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比例不足, 顯示的內容是防盜章
“讓穆總管進來吧。”淑貴妃淡雅的聲音在殿內響起。
穆林低著頭走進去,身後端著奇珍布匹的太監跟著他魚貫而入。
“奴才給貴妃娘娘、寧榮公主請安。奴才奉皇上之命給娘娘和公主送上今年蜀地剛呈上來的蜀繡貢品。陛下還特意吩咐奴才將西域進貢的琉璃玉蝶簪給寧榮公主送來。”
淑貴妃讓人將琉璃玉蝶簪呈上來。
衡玉拿起把玩, 即使見慣好東西的她也覺得這個簪子的設計獨具匠心,頗為獨特。
淑貴妃道:“麻煩穆總管替我與玉兒多謝陛下。”
穆林領命。
這一幕早已見怪不怪。陛下對寧榮公主的寵愛前朝後宮眾人皆知, 每次一旦得到些新奇的東西總會讓穆林給公主送來。
穆林乃康寧帝最為寵信的太監總管, 原不必做這些跑腿的事情,這也從側麵反應出了康寧帝對衡玉的寵愛。
穆林正準備告退,就聽見有細微的跑步聲,他一聽見這個聲音就知道是寧榮公主了。所以他也沒告退,稍微抬了些頭, 把手伸出去護著,“公主您慢點, 小心別磕著了。”
她小的時候學走路, 淑貴妃擔心衡玉磕著碰著, 就把殿內的地板都鋪滿了波斯那邊進貢的地毯,踩上去軟軟的,後來一直沒有撤換掉,根本不需要擔心她會磕著碰著。所以衡玉一下子就竄到了穆林麵前,抓住他的手,仰頭對他甜甜笑起來。
【零, 說好的高貴冷豔呢……】
係統已經無力吐槽了, 這個世界裏的零分外愛賣萌, 不過也是這樣的孩子才有糖吃。
原本皇帝因為她的出生而對她有幾分另眼相待, 但如果後麵抓不住這份寵愛, 就算有淑貴妃護著她在這後宮裏也不足以肆意妄為。
但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在她賣萌逗趣政策的實施下,淑貴妃和皇上越發寵著她,就連皇後也因為衡玉經常去她宮中蹭吃賣萌而對她多了幾分真心的喜歡。
原本淑貴妃和皇後兩人表麵上不溫不火,暗地裏還會給對方下些絆子,畢竟一個是正宮娘娘,一個是威脅到皇後正宮地位的寵妃。
兩人還在閨閣時就一向處不來,到了這後宮就更別想關係能緩和得過來了。
但不管是皇後還是淑貴妃都沒有子嗣,對於衡玉這個公主兩人都偏寵著,也因為有衡玉插在中間,這些年裏皇後和淑貴妃的關係著實緩和了許多。
畢竟兩人膝下空虛,說句不好聽的,倘若皇帝百年之後由其他妃嬪之子登上那個位置,說不定兩人還要聯手一番。
小姑娘現在虛歲八歲,正是打扮的好時候,無論是皇上還是皇後、淑貴妃都沒有吝嗇各種華服珠寶,所以衡玉的衣服首飾幾乎都沒有重樣的,可以說是過得極為奢侈。
衡玉抽空理了係統一下,“這叫識時務者為俊傑。”比她年長的三位公主母妃地位不高,也不受皇帝重視,這些年衡玉瞧著,也能看出底下人對她們的怠慢。
別以為擁有皇室血脈在這皇宮裏就會高人一等,在這個匯聚了世間最頂尖權勢的宮裏,也隻會以權勢看人。
“公主有什麽要我帶給陛下的嗎?”衡玉現在還小,站在穆林麵前隻到他腰間,穆林俯下身子緩聲問她。
畫本被她拿在手裏,衡玉將第一頁紙抽出來遞給穆林。
穆林沒敢細看,輕輕將不大的畫紙卷好塞進寬袖裏,以免自己一會兒不小心弄皺。陛下對於衡玉公主送他的東西可是一向珍視的。
原本穆林以為沒有了,誰知衡玉又從畫紙裏抽出一張,遞到穆林麵前,還指了指右下角的一行字給他看。
——衡玉贈穆林。
穆林見畫紙上畫著一個很可愛圓鼓鼓的波斯貓,再看下麵的那行字,立馬歡喜的笑了起來。
雖然這時候中原還沒有波斯貓,穆林並沒有見過畫上的東西。但畫紙上畫了什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衡玉的一番心意。
“奴才很喜歡,多謝公主。”穆林喜道,同樣接了過去,小心卷好收起來,“時間不早了,奴才這就先回去給陛下複命了。”
淑貴妃點頭讓他退下,衡玉連忙抓了抓他,低下頭用鵝毛筆刷刷寫了一行字再遞給他。
沒錯,她和別人交流的方式隻能靠寫,用毛筆太不方便了,於是衡玉一不小心就“發明”出了鵝毛筆和炭筆。
穆林接過紙張,看了一眼,忙點頭,“奴才知道了,複命的時候會告訴陛下的,公主請放心。”
待穆林回到乾清宮,康寧帝把他召過來詢問情況。穆林把衡玉給康寧帝的畫紙遞了上去。康寧帝一展開,笑斥道:“這丫頭的畫技真是,馬上給她找一個老師,讓她給朕把畫畫學好,不然這樣的畫拿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衡玉給康寧帝的畫紙上畫著一個q版的穿著龍袍的康寧帝,畫得很形象可愛,但是顯得他整個人圓滾滾的,身材比例明顯不協調。
穆林就站在康寧帝身後,自然也看到了這幅畫。他聽得出來康寧帝話裏沒有責怪之意,反而帶著幾分滿意開心,於是便奉承道:“公主天真爛漫,不被拘著性子方能畫出這樣的畫,雖然畫技與當下審美有些差異,但以公主的年齡來說也算得上不錯了。依奴才看,陛下不但不該罰公主反而該賞公主。”
康寧帝回頭看了他兩眼,笑道:“你這奴才,說說玉兒給你送了什麽東西了,讓你這麽護著他。”
穆林忙叫冤枉,“陛下這話說得,公主性情活潑,誰見了不願意多偏寵些。而且公主著實孝順,剛剛還讓奴才告訴陛下她中午不過來和您用午膳了,她要去景央宮陪皇後娘娘用膳呢。”
康寧帝眼神恍惚了一下。他和皇後關係一般,當年是先帝賜婚,一開始他也想過舉案齊眉,但皇後的性子他並不算喜歡,所以這些年兩人相敬如賓並不親近,皇後也沒有個孩子傍身……
這樣想著,康寧帝道:“中午擺駕景央宮吧,朕去陪皇後與玉兒用膳。”
衡玉此時正領著浩浩蕩蕩一群人前往景央宮。
景央宮離安慶宮算不上太遠,衡玉到了景央宮門口,先和已經在外麵等著她的紫煙打了個招呼。
紫煙是皇後的大宮女,六品女官職務,在宮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現在會出現在門口,想來也是皇後讓她在門口迎接她的。
衡玉對於景央宮也很熟,她都不用宮女領路,自己蹬蹬蹬直接跑了進去,一把將坐在殿上的皇後抱住。
皇後把她拉開,輕輕敲了敲她的額頭,“調皮鬼,你的規矩呢?”
衡玉衝她甜甜一笑,皇後臉上也帶出幾分笑意。紫煙已經將提前吩咐小廚房做的桂花糕端上來了,衡玉拈了一塊去吃,自己咬了一口,然後將桂花糕遞到皇後嘴邊。皇後已經習以為常,就著她的手吃了一口。
兩人笑鬧了一會兒,康寧帝就到了。
除了初一十五固定的日子,康寧帝一向很少踏入景央宮。不過有他的玉兒在的地方永遠不缺乏歡聲笑語,皇帝在景央宮裏呆得同樣愜意。
用完午膳後皇後和衡玉要午休,而康寧帝還要去批改奏折,他就沒有久留。
不過在離開前他想起來衡玉的教育問題,皇室之中皇子六歲啟蒙,公主稍微晚上一些,但也不會超過八歲。於是康寧帝便問道,“玉兒可願學習琴棋書畫?父皇找專門的老師為你講課可好?”
皇子公主向來都是統一授課,但在康寧帝看來,他那些兒子女兒對於他偏寵衡玉一向頗有微辭,衡玉又口不能言,萬一宮女照顧不周讓衡玉受了委屈可如何是好。
反正他已經為衡玉破例很多次了,也不在乎再多這一兩次。
衡玉自然不會推辭,她還要在無數個世界裏輪回,多學一些東西自然是好的,於是她還表示自己想學些騎射武功。
除此之外她還提了個要求,就是教授她的老師都要是美男子,這樣才能讓她提起學習的熱情。
康寧帝看到這行字的時候嘴角抽了抽,不過還是應承了下來。
他家玉兒一向偏愛美人美物,這些事他是早就清楚的,現在也不過是把這個標準放到了選擇老師上。
衡玉對此倒是覺得沒什麽問題。
學習的時候看著美好的東西精神勁比平常要充足多了!
反正隻是給她啟蒙,不必大儒,探花之才已經完全足夠了。
嗯,至於為什麽是探花而不是狀元,醉翁之意就很明顯了。
宋翊隻能看著他們臉上的喜色心下揣測,卻根本問不出什麽實質性的東西。
莫不是玉兒想出了什麽可以讓鹽場提升產量的方法?
這個念頭一出,宋翊自己就先搖了搖頭。
煮鹽之法傳到如今已經幾百年,單憑人力燒煮製得的食鹽產量太少,根本難以供應天下人,以至於鹽價高昂,但鹽又是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這幾百年間也不是沒有人試圖去改善煮鹽之法,但始終都不得其法。
不過,若是真能改善呢……
因為煮鹽產量極少,朝廷並沒有將鹽業收歸國產,產鹽得到的利潤皆歸個人,隻要按率納稅即可。不過因為鹽業背後所耗費的人力以及所蘊含的利潤,向來隻有士族和官府會去煮鹽製鹽。
衡玉也正是知道朝廷沒有壟斷鹽業,這才動了開鹽場的念頭。
而宋翊猜不透衡玉這番動作背後的深意,也越發期待起衡玉將要展示給他的成果了。
要做的事情大多都安排下去,衡玉也就閑了下來,隻等著成果出來。
最先出來成果的是紙張。
這個時代還在用竹簡,將字刻於竹簡之上,不僅耗時耗人力,還不易隨身攜帶以及保存。
前世時文姬歸漢這一典故為何傳唱千古,就是因為蔡文姬過目不忘,歸漢後默下諸多失傳的書籍,以至於有大批璀璨文化不至於埋沒於戰亂之中。
知識壟斷在士族手裏,寒門士子想要求學簡直難上加難。正是因此,朝堂幾乎成了士族的一言堂,重要官位皆被士族把持,帝王手裏最為重要的選官任官權利也被士族瓜分掌控,隱患無窮。
隻要造出平價紙,她便可以在天下範圍推廣平價紙,隨後在全國境內修建脫胎於圖書館理念的館藏閣以供天下人免費借閱抄寫書籍,以平價紙、館藏閣收攬天下士人之心。
再往後看,有了平價紙,她就能推行教育,一步步將選官任官的權力從士族手裏重新收過來。
造紙、製鹽之法,皆可利天下。衡玉上一個世界時,為了方便往後的任務,有專門去了解過造紙以及製鹽的過程,她從宋翊那裏尋到了能工巧匠後,便開始命人去研究這兩樣東西。
衡玉將工匠呈上來的紙張攤開在書桌上,執起毛筆,在光滑沒有瑕疵的紙張上落下字跡。
字跡行雲流水,灑脫隨性。
“沒有滲墨。”衡玉擱下筆,執起紙張翻看背麵細細查看,肯定道,“上品紙張。”
圍在一旁的幾個負責製紙的工匠們臉上立刻露出喜色,“這真是……這真是太好了!”
宋翊給她的工匠皆是行業內的能工巧匠,錢財不缺,沉淫鑽研技藝幾十年,孜孜不倦追求的就是精湛技術。
對於這些工匠而言,有幸能夠參與到研發紙張這一如此重大的發明過程,簡直是一件極大的幸事。
紙張替換掉竹簡必是大勢所趨,他們這些工匠的名字也會隨此流芳千古。
士農工商,名聲對於他們手藝人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還請女郎君為紙張賜名。”漸漸平複心情後,隱隱被推為眾工匠之首的馮平拱手道。
“此紙出自我並州,日後定當天下聞名。世人對並州的印象,大抵是苦寒之地,常年有匈奴襲邊,就讓我並州,隨著這紙張一起名揚四海吧。”
衡玉輕笑道:“此紙名為——並州紙!”
紙張已經出現了,接下來該配套出現的就是活字印刷了。
衡玉心裏有了計較,交代工匠下去擴大紙張的生產,順便找了木匠,把活字印刷的原理告訴他們後,就讓木匠暫時先將常用的字雕刻出來。
她安排好這些事情後,重新回到書房,在潔白無瑕的並州紙上慢慢默出前世背得滾瓜爛熟的《春秋》。
經曆了四個世界,每個世界裏她都和經史子集打過交道,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多文獻她已經熟記於心。
這個時代,因為戰亂還有世家把持書籍等原因,有許多有名的文獻在市麵上都失傳了。宋家藏書不少,但並沒有《春秋》。
衡玉默出《春秋》,既是為以後打算,也是想要收一個人的心。
——宋沐!
衡玉給宋翊提出的第一策,是關於民生方麵的一些建議。她沒有刻意去了解宋翊是怎麽做的,但她曾聽宋翊說過,他將這些事情都交給宋沐去安排了。
而宋沐做出的成果,由近些日子逐漸變得熱鬧起來的青城集市就可見一斑。
她心中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親力親為無法兼顧,隻能去收攬人才為她所用。
宋翊的招賢令發布出去已有三月,前來的人並不多,裏麵也有不錯的人,但也隻是不錯而已。
真正頂尖的那一批人已經察覺到時代的風雲跌宕了,但局勢尚且不明朗,他們都還在觀望著。而衡玉的眼光從一開始就匯聚在他們身上。
隻不過那些人她現在也隻能肖想肖想了,但她身邊這位精通內政、擅治民生的人才,衡玉可不打算錯過。
空閑時就動手默一些,不過十日,就將《春秋》全文都默出來了。
她自己動手將紙張訂成冊,最後在書的封皮上落下力透紙背的《春秋》二字。
摸著有些薄的書冊,衡玉心下感歎,若是將全文刻在竹簡上,成書起碼要堆成一小堆竹山,但寫在紙上隻是如此薄的一本。
連她這個隻是用了三個月竹簡的人對於紙張都如此驚歎,那像宋沐等隻用過竹簡的人呢?
宋沐生辰那日,照常過來州牧府處理公務。
宋夫人一向喜愛這個族侄,特意為他準備了午膳。盛情難卻,宋沐便與宋翊一家三人一起用了午膳。
午膳過後,還不到下午辦公的時間,四人便挪了位置到院落亭子裏坐著吃茶。
當然,衡玉對於這些加了各種諸如蒜等奇怪調味品的茶是沒有興趣的,她默默喝著晾冷的涼白開,心下已經將研製出後世常喝的茶葉這件事提上了日程。
畢竟茶也是一種利潤極大的東西。
發展民生要錢,建造軍隊要錢,修建城池要錢……
賺錢如今是擺在她麵前的最重要的事情。
喝過茶後,幾人就把自己給宋沐準備的禮物都拿出來了。
宋夫人送給宋沐的生辰禮是一塊品質極好的玉佩。
所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禮記》裏也說過,“君子無故,玉不離身”,送家中兒郎玉佩是一種極好的寓意。
宋翊送給宋沐的則是一柄佩劍。當下講究君子六藝,宋家又是軍功起家,宋沐本身的劍術是極好的。
到衡玉的禮物時,宋翊衝她擠擠眼,“玉兒,怎麽樣,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昨天宋翊拿著要送給宋沐的佩劍走回內院的路上遇到衡玉,他略顯得意地向衡玉展示佩劍,結果得到了個頗為冷淡的回應。
宋翊對衡玉的態度不是很滿意,於是問起衡玉準備的禮物,誰知道衡玉藏著掖著一直不說,宋翊無法,知道衡玉如果不想說,他無論如何都撬不出來。也隻能憋著等到現在扳回一局了。
衡玉涼涼道:“我對父親的童心感覺更有壓力。”
就算是端正若宋沐,都忍不住露出了些許笑意來。
宋夫人更是笑得花枝亂顫,指著衡玉道:“偏你促狹。”
宋翊訕訕而笑,也不再說話了,隻不過還是在看著衡玉,明顯是打算等她拿出禮物了再扳回一局。
衡玉的禮物是放在一個極精致的檀木盒裏,她將檀木盒推到宋沐麵前。
因剛才宋翊與宋沐的對話,宋沐心下對於衡玉送的禮物沒有把握,接過後便打算直接放在一旁。
不等宋翊出聲製止,衡玉便先笑而道:“兄長還是將盒裏的禮物拿出來吧,衡玉肯定兄長一定會喜歡。”
宋沐一怔,但這三個月相處他也知道衡玉不是空口放言之人,於是緩緩將木盒掀開。
他看到盒子裏的東西時先是一怔,接著麵容一肅想要伸手進去翻看,卻又在手將要碰到書籍時停住了動作。
他走到一旁就著旁邊盛放的清水洗了手,用幹淨的布擦幹手後,才走回原來的位置,深深吸了口氣,臉上神色極為肅穆,動作輕緩地將裏麵那本《春秋》拿出來緩緩翻動。
一邊翻動,一邊摸索著紙張,還細細看了紙張正反雙麵是否存在滲墨現象,眼裏流露出幾分難以克製的歡喜來。
片刻,宋沐抬起頭來,略有些複雜地看著衡玉,“傳聞先帝時嚴宇嚴大人曾經發明造紙術,隻是因為嚴大人犯了大罪,造紙術才沒有流傳開來。這就是傳聞中的紙嗎?”
衡玉曾經翻閱過史冊,自然也知道嚴宇這麽一個人,但她回道:“嚴大人發明的造紙術未經改良,生產出來的紙張泛黃粗糙,而且滲墨嚴重。這一並州紙是由我並州工匠研發而出。”
並州工匠研發而出……
為什麽在衡玉之前都沒有人研發出過紙張,而衡玉得到這些工匠後卻研發出來了。雖然衡玉說紙張是由並州工匠研發,但宋沐猜測這其中一定與她脫不了幹係。
宋沐微微吐了口氣,“並州紙嗎?這紙張可能擴大生產?”
衡玉一笑,自信道:“可供天下士人。”
宋沐突然站起身,對衡玉拱手恭恭敬敬行了一禮,“並州紙可收天下士人之心。沐代天下寒門士子多謝女郎君。”
紙張出世,對哪些人的影響最大。
不是世族,也不是那些麵朝黃土以土地為生的農人,而是天下寒門士子!
宋沐對她的稱呼一變,衡玉就知道自己的盤算已經成功了。
“讓穆總管進來吧。”淑貴妃淡雅的聲音在殿內響起。
穆林低著頭走進去,身後端著奇珍布匹的太監跟著他魚貫而入。
“奴才給貴妃娘娘、寧榮公主請安。奴才奉皇上之命給娘娘和公主送上今年蜀地剛呈上來的蜀繡貢品。陛下還特意吩咐奴才將西域進貢的琉璃玉蝶簪給寧榮公主送來。”
淑貴妃讓人將琉璃玉蝶簪呈上來。
衡玉拿起把玩, 即使見慣好東西的她也覺得這個簪子的設計獨具匠心,頗為獨特。
淑貴妃道:“麻煩穆總管替我與玉兒多謝陛下。”
穆林領命。
這一幕早已見怪不怪。陛下對寧榮公主的寵愛前朝後宮眾人皆知, 每次一旦得到些新奇的東西總會讓穆林給公主送來。
穆林乃康寧帝最為寵信的太監總管, 原不必做這些跑腿的事情,這也從側麵反應出了康寧帝對衡玉的寵愛。
穆林正準備告退,就聽見有細微的跑步聲,他一聽見這個聲音就知道是寧榮公主了。所以他也沒告退,稍微抬了些頭, 把手伸出去護著,“公主您慢點, 小心別磕著了。”
她小的時候學走路, 淑貴妃擔心衡玉磕著碰著, 就把殿內的地板都鋪滿了波斯那邊進貢的地毯,踩上去軟軟的,後來一直沒有撤換掉,根本不需要擔心她會磕著碰著。所以衡玉一下子就竄到了穆林麵前,抓住他的手,仰頭對他甜甜笑起來。
【零, 說好的高貴冷豔呢……】
係統已經無力吐槽了, 這個世界裏的零分外愛賣萌, 不過也是這樣的孩子才有糖吃。
原本皇帝因為她的出生而對她有幾分另眼相待, 但如果後麵抓不住這份寵愛, 就算有淑貴妃護著她在這後宮裏也不足以肆意妄為。
但會哭會鬧的孩子有糖吃,在她賣萌逗趣政策的實施下,淑貴妃和皇上越發寵著她,就連皇後也因為衡玉經常去她宮中蹭吃賣萌而對她多了幾分真心的喜歡。
原本淑貴妃和皇後兩人表麵上不溫不火,暗地裏還會給對方下些絆子,畢竟一個是正宮娘娘,一個是威脅到皇後正宮地位的寵妃。
兩人還在閨閣時就一向處不來,到了這後宮就更別想關係能緩和得過來了。
但不管是皇後還是淑貴妃都沒有子嗣,對於衡玉這個公主兩人都偏寵著,也因為有衡玉插在中間,這些年裏皇後和淑貴妃的關係著實緩和了許多。
畢竟兩人膝下空虛,說句不好聽的,倘若皇帝百年之後由其他妃嬪之子登上那個位置,說不定兩人還要聯手一番。
小姑娘現在虛歲八歲,正是打扮的好時候,無論是皇上還是皇後、淑貴妃都沒有吝嗇各種華服珠寶,所以衡玉的衣服首飾幾乎都沒有重樣的,可以說是過得極為奢侈。
衡玉抽空理了係統一下,“這叫識時務者為俊傑。”比她年長的三位公主母妃地位不高,也不受皇帝重視,這些年衡玉瞧著,也能看出底下人對她們的怠慢。
別以為擁有皇室血脈在這皇宮裏就會高人一等,在這個匯聚了世間最頂尖權勢的宮裏,也隻會以權勢看人。
“公主有什麽要我帶給陛下的嗎?”衡玉現在還小,站在穆林麵前隻到他腰間,穆林俯下身子緩聲問她。
畫本被她拿在手裏,衡玉將第一頁紙抽出來遞給穆林。
穆林沒敢細看,輕輕將不大的畫紙卷好塞進寬袖裏,以免自己一會兒不小心弄皺。陛下對於衡玉公主送他的東西可是一向珍視的。
原本穆林以為沒有了,誰知衡玉又從畫紙裏抽出一張,遞到穆林麵前,還指了指右下角的一行字給他看。
——衡玉贈穆林。
穆林見畫紙上畫著一個很可愛圓鼓鼓的波斯貓,再看下麵的那行字,立馬歡喜的笑了起來。
雖然這時候中原還沒有波斯貓,穆林並沒有見過畫上的東西。但畫紙上畫了什麽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衡玉的一番心意。
“奴才很喜歡,多謝公主。”穆林喜道,同樣接了過去,小心卷好收起來,“時間不早了,奴才這就先回去給陛下複命了。”
淑貴妃點頭讓他退下,衡玉連忙抓了抓他,低下頭用鵝毛筆刷刷寫了一行字再遞給他。
沒錯,她和別人交流的方式隻能靠寫,用毛筆太不方便了,於是衡玉一不小心就“發明”出了鵝毛筆和炭筆。
穆林接過紙張,看了一眼,忙點頭,“奴才知道了,複命的時候會告訴陛下的,公主請放心。”
待穆林回到乾清宮,康寧帝把他召過來詢問情況。穆林把衡玉給康寧帝的畫紙遞了上去。康寧帝一展開,笑斥道:“這丫頭的畫技真是,馬上給她找一個老師,讓她給朕把畫畫學好,不然這樣的畫拿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衡玉給康寧帝的畫紙上畫著一個q版的穿著龍袍的康寧帝,畫得很形象可愛,但是顯得他整個人圓滾滾的,身材比例明顯不協調。
穆林就站在康寧帝身後,自然也看到了這幅畫。他聽得出來康寧帝話裏沒有責怪之意,反而帶著幾分滿意開心,於是便奉承道:“公主天真爛漫,不被拘著性子方能畫出這樣的畫,雖然畫技與當下審美有些差異,但以公主的年齡來說也算得上不錯了。依奴才看,陛下不但不該罰公主反而該賞公主。”
康寧帝回頭看了他兩眼,笑道:“你這奴才,說說玉兒給你送了什麽東西了,讓你這麽護著他。”
穆林忙叫冤枉,“陛下這話說得,公主性情活潑,誰見了不願意多偏寵些。而且公主著實孝順,剛剛還讓奴才告訴陛下她中午不過來和您用午膳了,她要去景央宮陪皇後娘娘用膳呢。”
康寧帝眼神恍惚了一下。他和皇後關係一般,當年是先帝賜婚,一開始他也想過舉案齊眉,但皇後的性子他並不算喜歡,所以這些年兩人相敬如賓並不親近,皇後也沒有個孩子傍身……
這樣想著,康寧帝道:“中午擺駕景央宮吧,朕去陪皇後與玉兒用膳。”
衡玉此時正領著浩浩蕩蕩一群人前往景央宮。
景央宮離安慶宮算不上太遠,衡玉到了景央宮門口,先和已經在外麵等著她的紫煙打了個招呼。
紫煙是皇後的大宮女,六品女官職務,在宮裏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現在會出現在門口,想來也是皇後讓她在門口迎接她的。
衡玉對於景央宮也很熟,她都不用宮女領路,自己蹬蹬蹬直接跑了進去,一把將坐在殿上的皇後抱住。
皇後把她拉開,輕輕敲了敲她的額頭,“調皮鬼,你的規矩呢?”
衡玉衝她甜甜一笑,皇後臉上也帶出幾分笑意。紫煙已經將提前吩咐小廚房做的桂花糕端上來了,衡玉拈了一塊去吃,自己咬了一口,然後將桂花糕遞到皇後嘴邊。皇後已經習以為常,就著她的手吃了一口。
兩人笑鬧了一會兒,康寧帝就到了。
除了初一十五固定的日子,康寧帝一向很少踏入景央宮。不過有他的玉兒在的地方永遠不缺乏歡聲笑語,皇帝在景央宮裏呆得同樣愜意。
用完午膳後皇後和衡玉要午休,而康寧帝還要去批改奏折,他就沒有久留。
不過在離開前他想起來衡玉的教育問題,皇室之中皇子六歲啟蒙,公主稍微晚上一些,但也不會超過八歲。於是康寧帝便問道,“玉兒可願學習琴棋書畫?父皇找專門的老師為你講課可好?”
皇子公主向來都是統一授課,但在康寧帝看來,他那些兒子女兒對於他偏寵衡玉一向頗有微辭,衡玉又口不能言,萬一宮女照顧不周讓衡玉受了委屈可如何是好。
反正他已經為衡玉破例很多次了,也不在乎再多這一兩次。
衡玉自然不會推辭,她還要在無數個世界裏輪回,多學一些東西自然是好的,於是她還表示自己想學些騎射武功。
除此之外她還提了個要求,就是教授她的老師都要是美男子,這樣才能讓她提起學習的熱情。
康寧帝看到這行字的時候嘴角抽了抽,不過還是應承了下來。
他家玉兒一向偏愛美人美物,這些事他是早就清楚的,現在也不過是把這個標準放到了選擇老師上。
衡玉對此倒是覺得沒什麽問題。
學習的時候看著美好的東西精神勁比平常要充足多了!
反正隻是給她啟蒙,不必大儒,探花之才已經完全足夠了。
嗯,至於為什麽是探花而不是狀元,醉翁之意就很明顯了。
宋翊隻能看著他們臉上的喜色心下揣測,卻根本問不出什麽實質性的東西。
莫不是玉兒想出了什麽可以讓鹽場提升產量的方法?
這個念頭一出,宋翊自己就先搖了搖頭。
煮鹽之法傳到如今已經幾百年,單憑人力燒煮製得的食鹽產量太少,根本難以供應天下人,以至於鹽價高昂,但鹽又是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這幾百年間也不是沒有人試圖去改善煮鹽之法,但始終都不得其法。
不過,若是真能改善呢……
因為煮鹽產量極少,朝廷並沒有將鹽業收歸國產,產鹽得到的利潤皆歸個人,隻要按率納稅即可。不過因為鹽業背後所耗費的人力以及所蘊含的利潤,向來隻有士族和官府會去煮鹽製鹽。
衡玉也正是知道朝廷沒有壟斷鹽業,這才動了開鹽場的念頭。
而宋翊猜不透衡玉這番動作背後的深意,也越發期待起衡玉將要展示給他的成果了。
要做的事情大多都安排下去,衡玉也就閑了下來,隻等著成果出來。
最先出來成果的是紙張。
這個時代還在用竹簡,將字刻於竹簡之上,不僅耗時耗人力,還不易隨身攜帶以及保存。
前世時文姬歸漢這一典故為何傳唱千古,就是因為蔡文姬過目不忘,歸漢後默下諸多失傳的書籍,以至於有大批璀璨文化不至於埋沒於戰亂之中。
知識壟斷在士族手裏,寒門士子想要求學簡直難上加難。正是因此,朝堂幾乎成了士族的一言堂,重要官位皆被士族把持,帝王手裏最為重要的選官任官權利也被士族瓜分掌控,隱患無窮。
隻要造出平價紙,她便可以在天下範圍推廣平價紙,隨後在全國境內修建脫胎於圖書館理念的館藏閣以供天下人免費借閱抄寫書籍,以平價紙、館藏閣收攬天下士人之心。
再往後看,有了平價紙,她就能推行教育,一步步將選官任官的權力從士族手裏重新收過來。
造紙、製鹽之法,皆可利天下。衡玉上一個世界時,為了方便往後的任務,有專門去了解過造紙以及製鹽的過程,她從宋翊那裏尋到了能工巧匠後,便開始命人去研究這兩樣東西。
衡玉將工匠呈上來的紙張攤開在書桌上,執起毛筆,在光滑沒有瑕疵的紙張上落下字跡。
字跡行雲流水,灑脫隨性。
“沒有滲墨。”衡玉擱下筆,執起紙張翻看背麵細細查看,肯定道,“上品紙張。”
圍在一旁的幾個負責製紙的工匠們臉上立刻露出喜色,“這真是……這真是太好了!”
宋翊給她的工匠皆是行業內的能工巧匠,錢財不缺,沉淫鑽研技藝幾十年,孜孜不倦追求的就是精湛技術。
對於這些工匠而言,有幸能夠參與到研發紙張這一如此重大的發明過程,簡直是一件極大的幸事。
紙張替換掉竹簡必是大勢所趨,他們這些工匠的名字也會隨此流芳千古。
士農工商,名聲對於他們手藝人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還請女郎君為紙張賜名。”漸漸平複心情後,隱隱被推為眾工匠之首的馮平拱手道。
“此紙出自我並州,日後定當天下聞名。世人對並州的印象,大抵是苦寒之地,常年有匈奴襲邊,就讓我並州,隨著這紙張一起名揚四海吧。”
衡玉輕笑道:“此紙名為——並州紙!”
紙張已經出現了,接下來該配套出現的就是活字印刷了。
衡玉心裏有了計較,交代工匠下去擴大紙張的生產,順便找了木匠,把活字印刷的原理告訴他們後,就讓木匠暫時先將常用的字雕刻出來。
她安排好這些事情後,重新回到書房,在潔白無瑕的並州紙上慢慢默出前世背得滾瓜爛熟的《春秋》。
經曆了四個世界,每個世界裏她都和經史子集打過交道,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多文獻她已經熟記於心。
這個時代,因為戰亂還有世家把持書籍等原因,有許多有名的文獻在市麵上都失傳了。宋家藏書不少,但並沒有《春秋》。
衡玉默出《春秋》,既是為以後打算,也是想要收一個人的心。
——宋沐!
衡玉給宋翊提出的第一策,是關於民生方麵的一些建議。她沒有刻意去了解宋翊是怎麽做的,但她曾聽宋翊說過,他將這些事情都交給宋沐去安排了。
而宋沐做出的成果,由近些日子逐漸變得熱鬧起來的青城集市就可見一斑。
她心中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親力親為無法兼顧,隻能去收攬人才為她所用。
宋翊的招賢令發布出去已有三月,前來的人並不多,裏麵也有不錯的人,但也隻是不錯而已。
真正頂尖的那一批人已經察覺到時代的風雲跌宕了,但局勢尚且不明朗,他們都還在觀望著。而衡玉的眼光從一開始就匯聚在他們身上。
隻不過那些人她現在也隻能肖想肖想了,但她身邊這位精通內政、擅治民生的人才,衡玉可不打算錯過。
空閑時就動手默一些,不過十日,就將《春秋》全文都默出來了。
她自己動手將紙張訂成冊,最後在書的封皮上落下力透紙背的《春秋》二字。
摸著有些薄的書冊,衡玉心下感歎,若是將全文刻在竹簡上,成書起碼要堆成一小堆竹山,但寫在紙上隻是如此薄的一本。
連她這個隻是用了三個月竹簡的人對於紙張都如此驚歎,那像宋沐等隻用過竹簡的人呢?
宋沐生辰那日,照常過來州牧府處理公務。
宋夫人一向喜愛這個族侄,特意為他準備了午膳。盛情難卻,宋沐便與宋翊一家三人一起用了午膳。
午膳過後,還不到下午辦公的時間,四人便挪了位置到院落亭子裏坐著吃茶。
當然,衡玉對於這些加了各種諸如蒜等奇怪調味品的茶是沒有興趣的,她默默喝著晾冷的涼白開,心下已經將研製出後世常喝的茶葉這件事提上了日程。
畢竟茶也是一種利潤極大的東西。
發展民生要錢,建造軍隊要錢,修建城池要錢……
賺錢如今是擺在她麵前的最重要的事情。
喝過茶後,幾人就把自己給宋沐準備的禮物都拿出來了。
宋夫人送給宋沐的生辰禮是一塊品質極好的玉佩。
所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禮記》裏也說過,“君子無故,玉不離身”,送家中兒郎玉佩是一種極好的寓意。
宋翊送給宋沐的則是一柄佩劍。當下講究君子六藝,宋家又是軍功起家,宋沐本身的劍術是極好的。
到衡玉的禮物時,宋翊衝她擠擠眼,“玉兒,怎麽樣,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昨天宋翊拿著要送給宋沐的佩劍走回內院的路上遇到衡玉,他略顯得意地向衡玉展示佩劍,結果得到了個頗為冷淡的回應。
宋翊對衡玉的態度不是很滿意,於是問起衡玉準備的禮物,誰知道衡玉藏著掖著一直不說,宋翊無法,知道衡玉如果不想說,他無論如何都撬不出來。也隻能憋著等到現在扳回一局了。
衡玉涼涼道:“我對父親的童心感覺更有壓力。”
就算是端正若宋沐,都忍不住露出了些許笑意來。
宋夫人更是笑得花枝亂顫,指著衡玉道:“偏你促狹。”
宋翊訕訕而笑,也不再說話了,隻不過還是在看著衡玉,明顯是打算等她拿出禮物了再扳回一局。
衡玉的禮物是放在一個極精致的檀木盒裏,她將檀木盒推到宋沐麵前。
因剛才宋翊與宋沐的對話,宋沐心下對於衡玉送的禮物沒有把握,接過後便打算直接放在一旁。
不等宋翊出聲製止,衡玉便先笑而道:“兄長還是將盒裏的禮物拿出來吧,衡玉肯定兄長一定會喜歡。”
宋沐一怔,但這三個月相處他也知道衡玉不是空口放言之人,於是緩緩將木盒掀開。
他看到盒子裏的東西時先是一怔,接著麵容一肅想要伸手進去翻看,卻又在手將要碰到書籍時停住了動作。
他走到一旁就著旁邊盛放的清水洗了手,用幹淨的布擦幹手後,才走回原來的位置,深深吸了口氣,臉上神色極為肅穆,動作輕緩地將裏麵那本《春秋》拿出來緩緩翻動。
一邊翻動,一邊摸索著紙張,還細細看了紙張正反雙麵是否存在滲墨現象,眼裏流露出幾分難以克製的歡喜來。
片刻,宋沐抬起頭來,略有些複雜地看著衡玉,“傳聞先帝時嚴宇嚴大人曾經發明造紙術,隻是因為嚴大人犯了大罪,造紙術才沒有流傳開來。這就是傳聞中的紙嗎?”
衡玉曾經翻閱過史冊,自然也知道嚴宇這麽一個人,但她回道:“嚴大人發明的造紙術未經改良,生產出來的紙張泛黃粗糙,而且滲墨嚴重。這一並州紙是由我並州工匠研發而出。”
並州工匠研發而出……
為什麽在衡玉之前都沒有人研發出過紙張,而衡玉得到這些工匠後卻研發出來了。雖然衡玉說紙張是由並州工匠研發,但宋沐猜測這其中一定與她脫不了幹係。
宋沐微微吐了口氣,“並州紙嗎?這紙張可能擴大生產?”
衡玉一笑,自信道:“可供天下士人。”
宋沐突然站起身,對衡玉拱手恭恭敬敬行了一禮,“並州紙可收天下士人之心。沐代天下寒門士子多謝女郎君。”
紙張出世,對哪些人的影響最大。
不是世族,也不是那些麵朝黃土以土地為生的農人,而是天下寒門士子!
宋沐對她的稱呼一變,衡玉就知道自己的盤算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