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楊桐去玉蘭院把紙箋交給楊萱, “……懷寧送來的, 他通過了童生試, 最近比較有空閑, 外出時無意見到就買了回來。”


    楊萱原本挺高興,聽到此話立時垮下臉, 將匣子往楊桐懷裏一塞, “我不要。”


    楊桐沒想到楊萱會有此舉, 匣子險些落地,幸好他眼疾手快,一把撈起來, 詫異地問:“怎麽了, 為什麽不要,你不是最喜歡紙箋?”


    “我是喜歡紙箋, 可也不能亂收外男的東西。”楊萱鼓著腮幫子, 沒好氣地說。


    楊桐失笑,“懷寧又不是外人。來之前我已經呈給母親看過, 母親知道此事……裏麵既無夾帶,又得了長輩許可,收下無妨。”


    “不要, ”楊萱絲毫不通融,白淨的小臉緊緊地繃著, 非常嚴肅, “你認為夏公子不是外男, 可我認為是。我已經九歲多了,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樣。難道隨便一個阿貓阿狗給我送張紙,我都要歡天喜地地收下?”


    楊桐搖頭,略帶幾分不滿地說:“這是什麽話?萱萱不好這樣說別人。”


    “本來就是這個道理啊,”楊萱瞪大雙眼, “我就是不想收,不但是這次的,就是以前夏公子送來的東西,我都不想要。”


    一邊說一邊將以前收在犄角旮旯的那隻匣子翻出來,打開給楊桐過目,“這是木刻的兔子,這是上次的紙箋,再沒有別的了吧?”


    蓋上蓋子,塞進楊桐手裏,“大哥還給夏公子吧。”


    楊桐真的呆住了,兩隻手一手捧一隻匣子,百般不解地看著楊萱。


    楊萱因禁足,隻穿了件半舊的青碧色襖子,頭發梳個簡單的纂兒束在腦後,耳洞裏插兩根小小的茶葉柄,渾身上下半點飾物都沒有。


    可就是這樣素淡到極點的打扮,看上去卻如空山新雨般令人見而忘俗。


    尤其那雙圓圓的杏仁眼,仿佛天上的星子,又黑又亮,可裏麵分明是不容拒絕的堅持。


    她素日最嬌軟乖巧,今日也不知道怎麽了,平白無故地犯起強脾氣來。


    楊桐自是要順著她,無奈地歎口氣,“已經收下的東西怎麽好退出去,而且也是懷寧的一片心意……這樣吧,先放我那裏,等以後再說。”


    楊萱臉上終於顯出笑,歪著頭,脆生生地道:“放哪兒都可以,反正跟我不相幹。以後要是大哥送我禮物,我肯定高高興興地收下,可要是經了別人手的,我定然不要的……以後還得嫁人呢。”


    楊桐再一次愣住,既好笑又好氣,“萱萱,你打算得也太早了。”


    楊萱嘟起嘴,“未雨綢繆啊,娘說等入秋就要開始給姐姐相看了,我也得先準備起來。”


    楊桐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好半天才道:“那我就帶回去了,以後會注意,不再隨便把別人的東西送給你。”


    楊萱甜甜地應一聲,“謝謝大哥,大哥最好了。”


    楊桐笑著搖了搖頭。


    ***


    三月十七,是楊桐滿月的日子。


    大舅舅辛農與大舅母並二舅母緊趕慢趕終於在三月十六趕到了。


    一同來的還有辛農的幼女,已經滿十歲的辛媛。


    辛氏身上惡露已淨,就搬回了正房院,叫秦嬤嬤帶人把東西兩廂房都精心收拾好,以便客人居住。


    因為這個大日子,楊萱也特別被恩準放出來拜見各位長輩。


    辛農今年正值不惑,可歲月根本不曾在他臉上留下什麽痕跡,仍是麵如冠玉眉朗目清,著廣袖深衣,衣裳是玉帶白的,寬大的袖口上繡著清雅的水墨風荷,腰間束一條青色布帶,頭上插一黃楊木簪,氣質溫文舉止儒雅,宛如皎皎明月惠風和暢。


    三年前,楊萱去揚州奔喪,見辛農著衰服,隻覺得他嚴肅沉悶,此時看上去,不但沒有了先前的古板,反而有種成熟男子獨有的從容淡定。


    楊修文隻比辛農小一歲,也是個氣度頗佳的男子,可站在辛農麵前卻生生被襯得黯然無光。


    反觀大舅母,許是因為連接生了三個子女的緣故,體態臃腫不說,麵貌也很顯老相,盡管比辛農小四五歲,可看起來卻像年紀比他大個四五歲。


    而二舅母雖然體態也偏胖,氣色卻極好,白淨裏透著紅潤,非常富態。


    楊萱與楊芷進去時,眾人正七嘴八舌地談論著一路進京的所見所聞,沿途各地的民俗趣事。聊完見聞又誇讚楊桂生得結實,兩眼有神。


    並沒有人問起辛漁及陸氏的生活,沒有人關心他們的衣食起居,甚至連這個名字提都沒人提。


    就好像辛家一直以來就是三兄妹,不曾有過年紀最幼的辛漁一般。


    楊萱心中憤懣,卻仍是乖順地與楊芷一道給各位長輩問安,也收獲了不少見麵禮。


    待行過禮,辛農吩咐下人搬上兩把琴,“這是鬆越大師所製,聽說你二人都喜彈琴,就跟他要了兩把。”


    鬆越是江南有名的製琴大家,據說每年隻製一把琴,而且是雷打不動地二月二出琴。每到那天捧著重金前去索琴的人猶如過江之鯽。


    而辛農竟然一下子就能要來兩把,他在江南文士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兩把琴都是桐木為板,蠶絲為弦,可琴身並不相同,一把是靈機式,一把是落霞式。


    靈機式琴聲幽靜,落霞式琴聲柔婉,辛氏那把舊的唐琴就是落霞式。


    楊芷讓楊萱先挑,“萱萱喜歡哪把琴?”


    楊萱笑道:“我用得少,姐平常彈得多,還是姐先選。”


    楊芷便沒客氣,伸手取了落霞式的琴,剩下一把自然就是楊萱的。


    辛農溫潤淺笑,“試試琴聲如何?”


    這便是帶有考校的意味了。


    楊芷先彈,彈得就是她平日經常練習的《小江南》。


    這首曲子她彈得已經相當熟了,起音便是一連串跳躍的,像是山澗清泉汀淙而下,漸漸匯入湖中。琴聲由跳動轉為沉靜,由輕快轉為纏綿,煙雨迷蒙中,有素衣女子穿著木屐撐一把油紙傘“嗒嗒”地踩在青石板路上……


    辛農雙目微闔,凝神聆聽,待得琴聲停下,仿似仔細回味一番,才道:“不錯,隻是此曲意境朦朧清婉,阿芷用力太過,顯得有些哀怨不平,有失本心。另外左手按弦略重,使得聲音略顯鈍澀。”


    楊芷虛心受教。


    接下來輪到楊萱。


    楊萱有些糾結,辛農在琴上的造詣遠勝辛氏,而且看他剛才聽琴的神態,認真而專注,自己定然沒法糊弄他,就是選一首不熟的曲子也不行。


    思量片刻,選定之前秦笙彈過的《風入鬆》。


    她與秦笙又有不同,秦笙是完全遵循曲意來彈,而楊萱想得卻是在大興田莊時的生活。


    清晨,伴著雞鳴聲起床,踏著露珠漫步田間地頭;夜晚,枕一袖墨香入睡,房前屋後都是夏蟲的低吟。


    就是這樣無欲無求平平淡淡,為什麽夏太太仍不放過她,就因為夏懷寧不肯成親就要置她於死地,她到底做錯了什麽?


    琴聲由平緩轉為急促,由悠遠轉為激烈,到最後竟是悲憤難抑,傷心欲絕,完全脫離了琴曲本意。


    琴聲戛然而止。


    辛農盯著她看了許久,沉吟道:“琴為心聲,你指法與技巧不錯,隻是……告訴我,你適才想到了什麽?”


    楊萱平複下心情,斟酌片刻回答道:“原本是想像著月靜鬆枝停,風搖鬆枝動,後來卻突然平地起波瀾,狂風大作以致於樹倒猢猻散。”


    頓一頓,續道:“又想起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辛農顯然聽明白了她的話,慢慢踱到她身旁,“阿萱,你還小,這些事情你不懂。”


    他衣衫上熏了香,淺淺淡淡的。


    適才離得遠聞不到,現在離近了,聞出來是一種可以使人清心悅性的妙高香。


    楊萱吸口氣,仰起頭直視著他,“我雖然不懂,卻也知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知道螻蟻尚且偷生。”


    辛農啟唇一笑,笑容清淺溫潤,“你也說是螻蟻,人豈能跟螻蟻相比?若是人人都不立危牆,那麽我萬晉大好河山誰去保衛?邊關九鎮,誰來鎮守?習武者能保家衛國血染沙場,我等學子,也當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下來,楊萱頓時啞口無言。


    辛農又道:“拋去大義,我們也有小家。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門楣光耀,就得抓住時機,逆流而上。”


    楊萱咬牙,“可是,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將來也是他登基為帝。我夢見過,太子即位後改元豐順。”


    辛農歎口氣,唇角露一絲不以為然的笑,“真是孩子話,夢怎可當真?”抬手拍拍她肩頭,“一個姑娘家,別想這些沒用的,你舅母帶來許多江南新出的布料,你們三人去挑一挑,做幾件漂亮裙子穿。”


    楊芷上前牽住楊萱的手。


    大舅母笑道:“料子都放在西廂房,走,咱們一道過去瞧瞧。”


    辛氏跟二舅母也隨著去了西廂房。


    西廂房的地上擺滿了舅母們帶來的箱籠和大大小小的瓶罐。


    大舅母打開箱籠,將裏麵的布匹一件件拿出來。


    不得不說,江南在衣飾穿戴上要比京都時興大膽得多,料子種類也多。


    但是絹就有花絹、雲絹、素絹還有羅底絹好幾樣,更遑論綢、錦以及緞。更為稀奇的是,還有四匹西洋布。


    西洋布比輕容紗更顯輕薄,幾乎薄如蟬翼,顏色也素淡雅致,分別是竹根青、天水碧、醉仙顏和玉帶白。


    楊芷看得目不轉睛,辛氏也愛不釋手。


    唯獨楊萱絲毫沒有興致。


    顯而易見,大人們根本不把她的話放在心上,用三句話就把她打發了,“你還小,你是個姑娘家,做夢怎麽能當真?”


    她該怎麽辦,難道說自己是再世為人,把前世發生的事情明明白白事無巨細地告訴他們?


    他們會不會把她當成妖孽?


    如果她是個有功名在身的男人就好了,就像辛農這樣受人推崇的名士,恐怕他說大雪是白的,別人也會相信吧?


    好像唯一一個把她的話聽進去的就是蕭礪!


    她說燈塔要倒塌,秦笙都不相信,可蕭礪卻肯前去查證。


    可蕭礪本就跟隨太子,而她總不能大喇喇跑到他跟前說,“以後太子要當皇上,可我爹和我舅舅都支持靖王,你得救他們一命。”


    這也太荒謬了!


    說不定蕭礪又會板著臉問:“胡說八道,你家大人呢?”


    張口“你家大人”,閉口“你家大人”,很顯然也是把她當成孩子。


    其實蕭礪也才十七,比她大不了幾歲,如果加上她前世活的二十一年,她比他還大四歲呢。


    唉……如果能巴結上蕭礪就好了,或者直接巴結上大太監範直,再或者巴結上太子殿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娘斂財手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茗荷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茗荷兒並收藏嬌娘斂財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