,每個燈籠上寫著一個字,連起來就是“風調雨順”。
字是規規整整的正楷,許是用金箔寫成,被燈光照著熠熠生輝,甚是醒目。
看來聖上楚洛跟前世一樣,仍是會選用“豐順”作為國號。
繞過燈樓往前,則是一個接一個的攤位。每個攤位前都擠著不少行人,摩肩接踵。
蕭礪俯身對楊萱道:“我帶阿桂到雜耍的地方看看,你跟春桃慢慢逛,若是累了就到賣吃食的攤位那邊歇著,咱們在那邊匯集……記著不許暗處去,要是走水,就貼牆根站著,別到處亂跑。”
楊萱一晃神,仿佛又回到幾年前,她拜托他去找秦笙,他劈頭蓋臉訓斥她一通的情形,不由莞爾笑道:“我知道,大人早兩年就說過。”
蕭礪似笑非笑地看她兩眼,大手一掄,將楊桂扛在肩頭,奮力擠過人群往前麵走去。
沒有楊桂這個小累贅,楊萱省心不少,跟春桃沿著攤位一家家逛過去,買了隻黃楊木的荷葉托盤,一隻雕著蓮花紋的妝盒,又買了一對黃楊木簪和一對羊脂玉發簪,再有絲線、花樣和漿好的袼褙等零碎物品。
這些東西,平常燈市胡同也有賣的,但不如這會兒的顏色多品種全。
可人實在是太過擁擠,隻買了這點東西,已經花費了大半個時辰。
眼看著人越來越多,兩人手裏又拿著東西不方便,楊萱不打算再往裏擠,索性直接到吃食攤位前歇著。
時間還早,吃東西的人不多,隻坐著三五桌人,相比其它地方的喧鬧,這兒反倒清靜得多。
楊萱怕蕭礪瞧不見自己,特地選了個顯眼的地方。
春桃放下東西給楊萱要白湯雜碎,楊萱一拃一拃量袼褙,估摸能做幾雙鞋。
正量著,忽而察覺旁邊有人瞧過來,楊萱不願多事,隻作不知道,誰知那人竟有些放肆,盯著看了大半天都不移開。
楊萱惱怒地回視過去,忽然怔住了。
餛飩攤位前的桌子旁,坐著四個打扮得體的女子,正對她的那人約莫十七八歲,穿著天水碧雲雁紋對襟長褙子,外麵披件大紅羽紗鬥篷,膚色很白淨,可眉眼之間卻好似籠層散不去的愁雲。
豈不正是她方才還想起過的秦笙?
楊萱正要開口招呼,秦笙已大步走過來,“阿萱?”對著她上下仔細打量番,喚道:“果然是你,阿萱!”
腮旁仍是帶著笑,眸裏卻已洇出水花,在燈光的照耀下,閃著碎光。
一時竟辨不出是哭還是笑。
楊萱心裏五味雜陳,低低喚一聲,“阿笙,許久不見了。”
“是,”秦笙伸手握住楊萱的手,緊緊地攥著,“剛才打量你好幾眼,一直沒敢認,你還好嗎?”
楊萱笑笑,“還好,你呢?我以為你們回老家了。”
秦笙道:“是回去住了些日子,去年五月又回來了……我爹閑不住,還想再找個差事做。”
去年五月,正是豐順帝禦筆點進士的時候。
新帝繼位總是要用人,想必秦銘正是打的這個主意。
楊萱不太關心秦銘是否找到了差事,眼角瞧見那邊的秦太太和秦箏,笑道:“我去跟伯母打個招呼。”
秦笙陪她走到餛飩攤位前,楊萱屈膝行禮,“秦伯母安好。”
秦太太神情很淡,“不必客氣”,側頭對秦笙道,“出來這麽久,你爹肯定著急,咱們趕緊回去。”
竟是不看楊萱,攥著秦笙的腕便走。
秦笙連忙對楊萱揮揮手,“我家還在老地方,得空去找我玩,寫信也成,你住在哪兒……”
不等說完,已被秦太太拉著離開。
楊萱咬咬唇,看到地下有晶亮的東西閃耀,俯身撿起來,是隻赤金鑲著瑪瑙石的耳墜子。
春桃湊過來道:“會不會是秦二姑娘的?她方才坐在這裏,姑娘要收著送回去嗎?”
楊萱搖搖頭,將耳墜子依舊扔在地上,“看誰有福氣撿了去,這墜子能換三五兩銀子,也是筆小財。”
她沒有忘記,三年前的上元節,就在這個地方,秦笙被周路糾纏著私下相會。
秦笙假裝掉了耳墜子,寧肯豁上名聲不要,想嫁給周路。
是她想方設法替秦笙開解。
後來秦笙住到點楓庵要尋死覓活,秦太太求她去解勸,當時恨不能把她當成再生父母救命的觀音。
這才兩三年的工夫,現在看到她,竟是視她如瘟疫,唯恐避之不及。
楊萱既不缺吃又不少穿,還能賴上秦家不成?
何必呢?
楊萱回到先前條凳旁,掂起羹匙慢慢吃著白湯雜碎。
湯裏放了茱萸碎,略有些辛辣,卻很開胃口,吃到肚子裏整個人都暖了。
一碗雜碎剛吃完,就聽有人興奮地喊,“姐,姐!”
是楊桂的聲音。
楊萱抬眸,循聲望去。
就見楊桂臉上戴隻猴頭麵具,一手提著盞猴兒燈,另一手拿著副榆木彈弓,正興高采烈地朝她招手。
而他身後,是高大挺拔的蕭礪。
蕭礪穿著她做的鴉青色長袍,麵相有些凶,眸光卻暖,輝映著街旁萬千燈火,像有星子綴在其間。
對上楊萱眼眸的那一刹那,冷硬的臉龐驟然柔和下來,唇邊隨之浮現出動人的淺笑……
夕陽如血, 將西邊的雲彩暈染得五彩斑斕, 悲愴而蒼涼。
寒風凜冽, 肆無忌憚地朝他們撲過來,楊萱鬥篷上的帽子一下就被吹落了。
蕭礪停步替她戴上,係緊帶子。
楊萱盯著他雙眸問:“範公公對你說什麽了?”
蕭礪將她的手攏在掌心, 麵上浮現出一絲可疑的紅色,風輕雲淡地回答:“先前都告訴你了,就是讓我顧忌點兒名聲, 行事慎重些。”
楊萱不信, 蕭礪卻不肯再說, 隻咧著嘴傻笑。
其實,範直除了讓蕭礪顧忌名聲外, 還提到了楊萱。
他說:“以後你媳婦兒免不了要跟京都的夫人命婦打交道,婦道人家聚在一起都是說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話, 你得替她考慮考慮。”
原本範直並不讚成蕭礪把楊萱留在身邊,一來覺得楊萱是犯官之女,對蕭礪的前程沒有助力;二來覺得她太漂亮,既擔心被別人覬覦給蕭礪惹麻煩, 又怕蕭礪耽於美色不求上進。
但是看到兩人雖然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卻無逾距之舉,而且幾次跟楊萱相處, 漸漸也就改變了看法。
而那天卻是頭一次明明白白地當著蕭礪的麵兒表明態度。
蕭礪也這麽想, 除了楊萱, 他再不會另娶他人。
這話,卻不好意思宣諸於口。
楊萱不再追問,轉而問道:“大人去廣平府做什麽,要去很久?”
蕭礪這次回答了,“去給教我習武的師傅拜年,初八一早去,初九夜裏怎麽也能趕回來。”
楊萱放下心,攏了攏身上的厚棉鬥篷,又瞧眼蕭礪單薄的夾袍,問道:“你冷不冷?”
蕭礪笑著搖搖頭,“習慣了。以前師傅說穿太暖,精神容易鬆懈,不許穿多。有時候冷得發抖,打兩趟拳就暖和了。”
楊萱歎道:“學武是不是很辛苦?”
蕭礪默一默,不提辛苦,隻淡淡道:“我覺得值。”
楊萱抿抿唇,覺得自己是犯傻了。
即便讀書,也是辛苦的,每天雞鳴就起,半夜方睡,除了四書五經之外,更要每天練字以圖給閱卷考官一個好印象。
何況是習武。
默默地歎口氣,加快步伐,走過一刻鍾,身上果然暖了,等回到椿樹胡同,竟然還沁出一層薄汗。
初八一早,蕭礪趕著城門剛開出發,初九傍晚正踩著飯點進門,給楊萱帶了一布袋金絲小棗。
接下來幾日,蕭礪也沒閑著,天天早出晚歸,說是去打聽木材和石料。
偶有空閑,就帶著楊桂到後麵燈市胡同看匠人搭燈樓。
因為聖上發話燈會要大辦,司禮監和營造司不敢怠慢,從初八開始就準備了毛竹搭台子。
小孩愛熱鬧,天天在旁邊圍著看。
楊桂也不例外,寫完每天的功課就惦記著往外跑。
一晃眼,燈樓搭建起來,上元節也到了。
去年楊萱在家守孝,又因蕭礪不在京都,拘著楊桂也沒出去玩,今年聲勢這麽浩大,楊桂肯定是關不住的。
所以,吃過晚飯,蕭礪提出帶楊桂逛燈會時,楊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楊桂拉著楊萱的手,“姐也去。”
楊萱搖頭,“姐在家裏看門。”
蕭礪看著她淺笑,“一起去,沒人敢來偷東西,再說離得近,想回馬上就能回。”
楊桂隨著附和,“大黃可以看家,它一叫我就能聽見。”
楊萱莞爾,對春桃道:“那咱們也跟著看看熱鬧。”回屋重新梳了頭,換了件衣裳。
剛出胡同口,就看到外麵空地停著的一大排馬車,而更多車輛仍不斷地馳近。
楊萱頓時想起之前,天剛擦黑,辛媛就迫不及待地催著馬車出發。
她們兩人再加上秦家姐妹,一起吃吃喝喝,也是熱鬧。
今年辛媛不到臘月又回了真定府,要等過完上元節才能回來。而秦家,自從斷了來往,她再沒打聽過她們的消息。
也不知是在京都還是回了老家。
楊萱暗歎一聲,斂住心思,去牽楊桂的手。
楊桂卻不肯讓她牽,蹦蹦跳跳地跟蕭礪走在前麵。
沒幾步,走到燈市胡同,迎麵便是那座兩丈多高的燈樓。燈樓最上方掛著四個碩大無比的燈籠,每個燈籠上寫著一個字,連起來就是“風調雨順”。
字是規規整整的正楷,許是用金箔寫成,被燈光照著熠熠生輝,甚是醒目。
看來聖上楚洛跟前世一樣,仍是會選用“豐順”作為國號。
繞過燈樓往前,則是一個接一個的攤位。每個攤位前都擠著不少行人,摩肩接踵。
蕭礪俯身對楊萱道:“我帶阿桂到雜耍的地方看看,你跟春桃慢慢逛,若是累了就到賣吃食的攤位那邊歇著,咱們在那邊匯集……記著不許暗處去,要是走水,就貼牆根站著,別到處亂跑。”
楊萱一晃神,仿佛又回到幾年前,她拜托他去找秦笙,他劈頭蓋臉訓斥她一通的情形,不由莞爾笑道:“我知道,大人早兩年就說過。”
蕭礪似笑非笑地看她兩眼,大手一掄,將楊桂扛在肩頭,奮力擠過人群往前麵走去。
沒有楊桂這個小累贅,楊萱省心不少,跟春桃沿著攤位一家家逛過去,買了隻黃楊木的荷葉托盤,一隻雕著蓮花紋的妝盒,又買了一對黃楊木簪和一對羊脂玉發簪,再有絲線、花樣和漿好的袼褙等零碎物品。
這些東西,平常燈市胡同也有賣的,但不如這會兒的顏色多品種全。
可人實在是太過擁擠,隻買了這點東西,已經花費了大半個時辰。
眼看著人越來越多,兩人手裏又拿著東西不方便,楊萱不打算再往裏擠,索性直接到吃食攤位前歇著。
時間還早,吃東西的人不多,隻坐著三五桌人,相比其它地方的喧鬧,這兒反倒清靜得多。
楊萱怕蕭礪瞧不見自己,特地選了個顯眼的地方。
春桃放下東西給楊萱要白湯雜碎,楊萱一拃一拃量袼褙,估摸能做幾雙鞋。
正量著,忽而察覺旁邊有人瞧過來,楊萱不願多事,隻作不知道,誰知那人竟有些放肆,盯著看了大半天都不移開。
楊萱惱怒地回視過去,忽然怔住了。
餛飩攤位前的桌子旁,坐著四個打扮得體的女子,正對她的那人約莫十七八歲,穿著天水碧雲雁紋對襟長褙子,外麵披件大紅羽紗鬥篷,膚色很白淨,可眉眼之間卻好似籠層散不去的愁雲。
豈不正是她方才還想起過的秦笙?
楊萱正要開口招呼,秦笙已大步走過來,“阿萱?”對著她上下仔細打量番,喚道:“果然是你,阿萱!”
腮旁仍是帶著笑,眸裏卻已洇出水花,在燈光的照耀下,閃著碎光。
一時竟辨不出是哭還是笑。
楊萱心裏五味雜陳,低低喚一聲,“阿笙,許久不見了。”
“是,”秦笙伸手握住楊萱的手,緊緊地攥著,“剛才打量你好幾眼,一直沒敢認,你還好嗎?”
楊萱笑笑,“還好,你呢?我以為你們回老家了。”
秦笙道:“是回去住了些日子,去年五月又回來了……我爹閑不住,還想再找個差事做。”
去年五月,正是豐順帝禦筆點進士的時候。
新帝繼位總是要用人,想必秦銘正是打的這個主意。
楊萱不太關心秦銘是否找到了差事,眼角瞧見那邊的秦太太和秦箏,笑道:“我去跟伯母打個招呼。”
秦笙陪她走到餛飩攤位前,楊萱屈膝行禮,“秦伯母安好。”
秦太太神情很淡,“不必客氣”,側頭對秦笙道,“出來這麽久,你爹肯定著急,咱們趕緊回去。”
竟是不看楊萱,攥著秦笙的腕便走。
秦笙連忙對楊萱揮揮手,“我家還在老地方,得空去找我玩,寫信也成,你住在哪兒……”
不等說完,已被秦太太拉著離開。
楊萱咬咬唇,看到地下有晶亮的東西閃耀,俯身撿起來,是隻赤金鑲著瑪瑙石的耳墜子。
春桃湊過來道:“會不會是秦二姑娘的?她方才坐在這裏,姑娘要收著送回去嗎?”
楊萱搖搖頭,將耳墜子依舊扔在地上,“看誰有福氣撿了去,這墜子能換三五兩銀子,也是筆小財。”
她沒有忘記,三年前的上元節,就在這個地方,秦笙被周路糾纏著私下相會。
秦笙假裝掉了耳墜子,寧肯豁上名聲不要,想嫁給周路。
是她想方設法替秦笙開解。
後來秦笙住到點楓庵要尋死覓活,秦太太求她去解勸,當時恨不能把她當成再生父母救命的觀音。
這才兩三年的工夫,現在看到她,竟是視她如瘟疫,唯恐避之不及。
楊萱既不缺吃又不少穿,還能賴上秦家不成?
何必呢?
楊萱回到先前條凳旁,掂起羹匙慢慢吃著白湯雜碎。
湯裏放了茱萸碎,略有些辛辣,卻很開胃口,吃到肚子裏整個人都暖了。
一碗雜碎剛吃完,就聽有人興奮地喊,“姐,姐!”
是楊桂的聲音。
楊萱抬眸,循聲望去。
就見楊桂臉上戴隻猴頭麵具,一手提著盞猴兒燈,另一手拿著副榆木彈弓,正興高采烈地朝她招手。
而他身後,是高大挺拔的蕭礪。
蕭礪穿著她做的鴉青色長袍,麵相有些凶,眸光卻暖,輝映著街旁萬千燈火,像有星子綴在其間。
對上楊萱眼眸的那一刹那,冷硬的臉龐驟然柔和下來,唇邊隨之浮現出動人的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