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彼時劉郅甫稱帝,建國號周, 定那年為承乾元年。
八方來伏, 好不風光。然則江東李偃依舊盤踞繁陽,未降, 是他心頭之病。
李偃失了郢台往東的大片城池, 但所守繁陽,亦是固若金湯。
區區一地,不足掛齒。謀臣亦勸劉郅,江山甫定,百廢待興,宜休養生息, 暫且留他喘息片刻, 料他孤立無援,也難再起風浪。
劉郅幾次敗在李偃手下, 無論是論兵馬論出身論智謀以及其他種種, 劉郅都蔑視李偃,然則就是這樣一個草莽出身之人, 屢次滅他威風,煞他尊嚴, 是以劉郅恨他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剝其皮抽其骨。
遂拒聽謀臣之言, 調兵十萬以攻打繁陽。
繁陽借地勢之利, 固守月許。
劉郅親封主帥樊塚立了軍令狀, 久攻不下,故而急切,劍走偏鋒用聲東擊西之術,城下叫囂,另使一萬兵甲繞後渡河攻城,後方仗天然屏障,幾乎無守衛,然後可裏應外合,將繁陽城一舉拿下。
然而事敗,一萬兵甲悉數葬於繁水,血染長河,十裏紅水。
樊塚大怒又大駭,收兵以退守,未料李偃竟敢趁勢出城,使兵反攻於他,騎兵突圍大軍營地,亦是聲東擊西,打完便跑,他未察,怒追十數裏,忽而反應過來,忙退守營地。無事,尚還起疑。
未曾想到,那夜糧草押運將至,一路都是劉郅的地盤,故而押運官稍鬆懈,李偃趁著騷亂,親率親兵八百暗夜悄悄疾行,將糧草攔截於繁水口岸,一把火燒的幹淨。
等樊塚知曉這一切之時,破口大罵李偃小兒,而李偃早已率部回城,當夜舉杯歡慶,笙歌漫天。
實乃請君入甕。
樊塚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又加盲目自信,以為李偃此時正當得意,應料想不到他突然攻城。又加上他建功急切,遂舉兵正麵強攻。
李偃佯裝城破,開半扇東側門,樊塚大喜,以為李偃果然不敵,乃入。因門小,衝殺不便,前麵進去,後麵不知前麵情狀。
而李偃在內嚴陣以待。
如此甕中捉鱉,樊塚急切下未察事態有變,上陣在前欲擒拿李偃,李偃卻直取其首級,後掛於城門之上,樊軍大駭,失主帥,而後一潰千裏,十萬兵馬殘餘一半,敗逃隆安,不敢上表王都,後舉部投誠於李偃。
劉郅得知此消息,拍碎了一頂琉璃茶盞,碎片割得手心血肉模糊,內官大驚失色,喚著快傳太醫,他卻隻覺未及心頭恨意難消。
經此一役,李偃俘獲近萬餘兵,糧草輜重若幹,順勢收攏繁陽近旁的四座城池,勢力隱又有壯大之勢。
此乃天命之人,勇猛不凡,劉郅雖則悲恨萬分,亦是冷靜下來,聽從謀臣之言,發詔招降,言辭懇切,字字泣血,言而今天下大定,民眾難得太平,江東王乃不世英雄,更當心係蒼生,免卻民不聊生之苦,順大勢之所趨。
並許諾封其為繁陽王,食邑萬戶。
當時確切天下思定,這一番懇切之語,使得李偃相當被動,繁陽城裏亦是人心惶惶,急於求得安定,李偃已是失勢,若再失民心,最終也是不戰自敗。
招降書發出去半月。
李偃接了詔書,循例來王都朝拜。
然則路途至半,又稱病歸去,上表劉郅,言辭亦是萬分懇切。劉郅知曉之後又是氣得摔杯,但一時不能撕破臉,甚至還派了使臣攜太醫前去慰問。
其妻鄭鳴凰攜大將軍李麟代李偃前去以臣禮朝拜。
那日是謹姝前去招待的,她第一次見那位江東霸王的妻,她生得嬌美而嫵媚多姿,雙目若含情,眼波流轉間有攝人心魄之美,那聲音尤其動聽,便她是女兒身,也覺骨酥難擋。
觀其言談舉止,亦是難得的落落大方,兼之聰慧,叫人過目難忘。
第二次,便是李偃成功拿下王都之後。
依舊是國朝新立。
鄭鳴凰來看她,從抱月那裏端了藥碗,親手喂與她吃,麵上哀哀如訴,“可憐的妹妹,竟是福薄之人。”
她那時形容枯槁,亦無甚力氣去應付她,氣息似乎也越來越弱,仿佛隻有進的氣,而沒有出的氣了。但她記得自己似乎虛虛望了望帳頂,艱難地勾了一笑,“時也,命也!謝夫人牽掛。”
“非我牽掛,實乃我夫君牽掛於你。如此亂世,他想見故人一麵,竟等了這麽多年。隻是終究,還是可惜了。”
她神思已不大清楚了,故而沒有聽清她那一段訴說。
隻神遊太虛著,隻覺潦草一世,滿目皆是荒唐。
雖留戀不多,那一刻她是真的覺得一生太短,還有許多事,她未曾做過。
她記得自己年少長在玉滄,那裏尚且留著漢中殘餘的繁華,也未曾被戰亂侵擾。她那時最喜山,也愛去拜佛,她其實不信佛,但莫名覺得那裏親切,祖母篤信佛祖,每月朔日,必要去庵寺裏禮佛,她總跟著。
寺裏主持亦認得她,每每為她準備幹淨的齋房,留她用齋飯。
有一次,一個女師父笑吟吟望著她,“汝可知?好幾年前,寺裏也有一個叫阿狸的幼童,可是傳奇,約摸是戰亂被遺棄,一個乞兒送她來了寺裏求主持收留,那乞兒好生大的口氣,言說若佛保佑那女童,他雖不信那勞什子的佛祖,它日定回來為佛像重塑金身,再造仙宮。主持約摸覺得好笑,搖了搖頭,隻說,佛門淨地,莫要亂語,上天好生之德,若寺裏還有一口飯,定不會短她一口吃。那乞兒一叩三拜的退下了山。”
她知肯定是師父知道她喜愛聽說書先生講奇人異事,故說來哄騙她的,但還是被那乞兒感動,“實乃恩義之輩,來日飛黃騰達也未可知。”
女師父依舊笑著,“然也。”
有一次,她被驚馬撞翻,一位壯士救了她,她許以財帛,人家卻並沒有要。那時她總在茶樓聽書,說書先生總說那英雄救美人的故事,故事的結局,總是美人以身相許。
那時她的侍女稚櫟也總調笑她,“那相公生得好姿貌,小娘子該言以身相許才對。”
她總嗔她胡說八道。
其實心裏亦是偷偷肖想。
她想,她將來的夫君,也要是那樣的英雄男兒。
隻是後來,實乃事與願違。
這一世裏,謹姝在知道鄭鳴凰來山南的這一刻,她腦海裏倏忽便冒出了許多前世的事來。
不由眉頭微微皺到了一起。
這一世裏,她嫁作李偃做婦,那鄭鳴凰,可還會……
謹姝不由抿了抿唇。
李麟欺身捂了朱嬰嘴巴,咧著一口白牙笑,“好哥哥,有話好說,莫做那嚼舌婦人。”
其餘人笑作一團。
李麟雖則加封大將軍,多年征戰,戰功赫赫,其實今歲還不及弱冠,仍舊存幾分少年心性。
平日裏和朱嬰關係最好,常吵著要和朱嬰拜把子,前幾日還聽他念叨,“好哥哥,雖則你和我叔叔一般大的年紀,然則我也並不嫌棄於你,莫非哥哥你看不起我?”
朱嬰翻了他一白眼,並不屑於和傻子說話。
李麟字子嬰,而朱嬰字懷麟,豈非緣分?
朱嬰生性穩重,雖則在李麟麵前還會玩笑幾句,動手動腳這種有辱斯文的事,他是決計不會做的,如此便常常成了李麟上躥下跳在他麵前造次,而他則不動如山地無視著,實在礙眼了才罵他兩句,李麟不痛不癢,甚則嘿嘿而笑,繼續造次,嘴上好哥哥親哥哥叫個沒玩,氣煞人也。
旁人早已習慣,隻是心下暗暗發笑。
如此熱鬧著一行人便進了府門。
時下昏禮崇簡,尤其這夜裏,幾乎無甚需要應付的事項,新房裏已布置好,二人入了房。
在禮官的唱聲下,照例行過共牢而食、合巹而酳之禮。
禮成。
李偃趁此機會正好大饗軍士,李麟朱嬰並其餘將軍校尉與諸將士共飲,約定不醉不歸。
這夜月朗星稀,因著寒意尚未消散,多了幾分清冷的意味,然而篝火長燃,歡聲笑語四起之下,倒烘出熱鬧非凡的情狀來。
李偃慣例要與諸將對飲,以順帶謝過列位的誓死追隨之恩。
如此良辰,無人敢留主公,李麟隨主公後,更是替主公喝了許多酒,然則李偃回房的時候,依舊也是很晚了,人已半醉。
謹姝一直等在屋子裏,在稚櫟的服侍下淨身換了常服,桌上燃著腕粗的大紅精燭,燭火搖曳,謹姝不知道該做什麽,隻盯著那燭火看,漸漸開始昏昏欲睡起來,偶爾又猛地驚醒了一下,想著待會兒李偃回來後的事,心緒不定,又兼惴惴不安,如此滋味,當真折磨人。
外麵仆婦高呼主公歸了,謹姝神遊太虛的三魂七魄都重新聚攏起來了。門從外麵推開,李偃闊步走了進來。
嬤嬤行了禮,領著稚櫟和漣兒退了出去,順帶合上了門。臨行前深深看了一眼謹姝,滿眼擔憂。
謹姝強自鎮定,起身迎了過去,不甚習慣地開口,“夫君,可要先沐浴?”
她這會兒才好仔細看他,稚櫟倒沒說錯,他生得好姿貌,身形亦是高大挺拔,虎背猿腰,瞧著甚為結實健碩,立在那裏,好似一座安安穩不動無人可撼動的山峰。
彼時劉郅甫稱帝,建國號周, 定那年為承乾元年。
八方來伏, 好不風光。然則江東李偃依舊盤踞繁陽,未降, 是他心頭之病。
李偃失了郢台往東的大片城池, 但所守繁陽,亦是固若金湯。
區區一地,不足掛齒。謀臣亦勸劉郅,江山甫定,百廢待興,宜休養生息, 暫且留他喘息片刻, 料他孤立無援,也難再起風浪。
劉郅幾次敗在李偃手下, 無論是論兵馬論出身論智謀以及其他種種, 劉郅都蔑視李偃,然則就是這樣一個草莽出身之人, 屢次滅他威風,煞他尊嚴, 是以劉郅恨他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剝其皮抽其骨。
遂拒聽謀臣之言, 調兵十萬以攻打繁陽。
繁陽借地勢之利, 固守月許。
劉郅親封主帥樊塚立了軍令狀, 久攻不下,故而急切,劍走偏鋒用聲東擊西之術,城下叫囂,另使一萬兵甲繞後渡河攻城,後方仗天然屏障,幾乎無守衛,然後可裏應外合,將繁陽城一舉拿下。
然而事敗,一萬兵甲悉數葬於繁水,血染長河,十裏紅水。
樊塚大怒又大駭,收兵以退守,未料李偃竟敢趁勢出城,使兵反攻於他,騎兵突圍大軍營地,亦是聲東擊西,打完便跑,他未察,怒追十數裏,忽而反應過來,忙退守營地。無事,尚還起疑。
未曾想到,那夜糧草押運將至,一路都是劉郅的地盤,故而押運官稍鬆懈,李偃趁著騷亂,親率親兵八百暗夜悄悄疾行,將糧草攔截於繁水口岸,一把火燒的幹淨。
等樊塚知曉這一切之時,破口大罵李偃小兒,而李偃早已率部回城,當夜舉杯歡慶,笙歌漫天。
實乃請君入甕。
樊塚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又加盲目自信,以為李偃此時正當得意,應料想不到他突然攻城。又加上他建功急切,遂舉兵正麵強攻。
李偃佯裝城破,開半扇東側門,樊塚大喜,以為李偃果然不敵,乃入。因門小,衝殺不便,前麵進去,後麵不知前麵情狀。
而李偃在內嚴陣以待。
如此甕中捉鱉,樊塚急切下未察事態有變,上陣在前欲擒拿李偃,李偃卻直取其首級,後掛於城門之上,樊軍大駭,失主帥,而後一潰千裏,十萬兵馬殘餘一半,敗逃隆安,不敢上表王都,後舉部投誠於李偃。
劉郅得知此消息,拍碎了一頂琉璃茶盞,碎片割得手心血肉模糊,內官大驚失色,喚著快傳太醫,他卻隻覺未及心頭恨意難消。
經此一役,李偃俘獲近萬餘兵,糧草輜重若幹,順勢收攏繁陽近旁的四座城池,勢力隱又有壯大之勢。
此乃天命之人,勇猛不凡,劉郅雖則悲恨萬分,亦是冷靜下來,聽從謀臣之言,發詔招降,言辭懇切,字字泣血,言而今天下大定,民眾難得太平,江東王乃不世英雄,更當心係蒼生,免卻民不聊生之苦,順大勢之所趨。
並許諾封其為繁陽王,食邑萬戶。
當時確切天下思定,這一番懇切之語,使得李偃相當被動,繁陽城裏亦是人心惶惶,急於求得安定,李偃已是失勢,若再失民心,最終也是不戰自敗。
招降書發出去半月。
李偃接了詔書,循例來王都朝拜。
然則路途至半,又稱病歸去,上表劉郅,言辭亦是萬分懇切。劉郅知曉之後又是氣得摔杯,但一時不能撕破臉,甚至還派了使臣攜太醫前去慰問。
其妻鄭鳴凰攜大將軍李麟代李偃前去以臣禮朝拜。
那日是謹姝前去招待的,她第一次見那位江東霸王的妻,她生得嬌美而嫵媚多姿,雙目若含情,眼波流轉間有攝人心魄之美,那聲音尤其動聽,便她是女兒身,也覺骨酥難擋。
觀其言談舉止,亦是難得的落落大方,兼之聰慧,叫人過目難忘。
第二次,便是李偃成功拿下王都之後。
依舊是國朝新立。
鄭鳴凰來看她,從抱月那裏端了藥碗,親手喂與她吃,麵上哀哀如訴,“可憐的妹妹,竟是福薄之人。”
她那時形容枯槁,亦無甚力氣去應付她,氣息似乎也越來越弱,仿佛隻有進的氣,而沒有出的氣了。但她記得自己似乎虛虛望了望帳頂,艱難地勾了一笑,“時也,命也!謝夫人牽掛。”
“非我牽掛,實乃我夫君牽掛於你。如此亂世,他想見故人一麵,竟等了這麽多年。隻是終究,還是可惜了。”
她神思已不大清楚了,故而沒有聽清她那一段訴說。
隻神遊太虛著,隻覺潦草一世,滿目皆是荒唐。
雖留戀不多,那一刻她是真的覺得一生太短,還有許多事,她未曾做過。
她記得自己年少長在玉滄,那裏尚且留著漢中殘餘的繁華,也未曾被戰亂侵擾。她那時最喜山,也愛去拜佛,她其實不信佛,但莫名覺得那裏親切,祖母篤信佛祖,每月朔日,必要去庵寺裏禮佛,她總跟著。
寺裏主持亦認得她,每每為她準備幹淨的齋房,留她用齋飯。
有一次,一個女師父笑吟吟望著她,“汝可知?好幾年前,寺裏也有一個叫阿狸的幼童,可是傳奇,約摸是戰亂被遺棄,一個乞兒送她來了寺裏求主持收留,那乞兒好生大的口氣,言說若佛保佑那女童,他雖不信那勞什子的佛祖,它日定回來為佛像重塑金身,再造仙宮。主持約摸覺得好笑,搖了搖頭,隻說,佛門淨地,莫要亂語,上天好生之德,若寺裏還有一口飯,定不會短她一口吃。那乞兒一叩三拜的退下了山。”
她知肯定是師父知道她喜愛聽說書先生講奇人異事,故說來哄騙她的,但還是被那乞兒感動,“實乃恩義之輩,來日飛黃騰達也未可知。”
女師父依舊笑著,“然也。”
有一次,她被驚馬撞翻,一位壯士救了她,她許以財帛,人家卻並沒有要。那時她總在茶樓聽書,說書先生總說那英雄救美人的故事,故事的結局,總是美人以身相許。
那時她的侍女稚櫟也總調笑她,“那相公生得好姿貌,小娘子該言以身相許才對。”
她總嗔她胡說八道。
其實心裏亦是偷偷肖想。
她想,她將來的夫君,也要是那樣的英雄男兒。
隻是後來,實乃事與願違。
這一世裏,謹姝在知道鄭鳴凰來山南的這一刻,她腦海裏倏忽便冒出了許多前世的事來。
不由眉頭微微皺到了一起。
這一世裏,她嫁作李偃做婦,那鄭鳴凰,可還會……
謹姝不由抿了抿唇。
李麟欺身捂了朱嬰嘴巴,咧著一口白牙笑,“好哥哥,有話好說,莫做那嚼舌婦人。”
其餘人笑作一團。
李麟雖則加封大將軍,多年征戰,戰功赫赫,其實今歲還不及弱冠,仍舊存幾分少年心性。
平日裏和朱嬰關係最好,常吵著要和朱嬰拜把子,前幾日還聽他念叨,“好哥哥,雖則你和我叔叔一般大的年紀,然則我也並不嫌棄於你,莫非哥哥你看不起我?”
朱嬰翻了他一白眼,並不屑於和傻子說話。
李麟字子嬰,而朱嬰字懷麟,豈非緣分?
朱嬰生性穩重,雖則在李麟麵前還會玩笑幾句,動手動腳這種有辱斯文的事,他是決計不會做的,如此便常常成了李麟上躥下跳在他麵前造次,而他則不動如山地無視著,實在礙眼了才罵他兩句,李麟不痛不癢,甚則嘿嘿而笑,繼續造次,嘴上好哥哥親哥哥叫個沒玩,氣煞人也。
旁人早已習慣,隻是心下暗暗發笑。
如此熱鬧著一行人便進了府門。
時下昏禮崇簡,尤其這夜裏,幾乎無甚需要應付的事項,新房裏已布置好,二人入了房。
在禮官的唱聲下,照例行過共牢而食、合巹而酳之禮。
禮成。
李偃趁此機會正好大饗軍士,李麟朱嬰並其餘將軍校尉與諸將士共飲,約定不醉不歸。
這夜月朗星稀,因著寒意尚未消散,多了幾分清冷的意味,然而篝火長燃,歡聲笑語四起之下,倒烘出熱鬧非凡的情狀來。
李偃慣例要與諸將對飲,以順帶謝過列位的誓死追隨之恩。
如此良辰,無人敢留主公,李麟隨主公後,更是替主公喝了許多酒,然則李偃回房的時候,依舊也是很晚了,人已半醉。
謹姝一直等在屋子裏,在稚櫟的服侍下淨身換了常服,桌上燃著腕粗的大紅精燭,燭火搖曳,謹姝不知道該做什麽,隻盯著那燭火看,漸漸開始昏昏欲睡起來,偶爾又猛地驚醒了一下,想著待會兒李偃回來後的事,心緒不定,又兼惴惴不安,如此滋味,當真折磨人。
外麵仆婦高呼主公歸了,謹姝神遊太虛的三魂七魄都重新聚攏起來了。門從外麵推開,李偃闊步走了進來。
嬤嬤行了禮,領著稚櫟和漣兒退了出去,順帶合上了門。臨行前深深看了一眼謹姝,滿眼擔憂。
謹姝強自鎮定,起身迎了過去,不甚習慣地開口,“夫君,可要先沐浴?”
她這會兒才好仔細看他,稚櫟倒沒說錯,他生得好姿貌,身形亦是高大挺拔,虎背猿腰,瞧著甚為結實健碩,立在那裏,好似一座安安穩不動無人可撼動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