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以後,季菀簡單和母親說了事情始末,周氏聞言也是歎息。
“春花那孩子,可惜了。”
陳氏曾對季青有那麽些旖旎心思,但礙於父母之命再加之季青沒看上她,不得已嫁給了王大山,這些年來一直嫉妒周氏。季青對周氏約好,她心裏就越不痛快。王大山死後,她更對周氏深恨於心。後來季青病逝,劉氏虐待周氏,陳氏那口氣算是出了,但始終不待見周氏。現在周氏越過越好,她日子過得艱難,可想而知心底多不平衡。如今她的女兒出了這事兒,卻是周氏的女兒去診治幫忙。也不知道陳氏心裏,是個什麽滋味。
周氏對於陳氏曾間接害得自己流產心有芥蒂,但不會遷怒陳氏的女兒。
“這事兒也不能鬧得太大,否則春花的名聲全毀,將怕便嫁不了什麽好人家了。”
季菀道:“陳氏不傻,若真鬧將起來,她三個女兒的前途都毀了。對方礙於名聲,也不會到處宣揚。”
打官司可以,但這個時代,女人的貞潔名聲大於天。再說,這種事告上官府也說不清楚。萬一被人反咬一口,還得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這個啞巴虧,王春花也隻能咬牙吞了。
“我倒是不擔心這個。”周氏眉心微蹙,“陳家那邊,怕是不會善了。”
季菀一愣,然後便想起,當年陳家二老把小女兒送去給人做妾,然後被主母害得一屍兩命。陳家二老帶著女兒的屍首去那家門前鬧,索要了五兩銀子。陳氏的母親丁氏和幾個兒媳婦,都是勢利眼兒的東西,還真有可能打著親戚的旗號去鬧。
“娘,這些事兒您就別管了。家家都有槽心事兒,您也管不過來。再說陳氏不是個好欺負的,隻要她和王春花不出麵,陳家那邊想鬧也沒有由頭。”
周氏點點頭,不再關心此事,又問道:“給你大伯他們說好了?”
“嗯。”
本來團年飯應該在主屋那邊吃,但今年他們家剛好喬遷新居,依著風俗,應該在新家過年,所以便把叔伯都請過來。甭管平時兄弟妯娌間有什麽嫌隙,過年還是該熱熱鬧鬧的。
劉氏今天難得沒有找茬,卻問起了王春水的事兒。
“我聽說你今天去給王春水那丫頭看診了?”
她盯著季菀,眉頭微皺。
“我剛好撞見,總不能不管。”
季菀心平氣的回答。
劉氏撇撇嘴,“以後他們家的事兒你少管,指不定以後出了什麽岔子賴在你頭上,訛你錢財。”
說來說去,還是錢。
大過年的,季菀不想跟她起口舌爭端,微笑道:“奶奶說的是,我記住了。”
劉氏就是想拿話頭訓她兩句,沒料到她這麽乖巧柔順,倒是不好再繼續發作,隻好悶聲吃菜。
別說,周氏家的飯菜就是好吃。
同樣的大年夜,千裏之外的京城安國公府中,便熱鬧多了。
公府門第,權貴之家,顯赫自然非比尋常。珠光玉璧,金碧輝煌,仆從無數。吃個飯,都有丫鬟侍立在側,等候主子差遣。
安國公府共四房,除卻四老爺是庶出,其他三位老爺都是太夫人嫡出,平日裏都是在各自的院子裏用膳。今天因為是大年夜,便全都聚在太夫人這兒,一大家子,上到太夫人下到孫少爺孫小姐,光主子都有二三十號人,可見有多熱鬧。
吃了團年飯,幾個少爺姑娘又在院子裏玩兒雪球,歡聲笑語不斷,迎著除夕煙火,鬧騰了大半宿,子時才歇,各自回屋。
“三哥,你帶回那個臘腸,真好吃。”
十二歲的六姑娘陸非煙走在親哥哥身邊,嬌聲誇讚,“隻可惜太少了,不夠吃。”
陸非離其實並未把季菀的臘腸方子用於軍中,他那麽說,隻不過是不希望那丫頭有心裏負擔罷了。
“就你嘴饞。”
大夫人伸手點了點女兒的鼻子,“瞧你這臉蛋,肉嘟嘟的,再吃就長出雙下巴了。”
陸非煙調皮的吐了吐舌頭,不說話。
陸非離笑笑,“能吃是福,母親就別說她了。”
“你就知道慣著她。”
大夫人口中這樣說著,眼神卻是寵溺的。
“對了阿離,你上次寄回來的那個藥方子,聽你父親說,是一個小姑娘開的?”
“嗯。”陸非離道:“是一個農家小丫頭,叫季菀。頗有些能耐,我隻將您的症狀與她仔細說完,她便給了我這個藥方。就連張將軍腹痛之疾和林將軍的頭疾,也是她給治好的。哦對了,你們現在戴的手套,也是她發明的。”
又看一眼親妹妹,“煙兒喜歡吃的臘腸,也是她做出來的。”
大夫人有些驚異,“如此說來,這姑娘可真是心靈手巧,你得好好感謝人家。”
“我謝了,還送了一套宅子給她,可她不收。”
“為何?”
陸非離道:“她為村民義診,從來不收錢,更欽佩將士們血戰沙場保家衛國的風骨,所以拒不收禮。”
“那這姑娘可真是心善又識大體。”大夫人忍不住誇讚,末了又歎息一聲,“隻可惜生在農門。若不然,就憑著這一身本事,也能有個好前程。”
說起這個,陸非離便想起一件事。
“母親,您可知曉,十四年前,周家將嫡長女逐出家門,究竟是因何事?”
世家門戶裏這些隱私,總有些風聲,作為大家族的當家夫人,多少也應該知曉一些。
大夫人一愣,斂了神色,“你怎麽突然問起這個?”
看母親神情,陸非離便知道,周氏被逐必有隱情。
“我巡查北地州府遇刺,查到刺客隱於延城多日,特去府衙調取卷宗查看生人戶籍登記,偶然發現一周姓婦人宗戶不詳,隻知道是京城人士。既能隱宗室,想來定是權貴人家,多番查證後,才知她乃恩師之後。”
他並未說周氏便是季菀的母親,這番解釋也足夠了。
大夫人聽說他遇刺,心就提了起來,“遇刺?是誰做的?傷得怎麽樣?”
陸非煙也是滿臉擔憂。
“宵小之徒罷了,我一時大意受了點皮外傷,早已痊愈,母親不必掛礙。”
陸非離語氣溫和,安撫的笑笑。
大夫人這才鬆了口氣,而後又歎道:“你說的周氏嫡長女,我知道,姐妹齟齬,卻是兩敗俱傷。長女被逐,次女也遠嫁京外,至今周太師都不允其回京。具體如何,也是眾說紛紜。但那位周家長女,我卻是見過的,知書達理,絕非心術不正之人。被逐家門,也不過因著悠悠眾口罷了,實是冤屈。”
原來如此。
陸非離想起那日見到的周氏,舉止得體,眉目清正,的確非奸邪之人。今日從母親口中得到證實,心中便有了底。
他沒問細節。
豪門內宅裏醃臢事兒多,親姐妹鬧成這般結局,也是令人唏噓。
“春花那孩子,可惜了。”
陳氏曾對季青有那麽些旖旎心思,但礙於父母之命再加之季青沒看上她,不得已嫁給了王大山,這些年來一直嫉妒周氏。季青對周氏約好,她心裏就越不痛快。王大山死後,她更對周氏深恨於心。後來季青病逝,劉氏虐待周氏,陳氏那口氣算是出了,但始終不待見周氏。現在周氏越過越好,她日子過得艱難,可想而知心底多不平衡。如今她的女兒出了這事兒,卻是周氏的女兒去診治幫忙。也不知道陳氏心裏,是個什麽滋味。
周氏對於陳氏曾間接害得自己流產心有芥蒂,但不會遷怒陳氏的女兒。
“這事兒也不能鬧得太大,否則春花的名聲全毀,將怕便嫁不了什麽好人家了。”
季菀道:“陳氏不傻,若真鬧將起來,她三個女兒的前途都毀了。對方礙於名聲,也不會到處宣揚。”
打官司可以,但這個時代,女人的貞潔名聲大於天。再說,這種事告上官府也說不清楚。萬一被人反咬一口,還得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這個啞巴虧,王春花也隻能咬牙吞了。
“我倒是不擔心這個。”周氏眉心微蹙,“陳家那邊,怕是不會善了。”
季菀一愣,然後便想起,當年陳家二老把小女兒送去給人做妾,然後被主母害得一屍兩命。陳家二老帶著女兒的屍首去那家門前鬧,索要了五兩銀子。陳氏的母親丁氏和幾個兒媳婦,都是勢利眼兒的東西,還真有可能打著親戚的旗號去鬧。
“娘,這些事兒您就別管了。家家都有槽心事兒,您也管不過來。再說陳氏不是個好欺負的,隻要她和王春花不出麵,陳家那邊想鬧也沒有由頭。”
周氏點點頭,不再關心此事,又問道:“給你大伯他們說好了?”
“嗯。”
本來團年飯應該在主屋那邊吃,但今年他們家剛好喬遷新居,依著風俗,應該在新家過年,所以便把叔伯都請過來。甭管平時兄弟妯娌間有什麽嫌隙,過年還是該熱熱鬧鬧的。
劉氏今天難得沒有找茬,卻問起了王春水的事兒。
“我聽說你今天去給王春水那丫頭看診了?”
她盯著季菀,眉頭微皺。
“我剛好撞見,總不能不管。”
季菀心平氣的回答。
劉氏撇撇嘴,“以後他們家的事兒你少管,指不定以後出了什麽岔子賴在你頭上,訛你錢財。”
說來說去,還是錢。
大過年的,季菀不想跟她起口舌爭端,微笑道:“奶奶說的是,我記住了。”
劉氏就是想拿話頭訓她兩句,沒料到她這麽乖巧柔順,倒是不好再繼續發作,隻好悶聲吃菜。
別說,周氏家的飯菜就是好吃。
同樣的大年夜,千裏之外的京城安國公府中,便熱鬧多了。
公府門第,權貴之家,顯赫自然非比尋常。珠光玉璧,金碧輝煌,仆從無數。吃個飯,都有丫鬟侍立在側,等候主子差遣。
安國公府共四房,除卻四老爺是庶出,其他三位老爺都是太夫人嫡出,平日裏都是在各自的院子裏用膳。今天因為是大年夜,便全都聚在太夫人這兒,一大家子,上到太夫人下到孫少爺孫小姐,光主子都有二三十號人,可見有多熱鬧。
吃了團年飯,幾個少爺姑娘又在院子裏玩兒雪球,歡聲笑語不斷,迎著除夕煙火,鬧騰了大半宿,子時才歇,各自回屋。
“三哥,你帶回那個臘腸,真好吃。”
十二歲的六姑娘陸非煙走在親哥哥身邊,嬌聲誇讚,“隻可惜太少了,不夠吃。”
陸非離其實並未把季菀的臘腸方子用於軍中,他那麽說,隻不過是不希望那丫頭有心裏負擔罷了。
“就你嘴饞。”
大夫人伸手點了點女兒的鼻子,“瞧你這臉蛋,肉嘟嘟的,再吃就長出雙下巴了。”
陸非煙調皮的吐了吐舌頭,不說話。
陸非離笑笑,“能吃是福,母親就別說她了。”
“你就知道慣著她。”
大夫人口中這樣說著,眼神卻是寵溺的。
“對了阿離,你上次寄回來的那個藥方子,聽你父親說,是一個小姑娘開的?”
“嗯。”陸非離道:“是一個農家小丫頭,叫季菀。頗有些能耐,我隻將您的症狀與她仔細說完,她便給了我這個藥方。就連張將軍腹痛之疾和林將軍的頭疾,也是她給治好的。哦對了,你們現在戴的手套,也是她發明的。”
又看一眼親妹妹,“煙兒喜歡吃的臘腸,也是她做出來的。”
大夫人有些驚異,“如此說來,這姑娘可真是心靈手巧,你得好好感謝人家。”
“我謝了,還送了一套宅子給她,可她不收。”
“為何?”
陸非離道:“她為村民義診,從來不收錢,更欽佩將士們血戰沙場保家衛國的風骨,所以拒不收禮。”
“那這姑娘可真是心善又識大體。”大夫人忍不住誇讚,末了又歎息一聲,“隻可惜生在農門。若不然,就憑著這一身本事,也能有個好前程。”
說起這個,陸非離便想起一件事。
“母親,您可知曉,十四年前,周家將嫡長女逐出家門,究竟是因何事?”
世家門戶裏這些隱私,總有些風聲,作為大家族的當家夫人,多少也應該知曉一些。
大夫人一愣,斂了神色,“你怎麽突然問起這個?”
看母親神情,陸非離便知道,周氏被逐必有隱情。
“我巡查北地州府遇刺,查到刺客隱於延城多日,特去府衙調取卷宗查看生人戶籍登記,偶然發現一周姓婦人宗戶不詳,隻知道是京城人士。既能隱宗室,想來定是權貴人家,多番查證後,才知她乃恩師之後。”
他並未說周氏便是季菀的母親,這番解釋也足夠了。
大夫人聽說他遇刺,心就提了起來,“遇刺?是誰做的?傷得怎麽樣?”
陸非煙也是滿臉擔憂。
“宵小之徒罷了,我一時大意受了點皮外傷,早已痊愈,母親不必掛礙。”
陸非離語氣溫和,安撫的笑笑。
大夫人這才鬆了口氣,而後又歎道:“你說的周氏嫡長女,我知道,姐妹齟齬,卻是兩敗俱傷。長女被逐,次女也遠嫁京外,至今周太師都不允其回京。具體如何,也是眾說紛紜。但那位周家長女,我卻是見過的,知書達理,絕非心術不正之人。被逐家門,也不過因著悠悠眾口罷了,實是冤屈。”
原來如此。
陸非離想起那日見到的周氏,舉止得體,眉目清正,的確非奸邪之人。今日從母親口中得到證實,心中便有了底。
他沒問細節。
豪門內宅裏醃臢事兒多,親姐妹鬧成這般結局,也是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