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小鄧同誌情商不高,也聽出沈部長話裏話外的意思,正常來講應該說“以市委第一書記為中心”,而沈部長卻沒有這麽說。聯係到喬老爺和李宗毅緊急調自己空間群英市,鄧某人已經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麽。
很顯然上麵不是讓他當一個唯唯諾諾的幹部,而是要充當一個探索者的角色,探索群英市國有企業改製和下崗職工再就業,這樣的探索不隻是對群英市有意義,對整個白山省乃至東北三省都意義重大。
好沉重的擔子啊!自己真的能做好嗎?軍人出身的他沒有選擇餘地,隻有接受任務!鄧華正色道:“謝謝領導的信任!謝謝沈部長的勉勵,我會在工作中服務大眾,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群英市數百萬老百姓服務,爭取讓英雄城重新煥發生機!”
很顯然小鄧同誌領悟了白山省領導的意圖,沒錯群英市就是被白山省的領導班子當成試點,就是要當成一個突破口,爭取在群英市探索一條新路,讓白山省的國有企業走出低潮,讓下崗職工獲得重新上崗的機會。
現在白山省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國有和集體企業不景氣,九成企業都麵臨破產危機。眼下全省範圍內的下崗職工潮,讓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夜不能寐,幾乎每個夜晚都提心吊膽,就害怕會突如其來一個電話。
幾百萬下崗職工,對任何地方政府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沈明站起身笑道:“今天的談話就到這兒,我們還是出去吧,不要讓他們等急了。對了明英書記和宗毅省長讓我告訴你,放手去做錢沒有精神上大力支持,政策上允許探索,方法上要以民為本!”
沒錢有政策!至於說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大概是今天最大的收獲了,而以民為本是告誡自己,不要像秋文和那樣弄出群體性事件。很顯然在省委常委會中,對秋文和的拆光賣光招商政策,也是有相當大分歧的。
隻不過有些事注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很顯然省裏麵有支持秋文和的,也有反對秋氏模式的。出現這樣的分歧不奇怪,世紀初華夏的改革開放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擴大開放搞活,還是收一收穩一穩。
這是改革開放過程中最常見的疑問,改革派中也有激進派和務實派的區別,而保守勢力中也有開明的一幫,更有抱著傳統不撒手的一群,正如為人所說: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也正因為各種派係林立,才讓國內的政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異彩,也正因為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讓國家政策在爭鳴中趨向科學和理性,這是民主集中製的具現,也是現行製度優越性的體現。
無論是世家幹部喬明英,還是黨係幹部李宗毅,都深諳國內政治的藝術,所以才會讓群英市的班子如此的組合。有保守的地方派有激進的秋文和,有世家的君程君大公子,也有敢闖敢幹卻又反對激進主義的鄧華!
這樣的組合不是什麽地方都有的,也不是什麽領導都敢這麽搭配的,不得不說白山省的領導政治智慧很高。或者說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實在是被逼急了,才想出這麽一套折中混搭的班子組合。
四個人走出書記辦公室,才發現群英市的幹部居然都等在走廊裏,大概這也算是另類的拍馬屁吧。小鄧同誌有點嘲弄的看向秋文和同誌,看來這位上位如此迅速,不隻是因為上麵需要一個探路的先鋒啊!
就憑聚集幹部等在走廊這個細節,小鄧同誌就對文和同誌鄙視至極,就算是拍馬屁,要不要這麽明顯啊?沈明一皺眉卻又微微一笑:“群英市的同誌太熱情!”
“應該的!”秋文和笑容燦爛,根本看不出上午剛剛被人打臉的樣子,“部長難得來一次群英市,大家都渴望聆聽您的教誨,隻可惜您時間太忙。我們在市委賓館準備了簡單的工作餐,還請部長、王主任和左副秘書長前往用餐,這邊請!”
今天的宴會很簡單,不是那種幹部大會餐,之前小鄧同誌經曆過幾次地方幹部大會餐。每一次都是地方主官上任的時候,才搞出偌大陣仗的,今天這些人真心不算多。
僅僅是群英市四大班子成員,還有像陳怡妃這樣群英市的名記者,以及幾位看上去年紀有點大的老人。僅僅是這樣也足足擺了五桌,小鄧同誌主角的身份已經完成,所以他選擇坐在政府班子中間。
畢竟小鄧同誌知道自己是來幹嘛的,餐桌上的菜品中規中矩,六菜一湯算不上太過火,也不會有人追究違規。不過這六個菜都是硬菜,沒錯全都是肉食的硬菜,一點青菜葉子或者蘑菇,不過是小點綴而已。
在江濱市工作的時候,來自淮陽省的鄧華就體會過東北的硬菜文化,不管是什麽樣的酒席,如果沒有硬菜出現在餐桌上,那是主人家或者買單者不夠重視客人,那樣的請客還不如不請呢。
沒有硬菜出現真的會得罪人,不過像眼前這樣滿桌子硬菜的飯局也不多見,畢竟還是有人吃素的麽。桌子中間那一鍋湯,實際上也是東北名菜,白肉酸菜燉粉條。
沒錯的確是用鍋上來的,裏麵的白肉是農村柴豬的五花肉,白色鮮亮瘦肉緊致,夾起來一塊顫顫巍巍仿佛油光閃爍。其實吃到嘴裏就知道,這道菜裏麵的白肉真的不膩人,吃到嘴裏鮮香十足入口即化。
主桌那邊開始敬酒,小王同誌卻開始享用美食,另一道名菜應該是小雞燉蘑菇,別小瞧點綴的蘑菇,這蘑菇是山裏的榛蘑,味道最香的蘑菇之一,野生榛蘑產量極少也極為美味。
不過這道菜有點問題呀,那肉塊鄧華怎麽看也不像是雞肉,夾一塊送到嘴裏慢慢咀嚼忽然道:“這個味道這個口感,不會是飛龍吧?”
同桌的市政府秘書長韓春風臉色一僵,飛龍學名花尾榛雞,是鬆雞科鳥類中分布最廣、最為常見的一個種,但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它的棲息地日趨縮小,被割裂成不連續的島狀或帶狀,生活在歐洲各國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經滅絕。
生活於東北的花尾榛雞在滿語中被叫做“斐耶楞古”,意思是“樹上的雞”,後來取其諧音,稱為“飛龍”。因為它的肉味芳香、鮮美,成為東北地區主要的狩獵鳥類,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還把它作為歲貢鳥,進貢給皇帝作美味佳肴。
很顯然上麵不是讓他當一個唯唯諾諾的幹部,而是要充當一個探索者的角色,探索群英市國有企業改製和下崗職工再就業,這樣的探索不隻是對群英市有意義,對整個白山省乃至東北三省都意義重大。
好沉重的擔子啊!自己真的能做好嗎?軍人出身的他沒有選擇餘地,隻有接受任務!鄧華正色道:“謝謝領導的信任!謝謝沈部長的勉勵,我會在工作中服務大眾,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群英市數百萬老百姓服務,爭取讓英雄城重新煥發生機!”
很顯然小鄧同誌領悟了白山省領導的意圖,沒錯群英市就是被白山省的領導班子當成試點,就是要當成一個突破口,爭取在群英市探索一條新路,讓白山省的國有企業走出低潮,讓下崗職工獲得重新上崗的機會。
現在白山省麵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國有和集體企業不景氣,九成企業都麵臨破產危機。眼下全省範圍內的下崗職工潮,讓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夜不能寐,幾乎每個夜晚都提心吊膽,就害怕會突如其來一個電話。
幾百萬下崗職工,對任何地方政府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沈明站起身笑道:“今天的談話就到這兒,我們還是出去吧,不要讓他們等急了。對了明英書記和宗毅省長讓我告訴你,放手去做錢沒有精神上大力支持,政策上允許探索,方法上要以民為本!”
沒錢有政策!至於說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大概是今天最大的收獲了,而以民為本是告誡自己,不要像秋文和那樣弄出群體性事件。很顯然在省委常委會中,對秋文和的拆光賣光招商政策,也是有相當大分歧的。
隻不過有些事注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很顯然省裏麵有支持秋文和的,也有反對秋氏模式的。出現這樣的分歧不奇怪,世紀初華夏的改革開放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擴大開放搞活,還是收一收穩一穩。
這是改革開放過程中最常見的疑問,改革派中也有激進派和務實派的區別,而保守勢力中也有開明的一幫,更有抱著傳統不撒手的一群,正如為人所說: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也正因為各種派係林立,才讓國內的政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異彩,也正因為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讓國家政策在爭鳴中趨向科學和理性,這是民主集中製的具現,也是現行製度優越性的體現。
無論是世家幹部喬明英,還是黨係幹部李宗毅,都深諳國內政治的藝術,所以才會讓群英市的班子如此的組合。有保守的地方派有激進的秋文和,有世家的君程君大公子,也有敢闖敢幹卻又反對激進主義的鄧華!
這樣的組合不是什麽地方都有的,也不是什麽領導都敢這麽搭配的,不得不說白山省的領導政治智慧很高。或者說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實在是被逼急了,才想出這麽一套折中混搭的班子組合。
四個人走出書記辦公室,才發現群英市的幹部居然都等在走廊裏,大概這也算是另類的拍馬屁吧。小鄧同誌有點嘲弄的看向秋文和同誌,看來這位上位如此迅速,不隻是因為上麵需要一個探路的先鋒啊!
就憑聚集幹部等在走廊這個細節,小鄧同誌就對文和同誌鄙視至極,就算是拍馬屁,要不要這麽明顯啊?沈明一皺眉卻又微微一笑:“群英市的同誌太熱情!”
“應該的!”秋文和笑容燦爛,根本看不出上午剛剛被人打臉的樣子,“部長難得來一次群英市,大家都渴望聆聽您的教誨,隻可惜您時間太忙。我們在市委賓館準備了簡單的工作餐,還請部長、王主任和左副秘書長前往用餐,這邊請!”
今天的宴會很簡單,不是那種幹部大會餐,之前小鄧同誌經曆過幾次地方幹部大會餐。每一次都是地方主官上任的時候,才搞出偌大陣仗的,今天這些人真心不算多。
僅僅是群英市四大班子成員,還有像陳怡妃這樣群英市的名記者,以及幾位看上去年紀有點大的老人。僅僅是這樣也足足擺了五桌,小鄧同誌主角的身份已經完成,所以他選擇坐在政府班子中間。
畢竟小鄧同誌知道自己是來幹嘛的,餐桌上的菜品中規中矩,六菜一湯算不上太過火,也不會有人追究違規。不過這六個菜都是硬菜,沒錯全都是肉食的硬菜,一點青菜葉子或者蘑菇,不過是小點綴而已。
在江濱市工作的時候,來自淮陽省的鄧華就體會過東北的硬菜文化,不管是什麽樣的酒席,如果沒有硬菜出現在餐桌上,那是主人家或者買單者不夠重視客人,那樣的請客還不如不請呢。
沒有硬菜出現真的會得罪人,不過像眼前這樣滿桌子硬菜的飯局也不多見,畢竟還是有人吃素的麽。桌子中間那一鍋湯,實際上也是東北名菜,白肉酸菜燉粉條。
沒錯的確是用鍋上來的,裏麵的白肉是農村柴豬的五花肉,白色鮮亮瘦肉緊致,夾起來一塊顫顫巍巍仿佛油光閃爍。其實吃到嘴裏就知道,這道菜裏麵的白肉真的不膩人,吃到嘴裏鮮香十足入口即化。
主桌那邊開始敬酒,小王同誌卻開始享用美食,另一道名菜應該是小雞燉蘑菇,別小瞧點綴的蘑菇,這蘑菇是山裏的榛蘑,味道最香的蘑菇之一,野生榛蘑產量極少也極為美味。
不過這道菜有點問題呀,那肉塊鄧華怎麽看也不像是雞肉,夾一塊送到嘴裏慢慢咀嚼忽然道:“這個味道這個口感,不會是飛龍吧?”
同桌的市政府秘書長韓春風臉色一僵,飛龍學名花尾榛雞,是鬆雞科鳥類中分布最廣、最為常見的一個種,但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後,它的棲息地日趨縮小,被割裂成不連續的島狀或帶狀,生活在歐洲各國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經滅絕。
生活於東北的花尾榛雞在滿語中被叫做“斐耶楞古”,意思是“樹上的雞”,後來取其諧音,稱為“飛龍”。因為它的肉味芳香、鮮美,成為東北地區主要的狩獵鳥類,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還把它作為歲貢鳥,進貢給皇帝作美味佳肴。