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不是很明白怎麽回事,也不好違了月餅的心思。
我躺在月餅旁邊,脖子扭向他望去的方向,正是香爐峰的位置。此時太陽高懸,香爐峰顫巍巍藏於雲煙霧靄,團團白煙冉冉升起,縹緲於天地之間,沒看出有什麽端倪。
“記得不?山魈說,隻有一白天時間。”月餅指著通紅的太陽,“日照香爐生紫煙,這句話怎麽解釋?”
我長這麽大頭一遭和別人這麽肩並肩躺著嘮嗑,要說不別扭那是假話,疙疙瘩瘩地解釋:“《太平寰宇記》曾記載,‘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指的就是香爐峰。李白詩中描寫,大概是‘太陽照在香爐峰,升起了紫色煙霧’。”
“明明是白煙,為什麽會是紫色?”
“李白寫詩,慣用誇張手法,白的紫的還不是他說了算。”
“南瓜,你難道沒有想到?”月餅對我的回答很不滿意,摁住準備起身的我。
“我想的是,咱倆並排躺著討論問題,為了增添儀式感麽?”我掙脫月餅的手,拍打著雜草水珠爬了起來。
“如果《望廬山瀑布》不僅僅是簡單的指明地點呢?”月餅直接雙手墊在腦後,嘴裏叼著根青草,“虧你還號稱頗有文學造詣。”
“請月老師明示。”
月餅“哈哈”一樂,翻身坐起,指著香爐峰,說出一番讓我目瞪口呆的話——
換任何一個正常人,收到隱藏某種秘密的信息,比如《望廬山瀑布》,能想到的隻有,秘密在廬山,或者廬山瀑布,不做他想。
然而,到了廬山,抵達秀峰瀑布,必然會和我們目前狀況差不多,沒有任何發現。
那麽,這首詩,僅僅就是很簡單的說明了一個地點麽?如果有人在我們之前,比如偷走手抄本的那個人,得到這首詩的暗示,先我們一步發現了秘密呢?
不管是年幼的我,還是其他什麽人,大費周章的如此安排,很明顯會得到一個結論——這首詩,表麵理解,是指明了大體方位。再深入理解,已經把藏有秘密的地方,詳細寫進詩裏。
逐句分析——
日照香爐生紫煙。按照生活常識,太陽隻有在早晨或者傍晚,短短幾分鍾的時間,因自身顏色的變化,將雲彩映得由紅轉紫。現在是早晨,瀑布激起的水霧升起,漸漸籠罩香爐峰的時候,正是赤紅色太陽映在峰頂的時刻。
那時,水霧形成的白色雲煙,會漸漸由紅轉赤,繼而映成紫色。(“老山魈說咱們隻有一白天時間,時間不多了。也在暗示了這一層意思。你蹲下身子再看看?”月餅講到這裏又補充了一句。我半蹲著看香爐峰,雲煙果然成了淡紅色。)
遙看瀑布掛前川。這一句隱藏了秘密的實際地點。詩的題目用“望”字起頭,暗指所站位置,應該居於瀑布下方,這樣才能用到形容抬頭觀察的“望”。
“遙”字顧名思義,不做解釋。遙和望組成“遙望”這個常用詞,是在告訴我們,“遠遠站在瀑布下方抬頭看”。而我們所處的位置,視線基本和瀑布平行,也就無法看到雲煙變幻顏色。
總而言之,前兩句,實則是倒裝句。正確的順序是“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香爐生紫煙”。隻有這樣,才可以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看到紫色煙霧。
當紫色煙霧出現時,也就是我們尋找秘密的時候。
飛流直下三千尺。這一句看似用了浪漫主義誇張手法描寫,實則有幾處很明顯的邏輯漏洞,也是最關鍵的一句。
結合前一句的“遙看瀑布掛前川”,“掛”字很貼切形容了瀑布如同白練,掛在懸崖峭壁,方向是由上及下。
第三句裏麵的“飛”字,就顯得很突兀了。“飛”,指的是由下及上飛起,和“掛”字完全矛盾。即便是描寫瀑布噴湧而出,如同騰飛,可是飛的概念絕不會是“直下”,而且足有“三千尺”。這分明是“墜”的狀態。
那麽,會不會是把“墜”字暗藏,用“飛”字替代,隻有想到這一層的人,才能進一步破解文字密碼?
(“看似正確的錯誤,往往不會引起注意,更能隱藏秘密。”月餅揚揚眉毛,雙手展開至極限,繼續分析。)
秀峰瀑布,目測不超過百米,按照百米換算成尺,也就三百多尺。唐代度量衡,一尺比現代稍短,那麽瀑布長度最多四百多尺。這個“三千尺”,僅僅是誇張手法麽?
或者,瀑布下麵,別有洞天?去的方式——墜,順著瀑布流向,直下,三千尺的地方?
(“潭裏?別不是龍宮?”我的嘴巴張得能塞進拳頭,“三千尺啊,還沒等到地方,憋也憋死了。”月餅不可置否地笑笑,接著分析最後一句。)
疑是銀河落九天。銀河,出現在夜間,九天,指極高的天空。可是,這首詩的時間是白天,怎麽會出現隻有夜間才有的景象呢?
疑,是懷疑。這一句的意思是,真讓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落下啊。既然是誇張比喻的描寫手法,這個“疑”字就用得不是很恰當。把“疑是”換成“好似”,似乎更為貼切。
然而“疑是”,更能體現出作者,也就是李白的心理狀態。這種主觀心理活動與景物相結合的描寫,更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有極強的代入感。
那麽,“疑”就是李白當時最真實的心理狀態。他真的懷疑瀑布像銀河從九天落下麽?顯然不是。
那他在懷疑什麽?
自廬山有記載以來,成仙的傳說數不勝數。李白仕途失意,縱情山水,尋求成仙之道,在他眾多詩歌中時有體現。
如果他從某種不為人知的途徑得知,廬山確實有一處地方,可登極仙府。當他抱著疑惑和探尋的心態,遙望秀峰瀑布,想到尋找仙府的方式——詩歌前三句做出的推論,最終還是疑惑占了上風,留下暗藏線索的七言絕句,敗興而歸?
月餅難得一次講這麽多話,估計渴壞了,舉著軍用水壺灌了好幾口。
“月公公,你這有點太扯了吧?”我很堅決地否定月餅的推斷,“僅僅從躺著看瀑布,就延伸出整個脈絡?你這不是推論,而是臆想。咱還是回去歇幾天,把一切脈絡整清楚了,再來也行。”
“你在桃花峪破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密碼,不也是根據周邊景物做的聯想麽?”月餅擰緊壺蓋,很有深意地望著香爐峰,“那句平白添上的二層密碼,似乎也在暗中提示,如何破解《望廬山瀑布》的文字遊戲。”
“你側著看,香爐峰是山峰形狀。躺著看,是不是山嶺?再想想老山魈講的另外幾句話?曾經有很多人應和了傳說。難道這還不夠明顯麽?”
我拔了一根野草,毫無意義地在手指上繞了幾圈,不作任何回答。
“曉樓,按照你的智商,其實比我想的還明白,對麽?”
我被說中心事,點了點頭,沒有言語。
“或許你早就想到了,隻是你不願去麵對。畢竟,如果我的手抄本出現在北齊古墓,而這一切又像是我暗中安排,偏偏我本人根本不知道,換誰都不願接受。”
“我擔心的不是這個。”我扯斷野草,草汁染綠了指縫,“‘那個人’偷走詩集始終沒有出現,況且這一係列事兒和你沒什麽關係,如果真的是我……”
“所以,你是準備假裝打退堂鼓,等咱們離開,再自己回來?”還沒等我繼續說下去,月餅嘴角揚著“小樣兒,我還不明白你”的笑容,“別忘了,您的手抄本,可是我發現的。要說這事兒和我沒什麽聯係,你摸摸良心還在左胸不?”
“這些年,咱們好幾次差點死掉,月野她們……”想起當年在韓國、去年在尼雅的經曆,我的心髒狠狠抽縮,“你剛回來,歇幾天不行麽?說到底,咱們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廢話說完了?香爐峰的雲煙已經赤紅了。”月餅很有氣勢地向瀑布方向揮著手,“出發!答案,就在那裏。”
“月餅,你就不能讓我做回孤膽英雄?明明是男二號,非和我較勁搶主角,有意思麽?”我很無奈的歎了口氣,“答案不在瀑布。你分析的都對,唯獨忽略了一點……”
我躺在月餅旁邊,脖子扭向他望去的方向,正是香爐峰的位置。此時太陽高懸,香爐峰顫巍巍藏於雲煙霧靄,團團白煙冉冉升起,縹緲於天地之間,沒看出有什麽端倪。
“記得不?山魈說,隻有一白天時間。”月餅指著通紅的太陽,“日照香爐生紫煙,這句話怎麽解釋?”
我長這麽大頭一遭和別人這麽肩並肩躺著嘮嗑,要說不別扭那是假話,疙疙瘩瘩地解釋:“《太平寰宇記》曾記載,‘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指的就是香爐峰。李白詩中描寫,大概是‘太陽照在香爐峰,升起了紫色煙霧’。”
“明明是白煙,為什麽會是紫色?”
“李白寫詩,慣用誇張手法,白的紫的還不是他說了算。”
“南瓜,你難道沒有想到?”月餅對我的回答很不滿意,摁住準備起身的我。
“我想的是,咱倆並排躺著討論問題,為了增添儀式感麽?”我掙脫月餅的手,拍打著雜草水珠爬了起來。
“如果《望廬山瀑布》不僅僅是簡單的指明地點呢?”月餅直接雙手墊在腦後,嘴裏叼著根青草,“虧你還號稱頗有文學造詣。”
“請月老師明示。”
月餅“哈哈”一樂,翻身坐起,指著香爐峰,說出一番讓我目瞪口呆的話——
換任何一個正常人,收到隱藏某種秘密的信息,比如《望廬山瀑布》,能想到的隻有,秘密在廬山,或者廬山瀑布,不做他想。
然而,到了廬山,抵達秀峰瀑布,必然會和我們目前狀況差不多,沒有任何發現。
那麽,這首詩,僅僅就是很簡單的說明了一個地點麽?如果有人在我們之前,比如偷走手抄本的那個人,得到這首詩的暗示,先我們一步發現了秘密呢?
不管是年幼的我,還是其他什麽人,大費周章的如此安排,很明顯會得到一個結論——這首詩,表麵理解,是指明了大體方位。再深入理解,已經把藏有秘密的地方,詳細寫進詩裏。
逐句分析——
日照香爐生紫煙。按照生活常識,太陽隻有在早晨或者傍晚,短短幾分鍾的時間,因自身顏色的變化,將雲彩映得由紅轉紫。現在是早晨,瀑布激起的水霧升起,漸漸籠罩香爐峰的時候,正是赤紅色太陽映在峰頂的時刻。
那時,水霧形成的白色雲煙,會漸漸由紅轉赤,繼而映成紫色。(“老山魈說咱們隻有一白天時間,時間不多了。也在暗示了這一層意思。你蹲下身子再看看?”月餅講到這裏又補充了一句。我半蹲著看香爐峰,雲煙果然成了淡紅色。)
遙看瀑布掛前川。這一句隱藏了秘密的實際地點。詩的題目用“望”字起頭,暗指所站位置,應該居於瀑布下方,這樣才能用到形容抬頭觀察的“望”。
“遙”字顧名思義,不做解釋。遙和望組成“遙望”這個常用詞,是在告訴我們,“遠遠站在瀑布下方抬頭看”。而我們所處的位置,視線基本和瀑布平行,也就無法看到雲煙變幻顏色。
總而言之,前兩句,實則是倒裝句。正確的順序是“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香爐生紫煙”。隻有這樣,才可以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看到紫色煙霧。
當紫色煙霧出現時,也就是我們尋找秘密的時候。
飛流直下三千尺。這一句看似用了浪漫主義誇張手法描寫,實則有幾處很明顯的邏輯漏洞,也是最關鍵的一句。
結合前一句的“遙看瀑布掛前川”,“掛”字很貼切形容了瀑布如同白練,掛在懸崖峭壁,方向是由上及下。
第三句裏麵的“飛”字,就顯得很突兀了。“飛”,指的是由下及上飛起,和“掛”字完全矛盾。即便是描寫瀑布噴湧而出,如同騰飛,可是飛的概念絕不會是“直下”,而且足有“三千尺”。這分明是“墜”的狀態。
那麽,會不會是把“墜”字暗藏,用“飛”字替代,隻有想到這一層的人,才能進一步破解文字密碼?
(“看似正確的錯誤,往往不會引起注意,更能隱藏秘密。”月餅揚揚眉毛,雙手展開至極限,繼續分析。)
秀峰瀑布,目測不超過百米,按照百米換算成尺,也就三百多尺。唐代度量衡,一尺比現代稍短,那麽瀑布長度最多四百多尺。這個“三千尺”,僅僅是誇張手法麽?
或者,瀑布下麵,別有洞天?去的方式——墜,順著瀑布流向,直下,三千尺的地方?
(“潭裏?別不是龍宮?”我的嘴巴張得能塞進拳頭,“三千尺啊,還沒等到地方,憋也憋死了。”月餅不可置否地笑笑,接著分析最後一句。)
疑是銀河落九天。銀河,出現在夜間,九天,指極高的天空。可是,這首詩的時間是白天,怎麽會出現隻有夜間才有的景象呢?
疑,是懷疑。這一句的意思是,真讓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落下啊。既然是誇張比喻的描寫手法,這個“疑”字就用得不是很恰當。把“疑是”換成“好似”,似乎更為貼切。
然而“疑是”,更能體現出作者,也就是李白的心理狀態。這種主觀心理活動與景物相結合的描寫,更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有極強的代入感。
那麽,“疑”就是李白當時最真實的心理狀態。他真的懷疑瀑布像銀河從九天落下麽?顯然不是。
那他在懷疑什麽?
自廬山有記載以來,成仙的傳說數不勝數。李白仕途失意,縱情山水,尋求成仙之道,在他眾多詩歌中時有體現。
如果他從某種不為人知的途徑得知,廬山確實有一處地方,可登極仙府。當他抱著疑惑和探尋的心態,遙望秀峰瀑布,想到尋找仙府的方式——詩歌前三句做出的推論,最終還是疑惑占了上風,留下暗藏線索的七言絕句,敗興而歸?
月餅難得一次講這麽多話,估計渴壞了,舉著軍用水壺灌了好幾口。
“月公公,你這有點太扯了吧?”我很堅決地否定月餅的推斷,“僅僅從躺著看瀑布,就延伸出整個脈絡?你這不是推論,而是臆想。咱還是回去歇幾天,把一切脈絡整清楚了,再來也行。”
“你在桃花峪破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密碼,不也是根據周邊景物做的聯想麽?”月餅擰緊壺蓋,很有深意地望著香爐峰,“那句平白添上的二層密碼,似乎也在暗中提示,如何破解《望廬山瀑布》的文字遊戲。”
“你側著看,香爐峰是山峰形狀。躺著看,是不是山嶺?再想想老山魈講的另外幾句話?曾經有很多人應和了傳說。難道這還不夠明顯麽?”
我拔了一根野草,毫無意義地在手指上繞了幾圈,不作任何回答。
“曉樓,按照你的智商,其實比我想的還明白,對麽?”
我被說中心事,點了點頭,沒有言語。
“或許你早就想到了,隻是你不願去麵對。畢竟,如果我的手抄本出現在北齊古墓,而這一切又像是我暗中安排,偏偏我本人根本不知道,換誰都不願接受。”
“我擔心的不是這個。”我扯斷野草,草汁染綠了指縫,“‘那個人’偷走詩集始終沒有出現,況且這一係列事兒和你沒什麽關係,如果真的是我……”
“所以,你是準備假裝打退堂鼓,等咱們離開,再自己回來?”還沒等我繼續說下去,月餅嘴角揚著“小樣兒,我還不明白你”的笑容,“別忘了,您的手抄本,可是我發現的。要說這事兒和我沒什麽聯係,你摸摸良心還在左胸不?”
“這些年,咱們好幾次差點死掉,月野她們……”想起當年在韓國、去年在尼雅的經曆,我的心髒狠狠抽縮,“你剛回來,歇幾天不行麽?說到底,咱們根本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廢話說完了?香爐峰的雲煙已經赤紅了。”月餅很有氣勢地向瀑布方向揮著手,“出發!答案,就在那裏。”
“月餅,你就不能讓我做回孤膽英雄?明明是男二號,非和我較勁搶主角,有意思麽?”我很無奈的歎了口氣,“答案不在瀑布。你分析的都對,唯獨忽略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