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林說得是一點兒也沒誇張。
增加減震浮筏是潛艇降噪的重要措施,但如何設置,怎麽設置,負責此項子係統的船舶機械研究所卻兩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
盡管靠著一份兒韌勁兒,也搞出些成果,不過大多數都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甚至有些還適得其反。
然而這次“考察”阿戈斯塔—70型潛艇,直接就讓閉門造車數年的鄭國林瞬間找到了方向。
以前,鄭國林他們覺得減震浮筏就跟奮進廠當年的內河遊輪上的裝置差不多,以彈簧或特種橡膠為媒介,抵消發動機的機械噪音。
參觀了法國潛艇才發現,根本同以前的思路大相徑庭,減震浮筏有沒有,有!但卻不是直接安裝在潛艇艙室上。
而是把筏體通過隔振器支撐到艇體上,換句話說,閥體跟艇體並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支撐結構將其懸空。
至於支撐筏體的隔振器則是用液壓原理替代硬質的彈簧,使得支撐結構能夠最大程度的吸收發動機產生的勢能,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但還不夠,因為各結構之間因為接觸、摩擦還會產生不必要的噪音,因此法國的潛艇在發動機、筏體、隔振器等接觸麵上設置了數層由特種橡膠製成的阻尼材料,從而將震動消減到最低。
這還不算,艇內的係統管道也沒有直接跟艇體相連,而是由彈性連接管作為媒介,安裝在艇體上,從而令管壁的震動降到最低。
總而言之法國潛艇在結構降噪方麵遠遠強於中國國內的任何一型潛艇,鄭國林“考察”之後可謂是即欣喜又緊迫。
欣喜自然是在結構降噪方麵有了明確的參考和思路,這次回去必然會在這方麵取得不錯的進展。
至於緊迫也不難理解,阿戈斯塔—70型潛艇畢竟是法國七十年代的產品,盡管采用了不少法國“紅寶石”級核潛艇的技術,可依舊改變不了其七十年代技術水平的實質。
可既便如此,國內依舊達不到人家的技術水平,如此差距,鄭國林不急才見鬼呢。
其實同樣著急的不僅僅是鄭國林,薑懷民也是一樣,這位聲呐技術專家盡管看上去沒有鄭國林那般廢寢忘食,但所受到的震撼卻絲毫不差。
特別是艇上聲呐基陣中的那款偵察聲呐,對薑懷民這位老專家簡直就是顛覆性的。
因為這套低頻被動測距、偵察聲呐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普通聲呐,而是專門用於判別目標信息和魚雷預警的專用聲呐。
換句話說,這款聲呐可以通過不同的聲學信號,不但能準確的判斷出敵方艦艇、潛艇的具體型號,而且還能提供來襲魚雷的大致型號和相應預警。
這套東西聽起來貌似沒什麽大不了的,不就是對聲學信號的具體識別嘛,隻要能把聲呐做得精密點兒,運算處理快點兒,並不是什麽難事。
的確在技術上想實現這一點並不難,但想從複雜的聲學信號中準確判斷出艦艇、潛艇和魚雷的具體型號卻不是技術上能解決的。
而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不斷將世界各國現役艦艇和魚雷的聲學信號認認真真收集、整理然後製成十分詳細的數據庫,這才有可能在實戰中快速判斷敵方的具體情況。
正因為如此,這套聲呐裝置的關鍵不在於技術,而是那套能夠識別敵方目標具體情況的聲紋數據庫。
在這方麵,中國真可謂是一窮二白,除了自家潛艇的聲紋信息外,其他國家艦艇、潛艇以及魚雷的聲紋信息根本就沒有。
平時還好說,若是到了戰時,缺乏聲紋信息支撐的潛艇,跟具備聲紋數據庫幫助的潛艇相遇,簡直就跟近視眼遇到了空軍眼,還沒等看明白怎麽回事兒,人家就把你全都摸透了,之後不用說,必然是三下五除二被打成豬頭。
薑懷民並沒有在此問題上深入研究,隻專注聲呐技術性能的提升,結果這次一“考察”發現,就算你的聲呐靈敏度高到落針可聞,實戰效果也未必能好到哪去。
因為你除了能聽到落針的聲音外,針的大小是什麽樣?長短幾何?針尖兒鋒不鋒利一概不知。
如此必然影響潛艇指揮員的判斷,勢必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偵測,甚至是冒著危險抵進反複偵測。
可要是有詳細的聲紋數據庫就不一樣,別看隻是判別艦艇或魚雷的型號,隻要提前做足了功課,就能找到判別裝備的優缺點,進而製定出有針對性的作戰方案。
隻不過這種聲紋數據庫說起來簡單,真要是做起來卻是十分艱難,因為這需要海軍在平時就要有針對性的收集各國艦艇和魚雷的具體聲學信號。
然而想要得到這些聲學信號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那是需要整個海軍,甚至整個國家的力量不間斷的投入才能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
當然了,現如今薑懷民通過法國阿戈斯塔—70型潛艇內的聲呐識別儲存器內的聲紋識別數據庫,可以走個小小的捷徑。
不過法國麵臨的威脅畢竟跟中國的實際情況不同,再加上國際軍售曆來都是在核心技術上留幾手,因此巴基斯坦潛艇內的聲紋數據庫的價值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大,所以回國後還得說服海軍,加大這個方向的投入力度,盡快建起中國自己的聲紋識別數據庫。
同樣準備回國說服海軍的還有正在賓館裏繪製潛艇綜合指揮係統結構圖的雷達電子研究所副所長牛軍。
法國的阿戈斯塔—70潛艇,通過艇上的作戰指揮係統能夠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能同時引導魚雷攻擊同時攻擊四個威脅最大的目標。
這個能力國內的潛艇根本就沒有,隻能單對單的攻擊一個目標,因此與法國的潛艇相比,國內潛艇的作戰效率實在低的可憐。
但卻沒辦法,實在是因為中國在潛艇作戰係統上單純得像個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好了,有了這次“考察”牛軍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架構和具體的組成模式,剩下的就是看回去怎麽搭建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次考察,對各位專家的衝擊是巨大的,但收獲同樣也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也讓蒙建業很是欣慰,畢竟這些收獲過不了多久,就能變成大把大把的美元,簡直不要太超值。
增加減震浮筏是潛艇降噪的重要措施,但如何設置,怎麽設置,負責此項子係統的船舶機械研究所卻兩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
盡管靠著一份兒韌勁兒,也搞出些成果,不過大多數都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甚至有些還適得其反。
然而這次“考察”阿戈斯塔—70型潛艇,直接就讓閉門造車數年的鄭國林瞬間找到了方向。
以前,鄭國林他們覺得減震浮筏就跟奮進廠當年的內河遊輪上的裝置差不多,以彈簧或特種橡膠為媒介,抵消發動機的機械噪音。
參觀了法國潛艇才發現,根本同以前的思路大相徑庭,減震浮筏有沒有,有!但卻不是直接安裝在潛艇艙室上。
而是把筏體通過隔振器支撐到艇體上,換句話說,閥體跟艇體並不直接接觸,而是通過支撐結構將其懸空。
至於支撐筏體的隔振器則是用液壓原理替代硬質的彈簧,使得支撐結構能夠最大程度的吸收發動機產生的勢能,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但還不夠,因為各結構之間因為接觸、摩擦還會產生不必要的噪音,因此法國的潛艇在發動機、筏體、隔振器等接觸麵上設置了數層由特種橡膠製成的阻尼材料,從而將震動消減到最低。
這還不算,艇內的係統管道也沒有直接跟艇體相連,而是由彈性連接管作為媒介,安裝在艇體上,從而令管壁的震動降到最低。
總而言之法國潛艇在結構降噪方麵遠遠強於中國國內的任何一型潛艇,鄭國林“考察”之後可謂是即欣喜又緊迫。
欣喜自然是在結構降噪方麵有了明確的參考和思路,這次回去必然會在這方麵取得不錯的進展。
至於緊迫也不難理解,阿戈斯塔—70型潛艇畢竟是法國七十年代的產品,盡管采用了不少法國“紅寶石”級核潛艇的技術,可依舊改變不了其七十年代技術水平的實質。
可既便如此,國內依舊達不到人家的技術水平,如此差距,鄭國林不急才見鬼呢。
其實同樣著急的不僅僅是鄭國林,薑懷民也是一樣,這位聲呐技術專家盡管看上去沒有鄭國林那般廢寢忘食,但所受到的震撼卻絲毫不差。
特別是艇上聲呐基陣中的那款偵察聲呐,對薑懷民這位老專家簡直就是顛覆性的。
因為這套低頻被動測距、偵察聲呐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普通聲呐,而是專門用於判別目標信息和魚雷預警的專用聲呐。
換句話說,這款聲呐可以通過不同的聲學信號,不但能準確的判斷出敵方艦艇、潛艇的具體型號,而且還能提供來襲魚雷的大致型號和相應預警。
這套東西聽起來貌似沒什麽大不了的,不就是對聲學信號的具體識別嘛,隻要能把聲呐做得精密點兒,運算處理快點兒,並不是什麽難事。
的確在技術上想實現這一點並不難,但想從複雜的聲學信號中準確判斷出艦艇、潛艇和魚雷的具體型號卻不是技術上能解決的。
而是需要經年累月的積累,不斷將世界各國現役艦艇和魚雷的聲學信號認認真真收集、整理然後製成十分詳細的數據庫,這才有可能在實戰中快速判斷敵方的具體情況。
正因為如此,這套聲呐裝置的關鍵不在於技術,而是那套能夠識別敵方目標具體情況的聲紋數據庫。
在這方麵,中國真可謂是一窮二白,除了自家潛艇的聲紋信息外,其他國家艦艇、潛艇以及魚雷的聲紋信息根本就沒有。
平時還好說,若是到了戰時,缺乏聲紋信息支撐的潛艇,跟具備聲紋數據庫幫助的潛艇相遇,簡直就跟近視眼遇到了空軍眼,還沒等看明白怎麽回事兒,人家就把你全都摸透了,之後不用說,必然是三下五除二被打成豬頭。
薑懷民並沒有在此問題上深入研究,隻專注聲呐技術性能的提升,結果這次一“考察”發現,就算你的聲呐靈敏度高到落針可聞,實戰效果也未必能好到哪去。
因為你除了能聽到落針的聲音外,針的大小是什麽樣?長短幾何?針尖兒鋒不鋒利一概不知。
如此必然影響潛艇指揮員的判斷,勢必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偵測,甚至是冒著危險抵進反複偵測。
可要是有詳細的聲紋數據庫就不一樣,別看隻是判別艦艇或魚雷的型號,隻要提前做足了功課,就能找到判別裝備的優缺點,進而製定出有針對性的作戰方案。
隻不過這種聲紋數據庫說起來簡單,真要是做起來卻是十分艱難,因為這需要海軍在平時就要有針對性的收集各國艦艇和魚雷的具體聲學信號。
然而想要得到這些聲學信號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那是需要整個海軍,甚至整個國家的力量不間斷的投入才能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
當然了,現如今薑懷民通過法國阿戈斯塔—70型潛艇內的聲呐識別儲存器內的聲紋識別數據庫,可以走個小小的捷徑。
不過法國麵臨的威脅畢竟跟中國的實際情況不同,再加上國際軍售曆來都是在核心技術上留幾手,因此巴基斯坦潛艇內的聲紋數據庫的價值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大,所以回國後還得說服海軍,加大這個方向的投入力度,盡快建起中國自己的聲紋識別數據庫。
同樣準備回國說服海軍的還有正在賓館裏繪製潛艇綜合指揮係統結構圖的雷達電子研究所副所長牛軍。
法國的阿戈斯塔—70潛艇,通過艇上的作戰指揮係統能夠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能同時引導魚雷攻擊同時攻擊四個威脅最大的目標。
這個能力國內的潛艇根本就沒有,隻能單對單的攻擊一個目標,因此與法國的潛艇相比,國內潛艇的作戰效率實在低的可憐。
但卻沒辦法,實在是因為中國在潛艇作戰係統上單純得像個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好了,有了這次“考察”牛軍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架構和具體的組成模式,剩下的就是看回去怎麽搭建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次考察,對各位專家的衝擊是巨大的,但收獲同樣也是不可估量的,由此也讓蒙建業很是欣慰,畢竟這些收獲過不了多久,就能變成大把大把的美元,簡直不要太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