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馬大犇也算是個不幸的孩子。生於80年代初期,趕上了計劃生育。於是那時候“多子多福”這樣的思想成了一種愚昧的笑話。身為家中獨子,馬大犇打從一出生起,就是全家人掌心裏的小寶貝。
馬大犇的父親叫馬東方,單聽這麽個名字就知道出生在根正苗紅的“向陽家庭”裏。而馬大犇出生的時候個頭小,而且哭聲也細聲細氣的,馬東方認為作為一個男孩子,應該要更加陽剛,更加牛氣一點。於是在給他起名字的時候補其短處,起名為“馬大犇”。
那年頭,廠裏的工人還算是一種體麵的工作,並且可以用兒女來頂替,某種意義這算是“鐵飯碗”的一種。換句話講,如果父母在廠子裏工作,到了退休的年紀或者是因故要離職,這個職位可以讓兒女來接著幹,也就意味著當一個人的工作得到解決,在當時的環境下,後代的就業也就因此而解決了。
所以像馬大犇這種雙職工家庭裏的孩子,加上當時工人的收入也不算低,父母都覺得馬大犇至少將來不愁沒工作。卻因為那場意外的爆炸事故,好好的一個家,因此支離破碎。
馬東方因為落下殘疾,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隻能靠著殘障的社會補貼和妻子意外身故所拿到的一筆賠償金過日子。而那個時候,馬大犇僅僅才八歲。
八歲大的孩子,就算再怎麽早熟,也到不了足以支撐一個家的地步。於是當馬東方臥病在床的那些年裏,年邁的爺爺奶奶大老遠從外地趕來,一個人照顧馬東方,一個人撫養馬大犇。
馬大犇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孩子,爆炸事故給廠裏人人都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而跟馬大犇一起上學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數也都是廠裏職工的孩子,雖然馬大犇是受害家庭,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個別淘氣的會拿這件事嘲笑馬大犇,說他是個沒媽的孤兒。
這件事卻是馬大犇的底線,他在年幼的時候就失去了母愛,而這恰恰是他這個年紀最渴求而希望的,所以當他人觸碰自己的底線,馬大犇沒有別的選擇,隻能用拳頭捍衛自己故去的母親。
久而久之,馬大犇開始漸漸習慣了用拳頭來解決問題。他的個頭並不比別的孩子高大,力氣也不比別人強,但他心裏始終有種不服輸的驕傲和對母親的捍衛,憑著這股子狠勁,很快就成了廠裏孩子們誰都不敢輕易招惹的“狠角色”。而因此也讓馬大犇變得驕縱、粗暴、不服管教。
從小學開始,馬大犇就是老師眼裏的問題學生,也無數次提出請家長或是上門家訪,可看到馬大犇的家庭現狀後,老師們也都紛紛不好再多說什麽。馬東方自從妻子身亡,自己殘廢開始,整個人都如同垮掉了一般,極其頹廢,也變得暴躁易怒。他恨的一直都是他自己,或許當年自己找個理由讓妻子留在家裏,這一切也就真的躲過了。
但這樣的情緒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圍繞在馬東方的身上,連對馬大犇的日常管教,也都通常不了了之。妻子的那點撫恤金根本支撐不了太長時間,當馬東方可以下床活動的時候開始,他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酒醉後的馬東方,盡管行動不便,但卻還是對自己的父母和兒子惡語相向。老兩口雖然理解他內心的痛苦,但終究也隻能默默流淚。反倒是馬大犇在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顯得鎮定老成了許多。他從不與酒後的馬東方爭論,即便是馬東方一時上頭動手打了他,他也是默默爬起來離開,絕不多說半句。
從某個角度來說,馬大犇是懂事的,起碼他知道在這些時候不去加劇父親的痛苦。但他也是悲哀的,過於要強的個性讓他太早叛逆。當自己在廠裏靠著拳頭打出“名堂”後,他就成了有名的孩子王,或者說,是個小惡霸。
李茫是唯一一個不會跟馬大犇打架的孩子,原因很簡單,就是打不過。他也是幫馬大犇挨拳頭最多的人,馬大犇如果惹事動起手來,大多數時候是拿李茫當盾牌用的。但即便如此,馬大犇也對李茫比其他人好得多,因為他很小就懂得,能夠接受這樣命運的自己的夥伴,一定是比較真誠的。
馬大犇一直覺得自己是有腦子但不愛念書,但李茫就是那種沒腦子還偏偏死讀書的人。正因為李茫無條件地對馬大犇夠仗義,馬大犇才不允許任何人欺負李茫,除了他自己。
於是當田老師猛然從馬大犇嘴裏得知他母親死於當年的工廠爆炸案後,竟然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眼前這兩個頑劣的學生。在他看來,李茫就是個跟屁蟲,雖然尿是他撒的,但本身也是“受害者”。而馬大犇按照常規來說,至少要來個記大過的處分才能有所交代,但考慮到他的身世,這樣的懲戒雖然有可能為馬大犇敲響警鍾,同樣也有可能讓他變本加厲地沉淪下去。
作為一個老資格的教育工作者,田老師在辦公室裏一陣沉默之後,就讓李茫把茶杯蓋上,別端著一杯尿晃來晃去。然後對馬大犇和李茫說道:“你們已經是高中生了,都不是小孩子了。現在的任何處分都可能影響你們將來的升學。李茫,念在你隻是受人指使,這次的事情我不告訴你家長,不過我會盯著你的,將來你要是再跟著別人幹壞事,我就新賬舊賬一起算。”
李茫一聽不用告訴家長,如釋重負,兩腿一軟差點給田老師跪下來。
田老師轉頭又對馬大犇說:“至於你嘛,我一直認為好學生和壞學生之間的差別並不僅僅是成績的高低,你已經不是第一次惹是生非了。如果我給你記過,到了畢業的時候還沒消除的話,你就無法畢業。所以這次我給你個改正的機會,但是這件事雖然不是你親手幹的,你同學卻因為你而受到牽連。”
田老師頓了頓說:“所以你們兩個,自己把茶杯拿走洗幹淨,好好地去跟你們劉老師道歉,同時各寫一千字的檢討,下次再搗亂,我可不會再饒了你們!”
田老師有意放一馬,但卻不能放下老師的架子。馬大犇雖然表情驕傲,但內心還是對田老師的“不殺之恩”心存感激。於是二人謝過老師後,端著尿杯就離開了教務樓。
而這件事,因為田老師的說情,班主任才饒了馬大犇和李茫,隻不過從此這兩個學生也算是上了黑名單,盡管老師們都會一視同仁,但難免會對他們倆尤其是馬大犇格外留個心眼。
當天晚上,當別的同學都放學回家,隻有馬大犇和李茫還留在教室裏,絞盡腦汁想要寫出一篇動人且深刻的檢討,當二人回到廠裏,天色已經很晚。
李茫怕父母責罵,先行回家,而馬大犇走到自家職工樓下的時候,卻沒急著進屋,而是靠在院子裏的一株大樹下,靜靜地聽著。
因為從三樓的窗戶裏,傳來一陣緩緩的鋼琴聲。
那是波蘭作曲家巴達捷夫斯卡的傳世名作——《少女的祈禱》。
馬大犇的父親叫馬東方,單聽這麽個名字就知道出生在根正苗紅的“向陽家庭”裏。而馬大犇出生的時候個頭小,而且哭聲也細聲細氣的,馬東方認為作為一個男孩子,應該要更加陽剛,更加牛氣一點。於是在給他起名字的時候補其短處,起名為“馬大犇”。
那年頭,廠裏的工人還算是一種體麵的工作,並且可以用兒女來頂替,某種意義這算是“鐵飯碗”的一種。換句話講,如果父母在廠子裏工作,到了退休的年紀或者是因故要離職,這個職位可以讓兒女來接著幹,也就意味著當一個人的工作得到解決,在當時的環境下,後代的就業也就因此而解決了。
所以像馬大犇這種雙職工家庭裏的孩子,加上當時工人的收入也不算低,父母都覺得馬大犇至少將來不愁沒工作。卻因為那場意外的爆炸事故,好好的一個家,因此支離破碎。
馬東方因為落下殘疾,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隻能靠著殘障的社會補貼和妻子意外身故所拿到的一筆賠償金過日子。而那個時候,馬大犇僅僅才八歲。
八歲大的孩子,就算再怎麽早熟,也到不了足以支撐一個家的地步。於是當馬東方臥病在床的那些年裏,年邁的爺爺奶奶大老遠從外地趕來,一個人照顧馬東方,一個人撫養馬大犇。
馬大犇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孩子,爆炸事故給廠裏人人都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而跟馬大犇一起上學的那些孩子們,大多數也都是廠裏職工的孩子,雖然馬大犇是受害家庭,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個別淘氣的會拿這件事嘲笑馬大犇,說他是個沒媽的孤兒。
這件事卻是馬大犇的底線,他在年幼的時候就失去了母愛,而這恰恰是他這個年紀最渴求而希望的,所以當他人觸碰自己的底線,馬大犇沒有別的選擇,隻能用拳頭捍衛自己故去的母親。
久而久之,馬大犇開始漸漸習慣了用拳頭來解決問題。他的個頭並不比別的孩子高大,力氣也不比別人強,但他心裏始終有種不服輸的驕傲和對母親的捍衛,憑著這股子狠勁,很快就成了廠裏孩子們誰都不敢輕易招惹的“狠角色”。而因此也讓馬大犇變得驕縱、粗暴、不服管教。
從小學開始,馬大犇就是老師眼裏的問題學生,也無數次提出請家長或是上門家訪,可看到馬大犇的家庭現狀後,老師們也都紛紛不好再多說什麽。馬東方自從妻子身亡,自己殘廢開始,整個人都如同垮掉了一般,極其頹廢,也變得暴躁易怒。他恨的一直都是他自己,或許當年自己找個理由讓妻子留在家裏,這一切也就真的躲過了。
但這樣的情緒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圍繞在馬東方的身上,連對馬大犇的日常管教,也都通常不了了之。妻子的那點撫恤金根本支撐不了太長時間,當馬東方可以下床活動的時候開始,他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酒醉後的馬東方,盡管行動不便,但卻還是對自己的父母和兒子惡語相向。老兩口雖然理解他內心的痛苦,但終究也隻能默默流淚。反倒是馬大犇在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顯得鎮定老成了許多。他從不與酒後的馬東方爭論,即便是馬東方一時上頭動手打了他,他也是默默爬起來離開,絕不多說半句。
從某個角度來說,馬大犇是懂事的,起碼他知道在這些時候不去加劇父親的痛苦。但他也是悲哀的,過於要強的個性讓他太早叛逆。當自己在廠裏靠著拳頭打出“名堂”後,他就成了有名的孩子王,或者說,是個小惡霸。
李茫是唯一一個不會跟馬大犇打架的孩子,原因很簡單,就是打不過。他也是幫馬大犇挨拳頭最多的人,馬大犇如果惹事動起手來,大多數時候是拿李茫當盾牌用的。但即便如此,馬大犇也對李茫比其他人好得多,因為他很小就懂得,能夠接受這樣命運的自己的夥伴,一定是比較真誠的。
馬大犇一直覺得自己是有腦子但不愛念書,但李茫就是那種沒腦子還偏偏死讀書的人。正因為李茫無條件地對馬大犇夠仗義,馬大犇才不允許任何人欺負李茫,除了他自己。
於是當田老師猛然從馬大犇嘴裏得知他母親死於當年的工廠爆炸案後,竟然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眼前這兩個頑劣的學生。在他看來,李茫就是個跟屁蟲,雖然尿是他撒的,但本身也是“受害者”。而馬大犇按照常規來說,至少要來個記大過的處分才能有所交代,但考慮到他的身世,這樣的懲戒雖然有可能為馬大犇敲響警鍾,同樣也有可能讓他變本加厲地沉淪下去。
作為一個老資格的教育工作者,田老師在辦公室裏一陣沉默之後,就讓李茫把茶杯蓋上,別端著一杯尿晃來晃去。然後對馬大犇和李茫說道:“你們已經是高中生了,都不是小孩子了。現在的任何處分都可能影響你們將來的升學。李茫,念在你隻是受人指使,這次的事情我不告訴你家長,不過我會盯著你的,將來你要是再跟著別人幹壞事,我就新賬舊賬一起算。”
李茫一聽不用告訴家長,如釋重負,兩腿一軟差點給田老師跪下來。
田老師轉頭又對馬大犇說:“至於你嘛,我一直認為好學生和壞學生之間的差別並不僅僅是成績的高低,你已經不是第一次惹是生非了。如果我給你記過,到了畢業的時候還沒消除的話,你就無法畢業。所以這次我給你個改正的機會,但是這件事雖然不是你親手幹的,你同學卻因為你而受到牽連。”
田老師頓了頓說:“所以你們兩個,自己把茶杯拿走洗幹淨,好好地去跟你們劉老師道歉,同時各寫一千字的檢討,下次再搗亂,我可不會再饒了你們!”
田老師有意放一馬,但卻不能放下老師的架子。馬大犇雖然表情驕傲,但內心還是對田老師的“不殺之恩”心存感激。於是二人謝過老師後,端著尿杯就離開了教務樓。
而這件事,因為田老師的說情,班主任才饒了馬大犇和李茫,隻不過從此這兩個學生也算是上了黑名單,盡管老師們都會一視同仁,但難免會對他們倆尤其是馬大犇格外留個心眼。
當天晚上,當別的同學都放學回家,隻有馬大犇和李茫還留在教室裏,絞盡腦汁想要寫出一篇動人且深刻的檢討,當二人回到廠裏,天色已經很晚。
李茫怕父母責罵,先行回家,而馬大犇走到自家職工樓下的時候,卻沒急著進屋,而是靠在院子裏的一株大樹下,靜靜地聽著。
因為從三樓的窗戶裏,傳來一陣緩緩的鋼琴聲。
那是波蘭作曲家巴達捷夫斯卡的傳世名作——《少女的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