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氏是在廊下散步的時候,因為太熱,讓丫鬟給他倒水,她不小心踩滑,就這麽動了胎氣,發作了。
早產倒也算不得什麽,有季菀這個‘神醫’在,直接代替產婆,替她接生。
到黃昏的時候,甘氏終於生下一個女兒。
因為不足月,孩子看起來格外瘦弱,小臉兒皺巴巴的,哭聲卻大得驚人,堪比曦姐兒剛出生的時候。
甘氏早就累得說不出話來,滿臉都是汗。
丫鬟婆子們進來收拾,季菀抱著孩子出去給等在外麵的三夫人和小藍氏看。老太君也派了人過來詢問,見了孩子,便回去回稟。
這個時辰,內眷們都沒什麽事兒,也都陸陸續續過來,含笑道賀。
孩子爹不在,甘氏自己給女兒取的名字,叫陸易瓊。
取之《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三夫人說,要給陸六郎寫信,告訴他孩子已出生。他是孩子的父親,理應有知悉權。甘氏卻說,不著急,等滿月以後,再告訴他。
夫妻倆不睦,陸六郎甚至為了躲避妻子而跑到邊關去曆練,這事兒在國公府幾乎人盡皆知。三夫人這個嫡母,也不好過多幹涉庶子的事兒,所以也不怎麽問。可如今孩子都生了,日子總要繼續過下去,還鬧什麽小脾氣?三夫人好言相勸,女人還是要溫柔一些,太過刻板哪個男人都不會喜歡的。
甘氏隻是笑笑,“母親誤會了,我不是使小性子,也不是鬧別扭。隻是想換一種方式告訴他。讓他知道,他已為人父,讓他知道,自己多了一份牽掛。”
她看著睡在旁邊的女兒,臉上露一抹溫柔的笑。
“他去邊關,是與我賭氣。以前我覺得,做為一個妻子的本分,便是要謹守女戒女則,三從四德。男人風流,也不得拈酸吃醋,隻需適時的約束告誡,管理好後宅就行了,未曾想過以後。但我艱難生產那日,便在想,這個孩子來得不容易,以後我一定要給她我能給與最好的生活。但女子依附男子而生,她最大的依靠,還是她的父親。我希望六郎在知曉自己已為人父後,更能明白自己肩頭上的一份責任。”
她能說出這番話,倒是讓三夫人有些驚訝。
國公府這幾個年輕媳婦中,甘氏最端莊刻板,也最不討喜。事實上不止是陸六郎,女人們也都不大喜歡她,尤以竇氏最甚。她自己呢也一副曲高和寡知音難求的孤高模樣,看誰都覺得淺薄乏味無內涵,整天關起門來吟詩作對彈琴作畫孤芳自賞。要不然就是把那些個規矩掛在嘴邊。國公府上下,各房各院那麽多,就她屋子裏最安靜。丫鬟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個比一個端莊知禮。就連陸六郎的那位通房,也被她訓練得跟她一樣,規規矩矩,晨昏定省,從未落下。
被調教得太過聽話的結果就是,失寵。
陸六郎這次去邊關,就沒帶她去。
甘氏覺得陸家的男人都很奇怪,都喜歡‘不懂規矩’的女人,這與她多年來的教養和學識大相徑庭。那些個古舊保守的思想已深入骨髓,她是不會反思自己的。時時刻刻都是一臉‘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卻沒想到,生了女兒以後,好像突然轉過彎來了。
三夫人正奇怪,卻又聽她道:“但作為大家閨秀,最重要的還是知書達理,端莊自律,才當得‘賢淑’二字。”
得,果然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三夫人無奈搖頭,不再勸說。
瓊姐兒滿月後,甘氏果然開始給陸六郎寫信,她的信很厚,除了家書以外,還附帶著許多畫像。畫像無一例外,描繪得全是瓊姐兒。
她在女兒洗三後就開始畫。
因為產後要調養,季菀偶爾會過來給她切切脈,有一次便看見了。
甘氏是個才女,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季菀早有耳聞。小藍氏還誇過她的丹青和琴技,不過她為人太過孤高,不屑於爾等凡塵為伍,所以季菀也一直無緣得見一二。如今親眼目睹,方知何為大家手筆。
周氏是世家出身,從小也是按著大家閨秀的規格培養兩個女兒的,所以季菀和季容也是從小學六藝的。隻是因為生在鄉下,條件有限,那些個筆墨紙硯古琴古箏,自然都買的廉價貨。周氏親自授課,姐妹倆學得也認真,雖算不得多精,倒也不算差。可和甘氏比起來,就著實不夠看了。
季菀以前學過一段時間的素描,不精,隻是尚可。再看看甘氏筆下所繪,當真是栩栩如生,嬰兒的五官,神情,或笑或哭或噘嘴或趴在奶娘身上吃奶,各種姿態,五花八門,每根線條都仿佛注了靈魂,那小小嬰孩躍然紙上,仿佛真人一般。
她忍不住讚歎,“神來之筆,不外如是。”
其實她和甘氏接觸不多,也少有交談。甘氏覺得沒人能懂她,也不屑展露自己的才藝。今天隻是偶然給季菀看見了而已,得此誇讚,她也並不意外。她能在家中姐妹中脫穎而出,自是有真本事的。因為季菀給她接生且又幫著她調理身體一事,甘氏對她倒是生出些感激之情。同時,也頗有些意外。她非京城人士,對季菀的大名卻也是聽過的,最著名的就是火鍋。像她這種出身的,基本是不會接觸鄉野平民的。若說有什麽歧視,倒也不會,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但沒想到,此女子非但是手藝高超的‘廚娘’,竟還有一手好醫術。
意外歸意外,她並不善此道,仍舊還是道不同。
“孩子長得快,家書寥寥幾句不過枯燥詞匯,遠不如畫像生動。”
季菀心中一動,有此得了啟發,再給陸非離寫信的時候,也跟著這麽幹。將兩個孩子的成長,一點一滴的用畫像描繪下來。
攜著畫像的厚厚家書,越過千裏路途,飛到離家之人手中。
陸非離正帶著兵在巡視河道,信便直接送去了他的營帳之中,等他回來後,便看見堂弟陸六郎肘著一堆紙,手上還抓著一張,坐的姿勢有點歪斜,神情也有些微的茫然和飄遠,隱約還摻雜著些喜悅和懷念。
“六弟。”
他叫了一聲。
陸六郎竟然沒聽見。
陸非離走進他,這才看見桌子上那一堆嬰兒畫像,愣了下,伸手將他手中那一幅畫抽出來。陸六郎猛然回神,抬頭一見是他,又鬆了口氣。
“三哥,你怎麽走路無聲無息的?嚇我一跳。”
陸非離瞥了眼手中的畫像,道:“還好意思說。在軍營裏呆了幾個月了,怎麽還是這樣沒長進?若來的是敵人,你頃刻間便要命喪黃泉。”
陸六郎嘿嘿一笑。
“這是你的營帳,外頭那麽多兵把守著,哪裏來的什麽敵人?”
陸家九個兒郎雖性情各異,但彼此關係都不錯。陸非離是兄長,又是國公府的世子爺,素有威嚴。但和陸非瀾的‘凶狠嚴厲’比起來,就不算什麽了。所以下麵幾個小的,對他敬大過畏。
陸非離瞥他一眼,“不是說跟著來曆練,將來好建功立業麽?怎麽一個人在這兒發起呆來了?”
“這不是京裏來了家書嘛。”說到這裏,陸六郎喜動顏色,“三哥,我做父親了。你快看,這是我女兒,叫瓊姐兒。這些畫像,都是灩娘畫的。”
甘氏閨名,甘尋灩。
陸非離又瞥他一眼,“怎麽,現在不嫌棄人家了?”
陸六郎有點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道:“我也不是嫌棄她,我倒是覺得,她挺嫌棄我的。”
陸非離坐下來,拆信封,看見一大堆兒女的畫像。不過這畫,不像是用毛筆畫的。他湊近了看,才發現像是炭。頓時明白,這又是他那腦子裏一堆‘先進學識’的妻子展現出來的才能。他含笑看著,一邊聽著堂弟的聒噪。
“說真的,她天天端著姿態,看我什麽都不順眼。吃飯的時候不許我說話,說這是規矩。不許我喝酒超過三杯,說是酒色誤人。”
難得陸非離還能一心二用,聽到此處也不抬頭,順嘴接了一句,“說得很有道理。弟妹是為你好,別不識好人心。你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卻背後與人是非,非君子所為。”
陸六郎一噎,納悶道:“三哥,你怎麽也幫著她說話?”
“我幫理不幫親。”
陸非離依舊沒抬頭,手裏的畫像換了一幅又一幅。想,女兒好像又長大了些。年初九弟送了兒子一張輕便小弓,兒子已經學得像模像樣。
“妻子娶進門,便和你一體,是要與你過一輩子的。你隻知道諸多抱怨,日子還怎麽過?”
陸六郎不服氣,“三哥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三嫂那麽溫柔賢淑,知書達理,從不約束於你,你當然輕鬆自在。我若是能娶個像三…”
話未說完,陸非離輕飄飄一眼瞥過來,他立即住嘴,訕訕道:“三哥,你別誤會啊,我隻是打個比方,打個比方。”
三哥雖然看著脾氣好,但嚴厲起來,也是不講情麵的。他小時候,可沒少領教過。
“你已二十有二,不是小孩子了。”陸非離開始以兄長的身份教導他,“如今又做了父親,該當起男人的責任。既然來了軍營,就好好曆練,別把小聰明都用在偷奸耍滑上。被父親訓斥了那麽多次,還不長記性。”
陸六郎龍拉著臉。
“來之前,我是一半賭氣一半好奇。可是沒想到,軍營裏這麽苦。大熱天的,還得操練,練得一身汗,回頭連澡都沒地方洗…三哥,我記得,你十三歲就入了軍營吧?你是怎麽熬過來的?”
陸非離笑笑。
“這就嫌苦?那日後讓你出去執行任務,荒郊野嶺的,興許連吃的都沒有,你怎麽受得了?更莫說打起仗來,刀光劍影,遍地屍首。軍資短缺匱乏的時候,隻能喝見不到幾顆米的清粥,隻怕你更受不了。”
陸六郎幹咳一聲,有點不好意思。
陸非離搖搖頭,“你也是從小習武的,底子不差,就是養得懶惰了些。好好在軍營裏呆個一兩年,吃些苦頭,沒準兒就長進了,三叔也能少操些心。”
一兩年…
陸六郎垂眸看著滿桌子女兒的畫像,“三哥,我想家了。瓊姐兒一出生,我就沒在她身邊,等我回去,她大概都不認識我。”
“不是大概,是肯定。”
陸非離想起前幾年,自己不過出門賑災,也就幾個月,回來後兒子就不肯給他抱了。
被潑了一盆涼水的陸六郎滿臉悻悻,“三哥,我後悔了,我想回京。”
“那你就想吧。”
陸非離將所有畫像收起來,“下午加練兩場。”
“啊?”
陸六郎瞬間焉了,認命的去了練武場。摔跤,打拳,騎射…這些都是從小學的,並不難。隻是頂著大太陽,實在是難受。可再煎熬,也得忍。誰讓他自己當初賭氣要跑來軍營受這份罪呢?他那大伯和堂兄,都是非人類。三哥笑麵虎,大伯更是鐵麵無私。來軍營的第二天,他就因為懶惰,被大伯下令打了軍棍。現在想起來,陸六郎都覺得兩股疼痛。
**
中秋後,崔心嬙帶著女兒回到京城。蕭老夫人開心得不得了,當晚就讓周氏準備了家宴,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隔天又回了趟娘家。第三天,便來了國公府。
蕭苑隻比曦姐兒大兩個月,現在已經會說話,隻是吐字還不大清晰。她一看見在榻上坐著的曦姐兒,立即喜滋滋的跑過去。一歲零三個月大的娃,剛學會走路,得讓人攙著,然後抱到榻上。曦姐兒倒是很喜歡這個表姐,很大方的把自己的玩具讓出來和她一起玩兒。
季菀和崔心嬙含笑看著,側過頭來敘舊。
“上次我回去探親,母親就說起你們要回來了,祖母盼了好些日子,總算給盼到了。這兩年,辛苦你了。”
“長姐言重。”
崔心嬙臉上帶著笑。她已經十九歲,容貌褪去了剛成親時的稚嫩,又添幾分母性光輝,更為明麗秀雅。
“夫君在外忙於軍務,我隻恨不能與他分擔,隻能在家照顧好女兒,讓他無後顧之憂。”她說到此,又看看榻上玩兒得正歡的兩個孩子,道:“若非苑姐兒太小,我本是要早幾個月回來的。臨走時,夫君還托我向長姐問好。說等他得勝回歸,再親臨探望。”
季菀莞爾。
“有你這麽個賢妻輔助,是阿瑞的福氣。出去曆練了這兩年,想來應是沉穩不少。如此,祖母也可寬心。”
崔心嬙笑得謙虛。
過了會兒,白風領著行哥兒回來了。
季菀衝他招招手,“叫舅母。”
行哥兒兩歲的時候就見過崔心嬙這個舅母,但那時畢竟還小,又過了兩年,行哥兒便有些忘了,對不上號,不過還是聽母親的話,乖巧的叫了聲‘舅母’。
男娃長得漂亮,嘴又甜,崔心嬙一見就喜歡,拉著他的手連連誇讚。又讓奶娘抱來女兒,讓她叫哥哥。
蕭苑吐字不清,哥哥叫成了‘格格’。
就這樣,行哥兒已是欣喜不已,歡歡喜喜的叫了聲‘妹妹’。
那邊,榻上的曦姐兒嘟起了嘴,看起來有點不開心。
季菀見了便笑,而後又想起另一件事,道:“西北那邊開始軍需征糧,我聽說有些鄉民因此成了難民,往南方跑,你回來的時候,可否遇見?”
崔心嬙點頭,神情有些凝重。
西北戰事吃緊,早就上報朝廷請求加送軍資。可上個月,突然下了場暴雨,山上泥土流失,攜帶了許多大石塊和樹木,將山下的路阻攔,還死了不少人。運糧官被阻了路,隻好繞行。這樣一來,就耽擱了行程。嶽侯便下令就地征收。本來大軍已踏過羅曳借唄,征收的也是羅曳邊境的村莊。可羅曳邊境那些村莊窮苦,根本征收不了多少糧食,所以隻好從大燕西北之境開始征收。鄉民們今年的收成,一部分賣了換錢,剩下的一部分都留著自己吃,得熬到明年收成。軍營裏一征收,有些實在窮苦的人家,便沒得吃,又心生畏懼不敢反抗,隻能往南方逃。
前兩個月,季菀還和阮未凝說起此事,這麽快便應驗了。其實數日前,季菀就從婆母口中得知。還好,沒有引起民變,如今最要緊的,便是安撫。省得外敵未降,又引起了內患。
早產倒也算不得什麽,有季菀這個‘神醫’在,直接代替產婆,替她接生。
到黃昏的時候,甘氏終於生下一個女兒。
因為不足月,孩子看起來格外瘦弱,小臉兒皺巴巴的,哭聲卻大得驚人,堪比曦姐兒剛出生的時候。
甘氏早就累得說不出話來,滿臉都是汗。
丫鬟婆子們進來收拾,季菀抱著孩子出去給等在外麵的三夫人和小藍氏看。老太君也派了人過來詢問,見了孩子,便回去回稟。
這個時辰,內眷們都沒什麽事兒,也都陸陸續續過來,含笑道賀。
孩子爹不在,甘氏自己給女兒取的名字,叫陸易瓊。
取之《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三夫人說,要給陸六郎寫信,告訴他孩子已出生。他是孩子的父親,理應有知悉權。甘氏卻說,不著急,等滿月以後,再告訴他。
夫妻倆不睦,陸六郎甚至為了躲避妻子而跑到邊關去曆練,這事兒在國公府幾乎人盡皆知。三夫人這個嫡母,也不好過多幹涉庶子的事兒,所以也不怎麽問。可如今孩子都生了,日子總要繼續過下去,還鬧什麽小脾氣?三夫人好言相勸,女人還是要溫柔一些,太過刻板哪個男人都不會喜歡的。
甘氏隻是笑笑,“母親誤會了,我不是使小性子,也不是鬧別扭。隻是想換一種方式告訴他。讓他知道,他已為人父,讓他知道,自己多了一份牽掛。”
她看著睡在旁邊的女兒,臉上露一抹溫柔的笑。
“他去邊關,是與我賭氣。以前我覺得,做為一個妻子的本分,便是要謹守女戒女則,三從四德。男人風流,也不得拈酸吃醋,隻需適時的約束告誡,管理好後宅就行了,未曾想過以後。但我艱難生產那日,便在想,這個孩子來得不容易,以後我一定要給她我能給與最好的生活。但女子依附男子而生,她最大的依靠,還是她的父親。我希望六郎在知曉自己已為人父後,更能明白自己肩頭上的一份責任。”
她能說出這番話,倒是讓三夫人有些驚訝。
國公府這幾個年輕媳婦中,甘氏最端莊刻板,也最不討喜。事實上不止是陸六郎,女人們也都不大喜歡她,尤以竇氏最甚。她自己呢也一副曲高和寡知音難求的孤高模樣,看誰都覺得淺薄乏味無內涵,整天關起門來吟詩作對彈琴作畫孤芳自賞。要不然就是把那些個規矩掛在嘴邊。國公府上下,各房各院那麽多,就她屋子裏最安靜。丫鬟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個比一個端莊知禮。就連陸六郎的那位通房,也被她訓練得跟她一樣,規規矩矩,晨昏定省,從未落下。
被調教得太過聽話的結果就是,失寵。
陸六郎這次去邊關,就沒帶她去。
甘氏覺得陸家的男人都很奇怪,都喜歡‘不懂規矩’的女人,這與她多年來的教養和學識大相徑庭。那些個古舊保守的思想已深入骨髓,她是不會反思自己的。時時刻刻都是一臉‘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混濁我獨清’。卻沒想到,生了女兒以後,好像突然轉過彎來了。
三夫人正奇怪,卻又聽她道:“但作為大家閨秀,最重要的還是知書達理,端莊自律,才當得‘賢淑’二字。”
得,果然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三夫人無奈搖頭,不再勸說。
瓊姐兒滿月後,甘氏果然開始給陸六郎寫信,她的信很厚,除了家書以外,還附帶著許多畫像。畫像無一例外,描繪得全是瓊姐兒。
她在女兒洗三後就開始畫。
因為產後要調養,季菀偶爾會過來給她切切脈,有一次便看見了。
甘氏是個才女,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季菀早有耳聞。小藍氏還誇過她的丹青和琴技,不過她為人太過孤高,不屑於爾等凡塵為伍,所以季菀也一直無緣得見一二。如今親眼目睹,方知何為大家手筆。
周氏是世家出身,從小也是按著大家閨秀的規格培養兩個女兒的,所以季菀和季容也是從小學六藝的。隻是因為生在鄉下,條件有限,那些個筆墨紙硯古琴古箏,自然都買的廉價貨。周氏親自授課,姐妹倆學得也認真,雖算不得多精,倒也不算差。可和甘氏比起來,就著實不夠看了。
季菀以前學過一段時間的素描,不精,隻是尚可。再看看甘氏筆下所繪,當真是栩栩如生,嬰兒的五官,神情,或笑或哭或噘嘴或趴在奶娘身上吃奶,各種姿態,五花八門,每根線條都仿佛注了靈魂,那小小嬰孩躍然紙上,仿佛真人一般。
她忍不住讚歎,“神來之筆,不外如是。”
其實她和甘氏接觸不多,也少有交談。甘氏覺得沒人能懂她,也不屑展露自己的才藝。今天隻是偶然給季菀看見了而已,得此誇讚,她也並不意外。她能在家中姐妹中脫穎而出,自是有真本事的。因為季菀給她接生且又幫著她調理身體一事,甘氏對她倒是生出些感激之情。同時,也頗有些意外。她非京城人士,對季菀的大名卻也是聽過的,最著名的就是火鍋。像她這種出身的,基本是不會接觸鄉野平民的。若說有什麽歧視,倒也不會,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罷了。但沒想到,此女子非但是手藝高超的‘廚娘’,竟還有一手好醫術。
意外歸意外,她並不善此道,仍舊還是道不同。
“孩子長得快,家書寥寥幾句不過枯燥詞匯,遠不如畫像生動。”
季菀心中一動,有此得了啟發,再給陸非離寫信的時候,也跟著這麽幹。將兩個孩子的成長,一點一滴的用畫像描繪下來。
攜著畫像的厚厚家書,越過千裏路途,飛到離家之人手中。
陸非離正帶著兵在巡視河道,信便直接送去了他的營帳之中,等他回來後,便看見堂弟陸六郎肘著一堆紙,手上還抓著一張,坐的姿勢有點歪斜,神情也有些微的茫然和飄遠,隱約還摻雜著些喜悅和懷念。
“六弟。”
他叫了一聲。
陸六郎竟然沒聽見。
陸非離走進他,這才看見桌子上那一堆嬰兒畫像,愣了下,伸手將他手中那一幅畫抽出來。陸六郎猛然回神,抬頭一見是他,又鬆了口氣。
“三哥,你怎麽走路無聲無息的?嚇我一跳。”
陸非離瞥了眼手中的畫像,道:“還好意思說。在軍營裏呆了幾個月了,怎麽還是這樣沒長進?若來的是敵人,你頃刻間便要命喪黃泉。”
陸六郎嘿嘿一笑。
“這是你的營帳,外頭那麽多兵把守著,哪裏來的什麽敵人?”
陸家九個兒郎雖性情各異,但彼此關係都不錯。陸非離是兄長,又是國公府的世子爺,素有威嚴。但和陸非瀾的‘凶狠嚴厲’比起來,就不算什麽了。所以下麵幾個小的,對他敬大過畏。
陸非離瞥他一眼,“不是說跟著來曆練,將來好建功立業麽?怎麽一個人在這兒發起呆來了?”
“這不是京裏來了家書嘛。”說到這裏,陸六郎喜動顏色,“三哥,我做父親了。你快看,這是我女兒,叫瓊姐兒。這些畫像,都是灩娘畫的。”
甘氏閨名,甘尋灩。
陸非離又瞥他一眼,“怎麽,現在不嫌棄人家了?”
陸六郎有點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道:“我也不是嫌棄她,我倒是覺得,她挺嫌棄我的。”
陸非離坐下來,拆信封,看見一大堆兒女的畫像。不過這畫,不像是用毛筆畫的。他湊近了看,才發現像是炭。頓時明白,這又是他那腦子裏一堆‘先進學識’的妻子展現出來的才能。他含笑看著,一邊聽著堂弟的聒噪。
“說真的,她天天端著姿態,看我什麽都不順眼。吃飯的時候不許我說話,說這是規矩。不許我喝酒超過三杯,說是酒色誤人。”
難得陸非離還能一心二用,聽到此處也不抬頭,順嘴接了一句,“說得很有道理。弟妹是為你好,別不識好人心。你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卻背後與人是非,非君子所為。”
陸六郎一噎,納悶道:“三哥,你怎麽也幫著她說話?”
“我幫理不幫親。”
陸非離依舊沒抬頭,手裏的畫像換了一幅又一幅。想,女兒好像又長大了些。年初九弟送了兒子一張輕便小弓,兒子已經學得像模像樣。
“妻子娶進門,便和你一體,是要與你過一輩子的。你隻知道諸多抱怨,日子還怎麽過?”
陸六郎不服氣,“三哥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三嫂那麽溫柔賢淑,知書達理,從不約束於你,你當然輕鬆自在。我若是能娶個像三…”
話未說完,陸非離輕飄飄一眼瞥過來,他立即住嘴,訕訕道:“三哥,你別誤會啊,我隻是打個比方,打個比方。”
三哥雖然看著脾氣好,但嚴厲起來,也是不講情麵的。他小時候,可沒少領教過。
“你已二十有二,不是小孩子了。”陸非離開始以兄長的身份教導他,“如今又做了父親,該當起男人的責任。既然來了軍營,就好好曆練,別把小聰明都用在偷奸耍滑上。被父親訓斥了那麽多次,還不長記性。”
陸六郎龍拉著臉。
“來之前,我是一半賭氣一半好奇。可是沒想到,軍營裏這麽苦。大熱天的,還得操練,練得一身汗,回頭連澡都沒地方洗…三哥,我記得,你十三歲就入了軍營吧?你是怎麽熬過來的?”
陸非離笑笑。
“這就嫌苦?那日後讓你出去執行任務,荒郊野嶺的,興許連吃的都沒有,你怎麽受得了?更莫說打起仗來,刀光劍影,遍地屍首。軍資短缺匱乏的時候,隻能喝見不到幾顆米的清粥,隻怕你更受不了。”
陸六郎幹咳一聲,有點不好意思。
陸非離搖搖頭,“你也是從小習武的,底子不差,就是養得懶惰了些。好好在軍營裏呆個一兩年,吃些苦頭,沒準兒就長進了,三叔也能少操些心。”
一兩年…
陸六郎垂眸看著滿桌子女兒的畫像,“三哥,我想家了。瓊姐兒一出生,我就沒在她身邊,等我回去,她大概都不認識我。”
“不是大概,是肯定。”
陸非離想起前幾年,自己不過出門賑災,也就幾個月,回來後兒子就不肯給他抱了。
被潑了一盆涼水的陸六郎滿臉悻悻,“三哥,我後悔了,我想回京。”
“那你就想吧。”
陸非離將所有畫像收起來,“下午加練兩場。”
“啊?”
陸六郎瞬間焉了,認命的去了練武場。摔跤,打拳,騎射…這些都是從小學的,並不難。隻是頂著大太陽,實在是難受。可再煎熬,也得忍。誰讓他自己當初賭氣要跑來軍營受這份罪呢?他那大伯和堂兄,都是非人類。三哥笑麵虎,大伯更是鐵麵無私。來軍營的第二天,他就因為懶惰,被大伯下令打了軍棍。現在想起來,陸六郎都覺得兩股疼痛。
**
中秋後,崔心嬙帶著女兒回到京城。蕭老夫人開心得不得了,當晚就讓周氏準備了家宴,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隔天又回了趟娘家。第三天,便來了國公府。
蕭苑隻比曦姐兒大兩個月,現在已經會說話,隻是吐字還不大清晰。她一看見在榻上坐著的曦姐兒,立即喜滋滋的跑過去。一歲零三個月大的娃,剛學會走路,得讓人攙著,然後抱到榻上。曦姐兒倒是很喜歡這個表姐,很大方的把自己的玩具讓出來和她一起玩兒。
季菀和崔心嬙含笑看著,側過頭來敘舊。
“上次我回去探親,母親就說起你們要回來了,祖母盼了好些日子,總算給盼到了。這兩年,辛苦你了。”
“長姐言重。”
崔心嬙臉上帶著笑。她已經十九歲,容貌褪去了剛成親時的稚嫩,又添幾分母性光輝,更為明麗秀雅。
“夫君在外忙於軍務,我隻恨不能與他分擔,隻能在家照顧好女兒,讓他無後顧之憂。”她說到此,又看看榻上玩兒得正歡的兩個孩子,道:“若非苑姐兒太小,我本是要早幾個月回來的。臨走時,夫君還托我向長姐問好。說等他得勝回歸,再親臨探望。”
季菀莞爾。
“有你這麽個賢妻輔助,是阿瑞的福氣。出去曆練了這兩年,想來應是沉穩不少。如此,祖母也可寬心。”
崔心嬙笑得謙虛。
過了會兒,白風領著行哥兒回來了。
季菀衝他招招手,“叫舅母。”
行哥兒兩歲的時候就見過崔心嬙這個舅母,但那時畢竟還小,又過了兩年,行哥兒便有些忘了,對不上號,不過還是聽母親的話,乖巧的叫了聲‘舅母’。
男娃長得漂亮,嘴又甜,崔心嬙一見就喜歡,拉著他的手連連誇讚。又讓奶娘抱來女兒,讓她叫哥哥。
蕭苑吐字不清,哥哥叫成了‘格格’。
就這樣,行哥兒已是欣喜不已,歡歡喜喜的叫了聲‘妹妹’。
那邊,榻上的曦姐兒嘟起了嘴,看起來有點不開心。
季菀見了便笑,而後又想起另一件事,道:“西北那邊開始軍需征糧,我聽說有些鄉民因此成了難民,往南方跑,你回來的時候,可否遇見?”
崔心嬙點頭,神情有些凝重。
西北戰事吃緊,早就上報朝廷請求加送軍資。可上個月,突然下了場暴雨,山上泥土流失,攜帶了許多大石塊和樹木,將山下的路阻攔,還死了不少人。運糧官被阻了路,隻好繞行。這樣一來,就耽擱了行程。嶽侯便下令就地征收。本來大軍已踏過羅曳借唄,征收的也是羅曳邊境的村莊。可羅曳邊境那些村莊窮苦,根本征收不了多少糧食,所以隻好從大燕西北之境開始征收。鄉民們今年的收成,一部分賣了換錢,剩下的一部分都留著自己吃,得熬到明年收成。軍營裏一征收,有些實在窮苦的人家,便沒得吃,又心生畏懼不敢反抗,隻能往南方逃。
前兩個月,季菀還和阮未凝說起此事,這麽快便應驗了。其實數日前,季菀就從婆母口中得知。還好,沒有引起民變,如今最要緊的,便是安撫。省得外敵未降,又引起了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