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首戰告捷
致命邂逅:我的美女領導 作者:阿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一,侯部長培訓結束,他手裏拿著兩張報紙,直接去了高副書記的辦公室。
高副書記見侯明進來了,就說道:“小侯,培訓結束了?”
侯明說:“是的,昨天下午下課後開的結業典禮。”
高副書記說:“沒回家休息休息?”
侯明說:“今天早上從家裏趕回來的。”
高副書記說:“你手裏拿的是什麽?”
侯明說:“昨天的報紙,日報和晚報,有咱們縣的內容。”
“哦!這麽快就見成效了?誰寫的?”
“老鄭和新來的小孔。”
“就是那個新聞學畢業的女大學生?”
“是的。”
高副書記一聽,就連忙翻自己桌上的報紙,說道:“我怎麽沒看見?”
侯明說:“我是昨天從市裏看到的,基層報紙晚一天才能到。”
“什麽內容,拿來,我看看。”
侯明將報紙遞給他,說道:“是一篇通訊,說的是咱們縣基層黨建的事。”
“哦!太好了!太好了!”
他接過來一看,就見報題是:固源頭 夯基礎 激活力 副標題是:瀾縣基層黨建工作常抓不懈。通訊員:鄭學文 孔思瑩。
這篇報道足足有三千多字,占了多半個版麵。
高副書記激動地說:“不錯不錯,這麽一大塊,太過癮了,正好和這次培訓班搭上調。”
侯明說:“可能省報也要發,不過不會有這麽大塊了。”
高副書記說:“省報肯定要壓縮,不可能給咱們發這麽一大塊。”
“是的。”
“你那隻手拿的也是這篇報道?”
侯明說:“不是,這是晚報,上麵是小孔寫的一個小新聞特寫,說的也是村黨支部一次別開生麵的民主生活會。”
“我看看。”
就見這篇報道的題目是《為有源頭活水來》,很短,估計也就是四五百字,但很精悍,描寫得很到位,幾個老黨員的發言實在、真實。
高副書記高興地說:“真不錯、不錯,我馬上拿給汪書記去看。”
他說著,就走了出去。
侯明回到辦公室,他給新聞科打了個電話,電話是王淑芬接的,侯明說道:“王科長,讓老鄭來一下。”
王淑芬撂下電話,不耐煩地說道:“讓你去!”
老鄭和孔思瑩同時看向王淑芬。
老鄭說道:“讓誰去?去哪兒?”
王淑芬說:“侯部長的電話,讓你去他那兒。”
老鄭哼笑了一下,搖搖頭,就走了出去。
王淑芬摔打著手裏的報紙,說道:“這是什麽事呀,開始單獨教練了。”
孔思瑩知道她是不滿侯部長直接找老鄭,她沒吭聲,低頭繼續寫稿。
通過這幾天跟老鄭下鄉,孔思瑩真切地體會到侯明說的那句話:新聞在基層。的確如此。
也許是剛參加工作的緣故,在她眼裏,基層的一切事物她都覺得新鮮,她現在正在寫一篇好兒媳的文章,一位兒媳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已有八年時間,她的丈夫和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裏所有的活計都是這個兒媳承擔,婆婆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村裏人都跟他們說,讓他們宣傳宣傳這位好兒媳,給村裏的媳婦們樹立個榜樣。
由於這次下鄉主要就是采寫基層黨建的稿子,孔思瑩對這塊工作還比較陌生,為了盡快熟悉基層所有工作,她不敢離開老鄭,她感覺跟著老鄭采訪,雖然自己搭不上話,但心裏卻在暗暗佩服老鄭,他對基層的情況真是熟悉,而且問的問題後來寫稿中都用上了。
老鄭不幹專業的確有些遺憾,他是地地道道的新聞好手。
老鄭抱著一遝報紙回來了,他衝孔思瑩一擠眼,說道:“小孔,你的稿件見報了!”
“真的?”
“當然是真的了。”
“那你寫的那篇呢?”
“也見報了,一個字沒刪,登了半版。”
“噢,那真是太好了!我看看。”
老鄭抽出《寈州日報》,剛要給她,就見王淑芬站了起來,說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她說完,站起身來就走了出去。
孔思瑩偷偷地笑了。
老鄭說:“你看到了吧,說這種話的人咱們機關不會在少數。”
“那怎麽辦?要不咱們不領獎金了?”孔思瑩擔心地說道。
老鄭倒是理直氣壯,說道:“不領白不領,既然縣裏有這個政策,幹嘛不領,哪怕領了獎金我一分不剩全部請客也要領,她要是看中這點獎金了,她就去寫呀,領導就是要用物質刺激一下大家的投稿積極性。不過話說回來,就這點獎金,還不夠燈油錢呢!”
孔思瑩接過老鄭手裏的報紙,她看了看,盡管她目前沒有什麽從業經驗,但當看到二版頭條密密麻麻半個版麵的通訊,她還是驚呆了,說道:“祝賀師傅,發了這麽一大塊!”
老鄭說:“別光祝賀你,這裏也有你的功勞。”
“我是掛名的,沒有我寫的一個字。”
老鄭聽孔思瑩這樣說他很高興,也很得意,說道:“我聽侯部長說晚報上登了你那篇新聞特寫。”
“真的?”
“部長的話還能有假?”
老鄭拿著晚報翻來翻去,也沒找到,他說:“怎麽沒有?”
孔思瑩說:“是不是咱們縣報登的?”
老鄭說:“咱們縣報周四才能出來,一周刊印一次,我聽部長的意思,有可能改為一周刊印兩次,不然大家寫稿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沒地方發哪行啊……找到了,找到了——”
老鄭說著,就將報紙遞給了孔思瑩。
難怪老鄭沒有找到,這篇新聞特寫被刊登在副刊上了。
老鄭說:“副刊也不錯,最起碼是頭條。”
孔思瑩看著自己的名字,她不由得笑了,當時,她將老鄭的名字寫在了前麵,不想整個被老鄭劃掉了,老鄭當時說,我出不出名已經無所謂了,搞新聞的都知道我,你剛出道,為了擴大知名度,還是獨立署名吧。
此時,老鄭看著孔思瑩欣喜的神情,說道:“高興吧?”
孔思瑩點點頭,說道:“高興。”
“等你發了獎金,要請師傅吃飯。”
孔思瑩笑了,說道:“那點獎金估計也夠請師傅吃一頓早點的,我今天中午就請你吧。”
高副書記見侯明進來了,就說道:“小侯,培訓結束了?”
侯明說:“是的,昨天下午下課後開的結業典禮。”
高副書記說:“沒回家休息休息?”
侯明說:“今天早上從家裏趕回來的。”
高副書記說:“你手裏拿的是什麽?”
侯明說:“昨天的報紙,日報和晚報,有咱們縣的內容。”
“哦!這麽快就見成效了?誰寫的?”
“老鄭和新來的小孔。”
“就是那個新聞學畢業的女大學生?”
“是的。”
高副書記一聽,就連忙翻自己桌上的報紙,說道:“我怎麽沒看見?”
侯明說:“我是昨天從市裏看到的,基層報紙晚一天才能到。”
“什麽內容,拿來,我看看。”
侯明將報紙遞給他,說道:“是一篇通訊,說的是咱們縣基層黨建的事。”
“哦!太好了!太好了!”
他接過來一看,就見報題是:固源頭 夯基礎 激活力 副標題是:瀾縣基層黨建工作常抓不懈。通訊員:鄭學文 孔思瑩。
這篇報道足足有三千多字,占了多半個版麵。
高副書記激動地說:“不錯不錯,這麽一大塊,太過癮了,正好和這次培訓班搭上調。”
侯明說:“可能省報也要發,不過不會有這麽大塊了。”
高副書記說:“省報肯定要壓縮,不可能給咱們發這麽一大塊。”
“是的。”
“你那隻手拿的也是這篇報道?”
侯明說:“不是,這是晚報,上麵是小孔寫的一個小新聞特寫,說的也是村黨支部一次別開生麵的民主生活會。”
“我看看。”
就見這篇報道的題目是《為有源頭活水來》,很短,估計也就是四五百字,但很精悍,描寫得很到位,幾個老黨員的發言實在、真實。
高副書記高興地說:“真不錯、不錯,我馬上拿給汪書記去看。”
他說著,就走了出去。
侯明回到辦公室,他給新聞科打了個電話,電話是王淑芬接的,侯明說道:“王科長,讓老鄭來一下。”
王淑芬撂下電話,不耐煩地說道:“讓你去!”
老鄭和孔思瑩同時看向王淑芬。
老鄭說道:“讓誰去?去哪兒?”
王淑芬說:“侯部長的電話,讓你去他那兒。”
老鄭哼笑了一下,搖搖頭,就走了出去。
王淑芬摔打著手裏的報紙,說道:“這是什麽事呀,開始單獨教練了。”
孔思瑩知道她是不滿侯部長直接找老鄭,她沒吭聲,低頭繼續寫稿。
通過這幾天跟老鄭下鄉,孔思瑩真切地體會到侯明說的那句話:新聞在基層。的確如此。
也許是剛參加工作的緣故,在她眼裏,基層的一切事物她都覺得新鮮,她現在正在寫一篇好兒媳的文章,一位兒媳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已有八年時間,她的丈夫和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家裏所有的活計都是這個兒媳承擔,婆婆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村裏人都跟他們說,讓他們宣傳宣傳這位好兒媳,給村裏的媳婦們樹立個榜樣。
由於這次下鄉主要就是采寫基層黨建的稿子,孔思瑩對這塊工作還比較陌生,為了盡快熟悉基層所有工作,她不敢離開老鄭,她感覺跟著老鄭采訪,雖然自己搭不上話,但心裏卻在暗暗佩服老鄭,他對基層的情況真是熟悉,而且問的問題後來寫稿中都用上了。
老鄭不幹專業的確有些遺憾,他是地地道道的新聞好手。
老鄭抱著一遝報紙回來了,他衝孔思瑩一擠眼,說道:“小孔,你的稿件見報了!”
“真的?”
“當然是真的了。”
“那你寫的那篇呢?”
“也見報了,一個字沒刪,登了半版。”
“噢,那真是太好了!我看看。”
老鄭抽出《寈州日報》,剛要給她,就見王淑芬站了起來,說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她說完,站起身來就走了出去。
孔思瑩偷偷地笑了。
老鄭說:“你看到了吧,說這種話的人咱們機關不會在少數。”
“那怎麽辦?要不咱們不領獎金了?”孔思瑩擔心地說道。
老鄭倒是理直氣壯,說道:“不領白不領,既然縣裏有這個政策,幹嘛不領,哪怕領了獎金我一分不剩全部請客也要領,她要是看中這點獎金了,她就去寫呀,領導就是要用物質刺激一下大家的投稿積極性。不過話說回來,就這點獎金,還不夠燈油錢呢!”
孔思瑩接過老鄭手裏的報紙,她看了看,盡管她目前沒有什麽從業經驗,但當看到二版頭條密密麻麻半個版麵的通訊,她還是驚呆了,說道:“祝賀師傅,發了這麽一大塊!”
老鄭說:“別光祝賀你,這裏也有你的功勞。”
“我是掛名的,沒有我寫的一個字。”
老鄭聽孔思瑩這樣說他很高興,也很得意,說道:“我聽侯部長說晚報上登了你那篇新聞特寫。”
“真的?”
“部長的話還能有假?”
老鄭拿著晚報翻來翻去,也沒找到,他說:“怎麽沒有?”
孔思瑩說:“是不是咱們縣報登的?”
老鄭說:“咱們縣報周四才能出來,一周刊印一次,我聽部長的意思,有可能改為一周刊印兩次,不然大家寫稿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沒地方發哪行啊……找到了,找到了——”
老鄭說著,就將報紙遞給了孔思瑩。
難怪老鄭沒有找到,這篇新聞特寫被刊登在副刊上了。
老鄭說:“副刊也不錯,最起碼是頭條。”
孔思瑩看著自己的名字,她不由得笑了,當時,她將老鄭的名字寫在了前麵,不想整個被老鄭劃掉了,老鄭當時說,我出不出名已經無所謂了,搞新聞的都知道我,你剛出道,為了擴大知名度,還是獨立署名吧。
此時,老鄭看著孔思瑩欣喜的神情,說道:“高興吧?”
孔思瑩點點頭,說道:“高興。”
“等你發了獎金,要請師傅吃飯。”
孔思瑩笑了,說道:“那點獎金估計也夠請師傅吃一頓早點的,我今天中午就請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