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到底給誰
晚餐後,王嬤嬤便到明月閣將顏似雪請了過去。
路上,顏似雪試探道:“嬤嬤,不去其他院子了嗎?”
王嬤嬤答道:“老夫人隻點名讓大小姐去一趟。”
“這樣。”顏似雪眉心一皺,貌若無意地說道,“現今家中嫡子唯齡君一人,似雪還以為祖母會將齡君一同請過去呢。”
王嬤嬤笑道:“大小姐放心,您的話,老奴會幫忙轉告的。”
顏似雪心中狐疑,忍不住多瞧了這王嬤嬤幾眼,越看越眼熟,但卻沒絲毫印象。兜兜轉轉間,二人已是到了藕香院。
王嬤嬤站到了老夫人身後耳語了幾句,顏拂霜從側室緩緩走了出來。老夫人思慮片刻,朝王嬤嬤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刻會意出去,不多久,又將顏齡君給帶了進來。
顏似雪姐弟倆恭恭敬敬地行了禮,老夫人露出一個笑,朝他們招了招手。
“慕容公子已經遣人將帖子送來了。”老夫人道,“拂霜、似雪、齡君,你們是我最疼愛的孩子,知道了嗎?”
顏似雪與顏齡君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旋即紛紛掩了麵色,乖巧答道:“知道了,老祖宗。”
顏拂霜依舊是那副冷冷清清的模樣,老夫人輕輕挽起了她的手,將手邊的帖子遞了一封到她的手裏。她拿了帖子,便飄飄然回了側室。偌大的主屋裏,隻剩下了老夫人、王嬤嬤,以及顏似雪姐弟二人。
“似雪、齡君,這是給你們的。”老夫人又分別將兩封帖子交到二人的手裏,語重心長道,“你們也不是孩子了,身為顏家的子女,也該為家族爭光了。在外頭,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亂說,懂嗎?”
顏似雪輕笑了一聲,道:“祖母多慮了,齡君自小養在周姨娘膝下,肯定是個懂事的孩子。拂霜妹妹與我同行,若是似雪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她一定會提醒我的。祖母且放寬心罷。”
老夫人點了點頭,忽然眉尖一皺:“齡君,你先前在小環院子裏,可還好?”
顏齡君隱忍地捏緊了拳:“好的很,姨娘供我吃喝,還送我去書院旁聽。”
周姨娘確實是送他去過書院,不過卻故意讓他穿的破爛,讓他被書院裏的富家子弟們一頓奚落。
不過,他向來性子倔強,這十一年他也不曾荒廢,早就熟讀了四書五經。
“老夫人,三房的跟周姨娘又在屋外頭吵起來了。”門口守著的婢子來報,“要不要......”
老夫人一聲冷笑,指尖摩挲在手邊僅剩的一封帖子上:“不用了,將她們請進來吧。”
婢子應聲,將兩對母女請了進來。顏似雪拉著顏齡君悄悄站到了一邊,默默注視著四個不懷好意的女人。
周姨娘厭惡柳氏已久,柳氏出身商賈,娘家是個大茶商,周姨娘兄長尚未飛黃騰達之時常受柳氏欺負。柳氏同樣也看不起後來居上的周姨娘,她自己雖出身商賈,但好歹是正經的顏家三夫人,這個周姨娘嫡庶不分,天天在府裏晃蕩,看得她頭疼。
兩方就這麽幹瞧著,直到老夫人不悅道:“有什麽話,直說罷。”
周姨娘當仁不讓地上前一步:“老夫人,這次花朝節會,您可一定要讓錦兒去一趟啊!”
柳氏連忙擠了上來:“老夫人,珠華雖不比顏麗錦才華出眾,可也到了適婚的時候,您可不能隻顧大房二房而冷落了咱們三房啊!”
顏似雪微微勾起了嘴角,一副看戲的神情。
顏麗錦顯然比那兩個著急的長輩要淡定的多,她深知老夫人心係顏府,便道:“祖母,錦兒聽聞今年的花朝節會與往年不同,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今年還多了比拚。錦兒不才,卻想為我顏府爭光,還請祖母給錦兒一個機會!”
這話一出,顏似雪都不由得暗暗讚歎。
果然,老夫人臉色一變:“今年不單是聚會了?”
“是。”顏似雪肯定道,“還請祖母慎重。”
現在明麵上的,顏家最有出息的女兒就是顏麗錦。若是花朝節會顏家攜著一家老小前去,結果還在裏頭輸的死慘,那說出去得多丟人。
老夫人的表情漸漸從猶豫轉而堅定,顏似雪忽然蓮步輕移,輕聲道:“祖母,茶涼了。”
正急不可耐的顏珠華腦中靈光迸現,高聲道:“祖母,珠華有一事稟告!”
瞬間,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顏似雪背對著眾人勾起了嘴角,提著茶壺緩緩為老夫人倒了杯新茶。
顏珠華不知從哪抽出了一張帖子,與花朝節會的那封不一樣,她的這封是深色的底。她將帖子呈了上去,恭敬道:“不知祖母可知永樂茶行?”
老夫人略一遲疑,問道:“聽是聽過,但又如何?”
顏珠華忍住內心的激動,說道:“珠華的外公外婆在大昭茶業裏也算是能說得上話的人,此次永樂茶行在京中舉辦茶會,不知祖母聽說與否?”
老夫人漸漸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有永樂茶會的請柬,是嗎?”
“永樂茶行是花朝節會的供茶方,據聞此次會上還有茶藝比拚,珠華自認論茶藝,不輸京中任何一家的小姐。”她抬起眸子,“此番茶會規模雖不比皇家節會,但也有不少世家子弟前來赴約。珠華願邀府上姊妹同去,至於最後一封請柬花落誰家,就由會上表現來決定,如何?”
顏似雪倒了茶,便輕悄悄地回到了顏齡君的身邊。
顏齡君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袖,壓低了聲音問道:“姐,你想幫顏珠華?”
“對呀。”顏似雪微笑著,“兩方製衡,才鬥的精彩啊。”
顏齡君若有所思,明亮的瞳仁裏閃過一道狡黠的光。
老夫人顯然心動,多一次得益全府的機會,她何樂而不為?
“珠華所說,確實有理。”她望向了臉色陰沉的顏麗錦,“錦兒,公平競爭,你可有異議?”
顏麗錦忍住咬牙切齒的衝動,努力維係著平靜:“錦兒自然聽從祖母安排。”
晚餐後,王嬤嬤便到明月閣將顏似雪請了過去。
路上,顏似雪試探道:“嬤嬤,不去其他院子了嗎?”
王嬤嬤答道:“老夫人隻點名讓大小姐去一趟。”
“這樣。”顏似雪眉心一皺,貌若無意地說道,“現今家中嫡子唯齡君一人,似雪還以為祖母會將齡君一同請過去呢。”
王嬤嬤笑道:“大小姐放心,您的話,老奴會幫忙轉告的。”
顏似雪心中狐疑,忍不住多瞧了這王嬤嬤幾眼,越看越眼熟,但卻沒絲毫印象。兜兜轉轉間,二人已是到了藕香院。
王嬤嬤站到了老夫人身後耳語了幾句,顏拂霜從側室緩緩走了出來。老夫人思慮片刻,朝王嬤嬤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刻會意出去,不多久,又將顏齡君給帶了進來。
顏似雪姐弟倆恭恭敬敬地行了禮,老夫人露出一個笑,朝他們招了招手。
“慕容公子已經遣人將帖子送來了。”老夫人道,“拂霜、似雪、齡君,你們是我最疼愛的孩子,知道了嗎?”
顏似雪與顏齡君心照不宣地對視了一眼,旋即紛紛掩了麵色,乖巧答道:“知道了,老祖宗。”
顏拂霜依舊是那副冷冷清清的模樣,老夫人輕輕挽起了她的手,將手邊的帖子遞了一封到她的手裏。她拿了帖子,便飄飄然回了側室。偌大的主屋裏,隻剩下了老夫人、王嬤嬤,以及顏似雪姐弟二人。
“似雪、齡君,這是給你們的。”老夫人又分別將兩封帖子交到二人的手裏,語重心長道,“你們也不是孩子了,身為顏家的子女,也該為家族爭光了。在外頭,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亂說,懂嗎?”
顏似雪輕笑了一聲,道:“祖母多慮了,齡君自小養在周姨娘膝下,肯定是個懂事的孩子。拂霜妹妹與我同行,若是似雪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她一定會提醒我的。祖母且放寬心罷。”
老夫人點了點頭,忽然眉尖一皺:“齡君,你先前在小環院子裏,可還好?”
顏齡君隱忍地捏緊了拳:“好的很,姨娘供我吃喝,還送我去書院旁聽。”
周姨娘確實是送他去過書院,不過卻故意讓他穿的破爛,讓他被書院裏的富家子弟們一頓奚落。
不過,他向來性子倔強,這十一年他也不曾荒廢,早就熟讀了四書五經。
“老夫人,三房的跟周姨娘又在屋外頭吵起來了。”門口守著的婢子來報,“要不要......”
老夫人一聲冷笑,指尖摩挲在手邊僅剩的一封帖子上:“不用了,將她們請進來吧。”
婢子應聲,將兩對母女請了進來。顏似雪拉著顏齡君悄悄站到了一邊,默默注視著四個不懷好意的女人。
周姨娘厭惡柳氏已久,柳氏出身商賈,娘家是個大茶商,周姨娘兄長尚未飛黃騰達之時常受柳氏欺負。柳氏同樣也看不起後來居上的周姨娘,她自己雖出身商賈,但好歹是正經的顏家三夫人,這個周姨娘嫡庶不分,天天在府裏晃蕩,看得她頭疼。
兩方就這麽幹瞧著,直到老夫人不悅道:“有什麽話,直說罷。”
周姨娘當仁不讓地上前一步:“老夫人,這次花朝節會,您可一定要讓錦兒去一趟啊!”
柳氏連忙擠了上來:“老夫人,珠華雖不比顏麗錦才華出眾,可也到了適婚的時候,您可不能隻顧大房二房而冷落了咱們三房啊!”
顏似雪微微勾起了嘴角,一副看戲的神情。
顏麗錦顯然比那兩個著急的長輩要淡定的多,她深知老夫人心係顏府,便道:“祖母,錦兒聽聞今年的花朝節會與往年不同,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今年還多了比拚。錦兒不才,卻想為我顏府爭光,還請祖母給錦兒一個機會!”
這話一出,顏似雪都不由得暗暗讚歎。
果然,老夫人臉色一變:“今年不單是聚會了?”
“是。”顏似雪肯定道,“還請祖母慎重。”
現在明麵上的,顏家最有出息的女兒就是顏麗錦。若是花朝節會顏家攜著一家老小前去,結果還在裏頭輸的死慘,那說出去得多丟人。
老夫人的表情漸漸從猶豫轉而堅定,顏似雪忽然蓮步輕移,輕聲道:“祖母,茶涼了。”
正急不可耐的顏珠華腦中靈光迸現,高聲道:“祖母,珠華有一事稟告!”
瞬間,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顏似雪背對著眾人勾起了嘴角,提著茶壺緩緩為老夫人倒了杯新茶。
顏珠華不知從哪抽出了一張帖子,與花朝節會的那封不一樣,她的這封是深色的底。她將帖子呈了上去,恭敬道:“不知祖母可知永樂茶行?”
老夫人略一遲疑,問道:“聽是聽過,但又如何?”
顏珠華忍住內心的激動,說道:“珠華的外公外婆在大昭茶業裏也算是能說得上話的人,此次永樂茶行在京中舉辦茶會,不知祖母聽說與否?”
老夫人漸漸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有永樂茶會的請柬,是嗎?”
“永樂茶行是花朝節會的供茶方,據聞此次會上還有茶藝比拚,珠華自認論茶藝,不輸京中任何一家的小姐。”她抬起眸子,“此番茶會規模雖不比皇家節會,但也有不少世家子弟前來赴約。珠華願邀府上姊妹同去,至於最後一封請柬花落誰家,就由會上表現來決定,如何?”
顏似雪倒了茶,便輕悄悄地回到了顏齡君的身邊。
顏齡君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袖,壓低了聲音問道:“姐,你想幫顏珠華?”
“對呀。”顏似雪微笑著,“兩方製衡,才鬥的精彩啊。”
顏齡君若有所思,明亮的瞳仁裏閃過一道狡黠的光。
老夫人顯然心動,多一次得益全府的機會,她何樂而不為?
“珠華所說,確實有理。”她望向了臉色陰沉的顏麗錦,“錦兒,公平競爭,你可有異議?”
顏麗錦忍住咬牙切齒的衝動,努力維係著平靜:“錦兒自然聽從祖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