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似乎不如往年冷,快十二月了,京城都還未下過一次雪。這可方便了孩子們,穿得厚厚的,就跑園子裏玩兒了。
音姐兒毽子踢得好,跟著她的貼身丫鬟春綠學的。小點的幾個女娃都不會,便在旁邊看著。曦姐兒最近對塗鴉感興趣,實際上是她見他親哥哥最近在學丹青,她便跟著湊熱鬧。可她還小,拿筆的姿勢都不正確,沾了顏料就亂畫一通,紅紅綠綠黑黑黃黃的,要多難看有多難看。手上,臉上,衣服上,也到處都是顏料。偏偏她自己沒覺得髒,還當做玩兒遊戲一般,樂此不彼。
季菀實在看不過去了,便教她拿樹枝在地上畫,準備等她大點後教她素描。
曦姐兒被收了那些色彩斑斕的顏料和宣紙筆墨,還老大不高興,但見她娘在地上隨手一畫,小貓小狗小鳥蝴蝶,立即就出來了,她看得雙目放光,便有了興趣。
外頭冷,季菀特意讓人在水榭裏擺了張矮桌,讓人刨了土堆在上麵厚厚一層,給她畫。
曦姐兒是看什麽都想學,但也就三分鍾熱情,沒兩天就丟一邊。不過這次,倒是真入了心,日日都拿著樹枝在那畫。當然,畫出的東西,實在辨別不出來。她自個兒倒是樂嗬嗬的笑,又傻又萌。
音姐兒專攻書法,已經練得像模像樣。
她聽學十分認真,先生布置得課業從不落下,背書也背得快,連老太君都當麵誇了她好幾次。
陸非離對季菀戲言道:“這女兒你養得不虧。”
是不虧。
季菀為何對音姐兒視如親生?其實原因很簡單。她上輩子和音姐兒一樣,或者更慘。父母都重男輕女,從小對她冷落忽視,記憶之中她幾乎沒感受到來自父母兄長給與的親情溫暖。連上學,大多都是靠的獎學金。看見音姐兒,就仿佛看見了上輩子的自己。女孩子,尤其生活在富貴鄉的千金小姐,不該過早的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歡離合。最起碼,該有的童年必須有。
孩子那麽小,是需要愛的。
她養音姐兒,也沒想過得到什麽報答,或者呂氏夫妻倆的感激。若換了其他人,她也會這麽做。況且,音姐兒還是她侄女兒。
不過就是多養一個孩子罷了,她既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條件,舉手之勞而已。
“娘。”
曦姐兒蹦蹦跳跳的跑進來,歡喜的抓著她要往外走。季菀知道,定是她又畫了什麽東西,要自己看了。果不其然,隻見那鋪滿泥土的矮桌上,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圖案,約莫像是一隻鳥。
她醜了眼旁邊鳥籠裏的鸚鵡。
這是蕭瑞回京的時候,從外頭一個小販手中買的,一共兩隻。一隻給了曦姐兒,另一隻留給了他自己的女兒苑姐兒。
曦姐兒還沒見過這麽漂亮的鳥兒,既好奇又欣喜。尤其是知道這鸚鵡會說話以後,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剛送來的時候,她就伸出小胖手想去摸,差點被啄。
未免她調皮再去逗鸚鵡,季菀特意讓人喂養鸚鵡,不許她單獨接近。
曦姐兒還給這隻鸚鵡取了個名字,叫毛毛。
季菀問她為什麽,她指著籠子裏的鸚鵡,道:“毛,好看。”
哦,是說鸚鵡的毛好看。
從此後,曦姐兒便天天畫毛毛,最初畫得七歪八扭的,不像鳥,倒向線團子。大概是這段時間畫得多了,如今已頗具雛形。
季菀覺得,女兒還是挺有繪畫天分。
除了基本的功課意外,她不會強逼自己的孩子非要學其他的。他們有興趣自然好,若沒興趣,也學不了精髓,還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特長上。
世家閨秀,都是從小要學琴棋書畫的,不一定樣樣精通,但至少要入門。否則以後出門人家問起來,也是極為丟人的事兒。
陸家是武將世家,這方麵較為開明,對族中女子的培養更注重品性。琴棋書畫那些東西,不過陶冶情操罷了,不是最重要的,學個大致就行了。
但凡藝術類,最好就是從小培養。
音姐兒已經五歲,早就擇選了自己的愛好。她對古琴古箏不太熱衷,反而更偏愛琵琶和箜篌。
也不用特意請人來教導了,府中就有一個六藝皆精的才女,六少夫人甘氏。她是最喜歡這些的,自己親生女兒還小,不能學,眼看音姐兒感興趣,倒是很高興,樂得教她。甘氏是一名嚴師,對自己的‘弟子’要求也相當高。稍有疏怠錯漏,她便會厲聲斥責。
某次呂氏去找她,恰好碰見她在指導音姐兒指法,一張臉極為嚴肅。那模樣,呂氏見了都有些發怵,再見女兒有些辛苦的抱著琵琶,抿著唇沒吭聲,那模樣卻是有些委屈。
呂氏便忍不住道:“弟妹,音姐兒還小,你是否過於嚴厲了些?”
音姐兒一愣,朝她看了一眼,隨即斂下了眸子,眼眶似乎有些濕潤。
甘氏道:“正因為她年紀小,才要養成好習慣,嚴於律己,才會學有所成。”她神色淡淡,語氣卻是不容置疑,“我四歲就開始學琴,每日下學後還要在屋子裏練一個時辰。她既主動要求學,就不能懈怠。許多習慣,就應該從小培養,稍有疏忽,日後便隻會更加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蹉跎光陰,到最後一無所成。”
甘氏雖刻板了些,但口才也是極好的,呂氏遠不是她的對手。一番話說完,呂氏便被堵得啞口無言。
甘氏又看了她一眼,語氣更為冷淡,“音姐兒是顆好苗子,好好培養,將來成就更勝於我。若我的瓊姐兒也有這樣的天分,我恨不能時刻督促教導。咱們都是做娘的,總是盼著孩子好。我知道四嫂要照顧璋哥兒,精力有限,無法顧及其他。好在從前有三嫂幫你分擔,也免了你許多麻煩。”
聽到這裏,呂氏便羞臊得紅了臉。
府中妯娌七個,除了蔣氏尚且還在孕中,其他幾人都孕有子女,皆是自己養。唯獨呂氏,生了兒子就把女兒丟給長房嫂嫂養育教導。同為母親,多少都有些不恥她這樣的行為。
甘氏素來和嫂嫂們沒什麽共同語言,不過在這方麵,倒是難得的和幾個嫂子意見一致。她最初和呂氏關係不錯,現在則是最不喜呂氏的一個。見了麵,總沒什麽好臉色。
“不過三嫂現在懷著孩子,自顧不暇,還能分心教導音姐兒,實屬不易。她既委托了我,我就不能辜負她的信任。”
呂氏被她一番話說得麵紅耳赤,恨不能挖個地洞鑽進去。
音姐兒早已接受了母親對自己的冷淡漠視,可心裏還是難免低落,低著頭慢慢撥弄弦音。她撥得很慢,但沒有錯漏。
甘氏滿意的點點頭,一邊手把手的教導,一邊又對呂氏道:“璋哥兒明年也要開蒙了吧?”
呂氏嗯了聲。
璋哥兒明年就三歲了,得送到前院去和兄長們一起念書,一起吃住。
甘氏又道:“也好,璋哥兒搬去前院,你也少操幾分心。音姐兒便可以…”
突然一陣雜亂的弦音。
卻原來是音姐兒手上一個顫抖,彈錯了。
甘氏和呂氏一起望向她,音姐兒慌忙低頭,想重新來過。甘氏卻道:“今天練得夠久了,就到這兒吧。”說完便喚來音姐兒的乳娘張氏,讓她送音姐兒回去。
她心知肚明,音姐兒為何會彈錯。
等音姐兒走後,她端著茶杯,飲了口茶,這才看向呂氏。
“四嫂,我說句話你別不愛聽。孩子還是養在親娘膝下最好。你現在放棄了她,將來她便會放棄你。”
這話說得有些難聽,呂氏僵了僵,半晌才艱澀道:“也好。”
她聲音很低,甘氏一時沒聽清。
“什麽?”
呂氏醒過神來,勉強笑笑,“沒什麽。我說,她現在這樣挺好的。身邊有個伴兒,又安靜懂事,不給三嫂添麻煩,將來若是…”
剩下的話,她沒說。飄忽的眼神裏,藏著一層難以言訴的憂傷和無奈。
“反正,她也不願回到我身邊。”
甘氏實在很想罵她一頓。
孩子不願回她身邊怪得了誰?還不是怪她自個兒。當初她若是不將音姐兒丟給季菀,能有這些事兒?同為女人,更應能理解女子的苦和無奈。自己親生的女兒,竟嫌棄至此,無怪乎國公府上下都對呂氏不恥。
真是自作自受。
甘氏本有心想勸勸她,但看她這油鹽不進的模樣,除了氣惱,便隻剩下無力。
“罷了,隨你吧。你若是真不待見她,養在身邊也不會盡心,沒得耽誤了音姐兒。”
呂氏又是一僵,沒說話。
……
季菀懷孕七個月了,肚子越來越大,瞧著是像要馬上臨盆了似的。老太君早就憑著經驗斷言,這胎八成懷了倆。
雙胞胎是有遺傳基因的,周氏生過雙胞胎,小女兒季容第一胎就是龍鳳胎,季菀懷一對雙胞胎也不奇怪。隻是隨著月份越大,身子便格外笨重一些,行動越發不便。
臨近過年,各家各府都開始掛上了燈籠貼對聯等等,喜氣洋洋的,衝散了這個冬天的寒涼。
季菀卻在這個新年之前,見到了從前在北方鄉村裏的一個好姐妹,趙茵。
音姐兒毽子踢得好,跟著她的貼身丫鬟春綠學的。小點的幾個女娃都不會,便在旁邊看著。曦姐兒最近對塗鴉感興趣,實際上是她見他親哥哥最近在學丹青,她便跟著湊熱鬧。可她還小,拿筆的姿勢都不正確,沾了顏料就亂畫一通,紅紅綠綠黑黑黃黃的,要多難看有多難看。手上,臉上,衣服上,也到處都是顏料。偏偏她自己沒覺得髒,還當做玩兒遊戲一般,樂此不彼。
季菀實在看不過去了,便教她拿樹枝在地上畫,準備等她大點後教她素描。
曦姐兒被收了那些色彩斑斕的顏料和宣紙筆墨,還老大不高興,但見她娘在地上隨手一畫,小貓小狗小鳥蝴蝶,立即就出來了,她看得雙目放光,便有了興趣。
外頭冷,季菀特意讓人在水榭裏擺了張矮桌,讓人刨了土堆在上麵厚厚一層,給她畫。
曦姐兒是看什麽都想學,但也就三分鍾熱情,沒兩天就丟一邊。不過這次,倒是真入了心,日日都拿著樹枝在那畫。當然,畫出的東西,實在辨別不出來。她自個兒倒是樂嗬嗬的笑,又傻又萌。
音姐兒專攻書法,已經練得像模像樣。
她聽學十分認真,先生布置得課業從不落下,背書也背得快,連老太君都當麵誇了她好幾次。
陸非離對季菀戲言道:“這女兒你養得不虧。”
是不虧。
季菀為何對音姐兒視如親生?其實原因很簡單。她上輩子和音姐兒一樣,或者更慘。父母都重男輕女,從小對她冷落忽視,記憶之中她幾乎沒感受到來自父母兄長給與的親情溫暖。連上學,大多都是靠的獎學金。看見音姐兒,就仿佛看見了上輩子的自己。女孩子,尤其生活在富貴鄉的千金小姐,不該過早的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歡離合。最起碼,該有的童年必須有。
孩子那麽小,是需要愛的。
她養音姐兒,也沒想過得到什麽報答,或者呂氏夫妻倆的感激。若換了其他人,她也會這麽做。況且,音姐兒還是她侄女兒。
不過就是多養一個孩子罷了,她既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條件,舉手之勞而已。
“娘。”
曦姐兒蹦蹦跳跳的跑進來,歡喜的抓著她要往外走。季菀知道,定是她又畫了什麽東西,要自己看了。果不其然,隻見那鋪滿泥土的矮桌上,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圖案,約莫像是一隻鳥。
她醜了眼旁邊鳥籠裏的鸚鵡。
這是蕭瑞回京的時候,從外頭一個小販手中買的,一共兩隻。一隻給了曦姐兒,另一隻留給了他自己的女兒苑姐兒。
曦姐兒還沒見過這麽漂亮的鳥兒,既好奇又欣喜。尤其是知道這鸚鵡會說話以後,更是歡喜得不得了。剛送來的時候,她就伸出小胖手想去摸,差點被啄。
未免她調皮再去逗鸚鵡,季菀特意讓人喂養鸚鵡,不許她單獨接近。
曦姐兒還給這隻鸚鵡取了個名字,叫毛毛。
季菀問她為什麽,她指著籠子裏的鸚鵡,道:“毛,好看。”
哦,是說鸚鵡的毛好看。
從此後,曦姐兒便天天畫毛毛,最初畫得七歪八扭的,不像鳥,倒向線團子。大概是這段時間畫得多了,如今已頗具雛形。
季菀覺得,女兒還是挺有繪畫天分。
除了基本的功課意外,她不會強逼自己的孩子非要學其他的。他們有興趣自然好,若沒興趣,也學不了精髓,還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特長上。
世家閨秀,都是從小要學琴棋書畫的,不一定樣樣精通,但至少要入門。否則以後出門人家問起來,也是極為丟人的事兒。
陸家是武將世家,這方麵較為開明,對族中女子的培養更注重品性。琴棋書畫那些東西,不過陶冶情操罷了,不是最重要的,學個大致就行了。
但凡藝術類,最好就是從小培養。
音姐兒已經五歲,早就擇選了自己的愛好。她對古琴古箏不太熱衷,反而更偏愛琵琶和箜篌。
也不用特意請人來教導了,府中就有一個六藝皆精的才女,六少夫人甘氏。她是最喜歡這些的,自己親生女兒還小,不能學,眼看音姐兒感興趣,倒是很高興,樂得教她。甘氏是一名嚴師,對自己的‘弟子’要求也相當高。稍有疏怠錯漏,她便會厲聲斥責。
某次呂氏去找她,恰好碰見她在指導音姐兒指法,一張臉極為嚴肅。那模樣,呂氏見了都有些發怵,再見女兒有些辛苦的抱著琵琶,抿著唇沒吭聲,那模樣卻是有些委屈。
呂氏便忍不住道:“弟妹,音姐兒還小,你是否過於嚴厲了些?”
音姐兒一愣,朝她看了一眼,隨即斂下了眸子,眼眶似乎有些濕潤。
甘氏道:“正因為她年紀小,才要養成好習慣,嚴於律己,才會學有所成。”她神色淡淡,語氣卻是不容置疑,“我四歲就開始學琴,每日下學後還要在屋子裏練一個時辰。她既主動要求學,就不能懈怠。許多習慣,就應該從小培養,稍有疏忽,日後便隻會更加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蹉跎光陰,到最後一無所成。”
甘氏雖刻板了些,但口才也是極好的,呂氏遠不是她的對手。一番話說完,呂氏便被堵得啞口無言。
甘氏又看了她一眼,語氣更為冷淡,“音姐兒是顆好苗子,好好培養,將來成就更勝於我。若我的瓊姐兒也有這樣的天分,我恨不能時刻督促教導。咱們都是做娘的,總是盼著孩子好。我知道四嫂要照顧璋哥兒,精力有限,無法顧及其他。好在從前有三嫂幫你分擔,也免了你許多麻煩。”
聽到這裏,呂氏便羞臊得紅了臉。
府中妯娌七個,除了蔣氏尚且還在孕中,其他幾人都孕有子女,皆是自己養。唯獨呂氏,生了兒子就把女兒丟給長房嫂嫂養育教導。同為母親,多少都有些不恥她這樣的行為。
甘氏素來和嫂嫂們沒什麽共同語言,不過在這方麵,倒是難得的和幾個嫂子意見一致。她最初和呂氏關係不錯,現在則是最不喜呂氏的一個。見了麵,總沒什麽好臉色。
“不過三嫂現在懷著孩子,自顧不暇,還能分心教導音姐兒,實屬不易。她既委托了我,我就不能辜負她的信任。”
呂氏被她一番話說得麵紅耳赤,恨不能挖個地洞鑽進去。
音姐兒早已接受了母親對自己的冷淡漠視,可心裏還是難免低落,低著頭慢慢撥弄弦音。她撥得很慢,但沒有錯漏。
甘氏滿意的點點頭,一邊手把手的教導,一邊又對呂氏道:“璋哥兒明年也要開蒙了吧?”
呂氏嗯了聲。
璋哥兒明年就三歲了,得送到前院去和兄長們一起念書,一起吃住。
甘氏又道:“也好,璋哥兒搬去前院,你也少操幾分心。音姐兒便可以…”
突然一陣雜亂的弦音。
卻原來是音姐兒手上一個顫抖,彈錯了。
甘氏和呂氏一起望向她,音姐兒慌忙低頭,想重新來過。甘氏卻道:“今天練得夠久了,就到這兒吧。”說完便喚來音姐兒的乳娘張氏,讓她送音姐兒回去。
她心知肚明,音姐兒為何會彈錯。
等音姐兒走後,她端著茶杯,飲了口茶,這才看向呂氏。
“四嫂,我說句話你別不愛聽。孩子還是養在親娘膝下最好。你現在放棄了她,將來她便會放棄你。”
這話說得有些難聽,呂氏僵了僵,半晌才艱澀道:“也好。”
她聲音很低,甘氏一時沒聽清。
“什麽?”
呂氏醒過神來,勉強笑笑,“沒什麽。我說,她現在這樣挺好的。身邊有個伴兒,又安靜懂事,不給三嫂添麻煩,將來若是…”
剩下的話,她沒說。飄忽的眼神裏,藏著一層難以言訴的憂傷和無奈。
“反正,她也不願回到我身邊。”
甘氏實在很想罵她一頓。
孩子不願回她身邊怪得了誰?還不是怪她自個兒。當初她若是不將音姐兒丟給季菀,能有這些事兒?同為女人,更應能理解女子的苦和無奈。自己親生的女兒,竟嫌棄至此,無怪乎國公府上下都對呂氏不恥。
真是自作自受。
甘氏本有心想勸勸她,但看她這油鹽不進的模樣,除了氣惱,便隻剩下無力。
“罷了,隨你吧。你若是真不待見她,養在身邊也不會盡心,沒得耽誤了音姐兒。”
呂氏又是一僵,沒說話。
……
季菀懷孕七個月了,肚子越來越大,瞧著是像要馬上臨盆了似的。老太君早就憑著經驗斷言,這胎八成懷了倆。
雙胞胎是有遺傳基因的,周氏生過雙胞胎,小女兒季容第一胎就是龍鳳胎,季菀懷一對雙胞胎也不奇怪。隻是隨著月份越大,身子便格外笨重一些,行動越發不便。
臨近過年,各家各府都開始掛上了燈籠貼對聯等等,喜氣洋洋的,衝散了這個冬天的寒涼。
季菀卻在這個新年之前,見到了從前在北方鄉村裏的一個好姐妹,趙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