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如果看到的是之前章節, 請耐心等待72小時 沈文昶飛快跑進院子裏,打開雞籠, 將驚風送了進去, 自己則轉身跑進了屋裏。
沈文昶的屋裏外間雜亂不堪,左邊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弓, 旁邊掛著半桶箭。弓箭下麵放在一把椅子,椅子前是一張極大的桌子,桌子上放著幾把木劍, 旁邊堆放的是嶄新的連翻都沒翻過的書。
書桌對麵是一張榻,榻旁邊是一把搖椅,搖椅上鋪的是她去年打獵弄回來的鹿皮。
沈文昶進了屋,關了門,將髒衣服隨手脫下丟到榻上,將腳上的靴子隨意甩開, 穿著白襪子匆匆跑進內屋去。
內屋倒是相對幹淨一些,右邊一排高櫃, 裏麵俱都是沈文昶的衣物。靠窗處放著兩個落地式花架凳,花架凳上各放著一瓶兒青竹枝葉, 再旁邊是一張上好的檀木床, 床邊掛著一把真的青鋒劍, 床上被褥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疊在床裏, 說來也是奇怪, 她如此一個邋遢的人, 床上竟是幹幹淨淨,每次清晨起床她想不疊被子總覺得耳邊有人念叨著。
從內屋格局上看,沈文昶是個不會規劃屋內陳設的人,如此擺放純是渾擺一通,沒有半個雅字可言。
沈文昶進了內間在高櫃裏尋了件淺藍色的袍子穿在身上並未係上腰帶,相比在外穿的要隨意些。
穿好衣服沈文昶坐在床上躊躇不安,前廳的女人似是瘋了,可眼下她爹又不在家,哦,幸虧她爹不在家,不然的話此刻屁股早開了花。
“碰,碰,碰!”外間的門此時被敲了三下。
沈文昶在內屋一驚,那女人當真要打自己了不成?
“哥哥~”屋外傳來三歲妹妹秋兒的聲音。
不錯,沈文昶的妹妹秋兒才三歲半,比沈文昶小十三歲多,而秋兒的娘親沈夫人今年才二十八歲光景,比沈文昶才大十一歲。
天順八年那會,沈文昶的娘親受不住沈文昶奶奶尖酸刻薄,最終在那一年去了。沈文昶的奶奶在天順九年和同城的王秀才訂了親,給兒子續娶王秀才的嫡次女兒。當年沈夫人剛過十八歲不久,年齡正佳,可礙於沈文昶娘親新逝一年,兩家隻是訂了親並未迎娶,待過三年期滿,沈仲南奉母命娶了已經年過二十的沈夫人進門。
初始沈仲南不是很樂意,加上兒子滿倉吵鬧甚至生出退婚之心,奈何母親苦苦相逼,且母親病情日益沉重,最後為了衝喜將婚期提前。
本來一臉愁苦的沈仲南在婚後不久,竟生出幾分笑意來,這小妻子雖說不是閉月羞花,可那份嫻靜之態讓他很是歡喜,最讓她鍾意的是,對滿倉不打不罵,包容的很。
屋內的沈文昶聽是秋兒的聲音,忙打開內屋的門,跑到外間,耳朵貼著門問道:“門外當真是妹妹嗎?”
“嗯,哥哥,快開門。”秋兒在門外握起小拳頭又敲了下門。
沈文昶剛想開門,想到什麽,便又問道:“門外隻有你一個嗎?你娘呢?”
“是隻有秋兒一個,娘親不知道在哪裏。”秋兒本來在丫鬟的看護下蹲在荷花池邊看裏麵的魚,突然見哥哥抱著公雞回了自己的小院,便小跑過來找哥哥玩。
沈文昶聞言將門開了個小縫,低頭一看,當真隻有妹妹,連忙將門敞開,笑著邁出屋去,蹲下問道:“秋兒怎麽過來了?今天在家玩了什麽呢?”
“今天玩了泥,還玩了陀螺,可哥哥不在,都不好玩呢。”秋兒邁著小腿走近沈文昶懷裏,小胳膊一抬摟著哥哥的脖子,奶聲奶氣道:“哥哥,我好累,哥哥抱我。”
“你做啥了就好累啊?”沈文昶笑著將妹妹溫溫柔柔地抱進懷裏,然後抱了起來。
“我剛才追哥哥來著,哥哥跑好快,我好累。”秋兒回了話,小胳膊朝外麵一指又道:“哥哥,咱去外麵玩吧,咱們去喂魚好不好?”
“喂魚啊~”沈文昶仰著腦袋想了想,“哥哥明天陪你喂魚好不好?”
“為什麽呢?”秋兒不解,歪著腦袋,“魚餓了呢,明天魚會死的呀。”
沈文昶聞言道:“魚可以喝水啊,不會死的。”
這時,沈夫人帶著奶娘急匆匆來了沈文昶的小院子,沈夫人手裏拿著戒尺,剛進院落,往右一看,房門前,繼子抱著秋兒,兄妹倆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看到這一幕,沈夫人就心軟了,手裏的戒尺默默垂下。每每看到他們兄妹和睦地在一處時,她的心就軟的一塌糊塗。
“你們倆去洗洗手,然後到前廳吃飯。”沈夫人說罷轉身離開,奶娘見狀給沈文昶使了個眼色,然後追上主母。
沈夫人走在長廊上,停了下來,眼下秋天,池子裏的荷花早就凋謝,想到荷花便想到了心底的那個人,搖了搖頭連連歎氣。
沈夫人娘家姓王,閨名喚作玥珍,自幼兒便讀遍家中藏書,訂親之前從未想過給人做繼母。
“夫人,消消氣,少爺心善,就是皮了些,待再長兩歲,懂了道理就好了。”奶娘在沈夫人跟前念叨著。
“哎,我二十歲嫁進府來,如今都八年了,豈能不知滿倉他嘴硬心軟,他雖不是我親生,可到底兒和我生活了八年呐,我心中便是待他如親生一般。奶娘,你說,哪有娘親看著兒子整日混鬧卻置之不理的,往日我說一句他能厭惡我好幾個月,本想著為著和睦我不去說他,他大了明事理就不惹是生非了,可如今他都十七了,大字不識幾個,還整日逃課,再這樣下去沈家的生意靠誰打理啊,我和老爺總有不在的那一天,他坐吃山空之後靠什麽過日子?秋兒倒是可以給她說戶好人家,到底兒是女兒家,靠夫吃飯即可,可滿倉呢?”
奶娘聽了眼淚在眼眶打轉,她是從沈文昶母親娘家帶過來的,當初為了阻止沈家老太太給兒子納妾,她家小姐產房謊報生了兒子。
可即使如此,沈家老太太依舊不喜歡她家小姐,每每趁老爺出門做生意,便來相欺,她家小姐最終沒熬過那口氣,在少爺六歲那年撒手而去。
從那之後,她便將少爺帶在身邊養,後來老爺訂了親,她整日擔心,新夫人嫁進府後對少爺不好,可最終她杞人憂天,新夫人心善,進府後知道她是少爺的奶娘,竟然重用起來留在身邊,對少爺衣食上也很費心,來了興致,也曾親自給少爺做過衣服,如今又為小少爺想的這般長久,實在是位好夫人。
“夫人待少爺好,少爺大些會體會到的。”奶娘哽咽一句。
“哎,隻盼他收心向上,待我們老了,他能撐起這個家來。”沈夫人說罷提著裙擺從長廊往前廳走去。
沈文昶的小院內,沈文昶和秋兒蹲在台階上,沈文昶端著水杯將涼了一天的茶水倒在妹妹秋兒手上。
“秋兒,搓一搓。”沈文昶停止倒水,讓妹妹搓搓手。
見妹妹小胖手交疊在一起使不上力氣,便將水杯放到地上,自己附在妹妹手上搓著。
“額。”瞧著妹妹比剛才更髒些的小手,沈文昶愣了一會,不好意思笑道:“原是我的手髒啊,秋兒先給我洗吧。”
“嗬嗬嗬嗬~”秋兒瞧著自己的小髒水,笑的歡快,奶聲奶氣道:“原來是哥哥手髒啊。”秋兒說罷拿起杯子,將茶水輕輕地在哥哥手上灑著。
沈文昶快速洗了手,又接過茶杯重新倒了杯涼茶給妹妹秋兒將手洗幹淨,隨後將手甩了幾下,去了些水後將秋兒抱起來架在脖子上。
“走咯,咱們吃飯咯。”沈文昶架著妹妹跑出月亮們,嚇的後麵的丫鬟連忙跟上前,“少爺,慢些啊!”
“咯咯咯咯~”秋兒笑聲連連,嘴上也跟著學道:“吃飯咯~”
天順十九年,秋。
南通府原知府告老還鄉,大周天順陛下下派當朝禦史中丞陸文正為南通知府。朝後第二天陸大人攜帶聖旨和文書領著老管家走馬上任,半月後,陸大人一家舉家遷往南通。
南通是大周最為富庶之地,南北四通八達,既是商人往來之地,又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城內剡江,雲亭,沁湖,鳴山幾處頗得文人們的喜愛,往往要在這幾處舉行詩會,屆時高朋滿座,暢所欲言,留下許多為人吟誦的佳作。
去年正五品守備張大人的兒子張子遼求學南通華中書院,在上巳節三月初三日作了一首佳賦,被文人廣為傳誦。當時正值高賢會聚雲亭,張子遼少年才子之名在此揚於南通。
賦中有兩句被書院提在學堂門柱之上:良談吐玉,剡江與普漢爭流;書聲繞梁,白雲將紅霞並起。
張子遼人如其才,雖是武將之子卻是生的儒雅翩翩。文人詩會之中,也多能出口成章,為人也頗多豪氣,常請書院中三位同窗喝酒論詩,四人被稱之為南通四才。
今日一大早,張子遼早早離了書院,進了南通府衙後院。
後院中,梧桐樹下,陸知府正瞧著曆年的案卷,他上任一月來勤勤勉勉,不曾懈怠,因而臉上多有倦容。
“陸伯父!”張子遼被衙役引進月亮門,快走幾步朝著陸文正行了一禮。
陸文正聞聲放下案卷,笑問道:“是賢侄來了啊,賢侄今日為何清晨至此啊,可是有甚急事?”
張子遼聽得長輩問話,忙道:“伯父,算著時日,伯母與清猗妹妹,青喆弟弟也該到南通了,小侄理應早早前來相迎。”
沈文昶的屋裏外間雜亂不堪,左邊的牆壁上掛著一張弓, 旁邊掛著半桶箭。弓箭下麵放在一把椅子,椅子前是一張極大的桌子,桌子上放著幾把木劍, 旁邊堆放的是嶄新的連翻都沒翻過的書。
書桌對麵是一張榻,榻旁邊是一把搖椅,搖椅上鋪的是她去年打獵弄回來的鹿皮。
沈文昶進了屋,關了門,將髒衣服隨手脫下丟到榻上,將腳上的靴子隨意甩開, 穿著白襪子匆匆跑進內屋去。
內屋倒是相對幹淨一些,右邊一排高櫃, 裏麵俱都是沈文昶的衣物。靠窗處放著兩個落地式花架凳,花架凳上各放著一瓶兒青竹枝葉, 再旁邊是一張上好的檀木床, 床邊掛著一把真的青鋒劍, 床上被褥幹幹淨淨整整齊齊疊在床裏, 說來也是奇怪, 她如此一個邋遢的人, 床上竟是幹幹淨淨,每次清晨起床她想不疊被子總覺得耳邊有人念叨著。
從內屋格局上看,沈文昶是個不會規劃屋內陳設的人,如此擺放純是渾擺一通,沒有半個雅字可言。
沈文昶進了內間在高櫃裏尋了件淺藍色的袍子穿在身上並未係上腰帶,相比在外穿的要隨意些。
穿好衣服沈文昶坐在床上躊躇不安,前廳的女人似是瘋了,可眼下她爹又不在家,哦,幸虧她爹不在家,不然的話此刻屁股早開了花。
“碰,碰,碰!”外間的門此時被敲了三下。
沈文昶在內屋一驚,那女人當真要打自己了不成?
“哥哥~”屋外傳來三歲妹妹秋兒的聲音。
不錯,沈文昶的妹妹秋兒才三歲半,比沈文昶小十三歲多,而秋兒的娘親沈夫人今年才二十八歲光景,比沈文昶才大十一歲。
天順八年那會,沈文昶的娘親受不住沈文昶奶奶尖酸刻薄,最終在那一年去了。沈文昶的奶奶在天順九年和同城的王秀才訂了親,給兒子續娶王秀才的嫡次女兒。當年沈夫人剛過十八歲不久,年齡正佳,可礙於沈文昶娘親新逝一年,兩家隻是訂了親並未迎娶,待過三年期滿,沈仲南奉母命娶了已經年過二十的沈夫人進門。
初始沈仲南不是很樂意,加上兒子滿倉吵鬧甚至生出退婚之心,奈何母親苦苦相逼,且母親病情日益沉重,最後為了衝喜將婚期提前。
本來一臉愁苦的沈仲南在婚後不久,竟生出幾分笑意來,這小妻子雖說不是閉月羞花,可那份嫻靜之態讓他很是歡喜,最讓她鍾意的是,對滿倉不打不罵,包容的很。
屋內的沈文昶聽是秋兒的聲音,忙打開內屋的門,跑到外間,耳朵貼著門問道:“門外當真是妹妹嗎?”
“嗯,哥哥,快開門。”秋兒在門外握起小拳頭又敲了下門。
沈文昶剛想開門,想到什麽,便又問道:“門外隻有你一個嗎?你娘呢?”
“是隻有秋兒一個,娘親不知道在哪裏。”秋兒本來在丫鬟的看護下蹲在荷花池邊看裏麵的魚,突然見哥哥抱著公雞回了自己的小院,便小跑過來找哥哥玩。
沈文昶聞言將門開了個小縫,低頭一看,當真隻有妹妹,連忙將門敞開,笑著邁出屋去,蹲下問道:“秋兒怎麽過來了?今天在家玩了什麽呢?”
“今天玩了泥,還玩了陀螺,可哥哥不在,都不好玩呢。”秋兒邁著小腿走近沈文昶懷裏,小胳膊一抬摟著哥哥的脖子,奶聲奶氣道:“哥哥,我好累,哥哥抱我。”
“你做啥了就好累啊?”沈文昶笑著將妹妹溫溫柔柔地抱進懷裏,然後抱了起來。
“我剛才追哥哥來著,哥哥跑好快,我好累。”秋兒回了話,小胳膊朝外麵一指又道:“哥哥,咱去外麵玩吧,咱們去喂魚好不好?”
“喂魚啊~”沈文昶仰著腦袋想了想,“哥哥明天陪你喂魚好不好?”
“為什麽呢?”秋兒不解,歪著腦袋,“魚餓了呢,明天魚會死的呀。”
沈文昶聞言道:“魚可以喝水啊,不會死的。”
這時,沈夫人帶著奶娘急匆匆來了沈文昶的小院子,沈夫人手裏拿著戒尺,剛進院落,往右一看,房門前,繼子抱著秋兒,兄妹倆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看到這一幕,沈夫人就心軟了,手裏的戒尺默默垂下。每每看到他們兄妹和睦地在一處時,她的心就軟的一塌糊塗。
“你們倆去洗洗手,然後到前廳吃飯。”沈夫人說罷轉身離開,奶娘見狀給沈文昶使了個眼色,然後追上主母。
沈夫人走在長廊上,停了下來,眼下秋天,池子裏的荷花早就凋謝,想到荷花便想到了心底的那個人,搖了搖頭連連歎氣。
沈夫人娘家姓王,閨名喚作玥珍,自幼兒便讀遍家中藏書,訂親之前從未想過給人做繼母。
“夫人,消消氣,少爺心善,就是皮了些,待再長兩歲,懂了道理就好了。”奶娘在沈夫人跟前念叨著。
“哎,我二十歲嫁進府來,如今都八年了,豈能不知滿倉他嘴硬心軟,他雖不是我親生,可到底兒和我生活了八年呐,我心中便是待他如親生一般。奶娘,你說,哪有娘親看著兒子整日混鬧卻置之不理的,往日我說一句他能厭惡我好幾個月,本想著為著和睦我不去說他,他大了明事理就不惹是生非了,可如今他都十七了,大字不識幾個,還整日逃課,再這樣下去沈家的生意靠誰打理啊,我和老爺總有不在的那一天,他坐吃山空之後靠什麽過日子?秋兒倒是可以給她說戶好人家,到底兒是女兒家,靠夫吃飯即可,可滿倉呢?”
奶娘聽了眼淚在眼眶打轉,她是從沈文昶母親娘家帶過來的,當初為了阻止沈家老太太給兒子納妾,她家小姐產房謊報生了兒子。
可即使如此,沈家老太太依舊不喜歡她家小姐,每每趁老爺出門做生意,便來相欺,她家小姐最終沒熬過那口氣,在少爺六歲那年撒手而去。
從那之後,她便將少爺帶在身邊養,後來老爺訂了親,她整日擔心,新夫人嫁進府後對少爺不好,可最終她杞人憂天,新夫人心善,進府後知道她是少爺的奶娘,竟然重用起來留在身邊,對少爺衣食上也很費心,來了興致,也曾親自給少爺做過衣服,如今又為小少爺想的這般長久,實在是位好夫人。
“夫人待少爺好,少爺大些會體會到的。”奶娘哽咽一句。
“哎,隻盼他收心向上,待我們老了,他能撐起這個家來。”沈夫人說罷提著裙擺從長廊往前廳走去。
沈文昶的小院內,沈文昶和秋兒蹲在台階上,沈文昶端著水杯將涼了一天的茶水倒在妹妹秋兒手上。
“秋兒,搓一搓。”沈文昶停止倒水,讓妹妹搓搓手。
見妹妹小胖手交疊在一起使不上力氣,便將水杯放到地上,自己附在妹妹手上搓著。
“額。”瞧著妹妹比剛才更髒些的小手,沈文昶愣了一會,不好意思笑道:“原是我的手髒啊,秋兒先給我洗吧。”
“嗬嗬嗬嗬~”秋兒瞧著自己的小髒水,笑的歡快,奶聲奶氣道:“原來是哥哥手髒啊。”秋兒說罷拿起杯子,將茶水輕輕地在哥哥手上灑著。
沈文昶快速洗了手,又接過茶杯重新倒了杯涼茶給妹妹秋兒將手洗幹淨,隨後將手甩了幾下,去了些水後將秋兒抱起來架在脖子上。
“走咯,咱們吃飯咯。”沈文昶架著妹妹跑出月亮們,嚇的後麵的丫鬟連忙跟上前,“少爺,慢些啊!”
“咯咯咯咯~”秋兒笑聲連連,嘴上也跟著學道:“吃飯咯~”
天順十九年,秋。
南通府原知府告老還鄉,大周天順陛下下派當朝禦史中丞陸文正為南通知府。朝後第二天陸大人攜帶聖旨和文書領著老管家走馬上任,半月後,陸大人一家舉家遷往南通。
南通是大周最為富庶之地,南北四通八達,既是商人往來之地,又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城內剡江,雲亭,沁湖,鳴山幾處頗得文人們的喜愛,往往要在這幾處舉行詩會,屆時高朋滿座,暢所欲言,留下許多為人吟誦的佳作。
去年正五品守備張大人的兒子張子遼求學南通華中書院,在上巳節三月初三日作了一首佳賦,被文人廣為傳誦。當時正值高賢會聚雲亭,張子遼少年才子之名在此揚於南通。
賦中有兩句被書院提在學堂門柱之上:良談吐玉,剡江與普漢爭流;書聲繞梁,白雲將紅霞並起。
張子遼人如其才,雖是武將之子卻是生的儒雅翩翩。文人詩會之中,也多能出口成章,為人也頗多豪氣,常請書院中三位同窗喝酒論詩,四人被稱之為南通四才。
今日一大早,張子遼早早離了書院,進了南通府衙後院。
後院中,梧桐樹下,陸知府正瞧著曆年的案卷,他上任一月來勤勤勉勉,不曾懈怠,因而臉上多有倦容。
“陸伯父!”張子遼被衙役引進月亮門,快走幾步朝著陸文正行了一禮。
陸文正聞聲放下案卷,笑問道:“是賢侄來了啊,賢侄今日為何清晨至此啊,可是有甚急事?”
張子遼聽得長輩問話,忙道:“伯父,算著時日,伯母與清猗妹妹,青喆弟弟也該到南通了,小侄理應早早前來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