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正在說話,看到穆爾真,微擰了下眉:“穆爾真,你不是跟大王辭行了嗎?我還以為你已經走了。”
元真臉上露出哀色:“回王太後,我們本來打算今日要出發去黑蠍城的。誰知道今日一早醒來的時候,我發現紅衣聖女死在驛館房間,身上有多處刀痕,最致命的是被脖子,她的脖子上被利刀劃開了血管。”
靜平和寧毅都很震驚,紅衣聖女死了!
昨夜容非去了驛館,並沒有說紅衣聖女死一事。
“可有抓到凶手?”王後問。
元真搖頭:“沒有,凶手來去無影,等我們發現聖女死時,凶手早就不見了。
“那你應該趕緊的找凶手。”太後道。
“太後說的是,所以我進宮來找大王做主。”元真道。
“做什麽主?”
“因為我發現,聖女身上的刀傷口,極像是寧將軍金玉碧血寶刀留下的傷口。”元真道。
“……”靜平看著元真,他當真是好計算。
“元真一大早來找孤王,孤王本來是要傳寧將軍進宮對峙的。結果聽說寧將軍已經進宮了,並且在母後這裏,所以才過來。”虎果爾道。
“這天下的刀口是不是大同小異?如何證明是寧將軍的刀所致?”王後道。
“王後,當日在哈赤王前,寧將軍跟大王刀劍相舞,我見過寧將軍的刀鋒。金玉碧血刀的刀鋒跟北境的刀都有所區別,故而能辯別出來。”
元真道:“而且且昨日在驛館,朱丹娘隱約看到一個身影,身形跟寧將軍相似。”
靜平冷笑一聲,然後道:“太後,大王,昨夜子玖一夜都在行宮,不曾出去過。”
“公主,此話當真?”虎果爾問。
“我靜平絕無虛言。”靜平道。
虎果爾看向元真,如今寧毅可是有人證了。
“靜平公主是寧毅的丈夫,她的證詞又怎麽能為佐證。”
元真接著道:“可是刀痕不能做假,紅衣聖女死是傾刻間被人殺死的,在神木通,我想不到還有誰有本事能在驛館殺了人後,傾刻間離開。”
“穆爾真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本後也相信靜平公主的人品,她必定不會說謊。想必是有另一個人拿著一把相似的刀殺了紅衣聖女。”王後道。
元真心中暗暗意外,沒想到太後會如此直接的表現對阿難的信任。
連虎果爾也意外極了!
“母後說的有理,而且寧將軍也沒理由要殺紅衣聖女。”虎果爾道。
“大王所有不知,紅衣聖女是我無窮荒漠的聖女,所有銀發族人皆以聖女為尊。”
“聖女在大安時,大安皇帝就將聖女多次囚禁,後來好不容易肯放她們離開,卻還是派人跟蹤監視。聖女之前就跟我說,大安皇帝有殺她之意?”元真道。
“穆爾真,大安並沒有囚禁紅衣聖女,而是安排了大安最華麗的紫微行宮給她住。後來之所以看管起來,是因為紅衣聖女和朱丹娘涉嫌了行刺我母後。但我父皇仍寬大有為懷,最終並沒有處置她們姐妹。這些,你也是一清二楚的。”靜平道。
“寧毅,我且問你,大安皇帝可有給你殺紅衣聖女的旨意?”元真問道。
“有。”寧毅回答,“但是我答應了大王,王宮之內不殺你,在神木通大王繼位典禮前不殺你。我寧子玖素來說話算話,絕不會食言。”
“否則,你的人頭早就不在你的頭上了。”
“你說的倒是義正言辭。”元真一臉不信,繼續道,“大王,紅衣聖女當日到神木通,是一心歸順北境,還奉送了在量的銀珠為禮。今日聖女死在驛館,請大王做主。”
“穆爾真,孤王知道你的心情,此時你心中必定不好過。”虎果爾歎了口氣,“不過孤王也相信寧將軍所言,他對孤王有所承諾,必定不會食言。”
“大王,我還證據,能證明紅衣聖女絕不可能死在我的金玉碧血刀下。”寧毅道。
“哦?什麽證據?”
“我的這金玉碧血刀是我大安皇上數月前賜的,雖然我隨身佩之,但是此刀還未開鋒,從未沾過血。”
此話一出,大家都大為意外。
“大王是懂刀劍之人,現在便可以查看。”寧毅說著拔出了金玉刀。
寶刀一出,刀身銀光閃閃的,仿佛亮了殿廳。
虎果爾是武將,對刀劍頗為癡迷喜愛,他早就知道寧毅的這把刀是寶刀。
如此拔出,他看的眼前一亮,細細查看過後道:“此刀的確沒有開鋒過。”
元真也大為意外,寧毅居然天天配著一把未開鋒的刀出入。
靜平深深看著元真,元真突然弄這麽一出,到底目的為何?
“看來寧將軍的確是一個守信諾之人。”太後道。
“這麽說來寧毅當真跟此案無關,穆爾真,這樣吧,孤王派司刑官去驛館,看能不能查到蛛絲螞跡?尋到凶手。”虎果爾道。
“大王,雖然此案已經證明跟我無關。但穆爾真既然能指證我,我也想走一趟,一查究竟。”寧毅道。
“大王,之前寧將軍多次說要殺我,他同我去驛站,實在讓我心裏難安。”元真道。
“穆爾真,你不必想太多,寧將軍已經答應大王,在大王繼位典禮之前不殺你,他自然會做到的。”太後緩緩的道。
虎果爾更是意外了,母後素來不會管這些,更別說扳倒忽刺,全靠穆爾真獻的計策,母後應該更偏向穆爾真才對。
但此刻,每一句話都偏向著寧毅。
“穆爾真,我的確要殺你。但是我要殺你,我要光明正大的讓你死在我手裏。大王為你保命三天,我自然要給大王麵子,你就放心吧!”寧毅淡淡的道。
“我與紅衣聖女有些緣份,如今聽到她突然死了,十分震驚。太後,大王,靜平也想去看一看。”靜平道。
“靜平公主如此聰明,說不定你後有所幫助。”太後道。
“感謝太後信任,即使不能發現線索,憑著紅衣聖女與皇家的些許淵源,我也應該送她最後一程,看她最後一眼。”靜平道。
元真臉上露出哀色:“回王太後,我們本來打算今日要出發去黑蠍城的。誰知道今日一早醒來的時候,我發現紅衣聖女死在驛館房間,身上有多處刀痕,最致命的是被脖子,她的脖子上被利刀劃開了血管。”
靜平和寧毅都很震驚,紅衣聖女死了!
昨夜容非去了驛館,並沒有說紅衣聖女死一事。
“可有抓到凶手?”王後問。
元真搖頭:“沒有,凶手來去無影,等我們發現聖女死時,凶手早就不見了。
“那你應該趕緊的找凶手。”太後道。
“太後說的是,所以我進宮來找大王做主。”元真道。
“做什麽主?”
“因為我發現,聖女身上的刀傷口,極像是寧將軍金玉碧血寶刀留下的傷口。”元真道。
“……”靜平看著元真,他當真是好計算。
“元真一大早來找孤王,孤王本來是要傳寧將軍進宮對峙的。結果聽說寧將軍已經進宮了,並且在母後這裏,所以才過來。”虎果爾道。
“這天下的刀口是不是大同小異?如何證明是寧將軍的刀所致?”王後道。
“王後,當日在哈赤王前,寧將軍跟大王刀劍相舞,我見過寧將軍的刀鋒。金玉碧血刀的刀鋒跟北境的刀都有所區別,故而能辯別出來。”
元真道:“而且且昨日在驛館,朱丹娘隱約看到一個身影,身形跟寧將軍相似。”
靜平冷笑一聲,然後道:“太後,大王,昨夜子玖一夜都在行宮,不曾出去過。”
“公主,此話當真?”虎果爾問。
“我靜平絕無虛言。”靜平道。
虎果爾看向元真,如今寧毅可是有人證了。
“靜平公主是寧毅的丈夫,她的證詞又怎麽能為佐證。”
元真接著道:“可是刀痕不能做假,紅衣聖女死是傾刻間被人殺死的,在神木通,我想不到還有誰有本事能在驛館殺了人後,傾刻間離開。”
“穆爾真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本後也相信靜平公主的人品,她必定不會說謊。想必是有另一個人拿著一把相似的刀殺了紅衣聖女。”王後道。
元真心中暗暗意外,沒想到太後會如此直接的表現對阿難的信任。
連虎果爾也意外極了!
“母後說的有理,而且寧將軍也沒理由要殺紅衣聖女。”虎果爾道。
“大王所有不知,紅衣聖女是我無窮荒漠的聖女,所有銀發族人皆以聖女為尊。”
“聖女在大安時,大安皇帝就將聖女多次囚禁,後來好不容易肯放她們離開,卻還是派人跟蹤監視。聖女之前就跟我說,大安皇帝有殺她之意?”元真道。
“穆爾真,大安並沒有囚禁紅衣聖女,而是安排了大安最華麗的紫微行宮給她住。後來之所以看管起來,是因為紅衣聖女和朱丹娘涉嫌了行刺我母後。但我父皇仍寬大有為懷,最終並沒有處置她們姐妹。這些,你也是一清二楚的。”靜平道。
“寧毅,我且問你,大安皇帝可有給你殺紅衣聖女的旨意?”元真問道。
“有。”寧毅回答,“但是我答應了大王,王宮之內不殺你,在神木通大王繼位典禮前不殺你。我寧子玖素來說話算話,絕不會食言。”
“否則,你的人頭早就不在你的頭上了。”
“你說的倒是義正言辭。”元真一臉不信,繼續道,“大王,紅衣聖女當日到神木通,是一心歸順北境,還奉送了在量的銀珠為禮。今日聖女死在驛館,請大王做主。”
“穆爾真,孤王知道你的心情,此時你心中必定不好過。”虎果爾歎了口氣,“不過孤王也相信寧將軍所言,他對孤王有所承諾,必定不會食言。”
“大王,我還證據,能證明紅衣聖女絕不可能死在我的金玉碧血刀下。”寧毅道。
“哦?什麽證據?”
“我的這金玉碧血刀是我大安皇上數月前賜的,雖然我隨身佩之,但是此刀還未開鋒,從未沾過血。”
此話一出,大家都大為意外。
“大王是懂刀劍之人,現在便可以查看。”寧毅說著拔出了金玉刀。
寶刀一出,刀身銀光閃閃的,仿佛亮了殿廳。
虎果爾是武將,對刀劍頗為癡迷喜愛,他早就知道寧毅的這把刀是寶刀。
如此拔出,他看的眼前一亮,細細查看過後道:“此刀的確沒有開鋒過。”
元真也大為意外,寧毅居然天天配著一把未開鋒的刀出入。
靜平深深看著元真,元真突然弄這麽一出,到底目的為何?
“看來寧將軍的確是一個守信諾之人。”太後道。
“這麽說來寧毅當真跟此案無關,穆爾真,這樣吧,孤王派司刑官去驛館,看能不能查到蛛絲螞跡?尋到凶手。”虎果爾道。
“大王,雖然此案已經證明跟我無關。但穆爾真既然能指證我,我也想走一趟,一查究竟。”寧毅道。
“大王,之前寧將軍多次說要殺我,他同我去驛站,實在讓我心裏難安。”元真道。
“穆爾真,你不必想太多,寧將軍已經答應大王,在大王繼位典禮之前不殺你,他自然會做到的。”太後緩緩的道。
虎果爾更是意外了,母後素來不會管這些,更別說扳倒忽刺,全靠穆爾真獻的計策,母後應該更偏向穆爾真才對。
但此刻,每一句話都偏向著寧毅。
“穆爾真,我的確要殺你。但是我要殺你,我要光明正大的讓你死在我手裏。大王為你保命三天,我自然要給大王麵子,你就放心吧!”寧毅淡淡的道。
“我與紅衣聖女有些緣份,如今聽到她突然死了,十分震驚。太後,大王,靜平也想去看一看。”靜平道。
“靜平公主如此聰明,說不定你後有所幫助。”太後道。
“感謝太後信任,即使不能發現線索,憑著紅衣聖女與皇家的些許淵源,我也應該送她最後一程,看她最後一眼。”靜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