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確切的記錄是,當時袁紹手下的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為袁紹攻伐曹操前發布的檄文中說:“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篇文字成為古今檄文的名篇。據說正犯頭風病的曹操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頭立刻就不疼了。
根據陳琳的這篇檄文,曹操盜的應該是位於永城芒碭山的漢梁孝王墓群。
三國時代曹操的兵卒,應該是第一批走進漢梁王墓葬的盜墓者。漢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墓葬的準確方位,也很難進入墓室。
為了取得墓葬裏的寶物,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但即便如此,進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們要一錘錘地鑿,一點點地清理。
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曹操的部下進入墓室後看到了什麽,現已很難想象,要知道曹操用從墓葬裏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西漢盛行厚葬之風,但凡家境殷實的,少不得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裏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據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為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持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有其事。由此看來,曹操盜墓是個不爭的事實。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麽大的誘惑。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
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麵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要知道,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亞於帝王,為什麽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張節儉。據說,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縊”。宮廷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
其二,為了防止盜墓。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幹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麵,他不願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薄葬”。這個說法比較可信,他的兒子曹丕就曾分析過諸侯墓被盜的原因:“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郭太後也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采取了“疑塚”的措施。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
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這72座疑塚,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麵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歎,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在那戰亂頻仍、社會動蕩的時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也是迫不得已。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一千多年過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寢仍未現蹤跡,也許永遠是個謎中之謎。
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法盜墓,皆稱為“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要擅長找墓,掘開墓時,在墓室內要點上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始摸金。如果公雞啼蠟燭熄滅了,財物必須放回原處,恭敬磕三個響頭,空手回去。雞鳴燈滅不摸金。墓室隻準進一次,方不可再進。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來者先選取冥器。
而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同屬曹操的盜墓軍隊,盜墓手段幾乎一樣。隻不過發丘中郎將官大一級,是摸金校尉的首領,並且多出一枚發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大字。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梁超解釋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朗將的由來之後,閆雪不由的跟著問道:“那梁叔你應該也是個摸金校尉吧,按照你的邏輯,發丘中朗將要有發丘天印的,這東西應該早就流失了。”
“你說的倒是挺有道理的,如今依舊有傳承的,也就隻剩下三派了,即便是我混了倒鬥界這麽多年,也沒見過發丘中郎將一脈的,或許已經成為了一個曆史記憶,早就不存在與世間了,不過……”梁超頓了頓,從口袋中把煙盒摸了出來,這會兒已經出了邊境,所以就可以放鬆很多了,即便是真的遇到了外蒙古的巡邏兵,梁超也敢抄家夥事兒幹一架,畢竟是帶了東西出來的。
“不過什麽?你別賣關子呀!”閆雪明顯是個急性子,容不得別人去吊她的胃口,於是馬上拖著下巴問道,一臉好奇寶寶的樣子。
“不過我們這倒鬥界啊,已經群龍無首很多年了,也隻認這發丘天印,若是有發丘中郎將的後人能夠帶著發丘天印出世,那便可以號令倒鬥界的幾大家族,發丘天官雙指探洞的本事,我也隻是聽說聽說而已了,打從我入行以來啊,還真沒見過,隻是早些年在湘西一帶的時候,聽聞有一個叫張之晟的人有這本事,可惜的是相傳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前輩下了一個元朝將軍的古墓之後再也沒出來。”梁超將哈德門掏出之後,遞了一根給易塵說道。
根據陳琳的這篇檄文,曹操盜的應該是位於永城芒碭山的漢梁孝王墓群。
三國時代曹操的兵卒,應該是第一批走進漢梁王墓葬的盜墓者。漢梁王墓葬群的每一座墓都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了墓道,所以普通的盜墓賊就算找到墓葬的準確方位,也很難進入墓室。
為了取得墓葬裏的寶物,曹操動用了龐大的軍事力量。但即便如此,進入墓室也不是件易事,士兵們要一錘錘地鑿,一點點地清理。
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引兵入碭,發梁孝王塚,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曹操的部下進入墓室後看到了什麽,現已很難想象,要知道曹操用從墓葬裏盜得的寶物,養活了手下的軍隊3年。西漢盛行厚葬之風,但凡家境殷實的,少不得帶些財寶到另一個世界,何況坐擁三百裏江山、富可敵國的梁孝王等八代九王!
據傳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在此文中揭露他祖上的行為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持默認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置,或許確有其事。由此看來,曹操盜墓是個不爭的事實。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考古工作者對漢梁孝王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在這個三國時代就被盜過的墓群中,仍發掘出了金縷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貴文物2萬餘件,許多文物價值連城。可以想象,這個巨大的寶藏,對當時缺衣少食的曹操軍隊來說,是一個多麽大的誘惑。
盜墓盜得多了,曹操就悟出了厚葬容易招來盜墓者這個道理。
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公元218年,他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貧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麵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樹。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
要知道,當時曹操雖未稱帝,但權力與地位不亞於帝王,為什麽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體力行呢?推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一生主張節儉。據說,他對家人和官吏要求極嚴。他的兒子曹植的妻子因為身穿綾羅,被他按家規下詔“自縊”。宮廷中的帷帳屏風,破舊之後縫補一下再用,不可換新的。
其二,為了防止盜墓。大概是因為自己早年曾幹過盜墓的勾當,也曾親眼目睹了許多墳墓被盜後屍骨縱橫,什物狼藉的場麵,他不願重蹈覆轍,所以一再要求“薄葬”。這個說法比較可信,他的兒子曹丕就曾分析過諸侯墓被盜的原因:“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郭太後也說:“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
在力主和實踐“薄葬”的同時,他還采取了“疑塚”的措施。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鄴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
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這72座疑塚,哪座是真的呢?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麵對“曹墓不知何處去”的感歎,人們對曹操的奸詐多疑有了更深的認識。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曹操一生節儉,帶頭“薄葬”,是有積極意義的。在那戰亂頻仍、社會動蕩的時代,身居高位的他,用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也是迫不得已。這樣做,既保護了自己,也使盜墓者無從下手,這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一千多年過去了,曹操的真正陵寢仍未現蹤跡,也許永遠是個謎中之謎。
之後,有盜墓者以摸金校尉之風水方法盜墓,皆稱為“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要擅長找墓,掘開墓時,在墓室內要點上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始摸金。如果公雞啼蠟燭熄滅了,財物必須放回原處,恭敬磕三個響頭,空手回去。雞鳴燈滅不摸金。墓室隻準進一次,方不可再進。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來者先選取冥器。
而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同屬曹操的盜墓軍隊,盜墓手段幾乎一樣。隻不過發丘中郎將官大一級,是摸金校尉的首領,並且多出一枚發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大字。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梁超解釋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朗將的由來之後,閆雪不由的跟著問道:“那梁叔你應該也是個摸金校尉吧,按照你的邏輯,發丘中朗將要有發丘天印的,這東西應該早就流失了。”
“你說的倒是挺有道理的,如今依舊有傳承的,也就隻剩下三派了,即便是我混了倒鬥界這麽多年,也沒見過發丘中郎將一脈的,或許已經成為了一個曆史記憶,早就不存在與世間了,不過……”梁超頓了頓,從口袋中把煙盒摸了出來,這會兒已經出了邊境,所以就可以放鬆很多了,即便是真的遇到了外蒙古的巡邏兵,梁超也敢抄家夥事兒幹一架,畢竟是帶了東西出來的。
“不過什麽?你別賣關子呀!”閆雪明顯是個急性子,容不得別人去吊她的胃口,於是馬上拖著下巴問道,一臉好奇寶寶的樣子。
“不過我們這倒鬥界啊,已經群龍無首很多年了,也隻認這發丘天印,若是有發丘中郎將的後人能夠帶著發丘天印出世,那便可以號令倒鬥界的幾大家族,發丘天官雙指探洞的本事,我也隻是聽說聽說而已了,打從我入行以來啊,還真沒見過,隻是早些年在湘西一帶的時候,聽聞有一個叫張之晟的人有這本事,可惜的是相傳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前輩下了一個元朝將軍的古墓之後再也沒出來。”梁超將哈德門掏出之後,遞了一根給易塵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